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科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科学知识范文1
由于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生命教育的缺位,青少年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中,曾有13.3%的人认真考虑或计划过自杀,4.9%的人尝试过自杀,“特别想自杀”的占17.4%,青少年自杀日益呈现低龄化;在大学生、研究生中,轻视生命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而漠视生命的另一个恶果是不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生命。
从偏僻的山村来到喧闹的城市,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向孩子灌输只要分数考得高其他都无所谓,并拼命使加压力,产生偏激情绪,从而使孩子人格畸形发展,甚至走上极端。教育活动本应是帮助每个人更杰出,让孩子学会自尊、自信、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现在非但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反倒让孩子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幸福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教育行为的断裂,由于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们需要的我们没有给予,而给予的是他们背不动的东西,结果把孩子压垮了,过早地把他们压向死亡。
一、提升耐挫能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是最强的支持力量。首先,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挫折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开挫折,永远一帆风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人生的常态。只要能坦然面对,勇敢正视挫折,就能把挫折作为进步的台阶、成功的起点。其次,要教育孩子懂得,挫折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它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获益。“自古雄才多磨难”,让孩子懂得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是一种人生财富。如果将挫折当做垫脚砖,会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于独立意识强的孩子,父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遇事冷静,使之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危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避免固执、偏见和蛮干;勇敢地面对现实,进行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增强抗挫折承受力;学会掌握自我心理调整、自我控制的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以及危害自身的行为。另外,还要教育孩子善于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放眼未来,努力摆脱痛苦,吸取教训,迎接新的生活。
二、敬畏生命之花
对生命的珍爱应从小培养,并在每一个生命历程之时潜移默化地强化。首先,用自身成长感悟生命历程。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相关的生命历程教育片、阅读相关的资料,或由妈妈给孩子谈生育的体验展示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事故材料,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从胎儿到出生以及成长的过程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可以是录像、拍照、写成长日志等)。这样会使孩子真正了解生命的珍贵,树立起强烈的生命保护意识。
其次,以事实体验生命珍贵。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父母不妨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懂得生命的可贵。比如,让孩子养一种小动物,每天照顾它,给它喂食喂水,看着它一天天健康成长;在小动物生病的时候,怎样帮助它、精心呵护它,使它渡过难关。
第三,引导孩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家长要教育孩子爱家人。电视广告“给妈妈洗脚”为何如此震撼,身教胜于言传。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感化引领孩子懂得关爱,学会体贴。同时可在孩子过生日时进行感恩教育,一位前人说过:死,是生者的痛苦。告诉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很不容易的,是妈妈冒着生命危险生下来的,从诞生之日起,他的生命就不完全只属于他自己,他的生命是爸爸妈妈给予他的最珍贵的礼物,寄托着爸爸妈妈最深的爱和希望。所以不能够糟蹋它,也不能浪费它,更没有任何权利结束它。要让孩子懂得,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坚强地保护自己的生命,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家长和所有的亲人。生命不能弃之如草芥!卢梭曾说过:“一个人抛弃了自己,便贬低了自己的存在;抛弃了生命,便完全消灭了自己的存在。”要让孩子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就应该引导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再说,你还没有体验美好的丰富多彩的人生,没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没有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怎么能选择轻易离去呢?并要反复强调,选择轻生是懦夫,是愚蠢的行为。
三、正确诠释生死
增加学生正确认知死亡的教育。不知死,焉知生?死亡也是生命的存在形式。毕淑敏的《预约死亡》之所以引起轰动,就是唤醒了人们对死亡的关注和反思。要给孩子补上“如何面对死亡”这一课,让他们接受一堂沉重而有意义的死亡教育课,让孩子对生命进行全面思索。
家长要科学认真地和孩子一起谈论和解答生死问题,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这是家长的义务,更是家长的责任。以下家长的做法是错误的:对死亡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即使偶尔说到死亡也闪烁其词;用童话和寓言来说明死亡,给孩子传达一些关于死亡的不正确的信息,使他们觉得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特别是一些死而复生的童话故事容易让人对死亡产生好奇感,在精神抑郁的时候,就有可能去做死亡游戏;对死亡给予错误解释,如奶奶去世了,却告诉孩子,奶奶“睡着了”,或者亲友突遭变故死亡,却说他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很美……这些“美丽的谎言”是对“死”的最大误导。
四、强化自护教育
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工具剧增,交通事故成为小学生被伤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孩子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家长不仅要教会孩子懂得交通法规并自觉遵守,还要教会他们在骑车、步行时如何避让他人,如何防备他人碰撞自己。例如,骑车时速度不可过快,不可多人并骑,发现刹车失灵时要及时修理,始终保持车况良好,以减少交通事故。
2、开展险情求生教育。小学生幼稚、纯真又缺乏避险经验,碰到险情往往束手无策,求生能力较差。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因此,必须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训练。例如,让孩子学会游泳,掌握火灾、洪灾、煤气泄露、食物中毒、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以防不测事件对孩子生命的伤害。
生命科学知识范文2
一、树立优质学校发展观念
优质学校发展,在于遵循教育的规律、转变发展的方式,真正关注到人的发展,以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为本。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教育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我们追求的是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我们树立生命化课堂观,改变教师包办、学生依赖的课堂教学现状。
我们的生命化课堂一要做到尊重每个学生,转变“见分不见人”的学生观、质量观;二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与他人对话;四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真正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幸福、成长的快乐。
二、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生命化课堂
在课改与实践的探索中,我们形成了适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即课堂教学中采用“预习、定向、讨论、交流、检测、总结”的基本步骤来完成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预习(设计学习卡)。教师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及重点,布置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第二步,定向(明确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三步,讨论(小组讨论)。确定前置作业的正确答案,交流不同的理解、认识、方法,纠错,优生帮学困生释疑解惑,确定课堂交流展示时的组内分工等。第四步,交流(汇报释疑)。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解决前置学习中的疑问。某小组全体同学上讲台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讲解问题的思路、解法、答案,班内其他小组同学适时质疑、补充,教师适时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适当点拨、提炼等。通过这一环节,初步生成这一节课的主干知识(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第五步,检测(反馈质疑)。教师布置有关检测题,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教师或学生当堂讲评(交流),学生当堂订正。第六步,总结(巩固提升)。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适时将本课知识系统化、突出重点、指明关键等。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与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我们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按照模式操作,教师只有经历了“临帖”的过程,才能“破帖”、“创帖”。该模式的实施与运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别是教师在运用“六步教学法”的同时,积极尝试将生本课堂的理念融入到“六步教学法”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表达质疑能力都有所改变,学生在尝试主动与文本对话、与同组同班的伙伴对话时,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感受到了生命课堂的十足魅力。
三、打造校本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学会自主发展,首先要学会读书、学会与别人交流,更要学会自己选择。我校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成长的平台,为他们在校的一切学业活动创设情境,优化活动内容。
1.开设自由阅读课——快乐晨读
快乐晨读的课程模式是专题研修+个性欣赏,即每周二和周四早晨7:40—8:10是学生的快乐晨读时间,一年级的研修专题是以识字为主的童诗歌谣,二年级的研修专题是快乐童话,三年级的研修专题是古诗词吟诵,四年级的研修专题是科幻世界,五年级的研修专题是美文欣赏,六年级的研修专题是经典名著。利用周一、周三和周五的晨读时间,学生进行“个性欣赏”读书活动。
2.开设主题阅读课——读书课
主题读书课是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的读书方法指导和读书习惯培养的主题阅读课。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上可以起到互补互助、相得益彰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课外阅读,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览室里寻找到自主读书的快乐,学会读书的方法,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主题读书课的四种课型:读书方法指导课、自主读书课、读书交流(会)课、读悟随笔课。课时安排为高年级每周两节连上,低年级每周一节,统一安排在阅览室进行。
3.读写结合,开设“随笔化”习作课
阅读是手段,说写是本位。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与口语交际、写作相结合,开设“随笔化”习作课,实施语文教学一条龙。从形式上来说,随笔是不拘一格的,不局限于形式;从内容上来说,随笔是强调一种心灵的自然倾泻;从意义上来说,随笔是把写作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作者。“随笔化”作文实验提倡的是“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贯彻的是“写作材料生活化”、“课上随意地写、课后有序地改”等原则,我校的学生正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经历着“写得出——写得顺——写得好”的过程,相信师生都能充分体验到“言语表现”的幸福和快乐,特别是学校结合主题读书课的第四种课型读悟随笔课,将读书与随笔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了读写结合、心口合一的学习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展示习作成果,学校创办了“小笔尖”文学社,双月出刊,从写稿、改稿,到组稿、出书,全部由学生参与完成,他们在创作中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生命科学知识范文3
摘要:对高职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时展的需要。高职学生在生态文明意识上存在着意识薄弱、消费行为缺失等较为严重的问题。思政课的教学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可以提升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的认知。此外,学校可以创新实践教育途径,将生态文明理念外化于学生。
关键词: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网络技术
一、高职院校开展关于思政课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对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发展社会经济,将不利于社会生态文明的进步。国家应该加强对生态文明方面的教育。高职院校在教学思路中引进生态育人的理念是高校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政课已经不只是单一的思想文化方面的认知,还肩负着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使命。同时,思政课从单一的功能变成了多元化的功能,思政课应该担负着向学生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的功能,使高职学生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高职学生很大程度会面临着毕业了就开始找工作,所以在高职学习中应该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中较为主要的是培养自己在于生态文明方面的素质,因为成功的高职学校不单纯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有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态文明素质,使学生能够做到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些高职院校中的思政课照搬课本,其中的内容都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这些内容是一些学生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的内容,直到高职教学中仍然还是这些内容,没有创新,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不重视思政课,即使有老师提到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问题,关注的同学也比较少,这些问题导致生态文明教育不能较好的开展。响应国家的号召,一些高职院校即使在思政课上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但是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狭隘,范围比较窄,时间比较短,学生不能对生态文明教育有较好的认知。有些学校甚至将这部分内容忽略不讲,导致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知识不重视。学生会因为没有全面的认知,妨碍对生态环保知识的掌握。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现在的生态文明教育认识有局限,加之这些学生不了解生态文明教育,毕业了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欠缺,在之后的工作中缺少保护生态的认识。一些高职学生知道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在真正践行的时候缺少对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缺乏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文明处于一副事不关己的行为。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相关思想的强化。高职学生消费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考虑。一些高职学生由于没有生态文明方面的学习,总是过度消费,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这些现象是不可取的。一些高职学生由于受到周围风气的影响,在消费方面不能适度消费,这样违背的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职学生感觉自己毕业了就会工作,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进行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这样的消费不符合生态文明的教育,学校应该进行相关的制约和监督。思政课对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作用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魏春艳摘要:对高职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时展的需要。高职学生在生态文明意识上存在着意识薄弱、消费行为缺失等较为严重的问题。思政课的教学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可以提升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的认知。此外,学校可以创新实践教育途径,将生态文明理念外化于学生。
二、加强高职学生思政课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措施
1.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现在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生态文明的教育,一些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这样的教学理念是错误的。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选择和优化。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通过大量的照片、视频等创设情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的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动参与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高职院校应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老师可以将相关知识通过科技手段推送到相关的网站上,让学生观看,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老师可以找到相关的资源网站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经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不只是讲解理论知识,一些老师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生深刻学习相关知识。学校可以和相关的生态地区进行交流和联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在实践中践行生态文明的理论。
2.促进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习惯的形成
现在的生态文明习惯已经是关乎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需要在思政课上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实践中进行教学。高职院校应该创新学校相关的文明生态方面的治理体系,将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与情感一起通过实践进行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使其养成好的生态文明习惯。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工作,在日常行为中,提醒学生要节约用水用电,在宿舍内不能有乱扔乱画的行为,在花圃旁边告诉学生禁止踩踏。这些在进行思政课的时候都通过理论告诉过学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宣传力度更大。学生会以及社团之间也可以相互联系,举办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活动,提高思想宣传的力度,在关于思政教育的活动中增加生态文明的元素,举办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设计一些较醒目的宣传语,通过这些设计来践行生态文明。学校相关部门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可以联合学生处、后勤处等部门创新学校的治理机制,改变学生不良的教学习惯,制定较为完备的关于学校相关部门生态文明的教育。有关部门可以指定相关的组织机构对学生的生态文明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用制度约束学生。学校应该创新高职院校治理体制。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群体。高职学生应该主动接受教育信息,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创新实践教育的途径
营造校园生态文明的氛围,要积极塑造校园生态的建设,培养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生态理念。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园生态文明的建设,使用生态文明成为校园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创新生态教育的实践机制,充分利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建立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定期进行相关调查。
4.利用网络技术,拓展生态文明教育空间
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学校可以将思政课的生态文明教育带入网络上进行。在网上设置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料库,老师在授课前可以通过资料库找到需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这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老师的工作,使老师有了大致的授课方向。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资料库,随时翻阅有兴趣的网站,在里面提出自己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见解和不同,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哟哟优秀经验的老师联系到一些,对优秀的资源进行共享,对优秀的经验可以进行交流。这样老师可以有更多的关于生态文明的教学经验,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回答。有不同见解的老师还可以在其中交换相关教学经验,帮助其他老师完成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可以共享优秀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高职教学中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环境和高职学生对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才能认识到我国的思政课较为缺失生态文明教育。国家和学校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缓解这样的矛盾,让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把高职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永峰.浅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
[2]汪芳琳.论高职实践教学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2014
生命科学知识范文4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1968年,美国的一位学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近年来,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竭力推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建立。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一切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倡导以人生命为本,教育符合人性的需求,对人实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关爱。教育青少年真爱生命,启发青少年理解生命的内在含义,积极打造生命价值。
二、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
学生是学校培养的主体,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仅停留于知识的传授。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想以及政治领悟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关怀。在中职思政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热爱自己的生命。
1.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他们的生命质量可以说关乎着国家发展的前途与命运。然而,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很多学生的心理或道德情感方面出现偏差。长此以往,心理和情感偏差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势必最终产生心理疾病、行为失常等现象,更甚者导致学生自杀、杀人等暴力事件的出现。在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现象和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的生命潜质和生存意识,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堂中实施生命化教育,能够唤发课堂的生命力,没有生命教育,素质教育也无从谈起。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价值的实现,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使课堂充满灵气,焕发生命的活力,有利于学生正视生命的价值,这些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强调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生命教育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3.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顺应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激发学生生命热情,促进人全面发展。
三、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
1.利用思政课堂主阵地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意识。尤其是思政课堂,通过课堂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意义。一方面,站稳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阵地,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另一方面,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引导作用,在校多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以及宣传,营造生命教育主题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功能,将实践活动作为实现生命关怀的第二载体。让学生从参加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中,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在政治课堂中开展生命为主题的辩论会、演讲会等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树立正确是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
3.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信息文化平台
网络信息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成为了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当代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构建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思政第二课堂”,加大对生命价值教育的宣传,并且要摒弃传统的说服教育模式,因为青年思维活跃,勤于思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单纯靠灌输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显得无能为力,对学生来说,在思想理论知识入脑之前应入耳,入耳之前应入座,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讲究“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并以平等、敏捷、交互、细致来表现生命教育的主题文化,以达到文化熏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美云.生命教育\[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
\[2\]程红艳.生命教育――呼唤生命的教育意识\[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1.
生命科学知识范文5
摘要:本文提出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实施改变生命的教学模式,旨在注重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生命 教学模式 中职德育课 应用
一、改变生命的教学模式的提出及目标
1.提出
现今社会各行业需要专业性强、独立自主的人才。由此,注重培养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是中职德育课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
最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指出:“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实施教学,及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在设置课程目标时,教师的教学活动应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进行教学和评价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改变生命的教学,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进而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实施改变生命的教学,就有可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以笔者任教系11级的4个班(11机电1、11机电2、11电气工程、11电子信息)为例,班级人数为35~52人不等。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11机电1、11机电2、11电气工程和11电子信息班对德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1.2%、7.7%、29.4%和20%;对德育课稍微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6.2%、44.2%、35.3%和25.7%;对德育课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3.1%、25%、11.8%和2.9%;对德育课很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9.6%、23.1%、23.5%和51.4%。
改变生命的教学模式是在德育课中实施改变生命的教学来解决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对班级开展改变生命的教学活动,克服班级授课制下“灌输式”课堂教学忽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使每位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发展。
改变生命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固定行政班内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六组(助教组、娱乐组、纪律组、读报组、评估与回顾组和后勤组),以“学生+主导者+教师”三位一体的角色转换,把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有机结合,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2.目标
改变生命的教学模式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改变生命的教学是以“学生+主导者+教师”三位一体的角色转换,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方法,结合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因材施教等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水平。
在改变生命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探索建立一种真正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校成为学生感受成功、体现自我价值的摇篮,而不是成为制造失败者的工场。
二、把握要点,实施改变生命的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统领改变生命的教学全局的制高点。下面以笔者任教系11级的4个班(11机电1、11机电2、11电气工程、11电子信息)的“哲学与人生”课为例,加以介绍。
“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教学任务
(1)任务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德育课在学习任务的内容上也有所不同。“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任务角色。以“学生+主导者+教师”三位一体的角色转换,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六组(每周轮换一次),并明确各组的任务。
助教组:协助老师教学工作;
娱乐组:每次课准备1~2个娱乐活动,每个活动不超过5分钟;
纪律组:负责监督大家共同遵守班规,并且给予违反班规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
读报组:每次课前从报纸上为大家摘出一则小新闻,然后和大家共同探讨其中的启示或价值;
评估与回顾组:搜集每次课的评估建议并予以整理,每次新课前带领学生回顾上一次课的授课内容;
后勤组:负责带领大家保持教室干净、整洁。
3.教学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助教组:每位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协助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如收发表格、准备多媒体等;
娱乐组:每位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每次课都会准备1~ 2个娱乐小游戏/活动,每个活动不超过5分钟,让大家愉悦心情;
纪律组:每位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监督大家共同遵守班规,维护课堂秩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读报组:每位学生在组长的提醒下每次课前都会有一位同学事先从报纸上为大家摘出一则小新闻,然后和大家共同分析其中的启示或价值;
评估与回顾组:每位学生在组长的分配下搜集每次课的评估建议并予以整理,每次新课前安排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回顾上一次课的授课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后勤组:每位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做好保持教室的干净与整洁的工作。
(2)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参与互动”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哲学与人生”课的每一堂课中助教组、娱乐组、纪律组、读报组、评估与回顾组和后勤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让学生参与互动,成为学习舞台上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思维,热烈地参与讨论,投身到学习活动中。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把学生看作主人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一课中让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搜索并介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然后大家讨论并发表感言。
(3)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切身体验。学生亲身体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感触很深。在“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一课中通过播放《丛飞的感人事迹》的视频,让学生体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课后号召大家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帮助他们圆读书梦,体验助人为乐的感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情景式教学:模拟情景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在“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一课中让学生表演小品《知识就是力量》,体会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不要虚度人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实施改变生命的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依据。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个人理想的演讲,培养学生的自信。课后,在时间允许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完成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改变生命的教学模式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改变生命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在“哲学与人生”课的每一堂课中助教组、娱乐组、纪律组、读报组、评估与回顾组和后勤组的每一位同学都群策群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主动地帮助老师完成教学工作;精心准备娱乐节目,活跃课堂气氛;以身作则,主动维护课堂秩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心挑选小新闻,主动分析新闻启示和新闻价值;主动带领大家回顾上一次课的授课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认真做好教室的保洁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发挥了教师的创造精神
改变生命的教学要求教师发挥创造精神,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及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哲学与人生”课上把学生分成六组(每周轮换一次):助教组、娱乐组、纪律组、读报组、评估与回顾组和后勤组,并明确各组的任务。这也是笔者在从教生涯中的第一次尝试。
3.提高了中职德育课的课堂效率
改变生命的教学有利于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中职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备课时,预先估计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由于同处于一个层次,知识水平相差不大,这就使得实际施教更加目标明确,提高课堂效率。
生命科学知识范文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本考试说明为依据,确保考试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命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反映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反映我省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命题应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Ⅲ.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湖北省中学教学实际,确定语文科考试范围。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与选修课程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外国小说欣赏》两个模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常识
1.识记 A
(1)识记必修课程“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外国小说欣赏》两个模块中,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常识。
(2)识记“附录三”中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指定篇目见附录二)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甲、 论述类文本阅读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乙、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丙、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1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