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产品运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产品运营范文1
曾经苦逼的社区生意,这一轮有可能因为移动互联网而站起来。
做社区的都是骨灰级爱好者,但在PC时代,他们都做得很苦、很累,老社区往往都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但中国并没有如美国一样出现脸谱(Facebook)这样的社区巨无霸。一度被称为中国脸谱的人人网,上市后市值一度达71亿美元,但后来股价一年比一年难看,现在市值只有13亿美元。
曾一度在白领中掀起“偷菜”、“抢车位”狂潮的开心网现在也悄无声息了,据说在闷声发游戏的财。著名的天涯社区1999年成立,2007起才获得了规模级收入。天涯只完成了两轮融资,金额也不过千万美元这个级别。而且受新社交方式的冲击,天涯基本没有上市的机会了。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不一样了。
门户之王新浪之前在博客、视频、游戏等方向做过探索,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2009年凭借新浪微博——中国的Twitter重回中国互联网第一阵营,2014年4月新浪微博赴美上市,市值超过30亿美元。
陌陌2011年8月上线,2013年7月开始尝试“谨慎的商业化”,半年内即入账约800万美元。2014年春天,陌陌估值已达30亿美元。当然,微信数百亿美元的估值就不用我们赘述了。
新浪微博、陌陌只是移动社区成为创投热门领域的一个缩影。蘑菇街的估值已达10亿美元,雪球的估值已达5亿美元,明星衣橱的估值已超过2亿美元,脉脉估值达到了1亿美元。
估值不详的公司,融资额也足够震撼。丁香园获得了腾讯的7000万美元,爱拍原创获得了赛富亚洲领投的3800万美元,美柚获得了海纳亚洲领投的3500万美元,Nice获得了H captial领投的2000万美元……
如果说两年前《创业家》对移动社区的判断是初创期“大爆炸”的话,以上大额数字和主流公司的身影尽管不能证明移动社区的商业化已经大功告成,但至少意味着:社区这个又慢又苦的边缘生意,终于在移动时代焕发了青春,而且是作为一个群体。
为了向读者展示这个现象的广度和深度,《创业家》9月刊封面采写了70家移动社区的创业公司,并为大家梳理出了移动社区发展中的九大要点。
1.创业者的初衷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创始人就是重度用户。这样他才能吸引来高质量的种子用户,并且对产品走向非常明确。
2.通用平台没机会。这么说的逻辑还是一样:PC时代有BAT,移动时代有微信。通用平台都无法准确、深入的抓住小众人群的需求,因此在垂直领域,创业者才有可能做大。
3.社区产品的核心问题是:你希望什么样的人,来你这里做什么,他为什么要来。意即用户之所以发生社区行为,是因为你提供了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
4.移动端用户的给社区的时间很少,容忍度也低。这意味着移动端不会给你留出天涯、豆瓣一样漫长的成长时间,要快速获取规模级用户。
5.由于获取用户的成本太高,所以社区产品的定位不能走偏。一旦大家不知道这个社区的运营者想干嘛,他们就会走,而且再也不会回来。
6.初期的产品架构的扩展性得强。社区产品一旦找到爆发点,迅速涌入的巨量用户往往会造成产品的技术问题,进而流失品牌力与用户。所以要设计能够支撑你爆发的产品架构。
7.比起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会发明什么新的商业模式,还是老四样:广告、电商、增值服务、游戏。但从产品走向老四样的路径会改变。
比如想靠广告变现,就不能再走“内容广告”了,而要走“内容用户关系营销”的路径;想靠电商变现,也不是在社区页面之外另起一个电商页面然后导流量卖货就行,而要靠着移动端工具提高信息透明度,将自己的“用户数”变成“数据”后,通过O2O的形式卖商品或服务。
社区的商业模式得严格遵从你的社区用户的特性。移动社区的用户,已经不再是PC时代的IP地址,而是一个手机号,一个活生生的人。
8.建立社区时,要在用户心理中营造可消费的欲望,引导用户消费。如果用户一开始就抱着免费的目的来,那他离开这个社区时的动作很难成为商业化动作。
9.重度垂直是未来。因为创业者对小众用户有了深入的洞察和体会,又建立起了庞大的运营体系,所以它聚合起的用户的精准性和黏性都非常高,也更加容易跟用户“在一起”碰出变现的路径。唐岩说,陌陌发行游戏是因为用户提了要求。
社区产品运营范文2
每年我们都会新版本。今年,我们正将全部的力气花在一个开发代号为“UltraX”的项目上。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在“x”中突出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即“跨界融合”:让不同的社区元素之间,彼此依靠、彼此交融,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弥补劣势。
“跨界融合”不同于“整合”,我们认为做一个N合I似的“整合”显然是不够的,没有水融、没有相互依靠,仅仅在一个产品上堆叠了这样那样的功能,则是只注重了形式没有注重实质;而以一个产品为基础去“接入”多个“模式”显然也不是“宝马的车上插奔驰的标”,用BBS的血脉养SNS的儿子,谁是亲的谁是领养的一目了然――不连贯的格局必然导致“以用户为中心”实际上只是个概念,连使用起来都很困难,更谈不到沟通效率的提高了。
“跨界融合”在今天的时尚界和商业界都有着不少的范例。宝马X6:越野车中的跑车;小沈阳:二人转演员中的电影明星;韩寒:作家中的赛车手……在“x”中,BBS加入以用户为中心的导向,而SNS又变成为整个社区服务的工具,给BBS以延伸;社区在帖子、日志、图片等内容的基础上创造门户;门户还包含了BBS/SNS的互动元素……跨界融合的格局必然带来一个新的趋势――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社区带来更清晰的架构和更高效的沟通模式。
所以,我们感觉当前的社区形态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进行梳理和规划,我们坚信社区产品与服务的“跨界融合”不是形式上的,也绝不是概念上的。历史上成功的互联网产品都不是出于形式或者概念上的追捧,真正的经典是在于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骨架让更多的肌肉可以附加于其上,进而实现做“乘法”般的有力量的融合而不是做“加法”般修修补补似的堆砌。
赚钱,是一个每年必说的话题。多年以来,广大拥有社区、拥有用户的站长,能把流量变现的不多。
社区产品运营范文3
易观国际的《2008年第1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第1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活跃账户数环比增长1.5%,达到3.9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5.4%,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09年,中国IM市场规模将达87.6亿,市场年增长速度将超过30%。
即时通信市场前景广阔,除了传统的QQ、MSN、门户网站、SNS网站,甚至于电信运营商都欲分食IM蛋糕。如今,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商百度也推出了即时通讯软件“Hi”,让原本竞争激烈的即时通讯市场再掀风云。新生代挟势而来
“百度Hi”的亮相,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商正式进军即时通讯(IM)市场,这是继百度宣布进军新闻门户和C2C市场之后的又一重大部署。百度这一搜索老大,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而此前百度社区的庞大用户群却基本被闲置,他们大多使用QQ、MSN等方式来沟通交流,“Hi”的出现,预示着百度庞大的用户将产生潜在的商业价值。
“Hi内存知己,百度若比邻”的广告词十分醒目,正式版“百度Hi”除了具备即时会话、分组等主流IM软件的功能外,还整合了百度各种搜索服务及空间、贴吧等社区产品,如“Hi”用户可将百度空间好友导入进“Hi”的好友中。百度将“Hi”定位为完善百度社区产品,可谓是明智之举,既避免了直接与QQ、MSN之间面对面的竞争,增加用户们对百度的粘性,也为即时通讯客户端与社区产品找到了有力的契合点。
当年,腾讯通过向手机用户提供移动。a业务,获得了第一桶金。虽然手机上尚未实现即时语音互聊,但是以录音形式传送的语音已经通过IM在手机上得以实现。眼看着包括移动QQ、移动MSN甚至更多新兴的IM厂商,利用移动搭建的短信通道和GPRS通道一点点挤占话音业务的市场,移动运营商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2006年开始,中国移动推出移动平台上的聊天工具“飞信”。飞信通过连接互联网与移动网,实现多平台多网络的无缝沟通。它是一款真正意义上实现PC与手机的无障碍交流的即时通讯软件,免费发短信的诱惑和超低的通话资费赢得大量移动用户的支持和下载。
2008版的,也促进了飞信的发展,新版本美化了界面,增加了定时短信、积分兑奖、群发短信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除了切入IM这个新兴市场,飞信的另一层实际意义,则是补充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这成为了面向企业客户的重要卖点。截至今年第1季度,飞信的活跃账户数达到1600万。而此前一直声称对互联互通并无热情的腾讯,最终选择了向运营商妥协,与中国移动签订了合作协议,将现有的移动00业务过渡到飞信平台上,推出了移动与腾讯的合作产品“飞信QQ”,实现飞信手机用户同QQ用户的短信互通。
传统霸主地位稳固
QQ最早是在1999年2月推出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已经由一个简单的IM平台,发展成一个设有多项服务的社交产品总汇,包括聊天、博客、网站、网上购物、游戏、手机绑定、会员等多项业务。QQ主攻大众市场,注重娱乐和沟通,人们很容易在QQ上找到志趣相投的陌生朋友。
腾讯正在大举收获其。。品牌带来的成果,QQ会员、红钻、蓝钻、QQ秀、QQ游戏币……以QQ为载体的盈利模式稳固可靠,2008年腾讯第一财季总收人为人民币14.329亿元。腾讯对于即时通讯领域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改进了聊天表情,新增了窗口抖动,优化了QQ会员涂鸦,实时最新消息,开展网上传递奥运火炬等主题活动……这些服务促进了QQ活跃用户数的进一步增长,第1季度QQ活跃账户数达到3.15亿,市场份额排名首位。
IM软件的特点决定了这个市场马太效应的产生,任何一家厂商,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QQ以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一枝独秀,占领了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居于霸主地位。
MSN虽然没有QQ庞大的用户数,进人中国IM市场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2005年MSN中文门户正式登陆中国,随后4个月MSN的用户增长了25%,MSN整个网络的用户在中国增加了133%。在MSN Messenger升级到Live Messenger后,用户可以像QQ一样通过表情和图像来表达心情,而且Live Messenger也提供新闻、空间、移动聊天等多项服务。不仅如此,2006年,MSN与Yahoo的即时通讯工具雅虎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通,用户可以在这两种通讯工具之间方便沟通。目前MSN在中国已经拥有5000万即时通讯用户,成为国内第二大即时通讯软件。
QQ的泛娱乐性、增值服务收费性、休闲性导致了高端、成年用户的不断流失,而随着网民平均年龄的增长,QQ的用户流失问题可能愈加明显。QQ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MSN则是白领商务人士工作的主要交流工具。MSN的新增用户中有不少来自腾讯QQ流失的用户。出国留学、国内外贸易、商务交流大多使用MSN进行沟通;基于MSN的聊天机器人,让新闻、天气预报、公交车线路等实用信息信手得来。凭借着素质较高的用户质量和便捷的国际交流,MSN成为QQ有力的竞争对手,今年第1季度其活跃账户数为1650万,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挑战
“百度Hi”在刚刚开始内测时,用户数量很快超过百万,许多市场人士认为“Hi”可能将打破目前IM市场两强相争的平衡。但是,就像百度在搜索引擎上的地位难以撼动一样,在IM市场里,让网友弃用OQ改用别的IM工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用户转移的成本相当高。弃用QQ,你可能将和80%的人失去联系,这样的代价恐怕无人承担得起。
社区产品运营范文4
了把非科班出身的妻子孙莹的作品推广出去,刘强曾抱着她的油画作品多次前往798,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画廊。
对许多新入行的艺术创作者来说,成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了更好地把自己的作品卖出去,年轻的创作者们通常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画廊就是其中一种。那些并没有太多推广渠道的创作者通常会抱着自己的作品去找画廊,以合作或者的方式同谈妥的画廊签约,再借助画廊通往下游的能力,如推介、展览等,把自己的作品销售到藏家那里。入行的新人很多,但成名的门很窄,画廊交易是唯一的选择。
画廊老板每天见到的新人按照背景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专业出身、师从名家,推广时也相对容易,但可遇见的不多;一类则相对弱势,背景并不光鲜,甚至出身“草根”。对画廊来说,谨慎其实是更好的选择。线下运营的高支出让画廊变成了一件成本颇高的生意,因此在签约创作者时,画廊通常会根据以往经验设置较高门槛。
而刘强所创办的ARTAND 则是这样的产品形态:以社区的形式吸引创作者入驻,再通过展示和挖掘汇集口味相符的藏家,延伸到艺术品的交易,从而进一步吸引链条中下游机构的入驻,让创作者流入市场的入口相对变宽。
让创作者自我运营
在帮孙莹推广之前,刘强一直离艺术圈不远不近。他在吉林艺术学院学了五年雕塑之后也曾留校任教了一段时间,后来就跑到北京,在雅昌艺术网做编辑,主要负责论坛和博客版块的运营。2009年他加入了新浪微博早期团队并主管社区产品业务,却在微博上市之前决定退出创业。
刘强很看好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可分析来分析去,发现自己最熟悉的还是艺术圈,但又觉得这个领域太小众。
真正让刘强发现 ARTAND 这件事可行的却是孙莹:2009年左右,豆瓣小站开通,孙莹在上面建了个人小站,经常把自己的画作传上去。通过持续地和关注者互动,再加上豆瓣方面的运营,刘强发现孙莹在这里不仅收获了持续创作的动力,还能不断地把作品卖出去。在这个基础上,孙莹后来又到线下开了画展、签了不错的画廊,成了一名职业画家。
孙莹从“草根画家”到“职业画家”的经历让刘强看到了社区的力量――这也构成了 ARTAND 后来的产品形态,也就是让创作者进驻社区。
刘强说 ARTAND“以人为本”,是指同其他的艺术品电商相比,ARTAND 更强调在艺术品交易中创作者的能量。同豆瓣小站的思路类似,在 ARTAND 上,每个入驻的创作者都可以建设个人主页,包含动态流、个人简介、作品集、文章(类似于行业博客)以及出售作品等,每个版块又都有交流模块,也就是说,创作者可以通过 ARTAND 展示自己、和同行或者粉丝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运营自己的效果,最终完成作品交易。
同之前在线下找画廊、办展览的方式不同的是,线上的展示方式降低了新兴艺术家自我推广的门槛,并能将受众关注的视角更多地回归到创作者本身以及作品上,从而减少诸如出身、背景等因素在此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使早期艺术家的自我展示也更加扁平。
引导爱好者向收藏者转变
目前在 ARTAND 上入驻的创作者,其作品主要有绘画和雕塑两大类,据刘强介绍,之后还会有更多方向的艺术品。不过 ARTAND 目前还没有分类浏览和搜索功能,交易的导向性并不明显,还是更多地鼓励创作者的展示和互动。
创作者逐渐进入之后,刘强接下来还想引入画廊、博物馆、拍卖公司等艺术机构,并以“加 V”的形式来构建 ARTAND 上的社区规则:在创作者和藏家方面,线上的方式可以让双方沟通更顺畅,也能进行直接交易,方便创作者职业生涯的起步;而专业艺术机构的引入则能够通过专业的艺术机构让创作者走得更远一些,看重的是他们起步之后的发展空间。
虽然互联网用“去中介化”的方式大刀阔斧地进入了许多领域,但刘强的方式明显谨慎了许多:从 ARTAND当前的形态来看,去中介化更多地作用在创作者生涯的第一步,通过这种方式帮他们降低入行的门槛并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粉丝;但当前期的积累完成之后,在业内崭露头角的创作者大多数还是要和专业的艺术机构对接,走向更大的舞台。毕竟当下线上电商的艺术品交易方式所针对还是大众级的消费市场,挖掘更多的创作者和消费者是永远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刘强希望ARTAND先成为一个入口,再搭建一个生态社区:年轻的创作者在此入行,并在和同行、藏家的交流中获得成长,再进一步对接线下的艺术机构。在这上面,还能够诞生各种合作机会。
创作者起步时在线上展览,之后再以线下的形式展览实体展品,最终当影响力足够大时,则可以借助线上的形式来突破线下的时间、地点等物理局限。
社区产品运营范文5
互联网原本是虚拟的,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彼此都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模样。互联网充满了神奇、虚拟的假象,也缺乏人情味。然而厦门小鱼社区bbs.省略,却给用户呈现了一个生活化的、互帮互助的社区平台。
“博饼”中的商机
厦门小鱼网成立于2003年,截至2010年3月份,小鱼网会员总数是48万,发帖量日均是9万帖,日IP在20万、PV在350万左右,实时在线用户数是8千到1万2。小鱼网以“关爱、分享、互助、交流”的网络精神影响着厦门年轻一代的网民。
厦门小鱼网CEO 姚锦程同时也是国内知名域名运营商商务中国的CEO,拥有非常丰富的网络运营经验。厦门小鱼作为厦门最高人气的地方门户社区,采用的是手机加上邀请码的方法来操作。加入厦门小鱼需要手机注册,或者邀请码来注册申请。有数据表明,目前小鱼网已经覆盖了厦门80%以上的用户,小鱼网已经成为厦门人生活的一部分,影响深远。
如何从公益社区到商业化运作一直困扰着小鱼网。小鱼社区的管理者曾说:“建立小鱼社区是个人爱好 ,不希望加入太多的商业气息,虽然商业化可以改善硬件环境,但可能失去更多。”但如果长期“不食人间烟火”,小鱼网将不能正常运转,只有通过一个互动营销的形式,将商户的利益比较软性化地转移给用户,才能赢得了用户的支持。
厦门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活动,叫做中秋博饼,从2007年到2009年,小鱼网成功举办了三届博饼的活动,发展为从线上到线下大型的千人互动游戏,这个模式是互动营销和线上行业媒体垂直交错的模式。
博饼是泉州安海和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安海和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兵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安海和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这个活动也是小鱼网网友的大聚会,积分前1000名的用户在中秋那天可以到线下,分成100桌来进行博饼,礼品都是由赞助商赞助的。
每年中秋“博饼”, 小鱼网提前三个月进行了准备,找商家赞助,帮助商家宣传,针对中秋博饼提前进行规划并专门成立策划小组负责整个项目的专题制作。
互动营销活动让商家从中都看到商机,同时也让小鱼网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自由游畅。
小鱼币的价值
小鱼网通过网友大聚会的形式 ,把各种节目气氛搞得非常好,并制作一种小鱼币增加人们的兴趣。小鱼网的小鱼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已经逐渐成为网友非常看重的工具。
网上的模式非常的方便,网民采用免费可以先博,大家都很乐于参与,参与度会非常高。后面会有大量的老网友使用小鱼币来去参加,这样把虚拟货币消耗成商家的赞助礼品。
小鱼币需实名注册,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币的价值是需要和互动活动对等起来,才能产生应该有的价值。
招商冠名包厢赞助商和礼品赞助商是第一步。包厢赞助商和礼品赞助商是按照商家的名称单独进行冠名,每家5万元的费用。大家可以看见游戏的平台,在碗底放的是赞助商的LOGO,左边是赞助商的介绍。各种活动赢到的大多是小鱼币,状元是各种超值礼品。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参与,货币源源不断。排名前的1000人,将能参加当天的实体活动。
活动结束后,小鱼网便开通礼品兑换的页面,可以通过小鱼币来换实体礼品。这样的方式使网民既有游戏的满足感,又有物质的收获。小鱼网通过这些活动获取了100万的回报,现金赞助和礼品赞助都取得了双丰收。
这些活动是个植入性广告,确保商家广告效果,是从线上到线下的成功运作,商家的广告会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小鱼网逐渐形成了一个商业应用的APP(应用程序营销),这样一直都可以用下去。这个APP优化了社区的收入结构,增加了社区的转换率,通过这种互动营销,商家非常开心,小鱼网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通过几年的运作,小鱼网已形成了固定的品牌, 取得众多赞助商的青睐,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共享社区电子商务
小鱼网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分为四个阶段,媒体化、行业化、互动化、电子商务化。这四个阶段是贯穿循环交错的,发展之初,小鱼网作为本地化个人社区站点,赖以生存的一个途径,就是本地商家的投放广告。对于一些刚性需求的行业,以行业媒体的消费形式结合为主,而对于一些商户的商业模式拓展,以互动营销的平台为主。电子商务方面,和淘宝网及新兴垂直电子商务网站搞合作,通过phpwind的平台帮助,有效的降低商业运营成本。
社区产品也是多样性,产品有广告、有入驻型的产品、有互动营销类的产品、还有CPS BTC网店。因此,社区在一个良性循环发展形势下,硬广的比重下降到50%以下,像入驻型产品、长尾的、续费的会更多,催生了电子商务化的衍生。
社区产品运营范文6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研究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首先要明确旅游度假区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即解决“管什么”的问题。为此,文章从旅游度假区的产品出发,借用Stephen L.J.Smith的“旅游产品要素理论”,将旅游度假区的产品划分为有形产品、好客服务、多样化选择和游客参与四种类型,并通过对旅游度假区内旅游者与这四类产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剖析,指出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重点。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 管理 产品
随着我国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的转型,旅游度假区管理愈益受到重视。魏小安、王国新、王莹、隋永强、刘俊等学者对旅游度假区的管理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如王莹(2002)等通过对浙江省旅游度假区的调研,指出度假区管理机构的常见模式包括度假区管委会与旅游局合署办公、独立的度假区管委会以及度假区管委会与区域开发区管委会合并三种;刘俊在《我国度假区治理结构及其变迁》(2007)一文中,系统分析了中国度假区治理结构及其类型,指出目前我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存在两大类管理结构,一类是企业开发,一类是政府主导,具体而言包括地方政府直接治理、管委会治理、政企合一型治理、过渡型治理、企业化公司治理等。
上述有关旅游度假区管理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度假区的管理主体,即“谁来管”的问题上,然而,研究旅游度假区的管理,并不仅仅是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如果不能明确旅游度假区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即“管什么”的问题,对管理主体(“谁来管”)及管理方式(“怎么管”)等的探讨可能都略显苍白。
旅游度假区的管理对象及内容
对旅游度假区管理对象的探讨不得不回到一个基本问题,即旅游度假区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日本、美国、中国等的专家学者都提出过不同的见解。譬如,一家日本咨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巴厘省杜阿道度假区详尽规划草案(1973)中提出,“旅游度假区是一个综合性的、高质量的海湾综合体,拥有完备的娱乐和商业设施,其服务对象是那些高消费游客,他们希望可以找到提供多种设施和广泛服务的高质量的饭店和度假环境”。美国规划专家Inskeep(1991)将度假区分为城镇型和综合型,认为前者是在原有城镇社区功能和用地类型的基础上,依托海滨、滑雪、历史遗迹、宗教朝圣等资源衍生出旅游度假功能,从而成为游客和原住民、城镇和度假功能合一的度假区,后者则是经过严格统一规划的、完全为游客服务的旅游服务设施聚集体。我国学者邢铭(1995)指出“旅游度假区即旅游度假开发区,是我国现存几种城市开发区的一种,它是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地区)划出一定范围,以旅游、娱乐、度假、休养为主要目的的开发区”。吴人韦(1999)指出“旅游度假区是指旅游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旅游功能相对完整独立,为游憩、休闲、修学、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能够提供旅游度假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廖慧娟(2008)认为“旅游度假区是度假旅游活动的场所……是为度假者提供娱乐、休闲、疗养及短期居住的综合体”。上述定义尽管不完全一致,但仍可从中看到旅游度假区至少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首先,综合性,即旅游度假区是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场所;其次,自然环境依托性,即旅游度假区往往以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第三,高质量性,即旅游度假区向游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该是高质量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旅游度假区所提供的必然是依托于自然环境的、丰富多样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的提供者,正是旅游度假区的管理对象。
为了进一步明晰旅游度假区的管理对象及管理内容,参照Stephen L.J.Smith对旅游产品五大要素“有形产品、服务、好客、多样化选择和游客参与”的划分,本文结合旅游度假区的实际情况,对其产品及相应的生产者进行了如下梳理,并明确了对各类生产者的管理内容(见表1)。
由表1可见,旅游度假区的管理根据产品生产者的差别,可大致划分为六种类型:自然资源及环境管理、设施(含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管理、员工管理、周边景区(点)管理、当地居民管理和游客管理。对旅游度假区的管理主体及管理方式的进一步研究,将建立在这六种类型之上。
旅游度假区管理重点
为了进一步明确旅游度假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图1表示了旅游度假区的产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中箭头粗细表示对旅游产品影响的大小,箭头越粗,影响越大。
由图1可以看到,旅游者是旅游度假区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旅游度假区产品的生产者,他们在和旅游度假区内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各类员工及旅游度假区外部的当地居民和周边旅游景区(点)的直接互动过程中,共同生产出旅游度假区的产品,该产品能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取决于这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纰漏都可能导致整体产品的失败。
首先,自然资源和环境是旅游度假区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旅游度假区的基本产品,因此,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是旅游度假区的第一个管理重点。
其次,旅游度假区的员工是和旅游者接触最密切的人,是度假区“好客服务”的重要生产者,他们同时也负责管理和控制旅游度假区内的各种组织,包括管理组织(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企业)和营利性设施运营组织(酒店、商店、餐厅、娱乐场所等),因此,如何实现度假区员工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旅游度假区又一个管理重点。
最后,旅游度假区所在地社区、周边旅游景区(点)等,表面上看似不在旅游度假区的管理范围内,但实际上他们都有可能与旅游者在其逗留度假区期间发生关联,从而对旅游度假区的产品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实现与度假区所在地社区以及周边旅游景区(点)的协调有序,也是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重点,即便不能或不便于直接管理,旅游度假区也应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第三方譬如政府、行业组织等来推动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吴凯.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J].旅游科学,2000(2)
2.曹霞,吴承照.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