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工作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搬迁工作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搬迁工作应急预案

搬迁工作应急预案范文1

目的贯彻2011年4月27日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今天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全面安排安排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下面,强调几点意见:

一、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

市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编制了市、镇乡办事处两级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2010年。签订了市、镇乡办事处两级《地质灾害预防和处置工作责任书》督促130家矿山企业缴存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353万元,投入180万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用于搬迁矿区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申报了野角乡大麻塘村羊叉地组、阴底乡治中村鸡滚岩地质灾害搬迁项目,野角乡大麻塘村羊叉地组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完成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并通过省、地验收,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全市共发现6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未发生1起突发性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工作

(一)认清形势。

受极端气候和地质环境条件破坏的影响,近年来。市地质灾害呈现加重趋势,经费投入有限,监测手段落后,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为此,各镇乡办事处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级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

(二)结合实际。

深入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各镇乡办事处要认真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地形特征、气候特点等因素。科学客观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精心安排安排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抓住114地质大队在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详查的大好机会,进一步详查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摸清基本情况,做好排查、巡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汛前,市国土资源局已安排各国土资源管理所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重点排查学校、医院、村庄等人员密集场所。汛中要继续安排好巡排查,重点检查各项防灾工作的落实情况。极端气候时段加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密度,做到时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发生险情要及时采取应急躲避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市5月底要组织一次应急避险演练,各镇乡办事处也要开展相应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汛后要做好复查工作,切实摸清隐患在汛期后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要完善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并公布值班电话,发生灾情或险情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做好受威胁人员转移和二次灾害的防范,并严格依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

(三)切实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

群测群防体系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各镇乡办事处要发动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隐患防范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防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现已进入汛期,要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动态管理,针对基层干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责任人、监测人,对新增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基层防灾工作落到实处。至今还没有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的镇乡办事处必需在今年5月10日前编制并实施。同时,进一步核查辖区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原地质灾害点险情是否加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否规范填写、否发放到位,隐患点的监测员是否到岗到位,监测工具是否齐全,通讯、报警装置是否能正常使用,隐患点的警示牌是否设置,检查监测数据是否准确。汛期,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启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多渠道传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

(四)积极申报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和治理项目

按轻重缓急制定工程治理或移民搬迁计划,镇乡办事处要对稳定性差、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补助。对最具威胁确需治理或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关部门要积极与市国土资源局对接,对隐患进行工程治理或对受威胁对象进行搬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阴底乡、野角乡要抓紧实施已批准的搬迁项目,确保群众平安度汛。

搬迁工作应急预案范文2

公司安排今年计划部组织设备搬迁工作,计划部协调,市场部、安保部、生产部等多个部门组织多次协调并合理利用生产任务中间空闲时间结合公司实际需求编写了公司设备搬迁方案。

搬迁方案是设备吊装搬运最主要的核心,同时严格按照搬迁方案决定了吊装成败,计划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搬迁方案以保证搬迁的顺利进行,而且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让在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很清楚自己的职责,保证他们的工作安全。为了保证搬迁过程的专业性,计划部还积极的与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协商,并严格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搬运。

为了推动公司的搬迁计划,计划部成员多次协调定于本月15日开始搬迁设备第一步,计划部成员通过每天查询天气预报,及时的发现设备吊装的日子即2021年7月17日(星期六)将会有一场大暴雨,为了防止设备在搬迁过程中被雨淋而造成损坏,计划部立即做好相关调整,通知了设备搬迁的相关人员延后搬迁。同时公司领导王总亲临现场坐镇在设备准备搬迁前动员讲话并提出了重点事项,1、现场人员是否知悉每人的工作任务。2、现场人员是否熟悉设备搬迁应急预案及现场要求应急预案预演。3、设备搬迁的重点是3个安全,即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场地安全。

搬迁工作应急预案范文3

医院搬迁新址在即,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现为医院在搬迁新址过程中实施的具体工作建言献策。

一、成立各项组织,实行分包责任制。

1、成立领导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确保道路通畅,保证搬迁顺利进行;成立搬迁责任组,制定各组职责并落实到人;制订医院搬迁的方案、搬迁路线;协调各搬迁工作组之间的关系;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2、成立各专业组:

(1)固定资产清查组。负责搬迁前老医院的物资清点、分类,制订物资报废方案、搬迁调配方案、入库备用方案、淘汰处置方案,解决需搬至新病房大楼的旧设备的适用问题;按照方案由责任人登记制订物资报废明细表、搬迁调配明细表、入库备用明细表、淘汰处置明细表,搬迁实施后组织对老医院各种家具、设备、器械的清点、交接、回收;搬迁后在时间段内完成对账和入库;新院物资、设备清点、入库造册;整理完成新医院各科室所有材料、设施、设备清单,作为成本核算依据。

(2)医疗安全保障组。负责搬迁过程中医疗的协调、指挥;根据情况随车配备急救药品、器材,有专人负责,并设替补人员;负责搬迁过程中危重伤员的会诊、抢救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及参加手术和治疗;收集、掌握各科室收治情况和危重患者情况,并督促各科室做好相关医疗应急预案;随时收集、处理搬迁过程中各科室出现的医疗安全问题。

(3)宣传信息组。医院搬迁公告,制作相关标牌、标语;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

(4)新院运行保障组。确保搬迁前新院运行的各项必需工程(包括水、电、气、电梯、道路等)完工并正常运行,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各楼层的正常运转;标识、标牌到位,指示、引导清楚明显;确保搬迁实施前各种家具到位;确保搬迁实施前新院网络系统、局域网电话正常运行;搬迁前对新医院大楼各科室房间物品摆放进行讨论,形成方案后通报各科室,以规范房间内物品放置;对新院中央空调、弱电等进行全面调试检查,确保正常运行;搬迁前检查落实门急诊、病区办公区、辅助科室的设置以及病床编号、病区标示牌的安装;搬迁实施过程中指挥协调电梯和交通等工作;确保新医院各种购置设备到位,保证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层流、呼吸机、监护仪、药品供应、检验设备、影像设备、麻醉及手术设备等正常运行;

(5)交通组。负责转运车辆的筹备和安排,满足搬迁工作用车需要;负责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对接,保障搬迁期间道路通畅;负责搬迁期间车辆及人员的登记与检查。

(6)抢修维护组。确保搬迁实施过程中出现应急情况时能及时解决。

二、根据全院各部门特点分为几大片区:

1、住院区。具体人员负责住院病区整体搬迁,制定病区搬迁详细方案,并负责本区临时应急事务的处理,保证病人安全平稳搬迁。

2、门诊区。具体人员负责门诊部整体搬迁,制定本区搬迁详细方案,并负责本区临时应急事务的处理,保障门诊部各科设备安全搬迁,科室有序搬迁。

3、行政、后勤区。具体人员负责本区整体搬迁,制定本区搬迁详细方案,并负责本区临时应急事务的处理。

4、药剂区。具体人员负责药剂部门整体搬迁,制定本区搬迁详细方案,并负责本区临时应急事务的处理,保障药品供应。

5、设备区。具体人员负责各科医疗设备整体搬迁,制定搬迁详细方案,协助老院区医疗设备拆卸,安全搬运及处理搬迁实施过程中出现应急情况及时解决。

三、各科室成立科室搬迁小组。

由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其职责包括:组织医务人员提前熟悉新环境,了解科室的布局、设施、仪器位置、安全通道,熟悉医院其他科室的精确位置;负责制订本科室搬迁预案,包括科室人员岗位、分工安排,工作实施步骤、医疗应急措施及患者、物品、设备的搬运清点、顺序等;搬迁前将病床、物品、器械定位,做好抢救器械、应急药品的准备,对搬迁时科室的安排、地址、路线及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事宜、注意事项进行宣教;统计住院人数、空余床位数等,做好患者分流工作;检查仪器、设备等的使用情况,组织本科室物资盘点及统计。

搬迁工作应急预案范文4

维护人民生命财富平安,为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法》市处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

规模皆为小型,年全市发生14起地质灾害。其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以上的8起。14起地质灾害中,地面塌陷地质灾害5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7处,崩塌2处,累计直接经济损失170.5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全市各山区、丘陵地带。

塌陷灾害主要分布在覆盖型岩溶区和矿山开采区;崩塌、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切坡建房、修路等地段。诱发塌陷的主要因素是集中性强降雨或干旱,年地质灾害主要以突发性的塌陷、小型崩塌、滑坡为主。机井或矿山抽排地下水等引发地下水位大幅变化及矿山采空;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集中性强降雨,同时,与山体植被破坏、采矿、修路、切坡建房等有关。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降水趋势预测年我市汛期雨量接近终年略偏多,据市气象台46月汛期降水趋势预测。为650750mm多年均值665.6mm比年雨量(564.8mm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汛期期间有降水集中期,主要呈现在6月中下旬,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洪涝或内涝,今年汛期结束期略偏迟,7月上旬后期。

2.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历年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其与降雨关系,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气象部门对今年汛期(46月)降水趋势,预测年我市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简称崩、滑、流,下同)等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在总体上略超凡年水平,且呈增多的趋势。

降水集中期可能形成分布较为集中、数量较多、规模不等的群发性崩、滑、流灾害。将主要发生在五陂—白竺、莲花县荷塘—神泉崩、滑、流易发区和上栗—芦溪崩、滑、流次易发区。1市地质灾害易发区。

特别是5月下旬到7月上旬降水集中期。集中降水时段,2崩、滑、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时段为47月。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崩、滑、流灾害可能发生。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滑、流灾害将很容易发生。

3城镇、乡村建设和工业、交通、水利、矿山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是诱发崩、滑、流灾害的重要因素。山区建房切坡、公路边坡、露天采矿场、旅游景区高陡岩体、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是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

4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区域为石灰岩地区和坑采矿区。岩溶地下水的开采量增加,相应增大了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塌陷发生时间以伏秋干旱期为主。

积极开展外地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各县(区)要密切关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的中、短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三、地质灾害防护重点和重点防范期

年全市设置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4个;次重点防护区2个;重点工程防护区段4个。具置范围及重点防护内容见附件12依据上述预测分析。

受热带风暴或强对流天气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7月。可能延长至910月。塌陷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46月和9月—次年1月。

四、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区应根据今年人化及时调整空虚以政府主管领导为首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责任到人。要把抗灾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各级国土资源、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市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见附表4各地勘单位应承担技术支持的责任,积极协助当地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和应急工作。建设、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做好城镇规划区、水利工程区、公路铁路沿线、中小学校区、风景旅游区(点)等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市各县(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于年全部完成,要求今年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县(区)政府要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在年内全面开展并完成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准备必备条件,完善“十有”县建设工作,年内争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上报达标。

3.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研究落实预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制度和措施,做好预案中规定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对辖区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编制专门的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组织实施;要依照应急预案“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要求,加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要积极发明条件,适当范围内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要依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持单位,建立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伍;要配备必要的地质灾害应急专用越野车、GPS照相摄像和通信设备。

当地政府应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土资源(地矿)局要立即派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伍赶赴现场,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重大险情。开展应急调查,分析灾害发生原因,预测趋势,指导并配合现场救援工作;如遇强降雨,出现险情难以判断,当地政府应坚决采取果断措施,及时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受威胁群众转移躲避;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

4.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切实做到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复查,要对山区丘陵城镇和农村高陡切坡地段进行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标志,及时告知当地群众(或建设单位)村委会、乡镇和有关主管部门,指导、督促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做好隐患点的防治工作,落实群测群防。要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逐点制定监测、报警、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防灾措施,制作成“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威胁的群众手中。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落实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做好监测记录,发现隐患出现活动征兆、险情扩大、加剧变异情况要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平安。

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健全县、乡、村、组群测群防网络,各县(区)要进一步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依照强化责任制、落实防灾避灾措施的要求,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成机构健全、责任明确、设施齐全、信息疏通、预警及时、反应迅速、上下联动的网络体系。

5.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做好辖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特别是强降雨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实时预报。要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会商,加强与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送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传播方式,及时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送给县、乡(镇)村、组防灾责任人以及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以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6.严格执行值班、灾情演讲制度。各级国土资源、地矿行政主管部门。汛期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重要岗位实行主副班制度。要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值班人员的名单、联系方式及值班电话。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和月、季报制度。各级国土资源、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速报和月、季报工作。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富损失的地质灾害或者重大险情,各县(区)要按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相关规定。必需在接到灾情险情的1小时内速报市国土资源局和省国土资源厅。特大型灾情险情要同时演讲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随时进行续报。要保证数据准确、及时,不瞒报、不漏报、不错报。要注意加强地质灾害胜利避灾案例和预警预报反馈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及时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胜利经验和存在问题。做好地质灾害月报、季报,应当在每月或每季末月的26日前报市国土资源局汇总,以电子邮件方式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无地质灾害要进行零报告。

搬迁工作应急预案范文5

一、严格落实企业搬迁拆除安全的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装置拆除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安全负总责。在拆除或处置作业期间,要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带班制度,各级安全负责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要明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化工装置的拆除施工和危险化学品处置,对参加装置拆除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要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拆除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工作,对各个作业环节进行现场检查确认,使之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二、切实加强企业搬迁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一)制定严密的安全处置方案。对拟拆除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和处置的废弃危险化学品要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严密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安全处置方案,处置方案应报安监局、环保局、经信局、公安局备案。

(二)严把拆除施工队伍资质关。企业应当将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编制拆除方案并报住建委备案。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其他从业人员应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严禁企业雇佣不具备资质等级和能力的单位或个体民工承担拆除施工作业,严禁非法转包或分包工程。在办理项目委托手续和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必须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施工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告知相关装置、设施、可能残存物料的危险特性、作业安全要求和防护措施。

(三)切实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在实施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管道拆除作业时,必须做到:一是拆除现场应划出安全警戒区域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指派专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二是拆除作业时,必须由企业安全技术人员在现场指挥调度;三是进行动火作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动土作业等危险性作业时,必须先取得《安全作业证》,并严格执行相关作业安全规范;四是拆除、清理出的装置、物料应分类收集、堆放、保管,并做好明显标识。

(四)加强废弃物和装置的处置管理。对拆除、清理出的装置、物料,不需外迁或不再投入生产使用的,应进行废弃处置。一是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的有关规定,由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处置;禁止将废弃危险化学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经营活动。二是对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的处置,应先进行吹扫、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解体处置;三是对于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必须按《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交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搬迁工作应急预案范文6

一、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年修编的《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动态变化,我镇现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处,以地面塌陷、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隐患点个,泥石流隐患点个,地面塌陷隐患点个。

二、防治总体要求及防治重点

按照“以人为本、明确责任、预防为主,治避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抓好勘查治理、搬迁避让和防灾队伍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全市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镇地质灾害类型以地面塌陷、滑坡和泥石流为主。

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年)》,全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交警队屋边,村, 村, 村。

上述地质灾害隐患是我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所在村要在汛期来临之前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编制防灾预案,并报镇土管所备案。同时,每个行政村要对本行政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建立档案,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宣传,落实防灾责任,切实抓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重点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梅、台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段和重点防范期。在汛期来临之际,我镇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国土规划、农业水利、交通等相关人员在主汛期到来前,对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内的交通路线、重要基础设施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提出具体防范意见,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在整个汛期,镇地质灾害防治小组要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险情巡查、灾害预报、灾情速报等制度。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要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启动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开展应急调查,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着力强化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各行政村要立足于防大灾、应大急,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迅速的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细化本村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组建包括国土规划、农业水利、民政卫生等部门在内的应急处置与救援队伍,配备完善应急装备。高度重视基层地质灾害防灾能力建设,加强对农村基层地质灾害监测员应急能力的培训。地质灾害多发的行政村应根据本地实际,把气象灾害协理员、山洪灾害预警员与地质灾害监测员有机地整合,平时加强沟通联系,信息共享。灾情发生时,齐心协力、合作防灾。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重点防治区与重要隐患点的监测工作的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权、利要逐一落实,并向社会公布。

(三)继续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与搬迁避让

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农村居民点地质灾害隐患,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下山脱贫和农村住房改造工程,通过加强勘查治理、有序组织搬迁避让等途径妥善解决。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公路和其他道路建设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级交通、农业、林业部门要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建账立册,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和治理,保障这些道路建设运营安全。铁路、水利、旅游开发等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任务。各地要严格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加强治理工程、监理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四)积极做好山区中小学校舍场址的地质灾害防治

全镇中小学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办公室要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校舍场址,组织编制治理规划,按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处置,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可以应急排险消除危险的,尽快实施应急排险工程;短期难以消除的,应划定危险区并设立警示标志,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人及日常巡查、监测人员,并因地制宜地开展预案演练;需要工程治理的,按要求实施勘查治理工程。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地质灾害预防和救治知识的教育,培养教职工和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实施

目前,我市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公布实施。镇政府要将规划目标和防治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年度计划,落实防治责任,并实行严格的年度目标考核。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共享和服务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政府和各行政村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部署、检查、落实。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以新思路、新举措促进地质灾害防治由被动防治向主动防治转变。要建立和完善防灾责任制,政府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国土资源、气象、水利、建设、交通等部门责任,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监督,落实制度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制度,积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预警预报,规范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及时的调查、勘查、治理或避让。要严格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地质灾害治理责任人的治理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列入防治方案的重点矿区、交通干线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点,当地政府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由各责任部门按职责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