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环境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环境设计方案范文1
环境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中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交叉复合型学科。它涉及的专业内容广泛,需要从整体上去表现空间与时空。但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理论和观念相对落后,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结构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阻碍了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高校的培养与市场企业需求如同隔靴搔痒,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关于PBL教学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所谓PBL是Project-based learning的简称,可翻译成“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过程中受到认知学、协作学习、多智能理论的影响。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做中学,学科交叉,协作学习,自主探究,与真实世界和生活实践相联系,以实现学生知识的生成和培养能力为最高目标,注重学生心理或者动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三个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PBL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各个课程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渗透、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弊端。它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来代替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由教师和校外导师设计或选取项目,在项目推进的学习过程,将看似孤立的专业课程知识导入整体设计流程,有机地将设计所需的知识整合,实现学生设计创新综合能力整体提升。那么,PBL教学法如何在环境设计专业得到更好的实践运用?这就需要更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来实现。
构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双平台”
笔者根据经济建设对环境设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与实践调研。据此,以H学院为试点,通过环境设计专业“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即现实加虚拟,搭建起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和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课程实践”、“创作实践”、“项目实践”、“行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把实践教学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PBL教学法正是依托于这样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双平台”构建包括以下两部分:
1.搭建现场实践教学平台(校内校企合作工作室、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改造校内实践教学场地。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校内主要是校内实践教学场地建设,包括已有的实验室和工作室。在H学院试点已经邀请行业专家和一线人员到校进行了考察,提出改造方案。实验室和工作室的场地设计采用企业模式,集生产、教学和研发为一体,更便于生产设计与教学对接,利于师生间更好互动,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使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功能更趋完善。同时优化管理,将实践基地和工作室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达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照互惠互利原则,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改善现有条件,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踏踏实实建设好。在校企合作的方式上也更深入和规范,如在佛山市东鹏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组成了由企业负责人为首的实践教学团队,每周二晚上给实习的学生上课,对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说明,并就学校较少涉及的施工工艺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和市场接轨。
(3)在校内的实践课上,选择相应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实际工程项目。此外,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实践导师和本校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践。
2.搭建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实践教学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本着“结构完整、简单实用、技术成熟、扩展方便”的原则,推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数字化建设。
(1)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设计“多层次、模块化”的环境设计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全过程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平台分成三个层次的模块,将环境设计工程项目训练贯穿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第一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认知训练;第二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综合技能训练;第三个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创新训练。
(2)进行有关软件资源的开发。重视立体化教材建设,丰富并优化环境设计教学资源网,最大限度地满足环境设计专业教与学的需求,开辟“网上课堂”或利用FTP共享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实现基于项目的设计实践课程训练。
PBL教学法在专题设计课程中的实施
“专题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全套系统设计,实现理论向实战的过渡。PBL教学法将在“专题设计”课程中进行实施。
1.项目确定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现状,在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上,可引导企业把项目设计任务的核心部分系统而循序渐进地给予学校,建立起教学资源库。把企业的项目任务转化成课题,可以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使教学目标性更明确,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下载一份详尽的教学计划和具体设计任务书。
在开课初期,便组织学生同企业导师一起实地考察,现场拍摄照片资料,与企业负责人探讨设计方案构思,明确甲方的设计需求和目的。
2.项目规划
由于PBL是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行制定学习计划、控制整体过程,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甲方的具体要求、实际空间的设计任务量及教学的时间安排,我们按学生按兴趣和自身能力,安排5-8人一组,确定组长(设计总监),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所需时间作总体规划。学生还可以在规划阶段去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上,找到大量真实有效的实践案例学习,拓宽思维广度。教师在此过程中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课程组织者、学习参与者、信息咨询者、情感支持者”,起到设计和组织向导的作用。第一次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然后按计划要求各小组进行前期市场调研。
3.项目实施
这一阶段是PBL教学法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知识内容的获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是在此过程中完成。设计是离不开市场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进行前期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包含的项目较多,学生要根据具体项目,对周边环境及居住者、交通流线和材料市场进行调研。学生在去到工地实地调研、量房时,也得到校企合作单位的大力协助。
小组完成项目具体实施第一环节后,纷纷拿出了优秀的调研报告,第一时间上传到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并在全班进行了阶段性分析汇报。在汇报中我们看到不同项目的小组,都整理了大量图文资料。从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综合分析前期的市场调研结果后,教师带领设计小组再赴甲方公司,进行具体的方案汇报和探讨,然后根据反馈信息积极与甲方和企业导师进行讨论分析,最终确定进入系统设计阶段。设计定位明确后,鼓励学生尽量通过概念性的草图切入设计,学生个体是自己知识的构建者,之后通过小组交流和分享,使他们通过一系列完整草图来理顺设计思路和明确具体的细节设计。此阶段,PBL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不止局限在教室内。在试点H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现场实践教学平台正在建立和完善中,有相应的硬件设施与PBL的教学法相配套,包括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和工作室。在此阶段,教师辅助,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分工合作,团结协作,设计项目和课堂活动,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相互依赖,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主体能动性得到培养和提高。期间,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对材料和施工工艺实验室的参观,并多次组织去工地进行实地调研。随着设计的深化、推敲,完成平面布置方案,最终以完整的设计表达方式绘制全套 CAD施工图及效果图,并附注材料列表和简易预算。
4.项目成果展示与活动评价
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包括市场调研报告、团队设计方案、同学评议等内容的一揽子文件(图1)。教师把这些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再添加到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库里。PBL教学法不但要求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客观、更全面的对一个学生的各项能力做出综合评价。最终的考核评价由企业专家、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来完成。除此以外,学生还自行策划和组织一次设计作品展览。此环节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及相互交流。
结语
初步实践经验表明,“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给PBL教学法打造了适合的平台,使学生学习成为在实践体验中主动构建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PBL教学法与现有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要坚持建设好“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好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和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等,这些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网络环境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 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22-02
“环境设计”伴随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虽然如此,但我国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还是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一直沿用的教学模式局限性也逐步凸显出来,较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着新的历史挑战和任务。
一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叉学科。它强调的是学生在就业时要熟练掌握设计创造思维、电脑与手绘绘图技能、实践施工能力等综合实践素质。而我国的环境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都同源于美术教育,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束缚。在较长时间内,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思维与模式都是以教学型为主,设计课程过多理论阐述,实践教学成为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许多设计课程都是“假题假做”,学生缺乏甲方需求分析、资料前期调查、勘测现场、方案汇报沟通、跟踪施工现场等重要环节,造成了环境设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2 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学生实践能力不够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课程的设置尚不完善,软硬件设施也没有完全跟上实践教学的步伐。譬如现场实践教学平台不够完善,实训条件不足,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不紧密,保障机制不健全。学生缺乏真实的训练项目,整体训练时间不够。例如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由于装饰材料和做法的更新变化较快,需要带领学生去到材料市场、工地或公司,直接在施工现场观摩学习,甚至需要在材料实训室里,动手制作体验材料的具体运用,但学校往往难以建立较为完善的材料工艺模型室,或者较难联系能提供场地学习的施工单位。从而影响了该课程的实践开展,大多时候只能集中在课室听理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再如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就是电脑的高配置与数量,没有良好的软硬件配置,学生就不能画出施工图、效果图,实践教学的发展便举步维艰。另外,在搭建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方面,许多学校还不能与时俱进,无法做到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全过程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
3 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欠缺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环境设计专业的师资结构明显不合理。许多一线教师几乎没有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也没有获得校外深造和学习的机会,仅仅局限于的课堂教学的自我学习,知识得不到更新,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项目中去。教学通常凭教师“个人化”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与指导,布置的作业也缺乏真题实践的训练,容易脱离社会实践,缺乏对当前专业市场需求的考虑,缺少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考虑,更难体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虑。从某种角度讲,培养人才往往出现纸上谈兵、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亟待加强。
二 关于“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理论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环境设计专业“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即虚拟加现实,搭建起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和现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课程实践”、“创作实践”、“项目实践”、“行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图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把实践教学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相互对应,平台之间有效衔接;理论学习与项目训练交叉推进,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
本课题的实施,以广州H学院为例,在环境设计专业采取试点、分析、比较,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由学院宏观指导协调,系部具体管理,实训教学监督组负责检查指导。广泛汲取国内外学者和同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省内的环境设计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坚持环境设计专业技术应用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设计实践能力。提出“以环境设计工程认知训练为基础,突出认知能力培养;以环境设计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为重点,突出关键能力培养;以环境设计工程创新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创新精神培养”,初步建立环境设计专业“双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及模式,并确定相应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进行改革。
三 “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及成效
1 “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一是搭建现场实践教学平台
首先,围绕建设实训基地、营造职业情境、引进真实项目等问题,着力优化支撑培养模式的实践条件。邀请企业家、行业专家和一线人员到校参观考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校内实践教学场地改造方案。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校内主要是校内实践教学场地建设,在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中设立室内工作室和园林景观工作室。工作室是以横向项目和高层次纵向项目作为支撑,对合作企业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筛选,选择相应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实际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来源与企业,但在教学中往往要高于企业,满足整个项目教学上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课时调整和利用学生业余时间,让学生在现场实践教学平台――校内校企合作工作室、实验室,获得初步的工程实践和设计创新能力。在校外主要是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校企联盟。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已经和当地的一些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以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双方共同制订实践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建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
其次,组织专门的指导团队。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指导团队主要由学院教学和科研骨干教师全权负责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运作。整合教学资源,利用社会资源共建教学团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接受企业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指导团队以合作单位设计部、工程部的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为主,校内教师配合协作,由合作单位的高层技术主管担任团队负责人,每个设计师分管5-6名学生。学院指派专门的联系人,协调校外平台的相关工作…。
(2)二是搭建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
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时展,环境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为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模块化”的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遵循环境设计专业能力培养规律,按照设计工程项目职业基础能力、工程项目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模块建设实训项目资源。
第一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职业基础能力训练模块,重在学生基本动手能力训练,帮助理解掌握基本原理。重视立体化教材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演示手段进行实践的预演,包括视频、动画、文字图片等。例如《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通过3D动画演示建筑和室内装饰的材料、结构和施工工艺,学生通过渐变式的动画演绎,能够非常直观地明白,而且可以随时反复学习增进理解。
第二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综合能力训练模块,重在综合设计应用知识能力训练,能够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设计。这一模块,配置大量的最新、通用的工具和案例库,实现以专业项目为核心的实训及设计相结合,着力培养及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可以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缩短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第三个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利用所学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针对企业实际项目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的形式及内容是多样性的:结合校外实践基地项目、联合培养单位和就业单位合作项目、各类竞赛项目以及兴趣小组科研课题等各种形式开展。
2 “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1)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了教学过程中的“书本教学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转变,促进传统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2)创造实践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学院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兴建了材料展示室、模型工艺制作室、苹果电脑机房等实践教学场所,支撑职业基础能力培养。校企共建了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有力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也为用人企业提供了方便,互利互惠。学院还建设了设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学生也在多项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取得荣誉。并利用社会资源共建教学团队,教师通过企业培训,通过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专业和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3)提升了学生学习动力和就业能力。在近两年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不断地提高。通过实践项目训练和在企业的锻炼,大部分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和认可,约20%左右的毕业生可以直接留在实践单位就业,其他学生也能根据个人需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率达到94%以上。
网络环境设计方案范文3
刘 慧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文章摘要】
针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B/S 结构的设计思想,提出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各子系统功能的实现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便能够使系统管理更为高效。
【关键词】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在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 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这对软件企业生产效率、软件产品质量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软件开发企业要想适应这一变化,就应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探寻更为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更为高效的管理方法,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基于项目管理软件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设计和流程管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具体应用中优势明显,已经成为软件开发企业实现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现阶段研究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依托计算机应用的项目管理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随着网络计划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分析程序的不断完善,分析软件所具备的应用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软件开发企业为了实现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化,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从功能层次角度来看,项目管理软件的不断发展,逐渐分离出三个功能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功能,主要是模拟基础工作流程, 实现资源共享,便于项目管理人员操作, 基层功能开发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就已经完成;第二层次体现为两大特点,在基本功能基础上产生分析功能,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生成预测功能,再有就是借助网络应用技术,实现了在局域网上的多项目管理,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即实现了使用功能和通讯功能;第三层次是项目管理功能,旨在提高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实现在线管理。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的日益深入,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其在资源管理、进度控制、质量监督、项目跟踪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2 国内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自上个世纪70 年代起,国内开始关注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研究,但一直处于初级水平,直到90 年代,国内研发主体开始转变为软件企业,项目管理软件研发的专业化进程开始加快,由原来的自主研发、自己使用的小生产方式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软件产品的功能才得以拓展,随着集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运行环境的改变,也实现了资源共享。然而近年来国内软件开发企业过于依赖国外技术,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出现了滞缓现象, 除了技术因素制约外,市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就软件行业发展状况来看,国内软件产业虽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但是软件市场并不乐观,市场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很少,而且主流软件产品也缺乏市场竞争力。概括而言,现阶段国内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不重视项目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主要依赖于个人的知识技能,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二,项目计划有待完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阶段性计划和总体计划的作用缺乏认识,开发目标并不明确;其三,不重视项目沟通,信息的利用率不高, 缺乏有效的沟通,项目组织结构混乱,项目管理阻碍重重;其四,变更管理有待规范,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与需求变更联系密切,由于缺乏有效的软件管理机制,变更管理不规范,使得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五,不重视风险防范,管理人员不具备分析风险的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少应对风险的策略。总而言之,国内软件开发企业主要将精力放到了技术层面上,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现阶段国内软件开发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将软件开发项目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融合起来,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2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项目管理依托于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技术和工具,涉及到九个知识领域和五个实施阶段,九个知识领域主要包括项目综合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和风险管理,将这些领域的工作内容应用到软件项目管理中,可以分为五个实施阶段,通过对整个阶段流程运作的管理来实现项目管理预期,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五个实施阶段,主要分为项目启动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控制阶段和结束阶段,项目开发过程也可以划分为五个实施阶段,实现流程化管理。
对九个知识领域和五个实施阶段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可以将系统细化为十一个子系统,即综合管理系统,根据项目计划,确定组织程序,实施统一管理,实现项目目标;计划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各种项目计划的编制、审批、查询等;需求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变更控制和需求跟踪两部分内容;费用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项目费用的规划、估算、预算和控制;质量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项目质量的规划、保证、控制和持续改进;人员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项目成员沟通管理和个人信息管理两部分内容;配置管理系统,主要提品入库、变更和配置报告方面管理的功能;进度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项目执行过程的跟踪、协调和控制;风险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风险计划制定、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的任务;售后服务系统,主要提供技术支持、管理规范、在线服务、客户沟通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数据导入导出、数据表维护、用户数据管理、操作日志管理等功能。
2.2 基于B/S 结构的设计思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任何一种Web 浏览器都能够在网络节点上实现快速配置和控制,与传统工具相比优势明显,它具备可维护性、升级能力强、开发周期短、远程访问方便等特点,能够兼容多种开发语言,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或直接建构客户端界面。传统基于C/S 的网络构建模式虽然在在文件服务器模式性能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开发成本高、开放性和跨平台性差、资源冗余度大、生命周期短、安装和维护升级比较困难等, 为了改进基于C/S 结构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缺点,B/S 结构应用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已成为C/S 结构的代换技术。传统的C/S 网络结构模式是二层结构,新发展起来的B/S 模式是三层结构,即在表示层和功能层基础上又增加了数据层,不仅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还能够在服务器上完成对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直接访问,克服了传统C/S 模式的局限性,具备开发成本低、开放性和跨平台性强、生命周期长、安装和维护升级比较容易等优点,已经成为现阶段网络开发的主流技术,基于B/S 结构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3 系统总体技术设计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开发技术支持、数据库设计、安全性设计和运行环境设计四方面内容:其一,开发技术支持,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应采用目前的主流技术,即B/S 网络结构模式主要由浏览器、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该系统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只要将服务器连接到网络上,就能够实现操作,克服了传统开发应用程序的限制,为软件开发项目提供了更具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其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信息建模以及范式分解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能,因此在设计中应力求逻辑关系简单,简化数据库表的连接操作程序,从而增强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 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在于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三类数据库表的设计,即基本信息数据表、系统信息数据表和工作表,要保证其在实体、值域、引用以及用户定义等四个方面的完整性;其三,安全性设计,基于B/S 结构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有必要对用户进行分层分级管理,设置加密、权限访问等功能,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其五,运行环境设计,选择先进的客户端和软硬件,性能良好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如硬件环境可选用小型机配置,创建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
3 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功能的实现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细化为十一个子系统,在此以需求管理子系统为例,需求管理的核心是需求分析,这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基础,根据需求工程设计的领域,可以将需求管理子系统分解为获取、分析、规范、验证、变更五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鉴于数据结构设计是系统实现的基础,需求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思想就是要将功能模块转化为数据结构,然后在通过计算机语言将这些功能实现,需求管理子系统数据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表、项目需求表、需求状态表、分析报告表、变更表等内容。对于需求单据的状态变化,主要通过枚举定义来控制,要想获取需求,首先要填写需求单据,需求单据设计包括编码、名称、状态、内容、审核意见等流程,需求单据设计完成后,在此基础上对填写的数据单据进行需求分析和需求规范,然后执行,然后进入验证阶段,得出分析报告表, 进行需求变更管理。
4 结论
通过对国外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以及国内软件开发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系统功能结构设计普遍遵循基于B/S 结构的设计思想,这也是现阶段软件开发企业实现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在此提出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对系统总体技术设计和各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雪霞. 软件项目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青岛大学,2006.
[2] 胡林坡,方必和. 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活动有效性评价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07,16 (9):41-43.
[3] 张彦杰.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及其应用研究[D]. 复旦大学,2011.
网络环境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现代医疗;建筑发展;空间环境设计
建筑是现代人类对艺术的最好评价,因为建筑的美观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在科学技术领域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下,建筑物逐渐将科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医院作为人类生病,生存的重要场所,对生命的保护以及生命的挽救和健康的维护,抵抗疾病等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医院的建筑好坏与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研究都有很大的关系,也会让人们的感受更加亲切。
1现代医疗建筑发展
我国目前医院建筑是一种以比较古老的建筑方法为主的建筑类型,时间久了以后在建筑类型,生存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设计体系,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水平没有对建筑的功能和性质提出更多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其他自然的科学研究得到成功以后,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治疗过程中都有应用。所以对诊断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医疗建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这样就使医疗建筑设计方法慢慢的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设计体系。也就是说,以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医疗建筑设计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而现代医院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医疗建筑设计成为一种独特的设计体系。在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和设计当中,医疗建筑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2现在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与布局分析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医疗中心和大型医院来说,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医疗建筑平面布局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建筑的设计者必须对医院的流程烂熟于心,对各个诊疗部门的运作特点有着详细的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的交通流程进行设计,防止院内的建筑以及交通互相交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根据医疗活动的顺序以及其过程作为准则,对其进行主要的设计。大型医院建筑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建筑师的专业性,所以每一个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方案都是在建筑师,医院的管理者以及专家和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共同协商合作下得出的设计方案[2]。所以一个合理的医院建筑设计方案,一定要满足医院管理工作的需求。以高级的医疗设备和严格的医院路线为特点,对现代医院建筑以一种理性的科学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过程当中医院的运作。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大型医院更多的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证患者都可以满足医疗需求的前提之下,把患者的健康作为第一需求。在调查过程当中,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印象可以决定日后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所以只有为患者考虑,把患者当作工作的重点,才会使医院的声望得到提升,而医院建筑才会接触到更加全面的设计手法。不单是规模变大,还会在空间的处理当中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好感。医院建筑的室内设计得到了重视,才会使医院的服务更加全面。医院的建筑外观现在都采用高科技材料,会表现出其高科技的形象[3]。对于一些小型的诊所或者医院来说,医疗技术水平并不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对这些医院来说,不要求建筑师具备对医院的构造十分了解,在空间和平面的设计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只要保证了建筑的各种性质得到满足,就会让患者得到好的治疗体验。而对于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和医院的经营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医院的规模渐渐变大的时候,其内部复杂的构造和昂贵的医疗设备,会使其经济维持成本大大增加[4]。所以现在医院非常注重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相互联系,这样才能使其医疗服务的层面慢慢扩大,方便各种患者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对成本的维持带来更好的帮助。现代医院一般都希望建立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市区之内,为了使其土地价值更高的利用,所以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十分关键,做到更好的建筑布局,设计效果才会使土地价值的利用率增高。一些高科技的使用在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当中为医院的各种指标带来很高的提高,比如中央空调技术的使用和人工照明技术的应用,使医院拥有一个可以人为控制和调节室内环境的能力,摆脱了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对医疗环境带来改变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电梯和扶梯的运行技术得到了发展,在医院对患者进行转移或者进行住院管理等时,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说现代医院的体型越来越大,而且其内部的布局也越来越简化,使现代医院的发展效率更高,对现代医院外部造型和建筑形象提高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把患者作为中心的原则发展下去,并且要使其成为现代医院主导思想。所以现代医院更加重视室内空间的设计和改进,是为了使艺术效果更大化,让患者可以更加容易的接触。所以各种各样的装修手段用在医院建设当中,改变了人们对医院原有的混乱拥挤的紧张氛围的概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畅的医疗治病的环境,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医疗环境的改善还有利于扩大公共活动空间和交通空间的面积,但是只有满足了患者的空间感需求,才会保证建筑的质量[5]。最后我们要谈的就是医技科室的设计。医技科室的发展是因为人们关于疾病的现代化概念而引出的,在现代化的概念当中疾病是被看作为一种实体。并且通过各种生物实验的手段证实了其是真实的存在。简单的说,就是每一种疾病都是有一种客观原因所引起的,要想完全的康复或者摆脱疾病的纠缠,必须要寻找出这个原因,这样才会使疾病得到控制。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各种科学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系列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来对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现代医院对医技科室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高科技的诊断治疗方法为医院治疗疾病的能力带来了帮助,无论是医院的管理人员还是医护人员,或者是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建筑师都会对高科技的医疗设备的现代化使用进行重视。所以,医技科室的功能安排和技术要求是建筑师设计的难点,在一些放射线诊断治疗部门,要让建筑师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对不同设备的空间建筑摆放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必须要对医疗设备的型号以及详细资料进行研究,并且把医疗设备的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一定要更加认真的对医疗设备的安放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师的科学观念在实践中应用[6]。
3结束语
以上就是对现在医疗建筑发展和空间环境的设计的分析。为了让现代医院的设计更加合理,建筑的艺术感更加强烈,满足患者到内心精神需求,就要把上面提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从被单纯的是为提高医疗活动的空间变成了一个用医疗环境形容的空间。追求医疗建筑环境好坏的患者,喜欢把生活当中的氛围引入到自己的精神需求当中,为了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英华.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6(4):20-23.
[2]张锡辉,范小江.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C].2016北京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2016.
[3]孙晓铭.医疗建筑空间视觉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4]吕元之.医疗建筑人性化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5]严晶.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0).
网络环境设计方案范文5
一、基于课题形式的课程内容整合
空间设计基础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庞杂、知识点多,如果光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即使有再多的案例,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出现倦怠情绪,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不能同步进行。因此,课程以几个课题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整合,以过程考核学生,卓有成效。需要注意的是,空间设计、环境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各个课题看似相互独立,但其实课题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紧密衔接的,因此课题的设计非常重要。笔者根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性质,编写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了三个课题,结构如下:课题一与课题二是两个基础课题,呈并列关系,各自整合了课程前半部分的基础知识。如,课题一的内容是空间想象训练,即根据所给的平面内容设计多种空间,包含了空间概念、空间类型、空间基本形态要素、空间的形式美规律等知识点。课题二的内容是空间氛围营造,即在限定的空间内进行空间氛围营造的多种尝试,包含了空间的形式美规律、影响空间感知的要素——色彩、材料、光影等知识点。课题三为一个综合设计项目,内容是设计学院教学楼底层空间设计,与前两个课题呈递进关系,涵盖了整门课的知识内容,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在后半部分空间组织与设计这一内容,包括空间限定、常见空间形式、单一空间设计、组合空间设计、空间序列等知识点。如此,经过几个课题的组织串联,繁杂的课程内容就显得清晰易懂,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并且循序渐进,突出了学习过程。
二、基于策划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转变
以往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集中讲解理论,课后集中做题训练。在课题整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围绕设计策划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发生了转变,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课程前半部分为基础知识,以基础课题一、课题二串联起来,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案例讲解为主,穿插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手绘速写,边讲、边听、边讨论、边练习。课题一为空间想象训练,在头脑风暴与手绘速写环节,不限制学生的表现形式,重点关注他们的想法,尽量让他们自由发挥,因此展现出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课题二为空间氛围营造,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动手做,不限制材料运用与表现手法,作品也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还自己拍摄微电影,效果非常好。这一过程让学生活跃了思维,锻炼了手绘技能、动手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听课思想集中,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课程后半部分为综合知识,以课题三的综合设计项目开展教学。空间必须亲身感受,这一点非常重要,除了课堂讲授之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优秀案例的实地参观、讲解与调研,此过程的教学效果远远超过课堂讲授,学生热情高涨,知识吸收很快,对于自己进行项目设计跃跃欲试,积极性明显提高。课题三为设计学院教学楼底层空间设计,是学生所在学院的教学楼改造设计的实际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策划能力。学生分小组进行设计,其完成形式参考环境设计工程标书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制作标书文本,文本包括如下内容:基地调研、案例对比调研、设计背景、灵感来源、设计思路、设计过程、成果展示等。根据这些内容,学生首先要进行实地调研与测量,以及同类设计案例调研,包括实地调研与网络文献搜集,并进行筛选、对比、分析、研究,取长补短,这种资料搜集筛选与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设计策划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研的基础上,学生捕获设计灵感,并根据基地功能要求、设计主题等形成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并最终做出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设计策划能力。而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分组工作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制作模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汇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基于过程控制的考核方式探索
以往的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重视最后的考核,忽视平时的学习,对待平时作业不够认真。针对这个问题,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过程与结果并重,重视能力培养。这里的过程有几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课程中的几个课题为递进关系,相互衔接,在知识上、能力培养上呈现循序渐进的过程;二是学生在完成各课题时,不是只看最后的图纸,而是重视其思维的过程、设计的过程;三是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不是以图纸定成绩,而是对其整个设计过程的总的评价。在过程性考核中,如何严格控制过程并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是一个难点。本课程针对每个课题设计了任务书,以此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并严格控制设计过程。任务书的内容包含项目教学目的、项目内容与要求、指导教师、完成时间、评价标准、进度表、参考资源等,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就有据可循,设计策划能力一步步提升。任务书中最重要的是进度表,进度表中包含了每一阶段的时间节点、项目内容与要求(做什么、怎么做)、分阶段提交的内容(多少量、什么形式)、评价标准(考核的依据、所占百分比),每个阶段都是考核环节,使学生始终高度重视,不敢掉以轻心,严格控制过程,保证学习质量。教师根据进度表对学生各阶段的表现、进度、成果进行考核评价,也保证了最终考核的相对客观性。
四、结语
网络环境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广域网;网络技术;网络建设;安全策略;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4-0800-03
网络升级改造建设方案,先要从自己的业务的需要出发,对单位的IT进行统一的规划,规划和实施的原则一般为“服务业务,统一规划和分布实施”。其次从网络的总体架构开始分析,确定子网、资源子网、网络安全子系统和存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数据库及应用软件系统与网络、服务器以及存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在对网络协议选型、IP地址规划、安全策略设计、网络管理设计、网络环境设计、网络设备选型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分析之后,最终才能建设一个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的网络。
1 网络建设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网络升级项目的成败。一般先从公司网络现状,公司网络总体结构,对现网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项目目标,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总体方案。
1.1 公司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
公司现有近千台计算机及设备与网络相连,网络已具备相当的规模。
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公司已完成且正式运行的系统有: WEB、MRPII、PDM、电子商务采购系统、财务系统等。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投入使用,对网络的传输速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的网络交换产品基本上采用的是联想天工系列的产品,共有40余台,楼与楼及楼层间均采用62.5/125um的多模光纤,主干只使用了100M通道汇聚技术。
对VLAN的划分是完全基于MAC的方式来进行的。网络交换产品与现有主流交换厂商某些协议上无法兼容,为网络扩展带来障碍。
各VLAN间的通讯是通过重复加载MAC元素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三层路由;且网上的广播量大。用户容易遭受病毒和蠕虫攻击。
1.2 项目目标
根据业务运行的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安全性、可管理性等方面需求,公司网络改造项目制定出以下目标:
1) 对公司核心网络的结构进行层次化和模块化的改造调整,建立明确的功能区域; 整个网络结构控制在三级交换的范围,形成核心交换机、楼宇汇聚交换机、桌面交换机三层结构;
2) 对公司的接入安全及核心网络进行优化改造
3) 楼宇间之主干带宽提升至千兆,并采用聚合技术,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4) 按地域划分VLAN,减小广播包的影响范围,提高网络对异常状况的抗击能力;
5) 进一步强化网络内部和边界安全,逐步实现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任何非法操作和任何攻击的监控和防范;
6) 网络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随着网络规模和应用的扩展,网络的总体架构和管理模式不会受到影响。
1.3 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公司改造后的网络总体结构是典型的三级结构:其中核心层交换机为思科高性能的路由交换机Catalyst 6509,该设备配置了24口1000M光纤模块连接6台汇聚层交换机,配置了48口10/100/1000M自适应电口模块连接服务器(如主域服务器、ISA服务器、公司认证服务器等),汇聚层交换机为6台Catalyst 3560,每台交换机配置了2个1000M光纤端口通过链路聚合的方式上联至核心交换机,还配置了24个10/100/1000M自适应电口与接入层交换机相连接;接入层交换机为若干台Catalyst 2960,该交换机配置了2个10/100/1000M自适应电口上联至汇聚层交换机,另外配置了24个10/100M电口供用户提供接入。天融信防火墙防止互联网对内部局域网的端口攻击;服务器Isa提供内部上网权限控制;接入层设备作为接入用户的802.1x的认证,与radius认证服务器和AD域集成,按照用户业务单元或者部门动态下发VLAN。网络拓朴见如图1。
1.4 路由协议设计及IP地址规划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大型网络中,因为它们更新路由选择表的方法占用的网络资源较小,本次网络项目采用OSPF作为全网的路由协议。
为了便于网络的管理,根据用户所属地域或组织单位来划分IP与VLAN
例如172.23.0.0的B类地址划分了6个接入子网,每个子网对应一个Vlan和对应的组织单元。
2 操作系统平台设计
公司服务器、主机大多是Windows操作系统,因此系统架构基于活动目录平台搭建,采用微软的Windows2003活动目录建立了统一的身份管理平台;可统一管理域用户和计算机、打印机等对象。在活动目录平台下可实现用户权限的统一分配和安全管理,使得网络中的各种网络对象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
2.1 活动目录的设计及部署
由于用户的信息(比如域帐户)都是存在活动目录数据库中,因此不需要在每个客户端上创建帐户信息。通过将计算机加入到域中,即可赋予不同的用户通过不同的计算机登陆,而不需要在每台计算机上创建用户帐户。
公司网改采用域的管理模式,与下级部门使用同一个.cn域。以实现员工信息的集中化管理。具体示意图如图2。
3 网络安全设计
3.1 终端内部安全设计
网络内部的安全实现的设计思想是,首先根据一定的划分原则将内部网络用户划分到不同的VLAN,工作Vlan区、修复Vlan区及访客Vlan区等几个VLAN,每个Vlan分配独立的IP地址空间。根据应用的需要,对VLAN之间的通讯进行控制。
通过交换机的动态VLAN管理(802.1x+Radius)的功能完成网络管理员对用户端口认证和授权的管理,防止以太网端口即插即用造成的潜在威胁,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非本公司人员通过办公室的以太网端口连入内部网,给内部网络造成威胁。
并对可以正常接入局域网计算机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查(主要包括:系统补丁、防病毒软件状态、文件共享设置等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策略的终端进行隔离,只有在修复区将漏洞修复完之后,才能切换到工作区得到工作区的IP地址,访问工作相关的网络资源。具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
3.2 局域网边界安全设计
公司局域网的边界安全由内、外两道防火墙组成,采用硬件天融信防火墙与ISA应用防火墙建立了企业级背靠背的防火墙体系,通过安全规则的设置,禁止外网直接访问内部局域网;内网通过NAT( 地址转换)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具体示意图如下图4所示。
3.3 网络割接技术方案
如果说方案是基本,那么割接就是项目的保障,公司网改造项目方案的具体实现。
3.3.1 网络割接方案设计
网络割接准备工作,割接前期的准备工作包含机房电源、空调、电缆、光缆、设备机架等各就各位,制订割接方案,方案要描述割接中需要进行的各项任务,还包含各项任务的时间表。为保证公司网络的正常运作,割接方案必须以不能影响现有业务的正常运行为第一大原则
公司网改一般是在旧网的基础上升级,所以一定要定义了两网并存的割接方案,通过路由建立两网互连,在割接阶段,两网客户能够享有同样的访问权限。
3.3.2 割接步骤
第一步:为保证网络的过渡,做正式割接之前,按照机房搬迁后的网络结构设计,建设基础架构平台,检查路由协议、联通性,测试业务系统的正常运作,确认,保证新的网络平台与老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第二步:安装并配置好Radius服务器,并从Windows域控服务器中同步所有用户资料信息,将用户从老交换机逐步连接至新的交换机。
第三步:网络割接注意事项
1) 按照影响用户使用最小、风险最小原则,采用客户端分步迁入新网。
2) 为保证关键系统正常运行,公司新机房运营商和子公司光纤在全部客户迁入新网后最后熔接。
4 结束语
网络改造工程高质的完成,关键在于对自己需求的了解,有超前的网络技术整体设计方案支撑,从规格、管理软件、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整合和统一,加上网络割接的保障,大幅度提升整个网络的安全性与可管理性。把网络系统从单纯的运营成本转变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鸣.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系统集成方法[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CCNP学习指南.组建可扩展的Cisco互连网络(BSCI)[M].3版.
[4] 袁连海,董文.局域网组建与维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