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运营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运营的定义

产品运营的定义范文1

信景技术秉承“客户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的理念,提供电子商务的完整解决方案:从项目的策划开始一直到技术实现。

在策划方面,主要是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准备阶段、开发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所必须注重的蓝图规划、模式设计、关键运营策略、业务流程定义和系统实施细节进行清晰定义和具体指导,并最终形成可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方案――信景六本书:总体策划、商品规划、运营设计、组织结构规划、客户体验设计和推广规划。

在技术方面,信使网客通提供了一个稳定成熟的框架,专门用来构建快速应变、大容量、高安全性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在功能模块方面,产品包括了众多预定义的模块或组件满足不同的客户的各项业务需求,并考虑了客户体验、系统扩展性等各个方面。

信使网客通电子商城ISONE:信息系统面向网络环境架构(Information System Oriented Net Environment),为客户业务系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支持完整的商业运作过程,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

运营经验:经过多年的积累及在多个不同行业的成功应用,经验丰富,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运营经验上都得到了充分考验。

产品架构:提供一个稳定成熟的框架,专门用来构建快速应变、大容量、高安全性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面向未来的设计原则,保证每个设计环节都具有最良好的系统扩展性。

特色功能:产品包括了众多预定义的模块或组件,以满足不同的客户的各项业务需求,包括了诸多特色功能应用,如强大的商品管理体系、灵活的价格体系、搜索引擎优化等。

出色的技术能力与丰富的运营经验是建设优秀电子商务系统所必备的条件。而信景在技术进步方面的执着追求,在运营理念和技术实现上的完美结合,是信使网客通最大的优势和特点。

2009年度

中国电子商务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

■用户反馈

产品运营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Axis;Portal;Web Service;增值业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22-067-03

Interface Design of Service Portal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Web Service

DENG Zhongliang,LIN Qing,LI Laixin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100876,China)

Abstract:In allusion to the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for the unified and service-oriented 3G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the article brings forward a method,which is based on Portal and Web Service,to implement the Value-added portal.It illustrat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Web Service as the interface technology,in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rtal of value-added service and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and aiming at the requirement of services orders,it makes a solution for the interfac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Its management method which is unified and custom-built provides a new way and practice groundwork for the portal design of telecom operator in the future.

Keywords:Axis;Portal;Web Service;value-added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随着电信行业不断发展进步,技术的革新将电信服务带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领域。电信产业的价值链由单一模式日趋复杂化,传统的电信关注点从网络层提升到了业务层,电信服务重心由传统的话音通讯服务转向移动增值业务,多元化服务涵盖各行各业。为跟进这样的变化,亟需一个统一的、面向服务的数据业务平台。

一方面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的使用者包括移动运营商、终端用户、内容服务提供商;另一方面,从系统构成上来看,该平台涵盖多个功能模块和各种业务子系统。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利用门户技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平台入口点,Web Service接口技术的应用又能灵活配置入口点与平台子系统间的对应联系。

1 技术概述

1.1 Portal门户技术

Portal是一种基于Web的应用,它主要提供个性化、单点登录、不同来源的内容整合,并作为信息系统表现层的宿主。

Portal的功能可以分为3个主要方面:

(1) Portlet容器:负责初始化和销毁portlet,向portlet传送用户请求并合成响应。

(2) 内容聚集:整合由各种portlet应用生成的内容。

(3) 公共服务:

① 单点登录:登录portal服务器1次就可以访问所有其他的应用,无需分别登录每一个应用。而且,Portal服务器会为用户分配一个通行证库。在某一应用登陆后,用户名和密码将以加密的方式存储在通行证库中,再次登陆时,portal服务器会自动从通行证库中读取通行证登录到相应服务器上。

② 个性化定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决定标题条的颜色和控制图标;用户可以决定页面上有哪些portlet。例如,如果一个体育迷,可能会用一个能提供球队最新信息的portlet取代股票和新闻portlet。

1.2 Web Service技术

Web Service[1]是由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标识的软件应用程序,其接口和绑定可以通过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构件进行定义、描述和发现。Web Service支持通过基于因特网的协议使用基于XML的消息与其他软件应用程序直接交互。

Web服务具有跨平台、跨语言的特性,应用于快速、低成本的异构网络集成方案。

Web Service采用面向服务(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体系结构,通过服务提供者、请求者和注册中心等实体之间的交互实现服务调用(见图1)。

Web Services 服务[2,3]提供方通过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描述所提供的服务,并将这一描述告知Web Services 注册服务器。注册服务器依据WSDL 的描述,依照UDDI (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 的协定更新服务目录并在Internet 上。用户在使用Web Services 前先向注册服务器发出请求,获得Web Services 提供者的地址和服务接口信息,之后使用SOAP 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与Web Services 提供者建立连接,进行通信。Web Services 的技术主要建立在XML 的规范之上,这保证了这一体系结构的平台无关性、语言无关性和人机交互性能。

2 增值业务门户与业务管理平台结构

增值业务门户(Portal),包含运营商门户、SP/CP门户、用户自服务门户(Web方式)以及用户移动门户,与增值业务管理平台(Data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DSMP)同属于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的重要功能组件。

增值业务门户作为企业门户,与一般信息门户有本质区别,其服务对象为移动增值产业链所涉及的所有参与者,包括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终端厂商、移动用户等。因此,增值业务门户应当能提供一系列的在线服务,使得运营商、SP/CP、厂商、移动用户从Portal获得必要的信息,并能通过Portal与移动增值业务管理平台进行交互,从而实现在门户上进行用户信息维护、业务展现、业务浏览、业务订购等事务处理。

增值业务平台<sup>[4,5]</sup>局部结构图如图2所示。

2.1 业务门户与管理平台接口设计

这里仅描述用户门户/用户自服务门户与DSMP的接口实现的订购类功能,即产品订购、取消订购、订购关系查询、订购关系鉴权等。

结合Web Service的特点与具体的需求,增值业务管理平台到业务门户的接口采用Web Service的方式:接口由增值业务管理平台提供,Portal调用,通过SOAP/HTTP协议进行通信,用WSDL(Edition 1.1)描述,业务访问流程如图3所示。

以订购产品/产品包(SubscribeProduct)为例说明其设计实现。

发送方:业务门户;

接收方:管理平台;

入口参数设计:源Msisdn号、目的Msisdn号、用户标识、订购产品ID、产品包ID。各参数含义、类型如表1所示:

参数subscribeInput,如图4所示。

出口参数设计:结果代码。

参数如图5所示。

2.2 业务门户与管理平台接口实现

(1) 生成服务的WSDL文件――XML形式的Web服务描述文件

描述此订购服务的WSDL<sup>[6-9]</sup>包括:

XML序言和根元素:序言包括了XML声明和DTD(或者是XML Schema),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文档类型定义)和XML Schema都是用来描述XML文档结构的,也就是描述元素和属性是如何联系在一起。

<img src=".cn/qkimages/moet/moet200822/moet20082222-5-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

类型描述:采用XML语言定义上文中设计的输入输出参数。

<xs:element name="destMsisdn" type="xsd1:msisdnType"/>

<xs:choice>

<xs:element name="productId" type="xs:string"/>

<xs:element name="productPackId" type="xs:string"/>

</xs:choice>

(2) WSDL 消息描述:定义了2个匹配的消息,订购请求和响应:

输入消息SubscribeProductRequest定义:

<message name="SubscribeProductRequest">

<part name="subscribeInput" element="xsd1:subscribeInput"/>

</message>

输出消息SubscribeProductResponse定义:

<message name="SubscribeProductResponse">

<part name="parameter" element="xsd1:subscribeOutput"/>

</message>

(3) 接口类型描述

portType 描述:一个portType等价于一个接口定义,可以包含1个或多个operation定义,例程中定义了单个operation,即SubscribeProduct,包含2个消息,SubscribeProductRequest和SubscribeProductResponse。

<portType name="dsmpPortType">

<operation name="SubscribeProduct">

<input message="y:SubscribeProductRequest"/>

<output message="y:SubscribeProductResponse"/>

</operation>

...

</portType>

(4) 绑定信息描述

邦定信息描述:定义访问接口的协议,例程中创建一个dsmpPortType和SOAP间的绑定,称为dsmpServiceBinding,soap:binding 元素表明这是一个以文档为中心的使用HTTP的绑定。然后,WSDL operation 被映射到SOAP operation,其中定义了输入和输出soap:body 元素,以映射请求和响应。

<binding name="dsmpServiceBinding" type="y:dsmpPortType">

<soap:binding style="document" transport="/soap/http"/>

...

</binding>

(5) 服务描述

服务描述:WSDL service元素中定义了这个服务的一个实例。

<service name="dsmpServices">

<port name="dsmpServicePort" binding="y:dsmpServiceBinding">

<soap:address location="/GateWayService"/>

</port>

</service>

</definitions>

通过AxisServlet,由WSDL文件生成Web服务框架,完成其中的实现类,并部署到Server端(DSMP)。

利用Apache Axis工具,生成服务类,Client端(业务门户)通过服务访问服务。

3 结 语

Portal技术应用于业务系统集成时具备快捷、灵活的特点,易于构建风格一致、可定制化的用户接口,完善用户体检。由于Web Service跨平台、面向服务的特性,它成为门户与业务模块间接口方案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剑东.异步web service 浅析和实现.计算机应用,2003,23(11):24-26.

[2]IBM Developer Works:Web Services 专区.http:∥/developerWorks.

[3]蔡剑,景楠.Java Web应用开发:J2EE和Tomcat.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陆钢,廖建新.移动智能网业务管理系统的演进和发展[J].电信科学,2002:18(2):18-21.

[5]徐雷.3G数据业务管理平台的研究.江苏通信技术,2005(5):40-43.

[6]Steve Graham.Building Web Services with Java: Making Sense of XML,SOAP,WSDL,and UDDI.US:SAMS,2002.

[7]Apache Axis User′s Guide.http:∥/axis/.

[8]AXIS,/Axis/.

产品运营的定义范文3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中国 北京 100018)

【摘 要】目前我们正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充溢在电子商务运营的各个环节。网店可以通过对买家行为数据的分析,找到商品和买家之间的关系,通过做好产品和活动来吸引买家购买,从而使网店获得更多的效易。网店可以分析的数据很多,本文主要是研究和分析了网店的浏览量、访客数、转化率和客单价这几个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网店运营数据。

关键词 网店;数据;分析;销量

目前我们正处在大数据时代,鼠标在网页上的每一下点击都会被自动记录下来变成数据。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零售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它可以在各种IT系统的支持下,全程记录和跟踪买家的行为并把记录结果转化为各种数据。有了这些数据,电子商务运营不再依靠主观判断,而是依据数据分析来做出决策。网店可以通过对买家行为数据的分析,找到商品和买家之间的关系,通过做好产品和活动来吸引买家购买,从而使网店获得更多的效易。

在电商运营的各个环节中有很多数据,数据充溢在网店运营的各个环节,成功的网店运营是基于数据分析而不是主观判断。那么在电子商务运营过程中,到底有哪些数据需要我们必须认真阅读和仔细分析的呢?

1 浏览量

网店经营重要数据之一是浏览量这个数据。浏览量是指店铺各页面被查看次数。用户多次打开或刷新同一个页面,该指标值累加。浏览量简称为PV,是英文单词Page View的缩写。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网店的流量都来自于哪里。

1.1 网店流量来源

1.1.1 搜索行为

顾客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网店或产品浏览网店。据互联网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一项全球搜索引擎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76%的访问者在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或门户网站来查询相关信息。一个小型网站约80%以上的访问量来源于搜索引擎。

1.1.2 社区软文转化

通过论坛、博客等各种软文的引导,浏览网页,产生购买行为,一般此时买家易受到情绪推动。

此外还包括社区互动工具、广告引来的流量、直接访问店铺和手机访问

1.2 淘宝店铺流量分析

很多店主都是在淘宝这个平台上开设的网店,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淘宝上网店的流量来源。要想经营好淘宝上的一家网店,首先要分析流量从哪里来,是否健康,在了解这些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营销策划。淘宝店流量有二种,一种是站外流量,另外一种是站内流量。

1.2.1 外流量

站外流量是指卖家在淘宝以外的网站做宣传推广,由这些地方带 来的流量。如在搜狐、新浪上做广告,买家点击进入的流量以及店家在各种论坛、贴吧、百度知道等进行的软广告,买家点击链接带来的流量。

1.2.2 站内流量

站内流量有三部分:免费流量、付费流量和老客户流量。

免费流量是网店经营的根基。虽然可以通过付费或活动让网店流量直线上升,但这种流量不长久。淘宝站内流量主要来自淘宝搜索和淘宝站内其他

付费流量,在淘宝上,店家通过付费获得的流量通常有:通过品牌广告、钻石展位、直通车等带来的流量。

老客户流量,客户知道店铺网址或者在本地保存了相应宝贝的连接。如本地收藏夹等,直接进入店铺带来的流量。

通常,一家网店,在没有投放淘宝首页广告和硬广告的情况下,淘宝上一个健康、稳定的网店流量应该是淘宝免费流量占30%,付费流量占30%,老客户访问量占30%,站外流量占10%。

2 访客数

由于浏览量数据是累加值,看不出究竟有多少人访问网店,所以在网店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常用访客数这个数据进行计数。

做为一家网店,不论新店老店、大店小店,销售额是店铺永远不变的追求,因此,店铺日常数据解读也就可以围绕着销售额的数据展开。计算公式为:

网店的销售额=访客数x转化率x客单价

由公式可以看出,网店的销售额与访客数、转化率和客单价这三个因素相关,因此,这三个指标也是网店日常运营的最基础数据。

访客数是指全店各页面访问的人数,访客的数量,是电子商务网站的基础,没有访客数,网店所做的一切工作也就没有了基础。

3 转化率

对于一家网店,顾客光浏览不购买,店铺也是经营不下去的,因此,除了访客数,店家还非常重视转化率这个指标。可以说成交转化率作为电商运营中的一个指标,是万千卖家最关注的,也是最难界定的指标。

转化率=成交用户数/访客数。

由公式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流量下,只要提高转化率,网店的收入就可以提高。

对于一家网店,到底如何提高转化率?一个行业的转化率多少才是合理的?买家看了宝贝是否会购买?这些都和单品的价格、宝贝的展现、客服的工作、导航的清晰度、活动内容、历史评价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1 店铺页面对成交转化率的影响

一个店铺的页面基本由五类组成:首页、宝贝页、分类页、自定义页和搜索页。

3.1.1 首页

首页是一个店铺的门面,是店内流量分配的中转站和分配中心。很多店铺都是用首页来承载店铺的推广活动,所以首页的流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首页的出店率较高,说明首页承载的功能差,需要做进一步调整。通常首页出店率保持在50%比较正常。

3.1.2 宝贝页

因为宝贝页是店铺最终成交的页面,所以宝贝页的流量应该占到全店流量50%以上,才算健康。另外,由于用户访问宝贝后,有可能直接点收藏或下单购买,所以此页面出店率会高一些,达到60%也是正常的。

3.1.3 分类页

分类页是二级页面,是店铺的宝贝列表页,分类页承载了全店类目导航的作用,分类页的流量占全店当天访问人数的20%左右比较合理。

3.1.4 自定义页面

自定义页面(其他页面)包括活动页面和其他二级页面。自定义页面是店铺能够自定义的一类页面,大多数店铺的自定义页面是一些介绍服务须知、导购流程、品牌故事的页面,偈这类自定义页面承载的作用相对有限,对全店流量的占比不应该过大。

3.1.5 搜索页

搜索页是指用户在店铺的

关键词 搜索框中输入某个

关键词 搜索店内宝贝而生成的宝贝列表页。搜索页的目的是方便用户通过

关键词 查找自己想要的宝贝,所以搜索页流量占全店流量10%左右比较正常,如果太高了说明用户在店铺里通过搜索页查找多次,可能因为找不到想的宝贝造成的。

3.2 店铺经营对成交转化率的影响

在网店的经营过程中,店铺的各种经营都对成交转化率有影响。如果一家店铺成交转化率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页面设计、商品展示、商品陈列、促销活动、产品及品牌,网店所售商品的质量是不是好,价格和品牌是不是有吸引力。

4 客单价

客单价是每一个买家在一段时间内在店铺时购买金额的均值。客单价=成交金额/成交用户数。在访客数和转化率相同的情况下,每位顾客购买的金额越大,网店的销售额也越高。

影响单日客单价的因素有关联销售、宝贝定价、定单中同一宝贝的重复购买率。对于一家网店并不是访客数或转化率越高,销售额就越高。有时访客数低了,但客单价高,销售额仍然可以保持在高位。

综上所述,在网店经营过程中,浏览量、访客数、转化率和客单价这几个数据是网店运营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数据。事实上,在网店经营过程中,可以分析的数据种类很多,可以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也很多,但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数据还是上述这几个数据。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OL].

产品运营的定义范文4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商业模式研究的文献检索和总结,从商业模式的内涵、要素构成、类型和商业模式评价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商业模式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国内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企业自身为视角来进行,缺乏多视角的研究;研究的内容理论化,方法单一化,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商业模式评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商业模式 内涵 评价

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内涵研究的评述

(一)基于财务角度的定义

Elliot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指出了在商业投资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状况以及收入流的情况。而 Rappa在其论文中谈到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一种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他认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能够指导其盈利。而Stewart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一种逻辑陈述。

(二)基于系统角度的定义

Paul Timmers认为商业模式可以被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流构成的有机系统,同时,他对商业模式做出了如下界定:“它是指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中就包括“对商业活动和其作用的描述”、“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以及“对收入来源的描述”等方面的内容。Amit和Zott则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为了获取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的各组成部分的一种组合方式。在其描述的框架体系中,详细地描述了商业模式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相互协作来实现交易的这种方式。而袁新龙和吴清烈认为,商业模式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系统,一个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存在联系和互动的一个组织;它不仅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还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又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的收益及其分配方法。

(三)基于战略角度的定义

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进行总体考察,主要涉及到了市场主张、企业的组织行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界定大部分都属于这个范畴。KMLab顾问公司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描述,主要就包括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销售等一系列组合的描述。Linder等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一种逻辑。Dubosson O Torbay等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及其合作伙伴为了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创造目标顾客群体、营销产品、传递价值和关系资本的描述。清华大学雷家肃教授也从战略角度给出了商业模式的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其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一种解决方案。

(四)基于运营角度的定义

基于运营角度一般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什么样一种内部流程和基本的构造设计来使其产品创造出市场价值。Applegate在其论文中认为,商业模式是复杂商业的描述,通过商业模式能够研究商业的结构和各结构性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如何才能响应现实世界。在这一方面,Stahler在其论文中强调,一个模式总会是复杂现实的简化,它可以帮助理解商业的基础或规划商业的未来。Magretta认为商业模式解释了企业如何运作的问题,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如何通过创造价值而为其顾客的利益着想以及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的一系列设想”,她认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应包括对企业的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认识,对价值的理解,以及对市场运作和市场关系的解析。Mahadevan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其商业伙伴以及买方之间价值流、收入流和物流的一种特定组合。而Amit则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去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他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而组成的这种协作运作方式。

以上四类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基于财务角度的定义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如何因环境变化而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并实现盈利的一种方式,其定义比较浅显易懂。基于战略角度的定义则认为商业模式是让企业正常运行、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而基于运营角度的定义侧重于描述企业的运营结构,包括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基于财务角度的定义能反映商业模式实施的效果;而基于系统角度的定义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笔者认为将基于财务角度的定义和基于系统角度的定义相结合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的视角比较全面,能够更系统地诠释商业模式的实质。

对商业模式要素构成研究的评述

有的学者在定义商业模式时,就已经研究了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但随着对商业模式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独立出来进行单独的研究。不同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的描述在内容上、深度和广度上以及详细程度等方面不尽相同,观点不太一致。笔者将有关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研究加以总结,如表1所示。

对商业模式类型研究的评述

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类型的说法,大家比较公认的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区分其存在载体的分类方法―看它是存在于物理载体还是单纯地存在于互联网载体,按这种分类的方法可将其分为鼠标加水泥模式和纯粹的网络模式两种类型;另一种是基于交易双方类型的分类方法―基于B2B 和B2C 的分类,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和企业对消费者的模式,有的学者认为也可分为三类,即:B2B 、B2C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模式。除此之外,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的分类的观点不一。Rappa认为关于现存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目前还没有全面和权威的分类。一部分的学者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了商业模式类型的划分,如Weill&Vitale和Eisenmann等。而另一部分学者,比如Bambury和Rappa,他们在给商业模式分类的时候都是从一些细微的特征出发进行区别的,如产品的属性等方面。而Bambury指出经验性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很好地识别6种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商业模式。

从以上学者们的不同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就可以看出,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盈利方式、价值体现或定价模式等某种比较特别的基准来进行分类的。遗憾的是,这种分类方法没有与商业模式的含义与其组成要素相联系,因而还值得商榷。

对商业模式评价研究的评述

(一)国外对商业模式评价的研究

国外对商业模式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对商业模式实施前的评价,这也可以叫做对商业模式的预测性评价,它可以预测商业模式实施之后可能会带来的绩效或者效果;另外一种是对商业模式实施之后进行的效果或者业绩评估,就是观察企业在实施了某种商业模式以后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这种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对商业模式实际效果的一种估量。

Hamel、Gordjin和Morris等学者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实施前的评价。Hamel(2000)认为可以从商业模式的新颖性、实施效率、盈利性和适用性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Gordjin认为商业模式评价的关键在于分析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价值流动情况。因此,他编制了利润/效用表对商业模式进行评价。Morris认为对商业模式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商业模式的匹配性,包括其内部的自我匹配性和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匹配性。还有一些学者,如Dubosson O Torbay和Afuah,在商业模式实施后的评价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国内对商业模式评价的研究

常素认为要从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延伸性及管理团队对商业模式的执行能力这几个方面对企业的核心优势进行综合评价。陈翔对商业模式的评价分为两个层面:对商业模式各组成部分的评价和对商业模式财务指标的评价,同时他也提出了商业模式评价的方法和过程。张灵莹指出,对企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与分析应该从对企业的市场与客户价值的评价分析、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定价的评价、对企业赢利能力的评价、对企业实现能力的评价、对商业模式能否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周卫军提出了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从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评价的研究来看,国外学者在评价时注重商业模式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而国内学者主要围绕财务因素、客户价值、资源配置以及创新性等方面展开评价。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评价的研究还处于较浅显的层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的视角比较单一,只有个别研究者从多视角评估商业模式,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只设置单一的评价指标进行商业模式的评价,这就显得比较片面。二是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较为合理的商业模式的评价方法。

商业模式研究展望

(一)由单一视角向多视角研究转变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多数学者研究了商业模式的内涵、要素构成、类型和评价,但是,从研究的视角而言,学者们都是以企业自身为视角进行研究的,缺乏多视角的研究;而从单一的视角出发研究的结果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商业活动具有复杂性,客户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契合客户需求的变化,从而寻求其生存发展以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商业模式的研究应由单一视角向多视角研究转变,如从客户的视角进行研究,更能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

(二)由单纯的理论研究向理论与实证研究结合转变

以往的学者们比较注重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而对商业模式实证的研究偏少。另外,学者们在评价商业模式时大多单纯地从财务角度进行评价研究,缺乏从实证角度的相关研究,而从客户角度出发的实证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由单纯的理论研究向理论结合实证研究成为必然。

(三)商业模式的评价研究将更具综合性

商业模式评价视角的单一化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评价方法的单一化会直接降低商业模式评价的科学性。因此,注重商业模式评价的综合性、利用多样化的衡量因素、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将大大增强商业模式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雷家肃.大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

2.常素.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与商业发展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10)

3.陈翔.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1)

产品运营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ERP;柔性集成;方式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70-04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迅速变化的企业需求也要求ERP系统具有对变化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ERP系统的集成方法具有相当的柔性。要从根本上解决柔性集成的问题,很有必要对ERP系统的集成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出一定程度上较为合理的ERP系统集成方法,使软件管理操作人员能够迅速地把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业务的动态变化,方便、迅速地调整管理软件系统。为了实现柔性集成的目的,在静态模块结构表示的基础上,理顺每个功能的逻辑处理过程,随业务要求的变化,通过修改每个功能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处理功能的集成。ERP系统的柔性集成还要求在全局思想指导之下任何系统维护、扩充和升级,不会因ERP系统的修改和扩充而破坏整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从应用上来看,国内一些较为成熟的ERP软件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可配置、可扩展、具有动态定制的特点,但在结构上并不是能够随着用户的业务变化而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改变,很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结构模式以适应ERP系统业务的变化。因此,提高ERP系统各模块集成的柔性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基于ESP规则的ERP系统集成方法

提高ERP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实质上仍然是模型重用问题,模型解释和实用模型的构造是模型重用性实现的基本要求,目前的研究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设计具有可重用结构的模型,如模型库(Model Library)和类的概念等,模型库的核心思想是提供多种可实例化的可重用模型样板[1],而实例化的类可以直接应用类预先所定义的方法和属性。另一种方法是提供专用的建模语言环境灵活地构建各种可供执行的模型,如通用解释器(Public Translator)。它是一个解释器编辑系统,利用通用解释器来减少模型解释器的数量,但在特定的建模环境中编写高层的解释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有关这两方面的研究及其实际应用方式还在进一步深入中。本文拟提供一种能根据制造企业具体环境和运营状态的变化动态地对ERP集成进行调整的方法。若采用第一种研究思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依据制造企业ERP系统的主体模块建立一个标准ERP体系,然后根据具体的变动对标准ERP体系进行改造。ESP规则是在事件发生或工作流处于某种状态时用以激活元工作流的命令,主要用于处理工作流系统中的意外事件。为使ESP规则更适合柔性ERP的构建,需要重新定义原有的状态集和控制命令集[2]。

定义1 活动Acitivity为完成某一任务需要进行的一系列动作的集合,它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单个任务相对应,它包含任务名、输入和输出数据、执行活动的角色、活动所需的工具等属性,且每个活动与ERP系统中的某个子程序相对应。

定义2 业务处理过程bpf (business processing flow)为多个相关活动组成的有序集合,它用来完成某个管理任务或生产控制过程,它对应于ERP系统中的某个功能模块。业务处理过程bpf是一个二元组,wfu=({Activities},{ECA rules}),{Activities}是活动集合,也就是说业务处理过程bpf包含多个活动Acitivity。{ECA rules}是一组ECA规则的集合,ECA规则用来刻画活动之间的迁移条件,决定着活动执行的先后顺序。

定义3 业务处理过程bpf状态(state)集为

state(bfp)={Waiting,Ready,Executing Suspended,Canceled,Done}

其中,Waiting表示必要的触发条件未满足,业务处理过程处于等待状态;Ready表示触发条件已满足,可以开始执行当前业务处理过程;Executing表示该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某些活动已经开始执行,但没有全部完成;Suspended 表示业务处理过程暂时被挂起;Canceled表示业务处理过程没有完成就被取消执行;Done表示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执行完毕。业务处理过程状态间的转换是通过下面定义的控制命令实现的。

定义4 与业务处理过程的状态相对应控制命令集为:

C={Start(bpf),Suspend(bpf),Go-suspend,Cancel(bpf),Resume(bpf)}

其中,bpf为业务处理过程,Start表示启动业务处理过程,Suspend表示暂停业务处理过程的执行,将当前活动置为Suspended状态,Go-suspend表示系统继续执行,直至所有的活动执行完毕后暂停;Cancel表示取消的执行,而Resume则表示重新启动处于suspended状态的。控制命令集中所定义的五个控制命令的参数缺省时表示作用于当前业务处理过程。由这五个控制命令构成的控制流称为元工作流(Meta workflow),它用来描述在某个ESP规则的条件满足时系统应该执行的流程,流程的运行会改变标准ERP运行体系的活动状态或调用辅助业务处理过程。

基于以上定义,现给出ESP规则的基本形式如下:标准ERP运行体系ID/事件(Event):业务处理过程状态(State)元工作流ID(Meta workflow ID)。可见,ESP规则描述了在标准ERP运行体系执行过程中事件(Event)发生时系统根据业务处理过程的状态(State)应该实施的元工作流(Meta workflow)。

定义5 ERP系统(简记为ERPS)是由为一系列相关的业务处理过程组成的有序集合。ERPS也是一个二元组,wf=({bpfs},{ESP rules}),{bpfs}是业务处理过程集合,{ESP rules}是一组ESP规则的集合,ESP规则用来描述业务处理过程之间的迁移条件,决定着业务处理过程执行的先后顺序,即该定义说明可以通过ESP规则来联接各个业务处理过程,建立整个ERP系统集成体系。

实际上,定义的5个控制命令均可带有可选参数ERPS,如Star(bpf,ERPS),表示启动ERP系统ERPS中的业务处理过程,缺省值表示当前的标准ERP体系。ECA规则和ESP规则都是基于规则和事件的控制规则,ECA规则描述了触发活动的事件和内部条件,规定了活动执行的依赖关系,因此,比较适合描述业务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而ESP规则主要以工作流单元的状态为考察对象,更适用于高层的流程控制,也为建立ERP系统的柔性集成体系提供了依据。

二、ERP系统的柔性集成方法

任何一种系统功能模块集成的最终结果都应该与一个特定企业的业务流程相对应。基于这种考虑,可以先将业务流程中主要的、常见的业务活动模块化,并开发这些主要业务处理过程对应的功能模块,待这些主要的模块设计完毕后,再通过ESP规则将各个业务处理过程的功能模块集成起来形成ERP系统的标准体系。如果将环境和需求引起的制造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动都作为意外事件处理,那么根据ESP规则的建模思想完全可以提高ERP系统集成的柔性。因为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产品开发方式、生产制造流程以及合作成员的构成都可能发生变化,即便是对于定单处理和销售这类简单的业务,如果考虑所有的可能情况,那么ERP系统业务模型的描述也会相当复杂以至于难以理解。这时候如果针对这些变化对系统重新构建,显然既不经济,又不可行。可行的方法只能是,在建立柔性系统集成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地改变原有功能模块和系统业务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定义新的业务处理过程。基于ESP规则的控制思想,可以将那些基本的、主要的业务功能集成起来作为ERP标准体系,而将不经常发生的或因运营状况的变动所需要增加的业务作为辅助业务处理过程,再通过增加ESP规则来修正ERP的标准运营体系或调用辅助业务处理过程使原有ERP标准运营体系与实际需要相匹配。ERP系统建立时,对于某些可预料到的变动(比如,增加一个销售成员企业、可能出现的特殊交易方式的处理等),可以预先定义一些辅助业务处理过程模块,同标准ERP模块一并存放于模型库中;对于意外或临时出现的变动,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定义新的业务处理过程模块,并修改和更新知识库中的ESP规则,以适应相关的业务调整。

这种ERP系统的柔性集成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优良的模块性、拓展性和适应性。ERP标准系统定义时只考虑基本的、主要的业务流程的功能模块,而从目前ERP系统的发展状况看,这些模块的功能的实现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将这些功能模块作为标准ERP体系的构成基本模块存放在模型库中,这样就减少了模型的定义和描述的复杂度,系统建立或修改时可以直接调用。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动时,首先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定义新业务所要求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而修改知识库中的ESP规则和模型应用数据,并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设计和增加新的业务处理功能模块,最后,新的ERP集成体系可以通过修改ESP规则调用标准ERP模块和新增的辅助业务处理过程来生成。

三、ERP系统的柔性集成实例

假定某制造企业的初始业务流程如下图2所示,现以该业务流程的应用模块的集成和变化处理方式为对象给出利用ESP规则建立柔性ERP系统,提高其柔性的集成方法。

(1)标准ERP体系的建立方法 标准ERP体系是由事先定义好的一些业务处理过程在ESP规则的约束下生成的,ESP规则用于刻画各个主要的业务处理过程之间的迁移条件和逻辑关系。ESP规则的使用方法与ECA规则类似,现以图2所示的开发和设计阶段的系统集成方法为例,说明利用ESP规则建立标准ERP体系的过程。图2中,IA1,IA2,IA3分别为生产准备阶段需要进行的业务处理过程;DA1,DA2,DA3,DA4分别表示设计与开发阶段的业务处理过程;MA1,MA2,MA3,MA4分别表示在产品制造阶段需要进行的业务处理过程;最后,SA1,SA2分别表示在销售和服务阶段所必要的业务处理过程。在制造企业的生产准备工作结束之后,ERP系统会给出内部事件Begin_ddstage,表示设计和开发阶段开始,设计和开发阶段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定义的ESP规则。

当内部事件Begin_ddstage被触发后,如果生产准备阶段的业务处理过程均已完成,则开启动元工作流Mmwf1,开始执行业务处理过程DA1,该过程的描述如表中所求的ESPrules:wf1/ Begin_ddstage:(IA1∧IA2∧IA3)∈DoneMmwf1);DA1完成后,在IA3也完成的情况下调用Mmwf2,执行DA2,该过程用ERPS / Done(DA1):IA3∈doneMmwf2来描述;DA2执行完毕后,同时启动同步并行工作流单元DA3和DA4(ERPS / Done(DA2):Mmwf3),在DA3和DA4结束后,引入一个决策工作流单元decision1,如果Result=OK表示对开发的产品满意,则触发内部事件Begin_mstage,开始生产过程(ERPS / decision∈done:(DA3∈Done∧DA4Done∧Result=OK) trigger (Begin_

mstage));如果Result=Not,则表示对开发的产品不满意,这时则取消当前工作流单元,重新开始DA1(ERPS / decision∈done:Result=NotMmwf4),以上4条ESP规则就描述了开发与设计过程中的主要业务处理过程之间的关系,ESP规则也是决定业务处理过程之间联系的唯一条件,即对ESP规则的修改完成可以使系统以一种新的方式集成,而对ESP规则的修改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人机界面来实施。按照类似的方法处理其他阶段的业务流程,就可以建立起与制造企业业务流程相匹配的标准ERP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实际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制造企业现在有哪些业务流程的需要就针对哪些标准的业务处理模块进行集成,也可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对未来可能涉及到的主要模块一并集成到标准系统中只是限制其的使用权限或将一些可能会使用的主要的业务处理过程暂时先存储在模型库中,以便后期随时调用。

从ERP实施的要求来看,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性进行动态的检查,而且市场运营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整的必然性,所以也必然要求对ERP系统的体系进行及时的修改。导致业务流程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仅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增删问题介绍对ERP标准体系进行调整的方法。

(2)ERP标准体系的流程修改方法 假设企业对图2所示的业务流程调整为图3所示流程,即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增加一个新的业务处理过程DA5以及在销售服务阶段增加新的业务SA3。增加DA5的原因可能是该制造企业为提高产品的功能,增加了一个新的业务处理过程或者是引入一个合作伙伴企业将对方的业务处理过程合并起来。增加SA3的原因可能是该企业除了进行销售以外,还增加了一个售后服务的环节。

若将增加新业务处理过程的事件定义为Add_flows,新增的过程DA5为设计与开发阶段业务处理过程DA4的前置过程,SA3为标准业务模块的一个后置业务过程。那么,对于这次调整需要在模型库中增加或调用(如果已经存在)两个新的业务处理过程Dbpf1和Sbpf1,分别表示该成员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的业务处理过程和在销售过程中的业务处理过程。

假设系统默认按顺序自动执行标准ERP体系的标准业务处理过程模块,只有当外部事件发生时,系统暂停标准ERP体系的执行,那么,对于新增这两个业务处理过程的外部事件需要定义的ESP规则。

表中的Aided bpfs描述了需要添加的两个新的业务处理过程Dbpf1和Sbpf1的位置及其作用。ESP规则规定了事件发生时系统在不同情况下应该执行的元工作流:当DA3和DA4均处于运行状态时,由于DA3与DA4为并行工作流单元且新增成员不影响DA3的执行,因此只需暂停DA4而DA3可继续执行,并启动新业务处理过程Dbpf1(Mwf1:suspend(DA4,ERPS1);Go-suspend (DA3,ERPS1); Start(Dbpf1));等待Dbpf1执行完毕后,则取消基本工作流的挂起的状态,系统继续执行DA4(ERPS1/ Dbpf1∈done:DA3∈done ∧Mwf2)。第二步,在标准ERP体系中添加售后服务时,需要先判断产品是否制造完毕,即检查MA3的状态(设MA3为产品装配业务处理过程),如果且则表示产品已制造完成并且产品已经销售出去则有必要添加销售工作流单元Sbpf1,并重新启动暂停的主工作流(ERPS1/ Add_flows:MA3∈doneMwf3);如果制造过程和销售业务 处理过程没有完成,只需重新启动暂停的基本工作流即可(ERPS1/ Add_flows:(MA3∈done)Mwf4),待产品生产完毕时,系统执行Mwf3来添加售后业务处理流程。

由于特殊业务流程不在标准的ERP体系中反映,所以当对于某些反映制造企业核心能力的运营和管理方式特殊业务发生时,就需要先把这些特殊功能模块添加到系统中,然后按照类似的方法添加到标准ERP体系。如果要删除标准系统中的某个业务处理过程,则可以使用Cancel()命令直接取消相应工作流单元的执行。

实际系统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相同的事件和状态对应多个元工作流的情况,所以需要考虑ESP规则调用的优先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系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从相关的ESP规则候选集中选择合适的规则。此外,当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发生时,ESP规则的基本形式需要变为:ERP标准体系ID/复合事件(Composition Event):状态(State)元工作流ID,复合事件由多个事件的与(∧)、或(∨)和非(┑)组成。

四、结论

目前的ERP系统只按照所有的定单反映的正常需求来安排生产,没有对非正常需求分析的模块,势必会造成没有足够的物料满足需求等问题出现。所以要求ERP的系统的主要模块可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如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经营风险管理、决策管理、获利分析、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等。这些都是一个完整ERP系统应该考虑的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供应链管理模块,财务管理、生产控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等应该具备的各种功能,并对这些功能间的业务联系作了分析,以期为开发这些模块提供一类标准的方案。事实上这些模块的设计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而重要的问题是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产品开发方式、生产制造流程以及合作成员的构成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ERP系统的集成方法具有相当的柔性。也就是说很有必要对ERP系统的集成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ESP规则的基本框架,设计了一种新的ERP系统的集成方法。该方法在静态模块结构表示的基础上,理顺每个功能的逻辑处理过程,随业务要求的变化,通过修改ESP规则来实现处理功能的动态集成。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优良的模块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W.A.Muhanna.SYMMS:A Model Management System that Supports Model Reuse,Sharing,and Integration.Decision Support System

10,No.2 (2010):214-242.

产品运营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BOSS系统; 规划建设; 系统管理

1 广电业务发展的现状及BOSS系统

近年来,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广电行业能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种类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模拟电视业务之外,还陆续开通了宽带数据、数字电视等业务,互动电视业务,视频点播,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一系列增值业务,广电需要一个完善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稳定性、高灵活性、高可扩展性的能支撑未来的综合业务支撑系统(BOSS)来整合各个分散业务系统的管理,提高广电运营的管理水平,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2 BOSS系统属性的设计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的建设目标是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多种业务的管理和计费。要将所有业务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进行管理,首先必须保证系统各方面性能和各个业务之间的关系。

2.1 稳定性和安全性

系统提供应用系统的运行监视和故障自动恢复机制,建立系统运行的日志文件,跟踪应用软件系统的所有操作。支持灵活的权限管理,使不同权限的操作员进行与权限相适应的操作。支持数据加密、冗余和备份操作。

2.2 开放性和集成性

系统提供良好的开放性技术框架,便于与CAS、呼叫中心、VOD、宽带计费系统等外部系统进行系统连接和集成。系统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在多种业务的管理和计费。系统的信息资料能够被其他的应用软件系统充分利用,具备二次开发能力和可定制性。

2.3 可用性和扩展性

系统采用友好的、图形图像化的人机界面,各个模块的操作习惯及输入界面的风格保持良好的一致性,所有的操作菜单、提示信息、联机帮助信息全部使用中文,使用方便、功能清晰。同时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便于与其他系统的集成。

2.4 实用性

系统支持多个业务运营,业务范围包括:数字电视、有线电视、视频点播、时移电视、宽带数据、在线支付、互动游戏及未来的新业务。系统支持分级和分区域的经营策略和运营管理,包括各区域的整转策略管理、产品价格管理、套餐和优惠管理、主副终端的管理等。支持整体转换中大量用户资料的批量快速处理;支持对智能卡的批量预授权;支持对模拟用户证号和模拟业务账户余额管理;支支持计费日期的灵活定义等。

3 BOSS 系统功能实现

(1)系统管理:提供整个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初始数据设置相关的所有基本操作,是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中最基础的模块,又分为系统维护、产品管理、资费管理、CA 授权管理四个功能组。(2)系统维护:支持应用程序的启动、监控、系统备份等功能,对于BOSS系统的每一条操作都由系统自动记录,特别是对前端管理系统的配置。(3)产品管理:制定产品基本表格管理,如订户类型、民族表、证件类型表、职业表、IC等等。(4)资费管理:进行基本费用配置,在业务受理时各种操作的手续费,费用的设定都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用户可以按时间分阶段设定手续费。(5)CA 授权管理:配置授权参数,可以实时控制操作员管理系统。(6)客户管理子系统:客户管理支持个人客户、群体客户、集团客户的管理。(7)业务受理子系统:主要完成在营业窗口接受最终用户的各种业务申请,支持多个CAS同密运营,支持CAS多级处理。(8)计费管理子系统:包括缴费管理、集中缴费管理、计费管理子模块,授权信息的管理供催费模块。(9)产品管理子系统:广电运营商根据自己的销售策略将频道或节目单独销售或进行组合销售。产品管理就是针对广电运营商所提供的数字电视服务进行产品化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业务产品在系统中的定义、产品与服务资费的对应关系绑定、服务产品与设备产品关联关系的设置、产品有效期定、产品适用范围、产品适用客户群的定义等。(10)资源设备管理子系统:运营商为保证对订户的服务质量,要求订户使用专有接收设备,运营商必须对其提供的设备进行管理。主要对机顶盒和IC卡等设备进行管理。(11)统计报表管理子系统:统计报表负责进行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报表统计、生成、及前端展示。主要包括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统计类型的报表,包括日报表,营帐报表,结算报表,数据业务报表及一些临时要求的报表等。运营商的总财务部门,可以统计所有营业厅数据及生成对应报表,用于财务对帐和结算。(12)客服与工单管理子系统:提供对订户的售前售后服务,包括订户业务咨询、派工维修、投诉处理,消息处理等。此模块主要为了提高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了解订户的困难,提高订户的满意度。(13)原有模拟用户的接管子系统:BOSS可以管理模拟用户,因为数字用户首先必须是模拟用户,如果原有模拟系统有集线器控制类似的控制器,那么我们需要与集线器进行集成。

4 BOSS系统建设的前瞻性

开发BOSS系统针对不同的广电运营商结合自身特点,考虑未来业务问题,新产品必须能胜利纳入原BOSS系统中。在今后的发展中,BOSS系统将支持整个网络的资源共享、应用、业务接入及运营,实现包括内容、服务提供商、其他网络运营商等在内的合作伙伴管理功能,并提供良好的业务平台,使合作伙伴可以便利地进行新业务试验,不断开拓新市场以保持战略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