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范文1

一、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特点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否系统和完整,是否具有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硬实力”,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提出具有以下特点:

(一)系统性。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还不系统、不完善,一直没能遏制一些部门和区域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的问题,导致我国资源环境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是我们以往制定的制度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包括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就生态环境而言,如果源头防控不好,必然对过程和后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源头严防制度建立是治本之策。同样,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严格执行,要注重各类制度监管到位。当然,对于生态环境破坏者更要严惩不贷,才能起到警示作用,要让人们知道生态红线就是高压线,触碰不得。只要源头严防全覆盖,过程严管全到位,后果严惩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基础性。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五位一体”的整体战略布局中进行部署,注重生态建设是“五位一体”大系统中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互为支撑;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其他五个“紧紧围绕”的实现密不可分;三中全会还强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体系的基础性地位。

(三)协同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任何一项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其他制度的协同配合,都需要放在大系统内来考量,增强制度的协同性极其重要。比如,三中全会新提出“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这一规定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落实非常有帮助。过去很多生态脆弱的地区为了完成生产总值的考核压力,盲目发展重工业,让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再次遭到更严重的破坏。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必须运用生态补偿机制等优惠政策对限制、禁止开发区域予以补贴和扶持。再比如,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可以协同陆海两方面力量对生态系统破坏问题给予解决,以提高生态治理效率。

(四)可操作性。三中全会对过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制定了很多细致的可操作性的生态文明制度,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如过去由于自然资源的归属不明确,造成管理不明确,大量的自然资源被浪费和破坏,现在有了健全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就会起到明确自然资源归属和权责,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社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再比如,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空间用途不明、工业发展滥用土地的现象,对于发生了的国土空间违规使用,也会有监管主体按照监管体制行使职责,最终彻底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五)惠民性。三中全会决定很多方面显示我国的治理模式已经开始从管理走向治理,政府不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包括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都是社会治理的主力军。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体现更加明显,比如,三中全会新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发展环保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等。这些规定既保证了全体人民都享有自然资源的权利,也明确了全体人民都有保护的义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只有发挥全社会力量,才能惠及到每一个人。

二、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当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已经形成,很多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内容。但尚需不断充实和完善。今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顶层设计。要制定出一套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和目标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规划。要求从全局出发,从长远考虑,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整体的考虑,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生态主体(各级决策者、生产企业、社会大众、资源开发者等)统筹考虑。要用“整体理念”思考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因地制宜的生态治理模式。经过全方位的论证以及充分吸纳各方的建议后,形成一个能够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团体和个人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合理制度。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各自的目标、任务、措施等,通过顶层设计趋于更加合理和完善。

(二)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三中全会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提出了很多新的制度,这些新制度与之前的生态文明制度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一个新的制度从提出到被广泛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些方面还需不断细化和完善。新旧制度之间衔接不好,会影响新制度的进一步实施,给实际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这里要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在坚持原来好的制度基础上,逐步在一定的领域和地区试点实施新制度,待成熟后再逐步向所有领域和地区铺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我们在制定生态文明制度时既要考虑当前的生态国情,实现近期的生态目标,又要有长远的思考,以大视野大思维谋求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三)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划定生态红线。使得处于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污染较高的生活环境中的每一个中国人有可能永久摆脱生活和发展的困境;而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证重点生态区人民的切身利益起到积极的作用;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则让广大林农拥有自己的山林和林下资源,从而迅速脱贫致富;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则保证了被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地区人民的利益。

(四)加强制度贯彻的执行力。好的制度,如果贯彻不好,也等于纸上谈兵。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理论走向实践,离不开有效监督和制度约束。加强制度贯彻的执行力,需要从三个方面抓起:首先,制定生态文明制度要体现科学性、合理性,既要遵从法律、法规,又要结合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查研究、缜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既要有原则性要求,又要有程序性规定;既要有宏观架构,又要有微观措施。

其次,生态文明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实施对象上要做到生态文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时间上,要做到前后一致,杜绝虎头蛇尾;在执行空间上,要防止执行制度走样,出现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特例变通的情况。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找出制度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范文2

本文以泰安为实证,借助于SPSS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应用研究,是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一次升华,同时在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可行性意见,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价值。

本文通过借助山东省的各统计年鉴,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对泰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找到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为泰安生态文明评价的信息化提供必要的依据。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泰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建立;SPSS分析;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与改善,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的认识,使得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的提出成为必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关系到生态文明发展的全球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又一次创新性选择。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便是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同时也避免不了严重的环境影响。我们必须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大规模使用和挖掘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还处在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巨大是无疑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从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本文研究思路如下:

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中,一些是直接明显的,一些是间接不明显的,这些影响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诱发的也有积累的。无论是哪种影响因素,都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蹄选,如社会调查、专家咨询以及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等。首先对已有影响因素进行汇总,排除重复和明显不合理的因素,归类后得到定性分析结果。

对定性得到的初选指标,采用定量化分析方法,如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利用统计资料、调查资料等一系列数据进行定量化处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作为主导因素,最后形成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研究内容

根据目前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现状,借鉴成功经验,并结合泰安的发展实际情况,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①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泰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现状分析;②建立泰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③整理、计算、分析、评价;④根据以上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泰安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二)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及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等分析工具对我国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建设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熵值权重的GRA-TOPSIS的评价方法。运用熵值法,根据样本数据的信息量,客观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灰色关系分析,通过比较样本数据的多维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确定各个评价单元之间的关联互动程度。

三、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一)泰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SPSS分析的方法对泰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从而做出最优决策的分析方法。

1、政府部门起到重要推助作用。2、企业的环保意识极大提高。3、公众参与性较差。4、人口发展会接受新的挑战。

(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与建立

依据党的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认为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优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层面进行具体的指标选取工作。

1、空间优化指标的选择。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专注于城市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结合的体现,并促进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2、资源能源节约指标选择。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的评价一般是对主要城市资源节约利用的评价。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选择。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保护环境、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不断实施,以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促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

4、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指标选择。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使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效益纳入评价体系,建立体现文明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激励机制的生态要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数据来源

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于2006年到2012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泰安市统计年鉴》、《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泰安市水资源报告》、《泰安市环境状况公报》。指标目标值来源于国家相关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全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泰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泰安市“十一五”住房与房地产业专项规划、国家园林城市规定、国际现代城市规定等相关标准。

泰安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为进一步测算泰安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依据前文测度泰安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我们采用2006-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泰安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分析。根据评价步骤,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泰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如图所示:

泰安市生态文明发展总体趋势是先平稳后逐渐增强的,其中2006-2011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从2007年允迹泰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提高,这与2007年国家批准在泰安城市圈设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赛改革试验区”系列政策不谋而合,政策意义与实施效果凸显,针对泰安市开展“两型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以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分析总结,将对其他地区起到较好的参照作用,真有较好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应军.基于生态文明观的旅游发展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范文3

>>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的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我国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 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试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生态文明思想探究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 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李绍波.论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J].世纪桥,2010(19):58.

3. 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8.

4. 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8.

5. 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5.

6. 中国网.中国水危机[EB/OL].[2012-1-20].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范文4

守护绿色任重道远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指出,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坚守生态底线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基本要求。在内蒙古辽阔美丽的土地上,各族干部群众对绿色的守护从未停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里,全区完成营造林1511万亩,种草338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60万亩。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了禁牧和草畜平衡补贴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提高5.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别降低6.5%和4.5%。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区的1800多件环境事项全部办结。

数字的背后,一幅瑰丽的生态画卷正在内蒙古大地上徐徐展开。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区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一些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生态保护工作还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绿水青山的承诺掷地有声。

李纪恒书记在参加呼和浩特市代表团讨论时提出,要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抓好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好节能减排任务,让首府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市民更_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铁腕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于生态环境的建言热度不减。

常军政代表说,要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着力抓好总书记考察我区时提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试点改革,确保兴安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产健康的粮食,耕地的土壤污染是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甚至成为有毒有害农产品等问题的源头。”兰云峰委员认为,农业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必须减少化肥农药投放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我区农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本立而道生,本固而木荣。制度是生态文明的基石。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紧跟着提出了这方面的工作安排。两会上,如何为美丽内蒙古撑起“制度屏障”,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张锦明代表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必须要完善生态红线和底线制度,严格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他建议自治区制定出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执法监管的具体办法,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推动草原生态持续好转。

乌云毕力格委员建议,在草原生态核心区压缩粮食种植面积,严格执行草畜平衡要求,利用合作社积极划分轮牧范围,促进植被恢复。

龚明珠代表建议,建立呼包鄂环境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黄河流域水源保护。

尹美英代表则建议政府出台林业保护工作相关政策,解决护林员护林难问题。

代表委员们相信,只要全区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就一定能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要让绿色富区惠民

美丽和发展如何实现双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如何共生?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为内蒙古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绿色发展,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融合互动。加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力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发展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两会上,围绕绿色富区、绿色惠民这一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石磊代表指出,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比如政府应出台具体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注重打造旅游业产业链。

关于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徐锋委员充满信心:“不管呼伦贝尔26.2万平方公里土地下面埋有多少煤炭、石油甚至是黄金, 都不能与她地面上的森林、湖泊、湿地、草原和蓝天白云相媲美。不管呼伦贝尔地下资源可以为内蒙古贡献多少GDP,但50年乃至100年后,呼伦贝尔必定是一个以旅游闻名于世的好地方。”他呼吁,对呼伦贝尔旅游资源的认知、保护、开发,应尽快提升到自治区甚至国家层面。

付万惠代表说,锡林郭勒盟传统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1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原,发展现代畜牧业优势明显。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养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服务社会化,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经济上的变革,更是一次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以及“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是着眼于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赵慧华委员说,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更要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主动投身环保事业,这样,“内蒙古蓝”才能保持得更加长久。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范文5

1生态水利工程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生态水利工程在治理荒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减灾防灾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设造就了一大批水利风景资源,这些水利风景资源正是生态水利工程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作用的有力证明,是符合生态过程高效、和谐和持续性发展的成果,如淮上明珠风景区。水利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度的保障,将其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中来,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改变传统的水利工程伦理观念,摒弃其以人类利益为标准的单一指标。以水利工程生态伦理为指导,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树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生态综合服务为目标。

2科学规划,消除水利工程对生态的不良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会带来一定的生态影响,按照影响范围分为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坝等拦水发电储水工程会改变河流的生态演化方向,导致生境的破碎化,最终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其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水温、水质、气候和地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大量植被的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的改变和引发动物的迁徙等。消除水利工程对生态的不良影响,要做好科学规划,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中以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修复水域生态系统等为基本原则,统筹规划,以协调河流、农田、乡村和其他生态系统的系统关系。

3展望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范文6

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利用不够科学或不够完善,所以自然资源的资产价值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为了将自然资源资产有效地纳入有序的管理中,在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基础上,诞生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此种新型的审计模式能够促进对自然资源资产的有效管理,是我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1 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大意义

1.1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完善了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在过去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虽然对产权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产权的使用并不明确,这种现象造成了自然资源资产的无偿使用。由于无偿性,所以资源浪费的情况特别严重,非常不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在目前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引入离任审计制度,使得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对于产权的确认也更加的清晰,此制度的引入,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1.2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的现代化

目前,我国大力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得到强化,而要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就需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做好自然资源资产的有效开发和管理非常必要。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种对自然资源和资产的管理制度,可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方面的建设。在生态建设方面,不仅要加强管理,更要推进污染治理,所以利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可以有效地确定自然资源资产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这对于治理能力体系的现代化而言意义重大。

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动因分析与理论基础

2.1 动因分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有相应的动力因素推动了其产生和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动因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社会动因。因为社会的发展和制度化管理的需要,所以必然会催生出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制度;其次是法规约束动因。社会发展要走向法制化,所以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来进行法律约束;最后是商业反映论。在市场化环境当中,为了体现商业性质,所以需要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价值反映。

2.2 理论基础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发展,有着丰富的理论支持,主要包括会计学、环境积极学、经济计量学和统计学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发展来看,它是在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这两方面的理论必不可少。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解决的问题是自然资源资产的持续化利用和经济价值的发挥,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包含其中。

3 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体系的理论问题

要构建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体系,就必须要对这个体系中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明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进行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重点照顾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责任范围,也就是要解决责任主体以及责任目标的问题;其次要解决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问题。资产负债表的规范与否,与自然资产的价值密切相关;最后要确定明确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够更加统一的对自然资源资产问题进行计量。

4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

4.1 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相关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自然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健全,具体从五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建立清楚、明确的自然资源产权关系。通过关系的明确,在日后管理中会更容易分清责任和利益。二是要进行自然资源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市场化。在社会主义市场这个大环境中,促进自然资源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市场化会将自然资源的价值充分的发掘出来。三是要进行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的培育,通过市场培育,促进产权交易市场的有序化发展,从而促进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流转。四是要将自然资源产权者的竞争机制引入制度建设中,通过竞争实现管理的提高。五是要对自然资源产权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从而避免法律漏洞和法律盲点。

4.2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自然资源资产具有社会公用性的特点,所以其价值应该属于社会,对于破坏或者损毁自然资源资产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当中,需要做到两点:首先是对追究责任范围要进行明确,通过责任范围的明确,可以更加清楚的确定责任过失。其次要进行责任人的认定。在进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时,首先对于环境损害要有等级设置,其次要对不同等级进行不同的标准制定,这样环境保护赔偿制度才能够科学有效的运行。

4.3 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也是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配套制度建立的重要内容。因为自然资源资产具有社会价值性,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管理成本,所以在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中必须要将管理成本和其自身价值体现出来,所以要建立有偿使用的制度。在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要对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对生态的影响做出评估,确定相应的生态补偿。所以,要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