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1

从知识层面上来看,一年级的知识是处于最底层的,最简单的。但就是这种众人皆知的知识,却是最难教的,也是最应该认真对待的。 

一年级上册的知识主要包括了看图说话学拼音,读简单儿歌认生字,写生字。作为教师第一次拿到教材打开书,a o e迎面铺来,再往后翻,就是一些简单的儿歌,简单的生字。于是会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但是当一群孩子真实地坐在教室里,开始教学时,才意识到不是那么简单。因为知识越简单,就意味着我们要想得更多。怎样把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能够吸引孩子,怎么让孩子能够学懂,并会运用呢?需要教师对一年级的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哪些是重点,那些是难点,那些是孩子容易搞混的地方。在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学习拼音的重点是认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区别两拼、三拼音节,能够正确标调,知道j q x y 与 ü 相拼时要去掉等。针对这一点做了下面的策略。 

策略一:教学之前,对课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脑子里得有清晰的思路,对一学期的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认清重难点,自己学扎实了,孩子也会学得很扎实。 

二、不要高估一年级的小朋友,重视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一年级,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从幼儿向儿童转变,从游戏向学习转变的关键时间。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几乎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导。这个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高估一年级小朋友的能力。 

针对现在的学前教育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幼儿园学习过拼音,也认识很多字,再加之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引导孩子认识一些汉字,这部分孩子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也会感觉比较轻松。另外还有一多半的孩子,幼儿园没有教过拼音,父母也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学前几乎没有学过什么知识。两类孩子“狭路相逢”,差异性就不言而喻了。如果孩子思维灵活,接收能力强,也能够很快跟上步伐,如果接收能力差一点,那就很容易变成学困生,也会产生自卑心理。所以作为教师,一年级的孩子上课的听课习惯需要我们细心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无论是习惯还是知识,都要反复讲,让他们有好的习惯,新的知识多次见面,达到熟悉的程度。这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更应该关注学困生,不能因为课堂上有几个人懂了,就认为全部孩子都懂了,让他们也能够跟得上学习,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共同进步。 

策略二: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在起跑时就有信心超越。 

三、让你的课堂生动有趣,在有趣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近年来,小学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因此,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对于后期的“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拼音的教学,但拼音显然是很枯燥无味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让拼音教学变成童话乐园,将拼音宝宝送进拼音王国,拼音王国里有声母宝宝和韵母宝宝。而这些宝宝之间,会发生有趣的童话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能力。如果说孩子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还可以设计必要的课堂活动。可以猜谜语、做拍手操、编故事、编儿歌。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年级的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来。 

生字教学也是一年级的重点,如何让孩子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呢?老师必须严格要求。首先,让生字教学更加有趣。认字方法多样化,卡片认字,游戏认字,生活中认字。学生字,一定要教给孩子方法,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发现中国汉字造字的奥妙,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当孩子爱上认字了,我们就要引导他们正确的写汉字了。标准的坐姿、正确的握笔方法、教师的漂亮示范,都将对孩子的“写”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课文的朗读方面,我们更要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是的,读书,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也能够真正让孩子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课堂上,除了教师要有优美的示范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同学互读、抽生朗读等方式,让孩子大胆大声地读出来,对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们要大声地表扬,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准备一些小贴纸,小朋友很喜欢这种表扬方式。 

“写”不仅仅是写字,还有写作,众所周知,语文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一年级的写作就是写话,要写话,就得从说话开始,一年级上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训练学生说正确的普通话,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训练说话说完整的话,说清楚,矫正语病。只有从一年级开始潜移默化,到了高段,孩子才能写出语句通顺,优美的文章。 

策略三: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教师的鼓励与示范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备课一定要认真,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把你的课备得生动有趣。 

四、要发动家长的帮助,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一年级的孩子,如果对孩子的教育光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的絕对配合。除了认真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还应该关注孩子在家里的书写习惯,避免家校两重天,影响孩子的书写习惯。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拥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家庭,孩子是特别爱阅读的,而且理解能力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强。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要引导家长朋友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也要推荐一些育儿书籍与家长分享,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家庭,也浸润每一个小朋友的心灵。 

策略四:成立家委员,定期开展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而不是旁观者,让孩子在良好的家族氛围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他们挑起重担,让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朱珊.《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2(15) 

[2]蒋华英.《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8) 

[3]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教育论坛,2015(50) 

[4]冯世明.《<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指导方法》[N].语文出版社,2011.5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2

关键词:幼儿语言;游戏;兴趣;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9-02

幼儿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只有学会了说话,孩子们才能够把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表达出来,才能够自由地和人沟通与交往。幼儿语言的培养是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教学,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也就成了我们幼儿教师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借助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为所有幼儿所喜爱。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得到自我的奖赏,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借助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游戏要有角色性、趣味性。这是用游戏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要素。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时首先要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孩子们是否会感兴趣。为了激发孩子们积极参与的兴趣,设计的游戏必须要能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只有有了好奇心的驱动,他们才能会兴高采烈、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游戏中来,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锻炼孩子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要具有生活性。幼儿学习语言,必须要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紧密相联系,通过各种感官去接触、感知,以此来获得知识,继而发展语言。幼儿的语言,大多是模仿大人的话,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对孩子们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通过游戏这种形式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将游戏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孩子们就会因为感兴趣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

3.游戏要有虚构性。从游戏的内容分析,游戏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但游戏却并不等同于真实生活,它是在虚拟的情境下来反映真实生活的。教师可以教幼儿用积木盖高楼铺铁路,也可以教他们用泥土做饭,还可以给他们讲“大灰狼的故事”,又可以把狭小的游戏场所变成广阔的天地。这一切的一切,用孩子们自己的话来说,都是“假装”的,但他们都会当成真的一样,玩得兴高采烈。从游戏情景的创设,游戏角色的确定,游戏玩具的假想,游戏活动的开展,各种幻想纷至沓来,在不断地丰富着他们头脑的想象力的同时,便使他们愿意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二、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语言环境,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过:“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发话题,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对幼儿的每一次表达都予以适当的肯定和引导,支持和启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看法,让幼儿通过自我表现,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享受语言交流的成功和快乐。

幼儿教师要努力创设能够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说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词汇,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练习机会,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发展孩子语言表达的兴趣与爱好。比如:在小朋友吃饭的时候让孩子说出餐具和饭菜的名称、味道感觉等;在进行室外活动时,让幼儿自由地交谈,尝试说说所见的现象及事物,及时地丰富孩子的词汇。诸如此类,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可以用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此外,经常性地组织及开展谈话,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谈话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但也要以自由交谈为主。这是因为自由交谈的突出优点是可以令幼儿讲话不受各种条件的局限,孩子们的思维会更为活跃,能够海阔天空,畅所欲言,不受时空和人物的限制,即便在课间活动时也可以提出话题,让小朋友们自由交谈。比如:昨天晚上看了什么有趣的动画片,你能把主要意思和大家说一说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上学的路上看到什么有趣的事?今天上体育课有什么感想?等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孩子在小路上散步,启发他们观察路旁花草树木的变化,蜜蜂、蝴蝶、蚂蚁、蚯蚓等昆虫的活动,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除自由交谈外,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组织幼儿到秋天的原野去游玩,看湛蓝的天空、舒卷的白云、硕果累累的庄稼、辛勤劳动的农民,让孩子们围绕着“秋游”这个话题展开交谈,把所见、所闻、所感讲给小伙伴们听,在自由交谈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提高幼儿语言素养

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有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成为一条涓涓流淌不息的小河。教师的语言水平如何,会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3

关键词:抢盐;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36-02

作为文化的使者和信息的纽带,媒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国民素质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社会阶段,并成为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关键性外在因素。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域发生地震并引发核泄漏事故之后,受“吃了含碘盐可抗核辐射”等谣传影响,一股“抢盐”风潮于3月16日在全国各地涌现。由于缺乏一定的认识、筛选、解读和批判能力,我校学生也纷纷利用短信、微博、QQ等方式转发“抢盐”信息,甚至个别学生还请假去帮家长“抢盐”。随着网络等大众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丰富、复杂,诸如“抢盐”的荒唐事件屡见不鲜。2009年我市“陌生男子盗挖小孩器官”等谣言甚嚣尘上,导致很多学生不敢上学,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由于辨别能力差,中职生极易接受一些虚假或不良信息,一部分中职生不仅毫无判断力,还在无形中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另外,较之于高中生,中职生的课余时间更为充裕,接触媒介的时间更长,种类更多,因此,培养中职生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正确和独立判断媒介所传达的信息的认知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学校是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导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教育活动,它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具有目标序列性、内容系统性、方法综合性、管理规范性、理论指导科学性等优势。因而,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是其他任何组织和机构都不能相比的。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加拿大、美国等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显然有些滞后,只有少数高校有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中小学尚未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媒介素养教育必须有依据中职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编制的独立教材。教材的编写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现实媒介环境及公民对媒介素养的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给予支持和资金投入。

媒介素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素养、文化素养,更是一种生活素养、品德素养、人文素养。要实现媒介素养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质量高的师资队伍。为此,学校需要引进高校新闻及传播学科的专业人才,或聘请具有丰富传媒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并加强对本校教师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本身就具有正确认识、分析、使用和判断媒介的能力。教师应通过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及各学科的媒介素养渗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掌握媒介的使用方法,形成对媒介的正确态度和兴趣,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会利用媒介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加强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还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载体。要构建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校园环境,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校内媒介传播的重要阵地,对中职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媒介素养水平的提升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参与广播站、小记者团等校园媒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媒介的性质、特点和运作流程等基础知识,还能够熟练掌握创作和传播媒介信息的技巧,并逐步形成健康的媒介批判意识。二是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资源,特别是校内贴吧、BBS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析、筛选和判断网络传媒及网络信息,使他们能够在多元的媒介环境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媒介资源扩充知识,与课堂上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形成优势互补。

家庭是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

家庭环境既是社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和成长的庇护所。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要实现良好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把媒介素养认同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将其纳入家庭教育中。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加强继续学习,在文化知识和媒介知识、媒介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作为孩子信息最初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只有家长具备了更高的媒介素养,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引孩子正确使用各种媒介。

要培养孩子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鉴别力,就必须培养孩子正确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使其能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学会辨别真伪,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取有益的、健康的信息,在充分汲取人类科学、精神、文化营养的同时,给自身建立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此外,要消除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在媒介使用、媒介观念和媒介素养之间的隔阂。随着孩子掌握信息以及与外界接受信息、交换信息的频率越来越高,家长往往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负面媒介信息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上,而忽视了自身有意无意地接受了大量信息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不仅要合理利用媒介,订阅各种书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了解孩子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孩子平等对话,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进行适时的引导,培养孩子的反思精神,让他们对媒介如何影响自己的认知与行为有清醒的认识。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宽松、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及丰富的亲子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媒介使用习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媒体是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

媒介素养教育并不完全是对中职生进行某种技能或知识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媒体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媒体对国家公民及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不够完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有必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来传播媒介素养知识,使中职生了解媒体的内容和媒体的局限,认清媒体的控制机制和运作规律,正确发挥媒介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逐步提高媒介批判能力和鉴赏能力。

媒体可以选派媒体从业人员主动走进校园,与教师开展讨论、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学生开讲座,作报告,还可以邀请师生和民众走进媒体。如,自2009年起,河源电视台在每年的十一月都会举行“河源市广播电视台广电文化节”。在为期两周的“广电文化节”期间,邀请市民特别是各学校学生参观河源电视台,从而使学生消除了对媒体的神秘感,进而了解到电视媒体的特性、影响其运行的因素、信息的生成和传播过程等等。2010年9月至10月,河源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时分》栏目应邀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媒介素养讲座等活动,传播和普及媒介素养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提供媒介素养教育所需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对我校的媒介素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市2009年12月创刊的《河源日报·古邑学堂》还为中职生提供部分版面,设置学生记者、编辑等岗位,让优秀学生代表参与实际媒体工作。但是,目前,我市媒体所承担的媒介素养教育刚刚起步,无论智力支持,还是物质保证,都还处于无意识的自发阶段,缺乏专门性、独立性和针对性,对于中职生媒介素养的提高,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进入社会以后,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知识、价值和信念,都会面临一个重新取舍、选择和建构的过程,他们会主动保留符合自己生活经验、符合自身理性和利益的知识、价值和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职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就不能仅仅依赖学校,而是要求我们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通过学校、家庭、媒体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协调、不断完善,建立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参与机制,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秦永芳.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2]郑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J].新闻知识,2011(4).

[3]何树彬.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概览[J].上海教育,2011(1).

[4]张志安.解读“媒体素养教育”[J].传媒观察,2005(4).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4

孩子初来时基础一般,写作不规范,思维没扩展,提升的空间很大,稍经训练即可见效。进过几期的训练后,渐渐进入了技法的运用,思维的拓展,情感的升华,实战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挖掘等关键时期,这每一个时段所学所用的都是新知识新内容,加上学生现有作文材料的枯竭和对现有材料的理解缺乏深度,作文进步的速度和效果自然就不会明显,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学习现象,这种现象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关键是坚持加等待。根据作文学习的规律,后一阶段的学习显效会渐慢。也即是说孩子的整个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孩子学了一期我认为学得够好了,还有必要再学习吗?

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有句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有道理的。可能孩子这个学期的内容学得很好,掌握得不错,但只是一个时期的表象,孩子的成长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系统学习,才能让孩子学会其本领。并且我们的作文教材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就像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是一个层级递进的过程。

什么时候能见效?

基础良好型学生——-他们语文基础很好,课外书看得多,但是作文技巧却不得要领,这样的学生短时间内作文水平能显著提高。

基础较差型学生——他们语文基础差,词汇量小,语言表达不清楚,辞不达意。这样的学生需要打好语文基础,广泛积累词汇并达到熟练运用,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这样的学生作文进步必然会慢一些。

材料缺乏型学生——他们有了作文方法,但是作文材料贫乏。这类学生需要培养观察积累的好习惯,并完成一定质量作文素材的积累。然而,素材积累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的学生作文水平要达到理想高度,所需时间也要长些。

多动兴奋型学生——他们大多都很聪明,但是最大的缺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兴奋,喜爱表现自己聪明过人之处,面对问题不专深入思考,回答问题只想抢先引起别人注意或赞赏。这些习惯使他们对老师讲额方法和范文感受肤浅,也会使他们作文进步的速度放慢。这样的学生需要在学习中逐渐改掉不良学习习惯。而改变久已形成的习惯却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因此,孩子学习作文,到底多长时间见效,要看孩子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家长要有耐心,学生要有恒心。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学习状况,发现孩子的作文有了来之不易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切忌抛开孩子的基础,过高要求,过高期望,这样不仅给孩子心理制造了无形的压力,还抑制了孩子学习作文兴趣和信心的培养。

一般来说,在XX学习作文,基础良好型学生一个月就能见到良好效果,并树立信心,产生兴趣。通过一年的学习,作文水平能得到全面提高与巩固。基础较差型、材料缺乏型、多动兴奋型的学生,通过一年的训练,进步可能相对基础良好型学生慢一点,但并不是没有进步。这种进步是潜在的,是学生作文产生本质飞跃前的量的积累。也就是说孩子的作文进步是内在的。随着作文培训的不断深入和坚持,孩子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步体现出来。

学习作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作文学习从根本上说是情感教育,它对孩子幼年时期的情感启蒙、情感发育、情感形成、性格形成、理想塑造、人生态度、生活习惯等等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作文是表达情意的工具,孩子口头表达和笔头表达能力的强弱都与作文的学习和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学习作文是提高孩子口头交流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需要。

第三、学习作文是为学好其它科目打好基础创造必要条件,是开发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的重要条件。

第四、在语文学习中,作文学习占有重要位置。

它既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促进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作文能力的普通提升是未来语文教学追求的基本目标、也是考核语文综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所以作文考试是中小学生未来学期、学年、升学语文考试中的主要形式,作文分数在语文总分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作文学习既是实现学习的迫切需要,也是孩子未来人生发展前途的战略任务。

学生到XX作文来培训,孩子可以取得哪些效果?

经过XX作文专业培训,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能有所提高,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都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第一、通过XX课堂导入的游戏,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爱上作文;

第二、课堂实践的启发和指导,培养孩子爱观察、勤动手、勤动脑、爱学习的习惯;

第三、通过XX作文培训的孩子,还能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情感素养、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综合提高。

最后体现现为成绩的上升,使孩子多方面受益。

为什么孩子在XX作文学校写的作文还行,在家却写不好,考试的时候也不能取得好成绩?

第一、说明小孩在XX作文学习是有效的。

第二、XX作文的教学是分阶段系统学习的过程,孩子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有待提高的学习中,作品好坏也有一个弹性的标准。

家长多孩子作文的评价标准却可能会以一个固定的模式。

第三、考试暂时没有取得好成绩,是因为孩子在XX作文学习阶段的具体内容还没有涉及此次考试的内容。

如果孩子能坚持在XX作文进行系统学习,就一定能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解决了。

孩子一星期只来XX作文上一次课,家长在家如何辅导?

作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在前期,家长朋友们不要去追求文章的合理性,要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学会欣赏孩子哪怕一丁点的可取之处,比如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等。在后期,鼓励孩子养成书面表达的习惯,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能用简单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用心的词句;会用各种标点符号,学会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建议家长:

1、找到自己孩子的兴趣点;

2、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想法;

3、引导孩子推敲用词,在清晰表达之际,尽量做到简洁、准确、优美;

4、树立“真善美”的观念;

5、引导孩子注重细节的描写;

6、要像农夫中庄稼那样,且耐心等待惊喜;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34-02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其中要求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成为教师们的共识,那么如何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积淀丰厚的文学素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以下理念和实操是很好的途径。

一、达成阅读共识

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但把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仅仅当作教师的事,家长成了局外人、旁观者,老师则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因此,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获得家长的支持帮助,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了解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让家长知晓,课外阅读不是可为可不为的“个人行为”,而是非为不可的“国家要求”,在语文新课标中,对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是必须达到的国家要求,是与课内学习平起平坐的分内任务。

2.抓住时机。让家长们知道孩子们正处在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即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从中国考试制定的影响看,有研究表明最佳阅读期是10至14岁,因此要适时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明确任务。使家长明确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课堂教学只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学习方法,而重要的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则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老师依赖于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告诉家长:你捧起一本书的意义,远远大于你从书中获得了什么。

二、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们不可能天生对阅读感兴趣的,他们更感兴趣的肯定是动画片、电视,因为那是不需要动脑的,天下哪个人不想坐享其成的美事?针对这一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阅读快乐,从而养成阅读习惯就成了首要问题。作者还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有趣的问题,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5本书,而中国人呢?每人每年不到5本,美国人讲,全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因为美国人的财富差不多占了世界财富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美国人的口袋呢,在犹太人的脑袋里。每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中,几乎都有犹太人,为什么犹太人能够做出这样辉煌的成就,因为他们热爱读书,犹太人在小孩刚刚懂事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圣经》上涂上蜂蜜,让孩子亲口去舔,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在众多事实面前,学生们相信了读书的力量,也就对读书更感兴趣了。

三、鼓励随性阅读

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在谈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自己的成功归功于随性阅读,这种随性阅读激发了他的视野,著名文学大师季羡林也在《窃读记》里说到他读“闲书”的乐趣和收获,这些闲书发挥着神奇的力量,影响着他的一生。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也提出“好读书,不求甚解”,将“但观大略”的思想引到阅读中来,保持了兴趣,节省了时间。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然融会贯通。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作者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进行随性阅读,喜欢动物的同学读《我的动物朋友》、《野生的爱尔莎》,喜欢童话的学生读《白雪公主》、《稻草人》、《木偶奇遇记》,喜欢经典的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在优美流畅的文字中,他们体验着一种又一种别样的生活:他们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他们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还可以了解非洲的子、亚洲的大象……就在孩子们享受文字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中,那些词汇啊、段落啊、结构啊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孩子们的口中、文章中,那些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悄无声息地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四、做到坚持不懈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这是课外阅读的核心目标。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更要日不间断,长期坚持。如何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使阅读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呢?

1.开展亲子阅读。每天晚上与父母一同分享快乐时光,倡导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的“亲子阅读”活动,把课外阅读延伸到家庭。

2.举办读书交流会。利用班队会、晨会时间,让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分享读书的快乐。

3.采取激励评价。客观地衡量学生的阅读情况,采取激励评价的方法,对自觉阅读,独立阅读、养成习惯的学生给予星级奖励。评选出“读书之星”、“书香家庭”。

4.利用媒体。鼓励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每天播放的“子午书简”栏目,使他们既可以欣赏到优美的画面,又可以聆听优美的语言,精彩文章的片断萦绕在学生的耳畔,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多数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坚持不断地进行积累。阅读不仅带给了学生能力与分数,更带给他们丰富的体验、丰厚的素养、高雅的气质和热爱生活的心灵,阅读已经成为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以来,教师就达到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积淀文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推进策略[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18):49-50.

[2]刘志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26):12-15.

[3]杜玉艳.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情况之思考[J].吉林教育,2013,(25):14-20.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6

关键词:图书馆;亲子;阅读活动

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逐渐受到社会与家庭的重视,而亲子阅读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获取知识,学习经验的主要措施。亲子阅读以书本为桥梁,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与父母共同进行阅读的一种形式。亲子阅读能够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分享机会,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1 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必要性

1.1 图书馆的工作与任务

图书馆的本质工作与任务就是阅读推广。《中国图书馆服务宣言》明确指出:图书馆要将全民阅读作为己任,要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激发全民阅读的兴趣,为广大群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推崇的全民阅读并不是专业知识方面的阅读与学习,而是专业学习之外的阅读活动,希望通过阅读逐步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知识积累等等。阅读对于儿童来说,儿童通过阅读能够形成一定的阅读素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潜默移化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建立独立、积极、稳定、健康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亲子阅读是图书馆推动孩子早期教育的主要方式。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图书馆更要丰富自身的资源,加强指导,帮助孩子喜欢上他们喜欢的书籍,要让他们逐渐形成潜默移化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1.2 图书馆的自身条件

图书馆有一定的能力与条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游戏活动,需要专业性的系统,同时还需要系统性的规划。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在资源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的技能帮助弥补家庭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的不足。首先,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藏书资源,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需求都能够很好的满足。其次,图书馆还具有独一无二的阅读环境,例如:游戏区、读书角,可以说图书馆内到处都充满了阅读的氛围,加之专业性的引导,能够很快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再次,图书馆内部有一批专业素养高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对阅读进行分级,还能引导用户提高读素养,能够指导家庭正确参与的亲子阅读活动中来,在过程中加强监督,提高一些参考咨询建议,让亲子阅读活动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最后,图书馆能够定期开展与亲子阅读活动相主题活动、比赛。例如:我馆开展的《“童舟亲子‘江南好声音――为爱诵读”》,梁图童舟绘本故事会(第九期)等等系列活动与比赛。

2 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具体策略

2.1 创设阅读环境

亲子阅读的开展需要良好的阅读环境,而亲子阅读环境主要包括了硬环境与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图书馆对阅读空间的规划、摆设、设计等等。而软环境就是阅读的氛围、用户的体验等等。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认为在规划硬环境与软环境方面需要注意这些方面:第一,开放性。开放式的设计能够帮助用户拓宽阅读视野,尤其是能够更好的减少图书馆内部的压抑感,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必然会涉及到很多人。开放式设计能够让流动路线更加顺畅,而且还能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放式设计的阅读还能够让孩子与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促进亲子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第二,灵活性。亲子阅读活动在空间进行设计与规范时,需要对色彩、游戏性等等设计元素进行灵活把握。拿色彩来说,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精髓在色彩,色彩能够烘托氛围,能够影响到孩子的心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使用的效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时,图书馆设计在色彩与空间搭配上首先一定要宽松、愉悦、明亮,色彩可以交叉使用,色彩与色彩的撞击能够更好的刺激孩子的感官与神经,在色彩的渲染上还能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积极投入到亲子阅读活动当中。带三,图书馆摆设。图书馆需要为亲子阅读活动提供更加灵活能够适用于不同阅读形式的摆设。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时,摆设可以多元化,例如:造型可以可爱一点,能够满足父母与儿童坐、卧等等姿势的需求,如可以使用豆袋沙发、组合沙发等等。二是,家具摆设还可以灵活移动与组合。让每一个家庭在进行阅读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组合出适合自己阅读情境。第四,图书馆还需要将更多的游戏元素融入到空间设计当中,例如:大家来捣蛋----万圣节亲子活动,根据活动的实际需求,规划学龄前游戏区、玩具收纳区、游戏小帐篷、游戏场景去,在让更多家庭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从而打造更加有力的阅读环境。

2.2 有效的阅读指导

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曾经说过:给孩子阅读的实践,并帮助孩子从一点一点的阅读中品味文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时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慢慢的爱上阅读,这是亲子阅读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之处。主办方图书馆更是有责任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向家长传授更多有关孩子阅读的相关知识,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孩子在阅读中有所收获。第一,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资源,向家庭推荐更多早期教育类的书籍资源。第二,图书馆要根据参与家庭的情况,为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制定对应的阅读策略。笔者认为孩子阅读初期,需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是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尊重,要鼓励孩子通过口语、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之后的想法,父母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朗读,一起感受故事的内容与韵律。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参与知识分享和写作的能力等等。第三,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需要通过指导辅助儿童进行分级阅读。所谓分级阅读对于亲子活动开展至关重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年龄的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发展程度设计阅读计划,从而为孩子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书籍,促进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2.3 拓展阅读推广的互动方式

亲子阅读活动出了需要具备基础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更加重要的是要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孩子与书籍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图书馆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不能一层不变,一定要丰富多彩,一些比较具有创造性的互动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加强活动中的活动。而这类阅读活动一般有这些:第一,互动阅读设备。充分发挥互动阅读设备的作用,组织儿童绘本剧表演,能够让亲子阅读活动更加有趣,更具有生命力。例如:开展《童声稚语,绘声绘色》主题活动,能够让亲子阅读更好的走进书中情境,还能与书中的人物或者事物一起互动,为家庭提供一种全新的接触式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参与性。第二,小小创客空间,这是社区化运营的工作空间。小小创客空间能够将兴趣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能够为家庭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例如:环保活动、花艺活动等等,这些亲子体验活动能够助推与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相关各类社会组织成长综合平台。另外,小小创客空间旨在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的习惯于能力,要他们了解什么是团队,熟悉团队合作的模式,要他们慢慢懂得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开展专业的合作,小小创客空间就是要利用数字化的创作来实现这一点,不仅能够加强亲子阅读活动的亲密性,还能为孩子后续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阅读能够打开孩子的智慧,阅读能够开启孩子的心灵,通过亲子阅读活动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播下幸福的种子。图书馆亲子阅读活动要本着为孩子服务的思想,努力为亲子阅读活动创设更多有利条件,丰富亲子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让更多家庭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参考文献

[1]张庆伟.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实证分析――以鹤壁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06:106-107+143.

[2]陈艳丽.公共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5,0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