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1
生态环境基础使得旅游景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旅游景区发展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现阶段,我国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景区的设计也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于是生态景观设计应时而生,成为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根基所在。当前,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的讨探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态景观设计在理念是哪个充分考虑了人鱼自然的主旋律色彩并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互惠互利的关系所在。
二、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一)关于节约自然资源的原则
既然,我们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我们就要从资源保护上来进行深化。这里氛围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程度;第二是要进一步完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实际景区规划设计中用自然林地来取代人工草坪的设置,用当地的乡土草种来替换外来的草种。同时,还要进一步减少人工化肥的使用,多使用天然的化肥。按照这样的设计原则,就能在实际发展中达到保护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
(二)关于完善景区的生态系统的原则
要知道,一个景区的发展不开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动态应变机制,是自然界维持天然平衡的最基本理念。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人员能充分利用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水塘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身可以和周围的生物构建一个关系复杂的生态群落,在这个系统里每个生物能都各取所需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师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也就是自然互利共生的基本机制。
(三)关于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旅游景区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保留的一方净土,它承担着我国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平衡互利的历史重任,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适合我们生活的生态群落,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净化了污染。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所在。
三、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一)新时期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路分析
1、要注重科技原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设计模式。我们所要进行设计的观光农业园应当具有两个具体的作用:一是科技应用问题;二是美学与艺术作用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技术是首位的原理,艺术处理的需求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所以说,我们要注重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作用。据格子里来说吧,在进行高科技农业展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示范区内的只能温室技术而后我们可以在符合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温室的造型和材料进行甄选。
2、要注重主观造景的功能性设计。观光农业园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景区设计,首先我们对园内的景观的功能性设计考虑完毕之后才是附加的造景。就像是在我们实际进行植物栽培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功能和实用功能,其次才是对其造景功能的实际应用。
3、要注重合理布局和时空变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旅游农业的本质在于农业,所以说,我们在实际规划设计当中要注意景观设计和规划要带有科学性和序列性。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在观光农业区种植农作物的时候要按照地理物质和地势以及地貌等不同特征来进行具体设计。充分考虑到每种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特点,并且要注重在设计上美观,形成错落有致的景区风貌。
4、要注重参与过程的视觉愉悦感受。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观光农业园区在视觉欣赏艺术上要给人带来愉悦的效果;二是让游客有动态的参与过程。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园区内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景象进行系统化构建,比如说机械操作,或者是游人自己采摘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人工性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里,游客既可以远距离欣赏又可以深入其中挖掘野菜,这是多年令人愉悦一件事。
(二)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主要手法
1、创造性规划手法。创造性规划手法是是对构成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的各类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使无机的、有机的、文化的各视觉事物布局合理,分布适宜,并达均衡与和谐。这种手法在规划展示现代化设施农业景观的观光生态农业园区中运用较多。
2、利用性规划手法。利用性规划手法是指利用观光农业园区域内及周围已有的自然园景,如农田、山丘、河流、湖泊、植被、林木等原有现状,在尽量不破坏原基地植被及地形的前提下,谨慎地选址和设计以免开发建设损害自然风景,在形式上表现自然。
3、乡土化规划手法。乡土化规划手法是指运用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的景观要素,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通俗地说,就是要体现农业、农村、农民、农家的氛围和特点。
4、模仿性规划手法。模仿性规划手法是在进行观光农业园区内景点的景观形象设计时,可参照或模仿自然界一些天然动植物的造型。例如:采用苹果造型的门区,青菜造型的雕塑,玉兰造型的园灯,昆虫造型的温室,绵羊造型的商场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景观造型,给人带来既新奇又好玩的与众不不同的心理感受。
四、结束语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2
包装结构的生态性是在简易性与美观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关系,关注包装的形状、容量、质量、层次和安全性,尽量通过合理的包装结构以避免材料的浪费。生态的包装结构主要应符合以下特征。首先,避免烦琐、复杂的包装结构。如今,很多商家为了增强包装的美观性,采用了“包装套包装”的多层包装形式,而繁复的层次看似体现了包装的精细和大气,事实上,对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满足却带来了包装材料的浪费。因此,包装的结构在保持实用的基础上应体现环保的理念。其次,确保包装的安全性和便携性。包装的安全性和便携性是包装最基本的要求,包装结构应与所盛物品的质量相适应,增强内部包装结构的强度,且便于运输和装卸,降低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破损。这样不仅可节约包装运输的成本,也减少了整个包装过程中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再次,减少污染工艺的应用。随着装饰工艺的发展,手法多样的工艺技术成为塑造包装风格,为包装设计添光增彩的重要手段。然而有些工艺中含有危害性的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的染料、颜料或者油漆,无形中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为实现生态性包装设计应尽量避免污染、不健康的工艺技术。研发生态型的包装技术包装技术是包装生产的方式,生态环保的技术工艺是确保包装生产过程无污染的重要环节。通常生态性包装的技术可归为以下三方面:(1)无污染包装技术。(2)代木技术。(3)回收包装与处理技术及其设备。
二、旅游纪念品生态包装实施策略
当今时代背景下,若将旅游纪念品真正地推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除了改变当前不合理的设计方式外,还须从设计观念、政策法规以及消费理念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够保障生态型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进入市场,切实地为建设区域型文化产业服务。第一,纠正传统片面的设计观念。传统的包装设计片面地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满足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为根本。事实上,“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不仅强调了设计中对人的关注,更说明了应限制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行为和活动,而这才是“以人为本”设计观念的真谛。第二,推行有效的政策法规。国家应从宏观上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加以规范,以约束包装设计的市场,政策中应对包装的材料和成分作出明确的规定,为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和制作提供参照的标准。第三,举办关于生态包装的设计活动。国内设计领域应定期举办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活动,活动可征集设计领域各方面人士的设计图稿,并设立奖励机制,对于可实现的设计概念或想法,应投入资金进行生产,将其量化。第四,引导正确的消费理念。消费者的购买取向对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风格和形式起到重要的作用。商家可通过“生态营销”的方式帮助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取向,社会也应该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生态的消费理念,把节约能源和资源作为理想生活方式所追求的目标。除此之外,包装设计自身也可唤起或者启发消费者的环保愿望。
三、结语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3
室内设计是从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上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审美文化又与室内装饰设计风格息息相关。在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下,从装饰设计上更加倾向于对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体现,如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五色、明清家具、佛家禅韵等古典装饰特征的运用,再如西方古罗马、古希腊建筑风格等装饰特征的提炼与应用。在简约风格设计中,如德国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将“少即是多”作为简约主义思想的主要表现,在设计元素的使用上,更加倾向于材料、色彩质感的把握,也是顺应当前快节奏生活、高负荷工作现实下,人们对回归自然、追求简约的心理诉求。简约主义将不张扬、不繁荣作为含蓄而富有品质的表现,从强烈对比和大平面的空间组合上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自然主义风格更加强化对自然的模仿与造型,特别是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将室内空间与室内环境上推崇自然材质的选择,如岩石、木材等,无不透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留恋,也为居住环境营造了放松与回归的情感体验。现代室内设计在风格展示上更加体现多样性、多元化,在设计中更加倾向于对人们物质于精神需求的满足,尤其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将人作为设计的中心,从心理和审美取向上来创造舒适感和美感。
二、室内装饰设计中对精神生态的营造与体现
(一)在室内空间的衔接与规划中融入精神生态
对于人居环境首先要从人文环境上进行空间的合理规划,强调建筑结构与生态学、心理学等的衔接,以满足人的精神生态需求。在设计目的上,一方面注重实用性,对于室内空间的每一个功能区,都要从室内活动的联系上加以营造,另一方面要从科技要素的构成中处理好节奏感与规律性。如对于人性化空间的分隔,要从人的主体性上来体现环境、空间为人服务的特点,充分符合人对环境舒适度的基本要求。在室内活动空间规划中要体现安全性,由于室内设计需要对一定动力系统的引入,如电力设备等,既要分配相应的空间,还要从辐射、噪声等环境问题进行优化,切实做好安全性设计规范。现代句式空间设计摈弃了传统封闭式的设计手段,更加注重功能区划,对于公共空间要体现生活需求;对于私密性空间要保障私密性。
(二)在照明系统设计中融入精神生态
光线是室内设计装饰中的重要元素,也是构成人类视觉需求的主要媒介。对于室内设计中的光线优化,一方面要从形状、质地、色彩上加以体现感知性,另一方面要从照明的艺术美学上满足室内设计兼容性。如对于室内各功能区,在灯光分配上需要进行心理与视觉的统合,在增强空间感知度的同时,要从环境的渲染与气氛的融合上体现温暖与愉悦。如设计师要光纤的色温、色调上体现独特的艺术效果。在客厅灯光设计上,要满足一定的亮度,还不能因光线太足而产生疲累感,主体照明与辅助照明要进行协调搭配。如对于壁灯的选择多从墙壁、转角处进行设计,落地灯可以从造型及便捷性上来营造艺术氛围。
(三)在室内色彩设计中融入精神生态
色彩对人的心理、生理作用较大,也是设计师在优化室内设计风格的主要环节。由于色彩所体现的魅力与张力,与室内器具的造型和形状较为紧密,所以在营造室内精神生态环境中,需要从色彩的属性及协调搭配上彰显色彩的情绪。好的设计构图需要把握好主次与大小关系,更要从色彩空间上来体现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对于色彩的基本要素,色相、纯度和明度,要从色彩的对比上来协调统一性与渐变性。如黑色给人以忧伤,橙色给人以明快,对色彩的认知可以从色彩的性格与用色规律上来营造不同的色彩情绪。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还要把握好室内设计的整体性与风格。也就是说不同环境空间所传递的色彩情感是不同的。一方面要从民俗习惯上加以区分,从色彩的忌讳与喜好上来融入各自的传统文化习俗。另一方面根据个体的精神需求,能够从色彩的情感传递上凸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四)在家居陈设上融入精神生态
室内陈设是室内设计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室内设计创意的完善与深化。在家居陈设上,通常是对室内物品的摆设、陈列、及装饰,一方面体现出器物、家具的观赏性,另一方面以情感气氛来营造室内的环境。在室内线条平衡上,对于生硬的角楞家具时间久了容易产生烦躁,而对于不同色彩与造型的挂件、植物等往往能够平衡室内的情感气氛。
(五)在室内绿植中融入精神生态
文化与生活在生态意识的强化中,对家庭室内装饰上也提出了回归自然的精神诉求。绿化设计作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也需要从现代室内设计上,注重绿色植物的摆放与空间布局,能够从室内的静美设计中增添室内的生态美,改善人的心境。绿植装饰在设计中需要从色彩、造型、气味等视觉与嗅觉感官进行统合,能够从平衡室内单调氛围上增添观赏性。一方面从空间组织结构上,可以利用绿植来分隔空间,提升室内空间的层次度和比例感;另一方面从植物改善室内湿度、温度与含氧量上,优化室内环境,强化精神修养。如在卧室放置芦荟、虎尾兰、景天等,给人增添平和、安宁的精神体验。
三、结语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4
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意境的设计,园林的意境通常都要依靠各类手段和方法来营造,并在创造手法的烘托下强化园林意境的体现效果。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主要有5种,分别是一池三岛、名山胜景、文化典故、人化景物以及诗情画意等。其中借助于一池三岛的布置能够促使平淡空旷的水面上产生变化,丰富水体空间和景观层次,立于岛岸,面对碧波,可以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这种布局凭借其空灵的风格长期以来受到众多造园者的喜爱。名山胜景主要是通过移天缩地、兼容并蓄的手段,将名山胜景和自然风光集于一园之中,其别典型的当属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大规模宫苑,在此方面当推圆明园。这种景色上的借鉴摹仿并不是单纯的抄袭,而是从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出发,来实现各景色间的取长补短。文化典故则是将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神话故事融入到园林意境之中,这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意境创造手段。比较著名的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都是此类代表,在园林意境中充满着文化典故的韵味,都取自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场景。人化景物就是人们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思想和品格,用于人们情感上的交流和抒发,在借景抒情的环境下深化意境,增强园林意境的感染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人化景物的手法都是文人志士所经常使用的手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园林的设计。对于诗情画意的这种手段来说,我们应当更加熟悉和了解,自古以来园林景观的发展就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园林比较注重的就是诗意的营造,诗意在很大程度上与园林的意境存在着一致性,在园林讲诗意、诗文绘风景的相互循环作用下促进园林意境的体现,使园林意境与诗歌之间能够做到相得益彰,相互凸显。但是在设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过程中,还应当做好园林的构思工作,要尽量先用诗句立意,借此来为园林意境定下主题,进而在不断体味中建造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补充其主题,在经过相应的加工手法后,最终建成具有“诗意”的园林。并且这些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秉承着生态学的设计理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生态学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虽然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当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准,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确保各方面之间的协调,避免影响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和城市建设的应有面貌,发挥出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尤其是在当前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并且文化消费不断上扬的环境下,且生活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背景中,广大群众对于园林的审美要求不断提升,要求园林具有简洁、容易识别且影响深刻、环保性高等特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园林设计既能够反映出现代城市应有的现代气息,而又能够满足市民们的审美需求。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将我国“天人合一”思想理念与城市建筑相融合,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园林景观。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还应当明确,园林意境、场所感、归属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为此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尽量满足场所感和归属感方面的要求,使园林真正成为居民的心灵栖息地。最后,在对园林意境加以利用时,还要注重对园林特色和城市自身特色的凸显,使园林景观的设计带有时代和城市自身的烙印,保持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性特点,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氛围,推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3结束语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5
1、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要求设计者将自然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到其中。只有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在和谐中发展。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收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生态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大自然的朋友,建筑工程不能对自然产生破坏。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同建筑的完美结合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种充分的利用并不是说去对自然资源进行一味的索取。指的是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中,要对建筑场地内的空间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将其作为建筑的一个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在此过程中就要对地上资源和地下资源都有所考虑,将自然合理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同时设计师要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功能做到一定的认识,以便在施工中有所注意,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到建筑和自然地完美结合。
3、认真考虑相应生态环境地域特点
建筑工程必将对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一定的利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其能源分布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查。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因素产生破坏,才能在总体上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统一。
二、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
1、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生态问题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找出影响生态平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在通常情况下,一些先进的技术会被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对于建筑材料技术和物理技术方面来说,可以将自然界的风能和太阳能等无污染的能源资源进行有效地转化,成为人们常用的资源。同时还要将新能源和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生态建筑理论的要求目标。
2、进行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
上文已经介绍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是生态建筑理论的要求。在传统的建筑标准中,如果建筑作品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那么,这样的设计应该是设计中的巅峰之作。优秀的建筑在保持自己独立的基础上还要可以和自然协调一致。在生态建筑理念的作用下,所有的建筑设计都要与自然相融,具体说来就是建筑风格和设计都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符合,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筑的本身就可以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体现,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以将地方的独特韵味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6
制约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因素
平凉市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虽然初步具备了生态城市申报的6项基本条件,但以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28个主要指标来衡量,平凉市在创建生态城市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
第一,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区域生态系统的利用与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较低而产生的结构性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突出;
第二,在环境保护方面因多方面原因存在的历史欠帐较多,区域内环境容量较小,为了保证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发展的内容、质量和速度;
第三,低人口素质的状况仍然直接影响着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比较缓慢,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不高,“农民型城市居民”普遍存在,人力资源充足、质量不高的现状成为了制约科技进步的瓶颈,进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虽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城市内部系统中卫星城市功能不齐备,尚未充分发挥经济、政治、文化的带动作用,对城市外部系统周边地区恶劣生态环境产生的效应防御能力较差;
第五,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城市建设步伐较缓,因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人居环境舒适度不佳、妨碍城市文化发展的问题客观存在,难以适应城市现代化、生态化的需要。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
1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其内容包括生态概念规划、生态工程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生态概念规划包括自然和人文生态因子规划;空间、时间、数量、结构、序理的生态关系规划;生产、生活、流通、还原、调控的生态功能规划;物质代谢、能源聚散、水系统、交通运输、景观肌理、社会纹脉、管理体制、安全保障的生态网络规划。生态工程规划包括水、能源、景观、交通和建筑等的系统工程规划。生态管理规划包括生态服务、生态资产、生态代谢、生态体制、生态文明的管理。生态城市规划除了常规内容外,还应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建设生态城市首先应确定城市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力不是指城市最大容量,而是指在满足人们健康发育及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人口的最大限量。既要考虑人口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又要考虑满足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规模合理性;既要考虑固定静态人口的分布规律,又要考虑周期性往返于城市乡村城市之间和城市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动态人口分布和涨落规律。
(2)景观格局是景观元素空间布局,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整体优化原则;②功能分区原则;③景观稳定性原则;④可持续发展原则;⑤活化边缘原则。
(3)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的职能和性质以及城市的基本活动方向、内容、形式及空间分布。因地制宜地按照生态学中的“共生”原理,通过企业之间以及工业、居民与生态亚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和输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物质、能量的综合平衡。
(4)提高资源合理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开发及再生利用的研究和推广,在城市区域内建立高效和谐的物流、能源供应网,实现物流的“闭路再循环”,重新确定“废物”的价值,减少污染产生。
(5)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中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的具体落实措施,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
2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起步期(初级阶段)。大力宣传、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工程,加强能力建设,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进行初步调整,为建设阶段作好准备,打下基础;第二步,建设期(过渡阶段)。重在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结构和生态恢复,增强城市共生能力,进一步增加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之自觉广泛参与生态化建设;第三步,成熟期(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生态城市并不是处于“静止”的理想状态,而是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行政等行为诱导的手段实现其动态平衡、持续发展,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强。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城市管理为手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建设经济、社会、生态高度和谐的城市。生态城市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特征和环境承载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区域建设实践相结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生态城市建设利用伦理观这种非正式制度因素直接指导个人与企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如开展绿色文明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培养市民生态意识、生态伦理和社会公德,将生态文明教育潜移默化地融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体系中,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等,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为了克服人们自利性对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的负面影响,社会需要通过制定有关资源利用的正式制度,间接地引导人们的资源利用决策,引导全社会采取可持续方式。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将生态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部化;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激励公共产品的足额提供;通过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收益与成本的合理分配,使整个社会具有采用可持续方式的积极性。
(2)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充分保障人民的环境权益,创造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环境。
(3)系统原则。城市生态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要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做到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统一管理、分项负责、整体推进。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方案应有明确的目标、指标,保证其在工程项目的落实上具有可行性,在保障措施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
生态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综合性强。它的实施,除了科学规划外,尚需从组织、管理、制度、投入等方面予以保证。
1确立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生态城市建设的特殊内容和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政府能不能真正履行其组织和执行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市场竞争制度、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推进城市服务功能的制度创新的职能,直接关系到生态城市建设的效率与成败。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和中国过去城市建设生态资源破坏的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因而需要建立对政府的监督机制,从中国特殊国情看,关键是政绩考核机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生态建设规划的依据,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补充和完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必要的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强化政府管理城市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推行目标责任制是落实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好方式,应确保各级政府、部门统一协凋。目标要分层制定,分级、按部门落实,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责任到位,保障实施。在具体操作上,根据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以行政命令下达到各部门,实行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奖惩制度。
2建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经济保障体系
以环境经济学和城市生态学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筹资,资源招商,经营城市,市场推进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运营机制,制定鼓励发展生态产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优惠政策;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城市及工业污染防治与地方基础建设相结合,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经济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运用中,应将推行清洁生产、综合资源利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绿色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解决环境与经济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生态城市建设任重道远,既需要有长期的工作规划,也要不断增加新的建设项目,补充新的建设内容,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编制国民经济未来发展计划时,要同步编制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计划,并且把新的建设项目,新的内容补充到规划中,使生态城市建设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3建立并完善生态城市创建的技术保障机制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落实。在清洁生产、城市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与生态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专家咨询队伍,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的进程。
一是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三是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定的基础。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从规划、设计到整个实施过程中,谋求工业群落的优化配置,节约土地,互通物料,提高效率,通过成员间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和其它设施的共享来实现整体在经济和环境上的良好表现。引入绿色制造技术,成员选择以效益和环境为原则,对企业原材料的引进、生产、销售、污染物排放全程监控,实现物流、能流、信息流的总体优化利用,形成多产业综合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1成立机构,加强环境宣教,提高全民参与程度
生态城市创建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成立平凉市国家级生态城市创建领导小组、聘请市内外著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是生态城市创建工作的组织要求。领导小组应发挥协调工作、举全市之力的作用,专家组应承担解决突出技术问题、不断优化修正工作偏差的任务。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应面向全社会,继续积极地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将生态环境宣传贯穿于居民的日常生活;积极开展生态村镇、生态县的创建工作,形成遍地开花、互促共进的良好开局。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部分人员的既得利益会受到侵害,特别要加强这部分人员的说服工作避免产生抵触行为。
2加强工业企业的监管和引导,提高生态示范区建设水平
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是否合理有很大关系。平凉市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使工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通过合理布局,企业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有利于减少污染和合理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工业企业的管理。加强对现有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令其严格执行达标排放,对环境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进行关停并转;对新企业污染源(包括所有新、改、扩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条件成熟时要选择部分县区开展排污权转让的试点工作。
生态企业建设。平凉市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在3种产业中农业占较高比重,工业所占比重不高,工业门类不够齐全,但是以本地资源为原材料的加工业发展良好.因此平凉市的生态企业建设应借助于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食品加工业,并对平凉市的工业产业各部门进行必要的生态改造,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推行ISOl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和必要的末端治理等措施,逐步建立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努力将筹建的各个工业园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筛选起点高、污染小,采用具有能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工艺和先进技术设备的项目进入工业园区,提倡引进高科技企业,禁止污染重、工艺老化的企业进入园区。进入园区的项目应注意布局。在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生态工业园区内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流通渠道建设,尤其是企业间废物流通渠道的建设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人手,改善生态示范区的环境质量。
3大力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继续开展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安静工程,全面实施平凉市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大幅度改善平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抓好“四个一”污染防治工程;要重点控制全市工业企业和建筑业的粉尘排放,降低平凉大气环境中TSP的含量;加强汽车尾气的监管工作;严格控制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加强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的建设工作力度;抢救性保护崆峒山自然生态资源,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4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化档次
加强市政建设。由于平凉建市较晚,以前的市政建设是按照县级市的标准建设的,达不到地级市的要求,尤其是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尤其是老城区改造时,坚决实行雨污分流制,将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由污水管道排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将雨水由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流。加快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尽快建设平凉市区和各县区的污水处理厂,提高平凉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了缓解平凉市废水对泾河、汭河水体的压力,要解决好平凉市的污水通道问题。为了缓解平凉市区因缺少过街天桥、人行影响车辆通行而导致的交通噪声污染较重的现状,加强平凉市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在平凉城市绿化过程中,坚持种树优于种草的原则,因地制宜,以本地植物为主,坚决杜绝移大树进城的做法。种草坪虽然较为美观,但投资大,养护费工费力,综合效益不如种植树木。平凉市的财力有限,在绿化时一般以种树为主,乔、灌、草、藤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推行屋顶花园的试点。对泾河进行综合整治。泾河横贯平凉市区,除雨水外无正常补给,所以水量少,水质差,为劣V类,且水面有大量的悬浮物,水体有异味,极大地影响了平凉的形象。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平凉市迫切需要启动泾河综合整治工程,清淤、复堤、护坡,提高泾河的防洪能力;加强沿河的绿化、道路、桥梁等项工程,在河岸两侧各建3m~5m绿化带,因地改造或新建河桥,建设泾河风光带。逐步将泾河由污水河改造成为凸显平凉中心城市特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扶持一批生态主导产业,创出生态城市建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