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 学生视角 大学英语 课程建设
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具有特殊性。最近,教育部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颁布实施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提出了“构建更加科学、更能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目前,大多数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研究都偏向于教师、教学手段等方面,因此,以学生为视角,并结合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完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成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在分类指导的前提下构建更加科学、更能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突出个性化教学,使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
一、大学英语课程概述
大学英语是各个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常情况下,大学英语课程分为通用英语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其中,通用英语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英语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能力)为主要目的,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用到英语的地方,能够流利和准确地运用英语,一般设为必修课程。专门用途英语可分为两大类,第一是通用的学术英语,例如主要是如何听学术讲座、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语言技能的课程;第二是行业英语,主要是根据专业进行语篇语类及学术交际能力的课程。这与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相一致,以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交际能力)、以促进人文素质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应用技巧、学习方法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设为选修课,以此体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因此,设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往往是为学习者的具体学习目标服务的。同时,专门用途英语课主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使学生熟悉课堂教学以外题材的英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表达及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来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学英语教学面临高考改革及现代化发展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双重压力;第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改革进展比较缓慢,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要求。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纲领性文件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相对于基础教育变革来说,不管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英语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甚至教学评价和考核,都显得比较落后。首先,在教学内容上重复,缺乏挑战。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单调重复,没能很好地与语言类、综合类及选修课程的内容进行结合。同时与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没有很好地衔接,缺乏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英语知识的系统性衔接,这对大学生来说,降低了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出现了懈怠情况。其次,英语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滞后,与专业知识衔接及跟学生的就业联系不紧密,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极低。同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仅仅强调语言共核的教学,这样就很难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让一批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迷失方向,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兴趣,以至于大学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致使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另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没有从多方面创造语言学习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无法满足学生多样性的期待及适应学生水平程度的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对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十年来的大学英语改革,让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变,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过分重视英语证书
由于当今社会的风气过分重视英语证书,这就促使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获得四级、六级证书,正是这种工具性目的的学习,让学生忽略了学习英语的真正目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培养,特别是英语的熟练表达能力。因此,这就既要做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又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从大学生的视角来说,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由于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好的成绩,这就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大学英语不像初中、高中英语那么容易学,一些学生学习起来吃力,从而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自暴自弃,放弃英语学习。出现这类问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是分不开的,例如,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重复、没有创新,教学方法老套等。所以,要改变大学英语的现状,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以学生为视角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英语课程体系
为了使不同层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得到满足,各类高校应在学校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细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EGE)和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包括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通过大力开设各种各样的英语选修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各个高校除了设置英语课堂教学的显性课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隐性的英语课程。例如,高校可以在英语课堂之外设立英语角、专题讲座等,将英语学习延伸到生活当中,以生活中的乐趣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进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完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各个高校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丰富和完善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尽可能地与语言类、综合类及选修课程的内容进行结合,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除了使用现有的英语课本,还可以结合语言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及他们的英语水平,适当地添加其他英语学习资料,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教学。除此之外,英语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支持和配合,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在愉悦中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健全和完善学生课程管理制度
在学生课程管理上,各个高校在相关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基础学分进行改革,压缩学分,可以把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利放给学生,只要他们通过学校要求的英语水平考试,允许通过英语水平考试的这类学生免修一些课程,对于未修完的学分,可以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进行弥补。相信这一课程管理制度如果被执行,那么在校的每个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英语课程。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英语课程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英语课程,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英语能力有了更为丰富的要求,而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交际能力,同时,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还是从就业形势来看,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改革都非常有必要。在完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中,注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社会互动及社会实践过程,而不是单纯地阅读和理解英语语言,以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
[2]何康民.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完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7).
[3]梅勇.多模态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
[4]钱铭.普通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学生需求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4(2).
[5]魏笑梅.多模态话语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学资源建设[J].黑龙江教育,2012(6).
[6]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课程设置;英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6)03-0075-03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日渐频繁,社会对英语水平突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外语要求更是如此。当前,我省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结构的大幅调整时期,迫切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能使用专业英语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已与市场需求之间形成缺口,产生了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而很多高校毕业生又难以就业的矛盾现象。由于高校扩招、供需不对路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我省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众多,但这些毕业生往往由于就业能力的单一性无法顺利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然而,无论是国内现有的比较全面的英语社会需求调查还是针对区域内的调查报告都表明:毕业生尤其是财经类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与其就业都呈显著的正相关。所以在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并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改革高校当前比较费时低效的英语教学现状、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将针对我省高校财经类毕业生不甚理想的就业现状,基于需求分析对省内六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在校生及部分大四毕业生进行调查和访谈,然后依据调查结果,构建适合财经类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期实现专业技能扎实、英语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求分析研究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陈冰冰,2010)需求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外语教育领域,之后研究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研究分类。当前这些研究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影响较大的当属Hutchinson&Waters的需求研究及国内学者束定芳的需求分析。Hutchinson&Waters认为需求可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又可细分为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学习需求则细分为学习环境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以及学习者动机等。(Hutchinson&Waters,1987)束定芳认为外语的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个人需求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及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束定芳,2004)显而易见,对大学英语的需求分析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准确定位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一定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需求与就业需求而定,因校制宜,因专业制宜,而不能照抄照搬名校的做法。
问卷调查与分析
(1)调查内容和对象本研究以Hutchinson&Waters的需求分析为指导,以省内六所普通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大二、大三学生及大四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由于大一新生刚开始学习,对英语课程不太了解,大四学生已经开始找工作,故选择这三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需求、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其中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针对大四学生的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2)调查结果与分析关于学生对英语课程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仅有47.2%财经类专业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42.3%和50.6%的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评价偏低。同时57.3%的学生反映英语教材与教学内容实用性差、趣味性不足,40.8%的学生认为基础英语的教学对学生的应用性能力培养存在欠缺,并有62.1%学生表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多数学生建议细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将教学的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针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超过70%的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有大学英语四/六级或BEC/金融英语等英语证书,另有近65%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对毕业生的英语有一定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职业英语交流能力、英文写作能力、翻译相关资料的能力和阅读英语行业资讯的能力等几个方面)。有鉴于此,77.2%的学生认为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仍有必要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大部分学生也迫切期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及专业英语相关能力。统计结果显示,87.6%的学生愿意按照模块自主选修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并期望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于一体,或服务于未来职业需求,或培养英语技能,或提高跨文化交际素养。另外,82.1%的调查对象选择愿意尝试结合MOOC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模式,认为它可能比传统的依托书本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83.3%的学生赞成重形成性评价而轻终结性评价的多元评价激励机制。由此可见,我省高校由于师资条件、教学环境及学生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还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支撑不足,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还比较单一零散,形式化强、实用性较差,表现为多数毕业生在职业英语相关知识、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与企业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他们总是与好工作失之交臂。因此,我省高校有必要依据调查数据适当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针对各高校的教学资源短缺问题,本研究认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MOOC/TED等网络教学视频来丰富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基于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本研究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就业需求,分层次、分模块地设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充分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尝试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搜寻利用与学期教学目标、学生水平相符的MOOC或TED等网络资源来弥补教学内容,尤其是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材的不足,来实现学生真正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需求的财经类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关于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与实践,笔者将另文撰述。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大致分为三类: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即EG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ESP)、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forGeneralEducation)。本体系下,EGP指在大学前2~3学期开设的大学英语读写和视听说课程,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通过四级考试后,可依据需求自主选修模块化的后续英语课程。无论是通用英语还是后续英语课程,都要充分利用MOOC/TED等网络学习资源,增加真实语言接触和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学效果。EGP是ESP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技能,ESP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ESP是从EGP到双语课程过渡的桥梁,在双语教学之前有了基于专业的英语学习,双语课程的教学才会实施地更为顺利。(刘小杏、韩静,2014)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及985及211院校学生,所以有必要开设2~3学期的通用英语来打基础。这里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首先应对100名左右一个大班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为了便于院系安排,可将学生按照测试成绩分为A、B两级,A级学生可采用“2+X”的方式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即首先在第一、第二学期学习基础英语,待通过四级考试后可在不同学期按模块自主选修高级英语视听说、翻译技巧与实践等语言技能类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语言文化类课程或者商务英语谈判、金融英语等专门用途类英语课程。B级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可采用“3+X”的方式,首先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期学习基础英语,然后在达到英语四级水平后再按模块自主选修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最终,这些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不断线学习,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素养,从而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双语课程的学习。综上,本研究对我省六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英语需求调查说明,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分层次、分模块地设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现“基础英语——通识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双语课程”的一条龙式英语课程体系设置。这种比较完整的英语课程体系能够保证学生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凭借学分机制及多元评价激励机制的助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有效实现“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
[3]刘小杏,韩静.基于就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
1. 课程评价的定义
课程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陈玉琨(2001)指出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主体因各自需求不一,对同一事物或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因此评价形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任课老师不再是唯一评价者,家长和社会等相关第三方均可加入。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而且包括对课程计划本身、教师教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
2.1 英语课程评价的认识
2.1.1英语课程评价的意义和目的是检查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明确方向、促进发展,而进行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2.1.2评价的理念:①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③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目的;④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⑤评价方法多样化、综合化;⑥结果与过程并重;⑦发挥被评价对象的主动性。
2.1.3评价的实施者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评价者包括学生本人、任课老师及学校。外部的评价者包括英语教育专家、家长、上级和其他社会相关人员。
2.1.4课程评价的广义对象包括英语课程本身、教材、学生、教员及学校。内容分别是:①课程的目标、结构、标准;②教材文本、使用情况、使用效果;③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学习过程与方式方法、个性发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④教师的业绩水平、发展进步状况;⑤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自身发展导向。
2.2 英语课程评价的动向分析
以往英语课程是设计实施评价的单一过程,而现在三者是相互作用、影响、发展的一个循环过程。因此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评价还是对教师教学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突出强调形其作用和方法是当前英语课程评价发展的重要方向。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全面评价。该评价显著优点及作用如下:①鼓励反馈,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削弱作弊动机;②关注学生个体学习的过程,观察其教学动态或成果;③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改进,提高自我学习认识水平;④开发学习者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的能力;⑤促进教师理解的目标和标准使之主动反思以促进教学成效的增强。
由于该评价着重强调学生实际课内外表现和语言的运用,关注点从考试分数转向动态的学习行为,因此主要评价方法多为课堂观察、学生成绩档案、学习周记、问卷调查和讨论等。
2.3 完善英语课程评价的建议
Leung 和Mohan(2004)认为:学习评价不仅包括学期末的标准化考试,还必须将课程学习中以促进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纳入其中。王志敏(2010)指出教师要客观分析、认真研究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我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对课堂形成性评价运用进行了思考并归纳成评分等级表。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教育部高教司.2004.
[3]曲文洁.英语教学的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的实践与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2):120-123.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学习现状 专业用途英语(ESP) 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27-02
高校英语教学一直备受外语界专家、学者以及从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且社会对英语应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学习心理、学习观念、学习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已大量涌现,这些调查分析对高校英语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阅读文献中,笔者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已修大学英语的教学评价、学习效果、现存问题及专业英语课程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和探讨甚少,因此本次调查研究对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以及专业英语课程设置非常必要。
一 调查研究与步骤
1.调查目的与对象
为了使我校大学英语教师重新审视当前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特设此调查以了解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对预开设专业英语课堂的需求情况,也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改及大学英语相关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使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调查对象是我校2010级非英语专业学生,都已完成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但尚未学习相关专业用途英语(ESP)课程。
2.调查问卷的形式与内容
此问卷借鉴国内外有关特殊用途英语(ESP)及外语教学科研调查方面的著作和论文,针对我校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专业用途英语课程的开设需要设计而成的。问卷包括20道多项选择题,涉及五个方面,即对已修大学英语课程教与学的评价;开设专业用途英语的必要性及学习动机;对专业用途英语课程教与学的需求情况;专业用途英语学习途径及方法;对专业用途英语课程的建议或意见。
3.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与统计
本次调查问卷于2013年3月1日发放并填写完成,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其中男生占48%(142人),女生占52%(154人)。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填写,所反映的内容较真实,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有助于笔者对之进行统计和客观分析。
二 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1.英语学习现状与自我评价
问卷显示,参与研究的296名被调查者已有261人通过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其中16.6%的学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CET-4)和全国大学英语六级(CET-6),83.4%
* 本文为2013年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编号:EB201102)
的学生只通过CET-4而没有通过CET-6。其中41.6%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英语成绩满意,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英语成绩一般,22%的学生对此不满意,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阶段的英语水平提高较快,学习效果较理想。对于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52.7%的研究对象认为说是自己的弱项,21.3%的学生认为是写,其次是听和译各占10.5%;只有5.0%的学生认为读是弱项。说、写能力是我校学生最迫切希望提高的两项技能,这说明我们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仍应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说、写能力的培养。
2.对专业英语的需求程度与学习动机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我校广大学生对现阶段的专业用途英语学习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83.4%的被调查者选择“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解决如何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采取哪些措施保证专业英语学习不断线、如何满足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需求等问题。69.6%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用途英语在技术交流和实际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6.0%的被调查者以从事外贸、外事、金融等职业为其学习动机;仅有4.4%的学生选择了出于兴趣而学习专业英语。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英语实用性、可操作性、与实际工作相关性的重视。
3.专业英语的学习场所及班级设置
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对专业英语授课场所及班级设置比较关心,当问到希望在哪里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时,92.2%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其余7.8%的学生希望在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进行授课,这表明学校是专业英语学习的最佳场所。在班级授课规模的问题上,有一半学生选择15~20人为一个班级,选择20~30人的占35.4%,选择30~50人的占14.6%,无人选择50人以上的授课班级,由此可见,研究生更倾向于小班授课;并且大多数学生(91.7%)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只有8.3%的学生不赞同分层次教学。这一数据传达给教师的信息是:学生不在大班学习时会感到更加舒适放松,效率更高,并且希望根据个人情况得到相应的指导。
4.专业英语学习方法
46.2%的学生认为课堂中的交际互动更有益于专业英语学习,倾向于课堂小组学习和听讲的各占23.1%。只有7.6%的学生赞同个体自主学习。对于75%的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专业用途英语的方法是在讨论中学习;而认为做练习题的有8.3%;另外还有16.7%的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专业用途英语。多数学生还是希望交际互动,以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
5.师生角色与授课语言
在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不同的教学角色给予配合:第一,学习活动的组织者(33.3%)和学习态度的激发者(27.8%),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激发热情,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第二,学习的指导者(22.2%),教师不仅能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播知识,还应该在课堂实践中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第三,学习效果的评价者(11.1%),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长处和弱点,随时对他们进行个性化评价。第四,个性差异的发现者(5.6%),发现学生个性的差异,不能挫伤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在专业用途英语授课语言的问题上,同意“一般用英语,偶尔用中文解释重、难点的双语教学”的比例最高,占75%;同意“一般用中文,偶尔用英语讲述的双语教学”的比例占16.7%,“全英文讲述”的比例仅占8.3%。可见,赞成借助双语学习专业英语知识的比重较大,说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技能的培养相关性很大。
6.授课媒介
在专业英语授课媒介中,课件得到了较高的肯定,占调查人数的57.1%;书面材料的百分比仅占14.3%;黑板和海报成为最不受学生喜欢的媒介比例占7.1%。由此可见,传统的书面材料和黑板、海报等授课媒介已不再受到学生的青睐,而转向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7.关于评估
对于专业英语评估这一问题,有一半的学生希望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论文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5%的学生希望通过开卷考试来证实自己专业英语的综合技能,还有16.7%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期总结对自己这一学期的专业英语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只有8.3%的学生表示他们能在闭卷考试中评估自己专业英语水平,这些数据使我们想到中国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具体的评估设置中,可根据专业性质及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测试形式相结合,以加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主性。
三 思考与建议
在已修大学英语课程中,被调查者提出了说这一基本技能是弱项,并且希望在专业英语学习中进一步加强对“说”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坦言因词汇量缺乏、语法功底薄弱和句型积累不足而自卑怯言,现阶段的教学要鼓励学生克服焦虑紧张心理,树立自信、积极向上的语言观。另外,被调查学生对教学课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时,应避免单纯的演示式教学,即教师不能只起到电影放映员的作用,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师应配以恰当的讲解。将学生从被动地观看电脑屏幕转变为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此外,定期举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专业用途英语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针对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着眼未来,把专业英语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联系起来。
四 结束语
本次调查使我们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及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有了一个大致了解,知道其长处和不足,并且获悉了他们对专业用途英语课程教与学的需求。本文所做的研究是初步、尝试性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其结果在于激励我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专业用途英语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大学英语改革
应用技术型高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定位的高校。这些高校的任务就是进行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3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指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改革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突破口就是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未来全国2500所高校,55%以上将要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2014年5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鼓励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做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试点院校,同时教育部成立了试点联盟,截止2016年底全国已有几百所院校自愿加入转型做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试点联盟[1]。随着转型改革的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同传统的科研型高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等方面将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在这些高校仍然按照全国统一的要求。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全国高校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体系早已迫切需要改革。本论文重点分析应用技术型高校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出路。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水平和教学要求的偏离
大学英语是面向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以来,尽管大学英语历经多次改革,经历了从恢复阶段(1978-1984)到稳定发展阶(1985-2001),再到改革阶段(2002年至今)[2],但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反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在逐年提高。同时,三十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一直走的是一条“高度集中和统一规范的道路”[3]。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对全国所有高校的统一要求,划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4]。这样的要求看起来比较合理,照顾了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但“一般要求”对于“985”和“211”之类的一本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要求,而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来说达到这样的要求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多为近十年来升本的地方二本院校,这些学校录取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较低。笔者所在的地方二本院校近三年入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分还不到90分(满分150分)。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的精神,未来的高考将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5],应用技术型高校录取的学生的主要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技术技能型考生来说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可能会要求更低。而应用技术型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目前已经感到大学英语学习的吃力。根据笔者在几所地方二本院校大一新生中的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课本词汇量大、课文长,且大学英语课时量少,老师用全英上课很难跟上。而且按照全国统一规定,大学英语是大学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贯穿基础教学的前两年,且学分占到学生总学分的10%。为了应付考试、拿学分,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基本上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用到了大学英语的学习上。长时间被动地学习英语课本,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都消失贻尽[6]。此外,一进入大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成了大学生奋斗的目标之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权威性很强的全国性英语能力测试。很多高校都把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学位挂钩,有些用人单位也把四、六级证书作为毕业生应聘的条件之一。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为了能拿到学位证,为了能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有更多的竞争机会,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更加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通过四、六级考试对于他们来说也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所在高校的学生每年四级通过率不到20%,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所占的比率更低。要想通过四、六级考试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大学生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
(二)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偏离
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的偏差。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而在课程设置上,应用技术型高校多年来一直同全国其它学术型本科院校一样,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一直是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设置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贯穿大学基础教学的前两年。而且,应用技术型高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自选自编教材很少,大学英语这种基础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多是国家统一规划教材,这些教材都是由国家一流的外语专家和学者编著,由国家一流的出版社出版发行,教材的质量和权威性都很高。很多高校都倾向于选择这样的教材。但是,很多国家规划的大学英语教材其实并不适用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首先,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尽管有些国家规划教材是按照大学英语一般要求层次设计,但是这些教材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来说仍然难度偏大。笔者所在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大学英语B级选用的是郑树堂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笔者所带的几个B级班的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对他们的来说偏难,学习起来很吃力。其次,这些教材多涉及文化、文学、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的重点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基础性的英语知识和他们职业技能学习联系不大,因此很容易被遗忘,即使不遗忘也难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出路
(一)降低大学英语难度,变必修为选修
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定位,弱化学科,强化专业,改革课程设置以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大学英语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来说只是一种有用的语言工具,而非专业。而且,高等教育的改革的方向是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全国统一的要求不仅不利于改革的进行,而且会限制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改变原来对大学英语教育全国统一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放权给学校,让学校根据自己学生水平和人才培养方案,自主决定大学英语教育方式。比如,应用技术型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将大学英语课程由原来的两年必修改为一年,或者完全改为选修课,让真正感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英语。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水平和学校的专业特色制定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或者实用的英语选修课程,如听力、阅读、交际口语、实用写作、商务英语等等,这样真正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好英语。而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没有了必修课的强迫学习,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更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或把精力更好地投入到专业课或专业技能课方面。同时,要想真正给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减负,国家还要从政策上弱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地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种英语综合水平考试,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难度大、实用性小的考试。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对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可以不做任何要求,不把四、六级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学分或学位证等挂钩,或者把四、六级考试转换成和学生的职业技能相关的职业英语等级考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去选择参加。
(二)改进课程设置,增加职业英语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应用性知识的传授,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在降低大学英语难度,弱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同时,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专业特色开设一些职业英语课程。职业英语(也叫行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7],专门用途英语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应用技术型高校重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非研究型、学术型的人才,因此,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基础教育和以学术研究为目的专业英语或学术英语不再适应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职业英语教育,培养学生在一定行业领域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本行业基本知识的英语表述,学会用英语来获取和阅读本行业的基本信息,以便将来能够应用英语很好地开展本岗位工作。具体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可以采取必修和弹性学分制相结合的形式。第一学年大学英语最好设为必修课,进行通识大学英语教育,重点讲授英语的基础知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运用各种英语学习平台、软件、工具等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至第四学年所有的英语课程建议都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第二学年的选修课程主要是口语、阅读、翻译、写作等专项技能的实践训练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或加强自己薄弱的环节的训练。第三、四学年的课程设置主要是职业英语或行业英语课程,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社会相关职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开设职业英语听、说、读、写等实践课程。所有的职业英语课程都应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避免任何形式的强迫性学习,学生只要修够所需学分即可。
三、结语
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学生来源和学生毕业去向方面同其它学术型本科院校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同全国其它学术型本科院校一样,多年来一直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为了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和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些学校的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而其所学知识却是只能应付考试,不能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建议应用技术型高校将大学英语课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让学校根据自学生的水平自主选择教材和课程,同时增加一些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英语教育,让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去学习,让大学英语教育的地位回归理性。随着教育的多样化和公平化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特别是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必然要经历一次重大的改革。改革对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来说即是契机又是挑战,特别是这些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清方向,拓宽思路,提前做好准备,才能使自己不会被改革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冯丽君.错位竞争策略下特色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J].商洛学院学报,2017(1):83-87.
[2]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3.
[3]蔡基刚,辛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化[J].中国外语,2009(2):4-1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2007-10-29.
[5]郑晓奕,韩洁,高立等.高考将分技能与学术两种模式[N].人民日报,2014-3-23(2).
[6]冯丽君.网络环境下地方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调查[J].商洛学院学报,2013(3):77-81.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医学新生 学习需求 专业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36-04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大学英语学习。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设置》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求是不同的,因而理论上学生进入到大学后的英语学习与中学时期的英语学习内容和重点应该有所不同的。但是目前全国大多数大学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主要还是在重复着高中的教学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英语教学的区分。为了帮助医学新生进行英语学习,学校应针对具体学生群体,提出解决方法。根据《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所支配,动机是由需要所引起。所以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调动学生主动性,就应该对新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明白新生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地满足新生的需要。国外学者也认为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1]。
“需求”指的是学生、社会或其它有关方面“指望得到的东西和现存状况之间的距离”[2]。在教育领域,通常把了解、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过程称作“需求分析”[3]。目前, 国际上需求分析模型研究共经历了4个阶段, 其中在Dudley Evans & St John于1998年提出的需求分析模型里,学生被从多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陈冰冰[4]认为它“对学生群体进行最大量的语言、技能学习的分析,是迄今为止需求分析最新、最完善的理念”。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第一次调查目标人群为昆明医科大学2011级新生中学号为双号的新生1045名,两年后追踪调查为这两年间选修过两门以上专业英语选修课的135名学生。另外对昆明医科大学外语部、质量监控中心、公卫学院的部分领导、老师进行了个人访谈。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自行设计问卷,对昆明医科大学2011级新生英语学习动机、专业信息期待、对于英语课程时间、课程类型、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
1.3 问卷设计
Dudley Evans & St John的分析模型[10]包括七个维度,但考虑到大一新生在目标情景中交际的机会有限,本问卷问题不涉及“在目标情景中交际”这一维度。所以问卷共涉及6大方面:(1)基本情况。(2)新生语言信息。(3)新生专业信息――新生将来用英语进行的任务和活动,这是属于目标情景分析和客观需求;一共6个问题。(4)语言欠缺。(5)语言学习需求――针对语言欠缺的有效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及新生对英语教师、课堂形式、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的需求;一共9个问题。(6)学习者的课程需
求――新生对大学英语课时的需求,以及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等;一共4个问题。其中第3、5、6维度为研究的重点。
2.2新生专业信息情况
在个人访谈中,昆明医科大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人表示为新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非常有必要,新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专业英语问题。新生在大二英语课程结束后,不上英语课,学到的知识也忘了;给新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就是给新生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他同时指出英语课程的继续学习对于医科大新生来说尤为重要。医科大新生工作后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遇上问题基本都要用循证医学来帮助解难释惑;而循证医学很多都使用英语。要尽快解决问题,学到知识,就要求新生能够用医学英语进行快速阅读,尽快地掌握信息。同时他认为应该鼓励新生参加全国医护英语考试(METS),这是鼓励新生学习医学英语的一个方法。
在对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护士进行访谈时,她们表示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在医疗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全国医疗使用最广的是西医,而我国的医学比起国际水平、其它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较为落后,处于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知识技术的过程。所以相比起有的专业来说,医学生对英语的需求更加大一些。以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为例,现在先进的医疗仪器的说明、操作等等全都是英语的,很多还是缩写;各类化验单,医生开的检查单、药品,甚至医嘱都有很大部分是用英语或英语缩写表述。各个科室定期都要进行英语护理查房,或者医生病案英语讨论,有的科室甚至是每天进行英语交接班,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要常常查阅大量的英语文献。随着世界上各国之间合作交流的增加,医护行业从业人员用英语进行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对外交流已经是必然趋势。
2.3新生专业信息及教学满意度情况
所调查新生的专业信息期待较高,而对于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基本满意,但是仍有31.4%的新生表示不满意。同时71.3%以上的新生都希望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达到各项专业信息水平。2.4 学习需求及课程需求
在对外语部领导和老师进行访谈时,所有接受访谈的老师都认为在进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跟新生的需要相符合,应该积极为新生开展各类通选课程,比如口语课、医学英语课、文学课等等。
外语部主任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是按需培养,但是现在没有这样进行,而是在重复高中英语、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事实上大学阶段应该是就专业方面进行提高。如大一下学期通过了四级考试的新生,就应该选择发展阶段课程,比如医学英语课程、口语课、泰语课、双语教学课、教学法等。他还建议把课程进行精细划分,比如分为演讲课、写作课、文化课等。对于没有通过四级的新生可以给他们开设些四级辅导课程。
3 讨论及追踪调查
通过第一次问卷调查,昆明医科大学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属于工具性动机,他们对于用英语进行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有着很高的期待,英语学习要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医学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要求。由于医学英语属于专业英语范畴,仅学习普通的大学英语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所以医学生们迫切的需要学校为他们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基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昆明医学科大学外语部领导及老师们于2011年3月后正式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同学开设了各类英语选修课;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同学可以不再继续参加大学英语综合及听力课程的学习,而在相应的时间进行英语选修课学习。由于是在试行阶段,只要充分准备的老师都可开课。所以在过去两年中,选修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架势。据统计一共开设了《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临床诊疗英语》、《医学史》、《中国文化》、《新闻阅读》、《解剖英语》、《翻译技巧》、《医学英语词汇》、《口语》、《泰语》及《法语》等近十多门选修课。
选修课开设两年来,外语部老师们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需要专业英语选修课程,但我们现在开设的课程是否又能真正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同时需求分析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大学新生刚进入校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了解尚不够,对英语在今后学习、实习以及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尚未接触,因而第一次研究调查的结果对完善昆明医科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的作用及效果评价尚待进一步研究。我国外语界专家文秋芳[5]通过两年时间对南京大学1996年入学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3次调查,对英语学习者动机、概念、策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显示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动机、策略等等都是在不停变化的,说明学生需求是在发生变化的,因而一成不变的教学是不合实际的。
通过追踪调查,可见昆明医科大学医学生们对于选修课开设也是有着特定需求的,在其它学校受欢迎的一些公关型选修课在这里不一定受欢迎。学生们更喜欢与今后医务深造和工作有关的实用型、技能型选修课。
4 结论
医学类院校学生因其学习与工作的高度专业化,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应该与其它学校的学生有所不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6]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英语进行交流及提高。所以一个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要与学生今后工作的目标情景联系在一起,要根据学生以后从事的专业和行业来进行设置。
在各医学院校还不能独立设置英语课程的时候,通过科学调查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至关重要。即便是给学生开设了选修课后,也应该不时进行追踪研究,以便了解现在开设的课程是否适用。通过这两年多来对于昆明医科大学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是正确有效的;在已开设的课程中,应该进一步就受欢迎程度较高的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据医学生需要大量吸收现代西方医学知识的特点,加大学生医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李养龙[7]等对北航2008级理工科学生进行调查后也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突出“视、听、说”领先,“读”为基础,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同时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本调查58.8%的新生认为应该在整个大学阶段都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所以专业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应该在学生大三、大四以后也开设,否则学生两年不用英语,等到工作岗位或者考研时又已基本前功尽弃。杨娜[8]在对昆明医科大学双语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后指出,针对医学生5年医学教育过程实双语教学5年不断线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Long M.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22:168-189.
[2]Kemp, E. et al.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J].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ay: Prentice-Hall, Inc. 1998, 15(2):859-826.
[3]Richards, J.C. et al.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J].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2,17(2):392-311.
[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2:125-129.
[5]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2),105-110.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
[7] 李养龙、张乐兴. 理工科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 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