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1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用4个梦阐释了中国职业教育梦。她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实现中国职业教育梦的必然要求,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夯实基础,为学生“人生出彩”打造平台,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保障。
“职教梦”就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每个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少年都能接受高质量、高水平、适合自身需求和发展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靠职业教育帮助青少年就业、成才、致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认为,对职教人这个群体来说,也应该有个“职教梦”。
要坚持优先发展职业教育,通过法律制度、政策安排和公共资源配置予以保障;要加强国家干预,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室副主任马洪范研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后提出建议。
我的孩子在一所高职院校学影像专业,目前在找工作,可连一些乡镇医院招聘都要求本科学历。当初孩子报考影像专业是听说就业容易,可这两年这个专业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学生根本无法就业。
四川江油市民郑祚霖直言,政府应该根据就业趋势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及时向社会公布供需状况。学校也要有专业的长远规划,不能坑了学生。
现在高职生毕业后,有的到社会上其实只能享受与民工同等的待遇,这样,一些农村家长就会认为,不如高中毕业直接去打工,何必去读三年高职。必须重视这一社会现象,否则会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潘懋元的观点。
高职高专教育缩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缩水,随意更改计划。二是课程内容缩水,随意改变课时。三是教师授课内容缩水,授课质量差。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杜惠平指出,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现状和其在高教体系内的作用并不匹配,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缩水”问题应得到重视。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职教体系 教师发展 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和层次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对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指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出改变和提升,这是我们每位职教人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吃透培养方案,熟悉培养目标
在现代职教体系中,学生可能处于中等职业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教育或非全日制教育等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不一样。专业教师要吃透所任教阶段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详细的了解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课程结构、专业主要课程教学要求、对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实训(实验)基本条件等方面,这样人才培养才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则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终生教育做好充分准备。
二、参加企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以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只有教师强了才可能实现学生强,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规划》将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十二个重点任务之一,同时期望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每位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双师素养,尽快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目前职业学校不少专业教师是从大学一毕业就走上三尺讲台的,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学校要为专业教师的双师素养的提升搭设平台,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在工作中也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平台提高自己。利用暑期、周末或学校集中安排的时间积极下企业锻炼,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参加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等,促进自身的实训指导能力的提升。
三、紧跟行业发展,改革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和技术不断进步的局面,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就能教给学生与时俱进的内容,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能更快适应岗位。因此教师要建立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四、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岗位教学法等,践行“做中教,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充分利用地方合作企业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教师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活动,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让学生掌握真本领;同时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反复训练,熟练掌握技能操作原理和方法。
五、学习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手段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问题;对策与建议
我县的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和特色,但与十提出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笔者对发展职业教育有几点思考。
一、关于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是我县成人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等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职业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124人,在校人数1300多人,专业设置有计算机及应用、医学、音乐、财政事务、工商、旅游、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美术设计、烹饪、电子、机电、农林等,累计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近万人。
二、我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定位不够准确
在当今社会和职场需求呈多样性且变化极快,升级转型加快进行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培养优秀的实用型的技能型人才。
2.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滞后
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职业教育是通过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
3.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根本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
4.政府重视程度不高
没有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相当的位置看待,只是作为缓解升学压力的措施。
三、关于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十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实现我县“四县目标”,“实施五大战略”的迫切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发展我县的职业教育,要做好以下几点:
1.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贡献,以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形成社会共识。二要纳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总体规划中,促进我县职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列入考核范围。三要加大投入,根据我县职业发展的现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职业教育实行倾斜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准确定位,合理设置专业,突出特色
一要转变办学理念,要区别普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机会,面向市场办学,在研究市场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着力点。二要创新办学模式,转变普通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推广平定职高黄海班等模式,即校企联合办学等。三要合理设置专业,要根据社会职业需求,不断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特别是要有前瞻性、要跟踪先进的生产技术,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引进课程和专业。四要科学调整布局,根据我县现有职业教育学校规模小、专业设置重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对现有办学资源整合,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职业园区;多样化;发展现状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共有近15000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达到1.5亿人次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8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800万人次,企业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培训9100万人次。并且,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68%。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从2006年至今,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80多亿元,地方财政安排约220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超过20%。
一、当前我区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职业教育发展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相m应
目前,我区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特别是在14个年销售收入目标超千亿元的产业领域,技能人才短缺严重。如2010年,南宁市、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来宾市等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包括数控机床操作、焊工、机修工、冷轧/箔轧操作工、铝加工设备主操作手、汽车维修、电工电子维修工、铸工、电工、铝加工、氧化铝、铝电解工等工种人才缺少8―10万人。而广西区内职业院校可供给机械制造加工类毕业生只有10635人,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与维修类毕业生为4155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类毕业生为240人,交通运输类大专毕业生为2150人,化工及自动化仪表类毕业生为700人,远不能适应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形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高职学院、中职学校和各类技工学校之间专业设置趋同,专业互补性较差。一些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电子信息、文秘、会计等办学成本低的“热门”专业,各层次都盲目争办,专业布局过多。而一些办学成本高但与我区大力发展的10大产业集群对应、紧缺的工科专业如装备制造、数控技术、有色金属加工、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却布点很少甚至空白。
2.职业教育经费不足,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比本科教育和高中教育高,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而目前,我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政府层面看,各级财政拨发的预算内教育经费不足。从学校层面看,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费和少量为企业培训收取的费用。职业学校基本依靠自身滚动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都感觉资金运转压力很大,其他学校就可想而知。特别是中职学校,拨款少,收费低,日常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更难筹措。这就直接导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学生技能技术的培训受到制约。我区多数市县职业学校没有符合条件的实训设备和基地,一些职业学校只能陷入“理论化教学”的窘境。
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尚不适应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条件。当前我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还相当薄弱。具体表现为:(1)职业学校教师缺编严重。(2)相当多的师资缺乏实际操作技能。(3)中职教师队伍不稳定。(4)缺乏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人才相互交流的激励办法。
4.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 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方向是对的,但职教管理存在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和逐步解决。一是多头分散管理。从横向看,职业院校分属教育、劳动、农业、工信委、交通、卫生、商务及其它行业部门管理;从纵向看,有自治区、市、县(区)管理。由于管理部门不同,造成许多政策差异。二是职教文凭证书的发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高职、中职学校学历文凭由教育部门发放,技校学历文凭由人社厅发放,由于教育、劳动人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使得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与技工类学校的教育资源未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 职教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的最典型现状就是:政出多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重复,无序竞争,资源利用率不高。且由于职教资源主管部门不同,职能交叉,导致许多政策一直不协调,而地方政府整合的难度很大。由于管理体制没理顺,协调机制未建立,宏观上难以有机协调并形成合力,影响了职业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及整体优势的发挥。
5.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步履维艰 企业能否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区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很多合作项目难以获得企业的支持与有效配合,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调研表明,88%的企业认为参与职业教育是一种负担,表示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建立较紧密的产学合作。即使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办学协议,校企合作也仅仅停留在解决实验、实训基地等浅层次的结合上,而双向参与、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战略伙伴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6.中职教育招生难,生源流失严重 “招生难、难招生”几乎是所有中职学校都共同面对的难题。一些市和县的职业学校连续几年完不成招生任务。招生难的原因,一是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有一定偏差。二是技术工人待遇太低,薪酬水平、职务晋升的速度赶不上其他从业者。三是中等学校学生毕业后就读高职院校,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普通高校就读本科、研究生的渠道不畅,影响了家长送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就业准入制度还不健全。
二、对职业园区多样化发展的思考
当前,中职学校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也有严峻的考验。下面就中职学校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问题浅谈几点建议。
1.严格依法治校
中职学校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严格依法治校,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中职学校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例如,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冼夫人文化、丁颖文化等地域性优秀文化、艺术和职业精神融入学校教育之中。
3.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学校要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人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专业(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公共课教师、实验、实习实训和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活动。
4.突出抓好专业建设,拓宽学生成长成材空间
国家级、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要认真抓好后示范工作,要把在创建示范校工作中形成的成果加以巩固,努力创建五位一体现代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大力推进实践性教学。在通过深层次交流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重点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重点考虑专业对接的成人教育模式和3加2对接模式。
5.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中职学校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增强教学、学习、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度,进一步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士兵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沈楚.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5
《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第14期刊登朱青的文章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不竭的发展动力,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一个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探索的过程,从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到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创造激发智慧火花的环境,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创新人才所具有的条件看,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对未知的探究和对真理的追求,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是广博的知识和坚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现实和生产实践活动。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构建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重视打造实践性教育平台。
完善文化转型期大学治理结构
《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第4期刊登吕丹的文章指出:作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与基石,大学治理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日益成为高校发展进程的重要内容。随着当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大学治理结构若要与所处的文化世界相适应,必然要求文化环境的改变,构建适应文化环境变化的大学治理结构就显得尤为迫切,也使得文化转型成为一种必然。但是,由于受到高校管理机制和校园文化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治理结构调整与完善的实践过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矛盾与冲突。大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高校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遵循文化转型期的客观要求和基本规律,并结合当前大学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和调适,构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倡导愉悦化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刊登孙国权的文章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两课”(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主要途径,如何使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形成深受学生欢迎的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倡导思想政治教育愉悦化,探索创建一种愉悦欢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愉悦是心理学研究的概念,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心灵现象,是个人的幸福感的表现形式之一。怎样使愉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首先,愉悦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其次,愉悦教育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愉悦教育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起到整合的作用。
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与就业密切相关
《煤炭高等教育》2014年第3期刊登樊立三的文章指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了解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探究求职行为、就业结果及其对策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出现的问题,重点从毕业生自身角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一是学校要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引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学校要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构建就业教育服务体系;三是争取社会支持资本,构建就业信息资源体系;四是毕业生要端正心态,提高求职就业核心竞争力。以期为大学生求职就业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构建科学的求职就业辅导体系。
推行现代职教体系下的学徒制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台湾地区 技职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基本框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64
1 引言
台湾地区教育体系是普通教育和技职教育并行的“双轨制”教育体系。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呼应台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既吸纳了西方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又借助东方儒家文化崇尚读书的传统,成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技职教育体系。
2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四类学校、五个层次,四类学校是指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五个层次分别是中等技职教育、高等专科教育、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在学制上,高级职业学校(高职)属于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学制一般为三年。专科学校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分别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二年制和四年制,分别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研究所设在大学,进行研究生教育,硕士班学制1~4年,博士班2~7年。1996年,台湾地区在普通教育体系中附设二技,以衔接专科学校课程。至此,构成了一个与普通教育体系并重并立、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技职教育体系。
3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特点
3.1 “立交桥”式体系结构
“立交桥”式体系结构是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最显著、最具代表性的特点。该体系相对较为独立和完善,但同时又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规格、层层衔接贯通的体系。一是层次完善。技职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发展,层次完善,上下衔接,自成体系。二是学制合理。按照不同的生源,设立不同的学制,一是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二是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相互衔接。三是职普衔接。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互相衔接,在技职教育的每个层次都有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通道,且无论接受哪种高等教育,学生都有获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机会。四是多元入学。技职教育体系多元入学方案使拥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入学方式进入合适的大学科系或研究所就读,各学校和科系也可以根据校方的需求与特色,甄选适合的学生来就读。五是管理科学。技职教育行政管理为三级垂直管理体制,各机构管理职责分明,有利于技职教育的统筹安排和技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2 贯穿终身教育理念
台湾地区将终身学习理念融入技职教育体系中,技职教育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公民可以随时返校进修学习。一是开展生涯辅导。生涯辅导教育始终贯穿于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当中,在中学阶段就已开展生涯教育,较早地让学生进行职业性向试探。二是建立回流教育制度。鼓励在职进修的“区间式”学习生涯规划,开办在职进修专班,提供相当层级的学历教育机会,满足了台湾地区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升与工作转换的需要。三是建立职业证照制度和多元文凭体系。一方面,要求技职院校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证照,另一方面,按照“职业证照换取同等学历资格”的原则,建立起了毕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证照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3.3 私立技职学校比例大
台湾地区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私立教育的发展,多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私立技职学校教育体制,私立学校占有较大比例。2012年,私立大专院校学生人数为92万,是公立大专院校学生人数的2.1倍。
4 对大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海峡两岸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由于同宗同族血脉相连,在文化背景、社会特点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台湾地区在六十年代开始发展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正是大陆目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台湾地区曾走过的技职教育道路和技职教育体系特点都对大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借鉴意义。
4.1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
4.1.1 职普教育相互贯通和衔接
为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通道,一是全面开展职业预备教育。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术教育类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选修或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二是探索高职专科层次教育,在一些发达地区适度地增加本科及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给职校学生更多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4.1.2 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
按照中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化人才培养理念,一是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扩大中职学校学生升入高一级职业院校的比例。二是重新规划中职与高职教育两个层次之间课程和教材的衔接,适当调整中职和高职教育专业目录,为中高职对口招生奠定基础。三是建立健全中高职衔接的管理、教学和评价制度体系,从而形成中高职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4.1.3 融入终身教育理念
一是贯通职前和职后教育,整合职前职后教育资源,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学习方式,使劳动者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可通过多次选择以多种方式接受职业教育。二是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逐渐形成多元文凭价值体系。三是设计多元入学方案,规定同等学力者都可以参加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同时设计相应的免试、加分等条件,使得公民在终身教育过程中有参加更高层次学习的平等机会。
4.2 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大陆可以借鉴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照制度经验,一是整合职业资格考核资源,教育、就业和行业企业部门根据不同职业类型要求,共同制定统一的,符合全球化、国际化资格证书协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二是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三是建立相互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内容进行整合,建立灵活的职业教育学制,使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鉴定相互贯通。
4.3 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一是制定对民办教育较为宽松的制度,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和私人办学,给予民办高职院校更多的办学自。二是加大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经费资助力度,政府可采用各种直接或间接手段扶持发展民办学校,支持、鼓励工商界对民办职业院校进行投资。三是进一多完备民办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依法办学、依法行政、依法治教。
4.4 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落实投入、建设等保障管理体制和责任。通过建立完备的职业教育监督、保障及管理体系和机制,采取强有力的监督和保障措施,保证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能得到全面落实。
5 结语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特征反映出职业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大陆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大陆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等措施,逐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关晶等.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7).
[2]刘峰.新加坡“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3]白汉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比较[J].管理观察,2012,(1).
[4]张振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命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1,(28).
[5]曾风春.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6]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