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产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产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产业发展

微生物产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首位产业;生物产业;定西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031-04

“十二五”时期是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在甘肃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三运强调,“各市州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各自的优势,找准自己的首位产业”。据此,本文就首位产业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把生物产业发展成定西市的首位产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首位产业的内涵

培育首位产业,是王三运书记到甘肃工作以来,针对各市州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目前国内外理论界还没有对首位产业做出全面、系统的界定和分析。王三运书记的提法应当属于实践层面的创新性概念。各市州在具体的研究工作和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界定、选择和培育首位产业,笔者认为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位产业的定义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农经重产业分类、三次产业分类、行业部门分类、战略关联分类等。其中,按照战略关联法划分的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名称,是大家比较熟悉、在各地规划中经常出现的叫法。据此推断,所谓首位产业,比较接近于支柱产业的范畴,指在一定区域经济体系中具有战略地位、产值份额较大、支撑作用较强的产业。在城市发展理论中,有一个城市首位律理论,相应地,有一个城市首位度的概念,是指一个区域中,首位城市与第二位的城市之间人口规模的比值。借鉴这一理论,可以考虑用一个区域内产值规模居前的两个产业之间的产值比例作为判断首位产业地位和规模的一种定量方法。综合起来,可以初步把首位产业定义为:一个地区范围内,产值规模居于首位、支撑作用最强、在区域经济体系中地位最突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首位产业的特点

选择和培育首位产业是为了在区域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中形成第一位的引领带动作用。因此,作为首位产业,必须具备如下四个特征:一是比较切合当地的比较优势,比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或人才科技优势,可以把组合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二是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并且有规模扩张的可能性;三是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在区域经济中的份额可以进一步提升;四是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能够在区域发展中充当主要财政来源、就业领域和经济增长极,也就是说,不论从现实状况和发展前景来看,首位产业都具有比其他产业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比重、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培育首位产业的意义

培育和发展首位产业是根据甘肃经济社会总体水平、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状况提出的新要求,对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把握发展机遇、集中扶持方向、增强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是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错位发展,通过各市州选择、发展更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在产业链、细分市场等方面实施差别化竞争,形成竞争合作的共赢局面;二是有利于发挥投资拉动和政策叠加效应,甘肃省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省份,又处于政策机遇较多的重要时期,按照“首位产业、首位支持”的思路,能够集中施力、凸显压强,在较短时期内取得成效;三是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甘肃省经济结构,通过明确各市州首位产业,各出各的特色牌、各打各的优势仗,实现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并进,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四是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总结东西“两翼”的发展经验,就是利用区域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首位产业,进而构筑形成新的增长极、振兴区域经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二、定西首位产业发展的取向

定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产业区,工业发展一直是其区域经济的短腿,产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但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中,马铃薯、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业作为具有定西特色的产业,一直处在基础不断夯实、优势日益凸显的发展趋势中,成为定西工业经济崛起的标志。以马铃薯、中药材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具有培育和发展为定西首位产业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

一是从生物产业的定义和范围来看,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据此分析,无论是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还是以中医药为主的现代制药和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生物制药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都属于生物产业。定西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以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为目标,做大做强马铃薯和中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其实质是大力发展生物产业。

微生物产业发展范文2

校外生物活动资源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良好的科学习惯,更加强调与大学、科研院所在前沿科研课题方面的衔接。校外生物活动资源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校内学习到的知识,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资源包中每个活动包含活动背景知识、实验材料、药品、用具、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分析讨论、实验报告、教学图片、引发思考等内容。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知识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现状三个方面,确立资源包活动内容和编排理念。

初级班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出发点,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活动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注重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然和社会。学生在每项主题活动中都能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内容涉及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基础生物学中的动物、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生物农业和生物环保。

初级班学习内容在知识点上比初中生物课少一些,主要学习感性的、直观的、浅显的生物学知识,动手操作方面多一些,要求掌握一些简单实验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如量筒、滴管、托盘天平、体视显微镜、普通显微镜等,活动开展方式以生物小制作、小实验和参观为主。

中级班将趣味性与探究性融为一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探究精神。内容涉及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基础生物学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前沿生物技术中的分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

中级班学习内容在知识点上比初中生物课多一些,比高中生物课少一些,注重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体验一些知识点多、操作复杂的活动,活动开展方式以实验类、调查类、课题类为主,这个阶段学生的实验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探究性和研究意义。

提高班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宗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以探究性课题为主,鼓励学生自己确立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课题实施、论文撰写、论文预答辩等,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学生初步具有科学态度,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开展的课题可以从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中选择,如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等。

微生物产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生物工程;教学改革;生物产业;就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42-03

生物工程是由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信息科学等相互交叉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将生物工程、轻工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等专业都归并为生物工程专业,并升级为一级学科。据统计,2003年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为165所,随着生物技术热,到2013年增加到231所。但在实际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设计中,由于办学基础、办学理念存在差异,各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办学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每年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约6万人,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暂时性过剩现象,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则将生物工程专业列为“红牌”警告10大专业之一,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类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学习和未来出路产生焦虑,并产生心理负担,这也给本科教育提出新问题。部分高校通过修订大学培养方向促进就业,有提出加强实践教学、自主创业、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现促进就业。本文根据作者在无锡国家高新区挂职工作经历、国内多个生物科技园区调研和在江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教学经验,就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形式下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把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列为7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环境等主要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许多省、直辖市、地方城市也纷纷制定各自的生物医药的发展计划,并大力发展专业化的高科技园区,比如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武汉光谷生物城、苏州纳米园和无锡国家生命科技园等,这些园区地处发达区域以吸引大批高科技人才进行创业和就业。生物技术产业由于进入门槛高,投资大周期长,技术更新快,国内外交流频繁,因此大部分生物产业分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领域,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每年的973、863和国家自然基金等投入研发近百亿资金。美国2009年生物医药公司就投入研发653亿美元,而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小,投入研发资金规模较小,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因此相比之下我国对生物科技的研发投入资金较少。另外,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力不足,特别是一些高利润的生物药被国外大公司垄断,而我国企业和研究单位只能进行仿制,存在知识产权冲突问题。从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来看,高污染、高能耗的发酵产业难以为继,比较典型例子就是谷氨酸(味精)企业大量关闭,一些高能耗、利润低的产业大量搬迁到内蒙古和新疆、东北等人口密度低、煤炭丰富地区;将来新建生物企业所需环境处理设施和运营成本占产品成本较大比重,需要考虑技术升级如清洁生产工艺。另外,一些低利润的生物产业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遭到欧美的反倾销抵制;在中国,对肉类需要造成大量粮食需求,一些以粮食为原料的低附加值发酵产品面临淘汰,例如中国禁用粮食生产燃料酒精。对于传统酿造产业,啤酒在中国已经接近饱和且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白酒也是传统工艺且主要靠营销,此类行业招聘人才将减少;而未来,葡萄酒产业在中国将会有很好发展势头,对专业人才需要有增大趋势。对于酱油、醋等发酵调味品,由于近年餐饮业发展,该行业也增长迅速。

二、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生物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对生物工程类的就业进行调查,该类专业就业面一般,工作对口度一般;起薪低,为2495元,在92个专业中排名倒数第四,而且调查发现跳槽对薪酬涨幅影响一般,五年后收入低,综合满意度低。就业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卫生医疗、耐用消费品、学术科研、教育培训等,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份、北京、东三省、湖北和四川。

生物工程类专业曾经是高考的热门,但是由于该行业投入大、周期长,我国生物产业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也因此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调查发现大一的新生都为将来发愁,开始考虑个人的出路,包括: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更有甚者,一些二本院校的大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复习考研,父母也对读此专业的孩子将来就业发愁。对于研究生,只有少量的硕士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研发岗位,而大多数国内外高校生物工程类的毕业博士生几乎都是进入高校和研究所。名牌大学的许多毕业生大多选择去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深造,造成人才的流失。在国内就业的,生物工程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较少,部分毕业生转向其他行业,部分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三、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教学改革思考

大学的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专业人才,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和起到引领作用。我国有众多高校开设生物工程类专业,通过比较课程理论体系发现,大部分高校包含: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和选修课,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都差不多。不同的高校由于研究背景的不同,专业课和选修课差别比较大。比如,河南工业大学的专业课开设:生物工程设备、酿酒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分离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等;南京工业大学开设: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设计、生物工艺学等;江南大学开设:酿酒工艺学、微生物育种、生化工程、生物下游技术、发酵设备与工厂设计等。此外,各个高校还开设各种选修课,让大学生了解生物工程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从目前产业发展和就业分析,生物工程类毕业生主要覆盖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等,而生物环保则有相关的环境工程专业。关于课程的设置,各个高校也根据自己特点进行区域特色开设,比如江南大学以传统发酵为基础,设有酿酒工艺、氨基酸工艺和酒精工艺学等专业课,中南大学生物工程是以生物冶金为方向,而华中农业大学是以微生物和农业为方向。另外,比如广西大学开展区域特色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合理地安排好涉及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技术的课程,并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诸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也参加该计划。该计划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物工业界的未来发展需求,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造就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扎实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生物工程专业系统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能力,擅长发现并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生物工程产业国际竞争力、引领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从实践看来,该计划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多了解企业发展运行,与社会对接;但是,由于生物企业的行业特点,对其核心技术采取保密措施,大学生难以接触生产和研发的一线车间。

针对目前生物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从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理念出发,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可以做一些调整:(1)传统发酵已经很难吸引大量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比如氨基酸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酒精工艺学等可以合并成一门课程,而酿酒工艺学则还应加入动手实践和品酒知识,以满足目前社会要求向上发展趋势。(2)针对生物医药发展的趋势,开设生物制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代谢工程等研究生阶段所需的专业知识,可采取短课时或合并课程,进行普及性的教学。(3)从上游的基因改造、育种,中游的生化工艺,到下游的分离,都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从感性的直接接触过程强化专业学习和动手技能。比如江南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大三就开设选导师,大四整个学年都在实验室做相关毕业课题。(4)鼓励大学生自主提出创新研究课题,通过竞赛给予资金支持、导师指导和实验设施。通过实践参与课题,感性地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促进就业和行业发展,一些文科经济类课程的开设也是必要的,但是不适合占太多学时。比如,开设生物行业法,包括合同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生物伦理与生物安全,开设综合学科,包括交际学、谈判学、心理学和压力管理等。另外,要求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到学校为大学生做报告,以了解行业科研状态和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开阔大学生视野,培养其兴趣,使其在就业时候能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样大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工作。

四、结论

我国的生物产业也正沿着“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撑,社会集资作为补充”的健康方向发展,生物工程正在将越来越多实验室中的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通过自身教学改革和调整,使大学生更具有创新力和对行业的热爱,并积极提高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扩大就业面选择范围。随着生物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卢碧林,张敏,毛治超,赵红静.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高教论坛,2006,8(4).

[2]胡廷章,胡宗利,涂昀,王贵学.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0,(2).

[3]赵辉,凌宏志,王葳,韩晓云,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黑河学刊,2013,(01).

[4]庞宗文,阎欲晓,刘海东,白先放,冯家勋.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2012,(04).

[5]张荣珍,饶志明,堵国,成徐岩.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巡礼[J].中国轻工教育,2009,(2).

微生物产业发展范文4

1.1生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品种繁育格局

生物技术用于育种是一种快捷、有效的育种方法。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品质,实现用更少的土地种植更多的作物。

1.1.1脱毒甘薯、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主要依托植物组培技术自21世纪90年代中期,我市引进植物组培技术,1997年在全省率先建成脱毒红薯原原种繁育基地,本世纪初我市普及了脱毒甘薯的种植,脱毒红芋配套技术及应用先后荣获市、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三等奖,此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我市红芋单产提高30%,目前脱毒红芋年种植面积5.33万hm,在我市农作物中占据第5位。进入本世纪以来,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大,我市太和县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以马铃薯种苗脱毒、品种繁育、高产示范、推广应用为主的典型代表。恒进公司植物组培中心始建于1998年,现在有组培室400m,温室lOO00m,年产马铃薯试管苗400万株,生产微型薯1000万粒,年产甘薯试管苗2000株,产甘薯原种10万kg,产薄荷试管苗1万株。年产值460万元,利润70余万元。脱毒马铃薯微型薯销往河北、内蒙、河南、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并在呼伦贝尔建有1333.33hm的现代化马铃薯原种场,马铃薯原种销往除海南、、青海以外各省。恒进公司在太和建有46.67hm甘薯原种基地,甘薯种主要销往安徽、河南、江苏3省。近年在薄荷、中药材、花卉等方面正扩大开发植物组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1.1.2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推广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独立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品种的国家,我市从上世纪末开始引进推广美国抗虫棉,本世纪初引进推广本国抗虫棉,目前全市抗虫棉比例超过80%,主要是国产抗虫棉品种。自2002年始,界首市农业部门与中棉所合作在新马集镇开展抗虫杂交棉制种,目前年制种面积在200hm以上,已影响辐射到临泉、太和以及河南省与界首相临的周边区域。

1.2生物技术在农药、肥料行业广泛应用

我国古代就已掌握不少以蜂治虫、以菌防病技术,但在2O世纪40年代化学有机农药出现后就被化学防治动植物病虫害取代,仅仅20a后,化学农药公害问题就日趋严重,由此催生出现代生物农药。我国现代生物农药的发展在20世纪7O一80年代仍较为缓慢,90年代开始加快发展,新世纪后发展更快。我市现代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略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本世纪以来应用速度也不断加快,2010年我市生物农药使用量和防治面积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30%和56.1%,2010年全市推广生物农药70万t,占农药使用总量的7.3%,占病虫防治总面积的7.6%,主要是阿维菌素、井岗霉素、BT制剂等。20世纪50年代,我市同全国一样,在大豆、绿肥作物上广泛应用根际固氮菌,由于对作物增产作用有限,菌肥的生产与应用持续时问较短。60年代末70年代初又有所恢复,但持续时间仍然不长,随着工业化肥的大量应用,生物菌肥衰落的更快。80年代末又开始恢复,随着新产品的出现和国外生物技术的涌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重视程度的提高,生物肥料出现快速发展,特别是进人新世纪后发展更快。由过去单纯的硅酸盐菌剂、土壤磷活化剂、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等生物菌剂与营养元素(氮、磷、钾等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肥、抗生素等复合的复合生物肥转变。这种变化有利于实现生物肥与生物药的结合,增强肥料的多功能作用效果。我市生物肥料的生产量很小,基本上以生产生物有机肥为主,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生物肥料大多是引进外地产品,推广种类及施用方式主要有根瘤菌剂类蘸根接种或拌种、活体菌及微肥复合类叶面肥料用于叶面喷施,先是用于叶菜类作物,目前在粮食作物上也广泛应用。

1.3以生物腐熟为主的秸秆资源利用初见成效

我市农作物品种较多,农作物秸秆等物质资源丰富,据测算,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6O0多万t。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总体偏低,高附加值开发的很少。无序的焚烧和乱堆乱放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还影响了村容村貌。实现秸秆的生物利用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

1.3.1大力推行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利用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群的共同作用,使秸秆等有机物料中的有机成分快速腐解和腐烂,使之转变成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大大缩短秸秆及需经堆沤发酵腐熟的禽蓄粪便、饼肥等有机物的堆沤时间,起到杀灭病原菌、虫卵和草籽,减少臭味的作用,加快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推广速度。秸秆腐熟剂中的有益微生物以秸秆为载体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群体和分泌物,形成优势菌群,达到改善土壤活性,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促进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利用腐熟剂处理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在分解秸秆时,可产生多种有机酸,有机酸对土壤矿质成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活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促进营养元素的有效化,减产作物缺素症的发生。腐熟剂的应用,可以消化农田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避免秸秆焚烧、秸秆堆放、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为充分利用农业宝贵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同时,腐熟剂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化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农产品品质,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1.3.2依托沼气项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

我市颍泉区、界首市、临泉县等引导农民积极申请建池,千方百计使用好,利用好沼气,彻底由原来的“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同时本着“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和“节约与开发并重”的能源方针,坚持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猪(牛)——沼——果”,“猪(牛)——沼——菜(粮、鱼、庭院等)”,以开展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

2存在问题

2.1研发薄弱

目前我市缺乏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为主的研发团队,仅有很少的几个单位极少数人员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社会力量更是寥寥可数,科研成果也相应很少,如此薄弱的研发基础与农业大市极不相称。

2.2推广滞后

目前全市生物技术推广工作完全依靠政府或农技部门,不能形成推广合力,从事生物技术推广的人员是少之又少,要么是短期项目推广,要么是极小的社会小团体或个人的推广。由于推广力量较弱,各种技术推广就较为滞后,推广效果就大打折扣。

2.3投入偏少

我市由于财政困难,投入农业的资金本来就不多,投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资金就更少。且投入方式以短期项目为主,项目完成,投入结束。近些年的发展主要靠社会力量的投入,与其他方面相比,社会资金投入也不大。

3发展对策

针对我市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为了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观念,加快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激励社会投资,注重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巨大作用,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市农业发展。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营造社会人人支持氛围

利用一切手段开展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相关的宣传工作,大造舆论,提升大家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了解程度,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的社会氛围。通过宣传,改变落后观念,树立现代生物技术是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最为关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某个部门或地方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系统整合和组织协调功能,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齐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

3.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优良投融资环境

目前国家对生物科技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参照国家规划,要因地制宜,及早编制我市中长期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规划,尽快制定优惠政策,出台对生物产业化项目和生物产品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加预算内资金,增加相关基建资金,建立农业生物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大农业生物项目建设,提供银行信贷支持,建立农业生物专项贷款,积极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充分利用投融资渠道,以多种形式解决农业生物产业发展资金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一些中小企业实行联合、改组、改造,实现大投入、大扩张、大发展,培育出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3.3加快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创新研发能力

建立高水平的农业生物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建成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农业生物技术科研机构,重点加强技术开发研究,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开发农业生物技术的公共平台,着力解决推动农业生物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和个性关键技术,整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研发和管理队伍,使农业生物科技研发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重点支持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生物技术的研发,逐步建立适应农业生物产业要求和符合农业生物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创造出更多拥有自主专有的知识产权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微生物产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制药;活性

生物技术药物是21世纪最富希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高科技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也称生物药物,目前在治疗糖尿病、心脏病、艾滋病、癌症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生物技术药物的问世,更加扩展了新药开发的领域宽度,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新开发出的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提高。

1.生物技术药物的范围

现阶段,从狭义上界定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指那些把重组DNA技术作为核心,把生物体作为原料生产出的用于预防、诊断及治疗的药物[1]。从广义上界定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是指采用生物技术生产出的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2]。而定义中的“生物技术”包括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的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等技术[3];“天然活性物质”是指生物技术药物的来源是细菌、植物、昆虫、哺乳动物等各种生物体内的特征细胞产物[4]。

2.国外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现状

欧洲的生物技术药品市场占据了全球28%的市场份额[5],目前,欧洲已经有290种蛋白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已经批准上市的有29种[6]。专家预计,在未来的5-10年,欧洲的生物技术产业将对美国、日本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

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到2010年为止,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共批准了包括激素、细胞因子、重组抗体、酶及其各种长效修饰物等制品在内的110种生物技术药物上市[7],这些生物技术药物在人类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

截止2011年全世界共有1714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得到批准,其中有300余项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阶段[8],基因治疗的范围不断扩展,疾病谱从肿瘤为主迅速发展到其他各种病症,成熟的生物技术药物已进入“井喷”期;以治疗性细胞疫苗技术为代表的体细胞治疗技术已经进入临床使用的成熟期[9]。各国都致力于生物技术的研发,而这些研发成果超过60%都集中在医药领域[10]。生物制药领域的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和细胞再生工程技术等的发展和不断突破都在加速其快速发展,昭示着生物制药领域有着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目前,世界上生物制药的主流是应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来生产重组蛋白药物,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销售总量的67%[11]。

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今又生”是我国批准上市的[12],第一个免疫隔离化细胞治疗产品“APA-BCC”阵痛微囊也在我国批准上市[13]。近些年来生物技术药物在医药领域的生产份额逐年加大,地位日益提高。

3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生物技术药物是生物药学和生物医学理论及实验的发展产物,生物技术药物与传统的化学药物有很多不同,传统的化学药物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而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包括细胞或组织、核酸、单克隆抗体、基因重组蛋白、基因重组多肽、灭活或者减毒的细菌或病毒等大分子物质。

3.1结构不能完全确认

生物技术药物的活性主要靠其空间结构和氨基酸序列来表达。生物技术药物因其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复杂的空间构型,现有的分析方法不能完全确认其化学结构。

3.2种属特异性

不同种属的动物的同类受体的功能和结构可能也存在不同,而生物技术药物的作用部位主要是抗原表位或受体,因此,同一种生物技术药物可能对某种动物有效,而对另一种动物无效。

3.3生物技术药物具有多功能性

在一个生物体内,生物技术药物的受体可能广泛分布,从而产生广泛的药理活性或毒性作用。

3.4免疫原性

生物技术药物对于动物体来说是异源性大分子,具有免疫原性,诱发动物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这种诱发的免疫反应会影响药物安全性。

3.5极高的反应活性

虽然生物技术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要低于一般的内分泌激素,但是其引发的生物学反应却被放大。例如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是10-30ug[14];白细胞介素-12的剂量是0.1 ug;表皮生长因子的剂量在纳克水平。

3.6 可获得非天然的生理活性物质使之成为新药

1985年,为了治疗侏儒症,从人脑垂体中提取出了人生长激素,导致了可雅病传播[15],目前,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组hGH,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可以避免这种疾病传播风险。

3.7可批量生产确保临床和科研需要,经过改造可提高生理活性

生物技术使多肽基因、活性蛋白能够在动物细胞、植物反应器、动物反应器和微生物中高效表达,从而可以获取以前很难获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可以形成批量生产,适应临床的需要量。采用生物技术改造后,提高了生物制剂的活性,从而达到降低用量的目地,药效提高。

4生物技术药物的前景

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的研发重点主要集中于基因组学研究上,有预测称人类基因组学计划的测序工作完成后,生物技术产业将在生物芯片、生物信息产业、基因治疗、药物基因组学等方向有更多的发展。

我国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主要集中于疫苗、基因治疗剂、单克隆抗体、可溶性治疗蛋白、反义药物五个类型[16]。

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正处于有序的发展阶段,首先,我国以国家科委及国家生物制品研究机构组织研发血液制品和肝炎疫苗等项目[17];其次,仿制某些国外的在中国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种[18];最后,人类基因组框架初步形成后,使人们逐步认识的生物技术的经济价值,吸引更多投资,加速生物技术的更快发展。

目前,生物技术药物在癌症、心脑血管、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化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曾浩, 罗萍, 郭刚,等. 药学专业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的实践[J]. 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4):630-631.

[2] 肖斌, 郭刚, 毛旭虎,等. 生物技术制药创新型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22):3511-3512.

[3] 赵广荣, 向志军, 元英进,等.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生物技术[J]. 中草药, 2004, 35(5):481-484.

[4] 钱迎倩, 马克平. 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J]. 自然资源学报, 1995, 7(4):322-331.

[5] 胡显文, 陈惠鹏, 汤仲明,等. 美国、欧盟和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比较[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2):82-94.

[6] 马述忠, 黄祖辉. 关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 中国软科学, 2001(8):61-65.

[7] 文淑美.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6, 26(1):92-96.

[8] 张蕊, 田澎. 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 10(5):107-111.

[9] 吴梧桐, 王友同, 吴文俊. 21世纪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 一、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J]. 药物生物技术, 2001, 8(1):1-3.

[10] 胡显文, 陈惠鹏, 张树庸.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概况[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9, 4(2):85-89.

[11] 胡显文, 马清钧.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生物技术产业, 2007(1):16-31.

[12] 陈志南. 基于抗体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化前景[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7, 2(1):2-5.

[13]马勇, 杜德斌, 周天瑜,等. 全球生物制药业的研发特点与我国制药研发的应对思考[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11):47-51.

[14] 潘玉泉, 朱小宁. 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 2006, 15(1):29-30.

[15] 王珍燕, 卢洪洲. 克雅病诊治[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5):400-404.

[16] 陈志南. 基于抗体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化前景[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7, 2(1):2-5.

微生物产业发展范文6

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奋力赶超、加速崛起,加快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率先发展,争当全省、全国绿色发展典范。

“普洱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近几年来,普洱市依托资源禀赋和绿色生态优势,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来谋划推动普洱的发展,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战略构想。”谈起普洱市的发展,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胸有成竹。

沈培平说,普洱市不会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一时的表面风光,宁可牺牲一时、一定的发展速度,也要不遗余力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以科学发展为引领,符合普洱市实际、体现普洱特色的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普洱市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认真研究和把控经济发展中各种要素、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制约,统筹考虑产业与土地、环境、劳动力等因素,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以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基地为目标,走高端化推进的发展路径,基本形成了大基地支撑大产业的格局。

在城市建设上,普洱以建设世界级妙曼精品城市为目标,科学调整功能布局。高起点、高品位、高品质、高品格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探索出“靠山进谷、组团布局、全域规划、生态发展”的城市建设经验。以“增绿添彩”工程为重点,按照品质、品格、品味要求,全面实施绿化、亮化、野花、野生动物、好水、风貌改造、酒店、湿地、人文和美食“十大工程”,着力打造以生态生命景观系统支撑的“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恢复和建设湿地10余块。各县城建设掀起热潮,惠民旅游小镇、哀牢小镇、西盟县城“穿衣戴帽”等特色城镇建设初显成效。普洱市被评为“2011年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和“中国十大魅力城市”。

针对今后五年普洱市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沈培平向记者透露,今后五年,普洱市将按照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主题精神和“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要求,提出了到2016年实现普洱率先跨越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

普洱市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平台,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超前谋划、系统谋划、高位谋划,建生态、打基础、抓特色、塑品牌,着力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清洁能源和现代林产业四大基地,全力推进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建设。

普洱市率先跨越发展的定性目标是: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奋力赶超、加速崛起,加快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率先发展。

对于普洱市今后的发展重点,沈培平告诉记者,主要是抓好如下几点:

第一,以国际品牌战略支撑普洱率先跨越发展。在品牌建设上突出一个“高”字,走高起点谋划、高品位规划、高品质建设、高端化发展的路子,集中资金打造,建文物不建废物,建精品不建废品。以建设世界级妙曼精品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以生命生态景观系统支撑的“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以塑造融入自然、拥抱健康、体验妙曼的高端旅游形象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品牌。以建设国家级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为目标,着力打造普洱茶、生物药、生态咖啡、生态优质烟叶、渔牧等产业品牌。充分挖掘、整理、开发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原生态民族歌舞,借助中国普洱茶节、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以及中老缅越四国艺术节等平台,着力打造普洱文化品牌。

第二,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普洱率先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其他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和谐,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和谐的良性循环、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之路,永葆普洱青山常绿、碧水长流、蓝天永驻。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推进“森林普洱”建设,着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污染治理工程、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工程,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内陆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周边邻国生态安全示范区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重点实施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资源管理和集约利用,打造云南绿色低碳产业高地、绿色产品交易中心。

第三,以新型绿色工业跨越发展支撑普洱市率先跨越发展。举全市之力抓好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争当全省、全国绿色发展典范。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提升茶、林、电、矿支柱产业新型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咖啡、烟草、蚕桑、橡胶、生物药、渔牧等骨干特色产业精深加工。

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其中,茶产业工业产值175亿元,矿产业工业产值120亿元,电力产业工业产值130亿元,林产业工业产值170亿元,咖啡产业工业产值42亿元,烟草产业工业产值20亿元,橡胶产业工业产值30亿元,蚕桑产业工业产值22亿元,生物药产业工业产值30亿元,渔牧产业工业产值110亿元,蔗糖制造工业产值10亿元,食品加工产业工业产值30亿元,酿酒产业工业产值10亿元,其他制造业工业产值1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