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制度建设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制度建设情况范文1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全过程真实写照的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面临更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阐述了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内容,论述了加强此项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形势下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广电事业;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可以这样说,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受到广播电视的影响,广播电视和网络一样,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信息资讯来源渠道,在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和开展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全过程真实写照的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面临更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我们敢于积极面对新形势对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带来的挑战,寻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探索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结合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实际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才能更好且更充分地挖掘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在促进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中的巨大潜能价值,实现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一、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内容
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其制度建设的范围应包括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流程规范、管理技术的提高两个方面,通过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技术,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益,从而更好地满足广播电视采编人员的需求,最终达到促进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目的。因此,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内容可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1.规范档案管理的流程。
规范档案管理的流程,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节目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与一般的文书档案、艺术档案有着巨大的区别,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比如,广播电视节目具有灵活、广泛、新颖、快捷等特点,而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具有多样性的显著特征,主要是其内容牵涉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卫体等众多领域,而如何通过规范其管理的流程更好地管理此类档案,也就成为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亟待加以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实际上,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虽然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但是其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必须遵循一般的档案管理规律。正因如此,按照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现代化管理的流程,切实强化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对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的前端控制、过程控制、后续开发方面的制度建设,对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效能的发挥大有裨益,其流程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也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事项[1]70。
2.促进管理技术提升的制度构建。
除了切实规范档案管理流程之外,促进管理技术提升的制度构建,同样是新形势下推进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不断推进和发展,这极大地方便了广播电视节目档案管理技术的提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可谓“一日千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及时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效能,也就成为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管理人员由于意识、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无法跟上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形较为普遍,这就导致管理效能无法提升。因此,通过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及时提升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成为每一名广播电视行业管理者尤其是节目档案资料管理者及其主管领导应该具备的重要意识,以此更好地实现节目档案资料管理部门和采编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各种资料得到高效处理和运用[2]27。
二、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广播电视节目日益丰富。与之相适应的是,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而多样化,且数量呈现几何级的增长,人们对此类资料的利用频率、利用价值均在不断增长。在此新的形势下,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切实强化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然而,当前我国在此方面的实际情况是,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已经逐步凸显出更多的问题,比如内容较为滞后、缺乏体系性、执行力明显不足等,部分广播电视管理机构所制定的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其可操作性、指导性、依据性严重欠缺的情形较为常见,这些问题如若不加以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人们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过程中,我国许多广播电视专业机构对此问题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在实践中目前已经被广为运用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融合了数字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进程,极大地提升了节目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广播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还不够健全完善,其处于积极的探索过程之中,在功能模块上还显得“碎片化”、“孤立化”,不利于分享和交流,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今后我国广电媒体资产管理统一平台的建立、广电事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制度完善予以解决。因此,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建设,系不断促进我国广电事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广电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3]45。
三、新形势下加强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路径
加强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总结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的经验,通过制度保障更进一步地完善和规范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发挥广电节目在提供信息资讯、服务社会大众、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的作用。
1.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重要性认识。
当前我国切实加强了广电管理制度,对广电节目的播出实施严格的审查制度,少数广电节目还因未弘扬主旋律、主题思想存在偏差等因素而被管理机构禁播,广电节目管理制度体系逐步规范化。但是,当前广电节目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还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广电事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需要,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欠缺和滞后对广电事业发展、满足群众广电文化需要带来严重障碍,其根源在于对广电档案资料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据此,当前应不断更新观念、提升意识,充分认识到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对广电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将其作为事关广电事业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性工作狠抓落实,为更加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提供思想认识上的保障,让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成为广电经营模式、发展趋势、改革创新的权威凭证,同时通过这些节目档案资料真实客观记录时展的轨迹[4]26。
2.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化程度。
目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不断丰富,比如通过光盘、U盘、电子文件、网络存储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这极大地方便了管理人员、提高了档案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但由于电子档案存储方式存在稳定性差、容易丧失磁性而丢失数据等问题,电子档案如果保存的磁场、温度、湿度等不符合要求,再加上管理方法的不科学规范,便容易导致数据资料的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丰富的情形下,必须对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的管理予以高度重视,严格要求、从严管理,以规范和严格的条款对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约束,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化程度,包括归档、保管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必须予以进一步健全完善,同时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纠正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避免由于管理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无法挽回的损失[5]36。
3.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科学化程度。
目前,我国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存在科学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管理的不科学导致查找资料较为困难,严重制约了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益。同时,因为管理的不科学容易导致纸质档案资料的霉变、数字化档案资料的丧失和改变。因此,必须改变当前我国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系统性较差的弊病,对档案资料的管理从整理到归档、从基本的查询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均应形成科学、系统管理体系结构,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以科学化的管理提升档案资料利用质效。作为广电事业的管理者,必须改变当前依然存在的对档案资料管理投入人、财、物较少的现状,加大对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支持力度,加大在此方面的投资力度,改善管理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的工作环境,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回报。
4.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一体化程度。
广电节目档案资料是广电人辛勤工作换来的宝贵资料,能够真实、客观记录时代进程,这些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弥足珍贵,如若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毁损、丧失,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相反地,通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妥善管理,这些广电节目档案资料就会在今后的适当时间被加以利用,成为广电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除此之外,部分广电节目资料在今后能够从其他不同的视角进行再开发,对之前的旧有素材从新的角度进行阐述,实现广电节目资料的“循环利用”。然而,从目前的情形而言,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导致广电节目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必须通过加快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一体化进程的方法,以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各部门在自有数据库的基础上融入跨部门的数据总库,以管理的一体化实现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的多重备份、循环利用,避免资料的损毁、丧失,同时提升资料利用效益。
5.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专业化程度。
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必须由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员进行管理,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等诸多综合因素,导致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明显欠缺,许多非档案专业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甚至部分广电档案机构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而是由兼职人员从事节目档案资料的管理,严重影响了管理质效。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必须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打造过硬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业务管理人才,切实提升新形势下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质效,更加充分发挥其各种效用。要认真把好管理人员的“入口”关,让更多的专业人员从事此项管理工作。切实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实现管理人员观念的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技能的及时充实提高。加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教育,让管理人员能够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新要求。
作者:杨秀红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杨红.浅谈广播电视行业的档案管理与发展[J].兰台世界,2015(S4).
[2]王妍.浅谈广播电视宣传档案的管理[J].兰台世界,2006(10).
[3]路梅.浅谈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方向[J].档案与建设,2006(9).
档案制度建设情况范文2
关键词 新时期 国有企业工会 扶贫帮困 工作构架
在十报告中指出:创新民生、完善社保制度是其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国有企业自身实际经营情况,树立以人为本工作意识,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察民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国企企业工会,需要走进基层,全面了解职工的实际生活状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国有企业困难职工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家庭收入较低,人口较多,经济困难或是家中有老人常年患病,需要治疗,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物质需求越来越高,给这些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并且,这样的家庭状态,使得企业职工不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所以,企业工会更要全面落实扶贫帮困工作,帮助有困难的职工解决生活困难。
其一,向上级领导申请。在企业中,工会组织要全面了解每一个职工的家庭状况,尤其是对困难家庭的了解,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其中包含:工作状况、家庭状况、工资收入、生活开销等,进而确保状况属实,在传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中,多数工作较为被动,因此效率较低,在新时期背景下,工会组织必须要转变工作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的了解困难职工情况,进而向上级领导报告,采取针对有效的帮助工作。
其二,工会积极主动与职工交流。不仅要从侧面了解员工的真实家庭情况,也要在工作中,积极与困难职工交流,进而了解职工的思想意识,生活需要等。与职工沟通,让职工充分感受到工作氛围的和谐、友爱,进而促使职工在思想上的努力。例如:笔者所在企业中,不仅建立了扶贫帮困中心,同时,创立了心理咨询服务,增加帮助范围,完善帮扶机制,同时,对员工在心理上进行鼓励,实现零距离交流原则。在困难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上,工会不断与就业中心联系,寻找合适岗位,进而解决就业问题,立足于根本,真正做到帮扶。
其三,做好扶贫帮困跟踪。扶贫帮困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努力,当帮助困难职工解决问题后,并非代表完成了工作,而是需要工会定期进行跟踪,随时了解,从实质上改变困难职员生活困境。
二、健全困难职工档案
扶贫帮困工作中包含:困难职工的档案整理,因为一切扶贫帮困的开展,需要档案作为跟踪依据。健全档案资料,使得扶贫帮困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将工作做到全面、精细化。
第一,上下连动合作、国有企业工会组织,要整理困难职工的信息,进行保存,尽量做到信息内容详细,同时也能够使工会组织中的人员,对每一个困难职工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然后,逐人、逐户登记制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创建档案,存入微机系统中;第二,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问题后,在档案中进行记录,做好保存,并且跟踪困难员工的生活状态是否得到有效改善;第三,将困难员工的信息资料建立编号,为今后查找提供便利条件,也防止信息出现混乱情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扶贫帮困工作有效落实,同时,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制度建设
在企业发展中,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原则,在扶贫帮困工作中,也需要进行制度建设。2013年,笔者所在企业举办了扶贫帮困工作报告会,对困难员工条件、等级、策略、审批等工作,进行再一次明确,作为工作_展的根本,使工会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提高制度建设,也是确保工作的公正、公平、透明化,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坚决抵制职员生活情况虚假上报的问题发生。
扶贫帮困的制度建设,所达到的只是检验,而真正意义上的工作落实,还需要工会组织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根据新时期下发展形势,开展具体工作内容,做到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以推动国有企业扶贫帮困的全面落实。此外,在节假日来临之前,工会组织举办节日送温暖活动,让职工发自内心感受到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改革新变化,充分与扶贫帮困工作相融合,进而起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时期发展下,国有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任重而道远,工会要在新时期的带动下,坚持造福员工、帮助员工的原则,进而改善困难职工的生活状态,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将全部精力投入在企业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杜荣英.做好帮扶救助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科技信息,2014(15).
档案制度建设情况范文3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 机关档案室 档案开放 制度建设
[分类号]G358
1、引 言
文件、档案的形成流转包括三个阶段:政府机关――机关档案室――档案馆,从这三个阶段的开放制度建设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的实施标志着档案开放制度建设的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也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这三个阶段当中,政府信息的形成阶段和归宿阶段的公开或者开放的制度建设渐趋完善,惟独中间流转阶段――机关档案室――仍为开放制度建设的“瓶颈”。笔者拟从法律依据、理论支撑两个方面论述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的可行性。
2、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的法律依据
2.1 法律依据的历史演变
从下面的法规条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法律依据的演变过程。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21条第2款规定:“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不属于开放范围。对外提供利用需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档案法》第20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保存的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2条第5款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保存的尚未向档案馆移交的档案,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以及中国公民需要利用的,须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
・《条例》第13条规定:“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从上述法律依据的历史演变看出:《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法理意义表明,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主要”这一限定词的言下之意是不排除对公民开放利用;换言之,机关档案室对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开放利用是原则;对外提供利用――即对公民开放是“例外”。因此,目前档案理论界有学者称“现行档案法规没有赋予机关档案室开放档案的职能”这一论点似有不妥之处,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法律法规在制度安排上从一开始就设计了机关档案室开放档案的职能,只不过相关法律法规设置了一些限制性条款;而且,这些限制性的条款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而越来越有利于开放:开放是原则,不开放是例外。《条例》颁布前后的档案开放方式有如下两种:
・在《条例》颁布前,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在开放方式有:依申请开放和不得开放。按照《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21条第2款的规定,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不属于开放范围,对外提供利用需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这一条款说明机关档案部门开放方式不是“主动开放”,而是“依申请开放”,只不过“依申请开放”必须履行“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的程序。《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的“依申请开放”的法定程序发展为只“须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程序进一步简化;而且,没有“不属于开放范围”的规定。《档案法实施办法》使机关保管的档案对外开放的大门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条例》颁布后,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在开放方式上有三种:主动开放、依申请开放和不得开放。《条例》虽然规定的是“政府信息”的公开,但是相关条款对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条例》第13条规定表明:开放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依申请开放”、“不得开放”;而是“主动开放”、“依申请开放”和“不得开放”3种方式,因为公开政府制作和获取的信息是政府的法定义务。
第二,《条例》第16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这一条的法理意义表明:从效益原则、服务原则和现有的基础看,机关档案室理所当然应承担“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的职责。
第三,《条例》第17条规定:“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这一条的法理意义可以解释为:①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至次年的6月30日止由政府信息的形成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公开;此后至移交进档案馆前由政府信息的保存单位――机关档案室――负责公开或开放。②行政机关“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其法理意义表明:自该政府信息获取之日起至次年的6月30日止,这时保存“获取”的政府信息的为政府职能部门,因而,该政府职能部门是该“获取”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主体;次年的6月30日后至移交进档案馆前,由于该“获取”的政府信息经过归档程序后,“保存”地点由政府职能部门演变为政府信息的保存单位――机关档案室,因而,机关档案室顺理成章地成为该“获取”的政府信息开放的义务服务主体。
2.2 法律依据的适用
2.2.1 开放机构的法律适用 《条例》第4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有法定权利“指定”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的机构。笔者认为,行使“指定”权利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5大具体职责,按照现行的政府信息形成、利用、归档的流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信息公开承办职责可分工为: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至次年的6月30日止由政府信息的形成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公开;自次年的6月30日后至移交进档案馆前由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的保存单位――机关档案室――负责开放。
・政府信息的形成机关――职能部门,除上述的承办职责外,结合其职能特点还要履行以下职责: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
职责。
・政府信息的保管机关――机关档案室,除上述的承办职责外,结合其工作特点还要履行以下职责:组织编制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与职能部门一道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完善政府机关档案数据库建设,确保对政府历史信息“主动开放”和“依申请开放”的顺利进行。
2.2.2 开放范围的法律适用
・主动开放档案的法律适用。①《条例》第9条、第10条、第11条、第12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1年之后进入机关档案室保存,仍然应该成为机关档案室主动开放的范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第5条第2款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第40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第6l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由此可以看出,机关档案室有义务向社会开放有关档案。《行政许可法》以上这些条款的法理意义表明:①一般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条例》虽未上升为法律,但某一特殊的或者具体的政府信息――有关行政许可的信息公开的立法,已经有法律高度的规范――《行政许可法》。②公开的程度比较深入。从相关的条款可以看出,不仅是行政许可结果信息的公开,而且有“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等从过程到结果、从规定到决定、从实施到监督检查的深度公开或开放。③《行政许可法》第61条第3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实现与被许可人、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计算机档案系统互联,核查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这款说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等政府信息的公开,已经做到了实时维护和更新。
・依申请开放档案的法律适用。《档案法》第20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保存的档案――即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那么,按照“有关规定”指那些规定呢?笔者以为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条例》颁布前,“有关规定”指《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2条第5款的规定,具体而言,依申请开放利用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以及中国公民需要利用的,须履行“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的程序;②《条例》颁布后,鉴于《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条例》均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行政法规,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条例》可以优先适用为这一“有关规定”,作为公众依申请开放机关档案室保存档案的法律依据。
・不得开放档案的法律适用。《行政许可法》第5条第2款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该条的法理意义表明:①不仅表明主动开放的有关行政许可的政府信息的法律适用,而且也明确了不得开放的有关行政许可的政府信息的法律适用――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得开放;②尽管《行政许可法》规范的是特定的政府信息――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等,但是,它与《条例》的立法精神不谋而合。前者以法的高度调整的是特定的政府信息,后者以层级较低的行政法规却规范了较为广泛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条例》第2条)两者说明同一个道理:包括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政府信息在内的所有政府信息的开放是大势所趋。
3、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
与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制度建设有密切关系的理论依据有:文件开放与保密理论、档案双重价值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3.1 文件开放与保密理论的理论依据
文件开放与保密理论是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主动开放、依申请开放、不得开放”这一信息开放标准划分的理论依据。在现实制度构建时,必须注意:①不得开放的保密信息,并不是说对任何人均不能开放,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仅供特定范围内的档案利用者利用的档案;②《条例》第9条、第10条、第11条、第12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1年之后进入机关档案室保存,仍然应该成为机关档案室主动开放的范围;③按照《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除上述“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均属于“依申请开放”的范围。
3.2 档案双重价值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现实制度构建的理论依据
档案双重价值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思想有以下三方面:①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②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③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管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这一核心思想对机关档案室档案开放的现实制度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机关档案室档案的对外开放利用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关于整体性和系统性管理与利用中的重要一环。在政府信息开放的实践中必须尊重这种整体性、内在规律性及系统性原则,不要人为地割裂开放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机关档案室保存档案的对外开放利用具有理论依据。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同时又揭示了文件运动的阶段变化,为文件的阶段式开放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1983年12月,谢伦伯格的著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在我国正式出版发行后,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的提法开始在我国档案学术界流行。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的探讨转化为现实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为:1983年颁布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21条第2款的规定――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不属于开放范围。对外提供利用需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客观而论,此时的理论探讨和现实法律规范是合乎当时的实践需要的。不过,经典理论“中国化”时,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第一价值主体理论的创新。谢伦伯格认为,文件的第一价值是文件对其形成机关的价值,它是文件的原始价值;文件的第二价值是文件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价值,又称从属价值或档案价值。不过,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为此,有学者提出:“文件第一价值
的价值主体,既指文件的制作形成者,也指文件的原始接受者。也就是说,可以把谢伦伯格提出的‘文件首先对原形成机关具有原始价值’的命题,进一步发展为‘文件首先对原形成者和原接收者具有原始价值。’这种原始价值就是第一价值。这就是我们中国学者迄今为止对文件第一价值的认识。”这种认识为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也具有第二价值。在我国,第一价值的实现一般是在档案室阶段,而第二价值的实现主要是在档案馆阶段。这里所说的,第一价值的实现一般是在档案室阶段的“一般”,第二价值的实现主要是在档案馆阶段的“主要”为以后的理论创新留下了空间。“一般”的言下之意是还有“例外”;何况理论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例如,从《条例》第17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政府信息从来源看可以分为:“制作的”和“获取的”两类。因为,“获取的”信息对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而,机关档案室保存的“获取的”政府信息具有第二价值――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价值。
档案制度建设情况范文4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基于全面有效的对企业档案信息进行管理,使企业档案信息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管理工作服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积累资料。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我们首先要提升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着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人员素质提高了,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我们还要建立科学的档案信息模式,使之标准化、规范化。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才有可能使企业的档案管理流程顺利进行,使企业工作正常运作。
(二)企业档案信息的整合与利用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对档案的认识不够深刻、档案管理工作不够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企业的档案信息得到了最完善的整合和最大的利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开发档案资源,使之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服务,为企业盈利最大化服务。现代企业产生的档案数量不仅数据量大,内容繁杂,而且涉及面较广,分类不科学,传统的手写式或卡片式的档案管理方式已落后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而大数据是继云计算、联网之后的一次技术上的革新,它能够将大量的复杂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合,使企业档案信息得到很好的利用。
二、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它不仅要与企业之间找到合适的契合点,还要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建立企业档案制度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需要企业在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任何文化都是靠人创造的,在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只有增强人们的档案文化意识,才能全面发展企业档案文化的作用,才能更好的进行企业档案文化的整体规划,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服务。
第二,除要有掌握档案管理知识的人才外,还需要具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能才,包括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外语知识、网络技术、保密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等企业配置档案管理人员时必须考虑到的。
第三,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企业整体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因此,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要符合企业档案管理的特点,还要与企业整个制度建设相符。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从企业的整体状况和档案管理的真实情况出发。
第四,建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企业的档案管理关系着企业档案信息的优化配置和最大限度地开发,因此,企业在建立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之前可以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企业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成立不仅可以使企业的档案管理科学化,还可以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创新
(一)体制和模式的创新的含义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从体制和模式的探索阶段开始,到制定、执行阶段都有所创新,而且这种创新是符合科学并行之有效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一部分,运用得当时对整个企业经济竞争有很大的助力。
(二)体制和模式的创新的必要性
一方面,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创新是由企业档案管理的改革决定的。一个企业的档案是企业调整组织和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信息。企业的档案管理从企业创建之初就已经成立,直至企业结束,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的发展也要求企业进行体制和模式的创新。现代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如果企业的档案模式还停留在以前老旧的模式上,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不能有所创新有所改变,那么企业的发展势必受阻。
(三)企业如何进行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创新
首先,要进行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创新,就要求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需具备创新意识。想法是行动的先锋,没有想法就无法行动,因此企业要进行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创新,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
其次,要进行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创新。大数据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企业档案的管理要利用信息化的途径使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电子化,在节省空间的同事提升管理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最后,还要进行企业档案管理功能的创新。这里的管理功能的创新是指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是企业信息管理更加便捷化,例如在信息登记阶段新增审核功能,一边更好的理解企业人员;在查询浏览阶段新增添加功能,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在档案调取阶段新增联系功能,时时了解员工动态,填补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漏洞。
档案制度建设情况范文5
关键词:公路工程;档案管理;档案质量;人才;制度
中图分类号:G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85-02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实施了乡镇通畅和村通达“双百”工程。到“十二五”末,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实施通村油路建设。对于基层公路部门来说,公路建设数量迅速增加,工程养护任务日益繁重,而公路等级多、类型多、地形地质复杂的特点,都将是公路建设管理部门面临新的挑战。公路工程档案是反映交通发展的重要的历史记录,是公路工程建设的见证,是全面鉴定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和各级公路管理状况的反映。做好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为公路营运维护决策提供根据。下面结合基层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特点,对基层公路工程档案管理进行探讨。
一、公路工程档案及基层公路档案的特点
公路工程档案是指在公路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生产和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图纸、图表、文字资料、影片影像、照片、录音等材料,并按程序汇编到一起的图文载体,是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全面、综合地反映了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加强档案管理,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公路工程档案的特点是由公路工程的自身的特点和档案的特点共同决定的。具有档案的普遍性,同时具有公路的特殊性。
(一)公路工程档案与其它档案一样,具有档案的普遍特性。即档案的原始性。公路工程档案是在施工现场由基层施工技术人员或相关人员直接填写在有关记录上的材料,不能事后补录。所以在收集归档时要注意原件、原稿的收集,以反映真实性。
(二)公路工程属于专业性强的专门行业。公路工程行业具有流动性大、施工战线长、跨区域、异地化作业多、施工过程不稳定等特点,决定了公路工程档案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往往给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增加困难。同时因为它记录和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又具有了成套的特性。
(三)基层公路工程档案的综合性。越是基层,公路工程档案越是变得更加繁琐和复杂。从内容上,既有上级党政和交通行业主管机关下发的文件以及项目建设单位(业主)与相关部门间往来的文书,又有各参建单位形成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质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资料,还会有许多涉及沿线各级乡镇、厂矿企事业单位形成的施工环境、征地拆迁资料,并且相互之间交叉频繁、形式多样。
(四)专业人才缺乏。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存在不重视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编制、整理的现象,缺少专职的资料员,因而往往存在档案资料不全、不及时、手续不规范等现象。档案材料不完整、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缺乏档案管理机构、缺乏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是基层公路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公路工程档案的作用
(一)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用,这一点它不同于其他文献。公路档案是公路建设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是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种形成的自然性,决定了档案记录历史情况的客观性,档案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因而它能为公路建设、维护、经营等活动提供真实的凭证作用。
(二)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它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察往知来,视兹故帙”,对档案的参考作用作了高度的概括。它能为公路建设、维护、经营等活动提供真实的参考作用。
(三)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因此及时回收档案资料,加强档案管理,有利于及时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并加强工程管理。工程档案的前期工作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必要的工程决策信息,因此工程档案管理的好坏反映工程管理工作的好坏,有利于加强对工程的监督。
(四)公路工程档案可以实现对公路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力控制,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进度计划的要求进行,及时对出现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结构修改原计划并付诸实施,直至公路工程建设竣工交付使用。
三、加强基层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档案认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
从单位领导到具体档案工作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项目的开始阶段就把建设档案工作统一起来,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指定专人负责文件、图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工作程序,使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做好工程质量记录
不论是新建项目,还是维修工程,不论项目大小,把档案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监理、验收的全过程。真实的记录建设工程的立项、勘察、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监理、验收全过程。加强平时管理,提高文件资料质量。
档案制度建设情况范文6
2013年,信息化管理按保障工作要点为中心,以优化服务为原则,确保网络畅通,加强安全防范,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制度建设工作
1. 信息管理
为保障新公司快速步入正规,信息管理,按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要求,对信息管理的制度及操作规范进行了制定、修改,完成2项信息制度的修订转化,执行XX 公司信息制度4项。为公司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2. 档案管理
为明确档案管理职责及目的,有效的完成档案管理建设。整理修订完成了《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等相关制度。
3. 文件树编制和制度建设推进
根据新建公司投产评估要求完成公司整体文件树的编制工作,并于投产评估小组评估后完成整改。转化XX 总公司蓝本文件制度123个,直接执行制度72个,独有制度22个。共分15个管理模块。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形成及完善,公司正向规范化经营中稳定前进。
二、 日常维护与设备管理
我公司为新项目公司,目前使用的计算机类设备为新采购设备, 大多数机器处于保修期限以内,这就给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为了更好的保障设备运转,平时仍需注意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解决各部门、微机和网络的硬软件故障,对能自己解决的故障都能尽快地排除。
1、安装、设置统一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软件,且经过努力实践,设定有效的防火墙规则,制定了杀毒软件自动补丁升级时间规则。
2、对于的关键性数据资料、服务器数据定期备份,避免意外丢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操作系统进行常规定期备份,便于事后的还原。
3、路由器及交换机的维护管理,确保公司网络运行正常,员工正常利用网络资源。加强路由器的规则设置,优化外网接口,使公司外网稳定有效地工作。
4、架设完成FTP 、公文处理等办公自动化等系统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提高FTP 、公文处理容量和传输速度,确保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
5、完成各部门设备调查统计、建档工作。不断完善计算机设备管理台帐,全面记录设备的启用时间、型号参数、维修保养等信息,现每月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记录。定期对所有计算机内容,如硬盘、CUP 、内存、主板型号、品牌机序列号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核对,对使用人更换或计算机进行调整的进行了登记并在设备管理软件记载中进行修改。
6、完成弱电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登记并验收弱电相关设备总计57项,并完成固定资产编号及系统录入工作。整理归档弱电相关验收文件2卷107件。蓝图1卷16件。
三、 档案管理工作
1、规范化档案管理结合BGCXZZH04文书档案管理办法(第1版),对现存所有归档文件进行了梳理,严格分卷要求,按制度排列整理归档文件,制作“盒内文件清单”并对应清单用铅笔编目,方便使用速查。
2、现已统计归档,建设管理文件26卷、计206件,管理文件3卷、计82件,商务合同3卷、计68件,建设项目合同4卷、计56件,设备合同4卷,计41件,相关投标文件103件。
3、各类档案、资料按类别整齐地存放在不同的档案箱内。按要求建立全宗卷、档案交接登记薄、销毁登记簿、资料定期检查登记簿、档案移交统计等多种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