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教育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教育理念范文1
一、引言
在教育部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由公共英语向行业英语、职业英语转变及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英语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紧密结合高职学生专业、行业、职业的高职教材有特色的较少,有些已经出版的高职教材对行业、专业的划分过于宽泛,如主要以经贸类为主或者高职特色不能凸显,学生学起来兴趣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教起来被动。因此,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行业、职业背景来精细化地开发高职英语特本文由收集整理色教材,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职英语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选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形形,既有适用于本科英语教育的《大学英语》、《新视野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又有适用于高职高专的大学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英语》、《新世纪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高职高专版)和《新编实用英语》(非英语专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新开传奇纪高职高专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学林出版社的《走出牛津》及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等。虽然很多出版社出版的高职英语教材注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时代感。但是,由于很多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没有行业、专业背景,教材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教材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高职特色不明显。目前的高职高专类专用教材,由于编写出版的时间不是很长,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深入了解,也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从而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仍在使用大学本科英语教材,而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一系列的高职高专教材面前难以做出抉择,甚至频繁更换教材。无疑,对高职类的学生而言,本科英语教材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且内容缺乏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而频繁地更换教材更使学生和教师都难以适应。
(二)教学内容缺乏相关性和整体性,教材的体系结构有所欠缺。从已出版的一些高职高专类专用教材来看,各单元内容的联系性不是很强,单元的排序也没有规律可循,随意性较大。部分教材涉及专业种类过多,内容偏难,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实用能力的目的。同时,部分教材也很难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终生学习。
(三)忽视了对东西方文化的关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脱离了历史和文化的语言学习好比缘木求鱼,是不能学好也不会学好的。部分高职教材侧重于语言点、语法点的介绍,侧重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作为语言依托之本的历史文化。这里说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东西方的历史和文化。
(四)教材中涉及的实践活动比较少,不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反复的应用和操练,在使用中才能将其学会、学好。尤其是对高职学生而言,本来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如果教材中的实践内容较少,就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这既和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背离,又不利于增强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开发
要想编写出一套真正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就要打破学科体系,强调以岗位要求和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原则,重构教材内容体系和编写体例,编撰项目式、模块化、任务型主导的教材。同时,大力倡导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优质教材。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开发要体现高职理念、高职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有较强实际技能的职业性人才,而就读高职的学生大多高考的分数较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个特点,高职公共英语教材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要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编写者应明确教材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突出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高职教材要摆脱重语法、语言知识点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结合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工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要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精选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学生身心发展及掌握知识的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的内容,教材体现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开发要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紧密相连,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要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走访、在校生问卷调查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专业、行业、职业发展状况,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编写教材要强调知识新颖的原则,教材编写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突出介绍专业发展方向和态势,及时补充最新专业知识,介绍专业发展前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教育手段不断涌现,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不但要注重知识、内容的更新,而且要注重实践实训;不仅要注重传统的教材建设,更需要着力加强各
转贴于
种多媒体有机组合的电子教材建设。
(三)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背景——历史和文化。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会听、说、读、写、译,会交流,会应用,同时应当让学习者尽可能地了解和知晓与语言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要想学会一门语言,学会欣赏语言的魅力、优雅与韵味,没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本文由收集整理知识是办不到的。文化知识多是本族语者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学到的,是因民族、社会、国家不同而不同的。这些差异不是语法和词汇的问题,而是语言使用规则的问题,也是英语学习者很难系统学到的。高职英语教材应当包含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介绍。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系统、潜移默化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吸收、交流外来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但我国各类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不会用英语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文化,这不能不说是教材编写方面的一大失误。因此。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各类英语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以弥补跨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四)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开发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开放性。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缺乏,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一定的距离。为打破这一“瓶颈”,高职院校要逐渐抱团,同时也要与来自企业、行业实践一线的企业家、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相联系,合力编写一本教材,整合优质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努力打造一套高质量、有创新的应用型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同时,各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教材开发目标一致,院校多,使用量大,利于后期教材的推广使用,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与出版社的互利共赢。同时,要增加高职英语的实训、实践、案例教学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做到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英语。
三、结语
高职教育理念范文2
关键词:行为导向 构建主义 参与
按照北京市教委高职研究所赴德的行程与学习安排,完成了共计17天的学习任务。通过紧张、繁重的学习过程,在心理上、身体上都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与历练,在对学习任务的认知、了解和对知识的不断获取中,对当下高职教育引导性作用的行为导向职教理念做简单的剖析。
一、行为导向学的基本内涵
行为导向学的目标:职业教育的理念是我们能够给与学生提供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知识,而是关于获取知识和独立行为的健康的方式。在现有的(或称之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更多的关注某一专业的学生如何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较高的职业技能,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具有职业素养与技能,注重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和企业尽可能无缝连接的职业技能,那么“培养”的真谛就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行为”的能力。
基于的教育理论:行为导向学基于的理论支撑就是建构主义理论,即培养学生具有参与创新的能力,行为导向学注重的就是教师如何构建、学生如何构建。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己构建的,接受和发出的信息,构建的方式是独有的,每个人得到信息后经过处理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教师能做的事情是创造环境,让学生自己建构所学的知识。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探究更利于学习的方式为:阅读、听、看、听+看、讲评、体会、自己实践。行为学习的定义:学生应尽可能独立自主地咨询、计划、实施、检验、必要时改进、评估自己的学习行为。因此完整的行为模式是如下的6个步骤:信息计划决定实施控制评价。行为能力的组成要素: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
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行为导向学就是通过行为模式的6个步骤,通过“体会、自己实践”的学习方式,由教师构建一个创造性的环境,由学生尽可能的独立自主地咨询、计划、实施、检验、必要时改进、评估自己的学习行为,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和完整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方式。
由此,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时,明确高职教育为高等教育加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兼并的应用型人才,我们通过教师的主持人身份与作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将素养养成教育融入日常的专业课中,尽可能的由教师构建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堂,在各种性质、各种环节的课堂上去训练学生的沟通、表达、交流、合作、刻苦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作为学生走向社会所需的4种能力,行为导向学、构建主义理论融入真实的课堂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行为”的能力。
二、教师实现行为导向教学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大纲中,教师主要考虑应该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教师如何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的是内容,很少考虑学生在今后职业过程中的内容,重内容,轻过程,重知识,轻实践,教师只讲授孤立的知识,没有跨学科的课程。
在我们设计新的教学大纲中,应该引入以行为为导向,一定要和职业性紧密相连;尽力弱化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同类),以学习领域为界定;设计更加开放的课程及体系,并将更多的实践结合起来,从工作实践中导出实践的情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独立学习、2人一组学习、3~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教师提供的是帮助,教师作为主持人的角色出现。
在德国1999~2006年关于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350份的调查试卷中,教师讲学生听所占的比例为2%,师生对话所占的比例为20%,学生单独作业所占的比例为12%,2人一组所占的比例为23%,多人一组所占的比例为43%,由此可见,超过50%的学生更加接受小组学习的方式。
以我院2008级信息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利用任务小组学习方法和流程完成了上述所有的设计与内容,下面针对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1.基本信息
专业:2008级信息管理,人数:35人。男生:11人,女生24人,学习较好的学生人数:15人,女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较好,男生中有4名较差,很少学习与发表观点。
分组情况:分为6组,每组选派学习好的人数为2名左右。
2.评价指标
(1)我一直都能准时并有所准备地参加团队工作。
(2)我全力以赴地参与了团队工作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3)为了完成团队工作,我在家也做了相关准备。
(4)我为团队工作获取了信息资料。
(5)我的想法与意见能对团队工作有帮助。
(6)我的言行举止使我们团队能很好的合作。
(7)我乐于助人并帮助了我的团队成员。
(8)我遵守了团队的协议。
评价等级为三档:积极、一般、不积极。
通过文字表达:
(1)团队工作让我感觉良好的是什么。
(2)团队工作让我感觉不好的是什么。
(3)要是下次我们还能一起合作,我们会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出改善。
3.通过活动及评估反映的问题分析
(1)状态的调整
学生由对这种模式的陌生到一点点地进入状态,在第二阶段的讨论中非常热烈,其中两组的同学带来了在家里上网查找的资料,一组同学针对具体的使用提出了对比,并发现了新延伸的问题,一组同学互相讨论对知识的理解,并且由学习好的同学进行讲解,男生学习较弱的一组基本上是由组长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2)心态的调整
组长在经过3轮的演讲之后,能够更积极的准备文字材料,并且做好分工、组织,在上机时,组员都很积极地做份内的工作,体现了非常好的分工、合作意识,并且都有着非常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希望工作得到认可,希望展现自己的能力,确实同学们的表现超过了教师对他们的预期,短时间内课件制作也非常成功,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期望。
(3)评估数据分析
在所有的评估指标中:
自我评价积极为26份,一般为7分,不积极为2份。一般与不积极在所有的指标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29%。
自我评价积极为28份,一般为7份。一般所占的比例为20%。
而其余的指标基本上积极的份数为31份、一般的份数为4份,无不积极的份数。
在文字表达中:
①团队工作让我感觉良好的是:
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共同探讨及时解决,大家互相帮助、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听从队长的指挥、汲取他人的意见。团队意识强、表现好。
②团队工作让我感觉不好的是:
不知道该做什么、容易产生依赖性、有些组员没有责任感。
③要是下次我们还能一起合作,我们会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出改善:
在课余时间做好准备、材料准备的要更加充分、应更加积极主动一些、增加信心。
4.通过示例及分析得到的认识
任务小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创新意识能力。在互相的讨论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并且互相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实际的意义即过程就是学习。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主要面向职业,职业的要素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被弱化,在学科体系下的教学,永远以书本知识为主体,教师通常认为书上的知识都是有用的,都是必须讲的,所以经常是教师和学生一样,会了很多的知识,遇到具体的工作中的“活儿”时,却无从下手,这种理论与实际企业的距离总是存在,并且也是困扰着当前的教师。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是一定要在大学语文等课程中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要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去激发与培养,而专业课的教学距离职业的特征距离或许更紧。同时也要注意:
(1)任务的选取要适合本班学生的基本特征,预先的调研工作一定要做好。
(2)在任务小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是一个调度,掌握的是全局,要充分调动的是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由他们来确定具体的任务,通过讨论相互学习,通过准备自主的学习。
(3)在反映出来的依赖性问题,尤其是学习弱的学生反映得更加明显,因此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及参与能力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4)在反映出来的材料准备问题上,反映了学生意识到了由于准备不充分,而无法提出问题,进而无法进一步的讨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是愿意有话题、有讨论的,相信在下一次的任务小组学习中,会作积极的准备,而这必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积极的准备成为了积极的学习,积极的讨论、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基本能力。
三、对职能部门高职教育的点滴认识与建议
基于行为导向学的高职理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院校及相关社会环境的构建,在我们学习与实践行为导向学高职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要分析理论依据、注重调研、不急于求成,需要各个相关因素的协调与实践。希望能够做到:
1.加大政府的引导
通过学习,可以看到各国教育体制下,行会的作用:制定360多个职业、每个职业的大纲、交付学校的教学大纲、交付企业的实践大纲、企业师傅的培训、考试体系的制定、高职职教中心的选择、企业的选择、问题的处理等,可以看到行会的作用:监管、标准的制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
我们的教育体制,谁来制定这个标准、谁来监管这些标准的执行,谁是社会与学校的桥梁,谁来统一不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的相当,我们认为还是应当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作为,通过组织各行业的专家、企业的代表、社会的力量,获取客观的数据,明确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数量的需求,指引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对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实施过渡安置的办法,切实体现政府的职能,避免将一切责任与压力都放在学校一方。
2.重视企业的参与
通过学习,德国的西门子、电信、宝马,都有各自形式的双元制的教学,为社会分担了一定的就业压力,为社会贡献了企业的力量,同时也为企业培训了大量高素质与技能的专业人才,借助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参与可以加强学校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可以引导全日制教学体系的倾向性。
具有企业参与的教学设计才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即便这种选择是双向的,接受过企业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也会具备其它行业的从业能力。这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3.提高院校的努力
院校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地,努力改变教学的环境,教学的方法,培训教师的角色定位,努力促进各种可能状态下的教学模式,积极与社会、行业、企业沟通,将一切可能变为现实,将每一个课程(学习领域的开发)变为现实,需要所有的教师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去实现。
4.社会环境的构建
高职教育理念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引领下,中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成长为和本科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众多高职院校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及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职业特色越来越鲜明。与高职专业教学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相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则显得有些滞后,同时也落后于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至今还在沿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为反映社会发展对公共英语的新要求,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些高职院校在近几年陆续开始自下而上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在继承学科英语教学理论的同时,逐渐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改革效果。以下将以深职院始于2007年的“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和改革效果八个方面,介绍该校在基于职教育理念的公共英语教学方面的探索。
一、改革内容
1.教学目标
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既是一门技能课,也是一门文化素质课。公共英语课以英语教学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以听、说、写为主的英语应用能力。因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能性人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能反映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具体要求。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在继续巩固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技能的同时,重点实现两个具体目标:其一,在保证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听说和写作能力,做到学以能用,即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涉外交流、具备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其二,将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紧密衔接,以职业群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实现公共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课程设置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反映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也要反映不同阶段的工作岗位对从业者在英语方面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和不同阶段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分别为基于所有职业的泛商务英语、基于某一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行业英语,和基于完整学科体系的专业英语。同时,公共英语还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担当三个功能: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公民;二是为专业学习和形成就业、创业和转岗能力服务;三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就业能力的毕业生,需要在上述课程体系中增加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甚至小语种类的课程,以培养出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鉴于职业间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不宜做统一要求,可采用必修+指定选修+任意选修的模式进行,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必修,与英语相关度高的专业可指定一定数量外语类课程让学生选修,另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类、素质类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如图1所示)。
图 1 课程设置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模式要协调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跨文化意识及学习策略培养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师讲解和课外学生自学的关系,以及中外教师之间的配合,最终建立一种“课内中外教师协作授课+ 课外学生自主学习+ 适当辅导”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大班主要是提纲挈领地讲解课文语言点和文化点、训练学习策略和布置课外作业,小班听说课主要是听说训练和检查课外作业(如图2所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比较好地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逐渐增加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并从三个阶段逐步实现公共英语的工学结合,即课堂教学中与工作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教学中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双语教学或把外语课堂搬到实训室,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外语强化训练和集中指导。
图2 教学模式
4.教学评估
从过去的终结性评估为主转变为形成性评估为主,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细化形成性评估的标准,通过形成性评估,帮助学生培养必要的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讲,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前者占总成绩的60%,后者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为形成性评估,反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载体为学习档案袋(Portfolio),包括多媒体大班课中的出勤、作业,小班教学中的发言,课外活动等。期末考试为终结性评估,反映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考试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在条件成熟时,逐渐融入真实性评估的要素,直至过渡到完全的真实性评估。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来引导高职学生关注英语学习过程,关注英语的应用和与职业的关联(见表1)。
表1教学评估
考试类型 比重 性质 内容 侧重
平时成绩 60% 形成性 学习档案 努力程度
期末考试 40% 终结性 听、说、读、写、译 学习效果
5.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应贯穿公共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公共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如何引导、激励、监督学生;另一方面,如何服务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重点是落实学分制,真正做到“宽进严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要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同时要优化管理手段,尽可能多地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条件,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具体内容:首先,要积极推进学分制。公共英语占全部学分的10%左右,其中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为必修课,没有这两部分的学分不能毕业。考试总评成绩不及格必须重修,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重修费。达到具体教学目标的学生,则可以提前获取学分。其次,教师在满足教学文件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必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详细的记载和及时的引导,把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最后,学校有关措施要做相应调整,如联合督导室制订专门针对英语教师的评教标准,以有效促进教学、最大限度减轻教师行政负担为原则。
6.教学环境
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和教师引导外,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学习环境。将使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写作大赛等定期化,在此基础上举办英语报刊、英语培优班;建立英语自学中心,为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条件,并改善管理方式,切实提高使用率;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保证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能有两个学期的外教口语课,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条件成熟时积极走出国门,举办短期国外访学、实习等实践活动。在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增加信息技术在公共英语学习中的应用,配合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7.教学材料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对传统的学科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改革之初没有任何现成的教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并联合国内在相关专业实力突出的本科和高职院校陆续开发出版了改革所需的教材――基于“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理念的《新职业英语》。该系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以语言技能的策略性应用为主,而不是以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主,只是在需要时辅以语言知识的讲解。在内容的排序上,不以语言学科的知识体系按语音、词汇、段落、篇章、文化的顺序排列,而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融合到相关职业的工作过程中去。新的教材强调语言技能的实践性,学完后能够听说读写,学以能用,在此过程中可能不太关注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只是适度够用即可。在内容上则强调能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不仅仅是生活英语或学术英语,而是在工作岗位上用得上的英语,能够学以致用。
8.改革效果
改革近4年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但没有下降还有大幅提高,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高于广东省10几个百分点。目前的课程设置已能基本反映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的关联性大大提高。任课教师和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接受学以致用的英语学习思想,听说写为主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很大程度提高。因职业外语教学改革起步早、理论新、效果好,引起了众多兄弟院校及有关机构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社会影响。从2009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有10余批兄弟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专程来校考察职业外语教学改革。学院曾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类教指委等机构的邀请,先后在成都、深圳、厦门、长沙、太原、北京等地做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报告10余次,累计听众达数千人,《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曾对改革做过专题报道。
二、结束语
姜大源教授在总结世界职业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后认为,工作过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与理论整合的路径、手段和结构,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马树超教授和教育部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在联名发表的文章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必须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因此,无论从学术的角度还是行政的角度,职业性都代表着近期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基础课程的公共英语,必须摆脱本科公共英语学科知识结构的影响,顺应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4年的职业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证明这一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该校所建立的全新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希望能对其他希望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改革的院校有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中国高教研究[J].2009,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
[8]马树超.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J].教育与职业,2008
高职教育理念范文4
[关键词]高职学生 素质教育 理念探索
[作者简介]梁青春(1970- ),女,山西平遥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江苏 苏州 215104)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061-02
当前,高职教育已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当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高职教育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于人才培养的品牌特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是能否赢得竞争,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如今各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探讨研究的热点话题。笔者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对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需要坚持的理念与有效路径选择做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一、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技术升级的关键转型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正不断走高,不仅看重其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更看重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任务。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正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遵循职业教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2.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依靠基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职业人的素质,因此高职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问题,不单单是要重视技能培养,还要重视素质培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学生把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学生个性化特点突出,追求自我有更好的发展已成为高职学生的内在要求。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平等、尊重每个学生,它不是选择性和淘汰性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尊重个性的教育,它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和谐发展,重视德、智、体、美、劳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具体落实。它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发展自由,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4.改变当前高职学生素质现状的需要。当前高职学生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加强,总体上是适应现代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潮流的。但是高职学生素质现状在某些方面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他们率真、活力、义气、真挚与热情,自我意识强,个性化特点突出,但部分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暴露出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的实质;在文化素养方面,不少学生知识面单薄,缺少读书的好习惯,片面注重专业技能的获得。高职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且有30%左右的贫困生,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他们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打工,受家庭影响,他们看问题很现实,更趋于功利化。他们内心游走在城市文明与农村观念的碰撞冲突中,言行举止中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卑;面对就业、生存的压力,他们的心理不稳定,心态浮躁。所有这些现状都要靠素质教育的实施来改变。
二、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探索
1.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素质与能力分别以势能和动能的方式统一在每个个体身上,也就是说学生素质的培养同样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姜大源教授在《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其中,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尤其强调获得社会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会说话的“机器人”,而是活生生的社会人。在这个意义上,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对其社会能力的培养是完全一致的,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不二法则。
高职教育理念范文5
[关键词]CDIO 教育模式 高职高专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道广(1963- ),男,河南驻马店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系统与应用;史玲华(1982- ),女,河南驻马店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应用CDIO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SJGLX402)和驻马店市2012年度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CDIO模式与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8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06-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仅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更是一种教育改革理念。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在2005年引入我国,目前,仅有五十余所本科院校中的部分专业开展了项目试点研究,在公布的试点院校中未见高职院校。当前,面对新的招生和就业形势,许多本科院校(主要指二本、三本院校)和一些普通专科院校把自己定位在应用型院校上,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使其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对高职院校来说,它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其培养目标、基本特点与上述院校的改革目标形成了重叠。这些学校的改革和新的定位无疑会对高职高专的招生、教学提出严峻挑战。此外,从2011年河南省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现象已经显现,学校面临生存考验。一些招生较好的高职院校或是有特色专业,或是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恰恰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所要求的。同时,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培养目标和基本特点也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相吻合,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基于CDIO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CDIO理念下高职教学改革的目标
高职高专的教学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熟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的核心能力、岗位应用技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能在相关岗位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基于CDIO理念下高职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上述目标、要求和特点来实施,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根据培养方案所设定的课程体系,必须满足企业对岗位的基本要求,必须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第二,在CDIO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要求、行业的发展重新制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产品(学生—毕业生)、过程(校内理论学习与实践—校外企业学习与实践)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重新制订或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符合CDIO的要求,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满足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第三,根据设定的培养方案,按照CDIO提出的12条标准,从环境、学习目标、一体化教学计划、工程导论、设计实现经验、工程实践场所、综合性学习经验、主动学习、教师能力的提升、学生考核、专业评估等方面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要求的不仅是开什么课、做什么实验、考什么内容,而且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团队精神、专业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实施真实完整的项目为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第四,根据符合CDIO要求的课程体系,制定、修改、完善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的考核体系,通过对各教学环节的实施、监控、完善和提高,落实课程体系需要达到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第五,CDIO理念要求我们在改革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能力的提升,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和意见,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考核学生等方面的能力,形成一批具有CDIO特色的优秀教师、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专业。
二、基于CDIO理念下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高职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尝试,但是无论怎样改革,其核心仍是课程体系建设,重点仍是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难点仍是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述内容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实施高职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基于CDIO理念下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1.构建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应用人才为目标,具有CDIO理念和行业特点、专业特色的系统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高职高专目前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素质教育类课程、思想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校内实验实训、校外企业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其根本弊端在于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背离,只管“教”,不管“用”。按照CDIO教学理念的要求,高职高专的系统化、一体化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继续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一个完整系统,因此,在进行构建时,要围绕专业目标、行业和企业岗位需求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既要避免教学内容脱离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又要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和不必要的重复,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编排和优化,要按照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引入相关课程,要以真实项目的实施为主要教学手段,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因此,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应是一个围绕专业进行组织、有一定梯次、难易适度、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前期课程为后续课程做铺垫、前期技能为后续技能提高提供相应支持的各门课程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专业应用等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教学单元、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2.编制符合CDIO理念和企业需求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实施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等,是编写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编制的过程中必须把握CDIO倡导的培养学生的人际团队能力、工程系统能力以及以真实项目的实施为核心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将课程教学系统化、项目化,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与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要求一一关联,建立合理的对应关系。这就要求学校、企业、行业专家、工程师紧密合作,共同制定符合行业、企业、社会需求的教学大纲。重新编制的教学大纲除包括原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外,特别要在以真实项目的实施为核心的“做中学”的教学实现上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学生能力、团队精神、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给出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考核办法,这种大纲的编制对学校、对教师无疑是一个挑战。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符合CDIO理念的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行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改革现有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要求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CDIO是一种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的工程。在其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人际团队能力、工程系统能力以及以项目为核心的“做中学”,对现行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不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高职高专教学要求的基本目标。在黑板上给学生讲理论、讲原理,不如把理论和原理演示给学生,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室教学生技能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去练习,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技能。把“应用性”“实践性”这些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与CDIO教育理念放在一起思考,不难发现,这正是CDIO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以项目为核心的“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因此,探索符合CDIO理念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必须体现以真实项目的实训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继续学习等能力同时得到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所授课程的精髓,掌握所授课程要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不仅能系统、透彻地传授理论知识,还能够指导、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的实施。
4.合理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建立符合CDIO理念的课程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不但能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我们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一般采用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技能的考核一般上机操作去完成指定的任务。这种形式的考核往往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求知态度、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的考核。所以,在基于CDIO理念下的教学考核体系改革中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符合CDIO理念和要求、多途径、多渠道有机结合的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能力、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应用能力等CDIO所要求的内容。考核的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预先设计评估指标、内容、分值、范围,采取教师考核、团队考核、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
5.建设真实环境下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一批优质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要想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就需要不断进行实践。以往的校内实训多为模拟或演示,基于CDIO理念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做有实际意义,最好是来自企业第一线的产品、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内实验室建设时一定要按照“实践场所职业化”的要求去建设、去采购设备,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南,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更加接近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理想的状况是在学校学生实践是用的设备、做的产品、项目和企业是完全一样的。显然,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辉.高职课程CDIO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 计算机教育,2010(11).
[2]丁光彬,张红光,于佐东,李彦军.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评估方法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2).
[3]薛元昕,王承辉,丁燕君.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7).
高职教育理念范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教育教学 理念 目标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这就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显著的变革。传统高等教育以“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为办学理念,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在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着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和倾向。高职教育不同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它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强调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会计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更注重在会计职业教学中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更能够为就业做好准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也有利于会计职业教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
教育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信念。施教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和观念,并在该种看法和观念的指引下选用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必须要首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会计岗位经验及会计职业证书是目前企业招聘会计人才的刚性要求,而且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及业务操作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面对会计实业界对会计人才较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会计教学界不得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把职业教育与职业考证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职业操作相结合,培养受教育者持续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1.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以构建工作过程为载体的学习领域。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应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会计职业工作过程”的培养原则,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并自行处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实现“做中学”。学习结束后师生还可共同评价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为了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在实际职业环境中进行工作,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1.3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推进的一项重大理念变革。工学结合,即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既学习又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工学结合思想的指引下,除了要解决观念、制度和实习基地等宏观层面的问题,还应当积极探索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教学资源配置模式。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优化师资力量,拥有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顺利完成。因而,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现场去工作、去学习,以使专任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要从校外聘请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兼职,使之承担一部分课程讲授和实习指导工作,并可参与教育教学计划及方案的制定。
2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定位
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应主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即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思想倡导发展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绝不是某种职业技能或就业能力的拓展与架构,这种能力就其内涵与外延来讲,主要表现出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体现在目标追求上,它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却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二是体现在人才规格上,它强调的是职业能力培养,实质重视的却是人的持续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
2.1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选择原则。①教育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原则。高职会计专业在确定教育教学目标时,要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有效需求,根据区域及行业的实际情况,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确定合理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②教育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相匹配原则。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选择要与职业标准相匹配,为企业培养的适合职业要求的会计人才;③教育教学目标与宽泛职业相一致原则。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要针对宽泛的职业岗位或职业群培养人才,能够使受教育者具备弹性的、可广泛迁移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宽泛的职业需求。
2.2 基本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由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理念面临的重大变革,以及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原则的分析,本文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会计职业标准相匹配的,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能力、扎实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宽厚的职业发展能力的有素质、有技能、有创新精神的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通过确定并执行能力本位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需求。
由此可见,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提高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效率,保证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并明确定位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能够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本论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G201202078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关于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成人教育,
2007(5)
2 孟凡芳.基于能力本位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J].会计之友,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