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教学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教学模式

高职教学模式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探讨;实践教学模式

一、国内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1.1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1)德国FH实践教学模式[1]。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是德国FH模式的实践教学特色。

1)FH的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

2)校企合作已经制度化,实践教学特色突出;

3)企业对FH实践教学上的支持程度之高为世界之最;

4)德国FH模式实际上也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

德国FH模式的办学经费是由国家和企业分担的,或者由基金会资助。

企业无偿给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学校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政府对校企合作制度化,是FH实践教学模式成功的三要素。而目前我国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立法支持、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理念等方面都还差距很大,所以在学生基于对岗位了解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2)加拿大、美国以能力为基础(CBE)的实践教学模式[2]。CBE模式的实质就是重视能力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CBE模式实践教学,在安排实践教学计划前进行大量的调研分析。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学生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从而确定学生的学习科目,并制定评价标准,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1)评价体系的建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

2)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而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

3)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实践学习。

学校内实验室、实训车间比较先进的设备,主要以企业提供为主。

(3)英国、澳大利亚的(CBET)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行业分析,构建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模。

(4)澳大利亚TAFE教育系统。澳大利亚TAFE体系是是完全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之上的教育和办学体系。其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是:

1)以国家资格证书为基础;

2)以行业为导向。

TAFE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政府全额投资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能够满足学生进行职业岗位训练的的水准,从而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5)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实践教学。开放性是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对象的开放、实践教学管理的开放、实践教学目标的社区开放和实践教学形式的开放。

(6)英国以资格证书为中心(NVQ)训练模式。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职业资格是全国通用的,由授予机构颁发给个人,提供就业或继续学习的凭据。它的主要特点决定了英国的以资格证书为中心的训练模式(NVQ)的特点。

1)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标准体系;

2)以实际工作表现为依据的考评体系;

3)以证书质量管理为质量保证体系。

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工学结合、三段式模式、五阶段周期循环模式、能力本位模式、一条主线、两种证书、三个层次岗位能力、四个方面保障与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一二三四式实践教学体系、一主两辅(以应用型为主,复合型、外向型为辅)模式等10多种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专门应用型技能人才,以职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以应用性为主,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高职教育应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通过岗位分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行动导向课程教学。

三、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观念难以打破,教学思路很难突破

(2)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缺乏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

(3)校企合作普遍面临较大困惑

(4)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实践设施难落实;

3)实习课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体系与实际生产现场脱离。

四、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1)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3]。师资队伍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水准。采取政策鼓励措施,充分调动专任教师的企业顶岗实习积极性,通过合理配置师资资源,调配老师进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从行业或企业中招聘实践经验丰富、职业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做专任或兼职教师。通过专兼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打造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改革。行动导向教学着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改革为依托,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课程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岗位应用能力,满足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3)推行双证书制。以职业资格认证为依托,完善课程建设,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试方法。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取得核心职业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全面提高职业能力。构建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高职教学模式范文2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实训软硬件环境更新相对滞后等因素,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云计算的出现,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针对现行的高职教学模式,结合云计算的特征,探讨了基于云计算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云计算;高职;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实施过程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但现行的教学过程多采取教师集中讲授,学生课堂学习或实训室实践的单一模式。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很难做到针对性较强的并且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指导。同时,虽然在高职院校中,实训用软硬件设备投入占教学成的本很大比例,但由于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很快,学校很难做到让学生在最先进的硬件设备上采用最主流的软件进行实训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随着高性能计算产品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出现了崭新的应用模式。颠覆、革新了部分传统操作平台和软件。主要表现在传统的PC及桌面应用被不断创新并移植到互联网络中,形成了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各种云应用[1]。云计算是数据管理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新型的数据管理计算模型,它在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实现计算任务,它能够使用户按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信息服务等功能,使得我们能够更专注于业务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和技术的创新。云计算的出现,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针对现行的高职教学模式,结合云计算的特征,探讨了基于云计算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

 

一、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可以定义为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媒介,提供安全和快捷的数据存储、网络计算及软件应用服务,从而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位网络用户的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及软件服务中心[2]。

 

二、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就是服务。因此通过云计算来实现的服务即可以称为云服务。云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3]:

1.云端存储数据。数据不必存于用户电脑中,只需存在云计算提供的海量存储空间中。

2.云端软件服务。无数的软件程序均置于云端的服务器中,而且软件架构在各种标准和协议之上,不必下载即可使用,而且可以多人网络协作使用。

3.随时随地提供服务。云计算提供的服务简化了终端用户的硬件配置。只要用户的硬件设备能接入网络并且登陆其云服务平台的账号,就可以享受云服务。

4.个性化的云服务。由于云计算整合了大量网络资源,因此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基于云计算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

1.基于云计算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有了“云计算”带来的学习环境,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根据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订制学习计划和使用云端的学习资源。学生只要拥有配置不需很高的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学习,而不在拘泥于课堂的固定时间,固定模式。

 

(1)学习内容按需所取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室或是实训室面对全体同学进行课程讲授,就每一个同学而言,他们接受的课程内容是完全一致的,授课进度是完全同步的。而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有高低差异,这就造成了“好”学生“吃不饱”,总觉得教师的授课内容简单,节奏过慢,希望讲得更深入些。与此相对的“差”学生“吃不了”,认为授课内容难度较大,讲解的节奏太快。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整体,这种矛盾很难调和。而基于云计算的自主式学习,学生通过终端设备,连接云端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学习不同的知识课程,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某一门课程进行筛选式学习。这使得学习过程具有了较强的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2)学习时间地点灵活

教学资源存储在云端,学生不必局限在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地点进行学习。而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特别是现阶段,在高职院校中普遍推行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其余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没有条件回校学习,而在顶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可能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力,此时,在工作之余,可以通过云端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来弥补知识的欠缺。

 

2.基于云计算的协作交流教学模式

基于云计算的协作交流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地组建学习实验协作小组,让学生们在提供云教学资源的服务器注册账号,形成一个云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并利用云计算平台创设协作学习的环境和资源,协作学习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实现协作学习的学习工具和在线软件,都可以在支持云计算的网络中获得,同时,师生可以借助多样化的交流工具实现协作学习和交流,方便小组成员在线通讯和协作。

 

(1)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在云计算中通过虚拟社区,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甚至共同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学生在社区中可以有多种协作学习方式:一种是寻求帮助,即在学习过程遇到困难,可以向小组中其他学生求助,其他学生将通过回复提问的方式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小组讨论的方法,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小组成员就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讨论交流,从而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再一种就是协同开发,即学习协作小组的学生可以通过云端提供的软件环境,进行某个实训项目的协作开发。

 

(2)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在云计算提供的社区中,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进行网上辅导和答疑。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交流给予学生学习评价与总结,并且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给予恰当的学习指导,实现因材施教。

(3)学生与企业人员的沟通

通过云中虚拟社区,协作学习小组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加入,通过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可以使学生了解在行业企业中,最主流的技术以及最实际的工作流程,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及方式进行调整。

 

高职教学模式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邓光(1966- ),男,重庆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傅伟(1965- ),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杨晓燕(1970- ),女,江苏南京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与工程审计。(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333’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SJG43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理论与应用、专业与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纽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一、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1.关于教学模式。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他们在197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Models of Teaching)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迄今为止,由于文化背景、理解认知、教育类型与层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教学过程本身的复杂性,理论界对教学模式并无统一、标准的界定。比较符合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状况的是将教学模式定义为“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①是“正确反映教学客观规律,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范型。”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教育观、人才观、方法论与质量观的综合反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评价标准是构成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因素。

2.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征。高职实践教学是以某种职业能力或职业素质为培养目标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活动,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并具有同等重要性、相对独立的一种教学活动,主要有课程实验、专业实训、生产实践、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实践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除具有一般教学模式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专业性。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是现代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思想的体现,而且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程式,实践教学模式中涉及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评价标准等因素必须与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相结合。二是职业性。尽管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按不同任务可分为验证型、模拟型、生产型、探究型等,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以获得相应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则是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三是区域性。“区域”已不再是狭义的地理概念,还包括与专业相应的产业、行业或企业。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实践教学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特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性反映,也是将实践教学成果转化为具有一定价值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或商品的过程。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教学是发挥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1.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③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具有围绕一定教学目标设计的指向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并对实现途径和方法载体等因素具有制约作用。实践教学的目标来源于专业知识的应用、职业岗位的胜任、经济社会的适应和自我发展的需求等方面,目标的设定与选择要在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或侧重,既突出实践性、形成目标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更重视创新性、着眼目标的长远性;既体现职业所需的“技能型”,更彰显人才的“高素质”。近年来,我国涌现出的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李斌、袁政海等,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艺,更以勤学肯钻、善于思考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各自领域的技能大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高职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关于实践创新能力,有人认为就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人认为属于实践能力范畴,是“实践能力达到高级阶段的集中体现。”④我们认为,实践创新能力是从职业能力到创新思维、再到创新技能的一种递进式(简称“三递进”)的概念化过程。第一,职业能力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满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基础。第二,创新思维是学生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实际问题寻求独特性、创造性解决方法的理性认识过程。创新思维是学生从感知到认知、从掌握到熟练、从技能到技巧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素质逐步“内凝”的过程。第三,创新来自实践、源于认识。创新技能是对已有事物进行开发、更新和改造的行为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外显”。职业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是构成实践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其中职业能力是基础,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技能是核心。⑤实践创新能力的这种层次化和递进式特点,不仅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助于实践教学操作程序、评价标准等环节的设计。

2.实践教学的途径。专职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简称“三结合”)是当前高职实践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最佳途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有机整体。

专职结合是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的基本依据,是指专业与职业相结合。一方面,专业是现代高职教育面向行业企业特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而职业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⑥将特定职业岗位的计划与决策、设计与生产、工艺与标准、检测与维护、营销与管理等实际工作任务整合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形成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岗位工作流程,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掌握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从而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实践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在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相互融合的同时,将严谨与规范、团结与协作、诚信与服务、创新与卓越等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思维和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

校企结合是实践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条件保障。广义的校企结合不单指学校与企业的结合,还包括学校与行业的结合、学校与地方区域的结合、学校与政府部门的结合等。校企结合不仅可为高职实践教学提供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而且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社会化的必要条件。校企结合的作用在于:一是为实践教学提供环境和技术支持,包括场地、设备、工艺和管理,使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有助于弥补学校实践教学投入、降低教学成本。二是为师生了解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构建信息平台,使专业建设及实践教学始终与社会经济产业调整保持较高的契合度,同时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素质结构、激发师生创新意识创造条件。三是为实践教学成果的商品化和社会化提供可能,如学生就业、技改发明、科技咨询与公益服务等。当前,校企结合的关键在于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发挥实践教学综合功效的机制,即树立基于利益考量的合作理念、建立对接产业集群的合作平台、健全支撑规范运作的合作保障、完善校企全程合作的育人机制。⑦

工学结合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组织形式。工学结合既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重点是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及教学时序的设计与安排,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实践创新综合素质,条件是通过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以政策或机制来激发相关行业企业和地方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的载体。教学的载体是承载具体教学内容、方法和要求,沿预定途径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媒介,是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驱动工具。实践表明,专业实训、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简称“三驱动”)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其中每一种载体又由若干相对独立且又相互联系的项目所组成。载体设计是不同教学时段特定教学任务的项目化,而项目化教学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⑧高效性是实践教学项目载体设计的基本要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递进式。如果把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验或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的专业实训看作是“项目载体”,那么这种项目化设计本身就反映了学生从认识专业到了解职业、从掌握单项技能到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递进式过程。而从专业实训到技能竞赛、再到社会服务,也反映了学生从实践到应用、从适应岗位到融入社会的能力发展过程。二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协同性。创新素质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个体自身因素,还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所谓“协同”就是将有利于创新素质形成的各种因素以项目化方式加以整合与利用,形成跨课程、跨专业、跨领域的多元化项目载体。协同的广义性包括人与人的协同、专业与职业的协同、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学校与社会的协同以及技能与文化的协同等。近年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项目化实践教学中注重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例如,在专业实训中,将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利用扬州作为全国宾馆旅游用品生产与物流中心这一资源优势,教师指导学生开发设计牙刷生产模具中的夹具,并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等。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人们从整体上综合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促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由于教育类型、层次的多样化,并不存在一个普适性的模式,评价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践证明,“333”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品质的有效策略。

[注释]

①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79.

②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3.

③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0.

④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分析[J].江苏高教,2009(4):90.

⑤傅伟,岳金方,唐菲.高职教育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9):91.

⑥徐涵.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3.

高职教学模式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问题

一、前言

高职院校的特色是指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在一定办学理念指导下,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独具特点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模式。一所学院的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学院的文化特征,是学院自身魅力之所在。

二、构建具有职业特色教学模式的途径

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所选择的途径,要从区域产业出发,选择当地就业面大,发展深度广,符合时展的行业做为专业设置的标准;将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在教学上,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上力求突破学科教育的束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明显具有职业特色,彻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尤其重视实训实习条件,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核心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

1.围绕区域产业重点建设优势专业

德国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面不宽,但很专门化,专业优势突出。而我国职业院校受普通高等教育影响,设置专业课程大而博,课程内容相互交叉,重理论轻实践,无法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区域产业情况,针对当地产业的特色以某行业的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将财力、物力集中投入到能体现学校发展方向的特色专业上,并且力求企业参与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围绕该行业所需各种职业能力设置课程。

2.针对社会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学体质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在校学习三年,课程的开设情况一般是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第二年才开始接触专业课,并且要在一学期内完成几门课程,新学期又开始学习新的课程,经常造成学生学着后面的知识,又忘了前面的内容。这实际上仍然是按照学科来设置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得不到体。

3.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模式下的效果

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方式。根据考核地点可分为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内评价,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理论考核改变传统的单一答卷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校外评价,则是将学生的企业实践考核结果作为一门成绩。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要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特点

我国高职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高职教育教学在不自觉地或被动地受到传统普通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影响,出现诸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是本科院校的重复,高职教学大纲和所用教材是本科院校的通俗翻版,高职院校的实践实训教学有名无实等问题。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对高职教育本质的理解把握,结合自身资源条件,也逐步展开了一些高职教学改革,但这些尝试是零散和非系统的。课程教学是一切教育的立足点,体现着教育目标的具体要求。高职教育也不例外,要确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育体系,必须从教学的体系和模式入手。

四、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它引导并制约着专业建设的其它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别,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带有显著的职业性、实践性特征。服务区域性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我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指导下,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上有了实质性的发展。

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成为各院校普遍的追求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也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在学校转型前主要由文化知识课教师构成,他们擅长的是以逻辑结构为起点的知识传授,与高职教育需要的能力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相去甚远,“双师型”教师远远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院校为适应高职教育要求,近几年纷纷在教师的再教育上加大了力度,特别是在能力素质培养上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1.培训:企业顶岗学习和国外培训相结合是各院校普遍采用的做法,企业顶岗学习主要是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了解现代化生产工艺和设备,了解企业新技术的前沿发展动态,国外培训主要是接受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程开发方法。

2.引进:包括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引进具有企业生产经历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引进在行业、产业有影响的专家充当学术带头人,是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有效办法。各院校纷纷加大力度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尽管受现有人事制度的制约,进工作存在难度,但仍在不断地取得进展。

3.进修:各院校鼓励中青年教师为在学历上达到更高层次到国内著名大学进修,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

六、引入多元化、重过程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不能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需要结合“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特点设计出能够反映该教学模式成果的教学评价机制。其一,可将职业标准化要求引入高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评价机制。职业标准化是社会对职业人才规格的总体要求,通过国家劳动保障部门或行业协会来制定,制定出来的标准对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的选拔都有着约束力。基于工作过程强调与职业情景的联系,对其的教学评价也有必要将职业标准引入作为指导,同时积极推动企业代表参与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发生变化的,其教学评价体制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最后,教学评价应建立分段、分层的评价体制。学习同一专业的学生,因其爱好、智力等到多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时可能着重于某一职业能力的学习,其它职业能力的学习则较弱,在评价时可采用取优评价体制,肯定其优势的职业能力,或获得较高评价,而不因某一方面较弱而否定其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在某一工作任务的学习完成后,即可以对进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逐一考核,而不一定采取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的形式,多个工作任务的考核结果,则可综合为课程成绩。让学生在学习完某一工作任务后就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则亦可采用取优评价体制,肯定其某一教学能力的优势,并结合情境教学设计或项目(案例)设计能力、教学小组配合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结束语

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局面,可是传统上普通高等教育的理念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束缚很大。就此,如何构建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从而加快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建立,对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春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定位摭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高职教学模式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信息化教学 模式 转向

[作者简介]张伟博(1978-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和广告学;李建(1971-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营销。(江苏 南京 21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生涯减少背景下江苏高职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b/2011/03/03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76-02

一、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创新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讲道:“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这些教育理念要求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现代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职业教育观念的不断融合,要求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1.职业教育将过去的知识型教学变为技能提升型教学。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培养的学生要进入企业的第一线,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炼后,成长为创业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做中教、做中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在不断提升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达到零距离上岗要求。

2.信息化条件要求职业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调研数据发现,企业对新毕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而目前职业教育下的毕业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尚有一定的欠缺。笔者在江苏4所职业院校开展的定量调研表明,94%的学生每天都会登录互联网络;48%的学生表示对教师布置的书本作业没兴趣;在课后会自主学习的学生只有54%。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告课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风动能与太阳能技术课程、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课程等,由于开展了信息化教学活动,学习这些课程的学生在课后几乎都愿意完成虚拟实训作业,并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浏览、交流与自主学习,甚至还主动给任课教师网络留言,提出意见。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反差,同时也给高职教育一个信号,既然学生课后都愿意花时间在互联网而不愿意看书本,那课后学习是不是应该由书本转向互联网,转向信息化学习模式?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为:知识、信息的获取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顺畅的网络交流和沟通能力,通过网络完成相关专业任务的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随时、随意地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攫取信息进行学习。各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应该积极探索、寻求转变,紧跟业界脚步,迅速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向。

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游戏化、视觉化传播的教学作用更大。传统的教学设备主要是黑板、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解,很多东西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无法想象。现代科技与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形象,富有视觉冲击力。3D甚至是4D电影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各种精彩绚丽的网络界面每天都冲击着学生的眼球,手机图片、视频、iPad掌上电脑等更是无处不在地传递着丰富的视觉信息。精美的静态和动态的视觉文化替代传统印刷和口头传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信息化教学由静态转向内容丰富的动态的可操作内容已是“迫在眉睫”。这要求未来的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地编写新教材,而是要通过各种编程、视频拍摄和编辑、辅以相应的文字,使学生能在看中学,在操作中学。换句话说,未来的教学模式相当于教学生做各种课程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技能训练。

二、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转向路径与模式

职业院校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转向必须经过一定的路径。首先,要求学校和教师转变观念,树立“转向”的信心和理念。其次,必须有相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作为信息化教学转向的有效保障。最后,要有与之相配的一系列信息化资源来保障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全面化。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实务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由于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输从“教书”角度转向为“岗位设置”的角度。所以,信息化教学应该区别对待。总体来说要向以下三个方面转变:

1.多点网络式教学模式。信息化下的教学模式与以往相比有了根本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由一个教师主导到多个教师同时参与。比如,教学如果涉及多个方面,可以分别由本校教师、企业导师等多个人通过课堂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模式同时介入,与同学可以实时互动,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又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实时看到企业的操作现场和企业导师的现场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场景化、生动化。

2.模拟和仿真(游戏化)教学。高职学院由于资金、技术等问题还不能在所有教学中都引入最先进的设备,但却完全可以设立虚拟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工作现场的情境,课后配有自主学习软件,让学生反复完成工作岗位中的每一个步骤,从而熟悉工作流程,学到实战技术。如江苏某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一套领航设备,包括投影设备、轮船操作设备、控制平台、仿真环境系统设备等,学生在操作台上可以模拟香港、纽约等世界上所有大港口的具体环境,在操作台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船速的变化和在水中的摇摆,看到城市一步步地逼近。这套设备还可以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下、不同洋流条件下的操作,如风和日丽、刮风、下雨、下雪、冰冻条件下进港操作的技术。这种游戏式的仿真教学模式赢得了所有同学的喜爱。应该抛弃单纯的PPT授课模式,立足于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各种专业仿真教学设备,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3.基于全天候网络解惑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教师自古以来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高职学生之所以学习兴趣不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未来充满了困惑,又无人沟通和解惑,导致内心苦闷,失去了未来目标,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彻底迷失方向。信息化教学转向的根本,不仅是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基于整个传播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

社交网络的使用在当今学生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笔者调研,江苏4所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交网络使用率都是100%,且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使用黏度非常高,91%的学生表示每天都会登录社交网络。那么,将教学内容灵活嵌入社交网络将是一个很好的模式。高职学院的教师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学生的班级网络(QQ群、MSN群、学生喜欢的各类社交网站、微博、微信、易信等),不仅使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随时随地传播给学生,在网上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共享优秀作业,也可以通过适当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短板,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还可以看到学生的反馈,针对发现的问题随时予以解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航标和灯塔,奠定特定的友谊基础,建立起适应学生心理和传播方式的新沟通模式。

在实际运用中,要为每一门课程开设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交群体,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变得随时、随地。同时,着手建设课程精品资源,并通过网络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丰富化,使知识的传输变得非常准确且迅捷;学生接受教师的信息也变得更加方便、灵活;学生的课外学习形式更是异常丰富。这种基于社交网络概念的教学模式不但符合当今大学生的传播思维习惯,而且也让知识的传递方式变得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信息化教学对高职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观念、设备、资源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外,教师是信息化教学转向中最核心的因素。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主持人”,是重要的信息传播者,也是学生答疑解惑的重要信息源。在数字化生活的时代,信息化教学转向的背景下,教师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又分成三个主要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生产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这就表明在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创造和生产能力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教师是否具备在数字化时代获取、分析、生产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是否在教学中能够创造和生产学生感兴趣的信息,都将是信息化教学转向的关键。作为现代教育中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树立信息化教学转向的理念,更新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观念,提高教学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才能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满意的教学目标。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按照信息化教学的标准,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不管是文科还是理、工、农、医、艺术、体育等,授课教师都要自己或与相关的程序开发人员一起根据课程的要求开发新课程及设备。比如,学院设置高尔夫球专业,如果因此建设一个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既没必要,也无可能。但高尔夫球在很多方面是可以进行仿真设计的,教师可以提供高尔夫专业的课程教学经验,让程序开发人员开发相关的模拟程序,使仿真教学成为可能。

2.更强的设备和技术操作能力。目前许多高职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书本式教学,相关的设备操作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与高职的职业化教学的初衷并不吻合。高职教师应先于学生了解和熟悉设备和相关技术的操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更强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信息技术瞬息万变,各专业也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教师要善于吸收新的信息、技术和经验,并运用到教学改革中去,使学生学到的都是最新的东西。每天全世界会有无数个新案例诞生,教师要善于甄别,将最新最好的案例不断充实到教学案例库中,做到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相结合,学生喜闻乐见。

4.较强的知识产权生产、运用和保护能力。教师为了教学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开发新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生产出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知识产权,有些可以转化成商标权、专利权,有些可以放到企业实际生产中。高职学院教师要有能力、有信心去做这样的事,为社会、学校和个人创造财富,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要受到侵犯,努力促进全社会该项技术的教学、运用和发展。

5.与学生在网络时代顺畅沟通的能力。学校应创造条件为教师配备一些设备,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看到学生的信息,及时点评和回复,做到全天候沟通无障碍。

数字化时代早已来临,使信息化教学的转向大步前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着眼未来,树立全方位、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创造、生产出优质的教学资源,结合职业教育的内涵,培养出优秀的实战技能人才。

高职教学模式范文6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50-02

高职教学改革正在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中观(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和微观(课程和教师)三个层面展开。其中,教学模式改革无疑是高职教学改革中微观层面的紧迫问题之一。

“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高职教学模式的比较

主体不同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主体不同,使得课程内容、结构、教材、开展时间、空间等课程其他要素都以主体为方向随之发生转变。所以,主体不同是两者的最根本区别。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不同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在组织课程时多采用“填鸭式”,以知识为目标,重在建立一个明确的知识体系。课堂问答和做习题都是为了巩固知识。课程基本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组织课程时提倡采用“项目驱动”、“设置情境任务”的方式,用任务来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陶行知曾说: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下工夫。

课程使用教材的编写思路不同 传统高职教学课程多是以知识点为要素组织教材。按照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追求建立明确完备的知识体系。教材结构和内容无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编写则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教材内容选择上不追求构建知识体系,而是知识“够用”即可。是否达到“够用”要求,则需要在教材编写前进行广泛的调研,了解用人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了解职业岗位高中低层次需具备的能力素质、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专业发展趋势,然后从满足现在、开拓未来的角度提取适合高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最后设计学习情境,并细化成学习任务。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组织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取舍安排由做项目任务时是否需要来决定。

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不同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知识流向可以归结为“传递——接受”式。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非发现者。学生缺乏主动性,除记忆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都未得到充分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做”三者的结合,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技能融合下的“情境任务”设置,使得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角色中脱离出来,运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由于学生本身知识的局限性,在“做”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错误,此时教师的“教”就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扫除“做”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学生除了学会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学生会更加自信,更加乐观。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有些教师采取分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

教学场所不同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局限于课堂。只有少量的实验进入实验室教学。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场所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工厂、公司、商店等。陶行知先生就曾以“游泳”取譬,说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陶行知先生强调“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教学场所是围绕着“教学做”来开展,哪种场所有利于“教学做”,就将课堂搬到哪里。目前,各高职院校实施的“厂中校”、“校中厂”就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场所设计的一种探索。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同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而考试又是以考理论知识点为主。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考核可以借鉴开放教育中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开发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使教师摆脱“应试而教”,使学生摆脱“应试而学”。重点考察学生“做”的情况,突出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做”三者的关系不同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是将这三者分离开来的。在单元教学中,先讲后用;在整体教学中,先集中讲理论,最后综合实践。往往上理论课时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实训课时又早已忘记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做”被认为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中指出:“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情境任务的设置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情境任务的设置是关键。好的情境任务能够反映实际工作要求,营造职场氛围。学生通过做情境任务,感觉自己就是在处理真实工作,不知不觉向职业人转变。同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步骤一样,需要教师进行广泛调研后提炼。同时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每一章知识可以设置一个最优的情境任务,但局部最优并非整体最优。采用整体性思维就需要将整个课程设置成一个大情境任务,然后为完成这个大情境任务需要将其分解为小项目。这种自上而下式的任务情境设置方式从逻辑上更加连贯。从完成小任务开始最终完成大任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做”,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原来是“讲课”45分钟,而现在是指导学生“做事”,单纯讲课的时间要减少,而且必须减少。从表面上看,教师工作任务变得轻松,但是实质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而且有所提高。这是因为教学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后,教师的定位也随之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陶行知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这至少对教师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知识;二是要懂学生,会因材施教;三是要自己会“做事”。有知识和懂学生靠教师平时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就可完成,而要达到会“做事”,教师同样需要积极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切实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方法。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是面向考场的读书人。培养读书人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出现,将会给整个高职教学模式带来一股强劲的改革之风。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朱曦.论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2009(27):123-124.

[5]毕明生.高职“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