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企业各种规章制度

建筑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范文1

中图分类号:TU992.0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壮大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建筑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建筑业快速增长的潜力强大,彰显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总体实力。建筑业为我国增强国防实力、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构建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国民经济之支柱。然而,现行的建筑市场产业结构设置合理性有待提升,无证经营、串标围标、规避招标、偷工减料等现象亟需进行市场规范,过度竞争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体系有待建立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建筑行业过度竞争的特性十分明显,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低下且自律能力有待加强,建筑市场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严重影响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必须给予解决。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完善,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

其一,根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所颁发且实施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劳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在250项上下,对于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制度、部门规章制度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建筑行业管理,现行的规章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与缺陷,可操作性差、体系不健全,如安全法规的内容仅针对某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施工阶段进行管理,没有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整个项目的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职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监控,应当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其二,建筑企业的领导安全意识薄弱,企业法人片面追求生产的规模、经济的利益而规避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从而导致的重生产轻安全现象,导致施工现场仅下达生产指标而不提供安全保障,或安全措施未能落实到位,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一味的蛮干、乱干,在侥幸当中求安全生产的现象普遍存在。重生产而轻安全思想的普遍存在导致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环节薄弱,为安全管理工作埋下极大的隐患。

2、安全监管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责任主体行为有待规范

其一,目前政府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方式基本上为突击性检查与季节性检查;缺乏日常的监控管理,造成安全监管不全面、不彻底、不专业、不突出,安全执法监管力度不足,且流于形式。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完善且没有针对性,监管资金未落实到位、监管力度不足和监管手段落后,难以与当前的建筑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此外,安全监管部门仅仅注重施工过程的实体安全,忽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忽视对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管理情况检查。监管部门在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常采用以罚代管,且对所查出问题忽视进行整改处理的指导与落实,从而导致安全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公信力减弱。

其二,应进一步规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管单位等责任主体的行为,制定安全政策、计划和措施,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检查体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使得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安全施工活动实时处于监管状态。例如,对于承包商违法转包或分包工程,中标后设备和安全设施等费用被缩减,因安全防护用品的投入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资金未落实到位而导致事故频繁发生的状况,应给与制止。以保证建筑市场顺利正常的进行。

3、作业人员素质较低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我国建筑业市场的80%劳动力来自于农村劳务人员,这些人员因地域、文化、素质不同,进入建筑市场之前普遍缺乏施工现场安全知识,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从而致使施工生产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普遍不高。此外,施工单位对这些人员的安全防范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强,且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多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建筑行业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低下,难以满足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此外,施工现场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行业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必然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力量与环节薄弱。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控策略

1、建筑安全之评价方式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测、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之原理以及工程技术方法对系统当中潜在或者固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并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安全控制系统,针对项目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安全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进行最优的安全投资。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与决策科学化之基础,是采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事故预防的具体呈现。造成建设工程不安全的因素很多,经分析安全隐患归结于三方面: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组织的管理缺陷。专家打分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害分析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等方式在建筑施工现场常用的安全评价方式,在项目施工前应注重事前控制,针对项目的特点建立安全体系、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控制措施、安全应急预案;在项目施工中应严格做好事中控制,安排专人监管现场、针对事态发展实行动态控制;重视事后控制在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性,出现安全事故时井然有序地启动应急预案以减少人员的伤亡与经济损失,控制事态发展,项目完工时汇总收集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筑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主战场和重点,是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的工作控制中心,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办法

(1)依法管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规章制度的建设滞后于建筑行业的安全工作需要,现行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在规范建筑市场主体各种安全行为和安全责任上具有局限性,违法行为处罚的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且容易引发行政处罚的纠纷。因而,应当加强相关章程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明确制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管单位等各方的责任主体、安全责任及行为等等方面的内容,对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明确的追究方法、处罚程度,制定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等等,使得规章制度切实可行,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提供引导、促进、管制作用。让建筑市场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施工中严格要求各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各责任主体有法必依;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进行依法管制,严格地追究失职行为,确保各法律、规章在建筑市场得到落实。

(2)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与事前安全监控,落实企业主体职责

其一,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基层是项目,基础是现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整治”的安全方针,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进行施工现场事前监控实现安全生产之标准化管理。同时,应当强化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引导、监督安全生产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于安全监管停留于突击性安全检查与季节性检查的这一现状,建筑业施工单位需建立健全专业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检查、全面的安全检查、日常的安全检查以及要害重点部位专查管理体系,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重心前移,形成制度化模式,从源头上杜绝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二,施工企业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应当制定有效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操作人员上岗持证制度、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制度、建立建全安全检查制度,根据项目规模及专业特点配备安全监督管理组和专业安全监管人员,作为企业领导得确保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建筑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得落实安全措施费用有效使用,使得各项安全措施机制在施工现场生产当中落到实处。

(3)加强培训,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他们的知识文化、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应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知识教育培养的重点,且建筑施工现场错中复杂、每个建筑物具有单一性造就员工应当在改变施工工艺、变换岗位、上岗前需要经过公司、项目、班组等三级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特种作业人员需按国家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均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含安全生产法律与法规、通用安全技术,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项目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含项目概况、安全生产状况各规章制度、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事项、预防事故及措施、案例及应急处理措施;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含遵章守纪、岗位操作规程、工序衔接及安全事项、典型事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劳动防护用具的性能及使用。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与管理,做到持证上岗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三、结语

我国的建筑业获得巨大的成就,建设规模处于逐年扩大的状态,是国家的一大支柱产业。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建筑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十分不协调,对国家、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带来巨大损失。为有效遏制、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应当深入、全面、客观的分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建筑行业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燕.王国际等.建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J].土木工程学报.2003

建筑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范文2

1.1市场风险观念

建筑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往往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建筑材料市场供求变化、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等。另外,建筑企业施工项目建设时间较长,材料采供工作量大,需要耗费的资金较大。如果材料采购之前未能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忽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可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较大风险。为更好应对这种情况,建筑企业必须树立市场风险观念,时刻关注市场信息变化,把握材料供应和价格变化趋势,为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供借鉴。

1.2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概念,为衡量财富或者价值,要运用时间价值概念将项目成本和收益以现值形式表示。当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接受项目,对建筑企业运行和发展有益,相反则拒绝。另外,建筑企业施工时间较长,安全风险大,因而项目货币时间成本对工程项目成本影响较大[1]。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对货币时间价值全面考虑,正确评估建筑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建筑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尽管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普遍认识到财务管理呈现的新趋势,并采取了一定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但由于制度、人员等因素影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忽视财务监督管理

一些建筑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工程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对财务管理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财务管理的流程、目的、工作要求等缺乏完善的规定,难以有效规范财务管理。即使一些建筑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但是却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日常工作中未能有效落实各项规定,存在执行力较差的情况。一些工作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未能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对相关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预算编制不规范、开支计划不明确、成本费用控制随意性较大、会计核算不规范等。由于存在这些不足,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甚至存在管理混乱局面,影响了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2不重视财务预算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历来将进度控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内容,项目工程建设时,重视按时完成工程量。由此导致很多工作以施工进度为导向,注重采取措施完成施工建设任务。但是对财务预算控制不重视,一些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忽视资产控制、成本控制、费用控制;一些项目施工无预算、无计划,成本控制工作不到位,影响建筑企业资产有效运转[2]。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重视进度控制的前提下,也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以促进建筑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2.3资金使用控制力度不够

工程施工中,业主通常会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而建筑企业施工时往往需要先行垫付资金,从而增大企业资金风险,给建筑企业管理和掌控资金带来不便。由于难以估算业主还款时间,工程款容易形成应收呆账,进而导致建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另外在这种形势下,建筑企业为缓解呆账、坏账所形成的资金压力,容易出现欠发工资、欠缴社保公积金、拖欠供应商账款等问题。时间一长,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建筑企业信誉度,降低其社会影响力,还会损坏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制约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2.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业务技能不熟练,其工作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另外,一些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今后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让他们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新形势下推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为满足新形式和新要求,更好应对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本文结合建筑企业日常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创新。

3.1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首先,提高建筑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的思想认识,调动财务工作部门积极性,协调好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资产管理等各部门工作,确保各部门加强协调与配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其次,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建筑企业生产实际,考虑具体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确保财务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相关制度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还应该涵盖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物资采购、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再次,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财务管理各项工作,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最后,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在做好财务管理日常工作基础之上,建筑企业还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做法,改进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推动财务管理创新发展。要注重互联网、电子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3]。改进财务管理原有的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拓展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提高。

3.2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增强预算控制水平

预算管理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不可忽视的内容,包括销售、管理费用、目标利润、现金流量等预算。通过对各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安排,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一方面,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建筑企业制定预算时,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获取相关数据资料,编制销售、费用、利润、现金流量等预算,将优质资源向利润高的项目倾斜,严格控制建筑项目材料、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等各项支出,促进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严格执行预算。预算编制完成后,要严格遵循各项规定,按照量入为出原则,对各项资金支出进行统筹与合理安排。为促进预算目标顺利实现,要将收入、支出等目标分解,不仅要重视收入目标完成,还要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落实预算管理审批制度,财务集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经费审批程序,确保各项资金支出符合规范要求[4]。最后,加强预算分析和预算结果利用。建筑企业要重视对预算结果完成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全面分析和掌握预算执行的影响因素,并将其与工作人员待遇、福利等结合起来,应用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就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重视预算结果利用,将其作为建筑企业编制下一年预算的依据,进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3加强资金使用控制工作,提高资金运转效率

一方面,重视存货管理。健全建筑企业材料、物资管理机制,合理控制库存物资数量,降低存储成本。合理利用库存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物资库存量,建立库存预警机制,确保合适的库存,既满足生产需要,同时也避免库存过大而增加物资存储费用。做好物资采购,采用招投标或多家询价方式,节约物资采购成本,严格执行材料出库制度,材料使用定额管理制度,从而实现降低材料消耗,节约成本的目的[5]。另一方面,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承包工程时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可行性论证,促进工作水平提高。调查和评价项目资金来源、甲方资金和信用情况,降低投资风险。工程完工后要核对账款,及时催收应收账款,严格控制坏账、呆账。另外要加强固定资产、材料管理工作。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建立资产定期清查制度,对丢失、破损的财产应追究相关人员职责。尽量减少建筑企业损失,实现提高建筑企业效益的目的。

3.4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效预防财务风险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包括合同签订、资金回笼、资金筹集、经营亏损风险等方面。为促进企业效益提高,应该综合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企业要对整体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实现降低和分解风险的目的[6]。另外还可以对财务指标设置预警值,识别、评估财务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3.5重视工作人员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

引进既懂专业基础知识,又懂财务管理工作技能的高素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储备人才力量。同时要加强管理和培训,促进他们专业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使其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出色完成财务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4结语

建筑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范文3

关键词:项目管理;组织运行;建筑施工

我国支柱性产业中,建筑行业占据重要位置,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很多前沿高效的管理方法已经得到了重要运用。改变企业发展管理方法,改进管理工作模式,运用项目化管理组织运行模式进行改善管理,不断提高效率、改善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确保一定的安全。进而带动建设施工目标的实现,为了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效措施,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

1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行模式的运用意义

1.1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运营的基础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项目化的管理是最基础和本质的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和项目,这种种项目粘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企业的运营基础。其次,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料管理必须基于项目才能运行。

1.2项目管理的运用能为建筑企业带来收益

项目是施工企业利润来源的源头。建筑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利润,必须要进行项目化管理。每一个项目管理的越好越全面,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节约越多的成本,满足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要求。

1.3塑造建筑企业形象

建筑企业在向外界宣扬自己企业雄厚实力和形象时一般都是通过项目进行。社会中的各部门和大众通过对建筑企业项目完成的好坏和完善程度来评定企业的等级,而企业形象产作为当今时代企业竞争的主要因素,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必须要得到企业的重视。项目化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将企业的工作项目和流程进行充分科学管理,满足建筑企业的需求。

2项目管理化的组织运行模式在建筑企业的注意事项

有针对性的锁定目标,然后对项目采取有效的目标管理,这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办法,对于建筑施工的管理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建筑企业在运用项目管理化的运营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承包合同的签订、开工前一些业务的准备、场地施工中设备的运用等很多环节,必须做好策划管理方案,然后按照此组织策划方案进行安全、合理、有效的全面施工。其次,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要保证全面性、协调有效性,施工现场清洁干净、空间保证充足等一系列施工条件要有一定保障,何时交工何时验收等也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管理中。最后,接受施工任务之前,应该设定好相对目标,然后合理规划,从而可以有效地对以后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确保规划工作的有效进行。

3施工企业运用项目管理化模式的目的

施工企业之所以采取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行模式,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降低费用,减少开支,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行模式,基础是建立在项目经理责任制上,对项目工程有效规划管理,而且要最大效率的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完成工程中各个工作顺序,以便在有效、合理的时间内完成量多质优的完成项目。其主要目标包括质量目标、工期目标、造价目标和安全目标等。

4项目管理化的组织运行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如何运用项目管理化的组织运行模式,好充分展开对建筑企业施工进行科学的管理,必须认真对待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有效性项目化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步:

4.1明确项目具体负责人

为了保证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有效地开展,应该明确出项目具体负责人,即为我们所熟悉的经理人。作为施工过程首要负责人,他应该对整个施工项目的成本、员工、利益和安全负责任。所以,经理人首要的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相关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应该全面掌握,另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经济意识,能够做全面宏观的掌握局势。

4.2建立专业管理队伍

第一负责人明确以后,接下来就应该在负责人领导下,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队伍应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按期进行有效的组织培训。针对人员的职责不同,按照情况设定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职责人员安排在不同职责部门,项目负责人通过有效的领导,确保工作内容有效合理的开展,严格控制各个项目的有效开展。

4.3制定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施工项目每个环节的有效开展,必须根据具体工作内容设定合理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以项目负责人为中心,严格实施。明确分工各个职责部门,规范相应的权利与职责,禁止职能部门人员随意工作。一定要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合理执行,相应实施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在规章制度有效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职责分明的开展相关工作,也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项目的有效完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4.4项目执行操作

以负责人为主,以项目目标为对象,充分利用一系列有关材料,有组织的进行实施,充分运用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行模式,具体到建筑企业施工运用中,从而保证这种模式的完美应用。

5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行模式的运行要求

5.1保证质量

根据签订的合同要求,以负责人为核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规划方案,进行严格质量把关。要想保证质量,预防工作必须做好,对项目中涉及到的人、机械、材料、施工工艺和环境等因素进行控制,出现问题严格采取措施应对,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降低成本。

5.2控制工期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相关的计划,然后对计划进行有效控制,在主动状态下对工期严格把关。通过工期计划的有效合理实施,然后分析、调整、控制。具体管理过程中,做到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员工、效益、成本和安全等因素下,以保证质量优先,然后在合同规定时间内严格按照工期进行施工。

5.3降低造价

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施工中各种有用材料,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保证工期和质量,降低成本,减少造价,使项目运行成本降到最低,在资源节约的情况下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减少造价成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以前环节上,必须把工作贯穿到整个项目中,针对不同实施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投资成本。

5.4保证安全文明

只有在安全合理的运行下,才能保证项目所有工作得到有效保证。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安全体系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设定安全流动红旗以及赏罚机制,确保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项目日后运行的安全,符合国家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符合投资人的需求。一定确保没有重大工伤事故或者火灾事故、大型设备事故,在各方面努力下,为了营建安全文明施工现场做好充分准备。把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严格管理,预防相关事故发生,做好安全文明控制。

6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行模式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创新

项目管理的组织运行模式,具体应用到建筑企业施工中,必须从观念、技术及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改进,才会符合经济的发展和需求。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观念创新,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内在要求,找到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对知识进行不断创新,创新设备运用、创新新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通过各种努力去提高相关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符合市场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行,管理方面的创新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作用重大,需要企业去不断创新,创新不仅仅在产品上,建筑企业还应该采取积极办法对项目创新进行有效、科学管理,为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有效运行贡献出应有力量。

7结束语

总的来说,如果建筑企业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去合理运用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行模式。通过设定相应负责人、职能分配、规章制度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科学有效措施的正常运行下,建筑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对我国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缪兴海.浅析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J].施工技术,2010(S2):23-27.

[2]范仞.基于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强化措施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0(01):56-61.

建筑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 现场管理 管理措施

引言

施工现场是一项工程从开始施工到竣工结束的主场所,施工现场的管理对于整个工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以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地生产,建筑产品施工速度的快慢、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效益的好坏等等,都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1施工现场管理的途径

1.1以人为中心,提高企业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

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仅仅依靠规章制度是不够的。因此,在企业的现场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的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它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观念。

1.2 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

对班组的管理是现场管理的重点。企业的各项管理都是针对班组,然后实施到每一位施工人员身上的,所以要重视对班组的管理。班组是现场管理的主要对象,管理好班组,就是做好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以定管理为突破口,优化企业现场作业获序

现场岗位作业的标准化与定置化,使企业现场管理规范化。定置管理的内涵包含了企业管理的要求,其有约束性、指导性和目的性,导向企业现场管理有序化和高效化。

1.4 重视技术的改革。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决定着企业的效益

如何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是各企业努力的方向。解决不了质量和成本问题,将会影响到企业的长久利益。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做法

2.1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工作

施工现场管理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现场施工情况,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用于指导现场的每一名成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每一个程序每一步的工作。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主要应该包括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分级例会制度,现场档案管理制度,材料采购制度,材料出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制度,机械设备使用调配制度,文明施工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临时用电用水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保卫制度等等。各项制度要根据情况建立起专人负责制,要有人能监督执行,坚决按规章制度办事,对于违反者要实行处理。

2.2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和机构的管理

人员是施工现场的组成单元。管理好人员也就成功了一半。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班组是施工现场的组成机构。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班组来实施。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2.3加强施工现场建筑施工材料管理

(1)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2)材料采购,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工程进度。(3)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4)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

2.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关系到人施工员的利益,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要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抓好落实,要形成人人讲安全的施工氛围。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除了正常的安全检查外,还应经常进行专项检查,还可以进行突检。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不违章操作和指挥。对施工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评价和检查,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2.5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建筑施工的图纸,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优化,充分利用和发挥施工中的先进技术,将先进技术认真落实到施工工序中。加强施工中的细节管理,积极落实施工方案,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展开。加强对施工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施工工序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对施工队伍技术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的应用施工中的机械设备,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2.6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测

对建筑质量的控制要坚持预防为主的观念,及时发现违规操作现象并及时改正,消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采取一定的检查措施,检测建筑施工的质量,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进行严格检查。工程监督部门要对建筑实体做好检测工作,对工程地基和主体结构进行重点检测。执行现场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内容包括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或评定资料及隐蔽验收记录;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抽查基础砌体、混凝土和防水等施工质量;地基检测报告和地基验槽记录;检测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的质量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队伍的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才能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设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管理工作,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韶秋.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及其研究[J].中华民居,2012(3).

建筑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范文5

关键词: 建筑施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your work experience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the construction si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have certain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 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体力劳动繁重; 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进度的变化而改变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建筑施工现场成为一个施工事故多发的场所。控制一切不利危险源,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消除一切施工事故,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中。对于建筑施工现场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工程师及管理人员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设计施工文件及有关合同等,通过采用计划、组织、技术等行为,运用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机械、材料与环境因素的运动规律,使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行为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消除事故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从而有利于控制施工事故发生的一切管理活动。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城乡建设规模急剧增大,建筑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由于建筑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等,导致现在还有不少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许多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1)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已不能相适应,暴露出了较多的弊病和缺陷。尽管《建筑法》已经实施,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也不够具体,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 目前一些施工企业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或部分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造成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丧失了主宰控制权和建筑企业的指导管理,从而造成部分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3) 由于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恶意压低投标价格,最终导致安全生产管理的经费减少,从而导致中标后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工具、材料等在一定程度上能省则省,致使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偏低,安全设备陈旧、老化,操作人员的自身防护用品缺乏。再者,为了减少施工成本,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些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将安全生产过于形式化,有时甚至回避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5) 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专职监管人员少,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监督覆盖面小。而且政府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基本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和措施,现有的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明显不足。正因为如此,目前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严峻,建筑施工现场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施工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

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3. 1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分级负责管理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通过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办法,并与奖励制度挂钩,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在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重视安全管理。同时,在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进行有关工程安全的详细说明,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本工程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等。安全技术交底需达到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的要求。根据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和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施工企业应对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及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和安全文化等。

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工种的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对新员工实行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制定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奖励制度、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是实施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罚分明。

3. 2 加强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项目类型、特征、规模,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及财产损失等的风险,进行搜集、整理和识别危险源,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找出其中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重大危险源。通过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由工程技术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响应及风险控制,制定出危险源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避免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项目安全施工。

3. 3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在工程开工前,在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工期、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机械设备、变配电设施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资料,在熟悉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等前提下,编制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对于大中型工程项目、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编制专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说明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和措施。对土方开挖、爆破、拆除、基坑支护和降水、起重吊装、脚手架、模板等危险较大的作业,还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在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时,应尽可能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考虑周全,制定出的对策措施方案力求全面、具体、可靠,达到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的安全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有效预测和预防所有事故的程度,鉴于此,施工技术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括面对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的各种应急设施、人员逃生和救援预案。重视和认真编制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作,加强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努力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同时,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以及各省市有关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制定安全文明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应规范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制度、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3. 4 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在施工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时,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施和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及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组织,根据施工企业生产的特点、有关规范标准及实施办法,定期进行。

由于施工现场涉及的工种较多,各工种有时需要交叉作业,而且施工的环境也在不停的变化,所以为了有效的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应当重视安全检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查思想、查制度、查措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机械设备、查安全防护、查隐患、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使用等,通过安全检查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落实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保证安全施工。

建筑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the sit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relevant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to colleagu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Field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 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建筑施工企业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即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文章就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二、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l)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施工企业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就是抓工程质量,而管理施工现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而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理工作,导致了整个施工现场管理松弛、管理混乱、“脏、乱、差’、现象大量存在、人员伤亡、塌陷事故屡有发生。

(2)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是当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企业管理不严格、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工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材料、工具设备乱丢乱放,浪费惊人等等现象时有发生。

(3)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基层建筑施工单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小,特别是高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更小。职工文

化水平参差不齐,技术素质差,有些企业甚至雇佣价格低廉、未经岗位培训的民工干活、使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生产发展。

(4)施工安全得不到保证。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另外建筑施工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有的施工项目不注重安全

管理工作、安全设施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制度松弛,致使安全隐患和事故经常出现,严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达不到工期的预期效果、最终将损害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对策分析

(1)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认识,深刻了解现场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才能搞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到这种情况,员工素质、科技水平、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其生产效益、工程质量相差很大。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秩序是效率的基本前提,没有秩序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施工现场管理得当,物料可以节约,人工、材料、设备费用等可以减少,现场不会出工伤事故、质量事故、火灾等事故,可以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社会效益。强化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是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

(2)建立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靠市场竞争得到,业主或顾客越来越苛求项目的实施质量。因此,建筑施工承包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劳动者和管理者在工程项目上直接结合的水平,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创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进行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主要形式的施工生产组织系统,全面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二是把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施工管理体制分层次进行改组:公司总部为经营决策层,项目经理部为施工管理层,施工队伍为劳务作业层。三是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成本核算制。四是企业对项目采取复合性指标责任制。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模拟市场的运行机制。六是要维护项目经理的地位和合法权利。

(3)提高项目经理的科技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

项目经理是建筑企业的一线指挥员,是项目的管理者,作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胸怀全局,能顾及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要做到这点,首先对施工现场、生活区域等方面统一规划及合理布局,以便施工、生活、安全、消防等方面的管理。对施工工序安排要符合生产要求,及时提前做出相应安排。在前一工序中要为下一工序创造条件,而不能让下一工序催等前一工序。要重视各工种、各专业间的横向协调,因时、因地、因工种安排组织施工,让各部门的工作在现场形成最大合力,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坚持对现场实行“动态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流动性很大,项目经理必须根据变化着的情况和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因为随着工程的进展,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进出现场,不同用途的机械设备也随之进入或撤出现场。特别是施工材料,种类多,消耗大,哪些材料该进,哪些材料要缓进,进多少,都要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及时调动调整。如果让不该进场的进了场,就会造成现场拥挤混乱,不但影响施工的正常秩序,影响到施工进度,还可能造成窝工和浪费。对现场实行“动态管理”,对项目经理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项目经理必须熟悉掌握各工序,对各工序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准确测算,并根据场地、环境、条件指挥调度,才能使现场管理有序,工作效率高。三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开展工作。施工现场因所处地点和季节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施工工程规模不同,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项目经理从实际出发,勇于创造新的现场管理模式和方法。搞好现场管理,不单要选好项目经理,还必须建设一个好的项目领导班子,即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职能作用,才能使现场管理工作有一个可靠的组织保证。项目领导班子分工要具体,责任要明确,要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关系;要搞好班子团结。在工作中注意协调协作互相补充。在整体工作和专业分工上要有明确的现场管理目标,这样在规范现场管理上才能形成合力。四是加强项目经理知识更新和培训力度,经常组织他们走出去参观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4)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现场管理的保障。

1)要对进场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的法规意识,熟悉掌握现场管理的要求和方法。由于建筑行业使用了较多的民工,他们从农村到工地,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是法规意识不强,遵守规章制度观念差。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施工中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

2)要结合项目实际完善现场管理细则,让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各种管理细则施工。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必须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行业法规为依据,完善符合实际的实施细则,规范现场职工行为,强化职工的自觉性。

3)要有明确的奖惩制度。没有奖惩,就会缺乏对职工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赏罚严明,才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和措施,并认真落实。

(5)实现建设文明安全工地,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发展方向。搞好工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施工现场的文化气氛,其中要注意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做好“三抓”工作。即:抓现场规划,从布局上保证有条不紊的现场感观;抓净化,增强环保意识,治理各种环境污染;抓绿化,现场空地多种花草,力争黄土不露天;二要建设高标准的工地临时住房,让职工有一个“安居”之所,用“安居”换安心,增强凝聚力;三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和岗位技能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