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内控制度如何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企内控制度如何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企内控制度如何建设

国企内控制度如何建设范文1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现状

在讨论国企内控制度之前,应该先讨论一下什么是内部控制,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通过约束、控制、规范内部人的行为而使企业利益不受损害、顺利达到经营目标的一种过程。内控制度就是为了实现内部控制而建立的一系列的制度规范。

那么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现状如何呢?由于我国管理国有企业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基本都有章可循,其中有的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还相当完备。但是,在国有企业别突出的问题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循与不循、究与不究,一切以法人代表的意志为转移,内控制度执行中的随意性很强,力度远远不够。这便是目前我国国企内控制度的现状。

二、对我国国企内控制度现状的分析

为何会造成国企内控制度执行中的随意性很强,力度远远不够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企产权不明晰。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当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一些经营者们就会不惜牺牲企业利益而实现个人利益,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损害国有企业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给企业采购物资大吃回扣、公款送礼、公款大吃大喝等。而在非公有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产权明确、权责清楚,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也很明确。因此,对这些单位,无需法律、法规的强制,无需行政干预,私人老板自然会加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产权不明晰是国企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根源所在。

2.制定的内控制度不科学。在一些国有企业确实有较全面的内控制度,但是程序过于复杂,可操作性很差,无形中降低了制度执行的效果和员工工作的效率。如果领用一只铅笔都需要找八位领导签字,试想那会是什么工作效率,这样的内控制度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反作用。之所以这样的原因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起草和修订者们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只好用一道道“关卡”来保证“少出错”。再就是某些国有企业个别领导的权利欲较强,不让谁签字,好像就“剥夺”了谁的一项“权利”,为了保证权利的均衡,索性来个“大家联签”。

3.某些国企负责人私心重。“水至清则无鱼”。内控制度加强了,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就难了。那些私心重、想“捞一把”的企业负责人,以及某些想“混水摸鱼”的员工就不那么愿意了。还有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国有单位的“老板”,自然讨厌约束自己的内控制度,喜欢约束别人的“内控制度”。这就使得制定的内控制度执行起来障碍重重,甚至很难执行下去。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国企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状况,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控制度的顺利执行。具体可以建立企业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国企的经营者能主动的完善并积极的推行相应的内控制度。

2.加快相应的法制建设步伐。财政部于2008年6月份,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5月份财政部又联合其他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些规范的和实施,对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只是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某些方面有了规范,还远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要想使国企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法可依,从法制上来抑制和约束国企经营者的行为,必须加快相应的法制建设。

国企内控制度如何建设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020-02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提高慢、造假行为比较严重、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企业违法违纪现象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各项控制制度不完善。为此,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使中国企业有了内部控制标准。2010年4月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适应中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COSO框架,国资委出台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一书,对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当前,我们正处在继续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点上。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内控制度的法律法规,说明国家开始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推行力度,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应对风险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也彰显无疑。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当前国有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起源于西方,这一概念导入中国不过十几年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讲,内部控制真正引起国资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不过近几年的事情,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局限在内部监督上,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指有关企业成本、资产安全和资金控制等方面的会计控制,只注重短期利益,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不设或尽量少设内控机构,对通过内部控制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并强化财务控制的目标认识不足。由于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进入市场经济的,原有的规章制度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在规章制度的建设上很多企业出现了空白,但一部分人出于习惯,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前怎么做的,现在就照搬照抄,没有可借鉴的,就由领导拍板定夺,根本不考虑是否适用,忽视了内部控制的跟进和强化。而国家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自的措施,使企业负责人的权利不断扩大,对企业一些重大经营决策、重大财务活动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又没有有效的内控制度可遵循,加之责任追究制度也很不健全,管理者容易产生个人说了算意识,决策稍不慎重,就会造成损失。

2.内控制度制定的不完善。国有企业的运营时间大多很长,根据国家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比较多,但是制度之间缺少有效衔接,尤其是各部门站在各自角度上制定的制度有时难免和其他制度有冲突,制度和业务流程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一些制度难以落到实处。有些企业虽有内控制度,但是不够全面,科学、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覆盖到企业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和管理流程中,达不到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对内控制度的要求。从企业现有的内控制度来看,很多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只局限于此项业务如何操作,流程是什么,监督部门和责任追究制度往往欠缺。拿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来说,销售和发运的环节都制定得较详细,执行得比较顺畅。而对回款和销售退回的环节执行得不好,对销售退回货物的检查、验收、清点及退货原因、责任追究缺乏具体措施。只重视回款数量,而对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责任没有明确的惩罚制度,对造成损失要承担的后果没有明确的执行制度。说明内控制度制定得不完善。

3.执行的力度和有效性不够。有些企业虽然有内控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国有企业重人情、重过程、多变通的管理文化,“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不按内控制度执行,个人凭主观意识做决定的事时有发生。某企业的银行出纳私自挪用40万元的公款去炒股,长达多半年之久,竟无人发现,还是该出纳害怕事情败漏,责任重大,主动交代退回赃款才得以发现。追查原因,是由于以往对银行未达账项的同志由于生孩子,此项工作没有移交给别人,使银行出纳钻了空子,出现了上述事件。此事件说明了虽有内控制度,但没有严格去遵照执行,造成内控制度脱节。内控制度执行的是否有效也是一个关键点,如存货的收发,库管如果不严格按日期结账,对出入库料单进行汇总统计,就会使财务在核算成本时,出现材料成本的忽高忽低,与产成品的完工程度不匹配,影响产成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使整个成本的内控流程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4.后续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有效与否,要有专门的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评价,否则,内控制度制定得再好,没有执行,也是白费。目前大部分企业制定了多项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容易忽视责任落实这一关键环节,没有专门的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既定目标、计划进行程度,查看相关记录,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的监督和检查,会让执行者慢慢放松执行尺度,或者干脆不按内控要求执行。有的企业缺乏有效的资产损失问责机制,损失责任不落实,缺乏必要的赔偿和处罚措施,责任追究流于形式。一旦内部控制过程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难以落实责任。由于责任不落实,致使互相推诿、越权控制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导致整个控制系统失灵、失效。

三、怎样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应积极清理整顿现有的内控制度,对各项内控制度和业务规章,机构和岗位设置、决策和管理议事程序及操作程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找出问题和漏洞。在此基础上,该建立的建立,该完善的完善。同时各企业在制定、完善内控制度时,要注意适应性、有效性、协调性,不能盲目地采用其他的工作方法,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采用相适应的内控制度。

2.建设内部控制的同时要完善基础管理。要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相对成熟,与内部控制要求相适应的管理基础环境。内部控制的运行需要管理软基础和硬基础两个层面的支撑。软基础主要是指治理结构、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道德水准以及企业文化等,硬基础主要是指有形的管理体系和工具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核算体系、业务统计系统、计划体系、预算管理体系、供应商选择与比价体系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赖于上述管理体系和管理工具的支撑,如果上述体系不完整有效,内部控制的效用就会有比较大的折扣。

3.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监督体系是指对业务过程和政策程序与流程执行过程的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发现经营结果的偏差,威慑任何试图扭曲内部控制制度的冲动。监督体系包括风险预警体系,内部审计体系,外部审计行为,系统的考核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内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经济监督的再监督,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强化内部监督的有效机制。要把内审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向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分析,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完善,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职能是否高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国资委的股东代表作用,加强对国有企业高管层对内部控制的受托责任的落实和考核,来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促使企业不断对内控制度进行修复和改进,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4.运用信息系统来加强内控制度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信息系统朝着集中与共享的趋势发展,实施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企业信息化后,各种经营行为被“记录在案”,为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监督条件,有利于各级管理者实施监督,为内控制度实现过程监督提供了平台。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集成,不是简单的信息共享,它主要表现为围绕业务来组织数据和进行管理,业务处理范围从财务部门扩充到业务部门,并在业务处理的同时通过与会计核算账户体系对应的方式直接产生财务数据,大大减少了财务部门的核算量,将以前的事后核算,监督转变为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有效支持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制度,更是体制和机制,是企业管理的抓手,过度控制会降低企业的创新性,使管理陷于僵化。国有企业处于深刻变革、高速成长阶段,要按照“强支撑、短流程、高授权、大监督”的内控建设原则,立足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从企业销售、采购、生产、工资、货币资金、筹资投资、固定资产和财务报告编制这常见的业务流程出发,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内控制度。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内控制度的流程应尽量缩短,保持灵活性,但要用强支撑来弥补短流程的不足;提倡高授权,适应变化,但不能出现没有监督的授权。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国资委.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国企内控制度如何建设范文3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与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与增强,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其必然产物。然而,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最终效果如何,却又离不开企业管理人员的合理规划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尤其企业在应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企业欲想在市场上立足并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并取决于其具体地贯彻落实的程度。而本文则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建立以及如何健全、完善其建设途径进行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制度 建立 途径

我国经济与综合国力在不断地稳定发展与增强,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健全、完善的内控体系,则会在企业的稳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但是保障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也是对企业财务、资产、人力资源以及各项工作流程的有效监管活动;同时,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企业的高效经营、可持续发展、维护企业与员工的各自利益等都具有积极作用[1]。

一、内控制度建设的内涵与必要性

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涵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与其信息直接相关的控制,是通过企业会计工作及相关会计信息并以国家法规与制度作为基本保障,并以独立核算的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的综合性指挥、制约、调节、促进等活动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

2.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健全的内控制度体系是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效率的必然需求。企业欲想有效提升自身的各项管理效率、保障企业内部经营利润与相关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等,企业则必须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内控体系。并通过该内控体系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制约,避免或减少企业发生不必要的经营风险、潜在管理缺失、内部运行失控等问题,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及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也是有效企业参与国际性竞争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愈加复杂、残酷、激烈。虽然,我国有诸多的企业已经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但无法完全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其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的市场认可度不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不强,内部管理有缺失。然而,一个规范、科学、有效的企业内控制度,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自身实力与发展能力,还可以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度,提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同时,也能够使企业全面适应国际资本市场的监管。第三,可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由于企业的内控制度涉及、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因而对企业内部所出现的或是潜在的各类风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因此,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有效的、科学的内控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第四,会计信息的准确与真实性得以有效的保障[2]。由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求企业会计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而健全、完善的内部制度恰恰可以对各种错、弊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从而达到了有效地保障企业各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1.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是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根本要素。就我国企业目前的企业治理环境来讲,多是由法人一人说得算,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此种现象更为突出。通常在中小型企业中形成了以法人说了算,而不能依靠应有制度对其进行制约,同时,相应监督权力也被虚位搁置,造成权利、决策以及执行、监督等相关机构之间进行的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制约的原则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无法完成对企业的有效、合理、客观的治理工作[3]。

2.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缺乏

许多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员工对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性,加之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水平偏差,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缺乏,往往也都会使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自身的主动性,而造成了内控制度未能发挥其有效的积极作用。同时,有的企业还缺少对员工的奖惩措施,也造成了员工在工作中出现消极、怠工等现象。

3.企业内部会计职责未能有效发挥

由于个别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强、责任心人不够,甚至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等问题,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与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4.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行业间的竞争压力与竞争的残酷性与激烈性愈发突出,而企业内部的各种风险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也给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带来更多的风险。但是,往往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却缺乏这种风险防范意识,只是一味的追求企业的效益,却忽视了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使得企业潜在风险在无形之又被加大。

三、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途径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更是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各个环节之间责任、权利与利益的彼此监督、制衡,达到以法人或董事会始终处于企业的核心地位,保障企业所制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得以顺利、有效的执行[4]。因此,应用制度来约束、制衡管理者的行为,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有效的、合理的、客观的管理工作。

2.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首先,在尊重人才的前提之下,企业应以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工作。其次,由于管理人员是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者,因此,企业必须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职业道德。第三加强对内控管理、执行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并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以提高企业所建立的内控制度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3.加强企业会计职责的管理工作

由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既是企业内控的基本目标,又是企业内控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只有真实、完整、有效的会计资料才可以发挥出企业内控对企业自身经管责任、对企业生产、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的真正作用[5]。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相关的会计人员、会计职责的管理工作,以有效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企业内控的监管有效性。

4.提高企业风险防控意识

首先,企业的管理层就要有企业风险防控的主观意识。其次,通过有效的内控制度的监管,企业应在重大事项决策前,都应全面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并将风险防控内容涵盖企业的各个部门,并制定出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及风险防控的奖惩制度,以全面提高企业对风险的防控能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综合国力不断的稳定发展与增强,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健全、完善的内控体系,在其稳定发展中更发挥着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愈加残酷、激烈,因此,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但是保障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也是对企业财务、资产、人力资源以及各项工作流程的有效监管活动;同时,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对企业的高效经营、可持续发展、维护企业与员工的各自利益等都具有着积极推进与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华显.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10项注意.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05).

[2]张有娣.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冶金财会.2011(01).

[3]於建红.浅谈企业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国企内控制度如何建设范文4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 设计 实施 有效

自2008年5月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及大中型国有企业纷纷建立了内控制度,也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企业之所以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在于内控制度能够企业合法、合规的进行经营管理,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使财务和相关资料更加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预防舞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意义很大。笔者将从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对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做以下探讨,希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一、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

(一)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来制定各项内控制度

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针对过去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普遍关注并且具有共性的业务事项所提出的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以及控制措施。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单位性质、企业规模及经营范围不尽相同,特别是企业内部环境影响,如:企业内部设置的组织架构和岗位人员配置,职责和权限的确定方法,单位负责人的经营理念,业务素质、素养、职业操守,员工的素质,人力资源政策以及影响本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外部关系等等不同。所以,企业不能照搬制度,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来制定各项内控制度,这样设计的内控制度才具有有效性。

(二)内控制度设计者应当十分熟悉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都比较重视利润、而轻视管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建立内部制度是对管理的创新,笔者认为创新制度的效果在于制度的设计者,内控制度的设计者不仅仅具有内控理论基础,也应当十分熟悉本企业的情况,在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经验。只有这样的设计团队才能利用收集到的企业信息提出企业内控的具体目标,识别各种内、外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设计出可行有效的内控制度。

(三)企业应当以风险为导向来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在财务、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所面临的风险客观存在,而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的有效手段。所以,企业设计内控制度应以风险为导向,对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科学的分析内、外部风险,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规避风险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企业制定的内控制度应当具有可执行性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在企业内部采取所有相互协调、相互牵制的办法和策略,指在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促使企业相关人员遵循既定方针、政策,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要实施好这个行为准则,需要认真的执行。设计者在设计时应当以可执行性为目的,在内控的具体业务环境上的控制程序、标准条款、目标范围以及要求等尽可能考虑周全。还应当将未来的突发事项(包括应对突发事项的措施等等)考虑在内。

二、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

(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

他们对内控制度的实施起着带头和推动作用,企业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内控制度是否被有效实施。所以,这就要求企业负责人应当认识到建立内控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不仅要求企业员工遵守,其本人也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应当受到内控制度的制约。同时,企业很有必要制定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实施中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不遵守者进行相应的警告或处罚,避免内控制度被虚位搁置。所以,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绝对不能有权力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的情况发生。

(二)企业的施工应当明确的认识到企业是一个整体,需要制度和纪律进行管理企业

所以,企业员工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更要既有法制理念。企业的一项制度只有被全体员工自觉的遵守了,这样的制度才具有有效性,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明白,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性质如何,领导者应当将员工作为企业宝贵的财富对待,因为,员工不仅可以保证生产,而且还能为企业创造财富,为企业带来竞争力,是实施企业内控的主力军。企业领导应当加强与员工沟通,使全体员工自觉按内控制度办事。

(三)企业的内控制度应当具有灵活性

企业在内控的实施过程中,应当解释采取措施来解决发现的一些问题,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遇到一些特殊业务的时候,应当灵活应用内控制度,不能因为内控而导致一些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下去。比如:企业遇到一些外部环境变化,经营范围的变化以及管理形式的变化等等,内部控制也应当根据这些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使内控更加适应新的情况,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企业应当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本企业实施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的及其实施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评价中发现的一些缺陷和问题及时采取恰当的办法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管理人员与员工可以共同参与评价内控制度,开展评估活动应当财务结构化的方法,听取员工以及企业外部相关人员的建议。

总之,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也不是个别人或个别部门的事情,需要管理层级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完成。有效建立内控制度应当不拘小节,稳步推进,逐步完善。制定考评及激励机制来保证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国企内控制度如何建设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控制体系;有效;运营;基础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财务管理贯穿在企业的运营的整个过程当中[5],目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上出现了信息失真等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企业内部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保持健康运营的基础。

一、企业财务内控的主要内容

(一)内控体系的建立

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是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向前发展的基础,而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是要根据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的[1],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能够从组织和制度两个层面上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和发展进行合理的控制。一个科学、有序的财务内部管控体系对财务的各项业务工作做到规范化管理,对财务工作中的业务流程管理更加全面[3],对企业中的岗位及企业发展的控制点能够监督到位。

(二)内控的制度化管理

对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有效保障需要以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基础,所以企业在运行内控管理体系的时候,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岗位职责的明确、审批制度的完善、现金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立。并且要建立起相应的控制标准,保证财务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据可循。

(三)科学的控制方法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点的内控制度更是要讲究科学化的方法。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要将组织规划进行综合的运用、对授权批准制度进行系统化管理、对预算制度进行全面化的管理等等。在财务控制的方法上要根据业务的性质不同、工作的特点不同使用合理的控制方法,保证财务内控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二、当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在财务的内控体系因为内部环境、内部管理手段、监督上没有做到位,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方面与预期不符。

1.企业内部环境成为了财务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阻碍性因素:企业在发展和运营中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基于这样的目标现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对利益的追求已经达到了过分重视的程度,没有意识到这样过分的追求会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产生巨大的压力。还有些企业虽然建立起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缺乏专业的人才去管理,加上企业对现有员工在培训上不够重视,最后就导致已经建立起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预期效果不理想。

2.内控管理措施与体系建设不相匹配: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实施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的决策者过分的干涉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最后导致财务制度和流程处于形式化;第二是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性不强,建立起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全面,这样就导致措施无法有效的实施。

3.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建立不全,缺乏对财务部门的监督:我国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只有财务部门,这样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中就缺少监督的机制,而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进行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而出现的问题也是做不到及时解决,甚至是找不到问题的原因的。

三、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上面说到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三个问题,那么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的改善。

1.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作为企业,要想在财务内控体系上加强建设必须建立起与企业相适应和匹配的内控管理制度,首先企业在建立制度的时候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出和其想适应的内控目标,对企业与财务相关的各项工作做到规范性,这些制度主要是凭证制度、核对制度等,还需要注意制度建立后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完善,不断的充实制度中的内容。

2.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构的明确:对财务控制机构中的人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确保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成为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反映。在职责上要将决策者和执行者进行划分,在财务活动中要避免一人工作,保证不相容工作的职务分离。

3.加快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建设:企业财务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是保证企业财务监督工作落地的基础,能够随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也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风险的及时了解,对企业降低风险损失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财务审计部门也能够对完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起到促进和改进的作用。

企业财务控制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是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企业只有建立起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才能够对企业发展、对企业运营情况全面的掌握,才能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也对企业的扩大经营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不断的在企业的运营当中完善内控体系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经济效益发展都有着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论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2]邱盛柱.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思考.审计广角,2012-10.

[3]徐玉民.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经济论丛,2012.

国企内控制度如何建设范文6

人力资本作为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具有两面性:人既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推动者,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破坏者。为了合理规避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破坏程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定了各种内控方面的规章制度,这是对企业员工的硬性规定,即内控机制的“硬约束”。

但是,任何严格的规章制度都潜在隐含着一个前提条件,即公司员工是可靠的、尽责的。然而,在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之间,存在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不对称性。这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使得企业员工在其所在的岗位上尽心尽责的忠诚度会降低,另一方面使得“理性”员工(指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即假设人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有了选择“机会成本”的空间。

因此,员工一旦作出“机会成本”的选择,那么,内控制度就形同虚设,内控机制的“硬约束”失灵。而在员工面临“硬约束”失灵时,如果企业内部有着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员工对本企业的内控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即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意识都会受到一定内控文化的约束,即内控机制的“软约束”。员工选择“机会成本”的概率就会降低。员工对企业内控文化认同感越强烈,内控失效发生的概率就会越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完全避免。

先进的内控文化是建立内部控制长效机制的本质需求。内控文化是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种在内部控制上的共识和价值取向,是内控实施主体在长期的内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遵循,带有价值取向的因素综合。内控文化能够将内控参与者与内控所要实现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每位内控参与者的归属感和团队感。

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文化是整个企业内控体系的基石。培育和弘扬企业内控文化,夯实内控建设的基础,保证内部控制各项目标的实现,这既是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健全企业内控体系的必由之路。隐性的企业文化和显性的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机结合,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提高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达到完善企业内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对我国企业而言,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构建内控环境文化,狠抓公司的组织文化认同感。内部控制是通过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有机整合发挥其作用的,如何确保内控实施能够成功?关键因素在于企业最高领导层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体思路与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正确定位。因此,内控环境的优化关键在领导,要从高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