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管理工作综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管理工作综述范文1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7)-0093-04
一、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应急信息管理的研究,学者们多从交叉领域或者应急管理的某个环节展开。单纯以危机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则较少。具体而言,研究者们对于应急信息管理的研究可大致区分为五类:
(一)宏观制度层面的研究。刘霞等人集中探讨了我国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重构思路,深刻分析了我国应急管理条块分割、衔接不足、缺乏联动、信息管理低效等问题。林艳玉则重点分析了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应急能力建设中存在的职能缺位、机制缺位等问题,指出了我国在应急管理综合协调、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探讨了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的相关措施。杨渝南以信息资源配置为研究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概况了我国应急管理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危机信息和沟通视角的研究。朱建锋等人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有关信息共享的研究成果,从信息共享的宏观机制和微观技术领域两个层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信息共享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探讨了异构信息互操作和信息共享实现模式,提出了设定应急管理信息共享标准和应急管理信息共享系统模型的建议,为克服“信息孤岛”等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刘健等人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结合算例分析,提出了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数据库、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部门联动机制等有效措施。
(三)交叉领域的研究。李华强等人以数据分析的方式重点论述了信息传播和有效管理对抑制公众恐慌心理的重大影响。孙庆峰等人结合我国应急疏散信息管理现状及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构建应急疏散信息平台的构想。韦琦则从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出发,从搭建标准统一的信息平台、加强预警防御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刘红芹等人则从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沟通在协调联动中的重要性。
(四)基于地方实践的个案研究。黄以宽从信息化在世博会应急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入手,论述了我国信息化运行突发事件处置所进行的尝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孙庆峰等人从信息平台、指挥平台、物理实现平台等方面对应急物流平台的构建进行探讨,按照应急物流的功能,较为细致地将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划分为保障模块、决策模块、物资筹措与储备模块、配送模块和运输管理模块等五个模块。
(五)信息技术层面的研究。袁维海从应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模式选择、管理架构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应急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及其可行性的管理架构。寇纲等人则重点探讨了如何运用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框架,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时信息收集、监测、处理等目的。陈如明则从INTERNET2、NGN、GENI及“三网融合”等技术领域,重点阐述了我国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的走向,分析了集群专用移动通信及应急联动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应急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独立的应急信息管理机构。尽管我国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国务院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但从实践中来看,我国仍缺乏常设的、具有独立地位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地方政府和各单位的应急中心大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办公室设在地方政府办公室,同级各单位之间及各专业领域的应急领导工作多分散在对应的部分承担,跨部门之间缺乏协同管理。二是以110报警服务台为基础,成立应急联动中心,负责社会联动系统的整体协调和运作。三是以人防部门作为防灾救援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总体来看,上下级单位之间应急管理工作的垂直沟通效率、质量较高,同级各单位之间以及跨行业、跨部分的各单位上下级之间的交叉联系较弱,体现出“纵强横弱”的特点。
(二)缺乏高效的应急信息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对应急信息的管理普遍反映出沟通不畅、信息共享机制缺失的问题,具体来看,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未建立有效的预防预警机制。从我国的应急处置实践来看,从政府到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并没有障碍。但社会公众在获得处置信息后,在实际处置和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大多无法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从而造成了应急信息预防预警机制的失效。二是缺乏快速反应机制。由于缺乏独立的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和相应的预防预警机制,当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后,各部门、各单位无法及时获得统一的行动指令,且相互之间大多不知道对方获得的信息和工作责任,应急处置各参与方之间缺乏协同,造成各自为战、效率低下的状况,无法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协同反映。三是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应急信息披露主体、披露范围和程度等仍不明确,且在披露的时间、信息真实性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
(三)缺乏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从应急信息管理的实践来看,我国距离全面协同的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只有部分地方和机构之间达到了全面协同的应急信息平台体系阶段,多数地方仍在适用单警种指挥调度系统,适用“多台合一”应急联动系统的地方和机构也是少数。应急参与各方在接受和反馈应急信息方面存在时间差,且无法知悉其他参与者所掌握的应急信息,无法克服应急处置各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时,我国在应急信息的管理中缺乏统一规范的应急信息技术标准,致使各单位、各部门在进行应急信息收集、报送、处置、反馈和评估等工作过程中所提供的信息不匹配或差异性强等,无法实现应急信息在纵向、横向的有效对接,极大地影响了应急处置的效率。
(四)应急信息管理人才匮乏。我国的应急管理人才主要分为专业人员和兼职人员。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公安、消防、专业应急消防队伍等,而兼职人员则主要包括公务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其中,各级政府部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公务员是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政策决策、方案制定、监督执行、沟通协调、信息及公共秩序维护等工作。和武警是现阶段我国应急救援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丰富专业经验的应急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和专家学者则相当匮乏。
(五)缺乏对应急信息管理能力的评估。目前,国内并无专门针对应急信息管理能力的专项评估,地方各单位、部门主要开展的工作是对应急预案的评估。从目前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理论界关于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相关的评估制度多为政府自身涉及,且指标体系不统一,缺乏代表性,不能准确反应应急管理能力的真实性。
三、美国、加拿大、法国及日本等国家的管理经验
(一)美国。美国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过程中,相对独特的做法有四点:一是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应急管理系统(NIMS反应系统)和各子系统。“9.11”事件之后,美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 。该系统自2003年2月28日正式建立启动,由美国国会批准实施,分工明确、反应快速,是美国通用的、统一的、规范化的系统,美国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都必须严格按其规定执行。二是科学划分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明确规定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就是现场指挥官,享有决策权。对主管官员以下的工作组长领导制度进行量化管理,限定1名工作组长只能领导3-7人,不能超出此标准,保证了应急信息的有效沟通。三是将全息指挥与协同应急有机结合。美国的国土安全部、各州及市、郡都设有应急运行中心,负责汇总和分析各类信息、保持与各方面的联系畅通、下达处置指令并反馈应对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各运行中心有固定场所,当出现突发应急事件时,运行中心立即激活,各相关职能单位和组织立即组织负责人员到运行中心参与协同指挥,根据各方面信息进行现场决策。
(二)加拿大。加拿大在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明确的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其在联邦一级专设了公共安全部( Public Safety Canada) ,负责联邦应急管理,下辖政府应对中心( Government Operations Centre) ,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应急处理和相关的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等工作。二是有标准化的处置程序。在防灾、减灾、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等各个环节,都设计了标准化的运行程序,提供通用的术语代码、表格、文件格式和运行手册等文本材料,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通信联络等工作都有统一的规定。三是有统一的接报平台。政府在全国各地都设置了911 电话,作为紧急事件接警中心,综合处理各种接报警,能够确保各种应急信息的有效收集、整理、决策和反馈。
(三)法国。法国在应急信息管理方面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政部下面设置了民事防务与公共安全局(简称民事安全局),与国防部、警察总局、宪兵总部、气象部门等所有的政府部门,及红十字会、核电站等非政府组织保持信息沟通和密切联系,并具体负责处置各类应急事件。二是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信息需求。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法国政府组织成立由政府、居民、企业和协会代表等共同组成的咨询协商委员会,具体负责与公民及社会的沟通,并及时向公众公布信息、通报情况。
(四)日本。日本在应急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突出反映在东京的应急体系建设方面。2003 年4 月,东京建立了知事直管型危机管理体系,设立了综合防灾部,增加了对NBC 灾害等的应急管理。其综合防灾部由信息统管部门和实际行动指令部门组成。信息统管部门主要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战略研判,实际行动指令部门主要负责灾害发生时的指挥调整。通过这种一元化的信息管理机制,东京有效强化了其在应急处置时的信息统管功能,实现了对各部门分散信息的整合,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从上述几国在应急信息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看出,各国的优势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专设的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可以确保对应急信息进行统一的整合和管控,保障了信息的集中、有序流动。二是对应急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等进行了标准化设计,有统一的技术参考、程序和各种格式文本材料。三是有比较发达的应急指挥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全面地进行对应急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和等各个环节的操作。
四、完善我国应急信息管理的可行路径
从我国应急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管理经验,我国在完善应急信息管理体系的路径选择上,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国家规划――完善应急信息管理法制――完善应急信息管理领导体制――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基础数据库――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标准――建立应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与信息管理系统相对应的信息管理机制――建立应急信息管理能力评估机制。
(一)加快建立应急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在现有人才状况下,应首先从既有专业人才队伍和各级政府、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中集合应急信息管理人才,加强对这些人员的专项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其应急管理专业水平,适应应急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向具有应急管理先进经验的国家引进或交流应急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并在高等院校中选拔组建专家队伍,储备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确保应急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
(二)建立完善应急信息基础数据库。应在现有国家、省级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急管理相关数据库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完善我国综合性的应急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数据库,主要包括现有各级政府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并对此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二是以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为支撑,建立完善应急预案数据库。三是以世界各国和国内各级政府、机构和组织的应急管理实践为基础,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成功处置案例,建立应急处置案例数据库。四是以应急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为基础,建立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库,并按照年龄、行业、知识水平、特长等进行分类。五是以行政区划为划分标准,按照就近原则,建立应急储备物资数据库。六是以国家标准和各类物质的安全基数为标准,建立物质安全性数据库,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灾害源,并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三)明确应急信息管理的技术标准。在应急信息管理标准的制定方面,美国走在了前列,制定了一系列应急管理信息共享的标准,包括通用警告协议和紧急数据交换语言等。从我国应急信息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来看,应在现有的国家标准框架下,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技术标准,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各个应急处置环节等的相应信息代码,以及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各环节的相关格式文本材料,并尽快推行,为后续的应急信息综合平台建设节省时间和资源,加快发展进程。
(四)建立统一的应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应的管理机制。基于我国“一案三制”体系的本质要求、既有应急联动系统基础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发应急综合信息系统已成为可能。在功能模块的设置上,则主要从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基础通讯平台、信息系统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等方面进行选择和完善。同时,从应急信息管理机制来看,在纵向上应保留各级政府、各单位和各部门在上下级之间既有的垂直信息沟通渠道,且对该部分的信息管理工作以各单位、各部门自行开展为主。在横向上以应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和依托,明确设定各单位、各部门的应急信息接收、报送标准和职责,确保横向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明确信息报送职责,确保应急信息的全覆盖。
参考文献
[1]李程鹏,胡建德.基层人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西部金融,2010,(11):75-76。
[2]刘健,何继军.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人民银行应急管理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59-60。
[3]刘霞,严晓.我国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挑战与重构[J].政治学研究,2011,(1):94-95。
应急管理工作综述范文2
关键词水电站大坝水工建筑物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74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洞坪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宣恩县忠建河下游中武当隔人堂峡谷。忠建河是清江中游右岸最大支流,全长120km,流域面积1656km2。坝址距忠建河与清江汇合口约11km,控制流域面积1420.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4.62亿m3。工程距上游宣恩县城42km,距恩施市84km。洞坪工程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库区航运、交通、防洪、灌溉、水产养殖及旅游等综合效益的Ⅱ等大(2)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电站共装机2台55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10MW,保证出力17.93MW,多年平均发电量3.22亿Kw·h,年利用小时2928h。工程枢纽主要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及其坝身泄洪建筑物、坝后水垫塘消能建筑物、左岸发电引水隧洞、左岸地下发电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双曲拱坝、坝身泄洪建筑物和发电进水口岸2级建筑物设计,发电引水隧洞、地下厂房及变电站和水垫塘按3级建筑物设计。
1大坝安全管理制度
1.1大坝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建设大坝的目的是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效益,通过制定有效的大坝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规程等,为实现依法管坝、科学监测、有效监控创造了条件,也为工程能够充分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可靠保证。洞坪水电站自运行管理以来,制定了一系列大坝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进行补充、修编、完善。建立健全了大坝安全管理机构,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副总经理分管大坝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配备了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管理队伍。近年来,在电监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和湖北能源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洞坪大坝安全管理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效果更趋明显。
运行初期,在设计院的指导下,编制大坝安全管理“五规五制”;后来在开展整合型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按照《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DL/T 485-1999、《洞坪公司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规定》要求对有关规程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修编,根据标准化文件汇编,包括水工建筑物运行维护和监测控制程序、水务管理规程、水工建筑物维护规程、金属结构运行和检修规程等重新修编纳入生产管理标准中。并对防汛岗位责任制、防汛安全检查制度、水工建筑物检查评级制度、报汛制度、大坝安全检查制度、水雨情测报制度、防汛物资管理制度、水调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等进行重新编写,使其符合标准化和现场实际。
1.2水工技术监督标准建立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认证、计量和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全体员工标准化、认证、计量和质量意识。公司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编写标准、开展技术监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开展标准编制、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促进了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益。在水工技术监督上,按照《水电站水工技术监督导则》编制了洞坪水电厂水工技术监督标准,实现技术监督网络化管理,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网长的技术监督管理机构,在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全过程中,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采取监督、检查、预警等手段,对水工建筑物的有关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控制,以保证其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运行。
2大坝应急管理体系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洞坪水电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促进公司安全发展。按照电监委《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现场处理方案编制导则》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综合应急预案进行修编,并组织专家评审、修订后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其中涉及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的有专项应急预案(自然灾害类) 的防汛、防强对流天气应急预案、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事故灾难类)的垮坝应急预案、水淹厂房应急预案。同时,相关的现场处置方案也得到了修订。为了做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公司每年定期安排相关应急演练,有效的检验各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级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为更好的开展安全管理提高有力保证。
3大坝安全管理
3.1防汛管理
防汛工作是大坝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积极做好防汛管理工作,确保防汛度汛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主席令第88号,《大中型水电站水库调度规范》GB 17621-1998,洞坪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调度规程、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等编写了《洞坪电厂防汛管理办法》。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岗位防汛职责。每年汛前(3月下旬)按照防汛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上报审批年度防汛度汛方案和年度洪水调度方案。按照《水电厂防汛检查工作大纲》开展汛前、汛中、汛后检查,重点做好查制度、查思想、查落实、查物资,并召开防汛检查专题会议,形成防汛检查总结报告,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汛期严格24小时值班、请假制度,及时、准时、准确收集、记录、报送水雨情、天气预报信息;严格执行泄洪操作指令、超标洪水防御方案和高水位安全监测方案等;汛后,主要开展防汛总结工作,检查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汛期运行情况、做好年度详查和水工建筑物年度评级工作,并制定下一年度水工检修及技术改造计划等。
3.2安全管理
为落实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对洞坪大坝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使大坝安全管理更趋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洞坪水电公司积极按照《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办法》电监安全(2005)24号,《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办法》电监安全(2005)24号的要求,在大坝中心的精心指导下与2009年申报注册,2011年成功注册并获大坝安全注册甲级证书。大坝安全注册以来,定期开展年度详查、上报年度安全注册自查报告、年度详查报告填写年报表,按照《水电厂水工建筑物评级标准》积极做好水工建筑物评级工作。为大坝中心及时、准确掌握洞坪大坝运行工况提高一手资料。同时于2012年按照《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信息报送办法》电监安全(2006)38号和《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信息化建设规划》等文件要求完成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实现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网络化报送,为提高大坝安全监测管控实现新的突破。
4大坝安全监测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设备是大坝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工程隐患的重要设施,是大坝运行管理的耳目。监测设施及系统是否正常、可靠、有效,是能否发挥其”耳目”作用的关键,同时,大坝安全监测准确、可靠的获取測值,为监测资料分析人员及时分析评判,了解大坝工作状态提供保证。
洞坪大坝安全监测分为外观监测和内观监测。为做好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洞坪电站按照《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9]4号,《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5209-2005等有关规程,做好安全监测的运行管理工作、对监测仪器的增设、停测、封存、报废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在常规监测工作中,外观监测包括垂直位移监测和坝体水平位移监测,其中,坝体垂直位移观测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南瑞集团开发的电容式垂线坐标仪进行观测。内观监测采用南京南瑞集团开发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软件收集内观监测数据并进行整编分析。特殊工况下,大坝监测人员需加密观测和分析。
5水工建筑物巡检
大坝监测仪器仅能布设在大坝局部部位,进行监测也只是定期的,这就造成空间和时间的不连续,而大坝出现的缺陷并非发生在仪器监测部位,也不一定发生在定期监测的时间内,
为了及时发现水工建筑物外露的一切不正常现象并从中分析判断内部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缺陷,进一步制定有效措施,清除缺陷、隐患和异常,改善外观与工程质量,使之安全与完善,必须进行观测与检查相结合的巡检工作方式;也是对监测的一种补充、夯实和融合,这样才能确保大坝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
洞坪水电站根据《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办法》电监安全﹝2005﹞24有关规定和水工建筑物运行维护控制程序、水工建筑物维护规程,明确了水工建筑物巡检的主要内容,将水工建筑物巡检分为经常性、定期性和特殊情况检查三种;经常性检查应对混凝土大坝及泄洪建筑物、水垫塘、高边坡等部位进行周期性检查,定期检查按水工建筑物结构的特殊性而定。特殊情况下的检查,是指在发生超标水位、地震、大暴雨、泄洪、水位骤变、巡检与观测中发现较大异常及事故情况下进行,包括对高大陡峭、水下及平常难以到达或看见的特殊部位,上级部门组织的专业性检查等。水工建筑物的巡检,分部位定时落实到专人负责,做好现场记录与描述,重要的应拍照或录像。记录内容有现象描述、数据记录,包括范围、位置、长短、深浅、渗流量等,及有关水位、温度、气象、巡检人员、日期的详细记载与说明。
6水工建筑物运行维护
洞坪大坝自运行以来,水工建筑物按设计规定的方式运行,未改变运行方式;水工建筑物的维修本着“经常养护、防重于修,修重于抢,随坏随修,修必修好,不等岁修、大修”的原则。以巡检资料及年计划制定月计划进行;通过细化维修项目,将水工建筑物的维修分为:日常维修、小修、大修和抢修。
日常维修是根据日常发现的及机组检修期间发现的局部缺损问题进行的日常保养和局部修补,保持建筑物的完整和正常运行;根据检查发现的工程问题编制维修计划,报批后进行维修;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损坏,修复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工期长,编制专门大修计划,报上级主管部室批准后列入年度预算中执行;对重大的改变或改造,要求提出专题报告,报请有关部门会同设计或有关科研单位审查批准,并报主管部门备案,方可实施;维修过程严格按照《水工建筑物维护规程》、《合同管理办法》和《发包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7结语
洞坪水电厂自运行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抓制度建设到逐步走上标准化管理,完善了一批大坝安全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大坝安全管理职责更加明确。大坝安全监测、水工建筑物巡检、运行维护等工作定期开展,为洞坪水库大坝安全、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洞坪水电厂采用“无人值守、少人值守”运行模式,特别是机组监控自动化系统改造完成和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进一步提升了洞坪水电公司的管理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大坝中心联系,及时了解监管政策和接收业务指导;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大坝安全监测设备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也对大坝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后还需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理论的学习研究,强化大坝安全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改造能力和水平,丰富大坝安全管理人员的经验,为更好、长足的开展大坝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应急管理工作综述范文3
(一)、积极主动指导各收费站监控及收费工作
为进一步加大监控管理工作力度,建立应急指挥、快速协调处、站两级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及时解决社会关注的高速公路热点难点问题的高速公路指挥调度体系,根据管理处领导指示精神,经过一年的调研实践工作,我中心推动建立收费站监控考核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下发了由我中心负责起草的《国道205高速公路莱芜管理处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的通知(莱路高管[2009]27号)监控信息工作检查评分标准部分,为各收费站监控室的考核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对全处监控人员统一进行了理论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予以通报。定期对各收费站进行巡检,从检查结果来看,各站均指定站长专门分工负责,紧紧依托业务科室,使监控工作得到了健康发展。其中,莱芜东、苗山已基本达到山东省交通厅监控管理标准要求,其他各站则分别存在软硬件自行维护、设备运转等方面的不足,部分收费站24小时值班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个别站存在睡岗、空岗现象。
(二)、多管齐下,狠抓业务发展
为使监控中心业务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全面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优化窗口形象,今年,我中心集思广益,在业务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全面提高监控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业务精、反应快、服务好的良好形象,今年我中心通过出题考试、“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结合本单位职能、岗位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组织监控人员参加分类培训,同时定期组织全体监控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举措有:第一,每季度,单位自己出题,以业务知识考试的形式就、《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文明收费站标准》、《山东省交通厅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路部门的职能、综合执法范围等知识对监控人员进行了全面考核,通过考试,调动学习热情,确保监控人员对相关内容熟练掌握;第二,特邀山东中创公司、鲁光公司等单位相关专家来中心讲课,系统讲授公路的职能和法规、综合监控和计算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并为监控人员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第三,为进一步提高监控人员对监控中心视频监控调度系统的内部构造、操作原理的熟悉程序,做好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等进行了全员培训。此外,一年来,我中心还分别安排监控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全省高速公路监控机电系统培训、收费系统培训、综合管理培训等,并要求做到每次培训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有实际效果。我中心参加的培训形式上大多采取授课与讨论相结合,互动性强,气氛热烈,效果好。
2、加强信息分析总结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质量,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我中心今年制定了《监控工作季度综述》。《综述》从“上报故障”、“处理反馈”、“意见建议”等方面对每个季度的监控信息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监控工作季度综述》作为我中心今年监控信息工作的新亮点,受到了管理处领导的好评。
(三)、狠抓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今年,我中心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责任,加强了《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文明收费站标准》、《山东省交通厅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学习,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中心在管理处党总支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用高标准衡量,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处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故障维护维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年,我中心继续加强现场维护力度,各收费站故障维护维修完好率达到了98%,较去年提高了月10个百分点。
(二)、与相关业务科室、单位沟通不够。与山东中创公司、鲁光公司等相关业务对口单位还未建立长期有效的业务交流平台,在工作中的沟通协调做得不够;对各收费站监控室的业务指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相互之间交流沟通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主动性还相对欠缺。
三、二一年工作意见
根据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明年我们将根据处领导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监控中心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八荣八耻”公路行业荣辱观思想为指导,以科技为手段,收费人员利益为核心,认真服务收费人员,加强站监控室及车道监控,大力开展“大投诉”体系工作,加强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为实现我处收费秩序的根本好转,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作出新贡献。
2010年的主要工作是:
(一)、加强现场检查办公,促进维护维修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为达到上报故障“高标准维护、高质量答复”的要求,以定期检查和巡检的方式开展现场维护指导,特别是对难点问题现场解决落实。
(二)、实行维护回访制,更好的服务基层。进一步规范维护程序,做到“有故障电话必接,有接必有果,有果必回复”,以更好地树立监控中心维护人员的良好形象。回访可通过电话方式直接询问监控室值班人员或值班站长,落实专人定期进行。
(三)、加强处、站沟通,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通过开展处、站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业务学习等活动,加强对各收费站的业务指导,使监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效能化、真正起到监控职能作用。
应急管理工作综述范文4
关键词:通信工程、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安全生产的含义是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是通信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人们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目前,在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方面的有关要求在《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2008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些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执行,要求参与通信工程建设的企业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全面做好通信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当前,通信领域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通信工程建设全面开花,在一些从事通信建设的企业中,只重效益不顾安全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安全生产上投入远远不够,经常发生电路阻断、人员伤亡的事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也给企业和个人造成带来伤害。铁的事实告诫和警示我们,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需要工程建设各方都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所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下面,就如何搞好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含义
所谓的通信工程安全管理是指对通信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进行的管理,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所进行的行业管理和从事建设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建设活动的安全生产所进行的企业管理。从事通信工程建设活动的主体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通信工程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信工程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信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管理等。
2 实施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证机制的形成 通过实施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能够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即形成了施工企业负责实施安全管理、监理单位对安全监督和政府对安全监管,从而保证通信建设市场领域的安全生产。
2.2 有利于提高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国家通过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三重监控,即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施工单位自身的安全控制、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改进市场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监理单位的介入,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进行时时的监督管理,改变以往政府被动的安全检查方式,从而提高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2.3 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发生通信工程建设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原则是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缺少不了监理单位的参与,监理工程师是既懂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又懂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士,有能力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消除,从而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了国家公共利益。
2.4 有利于实现通信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通过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通信工程质量,也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工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投资的正常回收,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3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依据
3.1 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包括《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
3.2 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包括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3.3 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建设工程合同 监理单位应当根据两类合同进行安全监理,包括监理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业主与施工承包单位签订的有关工程建设合同。
4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原则
4.1 设计单位要在预算中列支安全生产费,建设单位要保证工程安全生产费及时划拨给施工单位。
4.2 施工单位要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4.3 监理单位要认真编写《安全监理细则》。
4.4 工程管理各方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综合检查,安全重点部位要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隐患,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
4.5 通信建设工程要坚持“三同时”原则,即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6 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5 通信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内容
5.1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施工单位负责人要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常抓不懈,形成责任制,层层落实,并且每年都应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交纳一定的安全生产保证金。生产部门经理作为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对本部门全年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控,每个工程项目都要设立专职安全员,对工程安全重要部位要随时进行抽查,发现隐患立即消除。
5.2 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制定管理目标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事故隐患。制定安全生产奖惩措施,做到有奖有罚。
施工项目负责人要认真组织编写《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查找事故隐患,确定安全生产具体目标,指派专职安全员,要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并随时进行检查,尤其是安全关键部位的防护措施。
5.3 重视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技术水平 对员工进行定期教育考核,将通信工程建设安全技术知识列为员工培训、考核内容之一,保证所用员工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素质。因此,培训工作不能走过场,一定要强化细节,坚持不懈。尤其是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一定要把安全生产培训放在第一位。
5.4 保证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 施工单位对现场安全设施重视不够,通信工程建设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安全设施、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是安全控制的基础。无论建设单位在施工合同中有无单独列支安全生产费,施工单位都不能在施工中减少或不投入安全生产措施费,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到位,安全防护用品必须齐全,而且必须要投入使用。
5.5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防范,重点落实 通信施工企业各级安全负责人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现场安全员要经常性检查工程中的安全生产情况,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要做好班前安全教育工作,强调当天工作中的安全重点部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重点部位,要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制止,并提出整改意见;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要随机对各个施工项目进行抽查,必要时对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现场要专项检查,并跟踪监控,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5.6 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各种安全方面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人身伤亡、通信阻断、交通事故、消防等,并定期进行演练,储备各种应急救援物资、机具、仪表、人员、车辆等,并及时检查更新,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发生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在进行救援的同时,要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及时向有关各方报告事故情况,切不可瞒报不报。
结束语:
综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企业应大力提倡和弘扬安全生产的决心和信心,有完善细致的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和措施,切实实施安全生产的奖励,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应急管理工作综述范文5
[关键词]档案馆;应急机制; 建设
一、背景综述
突发事件大多是人命关天或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建设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紧急状态法》,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作出明确的规定。
2003年SARS爆发,给国人带来了对突发事件的切身体会,SARS事件的出现,凸现了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方面的制度缺失,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档案馆作为一个为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应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要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为此,也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保证读者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档案馆作为一个为保管档案载体,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共机构,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就是把加强行业安全管理,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应对突发事件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建章立制的形式,将档案馆有可能遇到或出现的突发事件告知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增强群体防范意识、明确工作责任。消除档案馆里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恐慌心理,提高科学、理智、迅速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并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善后过程中,依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有关规定检查、评价有关工作和总结经验。
二、档案馆应急机制建设现状及其意义
2007年某市市政园林局档案室发生墙内自来水管爆裂,导致档案室受淹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后,档案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应急预案指导,未能及时采取得当的抢救措施,致使该市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保存的各类档案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从这个个案可见,我国档案机构应急机制建设存在不足,档案应急机制普及面窄,人员实战经验不足,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档案应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馆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1.档案防灾意识不强,预防范围狭窄。近些年,新建的档案馆,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强,这难免使一些人滋长麻痹大意思想,也淡化了档案部门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研究,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不是措手不及,就是束手无策,给档案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档案应急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档案防灾主要内容还一直停留在“八防”上。对于新载体的安全保管、档案数据库的维护,研究得不深入;档案信息网站建设防范措施并不十分严谨,从这一个个侧面就不难看出档案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估计不足。
2.档案部门间横向联系不紧。档案部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不能仅限于自身的力量,必须与相关部门联手进行。但是,多年来档案部门缺乏同专业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假如档案馆发生火灾,消防部门不清楚档案馆的建筑构造和档案分布情况,在灭火过程中可能对档案造成不必要的损毁。档案部门加强与消防部门联系,让消防官兵了解档案馆房的结构、档案的门类、档案的分布,共同制定消防措施,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档案馆防灾应急技术设备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防灾实战演练的经验。当前,档案部门普遍存在投入少、资金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问题。且不说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难以迅速转移档案, 就是必要的日常管理设施也难以完备,更不能奢望及时采用先进技术。这具体表现为不能按时足量更换和配备消防器材,防盗、防火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覆盖率更是低下。近些年,常见档案部门组织开展诸如防火等演习,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紧急关头不会使用消防器材,打不开库房、卷柜门,找不到电源开关和联系电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很多演习只注重了形式和过程,没有注重实践和对档案人员心理素质的磨炼,也说明档案部门还没有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
(二)建立档案馆防灾应急机制的意义
突发事件的发生除其具有突发性外,往往还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以及不可抗拒性,由此产生的灾害将直接危及档案的安全,还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档案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档案馆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完善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增强档案工作者的防灾意识,提高应急反映、协调配合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常备不懈,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有效避免、防止和减少危害档案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馆藏档案的安全。
三、如何建立档案馆安全应急机制
(一)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估体系
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价,就是通过对档案馆服务系统运行现状及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行危险、有害的因素识别,并做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评价。通过该评价,可以找出档案馆日常管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价涉及馆藏资源、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建筑物结构和相关配套辅助设施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评价其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安全现状评价的内容包括:(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的因素进行评估;(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4)提出安全对策和建议。
应急管理工作综述范文6
【关键词】油田 输配电 线路 运行 维护
1 防止断线、掉串和倒杆事故
(1)高温、高负荷期间,使用红外成像仪,对导线接续管、耐张线夹、连接板等连接金具进行测温(压接要求及负荷控制),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对架空线路导线的连接有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①接触良好紧密,接触电阻小。
②连接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低于导线抗拉强度的90%。
③在线路连接处改变导线截面或由线路向下作T形连接时,应采用并沟线夹续接。
④导线的连接一般可实行压接、插接、绕接或者焊接。但高压架空导线不宜实行焊接,因为焊接时必须将导线加热,导线加热后会造成退火,其机械强度降低,焊接处将成为薄弱环节。而高压架空线所承受的张力一般都较大,该薄弱环节往往断裂而造成事故。
⑤导线的接头随导线材料不同而异。钢芯铝线、铝绞线相互连接时,一般采用插接法、钳压法或爆炸压接法;而铜线与铜线的连接一般采用绕接法或压接法。
(2)对运行年限较长的镀锌钢绞线(包括避雷线和拉线)应进行机械强度检测,不合格的予以更换;发现导线、避雷线断股、复合光缆(OPGW)外层断股,应进行补修或更换。
(3)严格按照运行规程的相关要求,检查挂线金具、拉棒、拉盘环的锈蚀、裂纹等情况,不合格的予以更换。
(4)严格按照运行规程的相关要求,对瓷质绝缘子进行零值检测,并更换劣化绝缘子;使用红外成像仪,检测复合绝缘子,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更换。
(5)每年汛期来临前,检查杆塔周围的截水沟、排水沟,对堵塞、塌土的截水沟、排水沟进行疏通,确保其排水畅通。
(6)恶劣气候情况下,应加强对线路的巡视和监视。如寒冷天气(台风季节),在严重覆冰地段建立监视哨所,观测导、地线的覆冰及舞动情况;暴雨天气,应对易受冲刷、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水土严重流失的杆塔进行特巡,发现紧急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2 防止污闪事故
所谓污秽闪络,就是积聚在线路绝缘子表面上的具有导电性能的污秽物质,在潮湿天气受潮后,使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大大降低,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发生的闪络事故。
2.1 绝缘子表面的污秽物质,一般分为两大类
(1)自然污秽空气中飘浮的微尘,风带来的盐雾(在绝缘子表面形成盐霜)和鸟粪等。
(2)工业污秽火力发电厂、化工厂、玻璃厂、水泥厂、冶金厂和蒸汽机车等排出的烟尘和废气。
绝缘子表面的自然污秽物质易被雨水冲洗掉,而工业污秽物质则附着在绝缘子表面构成薄膜,不易被雨水冲洗掉。当空气湿度很高时,就能导电而使泄漏电流大大增加。如果是铁塔,可使绝缘子发生严重闪络而损坏,造成停电事故。此外,有些污秽区的线路绝缘子表面,在恶劣天气还会发生局部放电,对无线电广播和通讯产生干扰作用。
2.2 为了防止架空线路绝缘子的污秽闪络事故,一般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清扫绝缘子。每年在污闪事故多发季节到来之前,必须对绝缘子进行一次普遍清扫;在污秽严重地区,应适当增加清扫次数。
(2)增加爬电距离,提高绝缘水平。如增加污秽地区的绝缘子片数,或采用防尘绝缘子。运行经验表明,在严重污秽地段,采用防尘绝缘子,防污效果较好。
(3)采用防尘涂料,即将地蜡、石蜡、有机硅等材料涂在绝缘子表面上,以提高绝缘子的抗污能力。如果绝缘子上涂有这种防尘涂料,则雨水落在其余上,会形成水珠顺着绝缘子表面滚下,不会使绝缘子表面湿润,不会降低绝缘子的绝缘水平而造成闪络。此外,防尘涂料还有包围污秽微粒的作用,使其与雨水隔离,保持绝缘子的绝缘性能。
(4)加强巡视检查,定期对绝缘子进行测试,及时更换不良的绝缘子。
3 防止污闪事故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建立设备外绝缘档案,掌握线路周边的污源情况和线路的污秽状况,并作好记录,按周期修订污区分布图。
(2)合理布置盐密测量点,按周期进行盐密测量。
(3)加强绝缘子的清扫管理工作,确保绝缘子清扫质量。对积污严重、外绝缘配置低的线路段,应积极开展带电清扫绝缘子的工作。
(4)对外绝缘达不到污区分布图相应污秽等级要求的线路,应制订整治计划,逐步调爬,防止复合绝缘子损坏事故-产品的入网;特殊地区慎用(如雷电活动频繁地区宜加长10-15%);施工及维护严禁踩踏伞裙和均压环;运行3年加强监督,防止鸟害事故.
3 防止雷击事故
(1)定期、规范测量杆塔接地电阻,开挖检查接地网的锈蚀情况,改造不合格的接地网。对投运年限长的线路,应分条逐基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原则为“将杆塔接地电阻设计值大于10欧的降低5欧以下,并尽量使杆塔接地电阻值最大值小于20欧”。
(2)对雷电活动频繁、多次遭受雷击的线路段,应认真组织分析,采用降低接地电阻、安装避雷针、线路避雷器等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
(3)安装避雷线绝缘子的线路,每年雷雨季节前,应仔细检查和调整绝缘子的放电间隙。
4 防止树竹碰线事故
(1)加强运行管理,划分线路的树竹生长特殊地段,并登记造册。在树竹的速生季节,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树竹隐患,组织砍伐。
(2)运检单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砍青扫障。既考虑高温、高负荷情况下导线的弧垂变化,也考虑大风状况下导线的风偏,充分估计树木的生长速度,特别是速生树和竹子的生长速度,制定树线必须满足的最小净空距离标准,对线路通道内的树竹进行彻底砍伐。
(3)对树线距离紧张,跨越成片树竹的线路档,应采取升杆、改塔等措施,解决树线矛盾。
5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
(1)当线路保护区发现违章作业,可能影响线路安全运行时,应立即与相关单位联系,书面告知其注意事项,并下达危及通知单。如危及线路的安全运行,应责令其马上停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增加巡视次数,必要时派人蹲点监视
(2)采取沿线散发宣传单,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对《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等工具,做好破坏电力设施典型案例的报道、宣传工作。
(3)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大力发展群众护线网络,加强群众护线的管理工作,对护线有功的集体和人员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
(4)运检单位应健全抢修组织机构,制定好应急处理预案。
(5)每年的清明期间,运检单位应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线路保护区发生山火。
参考文献
[1] 董玉芳.对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1,(20)
[2] 孙安.综述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技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