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1
关键词:问题行为;产生;应对策略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我们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两大类。外向性问题行为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教学活动的攻击型行为。这些行为是较容易被觉察的,主要包括行为粗暴、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对抗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出怪声、做怪相等惹人注意的行为;语言粗俗、顶撞其他学生及教师的逆反行为;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随意走动等抗拒行为等等。内向性问题行为是不容易被觉察的,对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型行为。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烦躁不安、频繁活动、乱涂乱画等不负责行为等等。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具有消极性;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消耗了师生的精力,还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师生之间关系恶劣。
三、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把教学工作例行公事化。有些教师往往把自己预设的一套凌驾于与活生生的学生展开真实交往之上,很少考虑学生怎样在课堂里才能坐得住的问题,也很少去分析学生因能力水平差异、性别因素、社会经济背景甚至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行为差异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诉求,反倒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学变成了教师自导自演,要学生配合的事情。学生只是作为从属而做出回应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因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容易发生一些不良行为。如;寻求逃避、寻求关注、寻求权利甚至寻求报复等。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初中毕业,而且多数是所毕业学校的差生,文化课水平不高,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绝大部分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对文化课不重视;还有小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混日子”,他们普遍认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都困难,中职生还能有什么出路?
()学生的身心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性也在增强,他们有时喜欢测试一下教师的限度,看看教师、同学会有什么反应;外向型的学生喜欢刺激,厌倦无聊的课堂环境等。
.环境因素。当今社会,大众媒体非常发达,学生们很容易接触到庸俗的、商业性的、低级趣味的内容,学生受这些内容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甚至盲目模仿和具体尝试其中的动作与行为,这些行为也会延伸到课堂上。
四、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对课堂问题行为,教师最关心的是怎样预防和干预。对教师而言,应以预防为主。
.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高昂的教学热情,对学生抱有极大的热心、耐心和爱心,与学生形成互相欣赏、尊重、理解、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通过态度、表情及行为方式将一些积极的、向上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信赖教师,师生间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遵其瞩”,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即先“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照顾“差生”的情感需求,课前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预习问题,课堂中安排机会让他们参与问题的解答,给他们以学习的成功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真诚的关爱下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向上的力量。同时,学生
尊敬老师,反过来会更加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两者相得益彰。
.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按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以及学习能力、习惯、意愿的不同,把学生分成A, B. C三个层次,教学“立足B、扶持C、发展A",通过采取同层集中式和混层协作式教学,实现让C“吃得进”,B“吃得饱”,A“吃得好”。同层集中式教学是把同一个层次的学生集中排坐,分成学习小组。教学中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分别提出程度不同的讨论题目、练习内容、学习任务。混层协作式教学是把学生按不同层次混合编成学习小组,课堂上按小组排坐,每个学习小组由学习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担任组长,并负责帮助、辅导C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每名学生完成提问或练习的成绩,就是本组的成绩。这种组织方式,不仅给A层学生创造了表现、发展自我的机会,而且促成了学生个人与集体的紧密结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共处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和团队精神明显增强。
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好的课堂管理者同时也是好的决策者。当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首先必须确定干预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其次,应该根据问题行为的性质和严重性作出干预。
()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许多小小的捣乱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那些转瞬即逝的小捣乱。
()使用非言语线索和细小的停顿。当学生做出违规且无法忽略的行为时,教师可运用眼神注视、摇头、运用面部表情、走进、接触或打手势等方法,终止其行为。
()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对许多学生来说,表扬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从表扬学生的正确反应入手,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表扬其他学生。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可能使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表现出类似的良好的行为。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自学习惯 督促和评价
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要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一、在平时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自学习惯
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且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多种自学习惯。
1.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又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而且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
3.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边阅读边思考,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发现问题的学习就难以深入,学生提不出问题,主要是因为习惯让思维顺着教师讲解的逻辑系统进行,而没有构建自身的知识逻辑结构。这种情况下知识的内化效果就比较差,在学习中容易产生错误,形成学习障碍。所以,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非常重要。
4.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从课本中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可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养成阅读的自学习惯。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老师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并在阅读后做出解答和提出疑难。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养成勤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自学习惯。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还给学生自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只是工具,能对自学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但如果没有自学的习惯,那么无论信息技术运用得多么熟练,自学能力都不能提高。如前所提,“不预习不听课,不复习不作业”,勤查工具书或权威网站、爱思考爱质疑都是现代学生要养成的自学习惯。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自学的过程中,会巩固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体验自学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喜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协同家长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上网内容,使信息技术主要运用在学习上。
7.养成写生物科技小论文的习惯。生物科技小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确定的题材,通过实际观察、调查、实验等收集资料,独立撰写的具有一定见解的生物科学技术文章。中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并撰写科技小论文,不仅能树立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解释和分析一些生物现象并进行研究,便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物学素养。老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多写小论文,生物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应针对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撰写不同体裁的文章;指导学生如何选好题材,以及观察类、实验类和调查报告类科技小论文如何收集资料等问题。写小论文的题材难易适当、大小适宜,具有可行性,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选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选择难易适当的,学生能胜任的题材,同时要考虑到与题材相关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时间、产地等可行性条件,切忌脱离实际。我们要努力通过上述办法去培养学生写生物科技小论文的习惯。
二、通过教师的督促和检查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养成
学生自学离不开督促和检查评价,评价能作为学生评判自学效果的依据,也能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学生自学情况到底怎样,指导的预习或阅读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实,等等,老师必须进行及时检查、督促和进行评价,以鼓励和推动学生的自学行为和自学习惯不断养成和提高质量。例如,我在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对学生的生物科技小论文等,也定期组织全教研组教师进行评选。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3
如在教学高中人教版物理第十章《机械波》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地介绍噪音污染,以及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如引起心情烦躁、听力障碍或头痛等,引导学生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详细了解超常规振动引起的声波带来危害的实例,让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汇报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二、利用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学生对课外活动极感兴趣,在进行课外活动时,他们的智能能达到顶峰,因而对事物反应最快,印象最深。如若教师能抓住时机辅以环境教育,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调查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理书中谈到的环境污染,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通过这些活动使环境意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并主动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利用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能开辟第二课堂,学生也可以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作为课外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寒暑假完成。下面以课题《水体热污染》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1)在寒暑假之前,教师布置课题,让学生自己组织成立小组并选出组长。
(2)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分工合作完成工作,确保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具体安排:将课题分为三个研究方向———造成水体热污染的原因、水体热污染的影响、水体热污染的防治,在小组内具体落实任务。
(3)组织学生到环保部门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水体热污染情况,开展探究活动。期间各小组成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教师,以寻求帮助。
(4)最后,各小组成员将收集和了解到的资料整理成科技小论文,假期结束后交给教师。
(5)教师将各小组的科技小论文进行公开评比,对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4
1、擞学学习中的“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包括: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2)读书刊除读教材外,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中学生数学》杂志等。也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然而,与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习题集相比,渗透现代科技的高质量的数学课外读物实在太少了。
数学学习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还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2、数学学习中的“听”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1)听老师上课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是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3、数学学习中的“讲”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数学学习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
(1)讲体会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再让学生讲,“读”、“听”的体会,可以加深“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中“读一读”内容的体会,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
(2)讲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讲,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4、数学学习中的“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通过上述“读、听、写”,应进一步要求“写”,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作业外,还应包括写读后感、写小论文等。
(1)写读后感通过阅读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读一读”内容,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的有关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2)写小论文写小论文比写读后感的要求更高些,但不是不可做到。这需要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资料,深入探究,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5、学学习中的“用”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谁能掌握高新科技知识,谁就能成为时代的强者。要想经济腾飞社会发达、进步,主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我国要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才需求的挑战中立足,以至超过世界强国,当务之急是认真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全民族科技素质,强化公民的科技意识应从学生开始抓起。在高中物理必修课中,结合教材内容,注意实验教学,挖掘、寻找科技知识的渗透点、连接点。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普及科普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辅导科技活动的基本功,使高中生具有浓厚的科技意识及文化素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我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科技意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1 课堂教学是科技教育的重要渠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也是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提高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
(1)教材基础知识与科技知识、实验有机联系:例如讲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时联系我国神舟飞船进入太空的精确定位等高科技的应用;学习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时,注重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技意识;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高中教材内容与科技实验的内容有机地联系有很多,它们既巩固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多做一些探索性实验,以激发学生搞科研的兴趣。兴趣能引起求知欲,可提高学习的效率。验证性实验因有已知目的,步骤和结论,学生往往“照方取药”,不动脑筋,而探索性实验就不同,例如,高中学生在磁场章节磁性材料中学习了磁性物质的居里点,任何物质在磁场的作用下都能或多或少地被磁化,只是被磁化程度不同。这一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它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的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探求未知的能力,是一种开发力,是终身受益的能力。
(3)改一些演示实验为边观察边思考实验,以增加学生观察思考的机会。例如,我在讲“分子的热运动”时,分别给相临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他俩同时往杯子里的水中注入一滴红色墨水,过一会儿,就观察到热水中的红色墨水很快地而且均匀地扩散开来,而冷水杯中的红色墨水却扩散缓慢。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做,自己再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穿插讲一些历史上科学家废寝忘食地进行实验,克服困难,顽强拼搏搞创造发明,造福人类的故事。
(5)多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例如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①将米倒满塑料杯。②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③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④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提示确定实验的目的要求,发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操作的实践能力。
2 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科技教育的广阔的天地
积极利用和创造条件,组织师生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能不断地拓宽教育活动的内容。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必须突破原来的模式。强调一个“新”字,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按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使学生具备自制简易教具本领。在第二课堂中师生可以开展了一些小制作的实践活动。比如“沉在水底的兵乓球”
2.1 实验原理: 兵乓很轻,正常情况下他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这是因为兵乓球的密度比水小,不能自己沉入水下。
本实验是通过流动的水流来将很轻的兵乓球固定在水底。因为流动的水流对兵乓球的压力作用,使兵乓球沉在水底。一旦我们阻止水的流动兵乓球又将浮在水面上。
2.2 试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实验所用的漏斗大小应该适中,不应太大也不宜太小,要恰好能把兵乓球放进去。
②漏斗口不应太大,防止水流出过快,实验效果不明显。
③下边用来接水的容器应该足够大,防止水流出。
2.3 本实验仪器的制作过程及感想: 做实验不应该想当然,而要切切实实的动手做一做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本实验开始时,想着肯定能成功,结果没有考虑到漏斗口太大,导致开始的几次实验都失败了,最后我给漏斗加了个盖,再在盖上开一个较小的口。这样效果就明显多了。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明白科学并不神秘,制作、创造、发明都是可行的事。学生看到自己辛勤实验结果将会信心大百增,更激发他们对实验产生深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兴趣会发展为志趣,志趣会演化为追求和理想,使高中生走进大学,对物理实验有更高一层的认识,并立志为祖国科技事业努力奋斗。
3 教师进行科研时,吸收一些学生参加,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实验中开阔思路,学习科研的方法,了解科研的程序、步骤,提高实验的技能、技巧
例如指导探究《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等实验,让学生边动手实验边进行探索。
4 开展撰写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
举行小论文征文比赛,激发他们对实验中的问题不断探索的愿望,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例如: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点进生小论文撰写: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物理教师就必须合理组织实验教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堂、课外都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科学实践是人类社会的三大实践活动之一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科学实践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6
一、思想政治课传统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现实的变革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广信息、大文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心中既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迷惑不解,不知所措。需要老师给以引导。而今天的政治教师特别是乡镇中学的政治教师大多数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思想文化不够开朗,生活不够富裕,变革并不强烈的时代生活过来的。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带着一种“怀旧心态”来要求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并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标准来教育和衡量下一代人,这些教师仍在沿袭过去的教学路子,一本书、一支笔、一口气讲到底。即使有的教师萌发了改革意识,也有改革的设想,但受到来自于各方面的制约、限制和束缚,特别受中考与高考的影响,实际上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阶段,仍然在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上徘徊,以大量的习题训练,严格的答案规定来提高“教学效果”,应付考试。“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忽视觉悟”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其结果使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战斗力。
二、思想政治课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开放的社会环境
如今,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远离开放的社会生活。在教学思想上,强调一个“统”字,他们为了保护学生心灵的纯洁,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污染,把学生的思路死死地“统”在教师所规定的轨道上;在教学场合上,倾向一个“收”字,他们把学生的活动范围收缩在学校教室这样一个狭小的天地之中,不准越雷池一步;在教学方法上,热衷一个“灌”字,他们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似地强加给学生。这种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同我们的时代显然是不合拍的。我们的中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生一旦接触社会,就会感到老师讲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是一纸单薄的空文。
三、社会负面的不良影响给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阵地,自身的问题虽然不少,但教育目标还是正确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这是现代人具有的素质。然而,包围着青少年学生的是一个五花八门的多彩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旧交替时期存在的阴暗面,就像阵阵风雨,敲打着学生的心灵,迫使他们被动地、盲目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色调。现在,人们碰在一起,往往是谈股票,谈生意,谈某人中奖的红运,谈某人赌博的财气。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生活在这种氛围里,潜移默化,抵消了思想政治课上的正面教育,一些学生讲:“政治老师上课讲的很有道理,但往往是课堂上听的是一套,社会上见的是另一套。遇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想不通,行不通。”这种思想政治课与学生认识社会的二律背反现象,已成为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相对畸形发展之间存在着“偏差”
在教学活动中,每位政治教师,不仅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文明、伦理道德、法制纪律、理想情操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与培养。这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也是思想政治课在实现整个中学教育目标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任务。然而,现在的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长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从整体上看是较差的,这就制约了家庭教育水准的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的“偏差”,必然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老师在课上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助人为乐,许多家长教育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闲事”;学生在校“学雷锋”,学生回到家里,却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和享受,在家当“小皇帝”、“小公主”。这种教育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