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范文1
一、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六五”普法开展以来,我办立即成立了办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开发办主任亲自担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了工作制度、学法制度、考核制度、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会议,定期研究部署,听取情况汇报。
2.制定了“十二五”期间依法治理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有效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单位各年度均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学法制度,学法有安排,有记录。
3.单位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认真履行职责,有具体人员负责普法日常工作。按普法对象1%要求,配备了法制宣讲员,并定期组织参加培训。
4.普法宣传工作经费实报销,能够保证工作需要,有据可查;有普法教材和资料,确保学法基本需要。
5.及时报送工作信息,积极宣传报道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
6.普法工作档案齐全、管理规范。
二、普法教育工作情况
7.制定了年度学法计划,重点组织学习宣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切实抓好了各年度公民重点普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了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8.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建立并落实本单位专业法宣传普及责任制,积极加强服务对象以及面向社会的专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建立以案释法制度,通过执法、法律咨询等途径开展专业法宣传教育。在单位公示栏及时与本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9.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建立健全单位组集体学法、办公会前学法、法制讲座、培训、考试考核和学法情况登记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法制度,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年度法律知识统一考试的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10.建立健全干部职工法律学习、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职工学法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单位每年举办普法学习班或学法讲座不少于4次,参学率和合格率达100%;将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及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11.认真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等“法律六进”主题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进活动;结合公众安全感测评和党廉政建设评价活动,加强对联系点的法治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省“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
三、法治创建工作情况
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范文2
一、法治企业建设顶层设计的必要性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大都是由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构成的有机整体,受系统性、广泛性等特点所决定,法治企业建设要充分发挥功效,就必须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各环节,直至组织末端。为此,法治企业建设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由集团总部或母公司制定适用于全集团的法制建设方案,统筹部署推进工作。各子公司、分公司,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细化方案,形成周密的工作体系,切实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同时,法治企业建设不仅限于法律工作,实施主体也不限于法律部门、法律人员,而要求整个企业、各级领导员工共同参与,共同提升全员的法律意识。与传统的法律管理工作相比,法治企业建设不仅侧重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支撑、服务,且更加重视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提升法律思维引领、法治方式运作的能力;不仅侧重于对法律人员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视全员法律思维、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侧重于对公司重要业务、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更加重视企业法律管理的全局性的制度安排;不仅侧重于事后的法律风险防范,更加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合规管理、法律监督机制的一体化规范管理。从实践来看,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集团,都在各自的集团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中就法治企业建设作出了部署安排,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效应。一是出台统领性指导文件,通过健全制度、写入公司章程、与子公司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加大法治工作推动力度;二是制定法治企业建设规划,提出加强法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三是发挥章程的统领作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二、国家电网公司法治建设顶层设计的经验启示
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范文3
1、突出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通过法制培训、专题法制讲座、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基本构成,促进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人心。
2、按照全省、全市部署,结合本县实际,2012年在全县公民中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二条例”,即行政强制法、国家赔偿法、仲裁法、个人所得税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省义务教育条例。抓好《省2012年重点普及法律辅导讲话》的发行,扎实推进“五法二条例”的宣传普及。
3、加强对新颁布新修订的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围绕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审议通过和颁布实施开展专题学习宣传活动,突出宣传普及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4、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公务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受追究”的观念和反腐倡廉意识,促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公正司法。
5、大力促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完善中小学法制宣传教育制度,督促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
6、进一步深化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工作。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培训,提高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7、扎实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发放法制宣传书籍(资料),义务法律咨询,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建设常规性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阵地,引导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
二、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提高各类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
8、有针对性地策划和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主题普法教育系列活动。结合机关、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和单位特点,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活动载体,强化主题活动推进措施,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完善标准,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9、进一步规范“法律六进”内容,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10、广泛发动和组织普法教育工作者、普法讲师团成员、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11、努力扩大“法律六进”活动的覆盖面。加强偏远乡村、新建社区、企业和单位以及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学校周边、城乡接边、工业园区、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等区域法制宣传教育,确保该活动覆盖全社会。
12、充分运用大众传媒推动“法律六进”。强化新闻媒体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和全力支持新闻媒体及新闻网站更加有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法律六进”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
13、认真总结“法律六进”主题活动经验,大力宣传和推广活动典型,使各个层面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县形成学赶先进,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三、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创建活动,注重普法教育成果转化
14、普治并重,善于把普法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普法教育,善于把执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庭审判案等法治实践的过程变成法制宣传的过程,使法治实践成为普法教育的最好课堂,通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的示范作用,不断增强人们学法用法的信心。
15、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法治县创建,提升区域法治化管理整体水平;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基层法治创建,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16、健全完善法治创建工作考核考评体系。总结各部门开展法治创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健全法治县创建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以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各项法治创建活动规范运行。
17、加大法治创建活动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组织开展好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三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新一轮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总结交流开展法治创建活动经验。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法治创建典型经验的宣传,树立不同类型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典型。
四、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18、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坚持人民群众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学、文艺汇演、戏曲、图片、摄影、书画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9、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传统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积极拓展新兴法制宣传教育阵地。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大力加强法制广场、法制长廊等普法园地建设,发挥城镇、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文化场馆的作用,使其成为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精心打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推荐和树立一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20、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制度。及时转发省普法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有效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五、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式,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21、注重运用现代传媒开展工作。各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的联系沟通,办好法制专题节目栏目,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信息资源共享,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网络普法宣传的优势,继续组织好“给力六五普法,助推法治”为主题的全省“百万网民学法律”网络知识系列竞赛活动。
22、创新普法培训考试形式。适时组织各乡镇、各部门普法骨干进行培训,改革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
23、发挥经验典型的示范作用。今年将继续组织推荐全省“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积极收集整理各地、各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好的做法,发掘经验典型,积极发挥先进典型在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24、组织好今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着力扩大“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品牌效应,各部门要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力求取得更大的社会效果。
六、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为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25、及时调整充实工作组织机构。积极争取各部门领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同时,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为工作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6、全面加强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普法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组织能力和工作水平。倡导和鼓励社会其他力量和各界人士支持、参与、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形成社会参与、全员配合、良性互动的“大普法”工作局面。
27、切实加强法宣办规范化建设。县法宣办应做到“四落实、四有”,即机构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任务落实,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创新。
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范文4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全县2011年至2015年普法教育工作要点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促进全县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积极开展普法教育
1.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采取集中学习、组织参加全县科级领导干部法治讲座等多种方式,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定,年内集中学法不得少于2次。强化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察及学法用法情况的考核,建立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力求将领导干部年度法律知识统一考试的参考率和合格率达到100%。
2.建立干部职工培训及考核机制。将法制教育列入全年培训内容,全体干部职工每年集中学习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5次。积极组织参加市局组织的审计干部依法审计知识培训,参加全省“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使干部职工年度法律知识参学率和合格率达100%。并将法制教育纳入干部理论学习和培训规划,学法情况和考试成绩计入档案,作为其考核、任职、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搞好法治文化建设
1.积极组织开展法治主题活动。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及“8.31”审计法纪念日活动“法律六进”等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并结合“三送”及精准扶贫等对接帮扶活动,加强对联系点的法治宣传教育。
2.加强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单位精神文明创建重要内容,通过制作宣传栏、悬挂宣传条幅、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并利用局QQ群等平台,及时最新审计法律法规,,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参加“十大法治人物”评选等活动。
3.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专业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实行重大决策咨询和合法性审查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对于重大、重要的审计项目,在开展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由局领导、审计组成员、以前年度主审过该项目的审计人员和其他审计业务骨干共同参与,集体讨论、确定审计实施方案。通过专题讨论会议,明确审计思路、确定审计重点,进一步加强审前准备工作,使审计实施方案更全面、更切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4.积极开展机关法治创建活动,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及信息公开制度,严格依法从审。实行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
5.拓宽宣传范围,围绕社会热点、难点以及群众关注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探索法治有效实践形式。
(三)提高普法工作保障水平
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成立县审计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谢志清同志担任组长,副局长李如军同志担任副组长并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他局班子成员和各股室、工程决算审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严志斌同志任专职普法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三、工作要求
1.狠抓落实。各股室、工程决算审计中心要对照局2015审计机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审计。
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范文5
服务政府依法行政全过程,政府法律顾问助推山东法治政府建设
进程
为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和法律意见,从源头把控法律关口。各级政府在重大行政决策中高度重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省政府常务会议邀请法律顾问参加成为新常态。一年多来,先后有97人次参与了41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对外开放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出具了书面法律建议76件,为省政府重大决策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帮助政府依法治理经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参与政府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管理等事项,保证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一年多来,先后有69人次的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参与了政府立法项目的论证,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以《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为例,政府法律顾问提供了很好的立法建议,被立法机构所采纳。政府法律顾问提出的关于加强和规范烟花爆竹管理的法律意见,也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认可。参与重大法律事项的论证和服务,当好政府的“守门员”。政府法律顾问积极参与了有关政策调整、合作协议的法律审查。威海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以来,审查民商事合同522件,涉及标的达25亿元;参与重大决策论证33件。结合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专门为处理涉韩事务提供法律服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发挥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减压阀”作用。2014年,省政府法律顾问霍建平、耿国玉、张巧良为解决三联集团“彩石山庄项目”问题提供了全程法律服务,专家库成员杨鹏陪同郭树清省长接访“日照渔民上访案件”,推动问题在法治轨道上得到了实质性解决,成为省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典范。济宁、临沂、滨州等地,政府法律顾问积极参与了复议案件的办理,依法化解了大量行政争议。
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
政府要加强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建设。研究确定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担任法律顾问的任职条件,县级以上政府都要健全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探索建立首席法律顾问制度,形成以内为主、以外为辅、内外结合的法律顾问工作格局。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到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建立统一的政府法律顾问体系。结合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开展,探索开展公职律师试点工作。
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范文6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绩有所酬”“劣有所罚”的原则,突出“能者上”“庸者下”的考核导向,将考核结果与奖金、评先选优和干部能上能下“三挂钩”,做到了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达到了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根据评定等次兑现奖金,并把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和整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重要依据。
现在“高压线”有了,关键是要让“高压线”通上电,让踩了红线、越了底线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切感受到触电之痛。对评定为较差等次的领导班子,与其主要负责人约谈,限期整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对其进行约谈,不得列为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和后备干部人选;不称职或连续两年为基本称职等次的,进行组织调整。对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领导干部,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纪律处分。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考核的过程就是用准绳约束的过程、用评价砥砺的过程。从明责到问责,责任不再是嘴上说说,而是层层传导的压力,化成自身的自觉行动。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开门见山,直指问题,不留情面。”这是广大领导干部对这次实绩考核反馈情况的评价,以往“蜻蜓点水”的反馈方式转变为“一针见血”。
严格是另一种关爱,严厉是另一种帮助。对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而言,实绩考核工作是早打“预防针”、常敲“警钟”的有效方式。让实绩考核无处不在、检验标准无处不严,动辄得咎,才是对干部的“健康体检”,才能真正体现出“严管”和“厚爱”。
“考核工作绝不能简单地‘为考而考’‘一考了之’,要层层抓整改落实。”考核组多次对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尽管“问题”指得多、“扣分”把得细,但对于各地各部门开展的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工作,考核组也一一带回进行评定。
省考核办负责人介绍说,纵观本次实绩考核工作,构建了更加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考核评价机制、指标框架体系和组织运行模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工作实绩考核是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贯彻情况的实际检验,有力推动了在辽宁的贯彻和实践。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充分体现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要求,是对全省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情况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验。有力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水平,扎实推动了振兴发展的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和方法创新。
――工作实绩考核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理机制的重大创新,有效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创新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的重要成果。14个市的考核组平均察访核验考核指标达到140项,共对722项未完成的任务给予扣分处理。为破解干部萎靡不振、状态不佳的难题,找到了“良药”、开对了“药方”,广大干部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的新气象。
――工作实绩考核是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完成情况的“会诊”和“把脉”,切实考出了差距、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健全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是对贯彻落实辽宁振兴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再部署再动员。突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把稳增长权重提高到40%进行专项考核,对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服务业增加值以及亿元以上大项目等26项考核指标,逐项进行了察访核验。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改革、法治建设的“5+2”指标,选择38项具体指标进行了察访核验,有效防止和杜绝出现经济数据弄虚作假的问题,有力推动了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
――工作实绩考核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检阅”和“察验”,有力推动了党的建设。首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开展了全方位、综合性考评,是对党的十以来我省从严治党工作的集中检阅。对从严管党治党进行了科学定责、具体明责、严格考责,党的建设指标占指标权重达20%。对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和统战群团工作等71项具体指标进行了察访核验,对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55名干部所在单位给予扣分处理,切实使考核的外在压力转化成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