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素养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素养的好处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1

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首先要加大古典文学教育力度

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在古典文学中,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和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加大古典教育力度就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古典文化有意识的引入教学实践中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桂花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通过讲一个“嫦娥与吴刚”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将桂花和桂树引入课堂教学的主题。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是否见过桂花、了解桂花的特点,并把知道的关于写桂花的好的诗句背出一到两句,最后老师说明,课堂任务完成得好的同学,可以获得老师课前准备的桂花糕一份。这时,学生积极性较高,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整堂课教学效果较好。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以“嫦娥与吴刚”的古典传说导入课文,其次要求学生找出并背诵写桂花的诗句,这两种举措都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认知度。

二、积极创设有文学氛围的语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具有文学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学素养。比如,在课堂中开展“文学知识之星”活动,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和学习中积累文学知识,每个月的月末在语文活动课中形成一次评比,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文学知识之星”称号。通过语文课和课外的积累,让学生有着对文学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适合此年龄阶段的名著,并与同学们分享,教师可以开出相应的书单,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熏陶,学生在一个有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通过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课外名著的阅读,稳步地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采用引导和鼓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2

一二年级

拼音/朗读/习惯

一二年级以拼音、字词、句子为主,在这个阶段,主要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整洁书写、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等。

在这个阶段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一个能力就是:朗读能力。鼓励孩子大声地朗读课文,能带有感情朗读更好。朗读对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语感都非常有好处。

一二年级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只要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越来越轻松自信。

不建议在这个阶段给孩子太大的语文学习压力。

三四年级

写作/阅读

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是孩子整个阅读写作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奠定期。这一时期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孩子将会更加亲近还是偏离语文学科。

这一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不怕写作文,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甚至是喜欢写作文,这将对他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需要做到的是:

1. 这个时期是孩子记忆力的时候。让孩子多背古诗名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背诵所谓的“好词好句”上。

2. 三、四年级最应着重和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写作,而不是阅读。不要让孩子跟着模板式的写作老师学作文,得不偿失。不要着急三、四年级解决阅读丢分问题,那样只会事倍功半。

3. 这个阶段注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

五六年级

综合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不应该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作为家长,要转变角色,学会和孩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和话题,你将发现他们会给出非常积极的回应。

1.阅读能力方面,这个阶段应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同时要兼顾对抒情性散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练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做同步练习题和训练字、词、拼音的阅读题上。

2. 五六年级的作文学习,重点在于解决主题鲜明(略带深刻)、立意新颖、重点突出、语言生动等问题。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建议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征文比赛活动,通常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除了孩子能学好写作外,我们无法忘记小升初面试时的考题,其实是在考孩子的现场口头作文能力,因此作文课堂训练除了以写为主,听和说的训练也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

4.这个阶段,只要时间允许,仍可让孩子适当多背多记一些古诗文和现代经典文章。但提醒一点,作文书不要多看,看一本还行,多了并无益处。

学好语文的几点建议

对于学好语文,提供以下几点建议:除了字、词、句、章等基础的识记知识掌握之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著、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譬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开始接触原著。

2.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并且能够帮助孩子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泥,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养成习惯,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4.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现象、庸俗文化……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学素养;新课标

文学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行以后越来越得到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被更多的人认识并接受,广大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并正在积极关注和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往往局限于针对某一点进行探讨,缺乏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完整的实践探索,教师们在教学和研究中也切身感受到缺乏较强的理论指导,缺乏值得借鉴的可供操作的系统的经验。因而,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实践价值,也有很高的理论意义。

然而,当前语文教育中文学素养培养的现状却是如下:

1.历史上存在的两种倾向。我国的语文教育自古以来就没有把培养文学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古代教育以教化为立足点,语文教育是建立在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之上,“文以载道”的思想是语文教育的主流。

建国以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素养的培养。一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用无休止的做题、练习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种课程目标取向是我国语文固有的应试教育体制的产物,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语文教育的内涵变得偏狭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这样数十年如一**地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所主宰着、为升学考试所左右着。这种人文精神的缺席是对语文教学最大的伤害。

2.当前在教学观念上的更新和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课改的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文学教育被凸显在现实的突出地位。教师们意识到培养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才是语文课程的终极价值,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又是其中的关键。然而,时代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毕竟不能一时扫除殆尽,受应试教育的指挥,语文教学依然面临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的危险,忽略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忽略了语文课中的“文化传承”、“精神修养”、“现代思维”、“社会应用”及“语文才能”。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仅停留在漂亮辞藻的阶段,还缺乏理论上深入的探讨和实践上具体的指导。

那么,到底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无疑是一次极具革命性的变革,是我们驾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向。我们的语文课应该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使命。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语文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此外,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性格,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中小学生学习语文首先要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语文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它是构成语文能力的第一要素。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做基础便不能实现人与人的语言交际,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做基础便不会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但能够熟练的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才是语文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评论语文教学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的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语文能力还包括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语文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真正得到提高。

2.1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意识。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利用选修课,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得有限,应该把语文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注重继承与创新,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才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2.2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基本的硬件条件应包括标准的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构建这些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它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手段。

三、帮助引导,培养文学审美思维

文学审美思维是指主体在听、说、读、写活动中与言语同步展开的审美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是对言语现象进行文学知识、事理逻辑的分析和思考,帮助主体对文学对象的理解过程。它包括对文本对象、情境等的辨识、判断、感知、领悟,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等。审美思维相当于学生的文学智商,良好审美思维的培养,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3.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领会语言的美。

3.3体验情感意境,感受美的熏陶,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四、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文学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摸索语文教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1强化说写实践。强化说写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加强的是写作练习。我国古代语文教育非常重视“写”。隋唐兴起科举之后,考试主要凭写文章论成败,语文教育中的写就成了重点之重点。古作的宝贵经验仍然值得今天的语文教育借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学中要对学生写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确的要求,要有计划、有顺序、有针对性地传授写作方法,要想方设法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加以鼓励和鞭策。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展示他们的个性学习特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2文学鉴赏,雕塑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以及要塑造的形象的“物化”形态。以文学艺术为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也就自然的表现为鉴赏阅读的方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是连接“缀文者”与“观文者”的“中节”,而“文”本身具有多意性与模糊性,精确理解“文”的本意并领悟其含蕴的美,离不开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就是教会学生去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进而感悟美、体现美。

语文教师以文学阅读为先导对学生进行文学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领会文章意旨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文学熏陶和教育,能给学生一个更广阔、更高远的人生境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丰富的生活套餐,使学生由狭隘走向广阔,由幼稚走向成熟。

4.3设计专题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就要在准确把握教科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主地灵活地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在实处,还要善于从语文学习及生活中提炼学生感兴趣的或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创造性地设计并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逐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五、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落实独特体验基础上的读写积累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指的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对学习的心理倾向,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探索、寻求知识的习惯,熟悉、提升技能的习惯,同时积极提升语文素养,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习惯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那么,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呢?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语文,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文学习的行为或技能,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扩张语文运用思维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各类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等等,这些良好的习惯,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会终身受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更加享受语文良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增强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二、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文字的学习至关重要,而字迹清晰、工整是语文文字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考试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的笔迹干净、端正,会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阅卷老师看着也会很舒心,不自觉地就会愿意多给几分,而遇到学生书写潦草,甚至难以辨认,这必然也会影响到考试的分数。因此,教师要强调书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规范笔画、工整书写,可以通过一些书法字帖、书写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意义。

2.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鼓励学生运用工具书进行自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不断扩展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比如,在进行某一文章的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阅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积累词语、揣摩修辞手法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仅仅依靠课堂的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升语文素养。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突出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推荐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让每位学生的阅读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4.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很多学生最害怕,

最排斥的教学内容,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就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大关键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日记,通过日记的写作来逐渐提升写作文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进行作文的完善和修改,在完善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作文水平。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道难题,教师要在加强日常教育的同时加强专项训练,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细致的点评,同时也要开展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互评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这样学生能够逐渐克服恐惧心理,提升写作热情。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 拓展延伸 高中语文 实施原则

“拓展延伸”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课外资源的导入和联系,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的实践和运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更深邃的层次,对课内外的知识进行有序地梳理,深层地思考,灵活地运用,最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让它发挥更大的功效。我们常见的实施原则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1以生为主,因材施教

在“拓展延伸”过程中,以生为主,因材施教,需要教师用心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辅导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信心来表达自己看法和见解;需要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补充,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学习氛围,让以学生思辨为主体的百家争鸣代替以老师传授为主的一枝独放,让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搜集、整理、探索、思考、创造,将语文学习和平时的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讨之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2立足教材,高于教材

教学中的“拓展延伸”,首先要立足教材。教科书是根据学科的知识序列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编写而成的,具有一很高的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拓展延伸便主要是以此为基点向教材更广、更深处进行补充、探究,最终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领悟作者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得认真、全面、深入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对教材仔细品读,用心感悟,把握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情感,使拓展延伸与教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拓展延伸恰到好处地得以实施。在拓展延伸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地利用手中教材、有效地进行调整、恰当地加以补充,使文本内外的知识更好地衔接,让任何一种内容或形式的拓展延伸,都始于教材,归于教材,最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预期着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在拓展延伸中,教师注意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统筹兼顾,无论是对巩固基础型的认知目标,培养能力型的技能目标,还是培养情感型的情感目标,都应考虑教师自身的知识底蕴,教材的特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出发,建立恰当的目标,让师生有的放矢,让教学事半功倍。单纯的教材学习肯定是不够的,简单的课堂讲授也肯定是不足的。学生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向课堂外拓展,向课本外延伸,才能让自己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明确什么时段采用什么方法学习什么内容,才可以快速积累语文知识,激发思维活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延伸时,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让拓展延伸更为有序、高效地得以开展。

4巧妙切入,相机行事

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拓展延伸,课文的每一部分都适合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时,教师需该出手处要出手,准确有力地把握切入点;该出手时就出手,恰到好处选准时机,从而令拓展有正确的“方向”,使延有恰当的“基点”,让拓展延伸与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批判,还是对文中所现精神的感触、所授方法的实践,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思考与发现,就能准确的捕捉到文本的生发点,进行形式多样的拓展延伸。

5厚积薄发,灵机应变

语文教育的综合性、复杂性、灵活多变的特点,不仅决定了教师需学识渊博的语文素养,在拓展延伸中厚积薄发,还决定了教师有当机立断的教学机智,在拓展延伸中随机应变。教师有深厚的语文素养,灵活的教学机智,便能在拓展延伸过程中能透彻地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准确地把握文本思想加以诊释,快速地抓住文本关键进行生发,从而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6把握原则,恰当引导

拓展延伸原则是拓展延伸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在拓展延伸过程中,教师适度地拓展,适量地延伸,适时地引导,是拓展延伸切实可行的保证。首先,“拓展延伸”一定要讲究适度原则。凡事都不能太过,一

旦太过就会违背它最初的出发点,背离它本应生成的效果。其次,“拓展延伸”一定要讲究适量原则。语文知识浩若烟海,即使皓首穷经,终其一生,也不过是略知一二。同时,拓展延伸一定要讲究适时的原则。拓展延伸中的“适时”,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恰当好处的时机,来展开拓展延伸,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7联系生活,与时俱进

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书本知识同学生的个人经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联系生活的拓展延伸,可快速有效地理解在教师、教材中获取的间接知识、己有经验,把现成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活的、能为己所用的能力。

8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对“拓展延伸”进行深入地探究,巧妙地加以运用,让课堂内外知识紧密相连、相得益彰,掌握“拓展延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原则,才能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侯修平.论语文教学的有效拓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34)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中职生 闲暇生活 语文教育

于中职生而言,语文课的学习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又貌似无助专业学习的优势,而成为边缘学科。再加上部分中职生语文学习基础本身较弱,到了职校后对语文科目“爱不起来”。但是,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因为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使得它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学生对语文“爱起来”。

一、我国闲暇教育现状

我国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年仅为一半左右,学生有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据统计,当前中职生闲暇时间的安排主要是看影视、聚会、听歌以及上网。他们对闲暇时间的处理,关系到个人价值观的形成,甚至社会秩序的安定。所以,开展闲暇教育也是当前中职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语文学科与闲暇教育的关系

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表明,闲暇生活对语文学习有重要影响,要提高语文素养必须要有价值地利用闲暇学习时间。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从生活中来,反映着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中职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语文学科在边缘化的同时“因祸得福”,教育工作者可以“自由”地在教学中实施闲暇教育。自由是闲暇教育的精神和内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可以依据自身的性格、爱好、方法选择听说读写的内容,进而收获感知、进行思考、深入体验、畅快表达。

三、如何从闲暇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值得职教语文教师思考的是如何将学生日常的闲暇活动进行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当前学生的闲暇内容安排可以发现,大众文化在中职生的闲暇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此,就以影、视、歌、微博、微信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将它们作为中职语文课堂资源的“补充剂”。

1.影视文化

当今时代,影视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对各阶层人群,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发展、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无法忽视的影响。中职生因为闲暇时间相对更多而与影视有着更频繁的接触。影视具有的形声兼备、直观性强的特点正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缺乏的,并且,影视资源包罗万象、取之不尽,更具有时代性,其吸引力远胜于国家教育部选编入册的课程资源。因此,中职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影视文化适时地引入语文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疑,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影,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剧情情节或人物形象等,让他们参与讨论和分析,活跃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因为学生观影要做好鉴赏指导,包括把好鉴赏内容关,让学生了解影视的基本常识和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目前,中职语文课程中有不少经典作品都已拍成影视和舞台剧,教学时可将教学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从观影中各抒己见,寻求答案,使语文学科与影视资源整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如在教学《雷雨》时,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可让学生通过观看舞台剧和分析人物特定语言展开讨论。因为《雷雨》话剧情节起伏剧烈,人物颇具典型性,因此在交代社会背景和人物生活现实的基础上,可安排学生模仿表演,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学生通过观影、读文本、表演、思考、探讨,不仅增强了“听、说、读”的能力。此外,借助教学文本,启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正确认识。

2.流行歌曲

流行音乐在中职生的闲暇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远远大于家庭和课堂教育。语文教师需要正视和积极接触当前流行音乐的基础上,从中挖掘其中的语文性。

细观流行歌词,它除了具备“音乐美”外,还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不仅富于活力和哲理,更是值得推敲和阐释的诗歌文本。当前,流行歌曲更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连,不少语文教材中开始出现它的身影。如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编入《大学语文》,周杰伦的《蜗牛》出现在三年级延伸阅读教材中。歌曲入语文教程也表明了教改的力度。它的不断创新积极与时代接轨,使语文教材更有“文化”、更贴近生活、唤醒孩子对语文文化本身的热爱。

流行歌曲的歌词借助高雅的文化,巧妙运用语言修辞和意境营造增加了审美蕴含,在语言形象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在筛选机制上将流行歌词实施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优秀歌曲鉴赏课,通过学生提前自行收集精美的歌词,然后组织开展课堂共享与点评。

3.微信和微博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当前,手机在中职生中基本普及,微信、微博更是成了近年来年轻一代的一种文化。它带着极强的生命力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成为青年人群与人沟通、分享、获得存在感的一种生活方式。

面对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的短信、微信,引导学生鉴别,使学生能正确地欣赏、去伪存真,从语文的角度赏析短信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要务。优秀的微信微博讲究文采,语言风格异彩纷呈,修辞方法恰到好处,表现手法或幽默或典雅或平实,呈现的微信往往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又令人回味无穷。除了有意识地多收集格调高雅的精华短信记录外,可组织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修辞格运用的巧妙之处,再设置特定情境,进行仿写创作,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向闲暇生活借力,使中职语文教学挥别寡淡和无趣,使中职语文课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助力,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素养。首先,要具备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语文观的意识,明确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其次,应树立科学的闲暇观和一定的闲暇技能。教师只有自己做“生活有心人”,成为紧随时展的弄潮儿,才有能力帮助和指导学生合理支配闲暇时间,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审美,促进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孔庆东.四十不坏[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3]孔庆东.怎么学语文[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4]吴玉芳.语文闲暇教学谈[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6).

[5]^培民.大众文化传播与青少年成长[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