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范文1
一、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学历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重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办学方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学生服务,满足家长学生的就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按学生职业特点和就业适应能力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2、办学模式
在办学模式上,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和订单教育。学校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依此确定专业,设计培养目标;按照企业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内容。学校将有关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到企业实习,了解生产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安排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是针对职业学校课程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提出的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我们所说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指“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说职业学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选拔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排出名次;倡导的是“全民健身”,而不是“竞技体育”;实施的是成功教育,收获的是教育成功。
二、树立和强化正确的职业教育的理念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目前教师应树立和强化以下教育理念。
1、服务学生的理念
学校产品应当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支柱,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关注重点,学生本身是对的,需求永远是对的,我们的服务永远有不足,需积极主动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合理的要求、意见、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条件。改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只是进行教育、管理和训斥甚至惩罚,但缺乏平等、民主和服务的现象。
2、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要相信人人能成功,人人会进步。职业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树立“转变一个后进生(后来进步者)和培养一个尖子生一样光荣”的思想。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其他任课教师也应如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想到的是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实行分层次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结果应该是:是玉米面蒸成窝头;是白面粉蒸成馒头;是泥土烧成砖瓦;是矿石百炼成钢;是金子让其闪闪发光。改变教学效果不佳,只是一味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教师自身缺乏反思的现象。
3、肯定和赞赏学生
赏识是人生最好的雕刻,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他们过去比成绩好的学生经受了过多的训斥、批评、嘲讽、贬斥,进入职业学校后,再对他们采取这些做法,只能引起他们的抵触和逆反,或者已感到麻木。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表扬。这需要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来做人,带着自信学习。
4、教学讲求实效性
教学应该是使学生知识有所增长,能力有所提高,品德有所发展,并不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不只是把教材教完而不管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切实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采取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用通俗、浅显、形象的描述和讲解,把教材理论化的抽象的深奥的知识,变成学生能够理解和明白的东西,要真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因此,既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又要重视整体结果的有效性,防止出现教师“教”和学生“学”分离,教师辛辛苦苦,学生一无所获。
5、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是指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协调,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听、想、学达成默契;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亲切温和的言语、态度,熟练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方法,多种形式的交流,积极肯定的评价,营造和谐课堂。
三、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做学生欢迎的教师
1、调查问卷
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直是大多数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前几年,有关教育研究机构曾做过一些调查:
(1)学生在回答“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时”,以下理由是最主要的:①工作认真,严谨求实;②敬业爱岗,责任心强;③为人师表,率先垂范;④和蔼宽容,平易近人;⑤知识渊博,技能熟练;⑥授课胸有成竹,内容熟练,举重若轻,条理清晰;⑦授课形象通俗,浅显易懂,理论联系实际;⑧语言幽默,生动有趣。
(2)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是:①照本宣科,读念教材或教案,毫无自己的语言和分析加工;②备课不认真、不充分,吃不透教材,内容不熟练,讲解不清楚,分析不透彻,表达不到位,让人感到如雾里看花,模模糊糊,似懂非懂;③重点不突出,难点突不破,让人听后不得要领;④语言条理性、逻辑性差,让人感到难以把握;⑤上课有气无力,课堂气氛沉闷,毫无激情,令人昏昏欲睡;⑥对同一问题和意思,多次重复,讲话罗嗦,拖泥带水;⑦过于严历,动不动就训人,并伤害学生自尊心。
(3)在回答“你希望老师怎样讲课”时,列前几位的是:①多举例,结合实际讲理论,通俗易懂;②多运用模型、挂图、录像等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教学;③多做实验实习;④多采用启发、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⑤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学生最厌烦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大部分学生希望多上一些实验课,多一些实践课,多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希望考试形式多样,少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2、调查分析
根据以上的调查,教师授课要做到受欢迎,应具备以下“五度”:
(1)亲和度。即指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教师有责任感、事业心和人格魅力,关注学生、亲近学生、爱学生,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哪个教师就愿学哪门课,不喜欢哪个教师就不愿学哪门课。
(2)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良好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欢乐轻松的环境中听课、对话、交流、学习。
(3)参与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要单向传输、满堂灌、填鸭式,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范文2
一、中职学校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中等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这门课程不单是媒体技术和理论,而是需要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教育教学整体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与学质量。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新媒体不断涌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感到教学设备设施更新换代速度实在太快,学生在校学习的媒体技术,有可能在毕业之后已经不再应用,甚至于此类设备已经在学校被淘汰。
而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媒体技术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养成热爱并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育教学的好习惯。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传授学生必要的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以培养操作型、 技能型的人才,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新媒体、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然而,作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她们主要来自于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地区,且基本都是女生,动手能力较差,对现代教育技术,她们非常陌生,对学习普遍有畏难情绪。加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很多学生心中,地位不如语、数、外等文化课,更比不上舞、美、音等专业课。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劲头就更差了。
二、新课程理念下中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习,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笔者根据学生实际,加强教学设计研究,起到了良好效果。
1.加强前期分析,合理设定教学方案
教学前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教学前期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和依据,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需要分析。
(1)在教学前期分析理论指导下,结合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加强了对学生的分析。以今年我所教的10个学前教育专业班为例,1~5班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更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相对更强,表现出的状态是:学习自主性更强、思维相对活跃、上课积极性更高、课堂学习氛围更浓。而6~10班学生文化基础稍差,学习习惯和能力相对更弱,课堂纪律、参与度、活跃程度相对较差,尤其是6班表现更明显。因此,我在组织教学、导入、课堂提问、突破重难点等方面都采用了不同策略。
(2)教学前期分析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加强教学内容分析,新课改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给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完善创新方面提供了更大空间。
(3)在教学设计中,要加强学习需要分析,根据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重点在于熟练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并在此过程中养成热爱现代教育技术、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习惯。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精讲理论,以够用为原则;突出能力训练,增强实践训练内容,将知识融于实例之中,实现“知行并举”,让学生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渴望学习、自觉学习的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提出“鼓励是进步的动力”、“孩子离开了鼓励就像花儿离开了阳光”。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促使他们进步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鼓励。信任和鼓励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培养自信心。
(3)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作品竞赛。通过比赛,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体验到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动机。
3.注意传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策略
学习策略是“在学习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对个体而言,要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首先得是一个会学习且高效运用学习策略的人,一个能生成自己学习策略的人”。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新理论、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信息时代,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很容易过时淘汰,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而指导学生研究并应用学习策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4.身体力行,尽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大量应用于教育教学。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现代教学媒体,如投影、录像、计算机、网络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对促进教学有以下作用:一是促进知识理解与掌握。二是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三是有助于学生技能培养。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范文3
1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分析
关于职业教育的定义,较多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1]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职业教育,无论其功能还是结构都应具有时代性,即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取向与具体形态也必然会随之变化[2]。理念决定发展方向,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决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现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也应是动态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等无不对原有的职业教育理念造成冲击。构筑符合“现代”概念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前提,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1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研究学习者个性化特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习者尽可能发挥潜能。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在探索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进行职业教育的规划和设置。现代职业教育理应要向着终身学习方向延伸,要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为从业者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机会。1.2构筑创新创业的理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等院校“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现代职业教育担负着万千创新创业者的教育教学任务,有责任、有义务把创新作为职业精神来培养,把创业作为职业能力来培养,并促进其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塑造创新创业的主力军。1.3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输送主渠道,学生所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直接或间接为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职业教育在为区域经济提供人力支撑的同时,区域经济也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实现,让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岗位胜任能力需要调整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真正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1.4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是指其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经济发展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双师”队伍、信息化和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了明确规定。这就迫切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师资水平,加强专业建设使之对接产业,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才能把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到实处。
2基于现代职教理念视角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2.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会计人才规划》虽没有给出完整的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人才质量标准,但明确指出会计职业从技术手段到人才培养目标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手工做账、报账到信息化系统的账务处理。会计领域也拓展到更多的高端管理领域。金永利等人研究认为现代会计人才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会计人才的一般定义而言的,它是指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会计人员为了准确、高效地完成在现代会计领域出现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所应具备的以国际化、信息化和应用型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综合知识和能力储备[3]。2.2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分析。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更多是就传统会计岗位需求来探讨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4]笔者认为现代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不仅与会计人才层次、就业领域有关,也应与新经济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工业4.0的升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综合化,即会计、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集于一身。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岗位也有可能被信息技术手段所替代,会计人员也更多转向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等工作。因此,现代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不仅包括传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还应当赋予新的内涵。2.2.1更新知识能力。知识更新快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企业经营模式、业务内容,还是与财税等相关的制度、规定都在不断变化,这都是对会计人才岗位胜任能力的一种挑战。会计人才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从业中做好职业判断;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保证企业遵守国家的财税制度;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更新知识能力已成为现代会计人才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2.2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在技术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创新创业一样适用于会计人才。创新是号召会计人才不可因循守旧,要运用已经积累的丰富知识,学习新的技术,通过不懈地探索与研究,在头脑中形成独创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5],为创业奠定基础。创业是会计人才在会计岗位上和会计服务中的利用创新应对变化的经济、技术环境,进行相应的会计领域的创新创业。
3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分析
3.1着力推进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会计教学中,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校内模拟实训教学为辅。校内模拟实训虽能达到一定的实践效果,但学生还是无法从整体上领悟企业的资金循环,从而影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各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但会计岗位的机密性不会让普通实习生接触。推进校企合作,让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企业实际需要对接,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帮助职业教育院校建立科学的会计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3.2创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不能单纯遵从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还要遵循职业技能形成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6]。创新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需要将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项目化,以项目化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或融合,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训课程方面,强化单项实训,提高综合实训,推行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专业综合实训。3.3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于会计专业教育。高校是实施国家双创战略的重要基地,也是推动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当今社会,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素养,还要在思维方式和沟通交流以及创新等方面有着较强的“软实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专业课程的教育,还需要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双创教育的重点不在“创业”,而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此为契机,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双创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要围绕会计专业服务的特色进行学科建设,从而推动会计“服务+”创业实践,只有通过推动服务的不断创新,才能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7]。
4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时代性”特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求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并不断被拓展。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研究不仅要遵循会计专业建设的规律,还需要结合社会环境下岗位胜任能力的需求。
作者:钱美琴 单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关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25—28.
[3]金永利,胡金良,李梦.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44—45.
[4]宋彩群.义乌中小企业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探究———基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需求[J],中国证券期货,2013(3):84—85.
[5]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分析[J].江苏高教,2009,(4):90.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范文4
>> 现代职业教育视阈下的技工教育发展策略探析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考核与评价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浅析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探讨 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新观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探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模式的定位与转向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 当代职业教育学内涵的突围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提升高职外聘教师教学质量对策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视阈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教育发展背景下的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范仲远.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65.
[4]闫守轩,朱宁波.教师教育中生命体验的缺失及回归[J].全球教育展望,2011(12):61-66.
[5]徐志文.教师职业角色沿革及其展望[J].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7.
[6]楼世洲,张丽珍.探寻与应对: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职业声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4-47.
[7]张倩,李子建.职前教师专业身份建构之困境与出路――对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3):97-98.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范文5
关键词:大职教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15-02
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不同。素质教育要求我国教育体系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文化素养,打造全方面、综合性的人才。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体系一定要走出传统教育理念的瓶颈,从大职教观的视野角度出发,深入了解新时期我国进行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找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作出改良和改革,找到我国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与建设提供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大职教观的基本教育理念
大职教观是一种更加广泛的职业教育理念,它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立足于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在透彻分析当前国际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形势后,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走向,判断当前社会中所需要的职业人才类型,以此确定我国新时期内职业教育培养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总的来说,大职教观非常注重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外部条件的适应性。因此,大职业观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它的适应性,它可以确保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为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可以说,大职业观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同时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群体以及职业个体这三个层面的需求,因此大职业观视角下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可以培养出技术能力高、工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对现有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全年的改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相互适应,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现阶段想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形势需求,确保我国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经济转型,就必须要充分地明确当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透彻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人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调节。现如今,我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阶段,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一定要掌握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从简单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到复杂计算机工程的处理。可见,当前在我国各项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体系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技术和高端科学技术,在课程结构中适当地增加理论知识的教学,实现学生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共同进步,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存在高尖专项人才不足的问题。同时,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服务类产业必定成为将来我国民众消费的主流,而该领域内的专项从业人员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稀缺。为此,现代化职业教育应该逐渐放开传统学历教育的局限,满足广泛群众的需求,进一步扩充教育的内涵,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相互协调。
(二)注重强化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更加巨大的心理压力。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例,经过专业职业教育之后,虽然学生们掌握了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但是在就业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与就业目标不相符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之路并不平坦,因此学生们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健康层面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大职教观视野下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定要注重强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符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生活的节奏,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学校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合理地协调和融合,开展适当的职业启蒙教育。并且职业人对职业的感情、认识和态度等基本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在启蒙教育阶段进行,还要在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中进行融合和训育。职业启蒙教育是指学生在接受普通教育的过程中,融合职业教育课程以及劳动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在入职工作之前提前明确工作的主要意义和目的,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其正确的职业感情、认知、态度。
(三)构建完成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阶段是要进行职业准备教育,也就是为学生提供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和培训,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有所长,并保持这种长处的优势,增加就业的筹码。为此,我国要建立与初中以上普通教育相对应的职业准备教育。将职业准备教育划分为:初等、中等、高等、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教育这几个等级。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我国偏远地区的职业教育大部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处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位置,应用本科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发展。
第二阶段是要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它是指在学生就业之后进行的职业培训、就业培训等非学历职业培训内容,对就业人员而言这属于再教育。现代社会发展快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职业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此外,转岗和失业人员更加需要对新岗位技术有所掌握。职业教育需要对自身进行突破,改变原有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措施,将准备教育与继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为职业人提供专业的短期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水平,职业继续教育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但是在职业继续教育之中所包含的问题不止这些。比如,各个阶段的继续教育与准备教育沟通不畅、职业培训层级衔接不畅等。为此,需要更进一步地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将职业院校作为参与主体,使其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进行有机融合,使两者之间更进一步地衔接和互助,进而使职业继续教育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多元化需求。
(四)注重强化职业教育的理论培训
首先,职业教育依稀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学习技术的目的和意义,并了解技术的应用理念,增强知识应用的有效性,实现职业启蒙教育与普通基础教育的相互结合。一方面,新型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学生在启蒙阶段对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以此培养学生对知识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正视所学习的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以保证使用技能的准确性,因此职业启蒙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普通教育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科应该承担相应的职业启蒙教育内容,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意识和价值观。
其次,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以高等预科教育为基础,并全面融合中高等普、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内容。目前我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并没有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因此中等教育结束之后,学生或是展开职业生涯,或是选择高等教育,这极容易导致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出现断层,为此我国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高等预科教育,将其面向具有叙述深造需求的中职毕业生,使其在进入普通高校前得以过渡,进而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同时,大职教观视角下现代化职业教育体习的构建,需要以院校联合为基础,实现高等普、职教育的相互联合。这种途径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企业进行集团化合作,进而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实行院校联合则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要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经验,从而更为有效地培养出新一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将全面提高职业人才的适应能力和个人素质,将我国的职业教育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文中以大职教观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关策略,希望与相关工作人员共勉。
参考文献:
[1]杨慧,吴国伟.基于职教集团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交通职业教育,2013,(04).
[2]孔源.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陆俊杰.职教教师标准中的技术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4]闫智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D].天津大学,2013.
[5]孙翠香.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焦点――兼论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4,(32)
[6]杨鸿飞.江苏省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范文6
本文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出发,通过对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社会需求类型以及学科定位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出路。
1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综述
1.1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的形成
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职业教育背景的形成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务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高等教育的目标已渐渐不局限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而是逐渐转向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院校对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及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的文件,暗示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在慢慢进入轨道,同时也意味着普通本科和应用技术型本科将是今后高等教育办学的两个主要方向。
然而,这一大方针如何在国内诸多转型和待转型院校进行具体落实也成为了一道难题,需要教育部、地方院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2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研究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面对应用型大学建设带来的挑战,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的环艺专业人才是该专业当下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研究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环艺专业竞争力,在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并于高职院校对接带来的机遇基础上实现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建设,培养出实践能力比研究型大学强、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又比高职院校强的环艺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对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既要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适应市场和行业瞬息万变的发展诉求。[1]
2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
2.1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为了适应行业对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亟须改革。以市场调研为依据,校企合作为基础制定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避免与市场脱节现象的出现,增强企业的参与意识并形成有效对接。
另一方面以专家论证为依托,在遵循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培养方案和配套的教学计划,组织除专业以外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参与环艺专业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地研究和探讨,从而形成一套最符合本专业长足发展的、符合本科院校教学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还应注重以应用定位为根本,以形成能力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是指在体现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应当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就业后可能会遇到的相关专业和行业问题。因此,在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上要巩固好应用定位根本,汲取传统的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营养,并结合学生特点、教师教学特色和地域风格等因素从而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体系的含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结合地方院校环艺专业教学实际和人才培养规律,若想要将市场所需知识和能力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就应当制定以“4+2”模式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专业技术扩展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技能四项能力,在素质能力和课程体系建设两大方面同时打下坚实基础,即保证本科教育要求,又满足学生深入学习、考证、考研等方面的需求。
2.2 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环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工作室导师教学模式构建、软件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两部分。工作室导师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以环艺设计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由导师带领学生成立工作室并适当调整学生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安排等,延伸环艺专业的外延拓展,设置以工作室模式为主体的实践环节,增加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
工作室导师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完成艺术设计公共基础课程,在大学二年级修完设计辅助软件的入门操作课程,大学三、四年级被分入各个工作室并走向社会。这一模式下地方院校、环艺专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有利于环艺专业学生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减少进入工作角色后适应设计和相关领域工作环境的时间,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3]软件课程教学模式衍生于西方各大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课程为主,注重软件操作训练,并辅以相关设计原理、设计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环境照明设计和陈设艺术设计等理论知识的讲解。该教学模式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大背景,更为注重应用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素质的培养,创造性地通过客观软件技术的辅助将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练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 结语
学术型和研究型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趋势响应了国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我国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课程建构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改革,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能力,将传统型环艺专业人才转变为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将系统教学变为融合了创意思维训练的教学,这也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部分院校“高不成低不就”现状的重大举措。
本文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出发,以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院校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并指出了环艺专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紧扣现代职业教育这一时代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环艺专业长足发展。
作者:黄学军 来源:艺术科技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