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运营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运营策略

互联网运营策略范文1

【 关键词 】 互联网电视技术;关键技术;运营策略

Based on Research of Internet TV Technology and Its Operation Strategy

Sun Hong-bin Zhang Nan

(Zhengzhou Television Station HenanZhengzhou 450046)

【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Internet TV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modern services,Is the collection communication, Internet,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integration of new technology,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V.At the same time of operation strategy of the market analysis,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V technology.

【 Keywords 】 internet tv technology;the key technology;operations strategy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电视技术伴随着我国科技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并在发展中走向成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电视越来越满足人们的需求,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

2 互联网电视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电视技术是一种集互联网、多媒体和通讯于一体的服务技术,其可以以电视为终端向客户传输文本、音频、视频、图形等。相比较传统的电视机,互联网电视有着节目众多、选择自由以及交换性强等特点,互联网的发展是互联网电视的主要推动力。根据国家规划,到2015年,我国城市家庭互联网带宽将达到20M,其余地区将达到4M,为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保障。

互联网电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传统媒体的助力,传统媒体有着庞大的媒体资源和较强的制作能力,通过传统媒体的品牌效应,给用户带来了很高的信任度。例如,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浙江、上海、湖北等数十个省市媒体都获批向互联网电视提供内容。

在互联网电视市场方面,互联网电视在2013年有了较大提高,其中主要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PPTV、小米、乐视、百度、腾讯等各大网络知名企业通过不同方式进军互联网电视行业,对互联网电视行业形成爆炸式推广;二是海尔、康佳等硬件商业生产公司也在配合性加强互联网服务性推广。

3 互联网电视技术热点

互联网的运行体系是互联网电视框架运行的关键体系,其运营体系层次是由用户层、终端应用系统、网络传输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内容资源层等部分组成。

3.1 用户层

用户层主要指互联网电视技术的使用者、体验者及需求者,是该商品市场消费的主体。相比较传统的用户,互联网电视的用户对商品的体验性能要求很高,不仅仅局限于听和看,在操作体验中的要求更加丰富。例如,多点触控、智能识别、第三方外设提供连接等。此外,互联网电视还要通过互联网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转换和共享。我国运营商在该方面主要通过PC、手机、消费电子等设备互联,完成优质媒体资源的共享。

3.2 终端应用系统

互联网电视终端操作系统主要根据电视界面及数据系统的拓展,其主要包括了新型软件应用的开发和硬件的配备。整个互联网电视终端框架的关键性技术有媒体播放技术、EPG展现技术和终端播放计费认证几个方面,其中主要以播放技术为主导,有着网络互联、功能拓展性强、操作互动性强等特点。当前世界可采用的主流有Linu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及其他智能平台,可凭借操作平台实现网络程序的拓展。当前市场中采用的互联网操作系统多为Android系统,通过与终端和互联网互联实现资源共享。运营商在研究中主要注重于用户层的自由选择、通过终端接入后实现高速网络搜索和节目下载(包括视频、音频、文本、图片等)等,最终实现程序和视频的同步、共享。

市场方面,智能操作平台在电视应用配置方面资源比较广泛,使用户层的消费成本投入减低。其数据来源主要依靠互联网及媒体信息,数据量比较大,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对资源进行调整。相比较传统的电视设备,互联网电视满足了互动操作移动性、可控制性、数据资源共享性等特性,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拓展范围。同时给互联网电视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开展了一个规范统一的平台,对市场的引领、发展,监控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3.3 网络传输系统

当前互联网电视传输系统中主要运用开放互联网传输,实现了固网传输和无线数据传输。纵观我国网络发展史,固网数据传输主要是随着近几年城镇宽带网络建设脚步的加快而逐渐成为传输主流。相比较固网传输,无线网络传输受到很大的限制,其中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技术方面、设备方面等。和传统的传输系统相比较,互联网电视传输主要是依靠铜缆和光纤传输,在数据的稳定性、成本、运行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在网络传输技术方面,当前主要依靠视频编码与流媒体以及云技术。视频编码技术和流媒体在数据传输中的兼容主流和编解码技术是运营商在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对象。随着大数据时代对互联网的冲击,云技术的使用对网路传输的影响也在增大。如何提高客户端和服务端的使用率也是运营商研究的重点,其中主要可以通过节目内容云端统一管理、节目推动管理、资源共享管理等方面实现。运营商为保证网络传输速率,可以从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及内容虚拟化方面进行突破,提高流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4 业务支撑系统

在业务方面,运营商需要考虑到商业效益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市场来建立合理的业务系统,从业务行为以及流量研究中来提高运营商的业务水平。例如,对从户层的收看时段、播放数量、用户喜爱节目、用户选择范围等做出统计和调查等。运营商在调配业务系统的同时,要对资源进行规划、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来提高广告给运营商带来的效益。此外,受到数据量的影响,运营商要结合用户的需求对资源进行调配,可以通过智能检搜索来实现,根据用户层在互联网多媒体节目中的数据选取来分析。

4 运营商的市场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对比,互联网电视具有播放资源充分、模式新颖、多端共享等特点,在市场上占着很大优势。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和应用与供应商、硬件供应商等有这很大的影响,在其商业模式和技术组合上一直是个重点和难点。

4.1 市场策略

在市场经营策略上,需要结合运营商、资源供应商和广告商,同时要对市场进行长期规划。开展IPTV服务和互联网电视的结合虽然可以对资源多次应用,但对未来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控的作用不大。我国互联网电视运营采用“应用商店+管道+终端”的服务模式可以减少终端的成本,给后期IPTV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业务规划提供了很大的调控空间,也可根据市场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实现市场策略的规划和革新。

4.2 技术策略

在互联网电视技术策略的革新方面,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转变、IPTV业务模式的建立、公共互联网与专用互联网的组合以及资源优化处理等方式来改进。其中需要注意用户对资源的取向、市场模式的调整、各运营商之间的网络承载运行方案以及资源获取的途径和质量。

用户终端的转变是实现技术标准化的重点,关系着未来IPTV终端向智能化的转变、网络资源的筛选及升级等。运营商对该方面的要求是终端经济化、升级简易化和持续化,可有效地给运营商带来最大化利益。

5 结束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电视的运行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以及市场运营策略等,对其中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以及互联网电视未来发展趋势没有做出深入讨论,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此外,运营商的运行模式和产业链的构建对互联网电视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文涛,张霁,王文涛.互联网电视现状及其政策分析[J].广播电视信息,2014,04:20-21.

[2] 夏勇.互联网电视技术方案分析与比较[J].电视技术,2012,36(20).50-55,64.

[3] 王江.互联网电视技术方案分析与比较[J].新闻传播,2013,12:191.

[4] 顾莉莉,周海涛.互联网电视技术方案与业务模式探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2,06:23-24.

作者简介:

互联网运营策略范文2

【关键词】 通信运营商 移动互联网 策略

国际上通信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这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竞争的主要内容,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通信也逐渐的发展和壮大,近些年来3G、4G技术更新和普及速度较快,无线宽带业务的费用逐年降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便利。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使基础电信也的深刻变化

1、无线数据量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技术,促进了OTT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且受到了客户的欢迎,提高了无限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壮大,给移动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据相关的数据截止2012年,全球移动连接数据达到68亿,预计2017年能够达到97亿。

2、促进基础电信运营商变革。随着OTT业务的发展壮大,近些年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通信运营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吸引优秀的人才,强化技术革新的同时不断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智能管道的建设,拓展业务范围,我国上海作为电信创新的主要基地,近些年来不断的增加新的项目,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通信产业等各个方面,增加了产业之间的信息的交流,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

3、电信监管的难度加大。互联网行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是目前全球的照样行业,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断涌进,OTT业务、不断进步,内容更新速度快,拓宽了监管范围,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很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给监管管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电信运营商需要采取的措施

面对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的激烈的竞争,通信运营商即面临着机遇,同时也具有很多的压力,因此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需要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技术,不断的退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信运营商需要不断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城市中网络的复杂概率,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向农村扩展,提高2G、3G的覆盖率,针对热点的覆盖范围要强化wifi的覆盖范围,同时通信运营企业要不断的提高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推广范围,运用4G网络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业务,需要协调发展,针对不同的地区要采取有效的网络技术,提高通信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客户的权益。

2、强化业务的分级工作。针对目前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的现状,提高通信技术的发展,有效的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需要将高价值的服务从普通的业务中剥离出来,通过差异化服务的方式提高网络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运营商是利润,同时还可以通过体验等方式来推广宽带业务,提高宽带客户的数量,这样能够有效思维提高通信运营商的服务价值。

3、提高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通信运营上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发展不能采取抵制的手段,需要积极的建立网络影响平台,实现通信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互利共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的提高,因此通信运营商不能排斥互联网技术,但是收到技术等各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发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而成功率比较低,同时由于互联网企业也需要通信技术的基础网络来提供服务,这就更加需要强化通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实现双方的互补,促进双方的优势提升。

4、提高企业的技术更新,转变经营理念。近些年来,通信企业逐渐的掌握市场的变化规律,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通信运营商的思想,逐渐向信息运营商过渡,服务已经逐渐从为客户提供同质化的服务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过渡,同时随着互联网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通信运营商也逐渐的提高自身的技术以及服务的创新,优化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完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运营商在互联网技术中的发展,促进通信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世界竞争的主要内容,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随着而来也有很多的问题,传统的通信运营商需要不断的改变自身的思想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创新,针对目前的市场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理性的应对,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为本的思想,提高业务的人性化,在越演越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互联网运营策略范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模式 资费套餐 Web 3G

1 移动互联网定义

1.1 国外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Information Technology论坛定义:无线互联网是指,通过无线终端,如手机、PDA等,使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无线网络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无缝链接,用户可以使用E-mail、移动银行、即时通信、天气、旅游信息及其他服务。总的来说,想要适应无线用户的站点就必须以可显示的格式提供服务。

维基百科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使用移动无线Modem,或者整合在手机或独立设备(如USB Modem、PCMCIA卡等)上的无线Modem接入互联网。

1.2 国内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中兴通讯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给出的定义,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

广义: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以无线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联网。

WAP论坛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1.3 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以手机、手持设备(如PDA)等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使用各类互联网服务,如网页浏览、定位、移动支付等。这些服务均具有移动终端适配性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移动互联网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是一种接入方式或通道,运营商通过这个通道为用户提供数据接入,从而使传统互联网移动化;其次,在这个通道之上,运营商可以提供定制类内容应用,从而使移动化的互联网逐渐普及。

2 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特点

近两年来,随着各国运营商不断升级网络,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渗透率持续上升。世界范围来看,由于日、韩移动通信业比较发达,因此,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非常高;其他国家则相对较低。截至2008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超过80%,韩国超过60%;英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为20%,美国17%,中国超过30%。

2.1 三种运营模式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从国外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来看,从全屏浏览到传统互联网的热点运用,到运营商定制内容,种类多样。所有这些服务沿着从纯接入到个性化内容这条线进行排列,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完全基于接入的服务。主要是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其典型业务有互联网浏览、适配手机特点的全屏浏览等。

第二个层次:基于接入的集成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其典型业务包括搜索、Youtube、E-mail、eBay、社区、即时通信等。这些业务主要使用合作伙伴品牌。

第三个层次:基于内容和应用的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运营商定制内容和应用的服务,其典型业务包括音乐、视频、手机电视、移动支付、定位/导航、游戏等。这些业务使用的主要是运营商自有品牌。

这三个层次代表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第一层次的商业模式是“纯粹的接入管道”,全球的主流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二层次的商业模式是“智能的接入管道”,欧美移动运营商,如Verizon、Vodafone、和黄3等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三层次的的商业模式是“精细的内容渠道”,日本移动运营商、韩国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

三种运营模式对运营商资源和运营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运营商选择何种运营模式需要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及市场发展状况来决定。具体见表1:

2.2 在线和离线两类服务形态

国外的运营商通过在线、离线两种方式来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1)在线服务

在线服务通过WAP和Web两种技术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浏览及其他各种内容应用,其中基于Web方式的在线服务正在成为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运营商实施网页全浏览技术以使用户在PC端和手机上能够享受到同样的业务体验。如2007年SKT就推出Open Web业务,实现了网页全浏览。

移动运营商推广无线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服务,用户在移动环境中可以随意使用有线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比如移动搜索、移动电子邮件、移动聊天(MSN)和移动博客等。这更加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

(2)离线服务

主要通过客户端软件方式来实现。用户下载并安装客户端软件后,即可以不登陆网站就享受到各类服务,如新闻推送、移动搜索、移动视频、各种金融服务、游戏等。随着移动Widget的发展,各种功能的客户端软件层出不穷,如待机画面、移动游戏、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移动金融服务、LBS、视频点播、离线杂志、新闻服务等。

3 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纵观国外运营商在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做法,本文从网络、目标市场、合作、终端、资费5个方面分析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3.1 策略1:升级网络,提高网速

网络,尤其双向高速网络是移动多媒体应用及高带宽应用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外运营商非常重视移动网络的持续升级。目前,国外的WCDMA网络大部分都已经升级到HSUPA,最高可提供21.6Mbps的下行速率和5.76Mbps的上行速率;而C网运营商如Verizon、KDDI、SKT等均已经把网络升级到EV-DO Rev.A。网络速度的提升使其可以承载一系列基于高带宽和高速率的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并进一步带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3.2 策略2:区分商旅和大众市场,推出针对性业务

针对高端商旅市场,主推E-mail业务。E-mail服务在欧美商务人士市场比较受欢迎,因此欧美运营商如Vodafone、Verizon等均针对高端商旅市场推出移动E-mail业务。该业务的特点是:两种收费模式――收取一定的月租费和按流量收费;两种接收方式――即时接收和只能通过Web网页接收。

针对大众市场,为适应小众化趋势,推出多样化应用,包括:沟通类应用,如移动社区、移动IM等;便利类应用,如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等;娱乐类应用,如全屏浏览、移动视频、手机电视、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

3.3 策略3:与互联网巨头强强合作,引入传统互联网热点应用

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如MSN、社区网站、搜索、视频等已经积聚了大量的用户群,提供这些服务尤其是在其他运营商还没有提供的时候,无疑可以吸引用户以扩大市场规模。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运营商是Vodafone与和黄3。这两个运营商整合了TOP SP/CP,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优质资源汇聚中心。其合作的TOP SP/CP有微软、Yahoo!、Google、eBay、Youtube、Facebook、Myspace等。这些均是业内顶尖的传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而这些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基本涵盖了Internet的主流热点应用。运营商通过这种强强合作的方式,达到借助合作伙伴品牌影响力来吸引用户的目的。

3.4 策略4:定制功能终端,配合业务推广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网络速率和稳定性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终端在功能和业务方面的推动。国外3G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做得比较好的运营商,无不从终端入手,以定制终端来配合其业务的推广,而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更是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黄3设计开发了价格便宜、简单易用的新的移动终端,集社交网络、E-mail与短信功能于一体,如和黄3的Skype手机、INQ1Facebook社交手机等。和黄3还计划于年内推出Twitter手机以及其他新概念手机。

3.5 策略5:资费以流量包月为主

毋庸置疑,在网络基础具备、终端功能强大、内容/应用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资费便成为刺激或阻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国际主流运营商来说,网络、终端、内容/应用方面的支持与储备都已经具备,因此,他们为了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纷纷推出以流量包月为主的资费套餐。如和黄3推出两档移动互联网资费:2.5英镑/月包10M流量,5英镑/月包1GB流量。Vodafone的资费套餐更为灵活一些,不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费的套餐:5英镑/月包500M流量,20英镑/月包5GB流量,50便士/天包25M流量。美国运营商AT&T则按业务、终端推出流量包月套餐,见表2:

4 对中国运营商的启示

国外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积累了经验。这些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刚刚起步的国内运营商来说,无疑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4.1 还需大力提高3G网络覆盖及稳定性

网络是提供服务的前提。移动互联网之所以在3G时代大行其道,是因为3G网络的高速率使得带宽型、多媒体型业务的实现成为可能。而从目前国内三家运营商的情况来看,3G网络的覆盖率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率先实现全国覆盖,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包括342个地级城市、2055个县级城市、6000多个发达的乡镇;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已经覆盖了33个大中城市,基本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交通干线和重点旅游景区;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络已经覆盖238个城市,全国70%以上地市实现了TD-SCDMA网络覆盖,预计2011年底覆盖率提高至100%。根据国外运营商的运营经验,网络覆盖率达到90%,用户才会有比较良好的使用体验。

4.2 需注重与产业链进行紧密合作

这里所讲的合作,包括与终端厂商的合作,以及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一直以来,国内的运营商都更为倾向于自己做内容和应用,而且在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也经常强调运营商对于产业价值链的主导和控制。但在3G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业务和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与小众化趋势,仅靠运营商的力量是无法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这就需要运营商放开胸怀,与产业内的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紧密合作;同时还要与产业外的相关行业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如移动商务、定位/导航等。产业链内外的广泛和平等合作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整个产业的繁荣。

4.3 Web方式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WAP方式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色,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WAP用户总数已接近2亿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50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15.6亿个。

然而,Web方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Web方式不仅使用户可以得到与传统互联网一致的体验,也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日本移动互联网之父、i-mode之父夏野刚先生就认为,手机上的移动互联网和PC上的互联网应该是没有区别的。

4.4 推出有针对性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

日韩运营商和英美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侧重点及目标市场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取决于各自的市场发展状况及用户的实际需求。不同的运营商也均有其他运营商难以超越的王牌业务,如KDDI的移动音乐服务、NTT DoCoMo的移动支付服务均在日本市场首屈一指,在行业资源整合、服务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较高的竞争门槛。

国内的市场空间很大,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用户类型与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给移动运营商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完全可以结合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等各方面优势,为特定的用户群提供有针对性甚至是个性化的内容/应用。

4.5 以灵活多样的资费套餐刺激用户需求

从国外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资费来看,资费方式非常灵活,不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费的套餐;不仅有分业务的流量套餐,而且有分终端的流量套餐。灵活多样的资费方式适应了不同用户的需要,如不同使用程度的用户、不同使用特点的用户等。因此,运营商在制定资费策略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量、收之间的关系,在资费调整与流量上升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互联网运营策略范文4

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终端功能的提升,移动互联网流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思科公司预测,到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比2010年上升26倍,年均增长率接近92%。与此同时,单位流量的成本不断下降。据Analysys Manson预测,2010年至2015年每GB移动宽带流量的收入,将从2010年的20美元降至2015年的5美元以下。

面对流量的快速增长和资费的下调,传统的移动运营商因为缺少互联网内容资源,需要解决如何利用各种方式突破互联网内容瓶颈、并不断降低成本的问题。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传统运营商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1)互联网流量需求快速增长,但网内资源相对匮乏,互联互通结算成本高

以中国移动为例,在2011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提到中国移动连续几年数据流量均呈现150%以上的环比增长。由于中国移动自身网络资源比较匮乏,大量流量必须通过互联互通疏导,互联网网间结算费用执行原信息产业部在2007年12月1日正式实行的《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标准,并且实行流入/流出双向收费原则,正式结算价格在100万/G·月左右;而IDC、缓存等流量疏导方式的综合成本不到互联互通的10%。因此如何利用多种流量疏导途径,丰富网内资源,提升用户体验并降低结算费用,成为移动运营商的主要问题。

(2)已引入资源缺乏统一管理,急需提升内容资源的管理和调度能力

移动运营商大力引入互联网资源,包括建设IDC、缓存系统等,在缓解流量瓶颈的同时,也存在资源重复引入以及引入资源未充分利用等问题。比如,用户访问路由未及时优化,在资源已引入的情况下,依然直接将用户访问指向互联互通出口。目前的缓存系统建设大都依赖第三方厂家,而单一厂家提供的支撑能力有限,因此同一运营商内通常会引入多个缓存厂家;而这些厂家的缓存系统相互独立,提供服务时均需出网回源同步,部分内容存在重复同步,造成资源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多样化的疏导途径,并通过管控体系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2 互联网流量疏导策略分析

2.1 流量业务组成

分析互联网流量疏导策略,首先要分析互联网流量的组成。从应用类型来看主要包括P2P、Web、文件下载等大类业务,具体如1表所示:

当前互联网流量中Web浏览和视频、文件下载、P2P视频和下载、即时通信,占到了总量的85%以上。其中,视屏类的流量(P2P视频、Web视频)所占比重上升最快,据思科预计,到2016年视频将会在所有移动互联网流量中从现在的52%提升到70%。国内移动互联网由于受到带宽的限制,视频流量所占比重会更小;但随着无线接入带宽的提升,视频流量比重大幅增长是必然的。

2.2 流量疏导途径

分析了流量业务组成,第二步需要分析流量的疏导途径。除互联互通外,目前主要的流量疏导方式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1)自建IDC引入内容资源:这是互联网运营商解决流量问题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方式,业务的适应范围也最广。但IDC建设存在建设周期长的问题,并且需要配套相应的运营组织架构,解决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业务开发、业务运营和业务维护全方位的问题,而传统移动运营商显然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一旦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引入流量排名靠前的热门网络资源,就可快速提升网内流量占比。

(2)建设缓存:通过存储外网中的热点或特定内容,并引导用户的访问请求到缓存系统中,降低网间流量的同时增强用户体验。缓存系统的流量贡献可以理解为对互联互通带宽的放大,通常这一放大比例可以达到1:5~1:10,一般情况下用户规模越大,放大得越明显。但缓存系统主要对视频、文件下载、静态网页等内容比较有效,业务范围有一定限制。而且,缓存系统的效果和运营的好坏直接相关,只有实时发现网络热点并及时更新存储的内容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网络热点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是对缓存运营的一种挑战。另外,缓存需要对P2P等协议进行解析,如果是非公有的协议还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运营商通常需要借助第三方专业厂家来建设、运营缓存系统。

(3)建设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将网内已引入内容资源分发到网络边缘,有效降低骨干网络负荷并提升用户感知。对于国内移动运营商来说,CDN的建设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避免内容的重复引入。国内运营商的内容引入通常是以省公司为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一内容源被多个省级公司重复引入的问题;如果由集团公司层面统一规划CDN,就可以实现一点引入、全网高效共享。

二是降低骨干网络负荷。缓存、IDC等大都采用集中化部署,随着网络流量的增长,骨干网络的压力会逐渐增加,通过CDN将内容分发到网络边缘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CDN和缓存比较类似,主要对视频等大颗粒内容最为有效,目前主要应用在IPTV领域。随着网络流量的不断增长,其应用的业务范围和价值也将不断提升。

(4)第三方直连等:主要是和一些大型的IDC运营商或是网站进行高速直连,让网内用户无需通过互联互通出口就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资源。

上述流量疏导方式的主要特点汇总如表2所示:

综合业务质量、成本和拓展难度等方面考虑,应优先发展缓存、IDC、直连链路、CDN等方式,控制互联互通的规模,并在不同的建设时期各有侧重。

业务开展初期:网内互联网资源极度匮乏,应以互联互通为基础,快速引入缓存系统和直连链路,并尽快开展IDC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的建设工作。

快速发展期:以IDC为基础,扩大缓存、直连链路的业务容量,引入CDN,有效降低互联互通的占比,网内资源占比至少提升到50%。

稳定期:以IDC为基础,大规模建设CDN,降低骨干网络压力,并提升用户感知,大幅降低互联互通占比,网络资源占据绝对主导。

单从互联互通来看,对于当前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网络资源总量仍严重不足,互联互通作为有效的疏导方式,其带宽也需要拓宽;但从流量占比来看,互联互通的比重应持续下降。

3 互联网流量管控体系建设

多样化的疏导方式有效缓解了访问瓶颈,但也带来了资源重复引入问题。如何通过建设统一的流量管控体系,提高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日益成为移动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移动运营商在流量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精细化运营的目标,逐步引入了流量监控、智能DNS、业务拨测、流量控制等系统,但相互之间彼此独立,无法形成有效的管控体系。笔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流量管控体系(见图1),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流量疏导:通过Cache、CDN、IDC等多种手段实现网内内容源的快速分发和网外内容源的缓存,加速用户访问,节省网络带宽,如第2节所述。

(2)流量监控:对各类疏导途径进行监控,分析业务类型、网络质量,为智能化管控提供基础数据。主要包括流量监控和业务拨测两大功能:

1)流量监控:主要通过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检测)、DFI(Deep/Dynamic Flow Inspection,深度/动态流检测)探针实现,能够对网络流量进行深度分析,实时监控流量的业务变化和流向变化。但DPI和DFI的探针造价较高,在实际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探针的智能流量镜像功能,实现探针设备的最大化共享,并通过引入竞争提升探针的技术标准化和降低造价,最终实现探针设备的通用化。

2)业务拨测:通过模拟用户行为主动发现网络问题,同时也能加速故障定位。拨测实现了从用户角度对网络性能监测和业务质量监测的评判,与流量监控形成互补。

(3)管控中心:基于流量监控系统提供的信息,建立统一的互联网资源视图。根据网络资源类型和质量,确定资源共享及调度策略,包括三个功能:

1)内容资源管理:建立互联网资源管理中心,收集各缓存节点缓存的资源(URL),收集各IDC入驻的资源(DNS)、直连资源等,构造全局资源视图,实现资源可管理、可共享。由于第三方缓存相对封闭,资源视图的建设需要缓存厂家提供充分的配合,并提供相应的接口。

2)智能调度:实现对网内外资源及其业务状态的准确掌握,优先调度网内资源,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出网结算成本。

3)互联网质量监控:收集互联网网络性能指标及业务质量指标,建立基于客户感知的端到端指标体系。

(4)流量调度:按照管控中心制定的调度策略,通过流量监控、媒体路由、智能DNS多系统协同,实现互联网资源的全局最优调度。

1)智能DNS重定向:根据网内内容源优先级列表,将用户请求重定向到最优内容源。

2)智能媒体路由:根据管控中心通知的路由选择策略,引导媒体请求路由到最佳的内容源。

3)流量控制:根据链路状态和业务情况将控制策略下发给流量控制模块,在网络忙时对部分低价值流量进行限制,确保重要业务运行。

管控体系的四个部分形成了一个闭环。流量疏导系统提供了多样化的流量疏导途径,是整个体系的基础。流量监控系统对各类疏导途径以及流量的业务组成和流向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相关信息上报给管控中心。管控中心基于流量监控提供的信息建立统一的网内、外资源视图,一方面为流量疏导系统的建设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结合用户QoS要求制定流量调度策略并下发给流量调度系统。流量调度系统完成具体策略的执行,实现不同疏导途径的统一调度。

互联网运营策略范文5

WAP业务处于市场启动期,上网用户主要为高科技玩家、商务人士和尝试型用户;价格敏感度高,大部分用户非常注意消费单价和每月消费金额;用户消费习惯以“尝试”为主,93%的用户每日移动上网时间低于30分钟。

从关键的使用习惯看,移动互联网尚处于发展初期,WAP服务正在从高端人群向普通大众普及,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正在形成中。手机用户已经习惯于短信、彩铃等基本的移动增殖服务,在享受手机的乐趣后,开始憧憬下一步的娱乐体验。同时,一些SP的不良市场营销手段和高额的手机上网费用,让用户产生了警惕,对价格分外敏感。

移动运营商和3G从业者希望通过业务创新,发现“Killer”(杀手)级的高价值业务。从媒体的角度研究手机互联网,仔细审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价值链后,可以发现,手机媒体实现高盈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然而充满挑战。

媒体价值链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基础设施运营商(网络、印刷厂等)、内容生产商、内容运营商(专门做内容销售和内容版权业务)和媒体运营商。在传统媒体方面,平面、电视广播、唱片和电影,四个环节都很健全,因为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技术创新,一次次地推动媒体产业的进步;内容生产商趋向于高集中度的市场,基本的player最终剩下两种:一种是资本型的,一种是创新型的,无论电影、电视,还是唱片都是这个趋势;内容运营商是媒体产业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一环,从全球看,没有内容运营商的区域媒体产业一定是欠发达的。当然,这个角色也可能整合进其他厂商内部,比如四大唱片公司的出版公司,就是专门做版权业务。

互联网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然而媒体产业价值链并没有改变。随着web2.0热潮的兴起和新的技术应用不断涌现,我们发现,原来缺失的内容运营商角色正由Search、RSS、网摘等技术创新者所扮演。然而,互联网自由开放的产业环境决定了互联网在内容生产上的严重缺失,只能依赖于复制来自于传统媒体的内容。这种低附加值、低成本的商业模式不仅惠及了网络大众,主流网站也获得了客观的广告收入,然而在创造高价值的付费业务方面乏善可陈。

移动互联网的特殊性在于手机用户和PC用户迥异的使用习惯以及运营商特殊角色。深入研究产业环境和价值链的特殊性,可以发现,存在三大制胜策略,是实现高价值业务的可行之道。

首先,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长期业务规划。互联网的实践说明,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互联网模式只能带来缺乏长期粘性的流量和少量的广告价值,用户最终会被一切免费的内容产品和其他服务所惯坏,而不再愿意多付一分钱,网络环境日渐演化,最终传统的内容巨头必然放弃付费模式的互联网业务。通过调研用户的核心需求和提供世界级的内容产品,而不是注重短期盈利,重新开始构筑移动互联网的产业价值链,是高价值业务的第一个制胜策略。

互联网运营策略范文6

【关键词】云管端 智能管道 云计算 流量经营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在网民持续增长的同时互联网产业链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产业的端、管、云服务架构发展逐渐成为趋势。而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政企信息化、三网融合、物联网,以及“宽带中国行动”,将催化网络升级、应用普及深化、产业链整合加速,面对应用业务和终端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融合化,以及流量的迅猛增加,运营商如何应对挑战?

本文针对互联网云、管、端服务架构趋势下,探讨运营商通过管道智能化、云计算部署、业务模式创新等流量经营策略,提升客户体验感知,取得更多业务价值,并在未来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中拥有较优的地位。

1互联网服务的云、管、端趋势

互联网服务“云、管、端”架构中,云是互联网的大脑-海量数据存储、处理,管是互联网的神经脉络-应用分发管道,端是互联网的感觉器官(包括不限于视觉、听觉、触觉)-将业务转化为客户体验,在庞大而复杂的互联网服务架构中,三者分工、协作、融合,互联网未来才能满足客户的随时、随地、按需使用的需求。

(1)云计算(下简称云)的核心是通过网络连接将大量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是业务内容资源汇聚平台。云提供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可灵活定制、分割服务、按需收费,降低互联网服务和商业化部署和延展的成本,使更多微小开发者可以在很高的性价比下,快速部署和延展应用,实现快速扩张;云服务无处不在,开发者和最终端客户只需要一台具备基本计算能力的终端,以及一个有效的互联网连接,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云平台服务。国内的腾讯、百度、阿里、华为等巨头企业积极研发、部署云计算。云要求网络实现高带宽、高保密、低时延,才能满足公众、企业等客户在各种场景下的计算通信和沟通协作的需求。

(2)终端作为互联网应用业务转化为客户能体验或者协助客户完成任务的承载体,电脑、电视、手机、PAD等不同终端代表客户的不同受众角度或者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代表正在过去的不同企业运营界限,也代表市场、客户、价值。前期,管道对互联网产业链转变的后知后觉让应用和终端颠覆产业价值链以机遇,终端通过控制所承载的业务来驾驭客户价值,机顶盒、智能手机终端在家庭、移动场景可起到反客为主的功效,通过各种OTT业务跨域拓展运营界线。智能终端、家庭网关、机顶盒的融合、互通对管道的各种场景接入能力、识别能力、控制能力、保障能力提出新需求。

(3)管道作为云计算、互联网应用的传送载体。随着计算和存储资源、业务部署的“云”化,带来流量爆炸式增长,客户从数亿向数十增长,管道加快呈现高带宽发展趋势,目前电信、联通、移动提供互联网接入产品均以8M、10M为主,20M,100M作为高端产品在销售。

业务的多样性、业务模式的复杂性决定管道发展趋势。中国互联网应用排名前18位中,至少55%的应用业务在实时性、互动性、安全性和带宽都有更高、更新要求,其中规模最大、网民使用率达84.2%的即时通信业务,从纯社交信息向视频、电子商务、电子支付扩展,过去管道对业务透明、无连接型服务质量,显然是落后和被动的,因此,管道在识别能力、调控能力、保障能力、支撑能力方面的智能化势在必行的趋势。

(4)互联网发展趋势使运营商面临巨大挑战。当前国家推行三网融合、物联网、民营投资入驻电信基础业务,作为管道的网络处于竞争和融合的态势,以网络接入服务为主要价值来源的运营商需要保障基础业务收入,网络要满足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通信,要满足从城镇到农村、从公共场所到家庭、从固定到移动等各种场景,网络接入覆盖压力越来越大。

云业务和智能终端的蓬勃发展带给运营商四重压力,一要面临流量对接入带宽、网络承载能力的压力,二要面临各种应用业务客户体验的质量保障压力,三要面临OTT业务大行其道,流量增量不增收,甚至传统业务被分流、替代的危机,四要面临业务和终端逐渐成熟、自成体系的调度机制,互联网产业价值控制发生转移。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云、业务、终端怎么发展,流量的承载传送和交互控制是必须的,如何围绕流量提升经营能力、价值增值,成为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人认为运营商流量经营需在智能化管道基础上,强化流量流向管控,区分客户、业务价值,实现差异化服务,积极与CP发展合作、融合关系,拓展产品范畴,进行多维度的流量经营。

2 管道智能化的流量经营

运营商在既有接入网络基础上,运用PON光网络、固移融合等新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可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分阶段、分区域实施,依据固移覆盖程度实施光接入、移动接入的互补建设,使客户可随时、随地接入,纳入统一认证管理,实现无缝接入服务。

运营商健全城域汇聚层以上网络的双节点、双链路等保护机制,满足用户和业务对网络能力、网络安全和可靠性的需求。按业务、客户等级、接入方式等对IP承载网逻辑资源和物理资源统一规划分配,作为实现资源、业务可控性的基础条件。在网内统一规划、部署互联网内容分发节点,完善DNS解析智能化功能,在跨运营商网间部署流量控制设备,实施流量的内疏、外堵策略,具备流量经营基础手段。

运营商提升智能支撑能力。在升级网络设备具有协议识别能力、业务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融合移固接入方式、不同终端、不同业务的统一AAA认证系统,建立云计算支撑系统,实现网络资源、业务流量、客户等海量数据的自动收集、同步、分析,分析接入方式、客户等级、业务价值、流量价值,为策略制定和实施资源自动分配和调控提供依据。

基于以上智能化能力,保障本网网络质量优良和畅通,利用DNS智能解析功能,按先本网、再对等互联、后网间原则为客户提供解析目的地址,尽量使流量本网化;同时通过流控设备封堵跨网网间P2P流量,使流量最大程度本网化,这些是智能化管道的基础性流量经营工作,即提高客户体验又降低流量成本。千万级用户规模的运营商,其免费流速带宽占总流速带宽的比例可超过75%。

基于以上智能化能力,可依据客户接入情况和客户需求,实现快速自动开通;智能认证系统对不同客户、不同产品定制差异化的控制策略,为优质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依据业务价值和计费策略,实现网络不同状态下对重点业务的智能保障。可以在现有产品价值体系上再衍生出更高价值的产品和客户群体,通过网络流量的价值差异化服务来提升运营商经营价值空间。

3 基于业务模式创新的流量经营

从客户角度,通过智能支撑分析出客户价值、客户喜好、客户流量价值数据,结合网内内容资源,开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甚至引导客户需求的新产品,通过高、中、低档产品的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收费,创造差异化价值。

从业务角度,运营商应积极研究OTT业务,采取自主、合作、联合运营、产品捆绑等方式拓展增值业务,消除ISP与ICP意识障碍,创新管道价值从带宽价值延伸至业务流量价值,不断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体验。腾讯、移动、电信、联通、阿里纷纷自己的即时通信就是很好说明―消除传统经营禁锢、延伸服务范畴是帮助把握互联网产业价值链脉搏的有效措施。

从终端角度,可对公众、家庭、办公场景推出可管理的智能终端产品,建立智能终端管理平台。智能终端能融合各种终端在不同场景的通信、控制功能,能把握所承载的业务和流量价值。以家庭场景为例,用智能家庭网关为微云平台,智能家庭网关支持各种终端互通、对外通信和智能家居控制,满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客户需求,同时能满足业务持续创新、推广,以及对所承载业务和流量的智能调控。终端作为融合网络与业务的载体,将是通信、广电、终端、媒体、视频、电子商务等企业的竞争焦点。

4 基于云计算的流量经营

在既有机房、网络资源基础上,按区域统一规划、部署云计算节点,建立大云服务平台。首先,对用户行为中大流量、访问高频次的主流内容部署于各云节点,实施DNS的域名智能调度,通过1-2年持续部署,网内流速带宽占总流速的比例可超过50%,提升流量本网化效果。

在集中管理、分散部署的云计算平台基础上,建立开放式开发、服务平台,激发业务开发、用户需求、平台运营的多方价值;引入成熟、有潜力的OTT业务进驻平台,与ICP开展合作运营,可采取产品捆绑、增值业务包、业务分层或者静态资源等多种方式合作,达到丰富产品内涵、提升流量价值,保障用户体验,实现多方共赢。

在网内云服务流量达到一定规模,可面向因国家三网融合、民营投资者、驻地网经营者、大型集团企业提供流量带宽租用,有偿共享用户间P2P和本地内容流量,后者可快速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感知体验,前者实现流量二次经营,进一步提升流量价值,缓解网络、业务竞争、融合压力。

5 结束语

运营商应敏锐认知互联网 “云、管、端”发展趋势,在既有网络基础上分区域、分阶段建设智能化、可管控的智能管道,以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分散部署原则,建设云计算平台、智能终端管理平台,制定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导向的运营策略,通过管道智能化控制、创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范畴等流量经营举措,在未来互联网产业价值链条中谋取主动,完成从传统运营商向服务提供商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