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方案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范文1

内部控制是指在公司一段时间内的治理之下,采用业绩评价、职责分离等方法实现的财务报告与经营效率来实现对目标的掌控。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内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流程和标准,还有企业在上述基础上运行的情况与结果。为了防止企业的运行出现不规范、遇到风险无法及时规避的情况,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检查、监督、评价等审计手段来了解运行情况,从源头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客观合适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当前仍有许多企业不能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在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是在做无用功,殊不知在流程管理过程中若能够高效科学地控制好定期检查其运行情况,那么控制活动就能够起到防范经营风险、减少损失、提高决策的正确率,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高层不能正确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部分企业高层不能够正确对待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认为内部控制纯粹是在浪费人力和物力,不能正确认识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外部的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的影响和冲击力度是非常巨大的。传统的公司内部结构(由上至下扩张式的管理模式,由企业整体目标逐级分解成小目标,以小目标为标准分配资源)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电子企业,当前电子企业的内控层级明显降低。企业高管应当及时改变企业老旧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和完善新的内控制度。

(二)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不高

过去企业当中的内部控制工作通常由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这就导致内控工作明显偏向财务方面,但是财务部分仅仅只是内控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想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三)内控工作数据结果不透明

企业的内控工作当中,存在一些“灰色现象”,部分内控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大开方便之门。这种行为对提高企业的内控水平和建设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百害而无一利,企业高管需要引起重视。

(四)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流畅

当前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有些部门的部分员工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自己的工作绩效无关,对内控工作采取不配合的态度,使得内控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疏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对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方法

(一)不能忽视制定内控工作的重要性

在正式开始内控工作之前,不能忘记要先制定内控工作方案,通过安排即将要做的内控活动从而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的疏忽。内控人员制定好方案后,需要听取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内控的工作要求和改进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控制的工作不能偏离企业的战略方向,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方向相同。并且,在内控工作中,除了要重视调查得到的数据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不得造假之外,对于内控工作的过程也要重视起?怼V挥胁槊鹘峁?的产生原因、源头,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并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

内部控制的实施主要由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作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键部分,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帮助公司识别风险并防范风险。因此,改进内部控制制度,也相应地对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素养有了新的要求。有调查发现,企业股东更希望内部控制的关注点为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方面。但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内相关人员的专业背景皆为财务、审计等专业,因此他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流程不够了解,缺乏系统评价流程、风险识别和应对的专业能力。因此,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素质,促使其除了熟悉财务、审计工作以外,还能够胜任企业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工作。

(三)做到独立谨慎,确保内控工作的公正性

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公正性,就要求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明确内控工作意见的上报渠道。对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工作时,不能只看其部门的“一面之词”,要用数据说话,将内部工作人员获取的数据作为判定问题的依据,以穿行测试结果、控制文档检查、内控工作抽样得出的数据为基础来得到内控工作报告。内控工作过程中要明确其目的、直接调取与审计对象有关的数据文档。

(四)重视内部控制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

为了实现沟通的有效性,可以在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之前就列好访谈提纲,可以保证沟通的质量和防止在沟通中跑偏主题,明确沟通的思路。沟通过程中需要内控人员做到主动、高效地识别有用、客观的信息,沟通的内容可以为后续内部控制工作识别风险点、设计流程提供思路和方向。因此,在沟通中要做到沟通的人、沟通步骤、沟通方式并重。例如,沟通对象的选择上,要把需要的信息、该部门的职责分工、岗位职责分工等细节都考虑到,从而选取适当的沟通对象。确定沟通步骤时,常用的沟通步骤有初步了解流程、深入了解各项控制细节,分析问题所在和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整合与落实改进方法,反馈业务。沟通技巧可以采用列好访谈提纲、随手记录信息、及时总结、实时反馈等。

(五)做到全程追踪内控结果,做到实时改正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范文2

[摘 要]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规范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控制度势在必行。以xx集团为例,从细节上剖析其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希望对各大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造业上市公司;集团企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11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025- 02

1 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投标环节

公司在策划对于技术标准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投标时,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详细设计项目产品结构、书写投标文件,但中标率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1)目前技术中心对现场需求情况了解不充分,导致部分项目产品设计与客户实际需求有差异,而市场开发部在书写投标文件时参考的是技术中心提供的设计方案,无法提供客户可以接受的价格,导致部分投标项目投而未中,中标率下降;

(2)外部环境竞争激励,销售人员取得标书后,对于同行竞标对手的情况不了解,后续跟踪程序与招标方工作不紧密;

(3)部门岗位员工经验不足,无法在客户询价时,根据客户要求及使用条件给出合理的报价。

1.2 销售与收款环节

公司现行制度中对于销售人员的业绩评价,70%根据销售业绩,30%根据资金回笼情况。这样做导致销售人员重视开发新客户、新订单,忽视跟进销售资金回笼情况,导致应收账款周期长、资金周转率低。此外,信息系统缺少定期的账龄分析模块,目前人工统计总计,没有针对账龄较长制定合理的催收计划。

1.3 存货管理环节

公司对内供货的部门,生产的产品没有办理出入库登记,不能很好的统计本部门产品的情况,会导致在产品出现已发货未结算的现象,期末盘点时,可能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编制的年末盘点表中,产品的计量单位不统一,导致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1.4 投资并购环节

集团公司现有多个对外投资并购项目,且有投资项目正在实施进行中,金额和性质都非常重大,但集团公司并未未明确投资并购业务的归口负责部门,亦未对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集团公司缺少并购后的并购整合程序,未制定对被并单位进行资产、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文化等资源等要素进行整合的方案和计划。

1.5 信息系y

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密码更换管理不到位,没有设置密码设立要求。从系统使用至今,未发现公司系统定期更换系统密码,无系统使用者更换密码登记表,系统使用者密码设立简单,且存在无密码登录现象。此外,公司目前数据备份采用异地在线备份系统,每天定时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备份;但却未制定应用系统的备份恢复策略,没有定期进行备份恢复测试。

2 规范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2.1 投标环节

建议技术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到重点客户、客源处进行实地调研,与销售人员配合,共同了解客户需求;开发部应根据了解后得到的客户实际需求制定投标文件,贴合客户需要,提高中标率。增加员工专项技能培训,完善对营销中心各岗位的绩效考核办法,来激励调动投标人员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完成中标额500万以上的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建议技术人员了解电缆使用环境的实际需求在编制技术投标方案。

2.2 销售与收款环节

完善在外货款管理中心的绩效考核办法,在设置资金回款业绩评价指标的同时,应考虑管理业绩评价指标,全面合理地评价该部门人员工作成果;完善公司ERP系统,加快开发账龄分析模块和货款回笼模块的进程,结合客户信用授权管理系统,对于存在货款超期难以收回的客户,由系统自动发出警示,并由合同管理部对客户重新进行信用评级,及时调整客户信用等级,情节严重者,应停止与其继续签订新的销售合同。

2.3 存货管理环节

完善《财产清查制度》,对存货的盘点程序进行规范:半成品的计量要统一其计量单位,以便于盘点时账实相符。制定半成品的收发制度,及时的办理入库,记录半成品的情况,月末要及时的进行盘点,针对盘点出现的差异,要及时的查明差异出现的原因。

2.4 投资并购环节

集团公司应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报告,其中包括经济形势分析,投资完成情况分析、投资计划执行中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等。在分析报告中,应重点关注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是否与年度计划目标相符,是否有重大偏离实施计划的情况等。由专人负责计划实施,对被并单位进行资产、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文化等资源等要素的整合,确保被并购企业按照并购目标和战略组织运营。成立并购整合小组,编制整合工作方案,包括整合目标、整合计划、各项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表,整合工作方案经过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后执行。

2.5 信息系统

建议公司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层面的密码设置要求进行统一规范,以确保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规定计算机系统使用者更应定期(每季度)更改密码并使用复杂密码,信息管理部定期(每季度)发通知提醒用户部门用户密码安全设置。明确备份数据的保管责任人,根据业务频率和数据重要性程度,定期做好增量备份,信息部门应制定应用系统的备份恢复策略,定期进行备份恢复测试,确保备份系统在需要时能够正常恢复数据以及应用系统功能。

3 结 语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上市公司应规范自身内控制度,以自我为标杆,带动更多的企业完善内控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守华,胡为民,林斌,等. 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7):3-12.

[2]杨有红,陈凌云. 2007 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 会计研究,2009(6): 58-64.

[3]车幼梅,陈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分析[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2011.

[4]陈丽蓉,周曙光.内部控制效率对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1(3).

[5]黄新建,刘星.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2006~2008年沪市制造业公司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2010(3).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企业内部控制就是指企业内部为了保证各项发展活动的有效运行,为了保护资产的完整和安全,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出现,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制定并且实施的一种政策程序。经过企业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一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难点

(一)内控体系建设缺少规范性和长远性。很多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内控的真正作用,所以,在建立时导致了内部控制体系缺乏长远性,没有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在制度建设、人员配置上都存在着应付了事的心态,没有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制度执行上力度不足,岗位设置也缺乏合理性,导致会计工作混乱,职能不清,监督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内部审计缺乏力度性,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核和复核都缺乏应有的实效性。

(二)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实施企业内控需要稳定的内控环境,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则是内部环境的中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有效执行。在企业改制之后,很多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受到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良影响,很多企业尚存在着权责不清、高度集权等不良现象,导致了企业投资主体缺位,实际企业控制权转移到了管理层,导致管理者和经营者错位现象的出现。

(三)对风险认识不清。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需要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了解和控制,但很多企业在实际建立过程中,对企业风险控制认识不够。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并不是要全面消除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的正常发展必然会伴随着风险,若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会对企业发展构成威胁。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要具有风险意识。风险意识不足对风险类型判断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判断失去准确度,风险解除效率也会下降。风险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风险的规避、风险分担、风险降低和风险承受等。企业通过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估,最终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而选择应对策略。

二、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制度,长远规划。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就要为执行者提供实施行为的制度依据,所以在进行体系建设之前,就要将体系建设明确化、制度化。要从企业不同部门全面进行,比如说,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等方面全面着手,找到其中的关键点以及业务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控制,对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同时,要细化内部控制工作,明确细则。企业要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以及要素制定出工作的基本细节,进行任务分解,使得体系建立工作得以真正落实。在制度中要将内部控制体系的长远规划纳入其中,让员工切实认识到内控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实现的效果,提高内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员建设。

(二)健全机构,规范法人治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企业的主要负责者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积极进行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织,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方案的制定,同时还要全面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企业的内控制度。如果企业的条件比较好还可以相应的成立内部控制机构,这样就可以实现全面、全职的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进行控制。同时,企业还要积极的规范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要让企业的不同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实现企业发展的协调运行,也便于内控机构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商量对策。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实现企业的职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中,加大了企业的监督力度,这样就能够弥补企业内部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为企业的内控提供有效的监督。

(三)强化风险认识。正因为企业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隐患,因此,为了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规范性,必须强化企业员工整体风险认识能力,从各个环节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首先,企业要积极组织系统化培训。要对全体员工进行风险认识能力培训,通过相关课程的讲述以及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实践锻炼,逐步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不断发现隐藏在企业发展活动中的风险,辨别风险类型,预判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对于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及时采取消除措施。其次,组织相关座谈会和观摩。企业在建立内控规范体系时要积极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请相关人员到本企业做讲座或组织本单位领导者到成功企业进行内控体系体验,进而了解内控建立的关键环节,了解风险认识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进而重视对员工风险认识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着,所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还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探索过程,本文只是从几个简单常见的难点进行了阐述,企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很多特殊的难题,所以各个企业还是要积极的对该方面内容进行研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财务对策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戴志.商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关键环节探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0).

[2]钱学明.对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些想法[J].新会计,2010(08).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范文4

实践表明,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制定详细的经营方案,并且把相关的方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就应运而生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简称内控体系,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那些偏离计划的地方,并通过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解决,以确保相应的计划能顺利完成。但内控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要从各个方面详细思考分析,才能发挥出内控系统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但我国内控体系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管理模式和运行方法仍然不够成熟。本文将结合具体实际,就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我国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主要是依据COSO委员会制定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但是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具体应用情况和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企业对内控体系在各自的领域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我国内控体系建设的起步比较晚,财务部门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很多内容都借鉴落实了COSO委员会制定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边界,在实现目标上有所扩展。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COSO报告的五要素框架,但是根据我国具体的情况增加了三要素,通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把企业在发展运行中的风险管理融入业务流程中,使得我国的风险管理更加完善。

与COSO 相比,《企业基本内部控制规范》借鉴了COSO报告的目标,但增加了资产安全目标,这是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对COSO报告的补充。第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COSO报告的五要素框架,但同时进行了充实和丰富,在内容上体现了新COSO报告风险管理的八要素框架的实质,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融合、风险导向成为内部控制未来发展方向的趋势。通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企业在发展运行中的风险管理融入到业务流程中之后,使得我国建立的风险管理更加完善;第二,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主要是管理层,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却强调了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责任,而且更加明确地规定各责任主体对内部控制的责任,使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责任分工更加明确。

二、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核电工程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资金、人员、资产等都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公司的机构设置、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必须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公司管理,实现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有效保证公司经营效益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贯穿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行检查、自行制约和内部自我调节,有效规避公司经营风险,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公司内部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问题,更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公司得以生存及避免内部运行失控和潜在管理效率损失的必然要求。

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形成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机制,形成标准化的业务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整个公司全业务流程都有章可循,明确公司层面控制、业务层面控制中每项业务的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管理节点和管理岗位,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通过授权体系、监督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实现有章必行,切实改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提升集团管控能力。

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本目标是立足于公司的管理提升,实现风险防范、固本强基、提升效率,促进公司战略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兼顾满足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等机构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满足集团公司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要求。

三、企业如何建设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

由于各企业经营业务、管理水平、发展水平不相同,对那些偏离计划的要找到根本原因,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以确保相应的计划能顺利完成,但内控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要从各个方面详细分析,才能发挥出内控系统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原则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前瞻性原则。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在内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对策;第二,实用性原则。企业建设内控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保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企业从现实情况入手,从实际出发,把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管理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第三,上下统一性原则。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内控整体框架进行,并把内控体系建设、检查和改进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员工身上。同时要求企业的二级管理单位在企业内控框架下制定本单位的内控体系,并坚持上下统一的原则,促使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第四,逐步推进原则。对于业务流程众多、下属单位也比较多的企业,在管理上难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内控体系的建设在实际开展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内控体系建设的初期,要立足企业的现实状态,先进行试点建设,待技术和经验成熟以后,再大范围推广,从而实现全公司、全环节的内控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1]。

2.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路

在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可采取“统一策划、全面覆盖、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实施工作思路。

(1)统一策划是指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确保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设置分公司的企业,应使总部与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相融合;对集团类企业,应在集团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实际工作中应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企业经营业务情况,在工作中以风险为导向,以关键控制活动为重点,以业务流程梳理为基础,以提高效率和效果为目标,统一策划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标准,确保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质量。

(2)全面覆盖是指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范围应覆盖企业各职能部门、各个分公司,实现内控体系全组织、全业务、全过程的覆盖。

(3)分步实施是指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应按照启动部署,搭建内控体系框架、确定业务流程框架、流程梳理、风险评估、运行测试等步骤分阶段实施。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应先建立内控工作组织,在充分了解企业现状与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搭建公司内控体系框架,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工作,并梳理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健全内控体系。内控体系?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要对内控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的过程管理。

(4)持续改进是指在形成内控体系(形成内部控制手册、内控文件、评价手册)后,定期开展内控体系评价,对内控设计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评价、出具评价报告,对需要完善的地方持续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对内控体系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优化完善。

3.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步骤

第一,成立内控建设项目工作团队,由公司内控主管部门与公司内各业务部门共同组建联合项目组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项目沟通汇报机制;确定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收集整理公司组织框架体系、经营情况等基础信息,了解公司内控基础;召开启动会,安排全公司内控建设工作,并对公司管理层及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

第二,搭建内控体系框架,按照COSO框架评估控制环境组成要素的有效性,对公司控制环境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确定公司业务流程框架,进行业务流程梳理,辨识、评估风险,并进行控制措施设计。根据公司组织架构图、部门职责、岗位描述、规章制度等,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和应用要求、公司各业务重要性水平等,搭建公司业务流程框架。通过对公司制度资料进行审阅与分析、内部访谈、问卷调研、穿行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同时辨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对流程进行优化、固化,确定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四,进行信息系统沟通与评估,了解并评估信息系统沟通机制。具体包括信息系统总体控制与信息系统应用控制,建立公司信息系统控制实施办法。

第五,制定内控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各项内控制度如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明确各项业务参与者的工作分工情况和执行权限[2]。

4.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注意事项

为确保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能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控制环境的优劣,内部控制一般由内控管理部门或企业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层应充分重视企业内控建设,上下协同,才能发挥出内控体系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所处行业特点、企业经营情况,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建设不应照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应注意结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点及管控重点,真正建立一套能促进本企业经营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内控体系建设为例,在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方法上,可以按照一般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方法、步骤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在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上,在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配套指引的前提下,必须结合核电工程企业自身的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如核电工程企业的设备采购管理,从我国的大型核电项目建设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来看,核电设备的影响是控制项目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总承包模式下,核电设备由总承包方提供工程设计技术支持、设备采购清单和监造管理技术, 存在接口控制风险、设备监造风险、设备交付风险等,针对上述风险,核电工程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

第三,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对于重要的控制项目,控制程序应当更加严密。反之,则可以适当简化。一般来说,财务预算、资金结算、项目投资、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等都是企业运转与发展的重点环节,是企业避免和化解可能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应增强控制能力,保证重要业务、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体系可靠、风险可靠的目标;在控制执行的同时必须留下可供查实的实施证据,使规章制度执行具有可查性。

第四,对拟聘请咨询机构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公司,不应完全依赖内控咨询机构,项目实施中本公司业务人员应同时参与对流程梳理、风险评估等工作的开展,确保本公司人员掌握内控体系建设的方法,以便后期持续开展内控体系的更新与维护工作。

四、关于持续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1. 提升企业对内控体系的认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内控体系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将企业不同部门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改善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内控体系的认知,尤其是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实际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带动全员参与到内控过程中,以保证内控体系建设顺利进行[3]。

2. 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先试点,后推广

有些企业的管理层比较多,下属单位的职能比较多,而内控体系属于一种全新的工作,考虑到初期建设和落实有很大难度,可以先选择一小部分进行试点,从企业的实际运行状态出发,根据企业自身业务和组织的结构特点,在总原则框架下制定内控体系建设的运行方案和程序,建立与企业发展同步的内控体系。一段时间以后验收其建设成果,并总结经验,如果验收效果良好,就可以在全企业进行推广,为后期落实内控控制风险管理奠定良好基础[4]。

3. 把内控体系建设任?漳扇爰ㄐЭ己酥?

在企业内,应建立以定量考核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以定性考核为基础的管理考核体系。当完成内控体系建设后,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纳入到管理考核体系之中,并制定系统科学的考核细则。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检查是否建立内控组织机构,是否建立内控措施,内控措施是否执行到位。定期考核能很大程度上增强员工遵守内控体系的自觉性,同时高层领导也能及时掌握和了解目前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和价值。

4. 多方位监督,不断促进管理升级

要想保证企业内控体系建设长期有效运行,必须对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仅仅凭借内控管理部门自身,无法满足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需求,必须要求审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协调发展、合理分工,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监督系统,从多个角度进行监督,确保内控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并且能及时发现内控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评价 思考

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活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在近几年陆续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并明确指出,从2012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一、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内部控制评价就是对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而完善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按照《指引》的要求,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负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和出具评价报告。所谓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设计程序越合理,控制中的漏洞越少,控制效果越好;二是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内控执行得越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越高。只有这样,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就越高。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体现在:第一,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就能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和完善,可以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得到不断地优化。第二,内部控制评价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公众认可度。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了解上市公司的风控水平、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有效信息,从而树立诚信、透明、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提高公众对上市公司的认可度。第三,内部控制评价能实现与政府监管的协调互动。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能够及早地发现差错和弊端,从而堵塞漏洞,有利于在配合政府监管中赢得主动,并同时借助政府监管进一步改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上市公司应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核心评价体系,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

(一)缺乏支撑内部控制评价全面有效实施的组织保证

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是导致安然、世通等大公司经营失败并最终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我国陆续颁布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系列办法,我国上市公司也纷纷开始设计符合本公司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在实践中,虽然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部分设有内审部门,但并没有赋予内审部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权力,至于单独设立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上市公司更是寥寥无几。由于得不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支持,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内部控制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因此也就无法对已设计并运行的内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完善和提升。

(二)评价过程中未能遵循全面性原则

已经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上市公司,在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时,往往未能遵循全面性原则,把内部控制评价等同于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评价侧重于是否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以纠错防弊、确保信息真实和资产安全为目的,忽略了对公司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内部监督的设计和运行的全面有效性的评价。造成出具的评价报告内容过于单一,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三)评价流程不规范,评价方法单一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范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流程,详细罗列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但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这些流程执行,随意性较强。并且为简便起见,也只采用一些简单的评价办法,因此,评价的结果往往不够客观、公正和完整,很难发现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缺陷。

(四)评价报告内容不完整

由于前面三个因素,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普遍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对公司的内控制度没有详细的分析,无法提升公众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措施

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要素,是推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本文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建立健全保障内部控制评价有效实施的组织体系

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应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由拥有内部控制评价专业技能和较高职业操守的专业人才担任内部控制评价人员,董事会必须赋予其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权力,即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地位和职权必须匹配。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必须支持内部控制评价机构,使内部控制评价机构有足够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上市公司可以委托内部审计机构、内部控制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评价。

(二)评价内容应遵循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应以上市公司战略导向、实现战略目标为主线,紧紧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全面确定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层层分解、细化评价内容。

只有通过内部环境评价、风险评估评价、控制活动评价、信息与沟通评价和内部监督评价。才能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评价。

(三)完善评价流程,综合运用科学合理评价方法

只有制定完善的评价流程,并根据被评价部门的具体状况,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才能得出客观、公正、完整的评价结论。

内部控制评价流程主要包括:编制评价工作方案、确定评价工作小组、进行现场测试、梳理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所需工作包括编制评价工作方案和确定评价工作小组。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所需工作包括了解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和确定评价的范围和重点,同时及时进行现场测试。第三阶段,梳理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阶段。评价工作小组应全面梳理工作底稿,编制现场评价报告。并及时向被评价单位通报,获得被评价单位负责人的签字确认,然后提交给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进行全面的审核和分析,判定缺陷等级。在此基础上撰写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小组在进行现场测试时,应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调查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同时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一般而言,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指采用数学方法,将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量化结果的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指主要运用知识、经验和判断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是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

(四)按《指引》要求撰写和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上市公司应及时梳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和内部控制缺陷,按照《指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客观、公正、完整地撰写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该报告由董事会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对外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董事会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赵爱玲,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构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7)

[2]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5)

[3]树友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8(11)

[4]肖中云,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3)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范文6

一、高校工程项目建设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委托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从实践看,高校工程项目定义与企业内控指引所述是完全一致的。工程项目与高校发展密切相关,周期较长,并涉及大量资金及物资流转,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当前高校工程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的主要缺陷有:

(一)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容易导致项目投资失败

目前,高校的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的资金大部分靠银行贷款解决,有的高校还采取引入社会资金和职工集资的方式进行。能否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高校在项目建设方面,立项前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致使决策不当,盲目上马,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主要表现在:

(1)项目前期和准备阶段的决策过程缺乏可行性目标。项目前期和准备阶段评估是项目建设最重要两个阶段,是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以及投资的目的、何时投资、怎样投资、如何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多方案比选的过程,它对工程项目长远经济效益和战略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许多高校往往因为要解决工代会或教代会职工提出的一些议案,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仓促决策,导致申报立项的报告材料可行性目标不清,项目投资失败。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缺乏专业知识人才和专家参与论证。由于高校领导对基建工作不熟悉,加上编制或委托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中没有专业知识人才的指导和专家参与论证,导致编制出来的项目报告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一些报告缺乏对项目进行分析和需求策划,没有明确的项目建设目标、计划和进度,对项目投入的资金渠道、成本控制以及项目执行、风险和变化评估预测不准确,使可行性研究形同虚设。

(3)项目投资缺乏健全的资金投入决策管理机制。目前,由于高校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于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权责不清,对要求贷款的建设项目论证不充分,不仅造成投资决策失误、资金浪费,还加重了还本付息的压力和增大了高校的债务风险。

(二)工程项目概预算脱离实际,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高校工程项目容易出现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极有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有的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1)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高校基建项目从策划开始到项目完成,涉及到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及中介咨询机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包括财政评审、审计结算等,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往往会造成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一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相互对策和双向选择,双方都会在付出成本进行信息的搜寻和分析,在资质、业绩、报价、信誉、资金实力和能力、素质、技术、装备、管理、服务等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二是履约阶段即签订承包合同之后,双方在使用人员的素质、材料的质量、建造方法与技术和商业信誉、资金能力、道德风险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这些不对称的工程造价信息,如果达不到平衡或协议约定,很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三是承包商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在政策、增减工程结算依据上的目标期望值的差异,也会使项目进度延迟或中断。

(2)技术方案不落实。工程项目有特殊的技术要求,且工艺多、结构复杂。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中,由于每一环节环环相扣,只要有一个环节脱节,有一个技术方案得不到落实,项目的进展就会受阻。主要表现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衔接不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选用不明确;质量监督、工期计算和成本控制的措施不落实;人、机、料、工的安排不合理和调配不当;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的设备材料(包括电梯、中央空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吸排水系统、电器系统、消防系统)以及其他建设工程附属的各类设备设施(学生家具、热水系统、厨具等)的配置以及循环经济产品的使用无法及时到位等。

(3)概预算脱离实际。许多高校在基建项目招投标时只作主体工程部分招标,而附属项目一律不作考虑,待主体工程完成后,校方直接将附属项目授予主体承包商,从而大大超出了原预算。例如,项目周边道路、非主体建筑、绿化美化。另一种情况是由于中标商在投标时实质性响应的招标文件(含施工图纸)中出现工程量清单计价不准、用料不明、设备的品牌及质量等级标示不清以及缺项漏项等因素影响,由此而增加的部分预算支出,致使项目概预算脱离实际。

(4)工程物资质次价高。目前,许多高校的工程项目在招标文件中都采用综合单价固定、总价包干形式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由于投标人的入围报价(单价)数据计算不准确,不全面。他们经常会在项目综合单价清单上做手脚,主要是将隐蔽工程打高价,在露面及收尾工程打低价。例如,将基础部分工程量增大,而电线、门窗部分打低价,到支付工程进度款时,施工方会以低价电线、门窗为理由,与业主谈判,或采取停工,拖延工期的方式逼迫业主响应其所提条件,否则按合同单价购买低廉材料及成品;也有的承包商不按合同约定非法转包、分包,经常出现大公司在中标后,将项目转包或分包转手给资质低的企业,导致质量下降。

(5)工程监理不到位。目前,由于工程派出的监理人员职称或执业资格不符合投标承诺要求,加上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对高校工程项目监理不到位,致使工程质量低下。主要有以下方面表现:监理人对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有关事项缺少有价值的建议和认可意见,包括总承包人选择、工程规模、设计标准、规划设计、工艺设计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建议以及分包人选择的认可;对不符合国家颁布的建设质量标准或设计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时,包括工程图纸、使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没有及时书面报告委托人并要求设计人更正、通告承包人停工整改、返工和复工等;施工监理设施配备标准低,监督不到位。存在监理人员替代总监签认、监理工作资料不全(缺监理日记、监理月报、监理工作联系单、工地会议纪要、工地例会纪要等)、监理资料缺项(缺合同管理类、设计文件类、质量控制文件类、进度控制类及安全监理资料),甚至没有见证取样记录的现象;设计变更没有文件,材料质量保证资料与施工进度不同步;防护设施不力,安全隐患大等。

(6)项目资金不落实。一般来说,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归口后勤部门或基建部门,工作中,常常出现项目建设先斩后奏的现象,财务部门往往是到了支付阶段才知道,投资决策与财务预算脱节,项目资金不落实。一旦资金供给不足,项目被迫停工。既加大了资金调度的难度又容易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工程在招投标、承发包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导致项目成本过高 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维修工程等)在招投标、承发包过程中,因为专业性强,涉及工程的勘探、设计、招投标、监理等环节多,加上利益的驱使容易出现违规操作,导致项目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

(1)违规建设,导致工程概算失实。按规定,工程项目达到一定投资额,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和核准才能进入招投标程序,但仍有许多高校未经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及核准就进行建设或无立项批文即招标,使工程概算失实。

(2)规避招标,导致工程量增加。根据有关规定,工程造价达到一定标准,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为达到某些目的,有的领导便利用职权,将工程支解,化整为零,使每项工程都达不到要求,从而通过议标的方式指定施工单位。有的学校故意拆分或隐瞒部分工程,仅将部分项目实行招投标,然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工程变更的形式随意增加工作量。

(3)虚假招标,导致项目成本过高。主要是投标人用围标、串标、挂靠投标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窃取相关标底,内外沟结,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的现象;还有的高校进行表面招标,实际由主持人指定承包人的违规做法。导致项目成本过高。

(四)竣工验收不规范,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隐患大 高校的项目工程投资大。综合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和食堂等资金投入动辄上千万,多则上亿元。除主体工程外,还有附属工程,以及吸排水、卫生器具、厨具、电器、空调、电梯、变电工程、实验用具等。由于工程较为复杂,分包项目多。而高校工程项目往往以保新生入住或开学使用而放松竣工验收手续。许多工程项目因为对竣工图、随工记录、变更记录不完整等问题把关不严,经常出现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二、高校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内控机制创新思考

针对高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一)完善制度源头治理,确保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高校应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相关人员的从业行为,确保项目建设健康运行。一是设立健全机制,相互制衡。设立专门的招标管理机构,专司招标管理业务;成立学校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务处招标采购科),规范项目前期决策、项目审批、项目实施、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和招标采购程序;设立项目投资融资决策领导小组,规范项目投资评估、筹资渠道;设立物资采购询价小组,规范政府采购前的审计询价和政府采购目录外的校内小额物品购置程序;设立资金支付决策领导小组,规范资金支付程序;设立工程项目验收领导小组,规范项目竣工验收程序。二是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制定项目立项、评估、预算、融资、监督、验收和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三是完善项目招标采购相关业务办事程序,提高招标采购工作透明度。

(二)规范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程序,重大项目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高校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内部相关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高校应严格项目预算制度,确保项目建设与资金投入同步。重大工程项目应当报经校务会、党委会或工代会等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三)硬化招标采购程序,确保项目“阳光”运作 高校建设项目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属于政府明确规定投资额的项目一律执行政府规定的招标方式和评标办法。评标过程中,除评标专家必须从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外,还必须规范项目招标采购程序:招标工作方案由校内审计部门审计报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审定;招标文件委托招标机构编写项目高校提前七天报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审定招标公告;工程招标控制价确定由高校提出工程造价中介机构初选意见报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高校得到答复后委托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编制工程预算价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提出工程招标控制价报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成员审定向投标人公布(不作解释和说明);工程招标中标人确定开标后由评标委员会评标,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为确保工程质量,重大项目还应由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成员确定成本控制价,在监标人员和参加投标的人员的现场监督下拆封,并通过随机抽取号数的方式确定权数,最后以不低于且最接近成本控制价的报价确定工程招标中标人。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工程预算编制及评审的监管,避免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为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

(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 高校工程预算造价应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工程师编制,经注册造价工程师签字并加盖执业专用章和所在企业专用章后才能对外提交。一般来说,工程预算等造价成果文件在编制时,必须明确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以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

(五)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 一是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和工程监理制度,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二是实行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向工程建设部门、财政部门报送工作进度报告。三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项目变更的,应当严格审批。四是对重大项目变更,应当按照项目决策和概预算控制的有关程序和要求重新履行审批手续。五是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与检查,及时掌握项目资金到位、使用和建设进度情况,督促高校加强资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完善竣工决算,确保项目投资效益实现 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高校必须把工程项目的结算资料送所属财政部门进行结算审计,由财政部门确认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全部竣工验收前,高校必须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财政部门审查批复后,才能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高校还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季永华、薛登研:《高校内部招标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考》,《事业财会》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