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的流程与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与策略范文1
一、业务分析
在提供数字电视差异化商业付费业务的过程中,有线运营商必须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才能挖掘数字电视巨大的市场潜力,克服目前的重重困难。数字电视的发展,需要丰富个性化的业务。受地域限制,中国的有线运营商规模有限,依靠运营商自己的能力很难提供满足用户差异化业务的需求。因此,有线运营商必须依靠产业的力量,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产业链,每个企业在产业链中合理定位自身业务,建立价值分配合理的商业模式。
吉林省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应充分发挥网络适合媒体传播的优势,扬长避短,巩固媒体运营的阵地。通过双向改造,把电视类业务做好做精;然后构建内容业务价值链,加强和SP的合作,在媒体运营基础上提供网上资讯等数据业务;最终通过和运营商合作,开展全程全网的通信业务。
1.媒体类业务
从承载网络划分,媒体类业务分为单向媒体类业务和双向媒体类业务。
(1) 单向媒体类业务包括免费数字电视、付费电视、NVOD和广告等。此类业务以广播电视频道为主,是广电的传统优势业务。广播电视频道是否受欢迎,主要取决于频道内容是否迎合用户的需求。
(2)双向媒体类业务包括VOD、互动电视和互动广告等。双向媒体类业务会成为数字电视的核心业务,真正地满足用户个性化、互动化的需求。
2.数据类业务
数据类业务包括数据广播、网络资讯和宽带接入等,除数据广播业务外都需要双向网络的支持。其中,传统的数据广播是在单向网络下采用轮播技术把数据广播推送给用户,用户通过机顶盒本地交互来选择服务。在整体平移思路下,数据广播是必须要提供的基本业务。电视门户是构架价值链的重要一环,运营商可以通过门户统一管理所有SP的业务,用户只有通过门户才能选择SP的业务。这样运营商可以有效了解用户的业务服务类型和时长,对用户的所有业务统一收费结算,再和SP进行分账,从而保证价值链健康有序发展。
3.通信类业务
通信类业务包括VOIP、视频通信和电视消息等。考虑到政策限制和缺乏全程全网,有线运营商必须要和电信运营商合作才能推动VOIP业务发展。视频通信对双向网络的带宽要求较高,运营商可以考虑在适当条件下发展。在电视上提供消息服务必须考虑电视用户的特殊性。电视适合接收信息,尤其是彩信;不适合发送文字信息,因为采用遥控器输入文字的操作不适合电视用户。因此电视短信的发展是分阶段的,首先可能发展成功的模式是移动用户或PC用户发送消息,电视用户只是利用机顶盒单向接收。当用户普遍接受电视消息的概念后,电视用户通过机顶盒发送消息的模式才有可能成功。
二、营销策略建议
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实质仍然是提供普遍公益服务。有线运营商必须考虑在整体平移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运作,区分细分市场,推出差异化商业付费业务,从而让数字电视产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1.市场细分
(1)家庭用户:按家庭收入划分,用户可以分为低收入用户和收入稳定用户,收入稳定的用户又可以划分为有充裕时间观看电视的用户和缺乏时间观看电视的用户。
低收入用户具有以下特征:业余时间充裕,电视是其主要的娱乐消费,消费能力低,对资费极其敏感,对电视内容无过多要求,以中老年人居多。该用户群的业务诉求是廉价的电视娱乐消遣,对电视的内容无过多要求。
收入稳定、时间充裕的用户具有以下特征:业余时间充裕,电视是其重要的娱乐消费,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对资费敏感度较低,对电视内容有一定的要求,用户年龄分布比较均匀。该用户群的业务诉求是方便地享受大众化的服务,有时间尝试和接受新业务,此类用户将会是数字电视的主要用户群。其业务需求比较广泛。
收入稳定、时间紧张的用户,具有以下特征:业余时间有多种消遣方式,电视只是其娱乐消费之一。消费能力比较强,对资费敏感度低,以中青年人为主。该用户群的业务诉求是按需消费的高质量业务,此类用户有可能成为数字电视的高端用户。其业务需求包括专业频道和VOD等,愿意接受按次付费的资费方式。
(2)大客户:数字电视业务可以区分为普通家庭用户和大客户,向大客户提供区别服务,以增加收益。该类客户对数字电视的主要应用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字电视付费业务的批发销售,向大客户提供资费折扣,促进高附加值业务销售;一类是商业大客户,需要对数字电视业务进行独立运营,比如酒店向客人销售视频点播。
2.STB 策略
针对细分市场,运营商需要提供不同档次的机顶盒,以提高用户ARPU值。机顶盒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单向普及型机顶盒;提供传统广播式数字电视,用于整体平移用户。双向交互型机顶盒;提供VOD互动电视等交互媒体业务,满足高端用户和酒店类大客户的需求。双向综合业务机顶盒;提供宽带接入、VOIP等数据类和通信业务类,在机顶盒上实现综合业务捆绑,满足高端用户的综合业务需求。
根据用户和机顶盒类型的区别,可以采用整体平移和商业销售相结合的办法发放机顶盒。
3.资费策略
资费策略包括机顶盒资费和数字电视业务资费策略。机顶盒资费可以参考STB发放策略进行制定,数字电视业务资费分为免费业务和付费业务两部分。
免费业务:包括基本电视频道包(传统模拟电视所包含的频道)和其他免费业务。由于有线运营商还在收取电视网络维护费,相当于收取的基本电视频道包费用,建议争取价格听证,尽量提升网络维护费上涨的空间。作为整体平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广播类业务一般也都是采用免费的方式赠送给用户。
付费业务:包括付费频道和新开发的商业付费业务。因为用户习惯于免费收看电视,所以有线运营商在推广商业付费业务时面临很多问题。但运营商必须大力发展商业付费业务,才能收回整体平移的机顶盒投资,推动数字电视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付费业务的资费又可以分为两类:业务对终端的要求较高,导致终端增加较多成本。比如VOD业务要求机顶盒必须是双向机顶盒。双向电视短信业务也要求双向交互机顶盒。此类业务的资费可以相对较高。业务对终端没有额外要求,终端无需成本即可支持业务。比如,单向机顶盒可以支持接收单向电视短信。此类业务的资费可以相对较低。
付费业务的总收入取决于业务资费和用户规模,而业务资费又会对用户规模有影响,如下图:
资费太低可能会降低业务的总体市场价值,而且可能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局面。资费过高,必然减少用户对该业务的需求。运营商需要通过需求弹性寻找市场价值最大的资费策略。
运营商应该结合地区的经济水平和需求特征,建立差异化的资费体系。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移动的短消息业务的成功案例,建议运营商大力推广符合巨微模型的业务,即对终端无特殊资源要求的业务,降低业务资费门槛,利用用户规模来获得利润。对于资费较高的业务,运营商可以采取包月和按次计费、长期累计优惠等多种方式,降低业务资费门槛,吸引更多用户选择。同时,运营商可以在业务导入期考虑制定一个相对偏高的资费,以便后续通过促销加快业务推广。这种策略符合中国很多用户的购买心理,比一开始定一个相对偏低的价格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投资收益分析
有线网络运营商的收益取决于用户的ARPU值,推广综合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用户的ARPU值,从而尽快收回数字电视投资,进入数字电视良性发展阶段。
吉林模拟电视网络维护费为10~16元/户月,数字电视即使整体平移,网络维护费涨价的可能性也极小,整体平移快速推进和赠送的机顶盒的投资快速回收之间的矛盾将会成为吉林广电数字电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数字电视机顶盒上承载综合业务,通过业务提升用户的ARPU值,是解决以上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整体平移为例,数字电视的最大投资是赠送机顶盒的资金,投资回报周期和用户ARPU值成反比。假设有线网内用户机顶盒的平均成本是400元/台,那么投资回报周期如下图。
可以看出,如果机顶盒上可承载的吸引用户的业务越丰富,数字电视的投资收回周期就会越快。
对于运营商而言,数字电视业务在现阶段还是一种新业务。为了保证新业务推出后能够迅速树立业务品牌,赢得客户的满意,在推广实施业务之前,要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运营支撑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人员的配置
业务运营支撑平台是数字电视产业整体发展、运营与管理的基础。有线网络公司需要建设用户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将中心服务器放置在运营商的中心设备机房之中,并配置故障受理热线电话,安排专人进行例行维护和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的客户端,即通常所说的营业台,放置在各营业厅,通过运营商的内部运维网络连接到用户管理系统中心服务器上。
数字电视设备维护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议中心设备机房配置至少一名专家级的维护人员,负责用户管理系统中心服务器、客户服务中心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和用户故障处理。每个营业厅的用户管理系统客户终端(营业台)配置一名营业员,负责用户开户,业务受理,费用结算,业务咨询等。
2.确定业务推广和设备维护责任部门
在推广业务之前,运营商需要确定业务推广的市场拓展责任部门和设备维护责任部门。为以后的业务推广和设备维护、故障处理明确责任主体。在业务准备阶段要注意对用户开户销户流程、设备安装维护流程、故障处理流程、业务咨询流程、费用结算流程及资费策略等进行确认和落实,此外,还要对市场宣传推介资料、终端编号规则等进行相关制定和确认。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与策略范文2
针对远程教育全媒体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建立以适应远程教育发展和需要的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以解决广电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等各类远程教育运营商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模块设计主要以以下三个内容为基础:
(1)远程教育全媒体平台能够支撑手机电视、网络电视、IPTV、VOD/NVOD互动电视等各类新媒体运营业务,能够全面的适应各种新媒体的应用,减少子系统的重复建设,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拓展性。
(2)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内容生产服务的各项功能,包含教育资源素材的汇聚,教育资源产品的快速加工,能够迅速的形成教育成品节目;能支持共享生产方式,支持个性化的独立的教育资源生产模式。
(3)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需要进行内容运营编辑,运营编辑是产品制作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也是编辑整理的过程,所以运营人员将教育产品进行编辑打包,形成可以被教育消费者的服务包,并通过全段的业务平台展现在各个终端。
2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的框架设计
根据媒体内容服务的特点,将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如如平台整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生产子系统、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以及分发子系统。内容服务是资源收集整理、管理和分发的过程,首先要广泛收集和接入各类资源,包含多协议IP流、ASI、SDI等多中信息源的集中编单收录,本地介质文件的采集,全段第三方生产系统的接入,体统or自服务门户等。然后要根据业务员内容以及运营的需要,体统分屏独立以及共享内容加工生产,满足各运营商精细化生产的需要,其内容服务能进行实时流编辑、粗编拆条、节目审核等多种便捷的工具,并结合生产服务门户进行协同高效生产。最后根据不同的教育热点和学习者教育需求进行内容挖掘和分类打包,并以机构化形式支持前段业务平台的个性需求。实现点播分类编辑,教育产品类别管理,内容注入管理,能够有效的支撑前段不同业务员运营的需要。
3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的子系统设计
3.1内容生产子系统
远程教育在开展内容运营业务中,其内容主要包含给各种教育机构提供的和制作的相关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往往不能直接提供给学习者,而是需要分类整理和加工,需要将各种教育资源内容进行汇聚和分类,其内容要进行非线性编辑、网络编辑、图文制作、包装等深加工,还要按照要求进行教育内容目录编目和主题分类,格式转化和封装等,因此需要在内容服务业务员模块中建设一套内容生产子系统。内容服务生产子系统包含内容汇聚分类,生产管理、资源加工、监控管理等模块。
(1)生产管理模块要根据不同需要划分不同的教育资源编辑工作,并根据日常需求统计变化制定相应的编辑任务,并能检查任务的进度情况,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管理模块的对外接口包含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开放,能管耦合系统内各个部分才具有可延展性和升级性。
(2)内容的汇聚和分类,是通过各方面渠道和合作获取的教育资源,包含视频、图片、音频信息,需要进行技术信号采集和文件的导入。不同内容来源的信号格式、存储介质,图像分辨率、制式、编解码格式可能都不一样,内容生产子系统需要这些内容汇聚起来,并按照平台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因此需要丰富的多样的汇聚和处理手段。
(3)内容加工模块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类比要求进行编目、审核、转码和剪辑加工。经过分析,类似于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模式特别适合新媒体内容生产,在这种模式下,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生产工艺要求虚拟出多条生产线,并将各种编辑加工环节作为生产工具使用,每条生产线都可以任意调用这些生产工具,并在流程引擎的驱动下在不同的生产工具间流转,每个工作岗位分工明确,从而实现了整个内容生产的高效、有序、可控。为了保证生产线的顺利运行,还需要按照内容条目来组织生产,一个条目对应一个生产任务,存储管理方面也采用标准化的接口,从而实现不同的业务环节之间、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4)存储管理是需要将大量的内容长期存储,对资源进行版权维护以及编码查询收录等,以便快速的查询和检索。
(5)监控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网络、设备、流程、存储、数据库等的集中监控管理,并对软硬件故障进行及时报警。
3.2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
在开展远程教育服务中,内部运营需要将内部资源转变为可以交易的运营在线资源,并对在校运行的教育资源进行管理和定价;需要面向上游提供教育资源的提供商和下游的学习者或者内容运营建立统一的运行管理,进行教育资源产品的集中交易和展现,根据用户角色权限的管理,远程教育将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内容,包含资源需求学习者对订单的交易处理,允许学习者跟踪订阅点播的订单状态;内容运营的业务流程包括:规划新产品—用户根据需求选购产品—为用户提供服务—处理订单—进行订单计费和账务处理等环节,同时系统后台可以根据产品交易情况,进一步开展统计分析,从而为产品规划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持。
运营管理是教育在线系统面向用户的业务子系统的,可以进行产品展示,提供订单查询、产品选购以及产品推荐等。用户管理能实现CP、SP用户账号认证管理,负责用户的管理和注册。产品管理模块扶着教育资源上架、下架、定价和管理,将一个或者多个内容资源组织为产品或者产品包;账务管理可以通过短信平台、支付平台进行运行结算;统计分析模块能够根据业务系统中教育资源的运行数量状态进行分析报表,能够让管理人员掌握远程教育资源的状况。在这几个模块中运营管理服务是内容运行系统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整个运营系统的产品管理、产品展示、订单处理、账单服务、统计分析与营销支持等功能;面向远程教育在线系统运营人员可以处理开展产品的推广、加工以及产品等增值业务员,也可以处理学习者投诉和建议,面向消费者,运营管理可以同产品的账单服务、订单管理、产品需求管理、产品订单以及检索浏览。
3.3分发传输服务子系统
选择了相应的产品后就需要通过传输来分发到网络、手机等全媒体的制定位置,内容的形式是多样的包含图片文件、文档文件以及视音频文件,当然也包含视音频流,因此分发传输是全媒体内容服务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分发的传输内容上看,可能又内容交换、中继、内容上行和内容下行等传输方向。从分发的方式上看,分发系统需要主动推送、支持学习者下载以及视频播出等分发方式。从分发的对象看,传输可能是视音频文件、图片、文档等也可能是实时的IP流。从分发流量和方式看,只要支持多点之间的P2P共享式的分发、点到点的分发、点到多点的广播式分发。但是分发方式的选择,传输系统都是需要建立相应的成本,尽可能的提高分发的速度和效率,适应全媒体技术的需要,同时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手段,避免内容在传输途中被黑客攻击。此外,随着业务的拓展,分发传输系统需要能够动态的进行扩容,以适应业务增长的需要。
分发传输子系统的服务器硬件模块主要是传输服务器以及传输控制服务器构成,其中传输服务复制执行具体的任务并受到控制服务器的控制,传输控制服务器负责传输任务的控制和调度。当分发规模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多级分发构架,充分利用节点将中心节点内容预先分发到最近的边缘节点,大大提高分发的效率和速度。在内容存储方面,采用分布式内容存储设计,任何节点都可快速获得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关心内容存储在哪里。系统采用均衡式架构设计,经授权后,任何节点都可以发起到其他节点的分发任务。
4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发展策略
(1)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技术发展策略。开展教育全媒体业务时技术上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业务与互联网需要全面接轨、数据来源和渠道繁多、数据处理量庞大、信息的双向传递和用户互动、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等,这些都对现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组织、生产及管理方面,这不是单纯的技术范畴,而是内容组织的体系化和生产工艺的恰当选择,立足内容是根本,只有很好的组织内容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才能扬长避短。第二是编解码和智能处理方面,开展全媒体业务时,视音频一定是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是海量的,在时效性上很难满足用户诉求。第三是流媒体和终端体验方面,教育电视台目前主要处理文件和视音频信号,而在互联网领域,业务流程已经全面IP化和流化,播出、分发、切换、监控甚至字幕的叠加都已经IP化,是一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第四是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内容会更加丰富,与用户的互动也更加密切和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海量的内容数据和运营数据,而传统的技术体系显然已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和挖掘,必须引入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2)三网融合、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与IPTV发展策略。将网络、服务平台和IPTV共同搭建集成播控平台系统。汇聚各种资源和第三方各种形态的内容来源,根据IPTV业务运营需要进行教育资源的二次加工与编排,为互联网、教育平台以及IPTV提供海量的点播节目。进行教育资源编码和监看检测服务,负责教育资源的接受编码处理工作,与分发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点播监看检测,针对下游电信CDN进行直播流分发。以资源服务平台为基础形成IPTV集成播控平台,负责IPTV内容管理、用户管理、计费、认证鉴权、EPG等功能,完成IPTV内容集成与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内容生产服务子系统和分发传输服务子系统构成了完整的全媒体内容运营平台,三大子系统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为远程教育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力拓展各项新业务提供了基础支撑。
5结语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与策略范文3
组织协调公司各部门执行、实现公司的运营目标。策划推进公司的业务运营战略、流程与计划。
传媒运营总监的工作内容:
修订及执行公司战略规划及与日常营运作相关的制度体系、业务流程;
策划推进及组织协调公司重大运营计划、进行市场发展跟踪和策略调整;
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并优化完善;
制定公司运营标准并监督实施;
推动并确保营业指标的顺利完成;制定公司运营指标、年度发展计划。
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制定运营中心各部门的战略发展和业务计划。建设和发展优秀的运营队伍;
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职位描述:
进行市场调查和反馈,1公司经营战略指导下。组织汽车传媒公司的整体定位、风格设计、业务方向的综合策划,确立公司定位与发展方向;
撰写市场分析与评述,2组织目标市场、竞争态势、客户需求等的调查。创意新的赢利模式,策划广告业务的运营、业务拓展和产品销售的综合推广措施,推动传媒公司商业模式的形成和相关广告的设计、优化;
确定相应栏目及方针,3根据公司定位及运营项目策划。依此从信息源中筛选信息内容,进行内容的具体规划,并制定具体运营项目的工作计划,组织运营项目的实施;
发展与培养合作伙伴,4与其他广告传媒运营商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协调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资源,开展运营项目的推广工作,提高有效访问量,保证汽车广告运营项目的顺利执行与业务目标的达成;
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与内容,5根据业绩、市场反馈等对汽车广告运营项目进行监督、控制和绩效评估。保证项目运营目标的持续达成;
合理设置部门组织结构和岗位,6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和部门业务需要。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员工能力,对员工绩效进行管理,提升部门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
任职资格:
1能独立进行大型传媒广告业务的整体开发及市场推广;
从事过传媒公司的整体运营工作;2有丰富的市场策划、营销推广、广告媒体工作经验。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与策略范文4
尴尬中寻求突破 传媒集团承载未来使命
改革的春风并没有忽略中国传媒业这块土地,从全额财政拨款到差额财政拨款,从财政“断奶”后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到现今的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中国报业不但接受了市场的洗礼,创造了报业的繁荣,而且正乘着深化改革的春风迈向做大做强的新征程。回首中国报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阶段的轮廓:第一阶段是中国报业市场起步阶段,自1985年至1995年,“母报生子报”现象几乎普及到每个省市级报社,于是以晚报为代表的子报迅速在全国崛起,“断奶”后的报社完成了向“自筹自支”转型,更尝到了市场化运作的甜头。1995年后,以各类都市报、生活服务类报纸为代表的第二批子报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中国报业渐渐借助市场的力量走向繁荣,同时也揭开了中国报业快速发展阶段的序幕,报业集团开始登场,最具标志性的是1996年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截至2006年年底,国内报业集团总数已达39家。1995年~2005年,作为中国报
业市场发展的第二阶段,借助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中国报业尤其是省级报业集团明显在主业发展及实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然而当很多报业集团还沉醉于享受快速发展成果的时候,2005年中国报业广告增速明显放缓,有些区域报纸广告还出现了负增长,在日趋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面前,快速发展了十年的中国报业正在暴露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报纸整体收入过分单一依赖广告,报纸的盈利模式单一,而广告受国家政策调整和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越来越大,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报业发展还不得不面临“四化”尴尬:一、“碎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使报纸的“大众化”开始走向“分众化”,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读者需求使报纸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版面、精力、人力、物力抓住读者,这无疑要加大投入;二、“数字化”趋势使报纸不得不面临各类新媒体的挑战,纸质媒体广告份额被各类新媒体瓜分已成为全球化现象;三、“同质化”使报业竞争加剧,成本加大,同区域同城同类媒体价格战有愈演愈烈之势,报纸运营成本的加大正在摊薄报纸的利润;四、“传统化”使内容制作与市场需求存在越来越明显的脱节,这种脱节来自于体制所提供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激励的有限性。正是由于上述的瓶颈制约和尴尬,才有了更多人对未来中国报业发展的深层次思考。这种思考的结果也揭开了自2005年至2015年又一个十年发展的新篇章。2005年,当中国报业的增长出现“拐点”之后,创新体制便成为2006年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词,甚至有人称2006年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升级为传媒集团,把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锁定在借助品牌、资本、技术改造等手段,实施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传媒运营上。2007年,传媒集团的改革创新之风更盛一些,继北青传媒、博瑞传媒、新华传媒之后,《广州日报》旗下的粤传媒在深交所上市,《华商报》也与在深交所上市的华闻传媒联手,而辽宁出版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很多地方新闻报业、出版发行集团也递交了上市方案,可以预言,2008年至未来的三五年里,中国报业将出现一批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传媒巨头。2005年~2015年将是中国报业迈向成熟,做强做大的十年。这十年是机遇,更是挑战,代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的传媒集团将肩负使命,完成未来传媒发展的蓝图。
传媒集团的运营方向
与目前世界上的传媒大鳄相比,国内众多传媒集团的经济实力还是冰山一角。若想持续长久地把守住传媒对受众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做强做大主业是根本,而做强做大主业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这就需要传媒集团充分借力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传媒集团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而这一战略目标恰恰离不开“运营”战略,因此传媒集团做大做强的需求决定着传媒集团运营的方向。根据目前中国传媒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传媒集团运营的方向大致规划如下:
靠体制机制创新为传媒集团强身健体。从计划经济一路走来的中国报业,既收获了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硕果,又残留了计划经济时代一些无法摆脱的束缚,借助文化体制改革之风,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传媒市场运作的体制机制是中国报业强身健体的基础,这方面已有国内不少媒体尝试并取得了成功。靠技术创新和市场整合实现多媒体融合扩张,完成适合市场的传媒生态体系建设。作为传统媒体的中国报业,在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类新媒体时,应采取从容的态度,而不是站在那里惊呼“狼来了”。这种态度是变被动为主动,以“融合”的策略,依靠技术创新和市场整合各类新媒体,最终形成以报纸为核心,并将各类新媒体以及广播、电视、期刊等多种媒体聚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生态系”,实施多媒体扩张。靠资本和专业化实现传媒集团的区域扩张,并寻找机会突破产业扩张。随着传媒市场日趋走向规范成熟,资本和专业人才的拼杀将成为未来媒体的竞争焦点,在充分做强区域传媒的基础上,利用资本的专业团队实施对外区域的扩张是传媒集团发展壮大主业的可行之路。在主业做强做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本准确出击,实施相关产业扩张是传媒集团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靠传媒科学化、标准化、技术化策略全面改造传媒业的“生产工艺及管理流程”。放眼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平均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公民主体意识增强,这导致受众对精神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呈现多层次性、丰富性、发展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传媒在内容、形式、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创新升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现今传媒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传媒集团的运营策略
与过去传统的报业经营有所不同,未来传媒集团运营的范畴很宽阔。在明确了传媒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后,我们会深刻地体会到传媒集团运营的几个要素:品牌、资本、技术、专业团队,将这几个关键的要素利用市场有效地整合,就能使传媒集团真正走上做强做大之路。
我们把未来传媒竞争比作一个大战场,传媒集团就是这个战场的“航母型战车”,它必须有一个豪华的车身,这个车身就是传媒的品牌影响力。当然它还必须装备好驱动的四轮,高性能的发动机,装备精良的长中短武器,取之不竭的燃料,更需要驾车人的驾车技术、作战技术及前进中的谋略,这样的传媒战车再团结一批辅助战车,就可在宽广的传媒战场上无往不胜。从传媒集团的“战车”模型,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理出传媒集团运营的策略。
打造传媒品牌影响力,夯实传媒集团运营的基础。品牌对市场而言,代表着品质、品位、服务,但更代表着实力、影响力、产品附加值、品牌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不仅适用于产品,同样也适用于传媒。经过二十多年的中国报业市场洗礼,中国报业市场正在树起一批优秀的报纸品牌,优秀的报纸品牌是传媒集团运营的核心基础。传媒集团的运营往往是依赖其中的核心媒体品牌逐渐延伸扩张的。没有品牌实力媒体做核心,传媒集团的运营往往无从谈起。
传媒集团的品牌影响力构成要有科学规划,从全国成功的传媒集团品牌运营来看,核品牌多是以母报为基础,在母品牌下的系列子品牌媒体中,一般优选一、二个子品牌媒体,作为核心优质媒体,与母品牌一起构成传媒集团的核心品牌。其他系列子媒体按照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等特征成为传媒集团的辅助品牌。
制造动力充足、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借助资本和技术的力量,使传媒集团的发展获得持续动力,资本运作是传媒集团运作的关键。在报社走向市场的初期,只是一个简单的资金运作,广告收入、发行收入、采编支出、办公支出、广告发行印刷支出,一个简单的加减法就能把报社的资金运作算得清清楚楚。报业集团化运作后,企业化、市场化的程度提高了,资本运作渐渐浮出水面。媒体多了,税收多了,费用多了,财务成本增加了,项目投融资出现了,开始涉足主业以外的相关产业,资金运转规模呈几十倍地放大。在这个过程中,有先进的报业集团在资本运作上成为大赢家,例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通过专业的资本运作已经实现年盈利近2亿元的佳绩。在报业集团的整体运营中,资本运作显示的威力越来越大。传媒集团化的运营所涉及的改制上市、多媒体兼容、跨行业跨区域项目运作都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报业集团可以拿出部分资本、部分经营项目和子传媒以传媒板块上市。融资后可迅速实现传媒集团主业的扩张,力度大些的可整体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传媒做强做大的梦想便不再遥远,更何况资本运作的切入对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革命性”的。在传媒集团的“发动机”里,除去资本,就是技术,技术对媒体的改造力度丝毫不比资本逊色。从铅字排版印刷到卫星传版激光照排印刷,从电话、传真到网络、手机、电脑传送,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中国报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技术在传媒业的表现还不仅仅限于印刷传播,在未来传媒集团运营中,它还要在管理、媒体融合、生产流程改造、信息加工、介质改造等多方面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
“四轮驱动”让传媒集团的发展快速持久。如果说资本和技术为传媒战车提供了动力,那么战车前行还要看四轮的动力转换。传媒集团运营选择的是“四轮驱动”策略。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包装是传媒战车的一个最重要的轮子,具体到报纸就是报纸的采编印刷流程。有人所说的“报纸会消失”,只能说有一天“纸质”的报纸越来越少,但这个巨大的内容制造商、供应商还健在,这个专业的庞大的新闻生产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只不过通过更丰富的介质和传播技术传播出去,而多年留存于人们心中,并在市场中发展壮大的品牌报媒则会存在发展下去,它成了更具感召力、影响力的传媒集团的核心品牌,一个品牌社会化了的新闻“加工厂”。传媒集团的运营就是要把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作为核心竞争力,培养建设一个庞大的高效的新闻生产加工中心,它必须有足够的实力长久地生产出巨量的影响世界、影响社会、影响人群的新闻产品。这个轮子很重,但它给传媒战车带来的动力是“原动力”。
广告和发行是传媒战车主业运营的两个关联度高的轮子。对报纸而言,发行相当于第一次销售,广告相当于第二次销售,但它们的核心实质是卖好报纸,并以报纸销售所带来的注意力、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换取广告收入。对广告轮子来说,它不再是单个媒体的广告经营团队,而是多媒体的广告经营团队。它所要运营的方向就是不断深挖客户资源,通过专业化的深耕细作,使传媒集团的主营收入最大化、多元化。发行作为另一个轮子,承担着传媒与受众的交流通道,它不仅要向受众促销产品,更是作为一种渠道,嫁接受众与传媒的交流。
“四轮”中的最后一轮是相关产业经营,这是一个最易引起人争议的车轮。从传媒集团运营的方向和实质看,这个轮子不仅不可或缺,而且是整体运营的关键出路。体制机制的先进性可以使相关产业运营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去运营。它可以将传媒品牌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的运营平台,更可以成为资本、技术、专业团队释放力量的平台。当然正是这种市场化程度更高的运营,才会给传媒集团带来丰富的盈利模式和利润源泉。
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壮大经济实力,为传媒战车提供“燃料”。对传媒市场而言,市场需求主体可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受众和厂商。受众的需求可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阅读需求,主要是针对传媒新闻产品;第二层面是对传媒的服务需求,主要是受众期待传媒能给受众的生活及消费带来引导、指导、帮助;第三层面是对传媒的精神需求,通过传媒可以获得文化、情感、心理等诸多精神生活需求,获得参与、交流和归属感等。厂商的需求可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借助媒体推介产品的需求;第二层面是借助媒体树立形象的需求;第三层面是联合媒体,通过深度战略合作,做大市场份额、做强企业的需求,这些合作有市场、资本、技术、专业的合作。
让一流高效的传媒专业团队成为传媒战车的驾车人。装备精良的传媒战车需要好的“驾车人”,这个“驾车人”就是传媒集团运营背景下的传媒人才运营战略。好的品牌影响力、好的体制机制、宽阔的事业发展平台、强大的经济实力,都会成为传媒集团吸引各类人才的磁铁石。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与策略范文5
作者:蔡伟 单位:宁波市鄞州供电局
当前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影视文化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大量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海外文化作品引进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以28%的幅度增长,其中,影片播放的增长幅度最为惊人,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5%),其次是无线内容Wirelesscontents(90.6%)、数字出版(84.2%)、数字学习(54%)、数字音乐(29.1%)等。如此大量的文化产品都有待被有效推荐,数字传媒在其中必将起到重要的管理传媒作用,各数字媒体服务商相关的资源投入也将不断加大。广大受众对各类传媒文化产品的需求具有差异性与共同性。各地数字媒体服务商所掌握的资源仅能面对其现有范围内的用户群提供传播服务,范围广度很有限。而各服务商机构为本地所覆盖用户进行了各类媒资的引进和制作工作,出现大量的重复购买、重复制作,且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在大量媒体资源重复购买、分区域应用的同时,各地区服务商媒体资源库在应对需求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中又出现资源准备不足的情况。从服务商层面看对媒体库的建立投入大、成本高、利用率低、受众有限,其影响力与投入不相称。从最终用户来说其需求满足度不高、信息更新不及时、选择范围有限。每个运营商作为一个独立的门户,有自己的门户和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每个门户下面有自己的用户,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这门户访问其他运营商的服务。但是,这和互联网的模式不一样:互联网的运营商提供的是一个通道,在输入一个网址之后直接访问对方的网站;由于广电的业务要受到内容监管,因此所有业务必须通过属地运营商的门户接入,并由属地运营商对业务进行监管。所以门户是运营商建设核心的关键,有可能某地用户看到100个增值业务,只有三个是在本地的,其他的97个是全国各地的服务平台,但是这个业务必须是本地的网络提供的,因为广电网络属性较为独立。当前广电网络运营模式还较为简单,受限于各地运营系统的独立模式以及现有网络的传输压力。媒资库的共享因为没有有效的交易交换管理系统,形式较为粗放,无法做到较为有效的精细化运营,无法实现特征化的资费经营模式,另外针对其中的版权及产权管理都存在一定盲区,媒体共享中对各方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对运营合作中的政策制定产生不利影响。用户对资源使用的多样性、时效性还有不足。在实现版权及产权保证的机制下,实现特征化的资源共享。据分析,全球数字内容产值2005年已达1,654亿美元,该产值还在逐年递增。如此巨大的产值来自广大的用户文化需求,用户的需求整合实现将是产值具体落实的最佳手段,而各区域数字媒体服务商获取整理覆盖地区用户群的需求,形成出各共享地区可运营级的媒体内容产业需要,制定符合自身市场的需求方案和运营策略,为共享集中分发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价格计划及推广策略。可以实现多样化的共享结算模式,各方收益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协商分享。
在当前统一价格统一打包的模式中,增加精细到单个资源的共享方式,只有实现了精细化才能满足共享各方的综合需求。从现有的单项共享模式演变为双向模式。达到双向的共享模式,配合建立数字媒体内容集成中心进行分发,实现一整套的数字媒体内容集成分发体系。在数字媒体内容集成分发体系下通过中心集中制作,版权管理,按需统一分发处理,为媒体库提供更广阔、更丰富的应用人群,从而有效激活各地区庞大的媒体资源库,满足媒体库资源的多样化跨区域的合理化应用,通过最大化的应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构建跨城市、跨地区的数字媒体内容分发平台系统,在平台中实现媒体内容的分发管理,议价管理,版权监控,格式转换等,重要的交换交易管理环节。通过平台统一管理需求订单,定立完备统一的订单格式、提交机制以及审核申请管理流程,使各地域的具体需求能够以条目的形式及时地体现出来,同时制定统一的资源供给信息库,为满足需求订单的交易提供最基本的交易目标体系。信息库的实现是以各地自身媒体资源库系统为基础,根据各方的综合情况进行编辑处理,提供可供集中分发使用的播发媒体资源库,资源是符合监管要求下的各类可交易媒体资料,其信息库的属性信息也需要进行统一格式统一规划,实现信息检索、资源提取的便利快捷无歧异。可以说各地需求订单和资源信息库在平台的整合对接将可为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做好业务准备。在需求与资源得到匹配后,需要实现必要的议价管理,实现具体的效益分享方案设计制定,因媒体资源提供方和使用方都有各自的效益诉求计划,同时各类可选媒体资源的市场价值也各有不同,必然产生议价合作的操作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保证参与各方业务的根本利益源泉,这是分发平台实现内容集成分发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各方资源的再利用,资源价值的再实现,从中得到广泛的双赢,为媒体资源库提供方创造更多收益,为使用方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产值实现,达到对各方媒体库经营的价值回哺,实现良好的资源资金双循环。在议价管理后即实施集成分发过程,按照需求进行必要的格式转换、制式编辑工作,按需处理进行可靠分发,从技术角度保证需求的具体实现。同时在该过程中必须进行全程的版权、产权保护监控管理,符合对媒体内容体系的法律保障要求。如果集成分发系统不能进行有效的版权、产权保护监控管理,媒体资源的价值将不能得到保护,各方的利益也将受损,同时存在引发产权、版权纠纷的隐患,这将对平台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没有完善的保护监管机制的系统,就不能承担起跨地域媒体内容集成分发的重任,所以版权、产权保护监控管理将是未来平台实现良好运营的重要保障。
根据数字媒体内容集成分发目标,必须实现媒体内容的可靠交换,而各地区的平台系统已基本搭建完成并投入服务,因技术、资源、地域等差异,各地使用的平台形式、技术方案都有所不同,其媒体内容的储备形式,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对媒体内容的交互的通用性提出要求。可构建统一接入平台系统来对各种业务形式和平台类型进行整合,集中转换分发。集中分发处理中可以采用统一的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系统,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保证网络的安全和高可用性。以数字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平台为业务核心。平台要具备极强的融合能力,满足各种类型的运营平台内容交互的技术需要。统一整合各个业务应用网络互联互通接口标准、交换标准和协议规范,设计须采用开放的技术、结构和软硬件接口,保证异构系统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必须采用开放的视音频压缩编码标准和视音频文件格式,视音频压缩编码标准可采用MPEG-2、MPEG-4、MPEG-7、MPEG-21、DVCPRO、H.264、AVS等标准,视音频数据文件可采用AAF(高级制作格式)、MXF(素材交换格式)、AVI等文件格式,元数据、串联单等文件可采用XML(扩展标注语言)文件格式。设计与建设分发平台,通过对结构化的内容描述技术、虚拟目录技术、转码管理和实现可分级重用技术应用,确保全系统易监控、易管理,建立全系统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主干平台及各个业务应用网络的媒体资源运营状态,实时掌握业务应用、业务流程,更好地对资源使用过程进行精细化运营与管理。实现“一平台、两支撑、四系统”的系统模型。高可用性:平台系统应采用统一的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系统,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保证网络的安全和高可用性。必须以集成分发业务为核心,并建立完善的接入处理机制。必须确保网络无单溃点,无区域盲点,各个资源地区网络配置独立的数据库,综合接入稳定可靠。高效性:设计与建设平台系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必须以数据化文件为基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数据传输交换效率、业务处理效率,所以接入平台需能优化各系统的接入业务流程,高效便捷地实现各个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应采用规范的数据交换协议,并确保数据交换带宽。应采用松耦合、高内聚方式,既保证各个业务应用网络独立运行,又能实现可控制的互相连接。全程文件化:平台系统应能够实现收录、制作、存储、播出、分发、传输、交换等环节的全程数字化、网络化、文件化互联互通,实现无带化集成分发流程,提高集成分发效率。开放性:平台系统各个业务网络互联互通接口标准、交换标准和协议规范是实现全网各个业务应用网络互联互通的基础和关键,设计必须采用开放的技术、结构和软硬件接口,保证异构系统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必须采用开放的视音频压缩编码标准和视音频文件格式,视音频压缩编码标准可采用MPEG-2\4\7\21、DVCPRO、H.264、AVS等标准,视音频数据文件可采用AAF(高级制作格式)、MXF(素材交换格式)、AVI等文件格式,元数据、串联单等文件可采用XML(扩展标注语言)文件格式。可扩展性:设计与建设数字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平台,必须确保平台的网络构架、网络数据库、网络素材、存储体容量、数据读写带宽、客户端应用等都留有扩展余地。易监管:设计与建设,必须确保全系统易监控、易管理,可建立全系统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主干平台及各个业务应用网络的资源和设备运行状况,实时监控服务、平台软件、应用软件、业务流程、文件和信号质量,更好地对节目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监控与管理。数字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平台,可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先建设若干个业务应用网络,再建设全网的主干平台,从而建成各个业务应用网络之间安全、高速、高效的全程数字化、网络化、文件化的数据交换、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网络技术平台和业务平台及其管理系统。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与策略范文6
【关键词】Diameter协议 IMS网络 Cx/Dx接口 AAA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5.24.009 中图分类号:TN91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5)24-0045-06
引用格式:席剑霄. Diameter协议在IMS网络Cx/Dx接口中的应用研究[J]. 移动通信, 2015,39(24): 45-50.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Diameter Protocol to Cx/Dx Interface
i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XI Jian-xiao
(the First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Diameter protocol was drawn up by IETF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t is the AAA protocol oriented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re network and adopted by multiple interfaces of IMS networks to serve a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he business scope of Cx/Dx interface in IMS network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extension made by 3GPP based on Diameter protocol according to Cx/Dx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was introduced.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Cx/Dx interface were pointed out. Finally, the key service process and signaling were analyzed.
[Key words]Diameter protocol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network Cx/Dx interface AAA
1 引言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电信业务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技术的应用下,目前电信系统体现出的特征主要有:从支持语音业务为主向承载多媒体业务发展,核心网向IP化、扁平化过渡,固网与移动通信网融合(FMC,Fixed Mobile Convergence)进程加快等。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IMS网络的出现,客观上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数量,丰富了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提供的业务类型,降低了新业务的部署和运营成本,同时在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系统安全、(漫游)计费等方面也提供了相应的保障。这基本上满足了运营商对能够支持全业务的统一融合网络架构的需求[1],被看作是下一代核心网的关键技术。
3GPP组织在R5版本中,首次将IMS网络写入标准,并对IMS网络中逻辑功能实体之间的接口参考点功能、消息流程和信令格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Cx和Dx接口参考点主要负责完成网络核心数据交换,该接口对于IMS网络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在规范流程中,IMS网络中负责核心交换的功能实体需要通过该接口向数据存储网元请求关键数据,并根据返回结果,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接入鉴权、漫游管理和呼叫控制等业务流程。
从整体上来讲,Cx/Dx接口是完成IMS网络所有核心业务的基础接口,为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该接口采用新一代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协议,Diameter作为业务载体,在Diameter基础协议之上,制定了相应的通信流程并扩展了应用消息,较好地满足了接口承载的实际业务需求。
2 Cx/Dx接口参考点
2.1 Cx/Dx接口参考点位置
Cx/Dx接口参考点在IMS网络中的位置如图1[2]所示。
Cx/Dx接口连接的网络功能实体包括I-CSCF(Interrogating CSCF)、S-CSCF(Serving CSCF)、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SLF(Subscription Locator Function)。其中,HSS服务器与CSCF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接口定义为Cx接口,CSCF服务器和SLF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定义为Dx接口[3]。
2.2 Cx/Dx接口功能
(1)位置服务
位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状态查询、S-CSCF发起的注册/注销、网络发起的注册/注销、用户位置查询等。具体内容为:
1)用户状态查询:当I-CSCF收到用户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协议注册消息之后,发送查询消息到HSS,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检查用户公有标识IMPU(IP Multimedia Public Identity,IP多媒体公有标识)和用户私有标识IMPI(IP Multimedia Private Identity,IP多媒体私有标识)是否匹配、确定用户归属S-CSCF地址等。
2)S-CSCF发起的注册/注销:S-CSCF发起用户注册和注销信息请求到HSS,将用户信息与S-CSCF实体进行关联或清除关联,并在注册成功之后,从HSS下载用户相关信息。
3)网络发起的注册/注销: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下,需要由系统主动将用户注销。此时,由HSS将用户在数据库中的状态进行改变,并将通知消息发送给用户归属S-CSCF。
4)用户位置查询:当I-CSCF收到针对某一用户的被呼叫请求消息后,向HSS发送被叫用户归属S-CSCF查询信息,或者根据PSI(Public Service Identity,公共服务标识)查询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服务器的路由信息。
(2)用户数据处理
针对用户数据的处理包括用户注册成功后,CSCF从HSS下载用户文档;用户基本信息、计费信息、漫游信息等;当CSCF所需要的用户数据发生变化后,HSS使用推送模式向CSCF发送用户数据通知。
(3)鉴权
用户接入IMS网络的过程中,系统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鉴权(必要时是双向鉴权)。鉴权过程中使用的鉴权参数,需要通过Cx接口传递给AuC服务器(IMS系统中通常为CSCF服务器)。同时,针对特定的鉴权体制,需要通过该接口解析鉴权过程中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与HSS之间的SQN数据的同步失败问题。
(4)HSS位置解析
在某些运营商的IMS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HSS服务器。此时,CSCF需要能够找到与该用户信息对应的HSS服务器。为了能找到对应的HSS服务器,CSCF需要通过Dx接口与SLF或Diameter服务器进行通信。如果是SLF,由CSCF发送HSS位置请求给SLF,SLF根据相应策略,将HSS位置信息通知CSCF;如果是Diameter服务器,由Diameter服务器将请求转发至对应的HSS服务器。从本质上来看,解析HSS服务器的过程,是一种从用户标识到对应HSS服务器的映射。
(5)隐式注册
通过Cx/Dx接口的用户注册流程,IMS网络允许用户通过一次公有用户标识的注册,将该公有用户标识所在的隐式注册集中其他所有的公有用户标识同时完成注册,简化了注册流程,降低了系统负荷,提高了运行效率。
(6)S-CSCF指派
当I-CSCF在收到UE注册请求后,需要与HSS进行通信,获取网络中存在的S-CSCF(网络中可能不止有一个S-CSCF)信息。如果之前HSS没有为UE指派S-CSCF,那么HSS应当在响应消息中包含S-CSCF的能力集合,由I-CSCF在结果集合中进行S-CSCF能力评价,选择出下一跳S-CSCF。通常,在能力集合定义项目和选择算法,由电信运营商自主定义。
2.3 作用与意义
Cx/Dx接口参考点在IMS网络中的主要意义有下面几点。首先,为会话控制和信令消息路由提供“参考依据”。CSCF是IMS系统中的核心控制单元,主要负责会话信令建立与消息转发,通过该接口获取的相关数据,决定了业务控制流程和信令消息的转发地址。其次,在终端网络接入过程中,实现了对其身份的认证和授权。不同的CSCF功能实体(如I-CSCF和S-CSCF),在接入过程中分别完成了相关认证工作,这在客观上也缓解了核心网的压力。最后,对用户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3 Diameter协议在Cx/Dx接口上的扩展
Diameter协议是IETF制定的针对下一代网络的AAA协议,是对原有的RADIUS协议的加强和升级,其在传输控制、错误处理、消息传输可靠性、故障切换、可扩展性、安全机制等方面都得到了改进。Diameter基础协议是应用层协议,被定义在RFC3588文档中,支持网络接入请求应用、移动IP应用、SIP应用等。在可扩展性方面,Diameter协议允许增加新定义的应用、消息和AVP(Attribute Value Pair,属性值对)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应用。Diameter协议体系结构如图2[4]所示:
图2 Diameter协议体系结构
IANA(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 rity,互联网编号分配管理机构)分配给Cx/Dx接口的扩展应用标识编号为16777216,3GPP组织的制造商标识编号为10415,Diameter协议在Cx/Dx接口上的命令如表1[5]所示。
4 关键业务流程分析
4.1 接入认证流程
用户注册流程如图3[3]所示。
步骤1-2:对于尚未注册的终端,注册请求消息(SIP协议中的Register消息)经过路由转发至I-CSCF服务器;
步骤3-4:I-CSCF发送Diameter消息中的User-Authorization-Request请求到HSS服务器,消息格式为(省略部分AVP)[5]:
::=
{Vendor-Specific-Application-Id}
{User-Name}
{Public-Identity}
{Visited-Network-Identifier}
[User-Authorization-Type]
[UAR-Flags]
……
在UAR消息中,主要携带了用户公有标识、私有标识、拜访网络标识等内容。HSS服务器根据携带的参数信息,判断用户标识是否合法、标识是否匹配、是否为紧急注册请求,检查用户认证类型(注册、注销、重复注册)等。如果检查通过,HSS将S-CSCF信息结果返回给I-CSCF。
步骤5:I-CSCF提取出HSS返回的UAA应答消息中S-CSCF的信息,选择出满足业务需求的S-CSCF,并将Register消息转发给S-CSCF。
步骤6-7:对于首次注册的终端,S-CSCF根据一定的接入鉴权策略,发起对接入终端的鉴权挑战。S-CSCF向HSS发送Multimedia-Auth-Request请求,Multimedia-Auth-Request消息格式为(省略部分AVP)[5]:
::≤Diameter Header: 303,REQ,PXY,16777216>
{Vendor-Specific-Application-Id}
{Auth-Session-State}
{User-Name}
{Public-Identity}
{SIP-Auth-Data-Item}
{SIP-Number-Auth-Items}
{Server-Name}
……
根据不同的鉴权策略,如IMS-AKA(IMS 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在SIP-Auth-Data-Item AVP、SIP-Number-Auth-Items AVP携带相应的描述信息,HSS在MAA应答消息中将鉴权参数返回给S-CSCF(如鉴权向量)。
步骤8-10:S-CSCF返回401应答,应答消息中携带从HSS服务器获取的鉴权参数,向接入终端发起鉴权挑战。401应答通过I-CSCF和P-CSCF转发到终端。
步骤11-15:终端根据鉴权挑战算法和参数,计算鉴权结果,并将计算结果添加到第二次Register消息体中。在终端要求双向鉴权的情况下,终端可在第二次Register消息体中添加对系统的鉴权参数。另外,在步骤13和步骤14中,如果之前I-CSCF已经为终端指定S-CSCF地址,可直接将消息转发到S-CSCF,不再重复S-CSCF选择过程。
步骤16-17:S-CSCF根据终端的计算结果,与正确的鉴权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如果一致的话,则鉴权通过,并发送Server-Assignment-Request请求到HSS。通过SAR请求中的User-Name、Server-Name等AVP完成终端与S-CSCF的匹配。另外,也可完成下载用户信息、获取CSCF故障恢复信息等业务。
步骤18-20:将注册成功的200 OK消息发送至终端。在要求双向鉴权的情况下,需要将终端对系统的鉴权计算结果添加到应答消息中,由终端对网络实施鉴权。
4.2 归属S-CSCF查询
归属S-CSCF查询主要应用在被叫终端寻址的场景下,具体流程如图4[3]所示。
当呼叫消息INVITE发送到I-CSCF后,I-CSCF发送Location-Info-Request到HSS,HSS在数据库中查询被叫终端注册成功之后指派的S-CSCF,并通过Location-Info-Answer应答消息中的Server-Name AVP通知I-CSCF被叫终端归属S-CSCF名称,I-CSCF收到Location-Info-Answer应答后,将INVITE消息发送到归属S-CSCF继续后续呼叫流程。
图4 用户注册消息流程
5 结束语
Diameter协议在IMS网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IMS体系中,已经成为包括Cx、Dx接口在内的诸多通信接口参考点使用的通信协议。这些接口参考点之间的网元设备将Diameter协议作为业务载体,共同完成了认证、授权和计费等核心业务。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认证、授权和计费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认证策略提供安全保障,授权确保用户能正常开展业务,计费是盈利手段。Diameter协议在设计上能够有效地实现对这些业务的支持,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同时,维护了运营商的利益。从长远来看,随着电信系统核心网向EPC(Evolved Packet Core)方向演进,Diameter协议可凭借其良好的可扩展性,满足更多的、特定的实际需求,支持核心网向分组化方向演进,在今后的网络技术发展中,会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姜怡,于青. IMS标准化进展[J]. 移动Lab网报告, 2013(4):
41-42.
[2] 刘建峰. IMS总体架构[EB/OL]. (2014-06-27)[2015-10-08]. http:///liujianfeng1984/article/details/35242899.
[3] 3GPP TS29.228 V12.5.0 Release12.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Cx and Dx interfaces Signalling flows and message contents[S]. FRANC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015.
[4]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RFC3588 Diameter Base Protocol[S]. IETF, 2003.
[5] 3GPP TS29.229 V12.6.0 Release12. Cx and Dx interfaces based on the Diameter protocol; Protocol details[S]. FRANC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015.
[6] 3GPP TS23.228 V13.2.0 Release13.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Stage 2[S]. FRANC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015.
[7] 3GPP TS23.002 V13.2.0 Release13. Network architecture[S]. FRANC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015.
[8] 3GPP TS23.380 V13.2.0 Release13. IMS Restoration Procedures[S]. FRANC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