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范文1
关键词:素质 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2、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
3、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断发展的素质。人们一旦拥有了这种素质,在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续学习和发展。而这种素质的养成、发展与完善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因此,从这两层含义上讲,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 研究学生,准确放矢
研究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关键,因为小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愿不愿意学的问题。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实效,更着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接能力和思想品质的特点,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找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变式”导课,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恰当地破题导入,不但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预备状态。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采取不同方法。“变式”导课,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之中,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为体会中心渲染气氛。我常采用启发谈话,实物图片演示,实际操作,讲故事,学格言,设疑等形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善于组织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主要靠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讨论。善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习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师讲解的单向、单调,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等弊端;有利于活跃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2、加强学洁指导
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又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应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会从“读书”中自我获取知识;学会以“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养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动脑习惯;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尤其要指导学生学会“以旧推新,知识迁移”,学会用旧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1)建立了形成性评价制度,保证评价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制定评估办法,成立了领导组织,专人负责学生评价工作的检查与指导。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认真填写评估手册,及时与家长联系,指导学生。
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范文2
作为最能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教育学,是教师职前培养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但是多年来,教育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质量不高,未能发挥在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学教师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既有学生对教育学的学科态度不正确、教材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也有教师素质不理想的因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观摩教学,反复比较,深入思考,认为教师素质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这是因为:
其一,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对教育学学科态度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1]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不爱学到爱学、乐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态度,实现感情上的转化。另外,教育学教材虽然有体系不合理、内容陈旧的状况,但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甚至改造,对其中不完善的或落后于时代的内容及时补充、修正。如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一般教材在《教师》一章论述时,认为表现在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己和对待同行四个方面,即热爱教育、忠诚教育、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互勉共进。1997年8月7日,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内容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外,还需补充这8条道德规范。
其二,教育学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示范性是教师的劳动特点之一,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任课教师的教学必然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因为教育学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教育教学理论,训练学生教学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展示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学基本功的过程。如果教师自己的素质不理想,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深厚,在教学中不能用教育学理论教授教育学,不能以身示范,体现贯彻教学原则、运用教学方法及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甚至违背这些基本要求,那么怎么能令学生信服自己所讲的理论呢?这种一边讲授教育学,一边却在违背教育学的现状,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其“身教”还导致了学生对其所教的教育学知识的价值产生怀疑。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公共教育学教师自身应当是一个教学能手,若自己连课都上不好,怎么能教导学生如何上好课呢?他所讲授的‘应如何如何教学’,又怎样令学生信服呢?”[2]而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育学教师,既能以熟练的教学技能、示范性的教学行为体现自己所讲授的教育教学理论,又能把空泛、枯燥的理论讲“活”,使学生感到教育学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也就能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在其现实性上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
提高教育学教师素质的策略
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不提高教师素质,就很难提高教育学教学效果,使教育学课程走出目前的困境。那么,如何提高教育学教师的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严把教师入门关。教育学教师素质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把好入门关,把一些虽然毕业于大学教育系但根本就不适合从事教师工作的毕业生引进教师队伍,严重影响了教育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常说,教师是专业人员,其专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教学科的专业,一是教育专业。对教育学教师而言,在大学学的是教育专业,工作后教的是教育学,这两个专业是统一的,也是集于一身的。但有些教育学教师虽然有较深厚的教育学知识,却根本就不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课堂组织、板书设计等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更不能体现教学艺术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育学教师从教时间较长,但教学效果一直很差,学生对其教学的满意率非常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不适合当教师。近年来,一些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招聘教师时,往往只注重高学历,而不重视从师任教的特质。结果,有些高学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率比较低,这说明教师的学历与教学效果之间不一定呈正比。因此,学校在招聘教师时,要从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高度出发,严把教师的入门关,把既有较扎实的教育学教学功底,又具有教学特质的教师(不一定是高学历)招聘到教师队伍中来。
其次,要培养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当代新型教师应具有的核心素质。[3]为此,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鼓励教师坚持写教后分析。教后分析又称教学后记、教后反思,是教师每次上完课后及时对自己教学的不成功之处,尤其是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诊断、总结,如能坚持,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能感是很有帮助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1987)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一个优秀教师=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除非……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4]有位教师说得非常有见地:“一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教学名师,而连续三年的教后反思则很可能成为名师。”二是相互观摩,交流讨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如此,教师的教学也是这样。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学习理论、自我反思外,观摩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借鉴和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表现,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主动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听自己的课,然后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和看法,也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虚心听取学生的评价意见。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他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我国高校从上世纪90年代初普遍开展了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从教学实践看,学生的评价意见还是比较中肯和客观的。因此,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评价意见,并据此审视、校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再次,要建立重视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多年来,我国高校评价教师时,盛行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导致教师认为只有科研才是“硬”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就只注重科研课题的申报,的数量和刊物的级别,严重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因此,笔者建议,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应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型的高校,应鼓励教师搞好课堂教学,要加大教学效果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对科研评价也应转到教育科学和教师教育上来。对教育学教师而言,要引导、鼓励他们从事教学研究,围绕教学搞科研,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使教师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教学工作,这样教育学教师的素质会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史献平.试论教育学学科态度的形成与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1999(3).
[2]孙传宏,杨昌勇.教师素质不理想―公共教育学“疲软”现象的重要根源[J].课程・教材・教法,1995(7).
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范文3
摘要:在我们国家大幅度的进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素质教育理念对比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学能力培养。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发展也必须提到日程上来。本文通过对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对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探究,对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经验,对于小学教育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小学教育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育管理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小学的教育管理对于一个学生的正常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虽然依然是以高考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越来越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了。那么如何把素质教育有效的融合到小学教育管理当中,是当前学校教师们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小学来说,每一个班级都可以被看成是对小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小学生进入到学校之后每天都要进行交流和接触的组织,班级的教育管理对于小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教师必须及时的根据小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改革,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制定教育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保护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探究
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一切的教育都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学生的好坏都是由成绩决定,所谓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身心健康、思想观念等综合素质能力在成绩面前都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综合素质能力得到良好发展的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所以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改革迫在眉睫,在教育管理的改革过程中,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非常的重要,这也是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前提条件。中国的教育发展并没有及时的跟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影响
我们都知道,高考作为我们国家目前仅有的较为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对于中小学校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受到高考为导向影响的教育模式,只能通过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好与坏全靠成绩来决定,这种评价机制将会使得素质教育无法正常的开展,同时也会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来看,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相较于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想要弥补这种差距,不但要对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同时也要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改变小学教师的固有教学理念,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因为目前社会经济形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把钱作为最看重的元素,对于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知识的探究都缺乏重视。
(三)教育管理没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虽然现在的小学教育管理是以学生为基础来建立教育管理制度,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小学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了解依然不够,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那么也就谈不上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创造性。这种盲目的教育管理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如何解决小学教育管理的问题
(一)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小学教师们应该结合我们国家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在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目标,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同时,小学教师也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积极的进行创新,在鼓励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另外,要舍弃过去那种以成绩来辨别学生好坏的落后观念,要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们的优点,创造新的考核标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二)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加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学校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这也是提升小学教育管理能力的核心部分。通过建立教育管理制度和目标部署,让教师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招聘教师的时候,要更加注重教师的人格、综合素质。通过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影响,同时快速的提升业务水平,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国际上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对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探究,对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经验,对于小学教育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小学教育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坤.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求知导刊,2015,(10):89-89.
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范文4
1.教学内容不全面
全面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小学学校全面的落实小学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计划,按照规定的课程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一些小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会考试的学科,对于不需要进行考试的学科不能完全落实。而且,学校比较重视语文和数学这些基础学科,对于思想道德和体育等学科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致使这些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不能够全面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2.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的小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些小学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全面的实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教学知识的传授,不能实现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达不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小学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片面化,只重视智育,忽略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小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存在为应试而教育和为应试而学习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1.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原则
在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下,小学学校应该在应试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实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学校应该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原则进行明确。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缺乏清晰科学的内涵,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一些小学学校错误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实现对小学生的减负,给学生一定的权利;还有一些小学学校只是做“面子工程”,并没有完全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时候,小学学校应该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原则进行明确,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
2.学校明确对小学生的教育目标
根据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和内容,小学学校可以设置有效的小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例如,小学学校为了贯彻实行素质教育,确立了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学校顺应我国的教育潮流,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从不同的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例如,小学学校一方面根据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求,增加音乐、体育、美术和思想品德等可侧很难过,保证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转变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为启发式的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深入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对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完善和改进,大量的应用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德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全面推进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学校应该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国心等。
三、总结
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范文5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也在逐渐的实现,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由于其实用性及基础性,更需要我们做好素质教育,以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评价制度的建立等几个角度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素质教育 目标 主体 评价
一、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正所谓“学以致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教学目的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2、 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加强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 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综合技能的教育,因为能力的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其次要注重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教学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如日本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形式,实行“适应个性的教学”。但是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也在探索怎样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运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根据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情况,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通过这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再者要实现个性发展
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他们的个性发展。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此,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氛中,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五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善于学习,实现其不断进步,综合发展。
四、最后要做好科学评价
评价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一个总结,同时对于学生下阶段的学习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为他们的学习提供科学的参考。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态度、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参考,实现他们的健康发展、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范文6
一、农村小学生家长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
提到素质教育,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到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他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人的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孩子要想跳出农门,最好的办法就是取得好的成绩,考上好的高中、大学,这样家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在农村,只要孩子上学考不到好的成绩,其他方面的发展对家长来说都是不重要的,他们根本不重视。但是素质教育重视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各方面都应该得到锻炼,为以后的更好发展打好基础。作为老师,在学校里我们尽量做到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是学生一回到家里,家长就只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成绩好的就表扬、鼓励,成绩不好的就批评、惩罚,甚至有的家长看自己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放弃了对孩子的指导教育,任其自由发展。
家长思想观念的落后,对于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开展实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客观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农村家长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和本身的素质修养等方面就非常有限,所以当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绩不好时,就马上否定了孩子的其他方面,对孩子不抱希望,这种态度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阻碍孩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家长过于重视成绩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对学校所采取的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活动产生反感,不支持学校工作,很多家长多老师不布置作业感到不满,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合格,这样就使得学校和老师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社会评价体系
虽然大家都在提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好,但是因为素质教育的成效不象升学率、及格率那样直观,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明显变化,所以在对老师的考评上就难以确定一个具体的标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依然是重结果、轻过程,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还是考试和分数。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合格与否的主要依据,动辄全乡镇排名,给学生成绩差的老师亮黄牌。这样就使得老师对实践素质教育畏首畏脚,只把素质教育体现在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扎扎实实的进行应试教育。所以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一种从为人师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效果、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等各方方面对教师进行考评的方式,降低分数和升学率对教师的压力,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
三、办学基础条件差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就必须要求有各种相应的措施来实现。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投入到教育中的资金有限,农村小学里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更不用说什么信息网络了。农村的小学生要发挥他们体育、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才能,本身师资条件就有限,再加上各种设施的缺乏,使得全面发展成为奢望。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对素质教育进行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认识到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提高新一代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使得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为素质教育的更好发展,为学生的全面进步打好基础。
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在小学阶段,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在学校、在课堂,所以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于老师。但是由于农村小学工资偏低,各种待遇较差,再加上城乡之间教师收入、工作环境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不少农村教师无法安心工作。工作能力较强的老师都会想办法调到城市,留下来的老师大多知识老化、年龄偏大;而且大多数是亦工亦农,家庭负担重,几乎没有时间去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大多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素质教育的现状又是要求教师必须是具有广泛兴趣、多种技能的、掌握新知识的老师,这就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人员老化、精英流失、整体素质不高产生了矛盾。
五、结语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全球化和网络化境遇,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的精神文化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和道德素质教育也有了更高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中国特色,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了统一的整体,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