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范文1

【关键词】巫文化艺术;内涵;象征意义;审美特征;装饰性

远古巫文化时代点燃了人类文明,是人类童年精神与智慧的启蒙、觉醒时代。[1] 巫文化则是远古人类在繁衍生息中,创造的一种适应并改造自然的原始图腾崇拜文化。巫文化时期,人类已开始欣赏客观世界的形态之美;观察四季变化,欣赏自然界的物象与色彩的美丽,并且用各种技术与材料将这种感觉到的美融合为一件件奇妙的艺术品,并借助想像和创造的绘画、雕塑形象来完成自己的意志。从目前我国出土的史前文物来看,那些稚拙的艺术品都闪耀着远古人类智慧与勤劳之光,在一些洞窟壁画上,那些质朴、单纯的图像描述了远古的动人故事;一些由陶土烧制、并镶嵌着宝石的神灵头像暗示了祖先们敬神的虔诚;还有那些有着美妙装饰图案的器皿,也展现了祖先们热切表现世间美丽的心。从大量岩画、陶器中,我们看出了祖先们的非凡智慧、勤劳和想象力,他们为巫文化艺术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精神意义,其作品也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品格。

一. 巫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

巫文化艺术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它是人们的多种意识和诸种日常经验的交织体,传载了祖先们的精神追求与生活体验。

巫文化时期,人类有着强烈的崇神观念,他们通过巫术、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将原始本能和超自然世界的各种意象以独特的方式融合,形成一种古老的象征语言。这种象征语言具有两重意义,即物象本身的意义和它隐喻的观念意义,在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上表现出来的通常为物象自身和超越物象之上的幻象。祖先们在两者之间不会作出根本的区别,因此象征形象实际上是想象力把对原始人生存或精神有价值的幻象转化成为形象。这些形象便体现出了巫文化艺术的强烈象征意义。

远古人类通过生活,对劳动、生产等有了感悟与经验,并且也对自身性情的培养也有一定发展与经验,这些都构成了日常经验,于是祖先们便将日常生活的涵义通过摹仿性造型复制出来,例如,岩画中的狩猎、祭祀和舞蹈图等都是他们的生活写照。子孙后代们通过对这些语言和符号的解读便能在继承“图像”的同时,又能传承各种日常经验,于是远古文化更得以积累与发展。

在日常生活当中,祖先们已有了天象、气候的观察和对大事件的记录行为。伴随这种行为,一种实用性的图像和符号已产生,这种符号被祖先们广泛地应用在巫术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中。祖先们通常将象征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结合为一体,他们用“物候历法”来记载对天象的观察经验,他们通过记事图画,将自己从事社会生活的经验记录在岩画之上,随着岩画记事功能的愈趋复杂化,这种抽象符号逐渐由图案转化为文字。这些美丽的图案与神秘文字无不展示出了巫文化艺术之丰富而瑰丽的内涵。

二.巫文化艺术的审美特征

从远古出土文物的造型、装饰纹样和图案中,我们能够解读出巫文化艺术所特有的审美特征。写实性和模仿性便是特征之一,祖先们在摹仿意识的引导下,找到了模拟自然物象的方法,他们以特有的认识和行为方式进行着创造活动,形象真实感是他们试图达到的一个审美标准。但他们并不满足于完全对对象模仿的造型方式,如苏珊·朗格所说:“模仿虽然是忠实于他所见的东西,但它绝不是一种平常意义上的描写,它是建立在表现基础上的。”[2]他们往往会用特定的情绪与视觉形象真实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造型。

从出土文物的几何抽象图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巫文化艺术的装饰性审美特征。祖先们运用几何形象将繁杂、多变的感觉世界都规范到一个理性秩序的范式中。这些带有秩序感的装饰形象与结构不受制于客观世界,意味着装饰性审美特征的成熟。而且这种抽象造型图式与方法还形成了与对象客观属性无关的新装饰形象。这便意味着,祖先们在面对繁复的外界自然,体味若干感觉时,终于能以自由的方式融入自己的程式中,形式已离开了客观对象,自由成为创作精神。

在秩序性的装饰图案中,我们还能感受出美妙的韵律与节奏。祖先通过劳动实践和对客体自然属性的认识,总结出客体规律,并对客体抽象性质有所认识、归纳。例如:韵律、节奏、和谐、平衡、圆的流畅和方形的阳刚等抽象的性质都是随着对客体规律的认识逐渐获得的。韵律和节奏美在巫文化艺术中有纯化作用,形式审美成为主体,从大量出土雕塑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雕塑韵律的具体形态,首先,原始雕塑韵律美的最基本形态来自于整体造型结构的节奏感,其次它还来自于雕塑自身三维空间造型特性,其立体造型与平面装饰之间构成的转换又形成了韵律美的另一种形态。

巫文化艺术还有另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即通过综合多种形象,表现超现实的神秘世界,形成幻想、虚幻性审美特征。祖先们通常把不同自然形体在特定的意义中组合,虽然局部表现形态是客观的,但新的综合体已超越了各形体的自然属性。其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人兽同体、兽禽同体、不同兽类同体等。这类形象的审美意义是,它们在象征性内涵的驱使下,组合为具有幻想性、超自然性的形体。又如苏珊·朗格所说:“作为完全独立完整的体系。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均可以在它可能的各个方面上延续,有着无限的可塑性。”[3]

祖先的原始宇宙观、生存方式和思维中的情感特征形成了一种本质力量,这种本质力量促成了巫文化艺术审美本质的形成。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巫术就是纯粹用主观意向、语言行为而宣泄了强烈情感的经验。”[4]祖先在艺术创造中,情感引导他们区分不同对象的造型特征,又使造型符号形成相交融的关系,在以情感为目的的前提下,祖先对形象的塑造进行着自由而有规律的创造,在这创造之中,巫文化艺术的独特结构和基质便不断形成。

参考文献

[1]重庆远古巫文化学会. 礼巫盛典[M]重庆出版社,2003.86.

[2]苏珊·朗格. 艺术问题[M]纽约.1957.95

文化艺术范文2

对于__,在过去,从一些文字和与__人的交往中,给我的感觉是:__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学、书法爱好者众多;是人文始祖的诞生地,古城纪治所所在地,也是飞将军李广、大诗人李白的故里;葫芦河流经__,千百年来也形成了与这一吉祥图腾相关的葫芦文化;1935年途经__,宿营界石铺,又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等等。我来__之后,好多对__文化有研究和建树的老同志和我交流提建议,分别从不同层面上谈了各自对__文化的探索和认识,提出要挖掘整理__文化,形成体系等等,这使我对__这片热土、__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但是通过这一年的了解,我觉得对于__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体系框架的构成,以什么来统领__文化?__文化包含哪几个方面?如何补充完善各个方面的历史考证,补充实物内容等等,还需要发挥__文化界各方面的人才力量,共同研究、一起探索。大家坐在一起畅谈,百家争鸣,每个人从各自研究的领域、方向和认识上进行交流,共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__文化的整体框架、体系形成一个比较共同认可的东西更好。如果形不成,但起码我们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对__文化进行了研究、归纳,最后形成会议纪要,以后再不断探索和补充。文化的发展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吐故纳新、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过程。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今天召开__各方面、各行业的文化爱好者、研究者的座谈会,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__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形成一个比较共同认可的体系,然后在此几乎上进一步推介__,宣传__、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推动__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的时期。这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文化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普惠、共享、全覆盖”的要求,大力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看到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文化投入总量过小。二是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短缺。三是文化体系没有形成,亮点不够明显。四是文化深度开发短腿。以上四个问题,其实大家刚才的发言里都基本涉猎到了,我就不一一展开来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许多有利条件:

今后我县的文化艺术工作,要以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动力,以实施“弘扬__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大县”为发展战略,按照“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深度开发”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网络,建设一批设计先进、建筑规范、质量可靠、功能完善的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发展文化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健全各类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全县文体事业全面繁荣,文化生活丰富多采,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项目是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引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处西部的财政供养县来说,项目的带动作用更是意义非凡。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县文体广电部门要克服等、靠、给的思想,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有关支持文化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我们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研究制定我县文化发展规划,积极申报、争取一些文化项目立项实施,着力改善我县基础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我县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基本还处于一个空白阶段,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管理人员思想上要解放、目光上要长远、行动上要探索,和本地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家能联合起来,走研究、立项、开发、品牌化的路子,激活优势存量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皮影、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培育健康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时期以来,一些有眼光的地方、政府都把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地方经济新增长点的主要渠道之一,并且取得了不菲成绩。我们都知道,“平凉金果”的品牌,已经完全超越了原有的产业宣传品牌,而上升到了一个地方文化品牌,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像平凉宣传已久的“崆峒文化”、今年提出的

“养生平凉”品牌,充分说明了开发地方特色文化的优势和重要性。就在不久之前,关心文化的人士可能看到了这样一个消息,“貂蝉”商标在山西忻州、陕西米脂等地抢注的同时,却被我们甘肃的临洮注册成功了,这样一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现状炙手可热的原因在哪?就是她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个事情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就我们__来说,有着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既有历史悠久的__文化、红色文化、李氏文化、葫芦文化,也有近些年兴起的教育文化、苹果文化等等,也是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地,都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我们对这些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内我们自身的研究仍然处于浅条理、浅层面,不够系统,不成系统,没有真正深入

进去开发省基本也是一片空白。如何挖掘、传承和弘扬好这些特色文化,如何让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有个初步的想法,首先得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来概括和统揽我们的文化的问题。伏羲文化天水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红色文化会宁比我们更有优势,葫芦文化兰州也很有特色……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想,能不能用__文化来统领我们的的文化,涵盖我们的其他子文化。在以后的宣传和开发中,着力塑造“__文化”这一名片,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逐一开发和展示我们的红色文化、葫芦文化、李氏文化和教育文化、苹果文化、等等。并由此带动书画、特色产品开发相关产业和物流的发展,从而起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个思路能不能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担负起挖掘、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重任,群策群力,加快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迈进。

文化艺术范文3

前面已经提到,所谓的现代艺术中心就是一个城市传播文化艺术与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和载体,也是城市居民日常参观、学习、休闲的地方,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建筑。例如,本文通过对现代艺术中心设计情况的陈述,运用圆方互融、天圆地方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及基本风格,着重分析了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中的运用。现代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从理念、风格与手法上都应该追求现代设计模式的运用,即以现代的技术手段、机器艺术或功能主义艺术为设计的主要架构,形成较为完善的设计模块。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现代艺术中心以“圆方互融”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即追求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建筑设计哲学与现代设计美感的结合,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美学品质与现代化气息。众所周知,所谓的“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的哲学基础,也是设计风格的一个总结。将天地宽广与建筑物的棱角分明、圆润饱满、中轴线设计等概念有机统一,最终形成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模式。所以,当前我国很多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地吸收传统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净化思想,并融合现代艺术和空间设计的理念,形成圆方互融的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概念和模式。例如,现代文化艺术中心的景观系统就是展现传统文化要素与设计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艺术中心“天圆地方”基本设计原则的附着物。例如,文化艺术中心景观系统的整体分布和概念,以红色中轴线为界,景观大体上被区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块,彰显出设计严格遵循传统建筑设计的原则,即以天圆地方的设计概念为引导,辅以现代设计的手法和风格。此外,景观的整体设计外观多以圆润饱满的风格为主,无论是花草树木的规划还是滨水河池的布局都要突出圆形的特色,从远处俯瞰一派古典建筑设计的气息。此外,景观节点要已圆形的设计图案为准,中轴穿插其中,外部辅以装饰,可谓是和谐统一的极致。另外,整个景观的设计和规划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即景观外部的“切割”与“划分”可谓棱角分明,体现出模块化设计的现代设计风格,同时由于圆状的主体景观完美融合,形成十分自然、舒适的滨水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效果。因此,当前我国诸多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将传统“天圆地方”的建筑设计哲思与现代艺术空间设计手法相结合,达到了圆方互融、和谐公存的良好效果,整个现代艺术中心的景观与美学气质可谓“蔚然成风”,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为更好的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2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展现传统文化与人性化、艺术化的结合

我国传统文化要素能够在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为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提供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艺术、自然和人性的尊重,是传统文化要素存活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把传统文化要素与人性化设计、艺术化设计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具体的,在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与手法的基础上,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要将古代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哲学充分运用其中,形成了较为创新的艺术中心设计模块,也进一步提升了艺术中心之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传统设计风格的主导下,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并未失去其最重要的诉求和功能,即满足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容量、大空间、便捷快速的学习、休闲与体验的场所。也就是说,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人性化”“、实用性”这两个原则,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提升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要知道,新时期的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必须体现建筑物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即实用而不浮夸、人性而不浪费,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践行。例如,现代艺术中心的绿化设计与建筑物区域的分割,无论是绿树成荫中的宽阔道路还是垂柳下面的休憩地域,都要考虑该艺术中心在设计中关于行人、游客与参观者的需求,尽可能的为人民、游客、行人提供舒适、便捷与健康的环境。此外,根据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物局部设计的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要求,实际的设计工作也要凸显实用性的诉求,将空间充分利用,体现出传统建筑设计的简约理念。再如,我国传统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必须体现功能的多元化。因此,建筑物占地面积要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区域,范围极为有限,这为其他服务型功能的拓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广场区域的设计力求符合行人、游客的需求,与外部空间贴合度较高,绿化的设计围绕整个中心的内部和外部展开,可以确保现代艺术中心的环境质量、空气状况与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停车场的设计也要十分实用而耐用,要连接文化艺术中心与外部空间,同时开阔的停车场区域规划能够满足海量人群的停车、取车的需要。总体来看,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品质和规划质量,而且以人性化和实用性为指导原则,以传统文化要素为设计理念,力求发挥出现代艺术中心的最大功能,实现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此外,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设计还要具备一个很大的特色,即设计空间内大量水、湖泊和植物的应用,这也是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水、湖与植物的大量运用,是设计造景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可以提升设计的品质;另一方面彰显出现代艺术中心的独特吸引力。可以想见,在湖光山色之间,品味鸟语花香与潺潺流水,一定可以将人们带进人山人海的美化境地,从而进一步凸显现代艺术中心的特殊文化气质与艺术内涵。

3总结

文化艺术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现状实施路径

1高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借助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品格、气质以及修养等。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就是美育,可以与学生的审美需求相一致,将学生的精神能力提升上来,确保学生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高度一致和平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比如欣赏一幅画,可以将烦恼抛到九霄云外。现阶段,在大学生基础素质中,文化艺术素养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要对中华历史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并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出来,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等提升上来,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学生的人格健全化,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如果人才能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益,彰显个人魅力,一旦文化艺术素养严重缺失,很难保障一流的人才质量。所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文化艺术素养是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借助文化艺术素养,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兴趣充分调动出来,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出来,灵活应对各种危机情况和丑恶事件,树立对客观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2高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2.1文化素养层面分析

现阶段,高职的招生现状决定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能力普遍偏低,而高职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底子更为薄弱,尤其是英语等基础科目。由于在专业术科考试期间普遍被“重专业、轻文化”的氛围所影响,因此进入大学后,他们仍旧没有转变思维,甚至认为文化课程的学习可有可无,殊不知文化素养决定了艺术修养的广度与艺术内涵的维度。因此,高职艺术生很难满足高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需求。

2.2综合素质层面分析

从高职艺术专业学生普遍之学情来看,学生对专业课程较为重视,能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忽视了自身在人际交往的能力、自身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能力。以高职舞蹈专业学生为例,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仅仅以掌握技术动作为目的,往往没有对舞蹈艺术本身的理论体系进行充分了解,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辩证思维,综合素质薄弱,直接造成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重复单一,是目前高职在培养艺术人才综合素养层面一个显著的问题。

2.3文学修养层面分析

一般来说,艺术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文学修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这直接影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1]。基于此,如果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难以保证,将会导致自身专业课程学习难度的增加,很难将艺术背后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也无法将文化内涵纳入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进而很难将艺术内涵充分传达出来。

3高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

3.1合理引导,提升文化素养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对专业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文学、美学等[2],需指出的是,高职教育和学课教育是有区别的,教师团队必须依据学生的学情,尊重客观事实,合理引导,如定期邀请艺术家进行人文类文化讲座,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形成全面的价值观念。通过加强学生基础文化修养的培养,可以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开来,告诉他们,一个成功的“学艺人”,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素养决定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

3.2合理布局,提高文学修养

通过对学生实际学情进行客观分析,要确保文学修养方案制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针对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弱这一特点,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沟通、交流、表达的课程,这也意味着要同步提升他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因为事实证明,在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的前提下,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3全员育人,提高内在思想素质

在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将学生的心灵唤醒起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高职院校要定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将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素质提升上来[3]。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引导作用比较强化,对价值观念的形成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要求学生要树立高度的自律意识,推动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

3.4统筹兼顾,充分开发教学资源

对于艺术教育管理者来说,要注重将学生的艺术趣味性提升上来,并加强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不断提高艺术专业课程的艺术趣味性。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如果涉及到简单的技术性艺术训练课程,要注重对相关艺术方面的文化课程进行增设。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说,要基于横向视角,对多个学科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将学生的艺术学习创造性激发出来,更好地挖掘出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4]。同时,艺术专业教育管理者,还要注重艺术与文化课堂讲座的开设,加强与其他艺术院校之间的交流,将学生的交流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艺术和文化的高效统一和一致。此外,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说,还要将自身的艺术情趣提升上来,将现代化艺术观念渗透到位,并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专业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并具备生存发展的能力。

文化艺术范文5

关键词:木雕艺术;文化艺术;内涵探究

木雕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艺术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能够见证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时能够使得很多传统艺术和文化得以传承,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本文旨在对木雕文化艺术的内涵进行研究,为我国木雕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依据。

一、中国传统木雕艺术概述

(一)木雕艺术概述

木雕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木雕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木材进行相应的雕刻,雕刻之后的作用往往被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单重。中国传统的木雕艺术是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漫漫历史长河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朝代都能够体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同时木雕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进行木雕雕刻的过程中各有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发展的重要见证。

(二)木雕艺术的图腾特质

图腾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文化特质,图腾文化不仅仅存在于石雕、玉雕和壁画当中,同时还存在于木雕艺术当中,是木雕艺术十分重要的雕刻内筒,通过对于图腾的雕刻能够让人们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之下形成相应的精神信仰,能够让人们在遭遇灾难和不幸的时候,寻求一丝心理安慰。在木雕作品当中木雕的图腾柱子、木雕神像和木雕面具都带有十分浓厚的民俗色彩,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木雕艺术的基本文化内涵

木雕艺术在长久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木雕在雕刻方法和雕刻技艺上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多数木雕都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例如,在中国传统木雕当中“仁”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因素,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传统木雕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不可替代和弥足珍贵的。在中国现代木雕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正在进行不断的创新,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仍然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

二、中国木雕的主要艺术形式

(一)梁梁是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主要载体

梁同时也是房屋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开展房屋建造的过程中往往会选用笔直、坚硬的木料作为梁。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无论是旧房屋下梁还是新房屋上梁,都会有相应的祭典和相应的仪式,由此可见梁在人们生活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人们子啊对梁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会对梁进行相应的雕刻,根据梁的种类不同在进行雕刻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地雕、浮雕和线雕三种形式,这主要是根据屋主的喜好所决定的,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会给梁雕刻上一些指定的纹路。在我国很多庙宇当中,梁的花纹多为祥云,这样能够体现出庙宇的祥和和庄重,在一些皇室建筑当中,梁会雕刻相应的波浪纹和龙须纹,这样能很好地体现出皇家的富贵和尊严。

(二)柱在我国的传统民居当中

柱子是房屋重要的承重结构,在开展房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柱子的稳定和安全,一般不会在柱子上进行相应的雕刻,而是将其整体作成覆盆状,这样能够体现出房屋的清秀和听吧,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衍生除了梭状的柱子。除此之外在开展房屋建设的过程中会有悬在空中的“垂花柱”和用来装饰的“外檐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丰富的柱子类型,这些柱子都需要进行相应的雕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相应的艺术效果。

(三)房屋隔断

房屋隔断是我国传统建筑当中十分重要的物件,隔断能够在建筑当中起到保护隐私和划分房屋区域的价值和作用,在对房屋隔断上的选择上很能够体现出房屋屋主的文化修养和品位。很多房屋隔断都是用木雕组成的,木雕隔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组成类型。在开展房屋木雕隔断雕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征求屋主的意见,根据屋主的文化背景、身份、爱好等进行相应的雕刻,这样能够体现出相应的文化内涵,同时能够很好地发挥房屋隔断的价值和作用。

(四)家具

在我国传统木雕发展的过程中,家具是采用木雕最多的一种载体,木雕家具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人们在选用家具的过程中往往会进行相应的定制,在定制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身份、喜好、文化背景等选用不同的木雕图案。经过雕刻的家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彰显出文化内涵,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让人心情舒畅,更好地发挥家具的价值和作用。

三、中国传统木雕文化艺术内涵

(一)木雕文化艺术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传统木雕艺术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社会文化、人民风俗的体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木雕文化。木雕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造型优美、线条清晰流畅、刀法纯熟,木雕能够很好的展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同时能够融入时代情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传统木雕中的家庭道德观念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道德观,即儿孙满堂和多子多福。比如,在徽州,人们结婚时一般都会选用精雕细琢而成的衣橱和花床,而龙和凤等动物形象作为装饰题材经常出现在木雕图案之中。如果要点缀家具,通常都会选择百年好合、麒麟送子或者龙凤呈祥等图案,多子多福的图案象征则是石榴,而夫妻恩爱的图案象征则为鸳鸯。

(三)传统木雕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中,最佳的人生理想就是学而优则仕,因此读书、及第这两个方面的场景及其寓意就成为传统木雕艺术中常见的题材,古代比较著名的木雕作品包括《五子登科》、《十八学士》和《三进士》,充分体现出封建时期的文人们对理想人生的美好愿望。综上所述,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相关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主要对木雕艺术的概念、图腾性质、基本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究。对于我国木雕的主要表现形式梁、柱、家具、隔断进行了研究,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在我国木雕艺术中蕴含着家庭道德观念儒家思想、中和思想、尚学思想,等文化内涵,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同时,传统木雕能够体现出工匠精神,能够更好地服务现代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文化艺术范文6

据我的体会,这里所以称中国文化为"艺术的文化",绝不仅仅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那些丰富多采的艺术样式和作品,而主要是指贯穿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那种艺术精神。

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伦理精神,已为世人所广泛了解,且论之者在在皆是;而相比之下,世人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艺术精神的了解,则显得很不够,且论之者亦不多。其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的境界,而传统艺术的重要功能则是在陶冶性情、潜移默化之中以助理想人格的完成。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是人生修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程度如何也就被视作一个文化素质高下的体现。

冯友兰先生曾说:"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中国哲学简史》第二章)徐复观先生则说:"由孔子所显出的仁与音乐合一的典型,这是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中国艺术精神》"自序")。他们的论述都揭示了儒家文化中重视艺术教育和把艺术与道德高度统一起来的特征。先秦时代的艺术教育主要是"诗教"和"乐教"。对于诗,孔子认为,读诗可以感发起心志,提高观察力,培养合群性,学得表达感情的方法。而诗中所讲的道理,近则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则可以用来服事君上。此外,读诗还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所以他教训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季氏》),又说,一个人如果不研读《诗经》中的《周南》、《召南》,那就会像面对着墙壁而站着,(什么也看不见,一步也进不了)。对于乐,孔子尤为重视,总是把它与礼相提并论。甚至认为乐在某种意义上更可以体现善与美(道德与艺术)的统一。如,他赞叹韶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矣。"(《八佾》)以至于当他在齐国听到韶乐后,竟"三月不知肉味",而且无限地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所以,对于诗、礼、乐三者的关系,孔子是这样来论述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这里,他把乐放在礼之后,是把乐看作人格完成的最高境界。

道家,尤其是《庄子》书中所向往的人生境界中蕴含着的艺术精神,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过,道家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在老庄时代并未达到自觉的程度,而是经由魏晋玄学和其时的艺术理论家的阐发才得以发扬光大,并达到自觉的。徐复观先生在比较分析儒、道两家思想中的艺术精神时说:"儒道两家,虽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但孔子是一开始便有意识地以音乐艺术为人生修养之资,并作为人格完成的境界。因此,他不仅就音乐的自身而言音乐,并且也就音乐的自身以提出音乐的要求,体认到音乐的最高意境。因而关于先秦儒家艺术精神的把握,便比较明显而容易。庄子则不仅不像近代美学的建立者,一开始即以美为目的,以艺术为对象,去加以思考、体认。并且也不像儒家一样,把握住某一特定的艺术对象抱定某一目的去加以追求。老子乃至庄子,在他们思想起步的地方,根本没有艺术的意欲,更不曾以某种具体艺术作为他们追求的对象。……他们只是扫荡现实人生,以求达到理想人生的状态。他们只是把道当作创造宇宙的基本动力,人是道所创造,所以道便成为人的根源地本质;……从此一理论的间架和内容说,可以说'道'之与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若不顺着他们的思辩地形而上的路数去看,而只从他们由修养的工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去看,则他们所用的工夫,乃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修养工夫;他们由工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也可以这样说,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加以把握时,这道便是思辨地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于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但因为他们本无心于艺术,所以当我说他们之所谓道的本质,实系最真实的艺术精神时,……乃就艺术精神最高的意境上说。人人皆有艺术精神,但艺术精神的自觉,既有各种层次之不同,也可以只成为人生中的享受,而不必一定要落实为艺术品的创造。……所以老、庄的道,只是他们现实地、完整地人生,并不一定要落实而成为艺术品的创造。"(《中国艺术精神》第二章第二节)徐先生的分析深刻透彻,我是非常赞同的。

魏晋玄学融会儒道,进一步沟通了宇宙根本和人生境界。王弼言圣人体无而有情,嵇康标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唱身居庙堂而心寄山林。特别是玄学提倡的"得意忘象"(王弼),"寄言以出意","求道于言意之表"(郭象)等思想方法,开启了中国艺术以"立意"、"传神"、"求韵味"为上的根本精神。在玄学思维方法的影响下,中国的艺术内涵丰富,具有深邃的哲理性;中国的哲理则语言简约,富于生动的艺术性。深邃的哲理性和生动的艺术性混然一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性和基本精神。中国佛教中禅宗思想之富于哲理性与艺术性,早为世人所共知,当无需多说。对于理学,人们多以为其间只有一通正颜厉色、枯燥无味的道德教训。其实,只要我们稍稍选读一些周(敦颐)、张(载)、程(颢、颐)、邵(雍)、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著名理学家的著作,以及有关的传记,即可处处感受到他们借诗文以载道(周敦颐《通书二·文辞》:"文所以载道"),谈文艺以明道,(陆九韶(象山)言:"文所以明道",见《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的力量,而在他们的处世行事中、人生境界的追求中也极富于艺术的精神。所以,理学在融哲理与艺术于一体方面,在发展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传统方面,绝不亚于先秦之儒学、魏晋之玄学和唐宋之禅学。

艺术精神的养成是离不开艺术实践活动(发表和欣赏)的,但艺术精神高于艺术实践活动。艺术精神不仅发表着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而且经过理论的提升和认识的自觉,渗透于社会、人生的各个领域。在这一层次上,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更主要地体现为一种对社会、人生意义的理解和价值的判断;对社会、个人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思考;对理想社会、完善人格的追求;乃至于对处世(人际关系等)行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法的把握与运用等等。

艺术活动,无论是发表还是欣赏,都是一个人内心感情最直接的表露,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艺术发表中立意的正邪,欣赏趣味中格调的高低,也就会直接反映出或影响到一个人品格和境界的正邪与高低。因此,通过艺术修养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欣赏趣味来,对于高尚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和确立是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的。为什么这里只提出培养高尚的艺术欣赏趣味呢?这是因为,一则发表立意是离不开欣赏趣味的,二则发表或要有某种天分或要有一定的专门训练,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之的,而欣赏则人人在领受和多少能够为之的。因此,把欣赏提高到自觉的程度,培养高尚的欣赏趣味,乃是最基本的和第一位的。追求艺术的完美与追求人生的完美,在其终极之相会合,这就是中国文化中艺术精神的体现。

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创造精神是艺术的灵魂。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发表中有创造,就是在艺术欣赏中同样也有创造。古人说:"诗无达诂"(董仲舒),"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古画画意不画形"(欧阳修)。这就是说,言象只是一种表意的工具,做诗作画者可以此言象来表达其心中之意,赏诗析画者也可以此言象来表达其心中之意,赏诗析画者也可以此言象来契会其心中之意。作者心中之意与赏者心中之意不一定相同,也不必相同。欣赏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诗画中的意境,无需受发表者所寄之意的限制。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创造中又有着鲜明的个性。发扬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最根本点就是要发扬这种主动的创造精神。

上一篇科学管理

下一篇科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