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意义

素质教育意义范文1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19-01

美术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之中,占有着重要地位。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一方面对于学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同时,根据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以及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现代美术教育工作者而言,应当对于美术教育给予更大的关注。“素质教育”通常是指对于学生的能力、个性、身体、心理、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进行的较为全面而且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与传统教育过程之中的对于考试成绩较为重视的应试教育相对应。

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认为目前应当努力的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找出学校之中影响美术教育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尽管社会、学校、家长对于美术教育的影响相比以前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是,由于我国的考试评价制度的相对不完善,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美术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管理部门应当努力找出影响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在不影响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效果的情况下,将美术教育融入学校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例如,在学校的宣传栏,教室后面的宣传版上的图画等等无不与美术教育相关。因此,学校应当能够一方面将对美术有着深厚兴趣的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训练,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的学生也需要进行必要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实际效果不一定在于对于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审美、发现美、创造美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种过程并非完全与美术的专业技术相关。

其次,在政策上需要对于美术教育进行支持,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对于美术教育进行切实的监督。笔者曾经在某地进行过一次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之中发现,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在某些学校只有在上级检查时才会出现在课程表之中。这种现状非常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演进,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个人的美术素养的重视逐渐增加。但是,由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对于美术教育的过度忽视,使得在社会之中美术人才的供求关系产生了较大的失衡。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因素之一,亟待学校出善的政策,并对于其实践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这样才能够避免素质教育的实践性缺失。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需要对于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个性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正好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这些基本要求,同时,美术教育的最终教育效果具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例如,我国近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同时,当学生们面对着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董希文《开国大典》、德德拉克洽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等美术作品时,其震撼作用是其他学科很难替代的,即使是现在多媒体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的时期,美术教育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手段、绘画手法将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绪情感形象化,进而可以调动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深层次要求。

总之,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之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在精神、智能、身心等方面均可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目前我国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基本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勇.美术设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J].艺术教育,2010,(04).

素质教育意义范文2

摘 要 大学生是一群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在大学中培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一直影响他们对于未来的各种选择,而高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培养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应变能力,学生们对于大学时的体育教学要认真对待,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意义 实现途径

一、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学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改革,在为学生打好体质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要突出对身心健康的教育,让学生都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我们要有计划的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拼搏、团结合作的品质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大多数高校中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忽略了体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以及增进自身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在不忽略技术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教学方法。健康养护法是指配合科学健身所足需要的饮食、睡眠、卫生以及心理调节等保健方法,老师在传授运动技巧的同时,也要把运动健身的原理、练法都传授给学生,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传授关于现实体育锻炼和养护的知识,也要传授与社会有关的内容,找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共同点,使高校的体育教学更有长远性。

(三)有助于人为精神的塑造和培养

素质教学注重的是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促进人的人格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素质教学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而对于体育这个学科来说,体育教学中的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都包含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在体育的实践过程中,竞赛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比技术、比体力、比智力的同时也在比思想、比作风、必道德,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人才需要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统一。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的人文体育观的形成

体育运动,可以反映出很多不同道德、性格的人,因为公平是体育比赛,将有争取优势野心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要注意培养道德的较量,胜利但不傲慢,失去与恩典,尊重裁判的判决,尊重彼此合作的伙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重点是体育技能和体育运动的传授,很少有教师能把要注意的重点放在道德教育的方面上,教师指导学生把它理所当然地认为,道德教育是一个政治课,体育课程使用不上。事实上,这项运动是运用在人本身的基础之上,体育课程从开发那一刻起就与道德教育紧密联系,从体育的活动,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加强检测兴奋剂的公然犯规,加罚不公平的裁判处理,开发和利用所有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运动。因此,教师需要使用这些链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注意运动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是基于德国技术相对长期的艺术文化和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的运动。

(二)分化对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体育课程与人自身的身体素质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人无法进行突破某些体育项目,是受物理运动能力的限制。但是,每个人的优势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身体强壮有力,比较适合力量型的运动,一些人身体小巧灵活,比较适用以技术为基础的运动。因此,学生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不同,不同的人被分配到不同的运动同项目上去锻炼身体,发展特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使运动的人获得信心。具体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身体天赋,爱好什么运动,然后在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安排最适合的运动。分化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特长化发展是高等院校教师所面临的又一次新挑战。

(三)关注学生的身体发育良好的身体机能

很多人都认为,体育部是在强身健体的锻炼和发展。这似乎更注重以高校体育课程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标准的形式延续,例如每年的体育课程应检测1500米男孩和女孩的800米训练成果。经过测量,对此运动所打出的成绩,至于为什么学生能达标准,为什么不达标,如何量化这些数据的科学分析和使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恐怕没有老师能够认真的想过这些问题。但相反,它们是最直接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新的时代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必须使一个运动中的体育课程的科学转向形成学生的体能,加强学生的身体功能,以避免再让轻素质教育在大学体育课程中重演,而是使体育课程在大学的教育质量上真正有效的服务于学生。

三、总结

总之,高校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水平、体育文化素养以及体育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传授给学生技术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格。素质教育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基于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和素质教育,促进高校体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高等院校体育课秩序发展下去,展望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意义范文3

一、初中音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

初中階段是学生人格思想发展完善最迅速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在这一阶段里我们的学生们因为大多年龄都仅仅处于十几岁的阶段,心智还不成熟,因此内心充满着浮躁与不安,也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们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被外部环境或内在的不定因素而影响,从而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人格塑造也受不同的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影响。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对人生的方向还不明确,玩耍心态和这一年龄段的叛逆心理很容易误导他们陷于无法自救的认知误区。举例如经典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塑造的人物鲜明,电影也通过孩子们和音乐老师的挣扎表现出了电影的教育意义。在电影中,池塘之底福利院生活的孩子们大多都是因为种种原因来到了这里,例如父母的原因或者家庭条件的原因又或者外界对于他们施加的压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身心压力。他们叛逆、乖张,行事不计后果,也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在当下是典型的坏学生的典范。但在音乐老师马修的引导下,马修通过音乐唤醒了他们内心的柔软。所以这部电影在教育界,我们可以把其看为一次成功教育方式的事例,在音乐界,这部电影凭借其在电影中展现的不同的背景音乐和合唱音乐向我们显示了音乐其治愈人心的力量。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窥见音乐的重要性,通过音乐学生们可以体会音乐的内在魅力,振奋的音乐鼓舞人心,悠扬的音乐缓解悲伤,轻松的音乐放松大脑音乐为学生们营造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二、初中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可以正身形、广教化、美风俗,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修养需要老师有意识的正确引导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学生思想道德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音乐教育学习中,学生们可以跟随老师一起去领略优秀的音乐。而音乐又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所以我们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比如我们的老师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一起学习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并带领他们对这一系列歌曲进行赏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比如学生们听经典红歌,可以从红歌中体会到当年英雄人物的不屈性格和高尚情操,从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从可以另一方面得到证实,纵观我们的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成就,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大都有着较高的音乐素养,音乐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三、初中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科学素质

经过现代研究认为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部分,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具有形象思维功能,而音乐又能积极有效的促进人右脑的开发,从而提高人的智力能力素质,也因此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科学素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众所皆知的音乐爱好者,他经常是古典音乐不离耳、小提琴不离手,他在他伟大的科学生涯中直言:如果我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由此可见,他认为音乐带给他灵感与大胆的假设想法,并在他早年的知识启蒙中至关重要。然而音乐不仅仅有利于人脑的启蒙,也有利于调节大脑,例如在学习紧张时音乐可以放松大脑,缓解学习压力,初中音乐为课业紧张的学生们提供了一种缓解压力的良好方式,并且有意识的音乐学习可以在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大脑的灵敏性。

四、初中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质教育

音乐是一种美的体现,其所蕴含的美的内在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或是民谣或是现代歌曲、轻音乐等,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生们可以培养艺术兴趣。初中音乐则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陶中,逐渐培养健康的艺术爱好,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质。

素质教育意义范文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素质教育 促进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114-01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文化、科学无一不取得了重大进步,世纪的车轮将人类带进信息时代,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计算机已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电脑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普及成为当今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运而生,并对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影响深远而重大。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一直以来,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进行课程整合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 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产物,是一门新型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发展迅速等显著优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对小学生学习意识和教育意识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为学生创造更加完备、优越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小学整体教育手段单一,方法陈旧,教具贫乏,使小学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认知视野,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桥梁。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学会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

2.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求知欲望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和发展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正是个人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重要时期。但是,以“说教”为主的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阻碍着这一重要素质的培养和发挥。其计算机多媒体由于可以提供色彩丰富的图像、生动的声音信息以及在教育情境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学生自然而然去克服实际操作方面的枯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接受知识和集中记忆。

3.为学生独创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每个人的思维过程不同,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演示也各不相同。比如面对同一个理念下的画面设计,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又代表着学生不同的个性与思维。这种独特的求异思维方式,突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培养,使学生的独创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影响与促进作用的思考

我国教育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开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活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过分注重成绩分数,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意识更是无从谈起。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照猫画虎”、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

1.信息技术对学生思维品质形成具有影响与促进意义

信息技术是一门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并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课程。同时,由于其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不容出现任何疏忽,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手、眼、心、脑并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形成高度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对学生来说极具新鲜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2.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非凡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的学习与应用,加强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接受新观念,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编排班级板报,打印文稿,设计自己的网页,编写软件等等,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3.学习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在指导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方面,在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方法认知的能力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获取辅助资料和有价值的信息,开拓受知面,帮助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学无疑给小学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展现了教育领域的另一片天地。但是,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也正因如此,他们更缺乏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枯燥性和复杂性,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难题。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上,还有待创新的思维,寻找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深化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2(6)

素质教育意义范文5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影响 意义

一、音乐艺术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是指一切通过传授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建造或改变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它不但包括学校音乐教育,还包括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个人音乐教育等。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电视音乐教育、广播音乐教育、网络音乐教育等越来越多的形式和渠道,所有社会成员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受教者。

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受教者的听觉、触觉、视觉等能力得到锻炼,还有很多机会运用想像,进行创造,这在无形中起到了培养和发展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特殊意义

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和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感知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形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内容,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力,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同时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

2.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真、善、美的现代人

音乐教育所制定的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教育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即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国现阶段音乐教学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功能是音乐教育的本源

音乐的功能主要概括为3个层面:物理、生理、心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或无意中生理上都会受音乐的影响。

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4.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音乐课程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音乐是培养听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长期不懈地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它包括对全民的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从狭义上说,是专指非成人的学校教育中,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智能、促进其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的教育活动。

四、音乐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者最易于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审美与非审美教育的融合统一;超越性与综合性的融合统一;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统一;引导与观照、操作的融合统一。因此,音乐教育总是指向素质教育总体目标,涉及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

1.艺术教育直接影响到人的审美素质

提高人的审美素质是塑造人的关键。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爱美,但不是人人都懂美。爱美,只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懂美,才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只有当人们把对美的追求自觉纳入到自己的行为轨迹之中,人才可以说具备了审美素质。实施艺术教育,引导他们由“爱美”到懂美,并把对美的追求,自觉地纳入到他们的行为之中,才可以说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素质。通过艺术教育这一主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激发他们对美的兴趣和追求,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做到“以美辅德”,促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2.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全面思维

素质教育意义范文6

论文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必须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家庭教育在培养儿童品德方面发挥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并在长期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积淀了很多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这些思想和经验都值得现代家庭教育借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而就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来看,因为家庭教育在血缘性、时间性和权威性等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对儿童在道德教育、因材施教方面发挥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其实,中国自古就很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注重家庭教育对儿童品德的培养。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品德培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固定逻辑,这表明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传统家庭教育主张实施早期家庭教育,即实施胎教。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记载了孟母进行胎教的事:“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同时,传统的家庭教育也特别强调后天的早期家庭教育,如《颜氏家训》中便提出,在孩子“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

对于后天的家庭教育,中国古代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为主,并且从具体的礼节人手,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1)在孝敬长辈方面,要重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侍奉父母,使他们心情舒畅,而不是在外招惹是非,让父母担心。如,“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醒”(《通典·卷第六十八》);“夫为人之子,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曲礼上》)。(2)在待人接物方面,首先强调尊重长辈,谦恭礼让:“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礼记·曲礼上》)。其次,与人交往时要注意礼节,在进门前要先打招呼,坐立要端正,不可随意听别人的谈话,回答别人的问话时不能大喊大叫,不能放肆地盯着别人,也不能故意装作不在乎。(3)在修身做人方面,则重视培养儿童分辨善恶是非、端正志向、向善背恶的品质。王充曾指出对儿童必须自幼“教告率勉,使之为善”(王充《论衡·率性》)。万全《育婴家秘》则强调:“言语问答,教以诚实,勿使欺妄。”曾子杀牛、孔融让梨、傅亮4岁时解衣与人的故事都成为历代儿童教育的生动教材。(4)在饮食起居方面,重视培养勤劳节俭、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批评道:“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朱熹在《蒙童须知》中指出:“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清净整齐”,进而要求“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常令洁净”。

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中国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主张家风对儿童的陶冶。很多家族都重视家风的培养,把家庭和睦、孝敬父母、勤业守法作为家风培养的内容,并以家训、家规的形式保留下来,对后代进行教育。如《颜氏家训》、《庞氏家训》、《家训格言》等。

其次,主张以正确、正面、正当的内容与方法教育儿童,重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注意身教,因为儿童分析、辨别的能力差,又喜欢模仿,如果周围的人以身作则,就能见贤思齐,反之,则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及其子女在孩提之日,尤谨其所示。察之于初者,纯全而无伪;养之于幼者,端正而无邪。所见必正事,所闻必正声,所视必正色,所言必正理。”(丘睿《大学衍义补》)陆世仪也在《思辩录》中提到:“教子须好似一身率先。每见人家子弟,父母未尝着意督率,而规模动定,性情好尚,辄酷肖其父,皆身教为之也。”

最后,古代有不少教育家已经认识到:教育的方法必须适应儿童身心特点,顺其性情,反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王阳明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应该“趋向鼓舞”,“鞭挞绳缚,待若拘囚”只会“偷薄庸劣,日趋下流”。而陆世仪也强调“因其势而利导之”。

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在面临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进行家庭教育的全面改革,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都应实现转变。在改革过程中,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首先,在观念上,家长应抛弃传统家长制思想,转变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给孩子过大压力的做法。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充分发展智能素质,更需要其它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实现儿童全面发展,也就是促进儿童个性发展。面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家长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关心儿童的学习,但不一味地要求儿童学业成绩的优异,也不单纯地以成绩的高低对其进行评价,更不应以自己的意愿决定儿童的发展,把儿童真正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在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表现,并与班主任老师定期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做到全面了解孩子。对儿童具备的优势潜能做到心中有数,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儿童实际的发展目标,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目标。

其次,在内容上要重视品德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必然促进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在进人信息时代后,社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能够创新科技的主体—人,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创新的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品德是良好人格形成和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良好品德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而健康的人格特征又会成为人际交往的有利保障。因此,家长必须将品德培养纳入到家庭教育的内容中去。在培养儿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要特别重视对儿童修身做人的培养,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要重视儿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儿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沟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