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目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范文1

【关键词】音乐 素质教育

提高音乐素质教育,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狭义音乐教育或广义艺术教育,使受教育者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以更加有利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可是真正要使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还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具体的目标上有一个明确的对象。也就是应该在幼儿的感性培养和个性培养发展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对音乐教育授课教师来说,最困难的是用创造性的表达方法去平衡艺术感知的发展,在这里指的是对技术和知识的获取,然后留给幼儿,自由让他们使用音乐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心声。

一、如何让幼儿在音乐中培养自己的感性和个性的发展应有一套使之相应的措施和得力的方法

首先,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把音乐的感性接受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是针对艺术的特殊性来说的。虽然幼儿在进行音乐的感性接受时,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理性知识的引导,诸如艺术知识性背景的介绍等等,但是真正能够触动、感染、诱发他们进入音乐艺术境界中的,必定是直观的、直觉的、现实的音乐,惟有通过这个“现实的音乐”,他们才可能在感性上得到满足,并且产生更进一步的美感,在感觉中把理性的知识与感性融为一体。当我们在没有设定任何具体前提的情况下进行提问,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回答,当然这种方式的提问其结果往往是五花八门。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在善于启发、积极引导,使其在“直观体验”中能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欣赏音乐作品。

其次,通过音乐学习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针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形成由感性到理性良好外部环境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很多幼儿学习乐器和对流行音乐爱好的优势,去进一步实现音乐感性教育的目的,完善音乐感性教育的途径。学习不同的乐器和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自身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可以通过他们更加具体和专业化的训练来增加感性经验的储备。并随着这种感性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纯化、不断提高,使得他们的感受能力更加接近音乐艺术的实质。总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完善途径的同时,对人的感性知觉和对音乐的全面了解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最后,在我国的长期教育中,不论是中小学或是高等院校,建立“德智体美”协同并行的整体教育模式,是我们遵循的一项基本法则。虽然这四种教育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但由于四者之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因此,有些方面的相对独立性就很难得到体现,甚至一定意义上说几乎已经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美育”的内容很多,涉及面也很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不断的接受不同层面、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知识和信息。要限于接受前沿知识和与自己不同认识的学术观点。在经历过一番艰难摸索后,“音乐素质教育”有了一席之地。然而必须重视的是,我们从事的“音乐素质教育”是否是实质性的?是否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我们的独立性是否充分?稳定性是否可靠?以及与“德智体”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否真正协调?所以,在“德智体美”教育中,任何偏颇某一项是不对的。提出建立“德智体美”协同并行的整体教育模式,其目的就在于:我们中的音乐素质教育,可以为“美育”增加更新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协同并行,从而真正保障“美育”的独立性。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心理素质调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能够熟练掌握教材,灵活自如地驾驭音乐教学活动的艺术手段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师在这项活动中,完全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而发挥个人潜能,他们希望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进而指导自己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规律,才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使我们的工作行之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灵活即时反应。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授课时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符合课堂气氛,达到师生一致时,再用自己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有意识地反馈给幼儿。不单是与幼儿在师生关系上产生出较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而更要去启发、引导,调动起幼儿的主动求知热情。所以,教师的责任心,对教育的热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对乐曲的体验,对表达能力的应用,对驾驭音乐教学的心理情况的把握等等,统统表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

素质教育的目标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目标;教学管理;开展效果

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一直以“科教兴国”为指导,带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以此为目标指导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对于素质教育,国家很早就明确指出,应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育人为本,确保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现代化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不仅如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要求其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树立创新观念,改善教育方式,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提升。

总的来说,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素质教育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令其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等。其次,注重学生理想、道德的全面教育。通过素质教育,能够令学生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优势,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最后,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文化教育,还应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包括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

二、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开展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法

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开展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应确立总的管理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在学校中确立总的管理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通过确立总目标,能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方向,进而全面把握素质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渗透情况。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向对于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使之不断完善自我,进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2.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以该基础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作为发展教育的主体,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依据国家政策规定,寻找素质教育的切入口,以更加有利的方式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当中,尽显素质教育的本质。

3.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素质教育不仅局限在学校之中,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所以,在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应严格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有效联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而言,社区教育是最为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使家长与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动态,进而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

4.推动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教育改革已逐渐深入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并对落后的教学方法予以改革,以此助力教育改革的推进。

三、素质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前景展望

在基础教育当中,不仅要完善知识教育,还应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科教兴国的基础保障,为了有效促进其发展,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通过思想的转变、内容的完善而完成的。要对学生素质教育情况予以判断,对教学管理水平予以判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将是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科教兴国的关键形式。

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以此为目标指导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以此为目标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为发展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一鸣,史晓颖,童金南.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以“地史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6(9):59-62.

素质教育的目标范文3

一、处理好三类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之间的关系

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教养目标、发展目标与教育目标。教师在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要求,处理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三类目标的关系时,应遵循“将智能发展目标放在首位,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教养目标为主线,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情感教育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目标”的原则。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指出:“在列举数学教学目标时,我们把学生的发展(思维的、智力活动的)放在首位。”“一定的发展只能是特别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的结果,所以我们把用‘数学思维’这个名称统一起来的思维活动结构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特殊的首要目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将学生培养成为“会认识、会做事、会做人”的合格公民。这无疑也要求我们将发展目标放诸首位。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数学知识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来编排的。这些知识是小学生将来作为劳动者所必须掌握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应以教养目标为主线,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学生在认识、理解、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感受数学的美,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得探索精神、合作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以形成健康的个性。

教学目标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目标是指《大纲》明确提出来了的教学要求。一般地说,教养性目标是显性的。隐性目标是指那些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真思考才能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讲,智能发展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培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目标是隐性的。处理好这两种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领会《大纲》精神,制订好显性目标;二是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的设计,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施教的三类素质教学目标就会清晰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明确指挥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有位教师是这样组织《奇妙的幻方》(活动课)的教学的——

(1)老师讲解洛书神话,并给出彩图(图1)。

(2)学生就图1进行观察、发现,揭示出图2。

(3)学生观察图2,说出自己所发现的秘密,老师有选择地板书:

①这个图中有9个方格,每个小格中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分别是1、2、3、4、5、6、7、8、9;

附图{图}

②每行、每列、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都是15;

③5在正中央;

④每行、每列、对角线上,5两端的两个数之和都是10,……

(4)老师揭示课题,给出幻方、中心数等名称,并加以说明。

(5)老师拿走九宫格中的数,学生拿出学具尝试编幻方。老师巡视指导,并让5个学生将自己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6)学生评价结果,说说自己的编排方法。师生共同总结编排规律:先定中心数再配对最后定位。

(7)学生练习:①用2、3、4、5、6、7、8、9、10编幻方;②编一幻方和是27的幻方。

从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明确了三类目标,并很好地处理了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认识幻方的特征,探求幻方的编排方法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探索精神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教师对洛书神话的讲解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表扬、激励性语言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在不断地发展、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感受到了洛书、幻方的奇妙美。

二、体现全面性、针对性、过程性和明确性

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使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根据第二要义,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目标、智能发展目标和非智力因素目标;再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连续性和整体性,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还应有学期(年)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因此,全面性就是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发展和时间的积累两个维度去构建。(教学目标的二维平面结构如图3所示。)

附图{图}

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增强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一般来说,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目标具有强制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而智能发展目标和非智力因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在其最近发展区内确立教学目标。

过程性则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意结合教学过程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路标”,它表现为具体的、特殊的、部分的价值。而教学目的是《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具有方向性,表现为终极的、普遍的、整体的价值。教学目的只有转化为具体的“路标”才能有效实施,否则很有可能变成空洞的口号。“路”是什么?“路”就是过程!一方面,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作为“路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结合教学过程,尤其是隐性目标的显性化更是如此。以上两方面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初步安排——教学目标——较完善的教学过程。

明确性一是指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含义要明确。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外显,尽量使用操作性强、意思明确的语句,水平词的使用要准确,便于测控。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制定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几点认识。下面是有关“平均数问题”的教学目标设计,供读者对照参考。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能说明平均数就是把几个大小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方式变成大小相同的数后所得到的数;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求平均数就是“把几个大小不同的数合并成一个数再平分”的过程;能根据加法和除法的意义推出求平均数的公式;能根据有关数据直接运用公式求平均数;部分学生还能运用公式解思考题。

(2)通过让学生自己解决“怎样将4个杯子里的水变得一样高”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勇于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

(3)通过让学生说明平均数概念,总结求平均数的过程和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范文4

但怎样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多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经验,下面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消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影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教师,特别是教师自身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前的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教育压制了“育人”的素质教育,结果往往是政治课的“教书”较为扎实突出,“育人”却未放到应当重视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有的学生政治课的理论条文虽然背得很熟,考试成绩也不错,但他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并不高。这样的情况从反面说明我们的政治课在育人方面存在着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克服单纯的智育观念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使教师和学生从升学指挥棒的高压下解放出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以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为宗旨,增强素质教育的责任感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我党革命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在政治课教学中,理论若能与实际结合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这个实际指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实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际等等。

过去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往往被弃化为单纯的智育课,代为升学的“敲门砖”。今天,必须真正发挥其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奠基”和“导向”的作用;增强素质教育责任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做到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社会实践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教学,让学生加深理解教材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思想政治课要启迪、激发学生积极性,而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的。

1.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并非理论化的过程,影响教学效果的除教学内容、手段、语言等因素外,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制约要素。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心”与学生交流,让学生预习时自拟课文内容提要,讲课中自动质疑,分析中提供自己的实际材料,以调动热情、满足成功欲望。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是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条件。自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式,有效地组织规律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新教学方法:如“自学――解疑――精讲――综练”;“提出问题――思考探索――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应用提高”等。这些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学,是适应未来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的需要,随着教学手段的变化,远距离教学,现代化教学、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的运用、教学方式接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面对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尽”的矛盾,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范文5

1.明确的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对高职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关于目标的导向作用,有众多的调查实证,有个人、集体的。最著名的莫过于耶鲁大学对毕业生长达25年的调查追踪案例:同一届毕业生,有3%的学生有明确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后,这3%的学生达到目标,成为各种行业的精英。而剩下那97%目标短期、模糊,甚至没有目标的学生,他们中没有一个能成为行业精英,所处的状况与他们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一致。海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海尔就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名牌战略目标。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盲目上规模、上产量,而是狠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为今天的傲人地位奠定基础。同样,高职素质教育要有明确的目标,构建了目标体系,才能保证高职教育朝既定的方向前行。

2.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是素质教育活动规范化的保障。由于某种原因,中国素质教育并未能在教育的各个阶段有效地实施。高职阶段是学生进入社会接受系统教育关键时期,高职教育是最贴近社会需求的教育,直接为社会提供生产一线的人才,这些人才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发展,也决定人才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英国有一句谚语:“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这句话告诉我们,目标是我们行动的依据。构建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就是规范高职素质教育活动,让各高职院校有序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及时对照素质教育目标修正素质教育活动,为实现素质教育预期效果而不断努力。

3.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是高职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保证素质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有了目标,教师的课前的准备、课中的教授、课后的辅导,都会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活动不会盲目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过程不会呈现出随意性,素质教育质量获得保证,素质教育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4.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是克服教育目标缺陷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学制短,只有3年的时间,但是学生既要学理论,也要学技能,那么,留给素质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教学时间因各种原因受到挤占,高职学校的管理层会把素质教育时间占用。有了明确的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学校就不可以随意更改素质教育学时,保证了素质教育活动时间。同时,有了明确的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可以检验我们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时,是否有考虑不周或顾及不到的地方,避免一些必要的、重要的素质忘记或遗漏。

5.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是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通常包括教师、教材、教具、案例、影像、课件、基础设施、政策等等。明确的、相对固定的教学目标体系,可以让教育者有充裕的时间考虑和设计使用何种教学资源,以最大化地满足教学愿望,满足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实现高职素质教育目标。

二、高职素质教育目标存在的问题

1.高职素质教育目标定位不正确。对于具有导向性功用的高职素质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会导致教育效果的偏差。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不正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的功利性。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的成长过程,包括天赋特性和后天获得的一切量变和质变”,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特征,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而当前素质教育目标的功利性,体现出来的是重视教育的结果,看重的是教育的商业价值而不是探索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的本质是相违背的,不利于人的成长,不利于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功利性,会让学生也带功利性,让各专业系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二是素质教育目标模糊、不明确。我们曾经对国内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关于“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问题,答案五花八门,每一份问卷答案都不一样,有的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有的强调道德素质,有的强调科学文化素质,有的强调身心素质,没有形成一致的答案。目标不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没有标准可执行。三是素质教育目标不准确。由于各种原因,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不同的院校有不同要求,有的偏向人文素质,有的偏向道德素质,有的偏向职业素质。同时,在目标定位上,有的目标要求过高,让学生难以达到目的;而有的目标要求又过低,学生很容易达到,这样目标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2.高职素质教育目标设置可操作性不强,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素质教育目标定位存在的各种问题,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高职院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时会感到棘手,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找不准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活动方法、方式和手段,导致素质教育活动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大,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要实现2014年6月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现代职业教育目标”是很难的。

3.高职素质教育目标的缺乏层次性,不利于学生的个体成长。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教育目标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基础是相对弱一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但各高职院校在制定素质教育目标时,很少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素质目标,内容重复,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二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3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素质的要求也应该不同,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素质能力也应该是逐年递增的。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素质教育目标时没考虑到按年级来制定目标。

三、构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目标的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1.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概述“科学的本质是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科学性原则要求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发展学生的素质为核心,而不是以短期的利益,或者个人意愿来制定目标。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科学与否,目标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顺利,效果是否良好。二是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目标具备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因此素质教育活动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素质教育目标是否准确、具体、可行。因此,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要掌握什么知识。明确、具体的目标,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能让学生对照目标,检验学习的效果。目标是经过多方的充分论证后制定下来的,因此目标表一旦制定,不可轻易变动,要保证目标的相对稳定。不可随意改变方向和数目。三是素质教育目标的层级性。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应该按照培养“人—一般人—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样的顺序进行。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制定目标时要逐层递进,把目标分层分阶段逐级分解,从高级向低级分解,实现目标从低级向高级前进。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素质目标;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素质目标;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素质目标。以达到因材施教,学生共同成长。

2.构建四级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高职素质教育总目标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高素质。素质由两部分构成:专业素质和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强调的是作为职业人必备的素质,而基础素质强调的是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中外许多科学家进行分类,其中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因)动作技能领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识、情感和能力三类。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由四级构成:一级目标是高职素质教育总目标;二级目标分别是两个横向的专业素质教育目标和基础素质教育目标;三级目标是每一个二级目标下横向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四级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下的纵向目标,知识目标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三个不同阶段的目标,情感目标是接受—喜欢—热爱这样一个过程,能力目标则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问题这样的逐渐深入。

素质教育的目标范文6

关键词:小学 美术 素质 教育 联系

前言:美术教育对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它能够有效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健全学生人格,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欣赏水平,实施美术教育无疑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育中,将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必将对小学素质教育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美术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充满趣味、人格的感性教育,通过兴趣的激发,使人的感性思维得到培养,从而促进人不断完善。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从中接触到、感受到美的存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意识,不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正因为美术教育其独特的特点,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人全方位的发展和素质能力的提升,美术教育能够较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人全面发展。一方面,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不是依靠简单的说教便能取得预期成效的,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从思想上培养人的道德观念,从美中孕育德行,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知善恶、识美丑,提升思想境界。

2.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教育中身心获得健康成长。美术教育实践性强,对学生自身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在美术教育中,通常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体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创作乐趣。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相比,这种实践性的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理论型教学魔咒,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提升,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使学生身心保持健康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体现着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的具体表现

德、智、体、美的全面提升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在实施中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共性和紧密联系。

1.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与德育教学都属于素质教学范畴,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首先,道育在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都属于重要内容,美术创作和作品表现通常蕴含情感,是对时代背景和意义的真实写照,在美术作品中彰显社会正面题材和价值理念,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和道德理念契合;另一方面,德育观念的培养和宣传需要借助美术教育载体加以宣传和弘扬,不仅使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拓展道德素质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2.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又一联系点在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智力的开发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据科学研究表明,美术教育对人体右脑的开发作用明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目标。

三、美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行性建议

1.强化小学美术老师教学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考评美术老师是否称职,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美术老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能仅以美术职称和头衔作为教师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毕竟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中学生接触的是最基本的美术知识点,其处于自身审美理念萌发的关键时期,老师基础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使美术教学生活化,而不是专业化,让美术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注重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制定科学教育方法,给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的理想空间,满足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2.小学美术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节奏,充分利用现代化美术教学设备,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教育目标。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术老师应该积极接受现代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利用信息资源了解、学习美术知识。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美术老师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认真设计美术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勇于尝试并创新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理念和方针贯彻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探寻出二者间紧密结合点,共同推进小学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注重美术教育,探寻其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点,利用美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尤为必要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找准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契合点,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实现小学美术教育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