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域治理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域治理规划

流域治理规划范文1

关键词:中小河流;工程设计;治理方案;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治理规划不全面

由于我国特有的地理位置,我国中小河流分布较为零散,这样给综合规划和治理方面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在河流治理方面,我国对中小河流方面的治理慢慢的开始重视,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流域防洪、水资源治理、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但是由于中小河流量大面广,管理权限分散而缺乏相应的规划,按照河道分级管理的政策,中小河流大都由省市甚至县乡级的河道管理机关实施管理,同一河流经常是由流经地区的不同省市县河道管理机构分段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各管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对整条河流的统一认识和全面规划,造成上下游工程标准不统一,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容易产生矛盾。

1.2 资金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一项优秀的水利工程可以带来很强的公益性和生态效益,所以影响较大的一些跨省河道以及相关大型水利工程一般由中央或者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建设,而中小河流治理属于地方项目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主要由地方负责筹集治理所需资金。一般来讲,地方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量并不大,而有限的财力也大都投入到大江大河治理的配套资金中去了,中小河流投入很少,贫困地区尤其如此。这就给中小河流的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投资问题是困扰中小河流治理的首要问题。

1.3 防洪能力较低

从全国范围整体分析,中小河流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的数据是非常大的,据年统计数据表明,在一般年份,中小河流的水灾损失,特别是农业的损失,要占全国水灾的大部分,耕地的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为多年平均值的和。我国中小河流工程防洪标准普遍较低,大江大河的较大支流防洪标准多为一年一遇左右,其他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一年一遇,甚至有的山丘小河基本上不设防。许多中小河流只要遭遇稍大的雨洪就会形成灾害,由于一次水灾的淹没面积相对较少,淹水历时也不很长,灾情较分散,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1.4 水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来,大江大河的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成效显著,以黄河为例,黄河干流已建在建的有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通过加强水资源调度,实现了黄河不断流,黄河的水资源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但我国许多中小河流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配置不够合理,许多地区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管理粗放,政策不配套等问题,特别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中小河流的水资源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利用。

1.5 水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生产方式对水环境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又引发许多新的水环境问题,加剧了水环境恶化趋势。目前这种由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部门发放取水许可证进行取水管理,由各地区环保部门发放排污许可证进行排污许可管理,由渔业部门进行河道养殖管理的管理体制,大大影响了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我国中小河流普遍存在水质污染严重的现象。

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有效措施

2.1 统筹兼顾,加强合理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河流流域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规划方面,应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中小河流逐条进行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的全面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治理的目标,建设的标准和内容,采取的措施等。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防止一些地区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拦河设障、挤占河道、危害生态,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多元投融,加强执行力度

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水利投入一般是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我国却不足1%。按照中央与地方权事划分原则,中小河流多属于地方管理,治理资金也以地方投入为主,但由于治理工程投入较大地方财力又不足,没有一点国家补助资金很难拉动起来。国家应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对重要中小河流的治理适当予以补助,加以引导,地方省财政也应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县乡政府投资水利建设的热情。同时,也可以采取治理出的滩地归农民使用,水土保持种植的作物收益归农民等办法,鼓励当地农民投资投劳,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2.3 因地制宜,完善防洪体系

中小河流数量多分布广,对重要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应尽快进行治理,针对中小河流所在地区采用不同的措施,逐步完善防洪体系,例如,在具有山区特点的中小河流,因其具有洪水来势猛,流速大的特点,以工程措施为主,采取修建中小水库、淤地坝、堤防护坡等多种形式,但要防止盲目修建堤防,以免抬高洪水位,加重水灾,由山区进入丘陵平原区的中小河流,具有河道宽浅、坡陡流急、游荡性强、洪水陡涨陡落的特点,宜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方式,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稳定河道,保护两岸土地资源。同时,要加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以便尽可能地降低洪灾损失。

2.4 完善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首先要加大有关农业节水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中小河流分布于广大的农村,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民仍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农业节水灌溉,要根据中小河流所处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包括水土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制定节水灌溉。在工程建设上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增效示范工程为重点,在技术上以普及和推广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为重点,特别加强推广应用各种改进地面灌溉的新技术。同时积极示范和应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我国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型农业转向集约型农业,变生态危机为可持续发展。

2.5 重视水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第一,要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对那些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价值的企业要坚决关闭,对那些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停业整顿,对不落实治污措施的拟新建企业坚决不予审批,第二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走生态农业道路,减少化肥使用,防止面源污染,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三是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够增加植被保护,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源水质,能够为治理区域的农林牧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为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步伐,走上致富道路提供有力的支撑。第四是加强水环境的统一管理,改变目前这种条块分割管理的局面,进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点,与城乡开发建设和国家政策相结合,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云伟.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 民营科技. 2011(06)

[2] 宋玉芝,田光辉,邱瑜.中小河流治理的几点问题及建议[J]. 山东水利. 2012(09)

流域治理规划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C2B;大规模定制化;物流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leading forc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o reshap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change the market structure, to adjust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markets and other aspect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Mass prod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age, more reflects the“economies of scale”concept in economics――less variety, mass, and based on mass customization mode of the Internet, more reflects the new form of multi varieties, small batch, fast response. Mass production and customization of these two different and even contradictory mode of production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reorganiz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modes of produc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Key words: internet; C2B; mass customiz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mode

1 大规模定制化物流管理模式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客户需求的多变性和多样化,使企业竞争从成本、价格为主转向市场适应度、产品创新速度、产品差异化等方面的竞争,这在客观上需要大规模柔性定制系统的支撑。成本和质量虽然仍是企业成功的必然条件,但已不是制胜的关键因素,企业间的竞争开始转向基于时间的竞争和基于顾客需求的竞争,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全面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客户体验,已成为企业追求竞争优势的一种必然趋势。

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是在系统工程理论下,利用整体优化的理论指导整合企业资源,在信息技术、标准技术、现代设计的支持下,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效率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致力于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大规模柔性定制模式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经营理念,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基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大数据为依托,以满足全球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目标,进行个性化产品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创新电子商务零售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消费者对工厂)+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建立起订单提交、设计打样、生产制造、物流交付一体化的互联网生态平台,有效实现了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直接交互,消除了中间环节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种种成本,彻底颠覆了现有的商业规则和生产模式,创造了全新的商业理念,实现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有机结合,初步探索出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2 大规模定制化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大规模定制的核心在于通过产品结构、制造流程的重构,运用信息化手段、柔性制造技术把产品的定制生产全部或者部分转化为批量生产,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或小批量多品种市场定制任意数量的产品,把大规模生产和定制这两种不同甚至矛盾的生产模式通过优化重组,从而达到两种生产模式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

首先,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物流可以有效降低定制产成品成本,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物流通过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实现以更多的数量采购更少品种的零件,以降低采购的成本。大批量采购减少了采购的次数,有利于减少或避免交期延误,而且能使企业获得折扣和更好的供货条件。在优化制造过程中,除了降低采购、库存和厂房空间等相关成本外,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还可以降低属于一般性管理费用的其他成本使企业能够获得低成本优势。

其次,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以低成本的多样化产品,满足客户快速变化的需求,克服了传统生产模式中两种基本竞争优势的矛盾,实现了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的结合。与传统制造对手相比,大规模定制化产品,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最后,大规模定制还在高质量基础上追求产品的差异性。对消费者来说,产品最重要的差异是质量差异。大规模定制能够使产品小批量、多批次进行生产,为企业按客户订单生产提供了基础,而订单可以提供顾客个性化需要的真实信息,从而能够使客户体验得更高的差异性优势。

大规模定制化是一种优化生产能力和效率为前提,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的全新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模式结合了定制生产和大规模生产两种生产方式的优势,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短的交货期,大规模定制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3 大规模定制化物流管理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规模定制化物流管理的实施也面临着很多瓶颈和问题,首先是企业管理观念的问题。大部分传统企业基于产品的角度采取控制成本的基本理念和方式,传统生产方式在库存控制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同时在产品成本的会计方法处置上有所差异,使产品的定价与成本产生偏差,不能正确反映利润核算,数据导向还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当客户需求变化波动的时候,以增加库存和增加成本为代价来满足客户需要,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其次是生产组织管理的问题。产品线的转化导致产品切换时间长,产品品种越来越多,用在换线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生产效率相对降低,库存量也相对增多。再次,客户需求管理的问题。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定制过程中持续的互动,不管是实现成本、产品质量和交货速度都难以平衡,而消费者限于产品及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渠道距离产生的交互并不充分,很难快速、便捷、深入地参与到产品的定制生产过程中去。客户日益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观念也随时在调整,因此客户需求瞬息万变,导致了产品多样化的细分和批量小、批次多的生产需求不断频繁调整。最后,信息技术的问题。在传统制造中数据信息的管理、物料的管理、生产工艺的管理都处于比较落后的手工管理阶段,生产基础数据信息(例如BOM)、生产工艺、库存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无法满足变化的速度。

4 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定制化物流模式的优化和对策

(1)以客户精确需求为供应链驱动前提。在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中,先设计产品大规模的生产,再通过渠道销售,因此大规模生产是一种工厂和产品主导的推动型的生产模式,而在大规模定制化这种模式中,生产企业以终端客户的个性化精确需求为驱动而产生的一种拉动型的生产组织模式,因此,理解客户的精确需求是大规模定制化物流的前提要素和驱动要素。

(2)以现代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为主要支撑。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已经部分取代了分销商和零售商职能,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生产企业提出定制要求,生产企业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从中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整理,然后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对客户的订单进行分解,分解后的订单信息成为企业进行采购的依据,而通过采购也使生产企业与其供应商联系在一起,从供应商管理、产品开发、物料采购一直到生产、销售乃至客户关系管理的全供应链管理过程,成为生产企业面向大规模定制化物流的支撑基础。大规模定制必须对客户的个性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这要求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保障,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企业能够快速生产出高质量的定制化产品。

(3)以零部件模块化、标准化为生产基础。大规模定制充分利用了大批量生产方式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通过模块化、零部件标准化批量生产各模块和零部件,减少定制产品中的定制部分,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的交货提前期和减少产品的定制成本。人们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尽管有差别,但也有共性,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把产品的多变性和零部件的标准化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因此,实行大规模定制化的关键在于真正从本质上弄清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共性需求,然后,把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共性需求分别进行总体规划,按不同的供应链结构来设计、生产,以确保定制化产品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个性化。

(4)以敏捷供应链响应为重要方向。在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中,生产企业与终端用户是一对多的关系,生产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市场地位不对等,而在大规模定制化中,企业与消费者是对等的一对一关系,生产企业面临的是终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大规模定制化必须变得敏捷起来,这种敏捷不仅体现在柔性的制造环节、复合型的技术人员,还表现为生产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供应链中各方获得信息的平等性,准确、及时地捕捉需求信息,以敏捷供应链为方向,建立销售预测模型、VMI+JIT供料、高级计划排程等体系,提高快速响应能力,使敏捷供应链管理成为差别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

(5)以工艺流程优化改善为必要条件。大规模定制化物流首先应考虑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重构和优化,对瓶颈工序和流程进行优化改善,通过改善生产设施、生产流程、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合并相关工序,重新编排生产工序,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解优化,提高生产工艺平衡率,提高产能,相对降低单个产品成本,采用自动化设备等技术手段武装工厂,来满足内部制造效率的提升。

(6)以全程供应链协同统筹为统领。大规模定制化物流不仅仅是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最高要求,还需要逆向整合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协调内外部的供应链管理,从而实现大规模个性化需求定制的全新产品生命周期,在产品研发方面,以面向客户需求的模块化设计为核心,构建“平台+模块”的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在产品制造方面,以智能制造为方向,通过柔性生产模式、智能生产装备等工具,以用户可接受的交货周期和成本,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在产品销售方面,以O2O、C2B等商业模式为方向,建立信息归集与精算中心,以一对一窗口服务为方向,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时进行信息推广,满足消费者全天候的用户体验。

流域治理规划范文3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监督计划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工委牵头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成立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长友的带领下,于5月底至6月初,就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政府及部门领导、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并实地察看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成效

船寮港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源头黄洋钼矿的百法无序开采得到有效遏制,投资1602万元建造了6道矿山废碴固碴坝,固定废碴1785万方,植树种草绿化1300亩,新建大型排水沟1**0米;十一都源中下游的河道疏浚工作已基本完成,畅通河道取得明显成效。河道清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治理区河床淤积抬高,降低了水位,有效地降低洪灾的发生率。

温溪镇防洪堤累计完成4190m,完成投资4276万元,将温溪镇集镇横溪以下段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

四都港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油竹新区防洪堤、田步洋、下尾段、徐岙段、赤岩段防洪堤;仁庄镇防洪堤、山口下殿潭、板石防洪堤、汤洋乡防洪堤、方山乡防洪堤等防洪堤长度的建设工作。

水毁工程以奖代补项目。20**年完成投资1278万元,07年完成投资892万元,**年完成投资685万元,近两年对山塘整治的力度逐步加强,**年投入约880万元。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生态林保护制度,加强生物防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工作,森林覆盖率达74.5%,有效地改善了沿河沿溪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详细措施如下

(一)重视前期规划,强调综合治理

1、小流域治理坚持“合理开民、得用,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水旱灾害”,坚持以“上蓄、中拦、下疏、疏围结合、因势利导、防冲防淤,降低水位、减少水患”为指导思想,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目标明确,治一段成一段。先后编制完成船寮港、四都港、祯埠港、管庄源、贵岙源等各主要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和中下游滩地开发规划报告。

2、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工程项目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山洪条件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又没有实施防洪工程项目的区域,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洪避洪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小流域防洪避洪应急预案。**年完成编制《全县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指导各乡镇完成《乡镇小流域山洪避洪YU案》编制。

3、开展全县水域调查与水域保护规划工作。20**年底,根据省水利厅统一部署,我县开始着手部署全县陆地水域调查工作,对全县范围内所有河流、水库、山塘进行了普查。调查工作历时一年,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我县现有水域基本数据,为加快水域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基础数据。

4、20**年12月,完成《青田县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丽水市水利局审查:现阶段水域划界以开始野外测量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监管我县水域,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河道打好基础。

三、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施工硬件方面

部分河道疏浚不规范,该挖的没挖掉,挖掉的地方高低不平。寮港赤岩段河道疏浚时,疏浚的太深,防洪堤的堤底都在外,洪水来的时候,有被洪水冲毁的危险。后续管理不到位,部分河道刚疏浚完,就有很多废渣、弃渣倒进来。

(二)资金拨款安排方面

我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由财政局下面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导的小流域生态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由县里上报,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目的是偏远山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水利局主导的防洪堤建设,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三是由砂石料办公室主导的河道采砂疏浚工作,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但有时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到工程的开展进度。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专业规划有发生交叉现象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的面相当广,由于青田的特殊地理环境,河道治理经常会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有发生交叉,在有关的专业规划上也经常出现冲突,给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

四、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建议

1、编制规划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订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坚持走“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

对小流域要采取“治理、保护、管理”的方针,治理是指河道疏浚;保护是指原生态保护;管理要依法、科学、到位,不得对河道采砂行为乱收费。船獠港流域要重在治理,有科学地进行河道疏浚;四都港、祯埠港和小溪流域要重在保护,其中四都港和祯埠港流域要规定不好挖砂,严格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小溪流域民间用砂可以就地小规模挖取,但不好作为商业用砂外运,破坏生态环境。

2、开展试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为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强化管理

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加强和规范小流域的采砂管理:对小流域要认真落实保护措施;原则禁止小流域内的外运型商业采砂活动,搞好小流域保护和疏浚规划,规划疏浚区域之外原则不得安排商业及填方用料的采砂;积极探索村民自用用砂开采与小流域保护的有效管理办法。

4、加大投入

流域治理规划范文4

[关键词]水土保持 流失 小流域治理 植被 洪水

[中图分类号] TV21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307-1

清原县水土流失情况十分严重,本文例如“8.16”洪水过后清原几个成效的小流域治理项目的成果极其影响效益。

水土保持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古至今,国内国外十分重视水土保持,近年来,洪涝不断,旱灾无常,这些与水土流失严重息息相关,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对环境保护极为重视,对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较好,边开发边综合治理,十分注重对治山治水的投入,然而在我镇经济长期处于贫困,治理水土流失,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必须坚持“依法保持水土,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水土流失是指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破坏地表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而发生水土流失。如清原县南山城镇靠山屯村东山,流域面积达5平方公里,由于常年处在无人管理状态,滥砍盗伐现象特别严重,几年时间,山上的树被砍光了,加之放牧,植被已经全部被破坏,每到下大雨或暴雨时,就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原来覆盖很厚的腐殖土的沟壑变成了光秃的侵蚀沟,泥沙随着洪水冲到村庄里,冲毁了农田,有的都冲进农户住房里,这时村里老百姓才害怕起来,找到村里,找到了镇里,迫切要求给予治理,百姓水土保持意识才强起来,才知道自己的破坏行为导致了现在这种严重结果。

近年来,“8.16”洪水肆虐清原县,造成重大洪水灾害,全县经济损失达 亿元,人员伤亡若干等后果。这时人们才意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本人认为必须从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做起。

谈到小流域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小流域,什么是小流域呢?大家知道,在山区河道的两侧都有连绵起伏的山岭,这些山岭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山头相连而成的,并且形成一个弯弯曲曲的山梁,山梁上降下的雨水沿山梁的两面往下流。如果某一区域的降水流入同一河流,那么我们就把这个区域叫做这条河流的流域,山梁就是分水岭。每一条河流都是由许多支流组成,每条支流又是由一些小沟岔组成, 这些支流和小沟岔又以分水岭为界,本身也形成一个流域, 为什么说水土保持要先从小流域开始搞呢?这是由水土流失规律决定的,因为天空中降雨时雨水要沿着坡面向下流,先流进毛沟,再汇入小沟岔、支沟、干沟,最后流到河道里,在水的流动过程中带走大量的土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土流失。所以不论哪个流域,水土流失总是先从小流域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个小流域都是水土流失的发源地,因此我们把小流域称为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如果把一条河总流域划分为若干小流域,然后再逐个把这些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控制住,那么这条河整个流域水土流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就是水土保持要先从小流域开始搞的道理。

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有个长远的规划和治理措施,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要搞好自然情况和社会经济情况的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劳动力安排和治理措施等,简单地讲就是要绘制好现状图、规划图和施工图。现状图就是把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原原本本地画在图上,比如农业用地应标明旱田、水田、梯田等,林地应标明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等,其它非生产用地村庄、道路和沟壑等都要清晰标明。

施工图要分年画, 如一个小流域规划三年治完,那就画三张施工图,把每年施工的具体项目,如造林、种草、林下参、林蛙养殖、谷坊等用统一规定的符号分别画在这三张图上,并列表表示其工程量,分年实施的项目要相互衔接,不能散乱。

上述规划图、现状图、施工图做好后,还要搞好下面六张表的调查工作。

第一张表,“社会经济调查表”,表上要填入本流域内的户数、劳动力、人口、人口密度、粮食平均产量、经济情况等。

第二张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它和小流域现状图是一致的,要填上农业用地、林业用地,以及村庄、沟壑等各占多少。

第三张表,“水土流失情况及现有水土保持设施调查表”,表中要有两大项,一是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要求把产生水土流失的地带都填进去;二是已治理的面积及工程措施,把林地、谷坊、塘坝、人工果园等填好。

第四张表,“土地利用规划表”,这张表和规划图是完全一致的。内容分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此外还有果园和蚕场等。

第五张表,“水土保持措施规划表”,这张表和三表相对应,主要应填写造林措施,如乔木、灌木、果树等,工程措施,坡耕地治理措施,治沟措施,山区道路的整治措施等。

第六张表,““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工程量计划表”,这张表就是要把第五张表所规划的各项治理措施的工程量、用工量、工具材料和投资的具体数字反映出来。

这三张图、六张表搞好后,规划设计书也就好写了,实际上规划设计书就是把整个小流域的现状情况、规划措施、施工设计、进度安排等加以文字说明。

关于具体治理措施,就我们所在山区来说,一般可分为坡面治理、坡耕地治理、沟壑治理及河道治理等几项措施。坡面治理的目的是增加植被覆盖率,以达到涵养水源、减缓径流、保持水土的目的,治理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种草、封山育林和开挖水平沟等。只有山上树木成林,地面上杂草覆盖,才能达到减缓径流、涵养水源的目的。因为植被好的地方森林茂密、灌木丛生,植物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好象一层层的钢丝网与土壤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坚固屏障;当雨降落到地面上,经过渗透,水缓慢流出,泥沙颗粒不易被带走;反之荒山秃岭,高速的雨滴直接溅落在地面上,表土溅起,很快形成径流;汇流时间短、流速快,土壤由于雨蚀和水流的冲刷被大量地带走。随着时间的增长,久而久之,下游河道就淤积起来,成为地上河,造成水冲沙压、山岭、砾石成堆、大量农田被淹。如南山城镇太平甸村胜龙组上游流域,头些年放牧、砍伐现象也特别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都会因为涨水而造成下游大量农田水冲沙压、粮食减产、冲毁地板,造成重大损失。可见上游植被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河道的安全,好的植被水土保持就好;反之就差。

流域治理规划范文5

【关键字】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

一、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自96年以来,我国已相继制定并实施了重点流域、湖泊、海域以及重大水利工程的“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规划中主要控制指标为COD和氨氮,主要污染控制对象为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然而经过连续三个5年规划的实施,截止2010年,全国40%以上的重点水域水质并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目标。以“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为例,我国“三河两湖”实际COD排放量,超出规划目标20%~72%,而规划项目的完成率,也仅有43%~86.3%。

尽管我国近年来针对“三河两湖”等重点流域,开展了一系列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然而经过多年以来的努力,我国流域水水质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水污染问题仍非常严重。当前,流域水污染问题,已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化和健康化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失效原因进行深层次探讨,除治理资金投入量不足,治理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因素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不够完善、不够协调,并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部门分割,机制协调性差

长期以来,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我国实行的是多部门参与、多层次分类管理的体制,由水利部门统筹负责,具体管理内容则由多个下属部门分别负责。然而这种管理的范围与管理的层次,均是根据地区和行政级别进行划分的,容易导致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局面,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的整体协调性也较差。在相关政策或措施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政出多门”的现象,再加上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导致了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长期低效的局面。

(二)跨区域合作机制不完善

流域区域和行政区域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区域划分形式,前者是以水文单位和河流作为中心所划分的区域,后者则是按行政管理范围所划分的区域。在我国新《水法》中明确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应实行由流域区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然而目前我国流域区域管理机制仍相对薄弱,水资源产权机制也不够完善,并具体表现为:

有的政府部门过于追求经济增长,在没有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建设争水利让水害的工程,造成行政区域边际的矛盾;有的上游流域政府部门,则没有对当地排污企业采取有效的管制措施,严重影响到下游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而有的下游流域政府部门,对上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项目缺乏相应的补偿,导致项目的开展缺乏足够动机与激励。

(三)管理机制手段单一

主要表现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过于注重末端治理,而忽视了流域水质的预防性控制。例如近年来的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等都是针对流域水污染末端治理,而水污染的预防性政策则相对很少。另外,往往还过于注重工业领域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而忽视了农业领域和生活用水所造成水污染控制。

(四)公众参与机制缺乏

公众是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直接参与主体,然而在实践中,无论是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水环境保护都缺乏相应的公众参与机制。正是由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方式以及程序等管理机制和法律体系仍不完善,导致多数公众的环境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事实上,正是由于流域水环境管理所牵扯的源点多面广,规范而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将使流域水环境保护更容易被公众接受,通过这样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将使得破坏水环境的各种行为受到有力的监督与管制。

三、我国流域水污染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一)建立符合流域特性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机制

为了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力度,保障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目标的实现,我国应逐步建立起以流域为主体,并符合流域水资源特性的水污染治理机制。为此,应当专门建立以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为主要职责的流域机构,它作为流域区域内环境保护的最重要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对水域环境进行监管与协调,而流域内的地方政府和其它职能部门则作为决策的执行机构。

(二)建立跨行政区的流域协调机制

一方面,在流域统一治理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政府各部门与流域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的协作关系,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与纠纷协调机制,并真正形成一个统一规划、分部门实施的责任体系,主要负责各部门之间互通信息、商议对策、调解纠纷、协调流域治理等各项行动;另一方面,还应当积极开展跨行政区域的执法合作,通过建立并健全环保、水利等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执法制度,从而有效加强对流域内环境的监管力度。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辅助作用,实现污染治理的产业化

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应当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充分适应,以加快治理工程项目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以及运行管理机制的创新,从而促进污染治理的产业化进程。例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投资大、利润回收时间长,在缺乏政府支持和帮助的条件下,企业往往不愿意投资和经营。

为此,政府应当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通过设立污水处理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选择优质企业并特许经营,鼓励专业化公司承担运营等方式,并在财政、税收、信贷以及技术等多个方面予以扶持,以积极推进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

(四)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机制,强调公众与政府部门共同努力,通过协调合作的方式,以形成流域内资源持续化利用的最佳管理模式。一方面,应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制度,通过积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流域水水质信息共享机制以及水污染通报制度等,以加强公众信息间的沟通与共享;另一方面,还应通过立法,以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利与方式,从而为我国流域污染治理提供广泛的民众基础。

总结:

本文在对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并着重就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当前,流域水污染问题已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难题。为此,我们应针对原有污染治理机制中所存在的弊端与问题,通过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以真正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手段为辅助,并倡导企业与公众自觉参与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新型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正升.从行政分割到协同治理,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创新[J].学术探索,2014(7).

[2] 姬鹏程.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的建议[J].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改革研究,2012(7).

流域治理规划范文6

[关键词]水土保持国家资金管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05-01

在利用国家投资进行小流域治理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治理措施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搞好水土流失治理的管理模式,河口区沾利河流域五村风沙治理片治理成效显著,加快了这一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步伐。

一、小流域基本概况

东营市河口区沾利河流域五村风沙片位于义和镇西北部,水源为王庄灌区一分干,项目区南起北大支渠,北至六义干,西起一分干,东至义英路。总面积11.8km²,涉及东南、西河、东北、西北和北大屋5个行政村,1232户,3720人。该流域为黄河故道东侧,土壤主要成分是沙质土,土体结构松散,保水保肥性能低,地面土层为粉细沙,当地风蚀强度大,水、旱、风、沙灾害频繁发生,极易形成地表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27km²,规划治理面积6.67km²,土壤侵蚀模数2375T/km²,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养分流失,土地肥力降低,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具体的管理经验

(一)着眼长远细规划。搞好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是组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沾利河流域五村风沙片被列入国家投资治理项目后,义和镇党委政府多次邀请市、区水保专家徒步踏遍流域内每一寸土地,进行实地勘测和调查研究,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国家水保标准,借鉴外地经验和河口区实施水保项目的成功做法,经反复论证对流域进行了科学规划,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为目标,坚持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治理,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相结合;资源开发利用与监督预防保护相结合。对于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设施进行严格的设计计算,对于整地、筑路、造林等项目用GPS精心测量、科学定位。规划方案由粗到细,先后形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由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实施。

(二)综合治理强措施。在沾利河流域五村风沙片治理过程中,注重了施工规范标准、配套工程设施档次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几大要素的提升和把握,收到了有益的效果。一是高标准施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制定详细的施工规范,严格按标准施工。因地制宜,立足建立小流域生态单元,实现水田林路统一治理,对项目区内沟渠进行彻底疏浚治理,并对所有土地进行高标准整平,做成畦田,满足灌排、种植和管理的需要。二是高质量配套。对项目区长5.5km主要框架道路全部硬化,一年四季车辆进出便捷。项目区衬砌支渠1条,长1.63km,衬砌斗渠10条,长9.75km,新建生产桥30座,农门56座,斗渠测水设施11座。满足自流灌溉,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改善灌溉条件,降低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等各项要求。三是高水平栽管。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挥传统优势,面向市场、精心考察论证品种,实行多元种植,规避市场风险,严把苗种购入关。经济林重点发展冬枣、苹果,水保林以优质速生杨为主,渠边路旁栽植柳树、白蜡。形成一定的品种规模,蔬菜发展精细菜、特色菜、设施菜、反季菜,大力进行标准化生产。选用优质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品种,科学布局林粮间作物结构,实行精量播种、变量施肥。开发治理后,全部分级划片承包,经济林、蔬菜基地、农作物等一户一片,每户不少于3亩,承包期限最少30年,签定合同、法律公证,给承包户吃上“定心丸”。同时聘请山东农业大学等有关院校专家教授讲课,传授技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控制三关保质量。在沾利河流域五村风沙片治理中,政府和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推进治理建设。一是严把了组织领导关。义和镇成立沾利河流域五村风沙片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镇长任指挥,吸收水利、财政、林业、土管等单位负责人及流域各村主要干部参加。并成立专门办公室,抽调技术骨干,在工程项目管理、项目选择、勘察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建后管护等各个环节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责任制将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列入每年镇村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同时,制定完善投工、投资、承包等一系列政策,用政策调动千家万户积极性。施工中,从党委书记到机关干部,人人建有自己的示范工程、样板地段,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形成干群携手搞好流域治理强大合力。二是严把了资金管理关。在水土保持治理资金运作上,制定专门资金管理报账制度。实行上级扶持资金区级报账制,镇级以下自筹资金乡镇报账制。上级拨付资金、自筹资金统一纳入专账。项目单位在银行设立专户、建立专账、专人管理,财政、审计部门搞好监督,确保了资金用于批准的项目上,杜绝了挪用现象。区级水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资金管理上主要掌握以下环节:1. 动工预付款。根据批准的实施方案,在乡镇自筹资金到位后,项目动工前,由施工单位向项目镇提出申请,经镇领导批准,以乡镇名义向区级水保主管部门提出用款计划申请,经水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区财政据此按国家投资的30%左右拨款给乡镇作为启动经费。2. 按进度拨款。当项目完成80%左右进度时,由区、镇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工程根据工程建设正式费用发票,填报进度费用申请表,经区水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盖章批准后,区财政局据此拨付40%的工程款。3. 竣工验收后付款。当工程全部按计划完成后,由区镇共同验收,由镇填报用款申请,区级财政拨付20%的工程款。剩余资金作为工程保证金,等项目运作1年经复查无问题后,拨清全部工程款。三是严把了质量验收关。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健全组织、规范施工、强化措施、严格验收。由一名副镇长挂帅,抽调素质高、技术硬、责任强的人员组成质量验收小组,分段到人、责任到人,对每一工程治理部位、环节都进行严格的专项验收,一把尺子量到底,合格一项,验收一项,对验收不达标的内容,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