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队伍管理制度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队伍管理制度建设范文1
【关键词】无标底招投标制度;业主责任制;建设监理;合同管理;工程保证担保
无标底招投标制度是国际通用的、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交易模式,它的实行是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有利于规范招投标行为,促进工程造价体制改革;有利于节约业主方投资、激励施工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效防止标底泄漏,有利于反腐倡廉,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无标底招投标是在招投标活动中,投标人按照工程量清单,根据现行预算定额和企业内部定额,结合市场的价格信息、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水平,综合测定自主报价。招标人聘请专家和业内人士对通过技术标评审的投标人的报价进行评审,对各投标人的报价进行量化评价,最终科学合理地选出中标者。
符合我国国情的无标底招投标制度理论支撑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无标底招投标制度进一步推行的瓶颈,深人研究无标底招投标势在必行。
一、加大力度完善业主责任制
在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主体趋向于多元化的今天,国有投资在其中仍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国有投资项目如果执行业主责任制,其经济效益与自身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项目业主为了达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必定会采用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制度降低工程造价。因此业主责任制是全面推行无标底招标制度的源动力与坚实的基础。
在国有投资项目中,业主具有对大量资源、资金等的支配权利同时不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投资失败承担责任。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许多无需花费个人成本而取得一些灰色甚至是非法收入的可能性大大存在。
因此,要推动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制度的改革,必须要完善业主责任制,将项目投资效益与项目法人、执行者直接联系在一起,将项目投资效益与个人收入奖惩直接挂钩,逐渐改变政府为工程投资失控造成损失买单的现实。
二、加强建设监理制度的建设
建设监理是接受业主委托授权,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等明确的行为准则,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展开,围绕工程项目各项活动进行的旨在实现项目投资目的的微观监督管理工作。
目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制度致使中标价格偏低,结果造成承包商为了避免亏损、增加利润而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导致质量安全事故。认为建设工程领域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根源是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制度。
上述观念错在建设工程中标价与建设工程质量之间并无必然关系。反之,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在许多建设工程中标价很高的情况下其工程质量也不一定好。要让承包商盈利而不采取偷工减料的手段,光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如果有了完善的外部配套制度,只要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承包商要承担的损失远大于其偷工减料的成本。这样承包商自己就会权衡利弊,为了趋利避害其自身就会努力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完善外部配套制度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建设监理制度,通过建设监理制度监督承包商做到保证工程质量,尽一切可能预防出现安全事故,为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制度的开展营造较完善的外部保证环境。
三、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不得中标。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旧的体制已经解体,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匹配,建筑企业改制改革正在进行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所制定的上述规定正是针对目前过渡阶段的适用办法。
现阶段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制度的开展进程中,某些承包商寄希望于通过低价中标,在工程进展过程中寻找业主方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疏漏,通过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索赔等手段挽回损失,直至达到“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目的。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的关键是要搞好廉政建设工作,做好权利的监督工作,在此前提下提高并完善业主方项目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能力。
四、建立健全建设工程保证担保制度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引入保证人作为第三方,当需要进行工程保证担保时,保证人应建设工程合同一方即被保证人(开发商或承包商)的要求,向另一方权益人(债权人、受益人)做出书面承诺,一旦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情况发生,作为第三方的保证人便需要承担在规定的期限和金额内代替被保证人对债权人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相应的违约债务的义务。
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利用信用保证体制来约束和规范建筑工程交易行为,增强委托人或被保证人遵守信用和约定的一种机制。该制度的原理是让遵守信用的委托人或被保证人获得相应的奖励(信誉高者,保证方愿意担保,担保费率低,较易获得更多的工程),违背信用者遭到惩罚(保证金及反担保资产被用于赔偿,损失大的话很有可能输到倾家荡产,导致出现不良信誉记录,没有担保方愿意担保或担保费率高到令人无法接受,其自然会淡出建筑市场的舞台)。
担保业是构成市场信用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减少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降低某些独立经济实体由于经营不善对整体市场造成的影响,有助于调节市场并形成一种稳定的市场退出机制,有效地减少市场经济波动。工程担保制度对确保合同履约、稳定市场经济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运用招投标制度的目的在于经过建筑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使招标方以自己期望的合理价格寻找到满意的承包商。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最低价中标的原则,由于实施了严格的保证担保措施,投标方如果以不合理低价中标,将会受到严厉处罚。严格实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有是保证最低标中标的坚实基础,可以为规范市场竞争创造有利的环境。
本文就无标底招标投标制度与相关建设管理制度匹配性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认为无标底招标投标制度的顺利推广需要完善业主责任制、完善建设监理制、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完善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等外部环境的配套保证,而建立、发展、完善无标底招投标制度的研究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陈春来.无标底招标投标制度与相关建设管理制度匹配性初探[J].建筑施工,2003,5:229-230
[2]李红立,任宏.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22-24
队伍管理制度建设范文2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建设
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相关研究表明: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除此之外,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对大学生实施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
正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综合素质不过硬,那么何谈对我们的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呢?基于此种情况,高校首先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引导他们全心全意的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其次,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具体到这一点,高校主要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如此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高校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可以组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深入到社会、企业、部队或其它兄弟学校的一线,去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并根据这些新情况实施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这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均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离不开相关的制度,事实上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制度都是非常不健全的。不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制度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比如,科学培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在培养和提拔干部人员的时候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制定一定的提拔标准,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晋升机制等。其次,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要想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比如,出国培训,到外校培训亦或是进行校本培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负责的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同时去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所以,必须要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对何人何时具备何种资格才能参加培训必须要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以免给大家造成一种负面心理影响,不利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和谐与稳定。最后,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效率如何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其中也不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必须要逐步健全,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上述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建设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调机制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组成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每年可能会有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入,也可能有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离职。这一切对于我们的高校来说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何能够把握好这种动态的平衡,让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始终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我们高校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必须要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比如,有骨干教师由于考博等原因暂时离职,我们必须要尽快的从校内其它教师中选拔和培养相应数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补上,亦或是从其它学校引进一些骨干教师来弥补这一空缺。除此之外,高校每年还需要招聘一些较高学历、较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对于这一切高校都必须要建立一个具体的协调机制,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和发展的状态。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协调机制建设。只要能够有效做到上述三点,相信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作者简介:
1.卢霖(1983.10-),女,辽宁大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辅导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经济研究。
队伍管理制度建设范文3
摘 要 作为一个保卫队伍,主要任务就是队伍的管理,在缺乏工作经验,无章可循的情况下,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指示精神,结合保卫科的管理章程,作为管理教育工作的依据。现行保卫队伍的管理,各级管理者都知道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点多、线长、人员分布面广,情况复杂,重点目标、要害部位明显。在人员素质不高,人员又较缺的两大矛盾中,对队伍的管理建设尤为重要。
关键词 加强 保卫队伍 管理建设
公司保卫工作是保证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保卫部门要在公司党政、上级业务部门关心和支持下,积极开拓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强化队伍的管理,以服务为目的,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查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贯彻落实各项措施和工作制度,切实加大各项安全的管理力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治安形势的需要,公司保卫部门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抓好队伍的管理。但任何事物的发展壮大,都必须有自己的保护神――适应自己发展的章程。如何加强队伍转型期的管理与建设是当前我首要任务,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解决保卫队伍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保卫科发展现状来看,一是发展过快,二是素质跟不上。队员从10人增至38人,虽然各级管理者在对队员进行岗前、岗中、岗后的培训,在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总的来看,当前保卫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仍不尽人意,违规违纪时有发生,由于当前保卫从业人员基本上来自下级各分公司基层,文化素质不太高,法律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较差,致使经常出现违规违纪现象,成为影响保卫声誉和保卫形象的一大顽症。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其深层次的原因固然是保卫体制不健全等有关,但不可否认,它也是和保卫培训、保障特别是管理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分不开的。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坚持贯彻落实,是解决保卫服务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贯彻落实制度,是保卫队伍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卫队伍前进的保证
从保卫队伍的管理来看,制度建设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规章制度一经制定、公布和实施,就成为保卫队伍的“小法规”,具有不可动摇的类似法律的效用。在制度面前,各级管理者和保卫队员都是平等的,都要受到同样的约束,制度自身具有全局性和强制性。一般情况下,制度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部门才能制定和颁布,也要经过同样的程序和部门才能修改和废止,在没有修改和废止之前,原有的制度和制度条文就不失其效力。因此,近年来,武保科通过实践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原则,对保卫队伍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二)联系实际,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
队伍发展越快,抓队伍建设的难度越大。随着公司的深入发展和队伍的不断扩大,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制度建设后,狠抓落实尤为重要,在落实中要采取下列措施: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本着“严之有据、严之有理、严之有效”的原则,照章办事,加强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表现好的要树立典型,以此来激励其他队员,加强正面教育。对违反制度的队员,除按规章扣除绩效工资外,还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让其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理,既教育了本人,又达到了教育大家的目的。对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队员,绝不姑息迁就,坚决予以否决。
(三)采取多种形式,消化规章制度
事实证明,要使保卫队员提高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就是要坚持抓好全员培训.在抓好骨干培训的基础上,每年应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全体保卫队员进行培训.这种全员培训,还要突出强调:(1)坚持正面教育,重温和深入学习公司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有关法律文件;(2)召开问题查摆会,联系实际,肯定成绩,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3)每季度要总结经验和方法,队员之间进行交流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4)坚持边学习边提高边整改的精神,把培训中焕发的积极性,落实到搞好优质保卫服务中去。
三、科学的管理机制是保卫队伍管理的重要保障,狠抓班组建设,抓好队伍的排头兵
队伍管理制度建设范文4
关键词:安全;保卫;多校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20-02
近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快速增长,各地高校规模迅速发展扩大,大部分高校在校生规模超过了万人,许多高校都建设了多个校区。随着高校多校区发展,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多变性、艰巨性就突显出来。为了及时掌握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保卫人员必须要及时研究新时期的新特点、新情况,切实进行安保工作机制设计、制度设计,切实保证高校教育事业有序开展。多校区办学模式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往往采取多层次办学。校舍面积增加的同时,大量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校园学习;随着学校开放办学不断深入,学校与社会交流不断增强,学校不再是独立的象牙塔,社会人员来往校企频繁。这些情况给学校治安管理增大了空间和复杂性。近年来,多校区管理中常常出现内盗与外盗多发,学生群殴群伤事件增多,网络犯罪不断增多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给保卫干部提出了新挑战。针对这些新特点、新情况,保卫工作势必要求与时俱进,创新保卫模式与措施,切实将保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切实为学校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笔者结合多年的保卫工作,就多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分析。
一、多校区安保工作面临的形势
为了充分利用高校多校区布局的教学资源,高校通常采用异地分段教育方式,即学生先后在不同的校区完成大学学习任务。这种异地分段教学方式给多校区安保工作带来了安保的新局势。对于单个校区就是一个安保新单元,与之相匹配的是一套完整的安保系统。安保工作面临校区内部安定秩序的建立,保障校区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安全、消防、保卫等单元工作既是学校安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分校区的独立部分,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针对分校区的安保工作,势必要按照独立校区的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安保系统,配备一批完整的保卫干部,构建一套完善的保卫设施。另外,校区周边环境是学校独立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如何将学校融入周边环境,如何构建安全有序的周边安全秩序,是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为此,分校区需要与驻地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联系,共同构建稳定的社区安保环境,共同防御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秩序、危害学校教学秩序的不法行为。因此,校区周边稳定环境也是多校区安保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多校区发展与建设发展迅速,多校区安保工作还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主要体在以下方面:学校教育事业处在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阶段,安保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校区有效的安保系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与完善;学校社会服务与交流合作纵深发展,为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学校周边的生活和治安环境直接影响着校园的安全稳定,校区还需要进一步融入周边环境。
二、多校区安保工作思路与对策
1.多校区安保制度建设。面对复杂多变的多校区安保工作环境,为了确保学校教育事业顺利开展,学校在制度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切实有效的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学校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校的安全保卫基本制度,解决全校重大安全保卫工作事项,对学校重大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决策。完善的安保制度主要包括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后勤安全管理制度等。构建完善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值班制度,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日常安保工作的领导管理;制定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学校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制定完善的门卫安全防范工作规范与校卫队安全管理制度,严防不法分子混入学校进行犯罪活动;积极与辖区的公安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联合开展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完善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为师生外出活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学校安保工作要确定重点安保部位,制定完善的重点部位安保管理制度。学校重要的功能就是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教室、实验室是重要的教育场所,也是安保工作的重点部位。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制定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教室与实验室及其设施的安保监管,确保教育活动中师生的人身安全。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因此,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学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学校要高度重视后勤安保,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杜绝校内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
2.多校区安保机制设计。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学校安保工作构建多校区联动机制,实行“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模式,形成师生齐抓共管的安保工作模式。多校区教学模式必然需要多校区安保系统进行配套,多校区安保联动机制成为必然。多校区安保管理在学校安保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个校区的安保工作独立又彼此协调。消防、保卫、后勤等工作要形成有机的整体,促进学校安保工作的整体有效运行,保证各个分校区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在单个校区中,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机制,保卫部门积极协调,促成全校师生总动员,共建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
3.多校区安保措施。近年来,学校多校区管理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安保工作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经验和做法。①建立了校园“110”报警制度。公安“110”报警机制在社会治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国内大多数高校参照公安“110”的做法,在校内建立了校园“110”报警系统,组建校园“110”执勤队或突发事件处置中队,实行“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24小时值班服务。校园“110”的建立,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了犯罪或不法行为,在学校安保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多校区安保系统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②构建高素质的安保队伍。多年的校园安保工作经验表明,一支高素质的安保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发展,犯罪和不法行为越来越隐蔽,高科技犯罪不断发生,高素质安保队伍建设成为必然。近年来,学校安保人员主要向专业化、高素质化方向发展。具有从警经验、入伍经历的人才和具有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充实安保队伍,高素质的安保队伍成为学校安保工作的中坚力量。③科技装备武装安保设施。安保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人防、技防系统。技防系统中需要智能有效的安保设备系统,构建完整的消防、监视等装备,为积极防治网络犯罪行为,构建高效的网络设备与系统成为重要措施。用科技装备武装多校区安保系统,特别是监控系统,有利于多校区建立统一的安保系统,便于多校区安保工作统一指挥和调控。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外延发展,高校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聚集地,高校面临复杂的安保形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多校区安保工作在学校安保管理制度建设、安保工作机制设计以及安保措施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一系列的安保经验。学校现已进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进程,安保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人防和技防措施上还需要下功夫,进一步规范安保制度,构建高素质安保队伍,科技武装安保,确保多校区高校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易爱成,李芳芳.略论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主要特点[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3-64.
[2]毛占戈.浅析高校保卫工作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2005,(7):88.
[3]李长松.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系统工程设计[J].大众科技,2005,(2):13-14.
队伍管理制度建设范文5
【关键词】 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行政单位推动自身发展与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内部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在不断显现。近年来关于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工作方面质量提升的研究也在积极开展,也从制度建设方面、体系完善方面等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控管理不严、制度执行不力,各类经济案件发生频繁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重点与难点。
一、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现状分析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推行也有了一些年头,在经过不断努力与探索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首先在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正确树立方面,虽然许多单位领导干部也深知财务内控对单位发展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开展具体工作,让这种意识上的重视变为行动上的重视仍然是一个难题。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具体制度建设,如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资金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方面等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制度建设与提升。此外在人员素质方面,不仅具体的财务内控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仍然存在一定欠缺,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财务内部控制与自己实际工作的具体联系在哪里,从而极大地削弱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执行力度。最后在管理手段方面,信息化建设较为欠缺,从而让会计信息真实性与有效性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总之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影响单位自身发展,更加影响我国的全面建设与积极发展。
二、提升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工作质量的思考
针对前文我们提到了诸多现行财务内控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研究力度,有的放矢地进行对策研究,要从意识树立方面、制度建设方面、队伍建设方面、管理手段等方面来切实加强工作力度,从而最大限度确保国有资产在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安全性与可靠性,全面杜绝、舞弊营私,促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
1、树立科学内控意识
具体工作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两点进行考虑:第一,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地将财务内部控制重视起来,这就需要单位领导与管理人员首先以身作则,切实在工作安排上面体现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为了能够实现领导干部有效而全面的参与管理,还要加强她们在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工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习与掌握,从而实现管理的统筹规划,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进行具体指导。通过单位最高领导者的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单位内部其他员工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起来。第二,财务内控科学意识的树立,不仅要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更加要了解财务内控其重要性日常工作及具体安排中的具象表现,这样才能够将财务内控这个理论概念转化为对实际行为的正确指导,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意识建设才能够为财务内控工作有效开展营造一个良好而积极的内部环境。
2、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财务内部工作包括了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许多方面。首先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上,要从预算编制着手,改革原有预算编制手段及方法,将以历史预算执行为基础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改变为以单位当前发展及未来发展需要为基础的零基础预算编制方法,从而提升预算管理工作对单位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关键点环节设置,提升预算管理总体质量。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方面,首先要全面清查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种类及数额,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不符合固定资产新单价标准的资产从固定资产名录中清除出去,同时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推行招投标制度,严格审核供货商资质、防止采购人员与供货商之间的暗箱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无形流失。在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环节,要加强固定资产使用申请、申请审批、使用情况跟踪调查等多个关键点的控制力度,对于闲置资产,也要积极开动脑筋通过租赁融资、出售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在采购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对于日常办公需要大量消耗的普通物资,应加强市场价格调研及分析工作,货比三家,并采用各部门所需物资的统一采购,最大限度降低物资采购单价,同时也能够便于财务管理部门进一步及时了解各部门物资的具体使用情况,有效控制工作成本。对于昂贵大型物资来说,应该采用面向社会的供货招投标制度,避免采购人员与供货商之间的直接接触,更加有效地实现资金有序管理。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应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与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安排应该采用内外结合的模式,内就是单位内部原财务管理人员,任用原财务管理人员担任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一方面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具体开展能够贴合单位发展的具体实际,另一方面也能够大大提升内部审计工作队伍对单位的忠诚度,但是如果全部采用内部人员,也难免会受到单位内部其他组织、部门各种利益意识的侵扰,妨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因此单位还应该加强与社会专门审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内部审计,有效利用她们多年来从事同类型内部审计工作的丰富经验为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具体工作开展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积极的建议,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独立性。最后,在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工作方面,要积极推行责任问责制度,与财务管理人员、审计工作人员签订工作责任承诺书,对于重点控制环节和关键点上,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推行终身问责制度,确保她们在工作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提升他们的自律性。
3、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人员队伍素质建设,首先要从聘用环节开始就严格把关,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加强对现有财会工作人员的资质审核力度,将不合格人员从财会队伍中清除出去。此外还要根据单位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方面的相关需要积极引进兼具企业管理知识、财务会计知识、资源管理知识、资金金融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综合人才,并且要加强对聘用人员的岗前培训,确保她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具体工作。此外,为了让财会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本质工作,还可以推行相关职务的定期轮换制度,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同一岗位实践过长而产生“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错误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她们通过相关岗位定期轮换,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加强改进自己所处环节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实现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约束以及相互促进。其次,还要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传,积极端正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观念。再次,在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工作方面,我们不仅要关心具体财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素质,因为财务管理及内控工作仅凭财务管理部门一家之力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当今社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具体方面,同时也延伸到了单位各部门、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当中,只有不断提升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让财务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够让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当中时刻自律,规范言行,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从而让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真正的在单位内部全面铺展,全面提升。
4、管理手段升级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对于行政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更为复杂、多样,因此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就更加重要。管理工作信息化不仅需要加强如配置办公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水平和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单位网络建设,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互与传递速度,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项数据信息的及时获取,此外还要根据行政单位具体工作安排及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方面的具体要求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从而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的产生,最大限度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及时性,让财务管理能够真正渗透到单位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单位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结语
行政单位是履行我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行政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仅关系着单位的自身建设与发展,更加关系着我国的全面建设及社会稳定,因此加强财务内控工作力度成为当前行政单位内部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财务内部控制想要得到切实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从制度建设、人员素质提升、监督控制以及管理手段变革等各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虽然当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必然能够不断推进建设水平,最终实现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忻世民: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新会计,2009(1).
队伍管理制度建设范文6
关键词:高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方式
高校内部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管理制度,提升财务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增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效果,优化高校发展体系,满足现代化高校内部管理需求,提升其发展效率。
一、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分析
(一)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依托,主要包括:高校政治理论、高校机构设置情况、高校内部设计及人员等,需要内部控制部门制定科学的责任制度,平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同时,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力度,科学分配内部审计岗位。
(二)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会涉及到风险评估内容,主要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处理,明确内部控制目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对于风险识别工作而言,内部控制工作人员需明确内部与外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风险承受能力,综合利用各类方式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1]。
(三)内部控制中的控制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在风险评估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将高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主要方法是手工、自动、预防等,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同时,高校内部控制人员需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在出现突发风险时,利用应急处理方案开展相关工作,降低风险损失[2]。
(四)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项目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在执行信息与沟通工作时,要为高校各个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独立数据信息,并引导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内外部门间合理沟通,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工作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人员需制定完善的反舞弊制度,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安全与隐私。
(五)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必须做好内部监督工作,提升监督检查质量,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提升高校内部监督工作质量。
二、高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一)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的载体
高校内部控制对象主要包括财务、教学、人才建设等,最为重要的就是财务内部控制项目,管理人员需科学分析高校资金活动与资产经营管理特点,重点管理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此期间,高校内部管理人员会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开展相关工作,并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战略方案,促进高校的长远进步。由此可见,高校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载体,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决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3]。
(二)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沟通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在工作期间,遵循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可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应用各类先进信息技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为教师、管理部门等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不断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同时,高校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提升信息沟通工作的有效性,规范各部门的工作行为,增强其发展效果。
(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风险评估工作质量
高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减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内部控制人员需全面分析管理制度中的具体内容,合理评估高校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建设战略规划方案,科学预防各类风险,提升工作质量。
(四)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内部监督工作效率
高校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内部控制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增强内部控制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管理目的。高校管理制度要求内部控制人员制定完善的内部监督方案,针对财务与教学等内部工作实施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五)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目前,部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在完善管理制度后,可有效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一方面,高校内部控制部门聘用专业素质高且具备足够经验的内部控制人员,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会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积极应用先进的内部控制工作技能。
三、结语
高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创新内部控制方式,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完善高校内部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宏英.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5(3):58-59.
[2]徐秀琴.内部控制框架下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