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准备工作的总结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准备工作的总结评估范文1
一、总则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适应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通过演练,进一步加强公司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氛围,特制定公司x年度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
二、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传,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三、应急演练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集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际,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重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周密组织演练活动,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应。
四、应急演练要求
1、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以前应制定演练计划,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期安排、演练策划领导小组组成、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2、演练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演练计划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设计演练方案,并根据需要针对演练方案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的职责、流程和要求,掌握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为演练实施奠定基础。
3、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演练实施当天演练组织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在演练前提前到达现场,对演练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工作,确认无误后按时启动演练,填写演练记录表。
4、演练结束后,应针对本次演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从各自的角度总结本次演练的经验教训,确认评估报告内容,拟定改进计划填写《应急演练评审表》。
5、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参加演练单位和个人按照改进计划中规定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的更新等。
五、应急预案演练安排
x年公司应急演练安排如下:
x年应急演练计划
序号
应急预案类别
组织部门
参与部门
演练时间
备注
1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各车间、办公区域
5月
2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各车间
6月
3
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各车间
7月
4
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各车间
8月
5
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演练
生产部、安
监科
各车间、办公区域
9月
6
起重设备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应急准备工作的总结评估范文2
汛期将至,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各村、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超前防范、未雨绸缪,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切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早预防。对本村本单位可能由暴雨、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制定有效防范应对方案和措施。要认真总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切实做好汛前和汛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村、各单位要结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对本辖区重点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消除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非煤矿山企业要将防范暴雨、洪水灾害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要检查排水系统、截水沟、边坡稳定性等情况;建筑施工企业要重点检查施工临时宿营区安全、现场排水、边坡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等情况;其它单位都要结合实际,搞好检排查工作。安全检查要建立档案,做到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责任、时限、经费和预案“五落实”,尤其要做到能整改的立即整改,能除险加固的立即除险加固,一时难以整改或施工的要加强防控。
三、切实增强汛期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各村、各单位要结合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对重点防范部门和企业有关人员全面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熟悉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掌握防控措施。各企业要结合安全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增强企业预防事故的能力。要结合防范工作重点和安全风险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修订和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确保应急预案有效管用。
应急准备工作的总结评估范文3
一、总体工作目标
*年全区防汛防旱工作要继续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按照科学防洪、依法防洪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早准备、早部署,加大汛前检查力度,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把握工作主动权。总的目标要求是:遇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保证长江堤防不决口,保证区内重要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遇设计标准内洪水,保证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对策,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遇一般干旱确保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遇特大干旱保证人民生活及重点用水需要,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要做到思想上一丝不苟,责任上一环不漏,指挥上一着不失,措施上一抓到底,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二、汛前准备工作
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要按照“准备早、措施实、应急快”的原则,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总结以往防汛防旱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全区防汛工作的要求,做好*年防汛各项准备。强化落实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做好以下防汛准备工作:
1、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工作。
3月中旬开始,区防指办公室已下发通知,要求各街道(乡)、沿江各单位开展汛前大检查工作。各单位已进行了一轮检查,检查中也发现几处江堤护坡、丁坝被淘涮松动、下塌的情况,区防指已责成相关责任单位于5月底完成修复工作。各街道、沿江各单位要抓住汛期到来前的有限时间,再次组织人员对所属水利工程设施进行认真检查。今年的汛前检查继续实行防汛检查负责制和全过程跟踪,努力做到每一处工情清楚,不留盲区和死角。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今年检查发现的险工隐患,检查是否制定了消险防案和度汛措施。是否落实行政和技术责任人。(2)对遇暴雨,易发生漫溢、淹没的街道排水设施、乡村河道等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是否采取疏通、清淤、清障和维修加固等措施,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3)对一些沿江及内河涵闸的运行状况、机电设备、启闭系统、闸身、闸门、消力池等进行祥细检查,确保汛期正常运行。(4)通过防汛检查,要建立险工信息资料库,内容包括险工基本情况、度汛措施、图片等资料。(5)各级、各单位防汛责任制制定和落实情况,各种防汛预案制定的情况。(6)检查各单位防汛物资储备情况,对库存的防汛物资认真查点,查清物资器材的数量和质量,落实防汛物资保管值班责任制,制作各级防汛物资储备分布图、统计表、责任人等。
2、加大险工险段度汛措施的落实。
对于今年查出的险工隐患,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工程修复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制定修复方案,落实施工队伍进行修复,确保5月底前完成修复工作。对暂时不能消险的险工隐患,必须明确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制定度汛预案,汛期要密切关注、备足防汛物资、加强防守,确保安全度汛。
3、进一步落实防汛防旱责任制。要加大责任制的落实力度,各街道、沿江各单位要对防汛防旱责任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落实。要按照国家防总印发的《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调整充实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落实到各类工程。
4、认真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各级防办要针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和各地防汛工作特点,对*年度的防汛防旱防台预案及应急预案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细化,使预案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区防指办公室要加强指导,督促各街道(乡)完成防汛防旱工作预案编写和修订。
5、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落实好防汛抢险队伍。防汛物资的储备是防汛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足够的物资储备,“抢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区本级及各乡镇、沿江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都要按照防汛责任状的要求,认真落实物资储备工作。由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建立防汛物资储备台帐,做到心中有数,抢险时能拿得出,用得上。同时各乡镇、各单位要切实落实好防汛抢险三支队伍。
6、坚持防汛防旱两手抓,进一步做好清淤清障工作。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是恢复和提高河道防洪、引排能力的有力措施。各乡镇要将河道清淤清联工作作为防汛防旱的主要工作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坚决制止新的违法设障案件发生。根据《防洪法》、《江苏省防洪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各种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乱垦乱种,侵占河床搭建房屋等违法行为。对河道上严重影响防洪、排涝的障碍物在主汛期前组织人力进行突击清淤,确保河道引排畅通。
三、汛期工作
进入汛期(6月-9月)后,各地要全面进行组织发动,认真落实各项防汛防旱等工作措施,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1、区、街道(乡)、沿江各单位要加强防汛值班,认真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明确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预案;深入一线,加强对防汛防旱工作的督查,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2、密切关注天气、雨情、水情、灾情、工情动态变化,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天气、水雨情预测预报情况。根据水旱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增强决策科学性。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认真做好雨、水情和灾害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为领导正确决策、科学调度提供依据。
3、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对防洪工程的巡查,落实日常巡查制度,责任到人,发现险情及时处理。沿江单位抢险队要随时待命。区防指要加强险情处理的技术指导。汛期要严格执行防汛防旱预案。按照《涵闸运行规范》及有关操作规程科学调度涵闸运行。
4、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工作制度。按照《江苏省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及《国家防总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及时报送灾情险情。要规范上报程序,及时掌握突发险情、灾情,并及时与有关部门核实沟通,在第一时间向上一级防指报告。
四、汛后工作
汛期结束后,要做好防汛防旱工作总结。
1、认真分析汛情、灾情,评估灾害影响及防洪减灾效益,总结本年度防汛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年度工作要点,区防办要在10月底前将防汛防旱工作总结上报市防指。
2、开展水利工程汛后大检查,对汛期出现的险工险段登记造册,制定除险加固和维修工程计划,并付诸实施。
应急准备工作的总结评估范文4
从实际工作中看,笔者认为:一是对应急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虽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已成为各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其中的信息应用还存在着不到位、不具体的现象,特别是在信息研判和总结整理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二是完善应急信息上报工作机制还要进一步摸索。主要表现在,办公室系统与生产经营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还不够畅通,导致迟报、漏报、信息相互矛盾的现象时有出现,反映出信息报送工作在机制上还有一定漏洞,还需要探索更为合理、更为高效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做好应急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应急信息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对事件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上报和应用,从而为指挥决策和员工群众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突处置突发事件。因此,及时、准确地了解并向上级组织报送重要信息,就成为检验办公室系统执行力的重要手段。
(一)突发事件前的信息管理
主要是,事前的信息储备和预警工作。汇总整理以往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及取得的效果,以随时进行相关查阅;对各种隐患风险做好跟踪、检测和评估,发挥预警的作用;对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演练,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应急情况下的宣传准备工作,避免信息披露缺失和滞后,导致员工群众获取信息不及时、甚至恶意炒染和以讹传讹,增加处置突发事件的难度。
(二)突发事件发生中的信息管理
主要是,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包括各种资源的调度、人员物资的调派、现场指挥情况等等,及时将各类信息传达给相关的职能部门;借助于电视台、互联网等对突发事件做好面向公众宣传报道,树立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形象。
1.突发事件中信息报送管理要求信息报送是信息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如下环节:一是信息初报,做到快速反应,准确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将有关信息报送至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做到随时发生随时报送,不能迟报、漏报和瞒报。方式上,如有紧急情况可先打电话,再报文字材料。二是信息续报,做到力求详实,时效性强。及时了解掌握并报送相关信息的进展、处置和调查情况,可一日数报,也可多日多报,既不能延误时间,又要有合适的层次和范围,避免给领导决策提供错误的信息,干扰领导的判断。三是跟踪汇报,做到全面细致,善始善终。应急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会随时变化,要做好突发事件中各种信息的跟踪调查,不能一报了之,要及时上报善后工作的处理和各方面的反映。尤其是加强对影响事态的控制和处置的信息的保密工作,注重控制传播范围,慎重处理。
2.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报送的渠道要求应急信息的及时报送不仅有助于各级领导、相关单位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处置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人们心理上的压力,避免谣言和恐慌的发生。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于不的应急信息,主要通过网络、传真、电话等形式上报;对于的应急信息,则必须由企业保密办公室派出专人向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当面报告。二是对需要向上级详细报告的应急信息,经同级党政领导负责人审阅后,在规定时限内以报告文本的形式进行上报。三是建立员工群众获取最权威信息的平台,既方便了解必要的信息,又消除误解,实现双向良性的互动。四是在报送应急信息时,本层级的各单位和部门之间应做到信息共享、口径一致,防止出现信息混乱。
3.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报告的要求要加强对各类应急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要对收集回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总结,供领导层作决策参考。要加强报告的编写。在强调准确性、时效性的基础上,力求要素齐全(时间、地点、起因和性质、过程、影响及处置情况、各方面反映、下步建议等)、事实准确、表述清楚,做到不回避问题、不抹煞工作和成效。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信息管理
主要是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总结,对造成的危害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对处置人员、处置措施、应急预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等。
三、结论
应急准备工作的总结评估范文5
关键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准备能力;结构要素
1.引言
近几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总结分析应对SARS、禽流感、H1N1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工作,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应急准备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应对准备能力存在欠缺。研究应对准备能力结构要素,科学解答"应急准备能力到底包含哪些要素"、"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如何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以形成高效、完善的应对公共危机的快速响应机制?"等基本问题,为应急准备体系建设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这是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迫切现实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学者关于应急准备的概念大同小异,主要是指预防性措施或工作。关于能力,本文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对准备能力界定为应对准备阶段政府完成其应该承担任务的力量。
学者关于应对准备阶段的任务只是侧重点不同,并无大的分歧。陈思颐(2011)认为准备工作包括: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从组织设置、人员配备、人员培训及应急演练、通讯设备、检测仪器、交通运输工具、应急物资及资金储备等方面加以落实,做到有备无患[1]。温志强强调加快立法,整合资源建设危机管理平台[2]。 祝江斌则侧重组织机构的带动,认为应从组织机构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开始,在组织机构的领导下,在各种相关制度和机制的规范下,落实各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心理资源的储备,同时基于对典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解,运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应急预案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3.政府应对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
应急准备任务归纳是应急准备能力提炼的前置条件。任务来源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情景,能力是应急准备的核心目标 系统地梳理应急准备具体职责与任务,对于提高应急准备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任务--能力逻辑结构,通过分析美日中三国政府在应对SARS和甲型HINI疫情准备阶段中承担的八项主要任务,提炼出了八项能力指标,具体为:人员储备和培训能力、财政预算与保障能力、应急物资储备与调拨能力、信息网络建设能力、应对体系建设能力、应急计划编制能力、法律保障能力、公众教育能力。
4.能力结构要素分析
本文通过文献法,按照七个关键构成指标归纳综合了美国、日本、中国三个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急的表现,借以评判其应对准备是否充分,并分析应对准备能力七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以为我国政府提高应对准备能力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4.1人员储备和培训能力
数量合理、训练有素的疾病防治专业人员,是制定有效疫情预防控制对策的基础,也是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保证。SARS开始肆虐时,美国科研人员马上开始分析标本、寻找病因。美国还向WHO派出多名科学家。由于我国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疾病防治人员,一批批一线的医护人员在防治非典疫情的工作中被感染甚至丧失生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相较普通大众,防治人员面临感染疾病的风险更大,再者,防治人员在病因查找、药物研发、救治患者等疾病控制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地方政府防治人员的储备和培养能力极为重要。
目前,我国疾病防治人员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及分布不合理,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人才培养手段落后等问题,不能满足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地方政府可以立足本地现有的人力资源,将人力规划、人力培训和人力的适用与管理视为一体,制定严格的岗位职责要求和准入标准,保证突发卫生事件发生后有相关应急人员,不至于措手不及;加强专业机构的建设,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使培训和教学内容符合防灾救灾实际工作的需要,培养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良,装备先进的专业技术队伍;组建一支常备不懈、技术高超、设备齐全、灵活机动、覆盖面广,配置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有疫情发生即可调动。
4.2财政预算与保障能力
财政投入是人员培训、物资储备、信息网络建设等的必要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是一种公共产品,财政是其最为主要的投入者。在这次防控非典的过程中,国家财政通过资金拨付、减税和减费、节支、贴息等多种方式来解决危机带来的应急支出。在地方预备费中,已动用80亿资金用于非典防治,占地方总预备费的近29%。目前的支出可能已经影响到当年的正常预算安排,其后续的收支矛盾是显而易见的[3]。事前财政投入和事后财政投入是相关联的,事前投入资金充足能保证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减轻事后财政投入的压力,不至于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临时组织与调动。财政保障能力不仅是应对重大疫情的有力支撑,还能保证地方政府疫情过后的财政预算正常。
目前,我国财政对于应急工作提供的支持和投入呈现出总量不足、总体投入趋势不断下降、投入结构不合理的态势,影响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4]。因此,地方政府应实施现有财政支出结构的转型,合理分配资金投向,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广泛开展财务审查监管、专项经费监督检查、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等工作,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合理安排事前投入和事后追加的比例,提高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构建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投入体系的步骤,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
4.3应急物资储备与调拨能力
应急物资储备和紧急情况下调运机制的建立,能用较少的储备资金,较少的储备容量,实现更多的应急物资供给,为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质保障。WHO推荐各国储备的抗病毒药物需覆盖全国人口的20%,美国药物储备量比WHO推荐的高,达到了24%,我国仅为2%。美国截至2010年1月15日疫苗接种约覆盖6.9%的人口;日本截至2月8日约覆盖17.5%的人口;中国截至2010年4月12日月覆盖7.5%的人口[5]。日常的应急物资储备是实施突发卫生事件救助的必要条件。事实上,由于很多发达国家提前跟疫苗生产公司签订了购买协议,许多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1月份之前根本无法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所以,物资储备能力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尽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药物研发与生产也许比储备更为重要,地方政府还是不能忽视物资储备能力。做好物资需求分析、储合理选择备地点的、加强物资的日常管理等。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调度管理协调机制还不完善,储备总量不足,在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上,注重实物储备,对企业代储或生产能力储备两种方式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利用。
为此,地方政府应完善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在储备上一是在数量上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在种类配置方面还需完善;在应急物资的保管上,在政府建立自身的专门性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基础上,可走市场化的道路,遵循"化整为零、分级代储、保障供给"的原则,整合储备资源。
4.5信息网络建设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系统是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通道。
美国的健康教育网在这次防治SARS中及时、迅速、全面向全国医护人员和老百姓及媒体提供SARS信息,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蔓延。而我国在疫情发生后,由于官方没有及时疫情信息,北方许多公民仍到广东疫情区旅行或出差,致使疫情扩散到了北方,进而演变为影响全国的一场灾难。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危机信息存在社会传染效应。在广东出现非典病例官方没有消息的情况下,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着非典的各种谣言,导致在南方出现了大规模抢购板蓝根、食醋等药品和食品的恐慌现象。
我国地方政府对普通民众的知晓危机事件情况的渴求的忽视以及封锁危机消息的惯常做法容易导致谣言四起,疾病蔓延。为此,卫生部、农业部、国家检疫检疫局、国家旅游局和外交部等部委应加强联防联控,结合电子政务、专业网和部门网,尽快建立起基于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公共安全数据库和网络,实现国家和省、市(地)、县(市)控制机构联网;及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疫情进展,利用网络、电视、电台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和指导,既强调防控的重要性,又强调疫情的可防可控,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和民众心理。
4.6其它能力
4.61应对体系建设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然发生、不可预测、原因多样性、危害直接性、发生隐蔽性的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重点在于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在于建立适宜的应急管理体系。地方政府应对体系建设的能力是应急管理的关键。
与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相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此,地方政府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注重管理人才的任用,充分调动民间社会力量完善应对体系建设。
4.62应急计划编制能力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急计划能够保证在疫情发生后各级部门明确其在应急反应中的角色、责任和相互关系,以实现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高效反应。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2009年5月11日,日本政府紧急出台了《甲型H1N1流感对策行动计划》,根据计划确立了以日本厚生劳动省为首,其他行政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的联合防控机制,有条不紊地开展甲流防治工作。
应急计划能力关系到各部门的整体协作,地方政府应该重视计划的编制和应急演练。
4.63法律保障能力
法律作为现代社会中调整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手段,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专门签署行政命令,赋予公共卫生机构对SARS和相关疾病隔离检疫的权力。在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过程中,日本政府修改了有关感染性疾病的法案,并合法化了一系列公共卫生部门应对感染性疾病的措施。
法律保障能力是协调"公权利"和"私权利"的保证,确保在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中不损害各方的利益。
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缺少一部有效、具有指导作用的上位法,同时相应的配套法律制度也不是很完备,没有建立起协调统一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已建立的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法律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细"和"深"上下功夫,以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制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4.64 公众教育能力
教育是提高公众的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根源手段,政府在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教育方面应承担重要作用和工作。2003年,因为谣言板蓝根和醋能预防非典型性肺炎,于是,席卷全国板蓝根抢购和抢醋热风潮比"非典"疫情的蔓延还要快得多。这反映出我国公众的心理太脆弱,缺乏相关应急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
为此,地方政府应引导和监督媒体,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应急文化氛围,对公众进行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和社会舆论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知识,以形成持久教育氛围与预防应对危机的应急准备文化氛围。
5.总结与展望
公共卫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医学科学的范畴,而具有极重要的社会学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更是多方面的,一旦暴发,不仅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公众心理恐惧,导致社会混乱、经济衰退、威胁国家安全。
常言道:"有备无患"。应对准备充分能减轻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压力,减轻疫情的危害。本文通过从美国、日本和中国应对"非典"和甲型HINI疫情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中提炼出政府应对准备能力的八项指标,为我国政府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以形成高效、完善的应对公共危机的快速响应机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思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1.12
[2]温志强. 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14
应急准备工作的总结评估范文6
1.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领域防汛工作,明确安监部门开展防汛工作所承担的任务,督促工矿商贸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汛工作,最大限度防范和降低因洪涝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职能职责及汛期值班安排的通知》(平防汛指〔2016〕2号)文件要求,按照我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部署要求,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企业开展防范洪涝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在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组织镇(街道)安监办、相关企业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认真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基础信息、应急专家库;督促企业,特别是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企业)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补充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协调专业应急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及时高效地处置因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险情、事故。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企业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县安全监管局成立企业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级安监部门、相关企业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工作。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监管局办公室,负责局防汛工作的启动,向镇(街道)企业防汛工作领导小组预警信息和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的企业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做好事故的上报、防范自然灾害的情况汇总等组织协调工作。
成立检查督导组、应急管理组和后勤保障组3个工作组,推进防汛工作的落实。
检查督导组:由局各片区分管领导带队,负责指导和督查联系片区的乡镇(街道、管委会)开展防汛工作,督促相关企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物资储备、落实防范措施,对不履行工作职责的企业进行通报和跟踪督促整改。
应急管理组:由应急办负责,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动态,及时起草文件,部署防汛工作;保持与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的沟通联系,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督促有关股室(队)掌握企业基础信息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储备情况;协调确认应急专家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指导企业落实自然灾害发生前、中、后安全措施。
后勤保障组:由局办公室负责,利用信息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安全措施信息,开展对外防汛工作宣传报道,安排好本单位人员值班、物资供应、车辆保障等工作。
3灾害分级与应急响应等级
参照《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于洪涝台旱灾害的分级,分为特大(I级,红色)、重大(II级,橙色)、较大(III级,黄色)和一般(IV级,蓝色)洪涝台旱灾害。将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灾害等级作为企业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即I级、II级、III级、IV级应急响应等级。
4预防与预警
4.1应急准备
(1)思想准备: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防旱指挥部要求,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召开全体人员动员大会,增强做好相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职责分工、防范措施、工作纪律。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防汛应急领导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加强与企业、部门的沟通联动。协调确认应急专家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队伍。
(3)工作准备:制定24小时人员应急值守计划,完善信息沟通渠道。通知乡镇(街道、管委会)企业防汛领导小组做好应急联动,同步开展各项防范工作。督促企业特别是危化企业开展安全隐患的紧急排查,做好在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安全评估,落实应对性措施。
(4)预案准备:根据灾情特点,熟悉企业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指挥报告程序、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内容,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督促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应急预案;所有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要害部位都应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并进行培训学习。
(5)物资准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区域内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统计,建立紧急情况下的调用机制。承担区域专业应急救援任务的企业或单位补充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有关企业要根据生产实际,配足相应的应急物资,做好清理使用和维护保养。
(6)通信准备:明确值班、值守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配备必要的应急通信设备,保证信息实时畅通。
4.2监督检查
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企业,是防汛工作的重点。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要及时完善防汛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风险监测、预防和评估,认真开展以“六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查措施)为主要内容的防汛专项检查,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防控、早整改。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要督促重点企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做好相关装置、安全设施的检测检验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明确重大危险源、危险装置等重点部位的责任人,强化领导带班、值班;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带队,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4.3预警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预警信息,向乡镇(街道、管委会)企业防汛领导小组发出预警;通过信息平台向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传递防汛有关信息。收集汇总安全生产应急、重大险情信息;重大险情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并实时对险情组织核实。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防汛领导小组接到预警后,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向重点企业、村(社区)发出预警。通知企业有序组织生产,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检查,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好抢险队伍、物资和装备,严格执行领导值班制度,保证主要负责人、安全技术人员和应急队伍坚守工作岗位。
5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的企业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并启用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和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将信息通报全局工作人员,并妥善安排好值班工作,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5.1I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级应急响应命令,I级应急响应行动,启用24小时领导带班和应急值守制度,全局人员处于待命状态。
由局长负责指挥,局领导及相关股室(队)人员参与值班保障。一是与各地值班人员保持实时联系,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研判,提出防御目标和应急措施,部署企业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二是与相关应急专家、专业应急处置队伍保持联系,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拉得出、救得下;三是督促乡镇(街道、管委会)通知相关企业全面启动防汛专项预案,企业组织停产或减荷,进行安全检查,安排好值班人员,加强对危险部位(储罐区、配电房、非煤矿山作业面等)监控,做好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四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信息平台等媒体,宣传防汛期间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5.2II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I级应急响应命令,领导小组II级应急响应行动,启用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全局人员轮流处于待命状态。
由领导小组分管企业管理的副组长负责指挥,相关股室(队)人员参与值班,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评估,提出防御目标和应急措施。通知应急专家、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处于待命状态。督促各乡镇(街道、管委会)通知相关企业启动防汛专项预案,加强人员巡查检查,安排好值班人员;加强对危险部位监控,提前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措施。指导各地开展企业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利用媒体宣传防汛安全知识。
5.3III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II级应急响应命令,领导小组III级应急响应行动,启动24小时应急电话值班。
由领导小组副组长轮流负责值班指挥,相关股室(队)积极参与,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分析,提出防御目标,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应急专家、专业应急处置队伍人员组成。对企业开展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各地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通知企业做好启动专项预案的准备。
5.4IV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V级应急响应命令,领导小组IV级应急响应行动,加强电话应急值班。
相关股室(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预测。
5.5应急响应措施
1、开展思想发动,将信息通报全局工作人员,妥善安排好值班,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2、督促乡镇(街道、管委会)企业防汛领导小组落实防范措施。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信息平台等媒体,开展宣传教育。
3、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重点设备、部位和岗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在强风、暴雨、雷电等情况下企业安全性评估,加强应对性措施的落实;强化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前制定设备和设施倒塌、库区及车间进水、危化品泄漏和爆炸、厂区突发断电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措施。无法排除的险情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落实安全措施。安排好人员值班,加强对危险部位监控,发现险情应及时排除。
4、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防汛工作专项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人员值守,加强事故预测预想,加强应急救援准备,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5.6信息与新闻宣传
领导小组是企业防汛应急信息的指定来源,由领导小组统一收集和对外报道企业防汛的信息。
5.7应急结束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正式解除灾害警报信号后,结合各地反馈信息,由局领导小组决定,结束企业防汛抗台应急状态。
6后续处置
根据自然灾害期间企业停产、减产情况,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安全复产、复工。
6.1开展安全检查
重点检查生产装置、管道及设备设施是否在防汛期间受到损害破坏,检查安全阀等附件是否损伤,检查检测原材料等是否受到影响,检查电气仪表、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是否处于适用状态;采矿作业面是否遭受损坏,电器线路是否发生短路漏电等。
6.2做好防汛期间应急防范工作
重点落实应急器材的准备,专业技术、应急处置人员必须到位,并严格执行应急值班执勤制度,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
6.3防汛工作评估
领导小组负责对预警和应急响应期间各环节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总结;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对发生险情的企业及时进行检查,并落实整改;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7预案管理
7.1预案演练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防汛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提高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7.2预案修订
本预案由县安全监管局(应急办)制定并实施。根据工作实际,视情作出相应调整修改。各乡镇(街道、管委会)根据本预案,制定当地防汛专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