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一和二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英语一和二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英语一和二的区别

大学英语一和二的区别范文1

论文摘 要: 整体语言教学是建立在构建主义心理学 、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整体阅读法是其中重要的理论应用之一。目前这一理论在国内尚且处于理论阶段,作者在本研究中将理论联系实践,以某篇大学英语阅读课文为实例,论述了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优势。

一、引言

无论是英语专业的四级考试(TEM4)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CET-4)四级考试,阅读理解都是至关重要的得分大项。专业四级的阅读分值为25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CET-4)四级考试阅读部分分值更是占到了总分的35%,所以,不少教师都认为“得阅读者则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夸张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近年来外语考试的阅读要求也提高了,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为例,它要求考生以每分钟100个单词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人物传记、故事、科普短文等,理解正确率达到70%;能读懂难度相当于美国Newsweek的国际新闻报道或难度相当于美国Times或New York Times的社论和政论文章;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结构和文体风格。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40—180个单词,理解准确率不低于75%。

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效率并不高,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注重语法和课文中词汇的讲解,我认为这种支离破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法是我国大学外语阅读耗时低能的根源,如果要改变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程落后的现状,只有推广语言学界最近流行的“整体阅读法”。我在本研究中将理论联系实践,希望能将整体阅读法推广于大学英语的阅读课堂教学。

二、“整体阅读法”的理论基础

1.整体语言教学法

是建立与构建主义心理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最初开创该教学方法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它主要应用在美国中学和小学母语的教学过程中。它强调语言学习是一个统一和综合的过程,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该理论被西方语言学界主要应用在第二语言教学方面,尤其是阅读和听力。在中国,整体语言教学起步较晚,我国主要是从西方直接引进成果,因而在实践上,我国的外语阅读教学不可能改变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中心论的影响。

其实,整体语言教学法的观念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研究者们认为,事物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相加,学习和被学习的对象不能割裂开来(Weaver,1988)。整体语言教学,其目的是通过运用系统论“联系的观点”融语言、词汇、语法和句型知识于课文整体教学之中,使学生见林亦见树,同时为理解、消化、巩固和运用课文材断服务,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使其能够主动地、有意义地、待久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阅读法

整体阅读法是整体语言教学法理论系统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指将被阅读的文字以组或行、块为单位进行大小不一的整体阅读,而“组”或“块”内所包含的往往可能是词组、半行、一行、多行甚至整页内容,它是一种让我们能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一种阅读法。我认为,整体阅读法其实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这种程序是根据文体的特点并结合阅读目的而设计的一套阅读步骤运用整体阅读法,可以有步骤地对信息进行筛选。整体阅读法的程序就是筛选有用信息的程序。运用整体阅读法,就能使阅读的过程变得井然有序,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整体阅读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下面,我以2006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1 “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为例,来论述“整体阅读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模式。实际上,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从时间上来看,又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步骤,乍一看,它似乎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没有很大区别,其实本研究的案例融入了很多整体因素。

1.阅读前的引导

有些教学参考书也称之为起始工作,是英语阅读中不可缺少的预热活动。以“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这篇课文为例子,可以用以下引导方式:

1)创设情景法,引出话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学好英语。

2)直观导入法。可利用图片、幻灯片、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事件或故事导入法。“题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是大学英语阅读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可以从此入手,利用学生关心或熟悉的实例来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

此外,还有情景导入法、表演导入法、背景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图示导入法,单词、短语或句子导入法等。可以说“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灵活的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精心创设情境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由此可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2.阅读过程中的教学

(1)浅层阅读。这一步主要采用泛读或略读(Ex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形成整体印象。之后,可设计练习检测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捕获信息,练习可采用判断正误、排序和选择填空等难度较低的形式。

(2)深层阅读。这一步的教学是整个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步骤,我们把这个过程成为精读(intensive reading),在浅层阅读中,我们主要是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大意,而不涉及深层次的东西。而这部分除了传统的语言点讲解外,还包括长难句子分析,文章的框架、修辞、风格、写作方法等。

这部分除了教师的讲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融入整个阅读的过程,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如教授“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中,我首先设计了针对性较强的阅读选择题,然后又让学生对课文分段,概括出段落大意。接下来是语言点讲解与长难句分析。最后一步是我的特色教学,即设计相关的听力和口语来加深课文的阅读,这又体现了整体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3.阅读后的教学

(1)课文复述。课文复述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在复述中加入重要的词汇或句式作为提示词不仅可以降低复述的难度,使更多的学生敢于尝试,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2)就课文内容进行小组采访、讨论、竞赛或辩论等方式。

(3)利用课后作业、写摘要或对课文部分段落的翻译来巩固阅读知识点。

(4)对情节性强的记叙文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课文内容。

四、结语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纬度。阅读过程既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等多种能力;同时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一个有效阅读者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系统的语法知识、大量的词汇、丰富的阅历(背景知识)、语言翻译技巧(语言感悟力)及有效的阅读策略。

因此阅读教学应采用整体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完整理解课文大意、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和修辞方法,在处理各个部分时达到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其教学模式是:整体—部分—整体,这样,原本居主导地位的,以语法为主,翻译法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法,即只停留在字词层面,与文章的内容、结构、背景等脱节的传统教学法因为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而将被逐步替代,位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虽然阅读教学无定法,但把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确实具有的可行性和优势。

参考文献:

[1]Cortazzi,M.&Lixian Jin.State of Art Article: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M].Lenguage Teaching,1996,(29):61-80.

[2]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83.

[3]唐力行,叶华年.关于我国英语教师对整体语言教学的意见的调查报告[J].外语界,1998,(4).

大学英语一和二的区别范文2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 混合式教学理论刍议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日益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和web技术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随着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的优势,增强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外语教师的共识。从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实施以来,由以往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并倡导个性化学习的理念转化,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而当前,教学改革最核心的一点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或混合式学习)这一概念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悄然出炉。这种教学改革代表了一种新世纪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重大变革(陈坚林, 2004)。本文旨在讨论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混合式教学概念的界定、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一、国内外关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依据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是指导发现学习理论(guided 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指导发现学习理论是研究者对发现学习理论(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和直接指导理论(direct instruction theory)进行的整合(Mayer, 2004)。

John Dewey(1938:20)形容发现学习理论是实践经验和教育二者之间的桥梁。Jean Piaget (1973)强调教育必须教授学习者如何使用发现的方法来建构和对待他们的世界,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建构知识结构来学习新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促进知识记忆的持久性,同时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其能更好地把当前的知识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Bruner, 1962)。在发现学习理论看来,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David P.Ausubel(1964)和Friendlander(1965)反对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法,认为直接指导优于发现学习。Mayer(2004)将两者巧妙地整合、优势互补,并称其指导发现学习理论。

国内学者李萌涛(2001)指出: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或复制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自己尽力确定新信息的意义或将其与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主动定位和深化意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学习者主动建构活动才能实现(詹前旺,2006)。

二、混合式教学概念的界定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Kearsley,2000)。这种方法既能使教师引导、启发、监控并主导整个的教学过程,还可以体现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交际技能的形成。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课堂将代替传统的课堂。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网络课堂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课堂教学。这是因为,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想象那么理想。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等方面的优势,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余胜泉、陈声健,2005)。大学英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和E-learning学习方式反思后的融合。

具体地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课堂+网站+光盘。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课后学习包含(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等三部分组成。

课前:教师要在课前提出每单元的学习计划,学习重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抽查。

课上:用课上学时进行集中辅导,由教师进行课堂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设置与课文有关的引导性问题以及主题讨论、操练等方式,和学生共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精讲和细讲,然后通过或读、或写、或听等检测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再用课上的时间就每单元进行深化学习,例如,在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后: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在线进行答疑和解惑。课后自主学习是把数字化、网络化学习模式与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学生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个体化的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向学生布置明确而且具体的预习要求,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辅导光盘及虚席软件等查找与上课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指定课外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完成网上自主听说训练,阅读教程的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的练习,拓展阅读技能及并以学习日记、学习报告等形式完成作业。

三、混合式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首先要做到:教师职能的转变。教师要由共同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合作学习为主的总设计师、引导者和评价者,然后再向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中的咨询者和辅导者转变。

其次,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学生要改变一味地、教条地、全盘地接受教师将受到知识的模式和方式以往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递知识的学习观念和方式,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去建构知识。

再次,转变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要发生改变,将以往的由教师给学生教授英语(教师——大学英语——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混合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可以兼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学教并重”,促进了两者和谐统一和紧密结合。基于web2.0的在线大学英语学习可以轻松实现知识数据共享,实现不同的学习者在异地,同时进行英语学习,而在同一地方,学习者也可以分不同学习时段进行异步学习。由于在线学习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建立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互动,提供及时反馈,并能为其它在线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提供互动,所以颇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但是,课堂面授教学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授课时可以进行因材施教,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监督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等优势。

四、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由于混合式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终生学习能力,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都开通了广域网和高校局域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地支持了混合式学习,其优势是显著的。

例如:

1.在BL中实施课堂讲授、阅读、讨论交流、写作学习、案例分析、资料收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广泛地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和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以及教师转变的培养和教师能力的提高。

2.借助web2.0平台可以实现对学习者在课程、技术、学习方法、情感和实践性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3.通过这一教学平台,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种更加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和教学上的在线评价,而这一评价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学习者的评价,所以有效地保证教学实施的成功。

五、问题与前景展望

网络环境有利于自学,但是网络学习材料急需进行分级,而且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教师作指导和给予一定的任务。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网上学习和网下学习的结合,不但可以达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缓解由于设备缺乏带来的一系列相关的困难,还可以达到课内外学习的有效结合。此外,利用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对语言要点、文化背景的讲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或利用课余时间,快捷、准确地对所学过的内容有所侧重地进行检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引导学生来完成次重点的学习和掌握。

实施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需要我们的英语教师尽快地、准确地熟悉并掌握网络教学和教育技能,课前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否则混合式教学很容易变成一句空谈,即如果教师不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学习活动的设计,使学习者参与体验、互动的建构过程中,那么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混合,并不能有效地整合,网上学习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黄荣杯2007)。不言而喻,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对英语教师在网络教学方面的更高要求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刘晶慧.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4).

[2]云红.非英语专业混合式英语教学3(R)+1(O)+A模式.山东外语教学,2011,(4).

大学英语一和二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应用能力;测试评估

中图分类号:CA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3―0032―03

收稿日期:2006―10―16

作者简介:赵爱萍(1955―),女,辽宁铁岭人,教授,从事英语教学及认知语言学研究。丁桂红(1972―),女,杭州人,讲师,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这些改革大都以普通高校为对象。高职高专这一目前已占我国大学生人数一半以上的特殊群体(截至2002年底,我国高职院校达到了1,374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68.6%),由于其生源、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在英语课程改革方面必然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质。因此,作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重要方面,高职高专课程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高职高专英语的办学特色,如何更好地把握办学培养目标并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特色,同样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同时《基本要求》还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提出了宏观上的教学目标,即“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基本要求》是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状况是: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个性化,起点较低的学生没有得到照顾,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无发展空间,片面追求统一而忽视个性化和实用化的结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在国内尚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改革力度不大,改革没有给外语教学带来实质性变化。这不仅难以培养出足够的懂外语的人才,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而且制约了高职高专英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但因涉及各专业,课程比例大,学生面广,所以仍无法形成主导优势。很多院校更注重其专业建设,英语作为基础课其教学状况和学科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由于对英语学科认识的不足,导致对英语学科建设方面投入偏低。我们认为,轻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是问题的主要症结,具体表现为:

1.轻视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学用脱节的现象及许多其它实际问题。目前,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学生实际使用外语的能力很差。课程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学生因为达不到“基本要求”而不能毕业;个性化要求得不到满足,一些英语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却忽视了生源不同、专业不同所造成的需求不同;学生中,有的要专升本,有的希望学与将来从事的工作有关的英语知识,更多的学生希望通过各类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所有这些个性化要求都因追求统一而受到遏制。

2.忽视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自卑、缺乏自信、怕出错、焦虑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消极情绪。教师很少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我国学者卢家楣指出:如果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不一致,就可使用心理匹配策略,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果教学内容平淡、枯燥,就可通过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之一,教学评价不可忽视。长期以来,考试中没有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评价大多是以鉴定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多规格、多样化要求,呈现出只限于“学业成绩”和“他评”的特征,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态发展变化,很难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有碍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社会需求

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区域性特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外企接踵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加之强化一定的外语能力,无疑会大大提高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鉴于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突出个性化特色,要有前瞻性,要与他们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挂钩,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特定社会需求的人才。现代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需求与本科生有所不同,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强,如果毕业生就业时具有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则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由于专科生起点低,如果能按其需求选择他们愿意的,将来用得到的,和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英语知识,施以有针对性的密集训练,例如:计算机英语、商务英语、金融英语、水利英语、电力英语、机械英语、法律英语等,就能实现英语课程的多元化、综合化、弹性化,从而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总体上来讲,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工作领域中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能够借助专业英语文献的研究能力。

二、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当学习符合学习者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习者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发学习才会最持久、最深刻。多样化课程正是在学生修完一年英语基础课的前提下,选修他们自己愿意的,认为能提高他们实际英语能力的课程。它不仅以语言为手段,以实用为目的,更注重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培养某一方面相应过硬的语言能力、胜任将来和外语、专业有关的工作,这种人才正是符合21世纪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的。既然明确了改革方向,那么在实践中就可以针对教学活动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为宗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开展以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认知推理能力等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建立起完整的测试评估体系,对教学实行监控与管理。具体来说:课程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考核的

灵活性。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设定多项考核内容与方式。

(一)科学定位

针对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使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有鲜明特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继续发展。强调以英语为载体获取及利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以总体的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并进一步细化英语教学目标,使其成为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日常教学设置和管理当中,就应该坚持把这些原则通过教学行为充分体现出来。

1.课程设置方面,使英语课程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应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改革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特点教学。多样化英语课程使大学英语的课程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为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提高实用能力的机会,即在完成大学英语必修后转人多样化后续选修教学,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认知风格、专业需求、心理特质、人格特征等诸多因素出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此外,选修课与学生的就业关系密切,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校学习的状况,课程设置与他们的愿望一致会引发他们学好英语的动力。目前,学校开设了四、六级英语、英语视听说、口语、商务英语、日语以及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的快乐英语等多样化课程及实践环节,使开设的每一门课都能迎合一部分学生的期望动机,旨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使学习者能从中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2.教材方面,多样化课程的基本模式是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形式。拘泥于任何一种固定的教材都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达不到综合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确立主干教材同辅导教材并举的模式非常重要。而且,所选教材应当突出系统地体现实用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如实用文献、实用写作等,解决教学部分内容与教学改革不配套问题,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突出教材建设计划和教材内容的更新。除统编教材外,编写适合学校特色的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3.考试方面,改进考试方法,改变单一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的英语评价方式,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取消纯粹以考分评估学习状况的做法,从学习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方法和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改变传统的评价尺度,不以学业成绩为惟一衡量标准,拓展学生评价的内容,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倡学生彰显个性和发挥特长,以此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才。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估,让学生自己负起责任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决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管理。让学生做学习记录,记录本周学习的单词,或本周阅读的文章,甚至记录一学期、一学年学习的内容。在语言学习中,监控和评估同样重要,教师平时多做小测验、小作文、对话、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等多形式、多内容的学生参与活动。

(二)改革措施

在讨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定位时,要特别强调它自身的特点以及它与本科院校的区别。高职学生入学起点低,抓听说、培养其英语综合能力会力不从心,也不符合实际。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整合课程资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

1.改革课程设置。依照《基本要求》改革课程内容,重新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减少基础性知识课时,增加实用性、运用性多样化选修课系列,并逐步过渡到使学校的教务管理方式由“计划”向“市场”转变。我校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基础英语和多样化英语两大模块。基础英语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学时间一学年,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基础英语的第一学年进行分层教学,基础英语教学采用分级教学模式。新生入学后第一周参加校内英语分级考试,根据考试成绩由低到高分为ABC英语教学班。第三学期为选修课阶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

2.改革评价体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谈到学生自我评价时说:“教师不承担全部评价的责任,而是鼓励儿童逐渐参与对他自己的实践成果作自我评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讲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再只是关注结果,而是更关注学习过程。我们的做法是:每月进行一次测试,一学期三次(占15%),平时表现(占10%),作业(占10%),出勤率(占5%),期末(占60%),从而使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推动作用,培养学生主体精神以及健康发展个性。

3.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元认知激发理论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尤为重要。首先让学生做到自我认知,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去决定,使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中,最终发展其自主性学习能力。这旨在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达到这一点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且从学生入学就开始,使课堂模式从根本上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高职高专英语人才的培养应真正体现新的历史时期外语教育朝着个性化和自主性方向发展的趋势,强调对受教育者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其实质是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外语教学和学生就业、继续发展紧密结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通过科学手段,实现培养应用型、综合型、语言能力强、懂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宏伟战略目标,同时还能使学习者更加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Robert Wood,200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James Dean Brown,1988,.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范谊.英语学习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皮连生.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6]吴文侃.比较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8]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

[11]李郁,张泳,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新探[J].外语界,2005(3):32.

[12]周可荣,龚丽英.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6(1):46.

[13]马传宝.构建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的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2(7).

大学英语一和二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措辞 文体 图式理论

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中,英语写作最能反映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英语写作通常是大学生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如何改进学生的写作教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内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英语写作仍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绊脚石。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图式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寻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水平的新方法,以期达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1 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的理论基础

图式理论起源于认知心理学, 早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被作为解释人们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康德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的思想、概念和认知的时候,只有将这些与他们脑海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会有意义。另有语言学家认为, 图式相当于“背景知识”,是人们存储于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性认知,是为人们理解世界、认识世界并确定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认知手段的有效工具。因此,一般语言学家认为,图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模式。在这一认知过程中,人们在大脑中先形成一定的图式,之后再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重组和理解。随着图式理论的发展,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开始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就开始了关于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的一系列研究和实验。但是大部分此类研究的重点被放在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传统的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的观念中,阅读与写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技能:前者是接受性的技能,而后者则是输入性的。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两者均是对于语言信息的认知过程,并且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但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语言输入能力的教学和训练上,即阅读和听力两个方面,而关于图式理论在语言输出能力——写作和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则较少,这就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空间。

2 图式理论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在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学生经常有以下不足: 措辞不当、结构混乱以及内容空洞。针对这些通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式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使用过程教学法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在措辞、结构和内容方面纠正学生在写作中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1 词汇层面

帮助学生积累与题目相关的词汇,有助于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准确并灵活地使用这些词汇和搭配。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养成类似习惯,克服措辞不当的毛病。

很多学生反映,在平时写作或考试写作中,读到题目的要求后,经常没有合适的词汇为自己所用。 这是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没有很好地将识别词汇(recognized vocabulary)与主动词汇(active vocabulary)糅合到一起。也就是说,阅读中学生可以理解的词汇,却不能很好地被他们应用到写作当中去,这就导致了写作时用词的单一和不准确。 笔者认为,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在词汇方面构建一个合适的图式或框架,导致写作时无从下手、无词可用。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在作文写作的准备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合适的词汇图式,并在写作过程中合理激发这一图式,才能帮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

在教学中,笔者以“What Makes a Champion?”的作文题为例,试图通过图式理论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语言图式是对词汇的掌握和语言结构的了解。首先,在写作之前发给学生一些与该题目相关的阅读材料,其中大部分材料来自于英文报刊杂志,要求学生课下时间阅读并标示出重点词汇和短语搭配。在课堂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他们所挑选出的词汇和短语进行讨论、整理,并建立自己的语言图式。在该图式建立后,鼓励学生对这些短语和词汇的用法和使用语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激活他们的语言图式。最后调用学生的语言的图式指导学生写作。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措辞的准确和丰富。

2.2 文体层面

不同的语篇具有区别于其他语篇的文体特点和框架。 每一种文体的文章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形式图式。读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认识并激活相应的图式,就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信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而这就意味着文章结构和逻辑的清晰对读者的理解至关重要。反之,如果文章结构混乱不清,就会对读者造成很大的困扰,甚至是理解上的障碍。写作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而不同的文体往往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文章结构,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文时结构混乱不清。 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恰当的形式图式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里以议论文为例阐述形式图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典型的英语议论文的段落通常是以主题句开头, 之后从几个切入点分别进行论证,逐步展开论述,这就是典型的英语线性思维。相反,大多数汉语的议论文段落是自然思维模式展开的,即“原因,结构”的模式。下面笔者试以作文题"Should students be encouraged to go into business?"为例对该形式图式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在没有进行建立形式图式之前,有一个学生的作文开头这样写道:

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 for students to go into business. As college a students, I have a lot to learn because everything around seems alien. If I want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and achieve my goal, I must make great effort. And doing some business does not only provides me with opportunities to know the society,but also teaches me how to deal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and how to get along with people. Furthermore, I can earn some money through doing business.

在这个段落的写作中,该学生采用了典型的迂回式发展段落,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在主题句之后插入了与自己观点并无直接关系的两句话。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加入了对于议论文文体的图式建构, 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和分析了议论文的行文特点和结构特点,并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调用已经建立的议论文形式图式。修改后的文章如下:

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 for students to go into business. First, going into business is learning which does not exclusively take place in the classroom. The world in with college students live and study is relatively isolated; thus things in the real world seem alien to us. By going in for business, we can enlarge our horizon. Besides, it offers us opportunities to know society with first-hand informantion, and can teach us how to tackl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get along with people. What''s more, we can earn some pocket money through it. To sum up, the advantages of going in for business outweigh its disadvantages.

这个段落的论述清晰地体现了英语议论文的特点,即一般采用线性的发展模式。在主题句“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for students to go into business.”之后,作者直接引出了三个平行的第二层级句:第2句;第5句及第7句,并在最后回应了主要论点。

2.3 内容层面

英语专业学生在作文内容层面的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空洞乏味和对于英语语言背景知识的缺失。而这两个问题可以合理应用图式理论进行纠正,即在写作的准备和过程中,以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和激发内容图式。内容图式指的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知识。中国的大学生在汉语语言的环境下成长,由于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经验,他们积累的语言文化背景信息是大多是汉语相关的,而对于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则相对生疏。但是,这些内容图式既有差异性,又用共同性。图式的共性使得人们能够进行交际,达到理解的目的。笔者发现,许多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生搬硬套一些汉语的习语,将它们译成生硬的英语,造成理解上的障碍。这就是对英语语言背景知识的缺乏所造成的。所以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加强内容图式的积累和构建,提醒学生注意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大学英语一和二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商务英语 实践环境 多维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55-02

商务英语是经济贸易扩大化的产物。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贸易比重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人才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缺口,也直接反映了这种复合型应用人才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多所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都相继开设了该专业。商务英语教学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最终目的。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更需要掌握通过英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因此,作为应用型专业的商务英语,将以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教学导向。这对商务英语的教学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 商务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差异及其意义

1.1 商务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操作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也是教学活动的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理念为依托。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同样离不开教学环境、教学主体和学习对象,这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别无二致。但传统英语的教学往往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环节,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运用为辅。而商务英语教学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提升学生英语技能和英语水平的同时,也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灌输给了学生,因而较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1.2 商务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各大院校中,以专业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强调创新、重视实践”为原则,结合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处理各种国际商务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更有目的性、更有条理性地开展商务英语的学习。要想发挥出商务英语在国际经贸中的作用,就必须在实践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将英语与商务有机地整合起来。商务英语的教学因此才能够不再局限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而是以商务交际能力为基础保障,以金融、商贸等知识为专业特长,以市场需求为培养方向,将学生打造成拥有良好的经济理论、扎实的商务知识、熟练的商务沟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 当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和实践环境建设现状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薄弱的环节。我国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进度慢、效率低,长久以来都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水平。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是一个涉及不久的新领域。这严重拖慢了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速度。因此,当务之急是设计一套适应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体系缺少条理,对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较清楚的认识。一些高校虽然深知实践教学对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操作技能的必要性和关键性,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可借鉴的资料,只能在摸索中进行教学的探索。有些高校则干脆奉行“拿来主义”,在没有真正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的情况下,直接把书本上的一套教学理论用以实施,这种偏离自身实际,缺乏创新精神的举措,其效果自然是很不理想的。我们希望英语教学和实践环境建设能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因此在下面提出其具体的几个问题。

2.1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管理亟待优化

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对实践教学管理方法的忽略是当下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如果不能制定出详细具体、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机制及监督机制,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将陷入恶性循环,裹足不前。

2.2 教师资历不足,缺乏经验和对实践教学的正确认识

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各大院校补充了一股新生的教学力量和师资资源。这批年轻教师从不缺乏任教所需的资格和理论知识,但却对其专业中职业技能训练的认识和社会对商务英语的应用需求知之甚少。这些年轻的教师往往从学校直接走向教学的岗位,很少兼备商务英语教育的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换言之,他们的实践操作经验并不比一般大学生丰富,教学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因而导致在教授课程时出现照搬书本,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甚至在指导学生解决具体商务问题的过程中失去了重心。归根结底,还是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由于实践教学的教学观念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中视理论高于实践的思维惯性,最终让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沦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和辅助手段。实践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不断被降低,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也具体的实践教学被屡屡忽视。

2.3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方式及教学内容缺乏多维性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开设时间较短。一些老师对商务英语教学形式的理解不到位,也导致了在教学中偏离了社会对商务英语的需求本质。在教学内容上大多也是围绕基础课设置实践进行安排,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却严重不足。这样的实践教学毫无创造性可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与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最初的目的已相距甚远。

2.4 实践条件落后,设施不足

国家发展对人才的刚性需求促使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和限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较为滞后。实践教学中的设备过于陈旧,器材过于老化,甚至在实践教学出现财政困难,令人为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深感担忧。

3 打造课堂、网络、宿舍三位一体的商务英语多维化实践环境

鉴于上述种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问题和面临的困境,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灵活整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完全可以在构建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大胆尝试,积极构建具有开放性、多维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里以建设课堂、网络、宿舍三位一体的商务英语实践平台为例。通过采取课内理论教学,课外实践延伸的方法,让教学兼具目的性和发散性,组织学生进行多样的商务英语实践活动。

3.1 建设课堂、网络、宿舍三位一体的商务英语实践平台的可行性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这无疑需要从改善实践环境开始。通过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提高学生商务英语能力的关键是创造良好的商务英语实践场所和教学环境。一味的依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引进社会和企业投资,开发产学研基地,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着较大难度。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和普及的技术手段。建设商务英语校园三位一体的立体实践环境就是既经济又高效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求以课堂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结合网络的商务英语实践,最终融入到以学生宿舍为基地的生活环境中。

3.2 课堂、网络、宿舍三位一体的商务英语实践环境的具体建设

如今的网络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和普及,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瞩目的成果。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构建商务英语网络课堂,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1 在网络课堂中进行实践演练

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使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网络课堂天然具有的即时性、响应快的特点,使构建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网络教室,让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外延伸成为可能。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一样离不开大量的训练。而教师通过网络布置教学任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可以随时与学生产生交流互动,迸发创新思想的火花;还能够对反馈的问题及时修正,对新颖的想法做出评价。这样一来就摆脱了传统课堂过度依赖实体环境的劣势,也为课堂增添了更多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去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实现了从传统课堂的被动教学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传统课堂上,由于种种限制,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往往并没有得到有效地锻炼。通过网络课堂,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使学生现学现用,不断成长。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课堂上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对课堂教学的练习环节进行必要的补充,加深学生印象和熟练程度,有助于他们检测知识盲点。课堂上不够活跃的同学,在网络上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加快掌握看似琐碎和复杂的外贸术语、商务礼仪和外贸流程。虚拟空间实体空间相辅相成,切实做到了教学与生活紧紧相连,与实践紧紧相依。

3.2.2 借助网络,加强训练实践操作

商务英语教学的离不开专业实训,而网络实训是培养学生应用及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两个建设方向搭建多维的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实训,既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也要求学生加强的自主学习性。这也正是传统教学课堂所无法比拟的。网络业务实训首先要在课堂网站上对设计业务进行立项,再充分借助网络与多媒体等信息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教学环境,使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都能在网络课堂上得到训练。学生在对每个项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总结后展示实训成果。在商务英语的函电课程中,可以通过模拟进出口业务真实场景,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各种业务信函的写作和处理能力,同时帮助他们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整个网络业务实训需要网络技术、英语技能、贸易知识的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实现了预期的训练目的。作为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网络课堂,是传统课堂的延伸。在传统课堂时间结束以后,还能够在课后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各式各样的B2C、B2C等新型购物模式层出不穷,规模不一的电商企业也喷涌而出,为商务英语人才提供了大量机会。网络课堂应及时把握住这一国际贸易的时代特点,开设专门课程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指导他们在B2C、B2B平台上能够熟练利用网络资源,独立寻找客户并进行签约合作。

3.3 围绕学生宿舍开展商务英语实践环境的建设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落脚点,与学生的日常起居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利用这种宿舍文化将商务英语实践融入到学生生活之中,创造出商务英语的学习氛围,将会对英语实践环境的建设大有裨益。而建设宿舍网络交流平台无疑是经济便捷明智之举。

3.3.1 网络文化与宿舍文化的结合

如今网络早已遍及各个宿舍,为有线和无线交流平台的形成奠定了硬件基础。这都为建立宿舍的商务英语实践网络环境提供了保障。通过各种聊天工具或是电邮,建立高效优质的答疑机制,确保问题及时解决。还可将较为典型的问题及时公布在公告栏或网络课堂上,增进学生间的学习和互动。

3.3.2 英语文化与宿舍文化的结合

实际上,这是由商务英语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仅要具备合格的语言技能,对异国文化也要有所了解。在国际交流中,对本国文化的传播和异国风俗的接纳就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这就要求语言教学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接触,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文化间的差异。只是将英语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英语文化同代表学生日常生活的宿舍文化进行无缝连接,才能够在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中对英语知识及其实践运用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而宿舍正好为英语应用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将宿舍英语文化环境的建设作为新学期开始第一项任务,包括:相关书籍的陈列、宿舍墙面的布置、英语材料的定时学习等,使宿舍英语文化氛围浓厚。其次,要建立起宿舍英语实践的制度,鼓励学生用英语代替日常交流,使生活起居英语化。最后,要将课堂教学与宿舍英语文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地进执行在课堂教学中布置的宿舍英语实践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的及时反馈到网络平台上。

4 结语

这种三位一体英语实践环境建设始终以创新为精神理念,充分利用了当代网络技术,将课上教学、课下实践有机结合,使商务英语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顺应了现代商务模式下对人才的新要求,更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的一次颠覆。它一方面通过理论课堂传授必要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师生互动中扩展了课堂以外的知识,使学生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最终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并且创造性地将英语文化、网络文化与宿舍文化三者多维结合起来。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以网络为纽带,实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由课堂至宿舍的循序渐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这既是新时代下网络技术所迸发的巨大力量,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理念的能动创造。

参考文献

[1] 夏悦.视听说三位一体商务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

[2] 吴丽娟.浅析高职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 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 刘洋.浅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环境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3(3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