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矩阵运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矩阵运营方案范文1
贺寅宇认为,乐居所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整个行业对房产电商和O2O概念有一个正确、充分的认识,而乐居则希望通过从线上到线下整合,完善房产交易链条。基于这样的理念,贺寅宇带领乐居在电商和移动电商领域做出了许多创新和尝试。
从2011年开始,乐居引领房地产电商由1.0事件营销发展至2.0渠道营销,进而延展至3.0阳光平台E信通,以开放平台分享,在此基础上发展出4.0房地产金融工具乐居贷,乐居一直走在中国房地产互联网营销的最前沿。数据显示,2014年前9个月乐居电商同比增长118%,遥遥领先第二名。乐居电商能够奠定自己的领导地位,得益于贺寅宇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敏锐嗅觉和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
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势不可挡地袭来,贺寅宇再次敏锐地预感到,未来移动化将彻底改变房产电商的运作方式。从2013年开始,乐居迅速向移动互联网布局。首先推出房产类APP“口袋乐居”,与“口袋经纪人”、“装修钱管家”、“口袋楼书”、“乐居触屏版”构成乐居房产移动解决方案。但贺寅宇发现,让用户下载APP需要很高的成本,但由于房产商品有大金额、低频次的购买特点,用户又很难长久存留APP。
于是,2014年乐居调整移动电商策略,联合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两大移动端入口,推出乐居房产移动电商1.0平台,抢占房产电商营销制高点。
由微博售楼处与微信售楼处和房牛加为核心构成的乐居房产移动电商1.0平台,在两大独占资源入口的保障下,通过移动互动的特点实现精准锁客与意向转化,同时从移动终端联动二手房经纪渠道,拓宽新房营销路径,为房产营销市场开辟出一个移动互联网蓝海。
短短4个月之后,乐居又将房产移动电商升级为2.0。由移动矩阵平台、房产电商平台、轻松置业计划三大部分组成的2.0平台,旨在帮助开发商解决从意向导入到锁客转化,再到大定解筹的项目营销全过程难题,同时与易居金融服务平台合作,为购房者提供零负担房产金融服务,解决置业首付问题。
从1.0到2.0升级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乐居升级建立起完整的三大移动矩阵平台,包括以微博、微信公众号为基础的移动媒体矩阵,以微信群、QQ群为基础的移动沟通矩阵,以及以微博售楼处和微信售楼处为基础的移动楼盘矩阵。配合高流量的口袋乐居APP和手机乐居网站,移动矩阵平台将凝聚海量活跃意向购房粉丝,为他们提供导购、看房、购房等服务。
2014年6月乐居推出“微信购房季”活动,移动矩阵初现营销威力,创造了15天200万人参与的房地产营销经典案例。移动矩阵建立及成功应用标志着乐居房产电商完成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迁移。
乐居在移动端已建立起一个生态圈,Web、APP、微信、微博四大平台同步发展,有明确的布局战略和完整的运营策略,这在房地产垂直领域还是独此一家,这也是最让贺寅宇引以为傲的,
正如贺寅宇在乐居上市后致乐居人的一封信中所说:“用互联网改变人们购房、装修、居住的生活方式,这是所有乐居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和贯彻的公司使命。”从网上售楼处到行业第一个400呼叫中心,从乐居会到行业第一张联名信用卡,从新浪乐居到百度乐居,从电商1.0到移动电商2.0,从微博售楼处到微信售楼处。在过去的6年里,贺寅宇带领乐居不断颠覆自我和改变行业运营方式,乐居从一个“望远镜里看不到的竞争者”一步步成长为行业资源整合者和O2O房产电商市场创新的引领者,推动房产互联网行业进步和创新。
新媒体矩阵运营方案范文2
作为大众报业集团转变转型的重要战略布局,2015年7月17日,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以下简称网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带着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网媒集团以推进上市为着力点,以“四个转型突破”战略(向大型新闻综合门户网站转型突破、向移动互联领域转型突破、向技术研发创利转型突破、向全国型网站转型突破)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引领。集团旗下的龙头网站大众网,开启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二次创业”之路。从相加到相融,既要固守阵地,又要融合创新借船出海,大众网正通过立体传播新格局的再造,实现内容、经营、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紧抓“六字诀”,再造影响力
在移动互联时代,优质内容成为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媒介各要素资源的创新,要贯穿于内容生产的每个环节。在新闻舆论工作方面,大众网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变局,提出了“固报、强端、融网”的六字诀,稳固手机报这一传统优势不动摇,紧抓客户端这一新兴载体牵引媒体转型,依托PC端、移动端融合打通实现影响力的再造。
在传统PC端进行轻型化改造、社交化延伸。大众网立足山东特色精选内容,强调二次落地,增强编辑的整合力、聚合力、评论力;在页面设计上向社交化媒体开放入口倾斜,使得PC端新闻资讯能更容易被一键分享,形成多极自媒体传播加流量转化效益。大众网坚守党网职责和使命,在分众化、差异化传播中主动设置议题,引领多媒体参与、多渠道传播、多点落地,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外延。
在个性化表达上,适应人人传播、多点传播、时时传播的新特点,推动用户参与内容生产、传播的生产关系再造。内容生产从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图表图示、动漫、微端、VR、直播、航拍等,都成为大众网原创报道的生产要素,“四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微刊、客户端)成为大众网原创报道的“标配”。
自2014年11月起,大众网进行了系列融媒体报道。《答卷――视察山东一周年特别策划》《青荣城铁开通大型直播》《改革进行时》《大阅兵》等报道,充分运用动画、微纪录片、新闻漫画、网络评论、深度报道、碎片化故事等手段创新报道方式,并融合网站、手机报、客户端、微博、微信、微视等多平台传播,覆盖上亿用户。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众网以微信群聊、微信红包的形式推出的情景互动式报道《你有一个来自郭树清的红包》《小样邀您旁听山东代表团会议》,刷爆了朋友圈。
在发展中实现全面融网。以“中央厨房”为指引,实现一次采集、多次传播。统筹发展“以PC端为大本营,以客户端为第一增长极,以手机报、论坛、微信、微博为传播第二原创,以培育QQ公众号为第三梯队”的新媒体矩阵,走出了一条区域门户网端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立体传播新格局,塑造了大众网新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口碑和影响力。
目前,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以“特色新闻+特色服务”的模式,突出地域性,不盲目贪求“僵尸下载量”,不断增强用户粘性,靠优质的内容赢得数十万计的日活用户,成为山东省内日活量、月活量、评论量、转发量绝对领先的 “第一端”。同时,积极发展立足于扎根山东省内17城用户需求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矩阵。
在《网络传播》杂志今年公布的“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排行榜”中,大众网三四月份的综合影响力位于全国省级新闻网站前三甲,两微排行长期位于首位。
一体牵两翼,拓展营销力
影响力的再造为营销力的再造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支撑。实现营销力再造,大众网提出了“两手对接”:一手对接市场,提高造血能力,另一手对接政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
对接市场提高造血能力,拓展营销新平台,深耕细分市场,大众网提出了“互联网+平台、+产品、+行动营销”的全新营销模式,延长产业链,绑定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行业,做山东省互联网全案营销方案的第一供应商。
大众网在“四个转型突破”基础上,进一步布局“一体两翼”,以影响力的输出为基点,深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两大板块。
目前,大众网已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搭建起中国水产商务网,取得了“淘宝特色中国山东馆”的运营权,建设了山东众筹网、特色山东・在山东电子商务平台等,网媒集团在产业平台集群建设方面初步完成了战略布局。以DPS精准营销为基础,打造“定制传播”平台;调动全国、全行业资源,做实品牌活动;一批线上医疗、线上教育项目正在酝酿储备中。
对接政府提高服务能力,发挥党网在政务领域的主导作用,在推动政务媒体升级中成就自我。目前,大众网在发展服务于各级政府和厅局机关的电子政务,逐步从舆情服务向行业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发展;积极助力“智慧山东”建设,占领山东电子政务主流市场。
做强产业化,激发突破力
2016年3月16日、21日,、国家网信办先后批复同意《山东互联网传媒集团首发并上市的方案》,网媒集团正紧锣密鼓推进上市工作,力争尽快登陆主板市场。围绕“四个转型突破”,大众网正不断提升产业集聚能力,通过新技术、新应用实现产业升级,激发突破力。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地方频道,深耕区域市场,将政治优势进行再突破,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经过5年布局,17市地方频道已经成为大众网“四轮驱动”的重要一环,并且越来越体现出发展的强大后劲。未来,地方频道将是网媒集团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深入推进的重要桥头堡。
通过技术驱动实现移动化转型,实现技术效益。今年是大众网的技术突击年,要运用技术的力量实现网站向轻型化、移动化的转型,全力支撑网媒集团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业务平台,并加快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为移动端产品生态打造奠定基础。同时,利用最新技术,争取将技术创利尽快打造成网媒集团新的增长极。
新媒体矩阵运营方案范文3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以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为重点,借助中国知网、各类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人民日报新媒体官网等途径,对人民日报新媒体的现有发展格局及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调查与了解,其结果综述如下。
人民日报三类主要新媒体发展现状
目前,人民日报对“新媒体”一词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已经基本上与学界与业界对该词的认可度一致,人民日报向新媒体转型的步伐更加快捷化和高频化,并重点反映在三类新媒体领域。
(一)人民日报法人微博
2012年7月22日凌晨4点58分,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北京暴雨之夜上线。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以“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为目标定位,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使命,内容设计以传播人民日报观点和信息为主,兼顾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服务类信息,并适时组织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调查等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201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创办两周年之际,其在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的粉丝总数超过4610万,位列所有媒体微博账号之首;仅在新浪平台,粉丝总量就达2200万,单条微博的平均转评数最高达5000次,开博以来总阅读量超过200亿次。
(二)人民日报微信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订阅号的开通,标志着人民日报与时俱进地搭乘新媒体的快车,开拓出另一块新媒体的园地。其口号沿袭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参与、沟通、记录时代”,分为“社会热点”、“微博精粹”、“特色栏目”,其中,“特色栏目”又分为权威解读、地方治理、人民时评、新青年、@人民日报等五个板块,从而建立起与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关联和互动。
(三)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
2014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上线。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闻”、“评”、“听”、“问”四大板块的设置,既突出体现了人民日报的权威资源优势和评论优势,显示出自信和底气,又体现出人民性和群众性,让以往“高大上”的人民日报接上了地气,展示出大胆创新的精神。
目前,人民日报已经初步形成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新闻客户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布局,并开始形成融合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电子阅报栏、二维码、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多种传播形态的现代化全媒体矩阵。
人民日报三类主要新媒体相关研究综览
自人民日报着手新媒体的战略布局始,学界和业界就开始关注其进展变化并发表相应的研究论文。从这三类新媒体的比较来看,因为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上线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相关研究最多,对人民日报微信和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的研究不是很多。具体来说,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人民日报新媒体的整体评价研究
这是从全观角度对人民日报新媒体的描摹与评价。
一是从共性角度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用和营销情况的研究。比如探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以微博、微信这些新兴的传播方式作为平台,形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①
二是从个性角度对人民日报新媒体的整体分析。比如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实践及其价值,认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扭转了受众的“刻板印象”等。②
(二)有关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功用研究
这方面是已有研究比较集中的领域,主要从“实然”角度来分析人民日报新媒体。
一是从舆论引导的角度进行考察。如围绕打通“两个舆论场”、消弭社会分歧的议题。③
二是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从传统媒体影响力的角度加以分析。如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角度,对党报官方微博影响力进行实证探究。④
三是以典型个案为例,来探究具体报道方式的改进与完善。比如,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雅安地震中的报道为例,来分析传统媒体微博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问题。⑤
(三)有关人民日报新媒体与其他媒体的比较及发展策略研究
这部分主要从比较中发现问题,并从“应然”角度来分析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发展策略。
首先,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其他媒体的官方微博进行比较。如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微博两会报道为例,来探析传统媒体微博时政报道的优势与不足。⑥
其次,在梳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发展策略。如在开设官方微博之后如何运营和传播,是传统媒体要探索的关键所在。⑦
(四)有关人民日报其他衍生新媒体的研究
目前以人民日报为原生母媒体,人民网为次生子媒体,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人民系”新媒体及数据库,包括人民微博、人民数据等,也逐渐出现了有关这些新媒体及应用形式的相关研究。例如,基于“人民舆情”案例库,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进行比较研究。⑧
对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展现状及研究的评价
通过以上对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的梳理,从品牌传播的角度加以思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实践来看:人民日报新媒体已开始起步并形成较大影响力,但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
其问题与缺陷主要表现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在青年群体中的认知和评价尚不够高,未能摆脱年轻人心中说教、刻板的传统人民日报形象;受众细分程度不够明显等。这一系列问题,对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凸显提出了很大挑战,成为其新媒体转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从研究来看:相关研究已跟进并形成一些成果,但相对来说较为单薄,尚无有针对性的品牌打造方案与策略研究
与关于其他新媒体的研究相比,目前有关人民日报新媒体的研究显得较为单薄;更重要的是,目前尚无从品牌传播的角度和媒体品牌的高度,针对人民日报新媒体品牌打造、维护和优化方案与策略的研究,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出对人民日报新媒体研究的欠缺和待完善之处。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实践和研究已经逐步展开,并在国内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转型大潮中占得先机。然而,由于缺乏互联网和新媒体思维的指导,人民日报新媒体在受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尚未完全展现出来。因此,在今后的新媒体战略布局中,人民日报应着力从品牌定位与品牌打造入手,借助其在政策、财力、人力等方面的优势,运用一系列品牌传播策略,构建具有影响力、接受度和美誉度的人民日报新媒体品牌。
【本文受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资助】
注释:
①苏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3年第18期
②张伦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实践及其价值分析》[J],《新闻世界》,2013年第4期
③李逢时:《打通“两个舆论场”、消弭社会分歧――透过人民日报微博看媒体微博的舆论引导功效》[J],《活力》,2013年第6期
④管艺雯:《党报官方微博影响力的实证探究――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J],《商情》,2013年第9期
⑤马凯:《浅析传统媒体微博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以人民日报微博雅安地震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3年第7期
⑥马凯:《传统媒体微博时政报道的优势与不足――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微博“两会”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3年第5期
⑦张蕊 金佳:《新媒介生态下媒体官方微博的传播策略――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为例》[J],《新闻世界》,2013年第8期
⑧白健 樊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比较研究――基于“人民舆情”案例库案例分析》[J],《新闻世界》,2013年第5期
参考文献:
①张明言:《框架视野下的主流媒体官方徽博研究――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J],《今传媒》,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