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绪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学绪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学绪论

微生物学绪论范文1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教学 体会

微生物技术是现代高技术之一,对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以低耗高效、副产物和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而在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技术的交叉渗透过程中,将微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到环境工程中,为微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遇到的人口、能源、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显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国内许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并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介绍微生物的生态与微生物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应用上。但同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内容与研究方法上和环境工程的其它课程又有较大的差别,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有它的独特性。

我校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开始招环境工程本科生以来,一直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目前,我有幸成为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如何对待该课程的教学? 如何使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防治环境污染、改善与提高环境质量的微生物学原理、技术和方法?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工作,感受颇多,特将我对讲授这门课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请批评指正。

1 加强绪论部分的教学

有些人认为绪论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在教学上可有可无,有些老师往往是让学生们自学绪论部分。但实际上绪论是一门课程的序曲,又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在绪论的讲授中,授课教师应该介绍微生物的发现及其与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对于我们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介绍微生物学的奠基、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是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介绍显微镜的发明者列文虎克、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等为微生物学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迪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1];介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多联系生活和实践,努力使抽象深奥的内容变得具体简单。例如,在讲授微生物发酵时,联系酸奶的制作,告诉学生各厂家生产的酸奶呈现不同的风味就是因为不同厂家选用的菌种不同,因而发酵产物不同所致,使学生深刻了解了发酵的不同类型。

2 更新教学内容,加大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授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随着生物学、微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容。特别是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渗透到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与微生物学关系密切,这更加促进了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为了紧跟时代和学科发展的步伐,培养高质量人才,教师需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变化的动态,将新的知识和新技术及时增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为他们将来深入开展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可以讲解有关dna重组技术、基因扩增技术、dna测序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2,3],为学生将来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可以把一些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例如adis的传播及预防,sars、禽流感的爆发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等等,以科普形式介绍给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另外,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引入教学中,也可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机,帮助学生认识发现真理的过程,培养其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3 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驱力,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只有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参与能力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力。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通常情况下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其教学内容是一些微观的、抽象的、阐述性的内容,并且涉及到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前沿学科,具有较强的广度与深度。如果不能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些繁杂的内容就会使学生感到味如嚼蜡,毫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如果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会增加学生课后查找、阅读参考资料的主动性,这对学生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主要学习了数学、物理和基础化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尚未展开,所以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学习微生物目的缺乏认识,在他们思想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用物理化学的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工程实践中一些有影响的或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实例,如:一般的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资源化系统等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明白微生物在处理环境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还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前几个章节主要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化过程,具有概念多、微生物种类多且形态多变的特点,而且由于微生物形体小,无法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直观的印象,学生普遍感到“看不见,摸不着”。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一些典型微生物的图片或三维动画形式,描述其形态与生长发育过程,这样既方便讲解又生动活泼,利于学生理解,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微生物,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自己去观察体会,并通过查资料,关注学科进展,采取互动形式,增加学生从课外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

4 加强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是来源于实验的科学,所以我们应着重加强实验教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原理性、概念性、实践性、操作性难度较大的课程。比如显微镜技术、制片和染色技术、培养基的制备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纯种分离培养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大气及水中微生物监测技术等。这些都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独立的训练,如果没有足够的课时及仪器支持,掌握其中的操作技术是很困难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前期准备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精细和繁琐的工作,工作量大,连续性强,即使是微小的疏忽也可能造成实验的失败。在做实验准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才能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这就对实验室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态度提出严峻的考验。

还有,实验操作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最好的过程。实验中,我们应该采取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大胆探索,教师积极引导、注重启发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做“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时,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3个不同类别典型细菌的正确鉴别染色片,从挑取菌种、涂片、固定、染色、调试显微镜,直到观察到染色的微生物形态,鉴别出正确的菌种为止,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而且实验的每一步都要非常认真仔细,稍不注意就得不到正确结果[4]。实验中,学生对涂片后固定细菌时的温度高低、洗片环节、酒精脱色的时间等精心分析,反复实验摸索,并在教师的启发下,找出问题症结,直到得出满意的结果为止。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应对学生操作时的习惯性问题和错误作重点提示和讲解,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指导纠正动作,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实验课的讲授过程中,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开一些综合性地实验。综合实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实验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是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实验过程印象不深,理论掌握不牢,动手能力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如水、室内空气、土壤和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应用于实验教学,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由指导老师指导和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巩固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微生物学博大精深,微生物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如何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微生物教学进行得更合理,如何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微生物学综合素质,相信通过对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改革,通过主讲老师地不断学习提高,最终能够使《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适应时展要求,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环境科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洪勋,王晓谊,齐鸿雁.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j].生态学报,2003,23(5): 988-993.

微生物学绪论范文2

结合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实际编写情况,我校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目前采用的是2004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编写距离现今已10年整。对于一门生命学科来讲,10年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新的、前沿性的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补充。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更多地和实践、和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挖掘学生中存在的创新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设置少的矛盾,按照教学日历的授课计划,在绪论第一堂课的讲解中,应以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为时间主线,将微生物的相关重要事件、经典的实验设计、划时代的人物给同学们一一展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水产微生物学的兴趣。此外应突出课本中重点知识讲授,如细菌、真菌、病毒这些重要的微生物,并和实验课紧密结合,努力使学生达到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微生物进行讲解时可压缩内容。同时,要紧扣水产微生物学的范畴,着重讲述特殊的水产微生物种类,及水产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为水产养殖业服务的现状与实例。

2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计算机在大学应用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大学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使水产微生物学这门略显枯燥的课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如在讲解细菌的二分裂繁殖时,通过动画的设计,使学生既明白了二分裂繁殖的概念,同时也对细菌强大而快速的增殖过程有了深刻而形象的记忆。同时,学院尽量保证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者从网上下载水产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视频录像,上传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中,提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加实验课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要注重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当面指出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困惑,因此,通过QQ、微信、邮箱等方式收集学生课后的反馈意见,可以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或者给学生以及时、恰当的反馈。此外,现在手机进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与严重,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集中听课注意力,就要加强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在每次上课前5分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检查回顾,督促学生课下的复习与笔记整理,及时了解学生对已讲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在课堂中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进行提问,使他们能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实验教学形式的补充

微生物学绪论范文3

【关键词】工业微生物;教学;初探

项目来源:吉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课题 《生物工程特色专业》项目资助。

工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现在,工业微生物学的相关产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随着对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拓展,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学习工业微生物学课程,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微生物学授课范围适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在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是生物物理硕士学位课,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需经过多方面的改革探讨。

1.工业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1.1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所以要根据学生本科学习阶段所开设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作适当调整,可以采用与学生互动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自己先做出判断的教学方式。工业微生物学是注重应用的一门学科,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例如鼓励学生将所学东西和自己的科研方向相结合来加以证明;课堂上,鼓励学生随时提问题,大家一起参与讨论。通过这些方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效果比较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科研方向开展工业微生物相关知识、试验设计的查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报告的形式找到切入点,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试验思路。

1.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目前高校多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相对于板书教学有着它自身的优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工业微生物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形态描述与试验设计的讲解及较复杂的各种调控机制,如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学效果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1.3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对于研究生的教学教材来讲,因为好多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习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所以教材除了要有基本知识点外,还要有适合研究的扩展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因此,可以参考像岑沛霖等编辑的《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的基础部分讲解,更要参考像杨汝德编辑的《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应用性教材,另外更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期刊,讲解现在工业微生物主要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结合学生各自的研究方向跟学生进行探讨。总之,参考教材和资料要尽可能丰富。

2.工业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探讨

2.1理论知识与科研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涉及许多领域,如食品、化工、制药和环境保护,而且发展非常迅速,信息也在随时进行更新。在教学中除了选择信息量大、适合教学和自学的优秀教材外, 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和科研相结合,阅读专业的文献材料或对某个课题进行研究后,把最新工业微生物学发展动态,热点话题或取得的新成果给学生讲解,及时完善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或者让学生同学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一些资料,然后以作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使他们把知识和科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注重微生物的应用,所以实验教学环节对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灵活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本课程也开设了一些设计性和验证性的实验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很好的结合。这样一来,一般都是学生学了理论知识后,就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如有不了解或者感到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在实验课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2.3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微生物学绪论范文4

【关键词】 基础课程;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教学改革; 实践

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必修课[1]。建立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课堂教学法,是当今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及基础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2]。本组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总结了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及改革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学校2010级医学生60名,开展教学实践改革,其中男18名,女42名,年龄18~20岁,平均(20.6±2.2)岁。同时收集另一班级的学生60名,由另一老师实施常规教学。两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前一年的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开展教学实践改革组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2.1 讲好绪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基础。绪论是全书概括,讲解好绪论,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应将学生引入有趣、好学的境界。如讲解微生物时,可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微生物商品如酿酒、发酵等引入,进而引入药物如抗生素制剂等,强调微生物研究在医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其次,回顾人类对微生物认知进程,如古代即有种牛痘、冶金等历史,解放后党消灭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疾病。还可结合日常事例,如不卫生的饮食可诱发腹泻,抵抗力下降能够引起一系列的微生物感染等,使学生意识到微生物无处不在及对医学工作的影响[3]。

1.2.2 教学改革与实践 填鸭式教学模式一直存在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等先天不足,尤其对于内容抽象的免疫学教学。启发式教学法采取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法跳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且提出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可构成教学主线及内容,这应在备课中把握好。微生物各章节讲解完后,可用一些这样问题启发学生:如哪些微生物能够导致化脓性感染,导致性病的微生物有何特点,诱发人畜共患病的常见微生物种类及特点。对于免疫学内容,可让学生思考:青霉素超敏反应类型及诱因机制,如何避免,人工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联系与区别等。通过上述方法,可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激发学习热情,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1.2.3 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微生物与免疫学与临床关系紧密,教学过程中联系临床实际特别重要。比如讲解至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曾有过化脓性感染;讲解至破伤风杆菌时,可总结临床实例介绍其致病因素及预防手段;讲解至乙肝病毒时,强调“五项指标”检测的必要性,了解其传播途径等。免疫学课程中,可以临床、生活常见病例作为切入点:为何左眼受伤右眼也会发炎,青霉素为何易出现过敏。母子间Rh、ABO不合易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器官移植时易出现排斥反应,防性疫苗注射等。总之,将学生已感知临床现象与理论相结合,从现象至本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及学习效果[4]。

1.2.4 重视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微生物免疫学属于实践性强的一类学科,理论课应与实验课同等重视。实验课可加强学生对细菌分布实验、细菌培养实验的了解,有助于其牢固树立无菌理念,严格无菌操作;通过熟悉各种理化因素对细菌活性的影响,帮助其以理论指导实践,掌握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消毒或灭菌方法[5];通过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实验及凝集反应试验,能够将抽象难懂的免疫学理论知识以直观的现象让学生理解,利于其由感性认识向理认识的深入转变。实验课教学课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自主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Windows SPSS 17.0软件计算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教学改革实验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率为48.3%(29/60),不及格率为3.3%(2/60),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班的33.3%(20/60)、8.3%(5/6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总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具有课时少、任务重特点,应依据专科学校教学的具体目标[6],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做好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训练,适当引进新的教学理论,积极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全面增强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红,敖薪,龚爱萍.《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685-687.

[2] 郭波,许桂莲,邹强,等.启发式教学在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3):283-284.

[3] 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3):73-78.

[4] 许琰,陈斌,李莉.多媒体在医学免疫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18(3):155-157.

[5] 顾福萍.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工作质量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9(5):174-175.

微生物学绪论范文5

关键词:医学美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

高职医学美容专业培养的是能运用人工技术、药物、医疗器械等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保健的人才,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美容整形科、美容中心等从事美容医疗技术工作。对高职医学美容专业而言,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等。医学微生物学不仅为病理学、药理学、美容整形外科学、口腔美容学、皮肤美容学等学科打基础,且与临床各学科紧密联系,故有“桥梁学科”之称。如病理学中的“炎症”、药理学中“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皮肤病学中的“皮肤癣症、毛囊炎等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都与微生物密切相关。所以医学美容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

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内容很多,但对医学美容专业的学生来说,侧重于学习医学微生物总论及与美容相关的理论即可,所以需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与搭配。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现根据本人的

教学实践浅谈一点体会与建议。

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具有繁杂、易混淆、较枯燥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所以上好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在第一堂课中,本人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首先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其中列表比较法就十分有效果,如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特点,内毒素与外毒素的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A群链球菌所致的皮肤化脓性感染的致病机理及特点等。通过列表对比自然就记住了它们的不同点。思维想象法也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如讲到细菌的结构时,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关系比喻为汽车的内外胎,外胎用于保护内胎,同样细胞壁的作用主要也是保护细胞膜。如讲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选择性吸附时,将易感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病毒表面的配体结合)比喻为宿主细胞的内奸,病毒通过内奸的接应达到牢固吸附的目的等等。

教导学生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病原微生物能否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不仅取决于微生物的致病力等因素,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二者相互作用是很复杂的过程,且矛盾的双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受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如鼠疫杆菌、天花病毒都属于甲类病原体,具有极强的致病性,但通过人类的努力,运用免疫接种等方法,这两种烈性传染病早已得到控制。“非典”病原体SARS病毒,过去只是引起普通感冒或一般的肺炎,传染性弱,不具流行性。又如并不是所有存在于人体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无菌人”是不可能生存的。因为在正常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如口腔、胃肠道、尿道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正常菌群,这些细菌对人体不是都有害,有一些微生物还起到拮抗、营养、免疫等作用,它们与人体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但这些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引起疾病,如寄居部位改变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因此,不仅在学习医学微生物学中,而且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都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最后简要讲绪论。在讲述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创造巴氏消毒法,我国宋朝时期用“人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和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等人类征服疾病的辉煌成果,效果非常好,绝大部分学生因此对医学微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结合专业,精选教学内容

医学美容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课时较少,而教材内容多,教学时应围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精选,合理增删。教学内容应强调其作为医学基础课的桥梁作用,突出专业特点。

重点讲授总论部分,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其中细菌学又是重点之中的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分布、消毒灭菌、感染均要详细讲授。病毒学和真菌学则可相对扼要介绍基本特性和感染的特点。

在各论中只介绍与医学美容有关的微生物。如细菌各论中可重点讲授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因这两属菌均可致皮肤化脓性感染,讲授时应侧重它们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另外简单介绍厌氧性细菌和衣原体;病毒各论中可选取流行性感冒病毒和肝炎病毒进行讲授;真菌各论中重点讲授皮肤癣真菌。与专业关联不大的其他微生物可以不讲或简单带过,如肠道细菌、棒状杆菌、肠道病毒、黄病毒、深部感染性真菌等。

近年来,临床上感染性疾病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严重耐药性的微生物越来越多,引起的院内感染也随之逐年增多。另外病原微生物变异导致一些疾病愈发难以防治,如肝炎、艾滋病、SARS、禽流感和猪链球菌感染症等。这些新动向在教材中难以及时反映,上课时应随时增加教材外的学科前沿知识,密切关注新发展与新动向。

及时更新知识,结合临床教学

在教学中除了系统讲授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也要注意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由于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易懂不易记,而且枯燥无味,在教学中可以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将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引入课堂讨论,将知识学活用活。例如在讲授皮肤癣真菌时,以某甲癣患者为例,首先介绍其病征,同时展示图片,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病因及防治原则,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这种教学方式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结合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

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而且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易于修改,既缓解了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和感染途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各种病原体的形态结构单纯依靠文字描述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大量直观的图片,真实形象地显示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使学生对各类微生物有一个直观认识,便于记忆。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微生物学绪论范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的程度也日益加剧,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和其他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相比,利用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是一个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俱佳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对于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变得日趋重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通俗易懂的东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目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师应该思考和努力去改革探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改革与探讨

1.引入日常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生物由于形体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形态及结构,学生对它们缺乏感性认识,而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为此,笔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在绪论中讲到环境工程面临的问题时,利用多张图片介绍了我国当前水体、固废、空气污染的现状,让学生清楚他们肩负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历史责任,以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环境工程基础知识,不断锻炼自身能力,为国家未来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激情。在讲到病毒时,适时介绍大家经历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诸如:各种病毒引起的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猪流感病等流行疾病,让学生清楚学习病毒知识的重要性。在讲到病毒的抵抗力时,引用了“吃药不吃药流行感冒都要一周”的俗语,使学生对病毒的抗生素抵抗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讲到细菌时,适时介绍了目前在印度出现的“超级细菌”,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慎用抗生素。在讲到真菌时,介绍由酵母菌发酵生产的食品,如馒头、啤酒等,以及霉菌发酵生产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使学生理解了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一面。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中常涉及一些微观的、抽象的、阐述性的内容,如果按以前的口头讲述加板书的方式来给学生授课,学生很难直观理解和接受,会大大降低学习的兴趣;并且课程中涉及大量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过程,如果板书的话,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避免以上弊端,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讲授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收集并合理选择相关的文字、图形、图像等多媒体素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和控制,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使抽象的微生物知识和某些抽象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再加上生动的描述和启发式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病毒的繁殖过程时,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介绍吸附、侵入、复制、装配、释放等这几个步骤,恐怕学生很难印象深刻。但如果结合课件中的动画过程,就可使学生很容易地把握每一个步骤进行的具体程度和状态,从而掌握病毒繁殖的整个过程。在讲授原核微生物中的细菌基本形态时,如果用口述、板书画图、挂图等方法很难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把握细菌的形态,而用大量丰富、栩栩如生的细菌图片,然后引出这些细菌引发日常生活中常见病例的图片予以形象说明,使学生印象极其深刻。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一直反映的问题是不能随堂做好笔记。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及时采取了改进措施:首先,课前先将本堂课所要讲的内容大纲或某些重点内容提要列出来,在讲授时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其次,在学习新的一章内容前,把上一章的重点内容列举出来,让学生进行回顾;第三,可以把教案经过适当整理后拷贝给学生,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课而不是记笔记上。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满意率也有了明显提高。

3.讲授相关的前沿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与环保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领域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已渗透到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各个领域,在环境治理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笔者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变化的动态,将新的知识增长点和新技术及时吸纳和融合到教学中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将来深入开展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解到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石油超级降解菌,吞噬极毒的多氛联苯及吞噬重金属的超级微生物时,利用一定篇幅讲授了基因扩增(PCR)技术、DNA测序技术、基因的DNA重组、转化和鉴定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讲到碳循环时,可适当介绍目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纤维素转化清洁能源生物乙醇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讲到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时,向同学介绍了生物法处理水污染或固废污染时的一些新技术及新理论,为学生将来开展创新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注人式”,只是让学生被动机械地重复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没有丝毫的帮助。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3种改进措施:

1.建立预习实验报告制,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一般采用实验老师先讲述,再进行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对实验内容印象不深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依赖心理,大大影响实验课的实验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着建立预习实验报告制。首先在实验报告册上增加实验预习报告的内容,在每次实验课前先向学生预告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自己查阅资料,撰写实验预习报告,由老师批阅。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只是讲授学生在预习报告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在预习报告中没有考虑到的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报告到实验室老师处领取实验器皿和药品,并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通过预习报告制度,使学生在实验操作前就清楚每一操作步骤,并明白如此操作的原因,还知道操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分页标题#e#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目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只有8个学时,如果完全按教材上实验的安排,达不到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笔者对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把实验“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和实验“酵母、霉军、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个体形态的观察”合并为“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保留经典验证性实验“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把“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和实验“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合并为“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及细菌的划线培养”;增设了综合性实验“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通过这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使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得到了提高。

3.完善实验考核制度,改善学生的实验效果

传统实验课考核只注重实验出勤状况和实验报告上的实验结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这种做法不但会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应付了事,出现一些编造结果、抄袭报告的情况,而且还要打击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笔者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完善了实验考核制度,使得考核内容涵盖了从预习实验报告到日常实验操作,再到实验报告整个过程。这种考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前只动手不动脑的情况,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