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154-0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对监测得出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真实性、真确性和科学性。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提下,需要对各个部门进行明确分工,并制定健全的管理流程程序,明确各自的职责。所以说,建立完善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前提。
环境监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环境中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环境的各项指标,并结合实际提出科学合理的环保决策,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 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出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传统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十分巨大的。而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对环境进行监测和管理,强化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和指导,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引起相关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制定和颁布了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对不同级别的环境监测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全面性、真实性,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但是,就实际应用来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在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社会发展脱节,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需求。从整体方面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质量体系建设亟待完善
1)相关人员并没有真正理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没有从实际出发,导致体系建设中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疲于应对评审或者复审,将自身置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2)在体系建设中,盲目照搬先进的经验,使得相关的规章制度缺乏实用性,没有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3)适用性较差,没有对岗位质量控制形成相应的指导,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沦为形式。
2.2 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测领域不断增大,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进行完善,从而导致环境监测站在工作中沿用多年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2.3 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
部分环境监测站对于质量管理工作重视不足,没有设立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或者存在职能交叉的现象,使得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难以协调,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指导,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3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已经成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问题,绿色发展理念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因此,为了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要完善与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确保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例如,可以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人员资格、设备质量、监测标准等进行严格规范,并制定出相对统一的标准,切实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3.2 缩短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路径
可以结合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国家-区域-地方的短路径管理模式,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使得地方技术中心可以直接向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分级领导。这样,可以有效缩短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路径,通过国家级的技术中心,直接对区域和地方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对其工作成果进行评估,从而对地方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衡量,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可以定期对地方性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考核和审查,避免监测技术与实际需求的脱节。不仅如此,还可以充分利用相应的社会资源,进行技术的研发工作,不断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结合市场资源和条件,实现先进监测设备的快速应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3 对工作制度进行创新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环境监测机构都是根据国家规定的计量认证以及国家实验室制定的标准,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是十分复杂的,不仅需要保证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监测过程的合理性,还需要确保监测方案和手段的科学性,选择代表性强的监测位置,另外,也必须确保采用的完整性和样品保存的规范性。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需要确保得出的结论对环境质量管理具有良好的指导性。在这样复杂的工作流程下,对环境监测的工作制度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要建立灵活的反馈机制,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环境保护中的基础工作,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环境问题的实际需求,加强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创新,以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速度,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曹小红.论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J].科学与财富,2011(5):349-350.
[2]王丽宁.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44.
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范文2
关键词:成本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管控体系
随着转企改制不断深化,各个出版企业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每个图书品种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最核心变化体现在会计处理上:一方面对成本类的科目采用了精细的辅助核算功能,另一方面启用了应计生产成本等科目确保了图书成本在时间上与收入能够对应。
但是,会计技术上的提升并不代表成本管理水平一定得到了提高。提高单品种图书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还要建设以财务流程为核心,涵盖成本控制流程、成本确认流程、成本报告机制、成本监督机制完整的成本管控体系,由此才能以会计记账方法的变更带动整个出版企业单品种图书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本文主要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实施单品种图书成本核算过程中关于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探讨以财务为核心,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单品种图书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图书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
对图书成本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图书成本的发生、确认和处理流程的模式进行归纳,笔者认为图书成本管理流程的通用模式可用图1表示。
1、将业务流程纳入成本管理体系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财务部门只有到业务进行完毕,需要做会计处理的时候,才能对业务进行审查。对于业务的确认主要通过查询相关的单据以及部门负责人的签字。
在出版企业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当中,财务部门还应该通过规范与成本相关的业务流程来保证成本的管控得力。任何成本的发生,都对应着一定的工作内容,而这个工作内容在企业内一定有相应的业务流程。因此,应对业务流程的管理纳入到成本管理的体系当中。
例如,编辑加工费是由选题发稿的流程产生的,就要把选题发稿流程纳入编辑加工费的管理体系,确保每本书都规范地进行发稿流程,然后根据发稿流程的信息产生编辑加工费信息;编辑加工费的产生是有着完整的流程信息作保证的,不会凭空产生,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2、对成本进行标准化管理
将业务流程纳入到成本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确保业务的实际发生,另一方面能够明确业务过程中的一些数量信息。对成本进行标准化管理,一方面是连接业务流程与成本信息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对成本标准进行管控,从而管控成本。
成本的标准化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工价字典”,可用于对所有图书都适用的成本标准,如印刷费、出片打样费等。这种形式的“工价字典”可以由财务部直接制定,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使之在信息系统中形成刚性的制度。
第二种形式是由之前的其他业务流程决定的成本标准。这种成本标准一般随着时间的变化或者项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纸张成本由纸张价格决定,纸张价格由纸张的入库价格决定,稿费的成本由合同中签署的稿酬标准、字数、定价、印数、销量等因素决定。对于此类成本,不但要管理产生成本的业务流程,还要管理产生成本标准的业务流程,例如版税的管理,不但要管理稿费流程,还要管理出版合同、定价审批、图书销售等流程。
3、对业务单据进行确认与计量
业务流程结束后,应在适当的时间对业务单据进行确认与计量,将业务单据转换为成本信息。一般来说,由于采用了标准工价并在图书生产过程中确定了图书的各项成本标准,在图书入库的当月内,除了按销售数量计算的版税之外,都可以进行确认与计量。按销售数量计算的版税可以在入库当月按照假定销售出一定比例的图书计提,也可以根据固定时间间隔图书实际销量计算。
出版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月末或规定时间按照一定程序处理业务单据。如果有条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处理的话,将会极大地增加该工作的有效性和减轻工作量。
4、以成本明细信息为标准进行账务处理
经过了成本的确认与计量,财务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账务处理。由于产生这些信息的流程都经过了财务部门的规范与控制,成本信息是可信的。在实际业务中,为了严格控制成本的入账,可以规定财务部门不得通过任何手工的方式录入成本凭证,即使发现数据有问题需要进行修改,也要先修改已确认过的成本信息,再使用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新的成本凭证。
5、建立成本报表,将信息反馈到项目负责人
完成生产成本的确认、计量、财务处理之后,必须要建立关于图书成本的报告体系。除了建立出版企业层面的成本总体报表之外,还要为每本图书编制成本明细报表,反馈给相关项目的编辑部门负责人以及策划编辑,以便其在掌握成本情况的同时,对成本进行监督。
以上是单品种成本精细化管理的一般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出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业务流程与业务处理模式中的各个环节相匹配,完成对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二、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实践中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1、如何建立核算的单位
单品种图书成本核算,首先要解决发生成本的“载体”是什么。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建议每种图书每出版一次(无论是新书、修订还是重印),都建立单独的财务卡片,用来记录该图书每版印次发生的成本。这样进行核算的好处,一是每出版一次就建立新的财务卡片,原则清楚,不会产生歧义,可操作性强;二是绝大部分成本以及相关的业务流程在同一个财务卡片上只发生一次,易于管控;三是财务结转成本以及确认图书完工的操作较为明确。
2、何时建立财务卡片
对于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出版企业,一年要建立几百到几千个财务卡片,财务卡片的建立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笔者认为,财务卡片的建立有三个原则,一是不能遗漏;二是不能随意建立,要有一定的审批流程作为保证;三是要在所有的成本发生前建立。
在笔者单位的实践中,我们要求无论图书需要再版、修订或重印,都要在任何发生成本的工作进行之前进行立项工作,由策划编辑发起,相关领导审批确认。有了这样的流程保证,我们可以以立项为依据,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建立财务卡片,保证了财务卡片的全而、准确、及时。
3、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业务框架
在成本管理实施过程当中,应用本文提到的模式,还要依据出版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自己的业务流程与成本的对应关系。在笔者单位的实践中,我们根据记账处理的方法不同,把成本初步分成稿费、社外劳务费、社内劳务费、材料费、工价(公司提供劳务的费用),并把业务流程与各种类型的成本对应起来,如图2所示。
4、提高成本核算相关业务处理的效率
成本核算的精细化必然带来业务流程的复杂化与对原始数据要求的提高,从客观上降低了业务运转的效率。在处理效率问题时,应坚持单品种图书成本管理的目标,绝对不能降低信息录入的标准和跳过信息审查的必要环节。在实际处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效率:
一是确保同样的数据只提供一次,凡是流程中要求提供的数据,在财务处理时应该从流程中取得,不再重复要求员工提供数据。
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能够用计算机自动计算的数据都自动计算。在实践中,笔者单位几乎所有的成本都能够全部或部分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不但大大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准确度,而且能够在员工心目中建立“系统先进”的思想认识,从而加大其对系统的信任程度和配合度。
三是对不能完全自动处理的信息,要尽量提供辅助决策信息。例如出版合同中的某些备注条款是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自动计算的,应该在稿费流程中提示相关信息,使业务人员能够在进行流程时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
四是对于已经确认的成本信息,要自动生成相关的财务凭证,提高财务部账务处理的效率。
5、建立成本报告体系
精细化的成本报告是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标志性产物,成本报告体系建立直接关系到员工对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评价。笔者单位在实践工作中,除了财务报表项目中各项成本的科目金额外,还编制了“年度成本报表”、“图书总成本报表”、“图书成本明细报表”,并发放到主管部门领导和项目负责人手中。
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范文3
论文关键词:设备管理,一体化,系统节点,效益
胜利油田设备构成复杂,种类繁多,设备施工环境多种多样,特别是野外施工设备,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多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油田设备精细管理体系,努力实现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一、深化一体化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水平
1.在非安装设备配置方面坚持上市和存续一体化,做好非安装设备投资建议计划。结合油田生产、工艺需求、设备现状、设备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素,按照控制设备总量、提高设备档次、优化设备结构的发展目标,为胜利油田东部保卫战略和西部进攻战略的实施及时提出装备购置建议计划。
2.坚持设备一生管理一体化,配置设备时以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原则,降低设备维持成本。重大、关键设备购置前认真开展技术、经济论证,对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环保性和经济性提出明确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性能价格比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购置原则选用设备。充分发挥设备专家的作用,从设备计划、方案设计、配套标准到系统布置,都进行精心论证;从设备采购中的技术谈判到商务谈判设备管理,都全程参加;从关键部件的性能测试到安全防范装置的配备,都进行周密考虑;按照技术协议和标准,对大型装备制造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3.坚持各单位设备资源一体化,追求设备综合效能最优。通过加强设备调剂和调拨管理,盘活存量设备资产。对于利用率不高或是参数不适合工况需求的设备,在油田内部及时进行调剂使用,确保以最小的投入满足生产需要,使原来的部分闲置设备和低效设备成为高效或创效设备。
4.坚持设备工艺一体化。一是在做好生产工作量优化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提高设备的时间利用率、性能利用率和产品合格率。推行设备的适度集中和专业化管理、租赁使用,实践证明有利于统筹安排和调度设备,实现设备和工作任务的合理匹配。二是注重和国内外高水平的企业合作,加大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使设备管理工作直接走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前面。根据不同油区的地层压力和施工工艺需求,组织研制了整体式和分体式通井机、分体式修井机等 3种带压作业机,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技术鉴定。对水井而言,由于作业前不需要停注放压,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同时可以免去常规作业所需压井液及处理费用。对于油井而言,由于油气层得到了保护,油气层的产能会得到相应提高,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下的油气资源。三是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同行业先进装备技术,对性能下降、工艺匹配不良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探索走出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装备发展新路子。胜利发电厂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实施了40多项重大技术改造,积极实施以技术组合型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使胜利发电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一流电厂水平。
二、深化制度化管理,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1.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在去年将设备操作规程上升为企业标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对现有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和整理,重点抓好现场设备管理规范的梳理集成和设备维护保养规程的规范,进一步提升制度的标准化水平。
2.探索有效检测维修模式,固化形成合理的管理制度。除了传统的事后维修和定期维修外,设备维修已发展出了状态维修、适应性维修、可靠性维修等多种维修方式。在坚持凡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原则下,根据不同设备类别和使用情况,探索确定不同的检测维修模式。
3.抓好设备“十字”管理法的推行。经过探索总结,设备“十字”管理法已经成为一套全过程控制、规范化运作的质量效益型精细管理模式,这是油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结晶设备管理,也是油田推行设备管理持续创新的成果。今后要在已有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总结提升,通过典型引路带动设备管理整体工作上水平。
三、深化标准化管理,提升对标管理水平
1.注重设备配置的标准化。要注重设计选型标准化,增加标准设计,减少非标设计。认真制定并严格推行设备采购技术规范,在设备选型中遵循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原则,持续提升油田设备配置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为促进各类资源的高效配置、互通共享奠定基础。
2.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标准化。注重抓好设备现场管理规范的落实,建立一套包括设备巡检、标准化操作、维护保养在内的设备现场管理的标准流程,切实促进了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
3.抓好设备操作标准化工作。加强设备操作证的管理,重点设备油田培训发证,一般设备二级培训发证,达到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建立设备管理示范区和操作示范区,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层层开展设备操作技术比武,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提高操作人员的标准化操作技能。
四、深化信息化管理,提升设备信息管理水平
1.大力实施设备管理信息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油田设备系统已建立了功能相对完善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软件升级的契机,进一步提升完善功能,全面满足了设备一生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求,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设备信息网上传递、设备配置网上查询、设备管理工作网上布置。
2.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上做好设备文章。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提升设备机电仪一体化控制水平,加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管理,重视控制检测系统的维护和参数整定。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强设备动态信息的源头采集和实时监控,提高设备受控能力和故障诊断水平。
3.及时掌握设备动态信息。油田分级成立了油田设备监测站、二级单位设备监督站和三级设备督查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三级设备检测体系。油田设备监测站仪器配备较为完善,检测手段齐全,已升级冠名为“中国石化油田企业设备检测中心”,具备了在中石化范围内开展井架检测、油检测等多项业务的资质和能力。设备监测站建立了80多台大型动力设备的光谱数据库、铁谱直读数据库及分析铁谱图库,注意总结设备磨损的内在规律,在部分大型设备上预先诊断设备故障的部位和程度,提出不同工况下的换油周期和维修建议,对设备的运行及维护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二级单位设备监督站和三级设备督查组配备了方便实用的泵效测试、温度测试、振动测试、噪声测试等设备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全面测试,坚持依靠数据说话,掌握设备运行动态,及时提出设备整改意见。
4.利用大量信息数据,开展设备经济技术状况分析。为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设备管理处统一制定了设备经济技术状况分析规范,从内容、格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按专业分专题每季度开展设备经济技术分析,不仅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行动态,而且提出了改善设备配置、维修保养和运行管理的对策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和精细管理水平打下了基础。
五、深化节点化管理,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1.继续推行设备系统节点管理。基于“十字”管理法的设备系统节点管理办法,不仅包括了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而且涵盖了设备管理的目标、责任、运行和考核,细化了设备管理单元,能够确保设备管理各项工作高效、准确、到位地落实。因此,我们把推行设备系统节点管理作为精细管理的有效抓手,努力实现设备置上由满足生产需求型向收益最大化转变,在运作机制上由粗放管理型向精细效益型转变,在设备维护上由事后维修向适应性维修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转变,在现场管理上由被动整改型向提前预防型转变。
2.严格绩效考评是实现高效管理的重要监督手段。按照全面覆盖、简化高效、责权对等和便于监督考核的原则,每年修订完善设备管理量化考核办法,将日常每项工作的完成情况量化成具体的考核评比指标,每月考核,年底综合考评,实行末位警示,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3.努力实施设备经济优化运行。根据工况及时调整优化设备运行参数,确保设备在高效区运行,努力实现设备之间、设备和工艺最佳匹配。针对注水站运行工况不合理的情况,实施离心注水泵叶轮拆级改造和在同一个注水站配置不同排量的离心泵,并注重电机和泵的合理匹配,降低了注水单耗。油气集输总厂针对东营压气站离心机耗电量大的问题,探索得出不同季节离心机的合适出口压力,适时调整离心机参数,节电效果明显。胜利发电厂开展了高效低负荷煤粉燃烧器研究,合作研制了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燃烧器,解决了锅炉低负荷稳燃问题设备管理,煤种适应性得到加强,锅炉效率提高0.49%,经济效益显著。 4.坚持开展长寿高效设备竞赛和星级设备评比。为实现设备管理与安全生产、成本效益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现设备管理的成效和水平,每年坚持组织开展长寿高效设备竞赛和星级设备评比。这些设备运行时间长、维持费用低,使用效益十分显著。
5.积极推行设备单机经济核算。在运输大队、特车大队和工程施工等单位推行设备单机核算制,将设备完好、材料油料消耗、维修费用发生等内容与设备承包人员的奖金直接挂钩,有效地保证了设备完好和使用效益的统一。
六、深化专业化管理,提升设备维护水平
1.强化设备监督检查。设备监督检查包括定期的设备检查和随机的设备督查。定期设备检查制度包括油田年审、二级季检、三级月检、基层周检。其中油田年审和二级季检结果与各单位设备管理年终评比挂钩,三级单位的月检、基层周检都与当月奖金挂钩,根据检查结果奖罚分明。油田已经构筑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覆盖油田主要生产单位的设备现场随机监督体系。油田制定了设备现场管理监督检查办法,配备了必要的检测仪器和数码相机,按照不定时间和地点、不事先通知、不需要陪同的“三不”原则,坚持开展设备监督检查,督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及时修订完善设备监督检查细则,确保设备监督检查的覆盖范围和检查力度,始终把监督的重拳出击在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强化大型专业设备管理。在强化发电设备、石化设备、大型钻机、油气集输设备等大型关键装置和安全要害部位管理的同时,毫不放松供电、供水、供汽及机电控制装置的管理,以不断提高整个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加强了海洋设备的管理,重视海上设备使用维护和检测评估,在关键生产装置上配备了专职安全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确保海洋设备安全运行。
3.强化现场管理和缺陷消除。一是探索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重视小革新、小发明在现场设备上的具体应用,重视不同设备故障停机分析和同一设备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故障停机规律研究,坚持搞好持续改善,努力减少设备停机、调整待机等损失。建立超期服役设备台帐,严格超期服役设备管理程序,加强对超期服役设备的监控跟踪,确保老化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二是深入开展设备消缺管理。制定设备缺陷管理规定,建立缺陷发现、报告、登记、整改的管理体系,将各类设备缺陷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4.强化维修管理。一是规范维修管理,重视维修资金预算、修理计划的编制和审批,严格送修前的检查、修理过程的监督和修竣后的验收。二是加强油田内部设备维修力量的培育,加大内部维修力度。对有条件的单位整合内部维修力量,完善设备维修的硬件基础,提高设备维修水平。采取多种形式把分散在各基层队的技术员、电气工程师、大班司机组织起来,组成技术服务队设备管理,解决维修技术难题,培养自己的维修技术力量。三是挖掘内部维修潜力,积极应用维修新技术、新工具,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和修改代制,提高自身设备维修水平,有效压缩外委修理费用。四是积极探索设备保运机制,建立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三位一体、责权明晰的设备修保模式,提高设备修保质量和水平。
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电网工程;精细化;工程质量;无缝隙管理;项目策划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089-02
1 概述
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无缝隙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过程,优化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的质量缺陷,从而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的全方位管理,实现建设高质量的工程。
实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精细化,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在保证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工程的进度与资金的使用,提升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的执行力,提高项目成品的质量,创造精品工程。
2 目前电网工程质量问题剖析
2.1 设计深度不够
部分设计单位技术骨干不足,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在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设计单位新进人员多,经验不足,设计单位追求进度,忽视设计深度与质量,造成可研、初设、深度不足,在进行设计评审时也由于为了让项目尽快上马,没有深入评审追究审计方案;施工图设计问题较多,参建单位在审查施工图时也是临时抱佛脚,对施工图没能把好关;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在施工阶段没有及时发现设计问题,造成工程成品存在质量问题。
2.2 工程项目策划不合理
工程项目的策划方案没有深度,不能有效地指导工程项目全过程施工。在进行工程项目策划时工期确定不合理,工程进度计划不细,工程质量管控目标和措施与实际脱节,重进度轻质量,甚至有些工程前松后紧,在后期往往出现堵后门、赶工期或人为干预缩短工期的现象,造成工程项目应有的合理工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疏忽工程物资管理,往往出现工程物资遗漏和工程物资无法及时满足工程进度的现象,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工程项目赶工现象,最终造成质量缺陷的出现。
2.3 施工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
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经验不足,质量控制意识不强,专业性技术人才紧缺现象普遍,管理不到位、工序不合理,质量控制方法不正确,特别随着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施工人员也没能及时掌握,质量控制无法得到保证;施工单位普遍出现分包现象,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出现以包代管的现象,造成了一些工序出现遗漏、工程的原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野蛮施工等现象,更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监理单位未能按照实际工作配备相应的专业监理人员,监理人员技术水平、经验不足,甚至监理工作受到人为的干预也使得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没能好好地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3 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3.1 全面推行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要做好项目管理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提前介入项目的前期工作,通过定期了解设计进度与成果,督促设计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已经颁布的变电、线路、配电的典型设计与典型造价执行,编制设计文件审查标准,对于阶段型设计成果要按标准严格组织审查,确保设计的深度与质量。在施工图阶段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编制施工图控制要点,结合要点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并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完善施工图设计。制定设计代表的到位标准,设计代表开工前应对施工图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到位标准不定期检查施工图的执行情况、施工成品的质量。
3.2 做好项目策划
细化工程的策划方案,根据不同的工程制定项目的合理工期,工程的进度计划应根据工程项目不同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结合合理的人力、物力进行计划。工程质量控制策划能够与施工图相结合,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规范、标准制定,尤其是新工艺、新技术应通过参建各方结合相关的规范、标准确定,确保施工过程中“怎么做、怎么验”有相关的依据和标准。加强项目管理机构的策划,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项目经理的选择尤为关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的配置应考虑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经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一个好的团队是造就一个成功项目的有力保证。
3.3 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一是建立电网基建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选用和管理,修编电网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合同范本,对质量控制考核条款应细化,明确质量考核责任与奖惩办法,加大、加重工程质量问题处罚。二是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安全文明管理水平是一个项目的面貌的反映,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代表,是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有力措施。三是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与质量交底,结合施工图、作业指导书编制施工的质量控制点,施工单位要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控制的宣贯与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注重细节,把提高建设质量当作一种自觉行为。四是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优化工程时标网络进度图,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力、物力配备计划措施,在安全、组织、技术等方面确保进度的同时也保证质量。五是制定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内容涵盖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的工艺行为,对每一项工艺,规范其设计和施工细节,并以效果图或照片的方式统一设计成品的视觉效果,做到内容实用,提高施工工艺水平,规范工程的建设管理。六是加强工程物资的质量管控,工程物资的质量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统一物资的技术规范书标准,按照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做好物资供应商的招投标;严格执行物资监造作业指导书,把好物资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关;严格执行物资到货开箱检查制度执行,确保工程物资到货质量合格。七是加强工程质量过程检验控制,严格执行工程“三检”制度,将工程质量问题消除在建设过程中,制定工程验收表单,实现表单化验收,表单中包括验收的项目、验收依据的标准、验收的方法。八是统计与分析工程质量通病、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技术措施、质量控制的先进经验等方面的数据,推进质量信息化管理,编制质量通病图集,做好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4 结语
电网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抓好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把好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质量控制点,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一体化管理手段,规范工程人员的行为,实现工程管理随意化、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型管理转变。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降低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向生产单位移交更多的优质的工程项目,助推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方向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细化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 宋文强.现场精细化管理(图解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范文5
摘 要 现阶段企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优质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有利于形成企业凝聚力,还可以更好地起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当前,国内很多企业对文化建设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然而,企业对于它的重要程度还没有很好的把握,因此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笔者通过分析和探索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建设企业文化人,让企业更快的实现经济建设发展。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凝聚力 经济发展
引言:我国经济建设呈现出一股迅猛发展的态势,越来越与世界的经济轨道相连接。特别是在201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一些企业渐渐领悟到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并将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运用到现实的企业运行当中。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一项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笔者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探索怎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国内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忽略文化内涵建设,往往更注重形式化
现阶段,我国的绝大多数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都不是注重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上,而是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建设企业外在的形式上。一些企业觉得企业的文化就是在企业内部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加强对企业制度的血虚还有进行一系列的统一标识。不能否认的是,它们都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而且,以上内容并不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内涵所在。没有内涵的企业文化不能起到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不能对企业的长期做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忽略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中往往具有企业的独特的特点,不论是在形式上或是在内容上,都要能够展现企业的特点。现阶段,国内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把企业的特色展现出来,而是效仿那些有名的企业集团。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一部分企业在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的确定性。还有就是其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将企业实际情况作为根基。
(三)企业内部建设缺乏相应的支撑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为能沉淀“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方向。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依然在“盛行”,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架构,使员工的思维过于保守。与此同时,企业在对教育和关怀员工上依然存有很多不足。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企业的员工的思想被压抑着,焦虑的心情不能得到正常的排解,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心理疏导,这为企业的不良发展埋下隐患。
二、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建设体系
良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现阶段,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点“杂乱无章”的原因是缺乏强有力的核心管理理念,所以企业中的各项建设工作不能得到系统而有效的串接起来。因此,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必然性。在体系的构成当中应包括下面的几个方面:
1.对企业形象的建设。企业内部,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工作,对帮助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外部,应该把企业文化视为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各类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宣传手段在社会上营造企业独特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对自己的企业文化有所认知。
2.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企业的教育培养工作主要是为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日常的职业培训工作,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添加企业文化内容,并根据企业职工的实际心理状况而适当的进行一定的心理培训辅导,以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
(二)建设能突出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建设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将共性与个性良好的结合起来,以突出企业的个性与特征,有个性的企业才有生命力。
1.以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为依据,展现企业精神。每个企业在自己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风貌,企业应该要不断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所折射出来的惬意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以及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意识,提炼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企业精神。
2.以新任务为依据,努力提高企业的奋斗目标。目标是激发人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源泉。企业应以某一特定历史时期面临的客观形势为依据,提出企业的总体奋斗目标以及阶段目标,通过对目标的追求,激发员工的潜能。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企业内部管理,有效且科学的管理体制能够激发员工对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得新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就是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变成一系列的小指标,把所有的指标和企业的日常运作以及员工考评的指标综合起来。为能够实现二者的统一,就一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和经营策略结合起来、经营业绩以及管理业绩相结合。
三、结论
企业文化建设质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处在在网络时代当中,人们判断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就是企业的形象。但是,国内的很多企业尚未认识到这一点,一些企业把重点投放带企业的生产方面,而忽略企业文化的建设。所以,势必会让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航天军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执行力
我国航天军工事业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具备相对较为完备的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面对当前航天军工质量管理趋向于精细化管理发展的形势,需要建立科学体制化的企业制度,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水平。在现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虽然质量管理分化越来越精细,但在质量管理上仍然有各种问题不断出现,且对军工生产及应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从本质上增强航天军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是十分重要的举措。
一、航天军工执行力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提及执行力,就是将所制定的体系方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之更好的促进方案的实施。航天军工企业全体人员的执行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在航天军工事业的发展上能否抓住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不断为我所用,促进我国航天军工事业的综合性发展。在我国较为先进的航天军工企业都展现出较强的管理和执行力,但个别航天军工企业的人员仍存在着执行力较为低下的问题,导致军工企业所制定的规范化制度和流程无法有效实施,从而阻碍航天军工事业的发展。在现阶段我国航天军工质量管理在执行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理解制度体系和规范化流程方面有偏差;执行过程中出现形式化主义,执行态度不够认真严谨;部分人员在执行中常常出现机械性工作,按照常规套路生搬硬套,独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足;执行中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在面对质量问题时出现责任推诿现象。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航天军工企业的管理发展中十分常见。因此,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强化对航天军工事业的管理执行力能力的提升十分必要。
二、增强航天军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途径
建设标准化科学发展的航天军工管理体系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人员的执行力问题。增强航天军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就是要让执行者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将质量体系管理制度和相应规范化流程认真贯彻落实,做到“以学为基,实践为主”。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直接反应在航天军工事业的发展上,高效地落实质量管理将有力地推动航天军工事业的发展。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执行可行性
加强质量管理执行力的建设,就要强化制度的可行性,使得设计流程和制度更为规范化,管理人员在执行时可以依据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化要求进行实施操作。在航天军工企业制定具体管理方案时,可以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思维方式,将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要将各项内容具体细节分配到各个单位的下属人员,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定时、保质保量。以提高个人责任意识为主,规范化管理体系和考核方案。预防工作中出现推诿责任、消极低效和质量较低等问题,切实加强工作可执行性。按照定时、定量、定责、定人来做出量化性考核标准,从制度完善角度解决具体实施措施,规范考核范围和时间,做到精细化标准绩效考核管理。不同职能部门按照相应的责任分工强化自身执行力。从制度角度来考虑工作的出发点,确定工作解决方式,确定谁来完成工作,工作完成的时间点和具体分段时间设置,准确安排工作完成量。在考核问题上,确定具体考核人员,考核标准和考核时间段。量化业绩考核标准,做到绩效型考核方案实施。
(二)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在加强航天军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完善基础上,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加强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是解决执行力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搭建航天军工研究生产信息管理平台,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为增强执行力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在平台上及时公布工作信息,实时公开真实有效的执行信息,其展示的工作内容和成果就是最佳的工作监督方式。在航天军工企业设置明确化的管理信息动态公布栏,加强硬性考核划分。航天军工企业领导决策层应该充分转变思维方式,加快推进考核机制和监管维护的体系建设,达成维护航天军工行业的决心和信心。
(三)有意识培养有效执行的思维方式
无论是航天军工企业内部、车间及领导层面都应该有意识培养有效执行的思维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实战执行理念,树立良好的执行意识。即领导班子的创新表率意识;团体的一致性和团结协作性;管理的效率性和责任量化意识;工作中的开拓创新和时间管理观念。各级管理阶层都应该本着“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共创共赢”。要想让航天军工事业发展的更为高效和有序,就必须建立高度统一的科学系统化思维方式,工作中时刻站在更高一层的出发点来判断问题,建立量化衡量评比体系。根据制定的流程和相应的计划来完善自身的执行力,所分管的工作要做到细节最优化,确保成为称职的管理人员。员工应该树立工作执行观念,确保自身适应本职工作的节奏和岗位特点,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三、总结语
我国航天军工事业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我国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的。加强完善航天军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将有利于我国航天军工事业的飞跃性发展,促进体制变革和制度完善,创建科学的执行力发展流程。
参考文献
[1]沈勇辉,乔汝旺.强化航天军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的思考[J].上海质量,2013,02:57-60.
[2]沈汝源.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李云龙.军工企业民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与选择[D].天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