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1

我们认为,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电信企业已经实现政企分开,独家经营的局面已经被多主体的市场竞争所取代,不仅如此,随着电信市场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际间的竞争也将展开,这使电信企业必须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些特点,决定了电信企业需要尽快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制度文化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加强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建设,从中反映出我们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反映出我们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通过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我们能更加清晰、准确和全面地表达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运行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弱化,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

其三,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规范,就要正确认识理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懂得运用制度文化来保证和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把电信服务理念和行为准则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不难看出,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做好经营服务工作。

其四,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个完善、合事宜的企业制度文化,能规范员工行为,使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二、当前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之现状

我们看到,目前电信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已初显成效:通过推进五项集中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大力实施预算管理,强调了企业的科学决策、投入产出经营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竞争上岗、薪酬改革、绩效考核、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培训等五项机制创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BPR业务流程重组,逐步形成了“以前台服务为标志,以后台服务为支撑,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服务链,解决了过去对市场反应慢、业务流程不畅、员工职责不清等问题,使市场响应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电信企业还缺乏对内在的制度文化自律与软性的制度文化引导;缺乏强调心理认同、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缺乏启发员工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支撑制度的文化尚未全面形成,企业的制度执行成本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动因认识不到位。一些制度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立足于需要之上的,认为制度是越多越好,为严格而严格。

二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将制度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表现形式,甚至迷信于制度建设,而忘记其他部分。

三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到位。将制度看成是管理者的文化,或者是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注重外在的约束,而不探讨制度内涵是否被员工心理认同和接受,并自觉遵守,使制度没有成为一种共有的文化。

四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执行认识不到位。有的企业在执行制度时,自上而下强制推行,虽然这些制度往往能迅速实施,很快就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但是,这些仅仅是表象,其后缺少与员工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内涵,不重视制度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制度的有效性不长。

三、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制度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规范、标准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对制度的接受度、认同感、认知率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其中,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制度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制度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集体感受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制度文化管理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所以,我们认为,把握企业制度文化的“无形”、“柔性”,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从审视制度是否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制度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同时,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制度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企业根本性需求的维护。如事关企业生存的各种问题,包括服务质量、客户关系、网络运行等,毫无疑问是必须以制度加以明确规范的。

(二)从审视制度的内容是否以“以人为本”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活力点。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信誉。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从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支撑点。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四)从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折射点。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

(五)从审视制度的责任是否明确落实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是企业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这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四、常州电信企业制度建设概要

如前所述,制度与文化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的企业,文化的反作用力更为明显。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和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文化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因此,文化理念的落实最终要靠制度去推进,形成固化模式,否则文化就没有土壤,制度也没有持久生命力。在企业转型中,制度的再造与文化的再造是相辅相成的。

为此,今年以来,常州电信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先进行了一些探索。分公司明确提出,企业制度重建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纲要》宣贯工作,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宣传、贯彻落实相结合,必须与流程重组、架构再造工作相结合,必须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是明确了制度建设的目的。以执行层的精细化为途径,以管理层的精确化为目标,逐步固化各种事务处理模式,为企业运行疏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描述清晰的操作和管理规范。

二是确定了制度建设的理念。即,制度建设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在现有机制下的改良;制度建设要做好“针线工夫”,一针一线地缝出企业品牌;制度建设要为精确化决策提供保障;淡化个人色彩,实行职业化管理;效率与规范相结合。

三是把握好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制度的描述不够清晰、细致,缺乏可操作性,留有一定的个人意志空间;部门职责的制定只解决了分工问题,没有解决执行质量问题,一些职责仍缺乏与之配套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各种制度仍缺乏相应文化理念、价值观的贯穿和支撑。

四是勾划了常州电信企业制度的总纲及框架。总纲包括序言及八章内容,阐述了常州电信的沿革、企业性质、议事规则、企业精神及企业愿景,规定了员工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规范了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关系,明确了员工守则。企业制度的框架分为三大块,即业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行政管理、法律事务、人力资源、财务审计、运行维护、市场营销、服务监督、信息化等。同时,将沟通反馈制度、监察检查制度和文化监督制度贯穿各个部门。

五是制定了制度建设的实施计划。企业制度建设工作分实施准备、分析梳理、制度编制、审核、组织实施、优化反馈等六个阶段实施。实施准备阶段(4-5月):建立课题组,开展现场访谈,征求意见,宣传企业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共识;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向专家学者咨询。分析梳理阶段(6-8月):各专业组组织本专业内各部门密切结合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所有制度进行全方位收集梳理、分类,汇总各部门制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度编制阶段(8-11月):由制度建设办公室根据分公司管理的现状、企业文化价值观,确定分公司制度建设的设计总体框架,在论证框架基础上,制定制度编制办法与流程,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主要制度。审核阶段(11-12月):制度建设办公室会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初步会审、审核,并完善修改。由领导小组审定各项制度,并颁布实施。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3月):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宣贯企业新制度,弘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倡导职业价值观。组织各部门学习贯彻,并做好制度的培训工作,平稳有序地推进各项新制度的实施。优化反馈阶段(2006年4-6月):密切跟踪各部门制度执行情况,各部门要定期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发展规划部,组织相关人员对现行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优化。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主要是企业通过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或部门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绩效等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意义重大,能够提高企业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对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委托—”风险问题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与此同时,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特征,也给企业带来了“委托—”的道德风险问题。

内部审计制度是解决“委托—”风险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委托—”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导致的。企业的经营者作为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源的掌握者和占有者,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很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来做出损害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行为。通过内部审计制度,企业所有者可以很好的对于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更多的掌握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信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问题。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制度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能否收到效果,都需要有内部审计制度来发挥监督和审查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比较弱化,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而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各部门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相关人员的事件非常多。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制度发挥的独立监督审查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来为内部控制的加强提供保障。

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现状

1.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缺乏制度性保障

内部审计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内部审计制度相比,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基础非常薄弱,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缺乏依据和保障。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缺乏法律保障。我国曾于1994年颁布了“审计法”,并与2003年颁布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目前为止仅有的两部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法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支持。

2.企业管理层缺乏对于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很多企业的领导层对于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一些领导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仅仅限于外部审计,认为企业的审计工作是由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来完成的,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其次,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是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都是由财务会计人员来替代完成实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没有得到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大打折扣。

3.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没有完善的授权分权机制,职务分离机制等为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内审工作时往往有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内部审计的独立监督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另外,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都是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之下,在内部审计工作执行的时候往往要受到领导的干涉和掣肘,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真正的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4.内部审计的手段比较单一,内部审计水平比较低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手段比较单一,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都是由财务会计人员来执行,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水平比较低。其次,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还是传统的财务会计方面,主要是对于企业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计,其目的是防止财务造假以及会计信息差错等行为发生。

以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情况为例。这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单独的部门承担,而是每年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进行交叉审计。内部审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由于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受限,对于内审综合知识的缺乏,导致审计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反映,达不到内审应有的效果。同时,由于长年采取此种方式,财务人员对审计已经产生模式化思维,得不到审计所要的效果。另外,对于审计反映出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对策

1.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需要有外部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支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比较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从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经验来看,西方国家都有着全面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提供了非常具体的系统性的依据,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有据可依。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有将近30万人,内部审计制度的机构也有将近10万个,但是,却没有一部完善全面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来为这么庞大的内部审计体系进行规范并提供制度保障。因此,我国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法律法规,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2.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企业管理层需要意识到内部审计制度对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好的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的重要性,从制度层面到具体执行环节全面的加强对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重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建立良好的企业环境。首先,企业的管理层需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积极的领导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管理层应该以身作则,对于已经建立的内部审计制度要很好的予以执行和落实,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其次,企业应该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应有的权力,避免干涉和影响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很好的完成其独立监督职能。

3.不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从以往的财务审计逐渐向包括经营决策审计、经济效率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审计在内的全方位审计转变,企业传统的以财务会计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手段已经难以完成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例如,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将经营决策审计、经济效率审计等纳入到系统中来,通过财务经济信息的处理分析来完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4.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面宽,政策性强,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财务会计类的知识,还要对管理、经济、法律、税收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全面的把握。另外,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李军.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构想[J].现代商业,2011(05).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以人为本

1.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统一于企业文明体系中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方面,很大程度上参照海外企业摸索企业制度。然而,企业文化不是“引进”就可以在企业生根发芽的,它要通过员工的认同,内化为员工的思想意识才能生效。多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仅仅注重企业文化层面的营建,忽视了从制度层面的建设。根据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共生并存关系,任何企业都与企业文化与生俱来。有一种观点认为,近年引进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中国的企业才开始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企业文化才开始起步。我们目前倡导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在什么文化真空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在对传统企业文化的创新,是要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2.企业制度之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导向和推动的作用

企业文化由倡导到内化为员工的行为,是每个员工个体的思想转化过程。受制于每个人的经验和思维等方面的个体的差异,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倡导企业文化的目的,最终是要求全体员工认同的,达到这一目的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员工的自觉性。制度具有规范行为和强化认知的功能,对企业观念的形成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由企业领导层倡导的企业文化观念,要在企业生根发芽,仅有宣传鼓动是不够的。企业文化精神要内化为员工的思想,最终成为员工行为的精神支柱,才能发挥其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但,这不是预设的前提,不是仅有宣传就可自觉达到的目的,而是企业实行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只有将企业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通过规章制度或职责规范予以公布,敦促所有员工遵守,才能使各员工对企业精神和理念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行为,使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从而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即使员工接受了观念,而如何化为行动,则需要制度规范来告诉员工该怎样做才是企业精神的表现。离开了制度规范,就难以把企业精神内化为行动,文化观念就仅仅是空头口号而已。比如,“服务至上,追求卓越”出现在许多企业的宣传资料中,而只有在制度层面严格产品质量和管理、规范服务细则,并配之以严格的落实措施,才能使这一意识最终成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力,从而成为企业追求的现实目标。

2.2强化和保证作用

新的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以后,制度起到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从被员工认同接受,到成为企业长期乃至永恒的精神支撑,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企业有持之以恒的制度约束。如要推广“日事日毕”的理念,既要宣传和引导,使之对员工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但如果离开了相应的制度作保证,非但使宣传和教育的成本不断增大,也难以确保这种企业行为持久下去。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后,要推广下去,要使之潜移默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意识习惯,需要企业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对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贯彻与支持。如果缺乏制度力的支撑,就难以把企业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广大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即使一时被员工所接受也难以持久。

3.在企业制度创新中提升企业文化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3.1企业制度建设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往往是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企业文化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是企业文化思想的沉淀,具有惯性和持久性。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每一种企业制度模式形成和发展都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对待国外企业制度模式,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某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而应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加以考察。对海外企业制度建设经济的吸收和借鉴,要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结合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创造出适应中国现代化进程需要的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中国海尔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立足于世界制造领域,与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分不开。海尔“真诚服务到永远”的理念,反映出德、信、人尊、人与人之间亲和的中国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延续。虽然许多传统的东西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得不合时宜,但当代社会发展毕竟不可能割断历史传统,社会的进步本来就是在继承传统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在《企业文化》一书中指出的,“中国的企业文化在与国际交流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那部分。”因此,在企业在制度建设和创新过程中,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3.2企业制度建设要注重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的企业和企业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企业不但面临着国内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使得企业制度创新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许多杰出的公司,正是以此不变的企业文化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千变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捷径之一是学习其它企业的优秀文化。国外许多著名企业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在国际市场中有突出的地位,他们有较远大的目标,其企业文化也历经锤炼,这些不是短期内照搬可以学来的。相反,许多国外优秀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入乡随俗”,如佳能、松下、惠普等国际知名企业成功在中国立稳脚跟,无不与其将本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中国化”密切相关。他们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没有把它在本国和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直接搬过来,而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力求使本企业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整合和再发展。比如,国外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侧重于以理服人;而东方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是以情感为本。

3.3企业制度创新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观念是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新的观念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可能通过确立新制度,促使人们在理解和适应新制度中形成新观念;一是外部灌输,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观念。这两种情况都强调“人”这一主体。制度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包括: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充分体现广大员工的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由企业上层制定的规章制度内含“以职工为本”的精神,体现员工利益所向。同时,做到“以人为本”要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它是否拥有一批具备了竞争力的人才资本,而企业家则是最关键、最重要、最具有活力的人力资本。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对当代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以及企业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观念和素质。企业家这种能力一方面来自对社会生活的深厚积累,另一方面又要依赖对企业家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人本理念,努力构建有利于挖掘员工的资质和潜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

茶文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思考

1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中国从两汉时期就开始研究如何制作茶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茶道,例如日本、美国,有着很大不同。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在中国人眼里,饮茶是和饭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在于其物质层面,更在于其几千年来沉淀的精神文化层面。

1.1茶文化的历史

早在两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并逐步形成规模。公元780年,唐代茶圣陆羽著写的《茶经》,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其中不仅概括描述了茶的自然形态和与之相关的人文典故,更是把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精髓融入饮茶中,形成了独特的饮茶风俗,称之为中国茶道,并逐渐传播,此后在大量的有关茶叶、品茶的诗歌书籍中均有体现。中国茶道在随后的若干年内传入日本,形成独特的具有禅宗韵味的日本茶道。中国的茶文化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向周边地区扩散,明清以后更是远销欧美,直到前戏,一直都是中国主要的外贸力量,甚至欧洲当时的皇室,都以穿中国丝绸、饮中国茶为一种时尚,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2茶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茶文化是在人们饮茶、品茶的过程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了解、欣赏、品评、联想,进入一种美好的意境中,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参悟人生的目的。茶文化中的淡薄明志是一种生活方式,如茶般的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中国茶道,其内涵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七义”即为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引导,“一心”即为“和”。茶艺描述饮茶、品茶过程中的艺术境界,茶德描述茶事过程中的高尚情操,茶礼是茶事过程中的礼节,茶理描述茶事的道理和学问,茶情描述人们在品茶饮茶过程中对茶的喜爱之情,茶学说是人们在种植茶树、烹茶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学问,茶引导是指有修行的茶人通过著书立说、宣传饮茶的好处,引导人们规范进行茶事活动。“和”字,囊括了人们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寂”,勤俭节约的“俭”,互惠互利的“共赢”等意义。中国茶道以周边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背景,以茶具、烹茶、品茶、赏景为表现方式,辅以语言、动作、器具,体现品茶过程中思想和精神为核心,体现出中国茶道即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现状

自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成立之初,无论是制度的建立,还是企业管理的理论方式,绝大多数都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直接照搬过来,很少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地实际的风土人情进行调整的,很少有形成自身特点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制度的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

2.1企业成立初期战略目标模糊

我国不少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在企业成立之初,并未提出公司战略,或者提出的战略目标未形成系统。战略目标过大、过于笼统都不能准确实施,长此以往,公司的战略目标便渐渐变成了一句口号,无法实现。

2.2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匮乏

我国不少企业发展过程中,未能科学制定薪酬制度,不仅与公平公正的薪酬原则相违背,长期矛盾的积压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人员流失问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发展前景模糊,员工的薪资不合理,职业生涯难以实施,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员工离职,由于他们的流失,不仅是带走商业信息、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损失是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影响工作质量和职员工的稳定性。若长此以往,最终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3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凝聚力

凝聚力是企业内部之间向心力的总和,是各个部门之间团结与否的标志,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是企业最基本的标志。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就像一盘散沙,凝聚力的强弱对企业的运作效率、战略目标、企业利益等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凝聚力强的企业,不管是部门之间、还是员工之间,都是协同合作,公司内部不仅团结,而且高效运作。

2.4企业机构设置的繁杂

很多企业在机构设置中,管理部门很多,相互之间责任相互交叉,这样就经常存在“一些事一群人管,一些事没人管”,这其中就是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部门职责未完全划分。此外,行政级别纷繁,手续难办理,导致企业决策不能及时传递至执行者手中,或者传递的信息不够准确。

3茶文化对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

在茶文化视角下建立的企业制度,标志着一种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的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填补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的不足,规范员工个人的行为,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使企业变为全体员工的企业;而且可以约束企业,避免企业出现家长制的管理模式,规范企业行为,使得企业的任何行为都有理有据。

3.1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我国企业同世界其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依据茶文化中和之道制定,既不会因为目标太大无法实现而沦为一句口号,也不会因为太小轻易实现了而轻易更改。制定战略目标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所涉及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取舍问题,二是企业自身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关系问题,充分权衡利弊,发掘企业自身优势,规避企业不利因素,根据茶文化的中和之道制定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2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解决人力资源匮乏

企业可根据本地的人均工资水平,行业内的评价工资水平,员工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学历水平,客观公正的制定企业薪酬制度,而不是老板或经理依据个人喜好决定员工薪资。企业依据客观公正的薪酬制度,尽力留住每一个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员工,同时给予他合适的薪资,达到茶文化视角中的互利共赢,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成长。企业需建立完整的用人制度,赏罚分明,做到招得到人,用得好人,考核制度留得住人,如果干得好与干不好一个样,员工就无法融入企业中,也不会有归属感。除了薪资待遇,可以给予员工更好的其他福利待遇和后勤服务。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审视企业员工的价值,并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3.3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增加凝聚力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企业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必然不能沉下心来做事,导致企业不能长久地发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凝聚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将企业全体员工聚集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鼓舞着大家的士气,同事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员工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茶道的“德”、“礼”、“理”、“和”字等,包含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感恩企业的感恩之“德”,员工平时沟通过程中的商务礼仪,沟通过程中依理讲理,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互惠互利的“共赢”,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等。这些茶道精神,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成员之间包容互补,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内部团结,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4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

中国茶道精神中的简约、精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简单化的组织机构能更快速的执行企业的决策,减少管理层级即可减少部门之间的内耗,提高运作效率。此外,还能克服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优化配置人员,科学的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划分管理职责,并下放决策权,充分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组织效率。

4总结

制度的建立是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版块包含完整的内容,应注意制度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不可前后矛盾。制度的建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企业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茶文化的核心“七义一心”、“中和之道”的研究,并运用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围绕企业管理建立一系列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让企业和员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课题组.对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税,2013(11):6-8.

[2]卢祺义.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1994(4):5-7.

[3]余惕君,孙再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科技导报,1995(12):48-50+61.

[4]吴光辉.国有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州学刊,1996(2):15-17.

[5]周国富.努力实现建设茶业强国梦———关于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3(5):13-17.

[6]安文.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拓展与提升———“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J].农业考古,2013(5):255-261.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 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因为经济犯罪案件的出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有很多案例与单位内部会计的监督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控制和管理弱化直接之间的关系也是尤为密切的。这种类型案件的发生和企业内部控制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着较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和完善,对于单位治理结构的完善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使经营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的提升,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重要性和紧迫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体现。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缺乏关注,认识不到位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其控制活动都必须在相应的控制环境中才能够得以开展,所谓控制环境,在建立、加强或者削弱特定政策、程序以及效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还有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并没有对其有明确地认识。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其实就是内部监督,仅仅是一个手册或者是一个文件;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或者是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在认识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并不够全面,在此基础上所制定出来的目标也不是长远的;还有的企业更严重,根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内部控制,之前其实就已经有很多企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出现破产倒闭的现象。

(二)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所谓内部控制其实就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的地位独立性较强。但是在大部分企业中,内部审计主要服务于企业负责人,这样的话,内部审计不仅不可以对上司实行监督,而且同级之间也不能实现监督。所以,内部审计因为在地位上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时候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想获得信任就比较困难。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都归属于财务部门,通过总会计师或者总经理进行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职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三)企业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当前,社会企业内外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但是站在国有企业的现状上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相对也是比较匮乏的。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粗放和短期行为是比较常见的,例如,为了使销售额超额完成,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并没有做出认真细致地分析,从下单生产的那一刻起,风险就已经存在了;有的企业销售合同都由业务员进行管理,当在回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才想起找到合同或者去打官司。企业风险意识差都有可能造成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审慎态度比较匮乏。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规范控制程度

站在总体角度上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能只是在简单的会计财务控制以及人治的基础上得以实现,而是应该结合当前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将一套规范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前提下,使企业今后的规范化管理得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点就在于要与企业各种各样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相结合,实现分门别类的制定各种具体标准。

(二)加强被控对象的受控程度

企业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所有个人以及所有环节进行控制,才可以称得上是最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接受人员基本都对企业的部门权力能够进行操控或者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有一定的约束,与此同时,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得以加强,因而控制的过程是比较艰难的,所以,不断加强被控制对象的受控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尤为重要的。

(三)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与员工的素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若是一个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交稿,那么发展必定也会较好,相反的话,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和制约。所以,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诸多因素中,人为的因素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若是现代企业的整体管理交稿,那么就说明这个公司的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就会比较高。因此,现代企业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提升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全。提升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并且进行相应的监督执行。除此之外,现代企业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基质,不断鼓励员工在工作发挥最大化作用,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所以,现代企业想要做好内部控制,就需要以人为本,对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并且将其作为这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开展。

参考文献:

[1]沈广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

[2]钟靖,徐兴桃.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 2011

[3]徐雪燕.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6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企业档案工作保持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因为企业制度的创新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互相补充、促进的。

(一)企业改革需要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无论是转变经营机制,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档案为企业调整组织和产业结构,对外经济合作、清产核资.进入市场成为具有独立法人权力竞争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企业档案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将阻碍其发展。作为企业科技信息管理的组成部分,档案部门要积极探索档案工作发展的新思路,着手进行改革.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

(三)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为民众、为企事业服务,档案管理制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二、结合实际,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是科学规范开展档案工作、加强企业信息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首要环节。因为制度是基础保证和根本保障,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代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应包含档案工作规章、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业务规范和重点档案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档案工作规章包括各级、各部门档案工作人员责任及文件形成归档责任制度、档案工作规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档案管理应急预案等方面;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又涵盖了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保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等制度内容;档案业务规范则又囊括了档案整理规范、档案分类方案、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特殊载体档案管理规范、档案全宗管理办法等内容;而重点档案工作制度则包含了军工电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档案工作协作组工作规则等等。

笔者所在的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是2014年在总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加快安全电子产业发展”的号召下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海康集团组建而成的安全电子产业子集团,公司建立伊始,公司领导就十分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中电海康档案管理办公室更是积极配合公司制度建设工作,结合档案工作的特点难点,在贯彻公司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的前提下,档案工作人员勤做功课,积极调研,认真完成《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其中包含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等等规范,奠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初步在制度建设和执行环节层面上打造了闭环管理平台。随后各专兼职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经验,相继出台《文书档案管理细则》、《会计档案管理细则》、《科研档案管理细则》《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细则》等等制度规范,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工作标准,使档案管理工作很快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续我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从强化企业档案资源建设角度出发,积极学习、研究先进企业的档案资源建设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公司发展要求的企业档案资源建设制度,推进公司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如《企业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制度》、《档案资源建设管理制度》、《档案资源建设达标升级考核测评办法》等制度,最终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现代档案管理制度,夯实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三、如何优化创新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一)制度创新战略――走实用化之路

没有永久不变的制度,只要是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的就是好制度。制度创新的成果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在档案馆看来有效可行的制度,未必在基层单位档案室能顺利推广和应用。档案人员一定要深入学习和研究本单位的当前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度创新着眼点在于组织内部。机制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机制是由制度内化而来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运行规律,这是档案管理机制创新能否实现的关键。

(二)管理创新战略――走复合化管理模式之路

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推进组织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档案形成的规范性和档案利用的广泛性,将使档案和档案工作走出档案室,走向组织管理的每个角落,使档案事业成为组织内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事业。搞档案工作信息化也好,搞档案数字化也好,千万不能忽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我们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步推进,采用复合化管理模式。复合化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载体多元化,两种不同载体的档案如何有机结合保存的模式,有利于档案管理发展的良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