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1

关键词:电力 工程 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现代电力基建工程施工方式由人工型逐渐向机械化、标准化、连续化程度很高的施工方式转变,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现场运作较为复杂,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多工种的共同协作,共同施工,而且现场施工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施工环境的不确定、施工设备的不确定、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等,这些原因都对安全管理和质量的控制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更好的做好县级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把安全和质量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就成为了摆在供电企业基建管理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电力基建工程管理要素

1.1 设计图纸。设计图纸按需交货是导致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环境条件重要因素。实 际中很多工程图纸经常颠倒顺序,没有按照工程顺序提交,到处挖地,破 坏道路和行走,堆如山,破坏安全环境,为安全施工留下了隐患,应该尽 量减少交叉作业,尤其是避免地下土建施工和安装交叉作业,共同营造 安全施工环境。

1.2安全设施。随着电力投资多元化和招标市场的不断完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成为投资者的主要目的。加上电力施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往往以最 低价中标,在国家对投资者的各项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的前提下,建设单 位不断压低工程造价,导致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安全设施,往 往用简陋设施来敷衍安全要求,达不到安全管理的要求。

1.3施工人员。电力施工企业人员流动频繁,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安全和自我保护 意识较差,都是导致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1.4 施工工期。建设单位往往急于尽快得到效益的回报,经常在设备、图纸、土建等 条件不成熟或被拖延情况下催促施工,工期压缩于施工企业,造成电力 施工企业加班加点、抢工期、赶任务,工作人员均是疲劳作业,机械设备 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提升电力基建工程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落实安全管理规定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正确处理安全与进 度、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坚持科学管理和设定合理工期。电 力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认真 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整齐有序 。

2.2 加强施工企业管理

电力基建工程建设部门要加强对设计 、 施工 、 调试 、 监理单位的资质审 核,坚决杜绝无资质、超资质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企业进入电 力工程建设市场。对工程建设单位资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无 证企业进行施工,应全面追究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2.3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保 障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大现场施工安全监理力度,坚持文 明施工,为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作风,保证职工身 体健康,应明确将施工区和生活区分片包干,建立责任区,从道路交通、 消防器材、材料堆放到厨房、宿舍、火炉到吸烟都有专人负责,做到责任 落实到人,使文明施工 、 环境卫生工作能保持制度化。工地的安全文明施 工管理水平是该工地乃至所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电 力工程施工各相关单位对工程的建设进行全方位安全把关,统一协调安 全管理工作,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从专业技术上保证工程项目的 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真正做到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完全,施工作业做到班前班后检查,严格持证上岗,定期安全生产教育培 训,新工人上岗前培训 。 特别是要加强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警示教育 和监督管理,督促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障电力工 程施工安全。

2.4安全施工 预防为主

安全施工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 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 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进行安全管理不是处理事故,而是在生产经 营活动中,针对生产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不安 全因素的发生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端正对生产 中不安全检查因素的认识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 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生产经营任务的时候,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 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发 现不安全因素,采取应对措施,明确责任。

2.5 确保安全资料真实性

在电力基建工程开工之初,施工单位应建立工程安全资料档案,指定专 人收集并整理,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不能随意调动资料管理人员。安 全资料必须保证其真实性,这是安全资料收集整理的基本原则。现实施 工安全资料收集整理中假资料很多,很多资料只是简单复印,或资料收 集人代签字,这是必须要杜绝的现象 。如果发生工人违章操作事故,造成 工人人身伤害事故,需要鉴定各方责任。这时需要查阅有关安全技术交 底,专项技术交底的签字是代签的,违章工人可以说根本没有人给自己 交过底,这样安全管理人员就难辞其咎,如果确实是安全资料真实有效, 违章工人就需要负主要责任。

2.6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整个 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审核和保持“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方针和安全管理目标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程序、过 程和资源。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分级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同 时健全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不仅是为了满足工程项目部自身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施工现场 安全生产的保障。

2.7 做好工程监理工作

监理企业要正确处理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各自找准自身的定位,灵活处理三方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管理,要竭力避免建设单位的管理越位和监理单位的管理缺失。要明确质量管理责任主体是施工单位,监理企业是监督主体。施工单位必须建立起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是监理企业的质量监督体系。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到位或者监理企业管理越位,都会破坏正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而无法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力度。只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理念“对号入座”后,明确三方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才能为工程管理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

2.7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输配电工程项目和辅公用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完,能满足生产使用;(2)主要工艺设备配套设施经试车合格,能够顺利进行输配电的运行。(3)必要的生活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成; (4)生产准备工作能适应投产的需要; (5)环境保护设施、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消防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使用。

3.结语

电力行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施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电力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更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也愈来愈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施工中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小则停工停产,造成经济损失,大则人员伤亡,设备遭到破坏,影响电力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基层供电企业要重点做好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系统投入以后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马东平 . 加强电力施工项目管理的三大基础工作 [J]. 科技资讯, 2007 , 33.

[2] 翁美珍.电力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2009,12.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2

(一)开放创新的人才选拔机制

经过几年的招生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在生源组织、报名条件、考试内容和方式、录取的标准、程序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差异。如何改进工程硕士的人才选拔工作,遴选优秀的真正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员、提高工程硕士的生源质量,需要我们摸索着进行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国家规定的工程硕士基本招生对象是“在职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突出了“在职”特性,而且在年龄条件上没有上限。招生对象的年龄层次跨度大,与之相应的是招生对象在工作年限、行政技术职级、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基于招生对象的这些特点,我们招生单位不能简单地从管理方便的角度出发,采取以国家统考成绩一刀切的形式确定工程硕士招生录取条件。我们尝试采用开放式招生模式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选拔。

生源组织环节中,招生培养单位可以主动与批量考生所在的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我校近几年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不同地区通信运营商、制造商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组织召开了多场工程硕士教育研讨峰会,邀请了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来校共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计,听取企业方对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工程硕士招生的需要,还努力拓宽校企合作的层面,以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为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合作。在招生数量方面,国家将工程硕士的招生自下放给大多数高校。我们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不盲目贪多图大。同时尊重企业内部发展的计划安排,重视培养质量的保证与提高,将工程硕士的招生遴选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培训计划和员工创新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招生单位招生人数稳步增长与企业员工再培训有序渐进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自主进行的第二阶段考试环节采用多种测评手段坚持全面的素质考核外,还注重对考生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等工程背景资料的考察,侧重评价考生在工程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潜能。同时主动听取企业对重点推荐培养对象的介绍,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着重考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考试内容应偏重实践应用,发现考生的创新潜质,而不囿于理论。通过选拔应向来自一线,具备多年专业岗位实践经验,且在从事的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和创新成果的考生倾斜。一些具有多年科研经历或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绩的考生,往往显示出较好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应优先录取。这些考生经过侧重应用型、实践型的规范和系统的培养,能够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单位做出贡献,在工作中取得创新成效。

(二)开放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论文评价所采取的特定方式的总和。开放创新的工程硕士教育是学校与社会(企业)共同参与和互动,与人才市场多样性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教育要进一步密切于社会的联系,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适应以多变性和多样化为特征的人才市场,就必须进行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的教育创新。

与我校合作办学的诸多通信行业企业多为上市股份制公司,企业方要求学校将开办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的课程设置等教学内容作为附件写入作办学协议之中。在培养方案设置上,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市场的一体性,既传授专业知识,也增加管理、经济和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学校出课程菜单,企业点菜的办法,并且根据具体企业的需要创设“特色菜品”。我校与福建省电信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之初,学校教授深入企业与企业方工程专家共同商讨、修改,课程设置在选修课中突出通信行业前沿“3G”技术的普及应用内容。最后双方以合同附件的形式将协商一致的内容固定下来。这种开放式的交流模式,改变了以往校园教学中教学对象被动接收的封闭式的教学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课程设置以“职业创新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课程体系以“知识体系+行业综述+前沿科技”的“模块化”形式构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鼓励学员在工程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我校工程硕士班多在异地利用企业自身教学条件与企业合办,授课教师走出校园深入企业环境进行课程讲授。在与工程硕士学员的交流中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工程实践中的新需要,为自己的横向科研创新找到好的合作课题。教师的授课内容对学员平时的日常工程实践有很强的针对性,易于工程硕士学员更好地接收与掌握,同时可以很好地激发学员的创新欲望。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3

关键词:EPC 管理模式;风险;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管理创新的实践持续不断,随着化工、冶金、铁道等行业引入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后,其他的各行业也开展了该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 我国在大型综合性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也逐渐采用了EPC项目管理模式。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 EPC 模式与施工总承包模式的优劣,相信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也是我国建设市场今后发展的趋势。

一、EPC简介

所谓EPC, 指工程项目中的设计、采办和施工。EPC管理模式又称交钥匙工程,即建设方(业主)委托某工程公司或某个联合体对项目的筹建、设计和施工进行全过程、全面管理的一种模式。EPC项目管理是尽量通过专业化管理来实现投资控制的最小化和质量控制的最大化,从而实现项目管理中性价比的最大化,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的各项目标的一种模式。一个项目采用了EPC管理模式,必然就是投资方(PMT)、监理方(PMC)和EPC三方共同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二、EPC管理模式相比较于施工总承包模式的优势

1、 从业主及项目整体的利益来看

⑴项目管理主体的变化

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是工程施工的主体,业主必须提供设计图纸和创造其他必要的施工条件,整个工程管理的主体仍是业主,也就意味着业主除了承担投资义务和投资风险外,还需要承担主要的管理义务和管理风险。

而在 EPC 管理模式下,工程管理的主体是承包商,业主仅需承担投资义务和投资风险,主要的管理义务和管理风险均由承包商承担。相应的,当业主作为建设管理的主体时,就势必要为自己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例如当业主是一个工业企业时,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是日常进行的活动,企业的主要精力希望放在生产上,建造工厂只是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项目建成投产后,只需要配备少量的维护保养人员,今后是否扩建、改建等均要根据企业经营情况而定,长时的保有一批工程管理人员是很不经济的。因此在不频繁的进行建设活动的一些行业,EPC 模式可以把业主方解放出来,使其能够专注于自身的领域,而不必要在自己不擅长的专业上花费太多精力,因此推广的价值比较大。

⑵项目管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的提升

当业主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时,在工程筹建、设计、施工的 3 个阶段分别存在 3 个业务主体(业主、设计、承包商)。这时,3 个主体由于有各自的利益追求,导致对待项目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有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满足自身管理需要,对后续阶段的管理和全局考虑不足,导致后续阶段或者全局的利益损失,最终造成业主的利益损失。

而在EPC 管理模式下,工程管理的主体是承包商,其承包合同是包含了整个工程的,工程的整体利益就是承包商的利益。此时,承包商必须从项目整体的角度去进行项目的管理,统筹考虑进行内部的资源调配,必要时可以做出局部牺牲,追求全局盈利,最终达到自身盈利。而项目整体利益的保证也代表了业主利益的保障。

2、从承包商的方面来看

⑴项目的介入时机有利

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承包商的介入时机是设计基本完成的施工投标阶段,此时,承包商了解项目情况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所占有的资料有限,加上时间限制,对揣测业主的意图和设计的思路不利,这样有可能导致自身施工方案策划和报价的偏差。在 EPC 管理模式下,承包商介入项目时间早,接触时间长,对项目的实际状况更了解,对业主的要求和设计内容理解更透彻。对项目的把握上,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

⑵有利于项目的掌控

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承包商可以掌控的管理范围仅限于自己合同内的施工部分。为完成自身的工作内容,承包商必须依赖业主提供各种许可手续、水电接驳、政策环境等外部条件,依赖设计公司提供图纸。当这些条件受到制约无法实现时,或者存在先天的缺陷,其施工就要受到影响,自身的利益就有可能发生损失。而这些条件变动时,承包商不得不被动的调整。所以说施工总承包商对项目的掌控度是有局限的、受制约的。而在 EPC 管理模式下,由于享有项目全面管理的权力,可管辖的范围更大,承包商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充分统筹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利益、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果质量。必要时可以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来实现目的。而施工承包商是无法获得这些便利的。

在外部条件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施工总包商只能消极的将责任推卸到条件提供方的身上,以保护自身的利益。但是 EPC 承包商则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方式,主动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自身利益和业主利益的统一。业主使用性等方面的影响,及时要求相关方做出反映,以确保对项目目标实现的控制。

三、EPC管理的风险及对策

1、业主的风险

⑴自身要求的设定和项目策划的风险

虽然选择 EPC 模式可以将项目管理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但是业主对建筑物的设定失误带来的风险仍然无法避免。对策是选择经验丰富、实力强的承包商协助业主减少失误,或者是业主提高自身的能力来减少失误。

⑵ 管理风险

集约化管理也代表着集权。假如一个项目是分别委托不同的企业进行设计、施工、造价控制、质量安全控制的,这些企业之间会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但是 EPC 管理模式下,总承包商的行为只有业主监督,过度集中的权力容易产生专断,错误的指令得不到纠正,甚至总承包商为谋取自身利益,暗地损害业主利益等问题。

此时,可以参考国外模式,聘请 DRB 专家,不定期对承包商进行监督,对项目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确认,以避免专权产生的问题。同时业主应选择行业内商誉好、口碑佳、内部制度齐全的承包商,减少失误和不正当行为发生的几率。

2、 承包商的风险和对策

⑴风险种类增加

承包商选择 EPC 模式,实际上是将业主的风险搬到了自己头上。风险的内容不仅仅是施工管理的风险,还要承担设计风险、政策风险、项目策划风险等。承包商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聘用具有足够资深经验的专业人员,提高对项目的掌控能力,才能减低风险。同时 EPC 承包商也可选择能力强的施工总包商和专业分包捆绑经营,转移风险。

⑵成本不确定性增大

对于一些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往往有特别的要求,而且涉及的内容往往又比较多元化和专业化,对承包商来说往往对业主的生产领域不甚了解,甚至没有经验。为这些项目提供建设服务,如果对项目的特性和需求以及一些针对性的规定了解不足,很容易导致设计失误以及施工方案失误,从而导致费用增加,成本升高。且对于采用固定总价包干形式报价的工程项目,风险更大。针对这种风险,EPC 承包商必须加强承接项目的事前研究,同时尽量选择在该领域有足够经验的专业分包辅助设计和捆绑报价,以减少风险。同时,在承包商投标阶段,因为时间的原因,有时承包商必须在几周内将一个建设期几年的项目设计、计量、估价完毕,这时发生缺漏错误往往难免。此时,承包商应与业主协商,尽量增加投标的准备期,以减少失误,也可在报价时考虑适当的风险系数以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对于报价准备期非常短的项目,承包商应权衡风险值,考虑应对措施,甚至选择不参与竞标。

⑶ 管理风险

选择EPC 模式,承包商工作中涉及的管理环节更多,管理对象更多,管理的制约因素更多,导致管理风险增大,协调难度增加。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也导致了风险承受对象的集中,对于风险的避让难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承包商必须制定更详尽的管理对策,识别管理关键点,增加管理人员,提高对项目的掌控。掌握高超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才能应付自如。

结语

EPC 承包模式是更好地满足业主需求的方式。归根结底,业主的需求才是承包商营业业绩的来源,只有更满足业主需求的经营行为,才能更有市场。尽管目前我国的EPC管理模式还不是很规范,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识别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之应有的预控措施, EPC管理模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4

【关键词】建筑结构;健康诊断;澄碧校区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各种建筑结构在它们的使用寿命之内的安全性,因此定期监测建筑结构在长期负荷作用和不利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已经成为现代公众和政府关心的重要课题。百色学院澄碧校区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平整的校园场地,移山填湖,形成了承载能力非常差的地基。在这样的地基上盖房子,对建筑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结构健康诊断手段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之处,为了保证澄碧校区建筑物建成后能正常使用50年,建立百色学院澄碧校区建筑结构信息库,充分收集建筑结构的各种信息,包括周边环境、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建筑物验收以及建成后运行维护及监测信息,并与工程实践经验相结合,建立百色学院澄碧校区建筑结构健康诊断系统,以更好地解决澄碧校区建筑结构健康诊断问题。

2.传统建筑结构诊断方法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建筑结构健康诊断方法是在建筑结构建成后,对工作状态中的建筑结构进行监测,对建筑物运营系统、运行信号进行实时扫描。[1]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损伤诊断的方法可分为两种[2]:局部检测法和整体检测法,这两种方法都存在较大的不足。局部检测法主要包括肉眼直接观察法、回弹法、超声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雷达法、钻芯法等。这些技术能够成功应用于检查某些部件的裂缝的位置、焊接缺陷、松弛或失稳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经常是把几种技术综合使用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局部检测法只是针对局部损伤的检测方法,很难预测结构整体性能的退化。因此,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就转向了基于结构振动测量的整体损伤检测方法,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结构损伤的出现会导致结构性能参数(例如刚度、频率和阻尼)的变化。理论上,根据结构某些性能参数(例如刚度、频率和阻尼)的变化,能够探测结构的损伤。结构动力损伤探测的基础问题就是根据对结构动力响应的测量来回答结构是否已经发生损伤?损伤的位置在哪里?损伤的程度如何?[3]但是整体检测方法也有局限性,该方法为了使反演结果唯一而附加的数学约束,通常未能描述结构受损伤的真实状态,在复杂的实际工程结构中难以应用。传统的建筑物健康诊断的模式存在成本高、实用性差等不足之处,必须加以改进。

3.百色学院澄碧校区建筑结构健康诊断系统

建筑工程结构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等各个阶段都存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正确判断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帮助,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健康诊断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4]针对现有的建筑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存在的不足,建立百色学院澄碧校区建筑物信息库,充分收集该校区建筑工程结构在设计、施工、检查验收、运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信息。开发出针对百色学院澄碧校区的建筑结构损伤多媒体知识系统,并与工程师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解决百色学院澄碧校区建筑工程结构健康诊断问题。

3.1建立百色学院澄碧校区建筑物信息库

收集百色学院澄碧新校区建筑物的建造和管理信息,建立建筑物信息库。包括周边环境、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验收以及建筑物建成后的监测信息。①环境信息:如当地气候、地质状况、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等。而且必须分别指出这些信息分别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产生何种影响。②设计信息:地质勘察报告书、全套建筑施工图纸、结构施工图、安装工程施工图、施工过程中的图纸变更、预埋构件、隐蔽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电子模型、建筑结构计算书等。③施工安装信息: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各种施工措施和技术问题的处理、施工过程遇到特殊气候干扰、施工日记。④材料信息:各种建筑材料的规格、质量合格证明、试验参数、建筑材料进场检测记录、施工各阶段对各种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报告。各种设备的规格、技术参数、使用寿命、使用方法、维护保障方法。⑤验收信息:各种进场材料和进场设备验收资料、基坑验收资料、基础工程验收资料、主体结构验收资料、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以及竣工验收中的施工状况,验收检测内容,验收检测部位,验收检测方案,验收检测结果评估等信息。⑥主要参与者信息: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地质勘察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建筑材料供应单位、质量监督站。这些单位的资质等级、企业业绩、注册资金、技术实力以及参与该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的相关情况。⑦建筑物的管理信息。建筑物的名称、位置、用途、建设时间、竣工时间、投入使用时间,以及使用过程中如何对建筑物进行管理维护,由哪些人员负责。⑧建筑物建成后的监测信息。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裂缝等信息进行监测,做好数据记录。

3.2开发出针对百色学院澄碧校区的建筑结构健康诊断系统。

开放针对对百色学院澄碧校区建筑结构损伤的多媒体知识系统,运用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种手段,充分展现建筑结构可能发生的各种损伤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并提出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在建筑物信息库和建筑结构损伤多媒体知识系统的帮助下,结合建筑结构专家的工程实践经验,建立澄碧校区建筑结构健康系统。

4.结语

针对传统的建筑结构健康诊断方法存在的不足,建立了百色学院澄碧校区建筑物信息库,研制出针对澄碧校区的建筑结构健康诊断系统,对保证百色学院澄碧新校区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新,李国强,周晶.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4).

[2]喻波.新型结构健康诊断方法[D].北京:清华大学,2004.

[3]杨艳娟.结构健康诊断研究简述[J].煤炭技术,2007(4).

[4]张昌栋,杨武.建筑物健康诊断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10).

作者简介

陈力攀,男,硕士,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方面的教学工作。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5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石化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新增的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层出不穷。虽然目前国内的中石化基础建设项目,已经有一套比较成型的控制管理模式,但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加之,随着国际石化巨商的加入,因为受到其先进的项目管理控制方式的影响,使得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跟不上新管理的脚步,因此产生了的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对中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1.2文献综述

2002年,安全工程研究院派出30多个人的团队,参加了上海赛科乙烯项目的HSE管理工作。按照由中国石化、BP公司共同成立的赛科董事会的决议,赛科对于HSE管理组,由60多个人组成,最终赛科乙烯机械完工,用时4900万工时,但期间没有重大事故和死亡事故的发生,HSE创造的业绩卓越。JimErnzen和TomFeeney提出,以承包商为主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业主方对承包方在质量上进行激励,可以加强承包方对工程质量提高的动力。对于工程质量的问题,我国认为,工程质量需要由政府监督、建设单位负责、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这三个方面负责。对于工程费用控制,其基本上是分阶段进行的,费用控制偏重于控制施工阶段,注重对施工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核和控制,然而对投资估算、工程实施方式、设计和采购阶段的费用控制明显忽视了。1983年,美国RIMS年会上,世界各国的学者,共同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性的准则,详细规定了合同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合同风险的产生原因、识别、转移等。

2相关理论基础

2.1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及其特点

在石化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相当的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大规模的工程投资,对工程管理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由于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不断被用,工程技术的发展明显加快。(3)特殊性的生产条件及安全要求,促使工程质量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4)工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比较多,使得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相当大。

2.2项目控制的基本理念

随着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渐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变得更加的深入。原来单一化的施工、采购和设计模式,已经被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总承包及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的形式所代替。基于理论,石化工程项目的控制要素,主要包括项目的“HSE”控制、质量控制、合同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这五大类。

2.3项目控制要素

工程项目的控制要素分为五大类,即项目的HSE控制、质量控制、合同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

3石化工程建设项目控制要素

3.1HSE控制

在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中,要充分考虑到的问题是,项目完工并进行投产之后,操作人员、施工现场中的员工、周边居民的身体是否出现健康问题。推行建设HSE管理体系,既实行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要求,更是石化建设企业,用于新市场的开拓发展、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新的品牌的创立以及谋求生存发展的强大支撑。

3.2质量控制

因为石油化工行业的产品及原材料,基本都具有一些缺点,如有毒有害、高压高温、易爆易燃等,因此,加强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的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开车、安装、管理、施工、采购、设计等全过程中。

3.3费用控制

费用控制,是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促进石化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地进行各项活动。因此,石化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加强费用控制的工作,可以及时地发现目前的费用控制问题,后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此提高费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

3.4进度控制

对于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设备和材料因素、人为因素。人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由于,人可以控制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完工时间、施工时间等,其次,是物资供应的因素,当材料周转不灵、不能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等,均会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的进度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3.5合同控制

在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控制方面,除了有效的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之外,还应该对技术文件、项目监理分工、项目管理、项目施工、采购、设计的控制;项目的设计标准规范控制、设计原则控制、设计基础控制等进行控制。

4案例分析

4.1HSE控制案例分析

4.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东部原油管网俄国油引进配套庆铁线扩能改造工程线路工程施工3标段。概况:该标段的线路总长达61.46km,穿越达6处,线路的管径为φ813mm,农安输油站以北

。4.1.2项目的HSE控制项目的HSE管理目标:

(1)战略目标:减小事故发生率、减小伤害率、降低污染,创造优质工程。

(2)健康目标:严防重大食物的中毒事件;充分确保全体参建人员的健康。

(3)安全目标:防止重大的交通事故;谨防火灾、爆炸事故等。

(4)环保目标:保证实现清洁生产,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4.2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4.2.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上海赛科90万吨乙烯项目。概况:整个项目从2002年3月28日正式投入建设。2005年3月18日,90万吨/年乙烯装置,进入生产阶段的试车。2005年6月29日,9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式的投入运行。

4.2.2项目的质量控制根据赛科项目的特点,归纳出如下的具体要求:

(1)工程设计。需要通过工程质量审计程序,确保设计的实施符合赛科的标准。

(2)施工质量。按照中国国家或有关行业颁发的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施工的现场质量进行验证和评价。

(3)设备、材料质量。必须建立相关的程序,控制施工/安装的材料、物料和设备的采购、供应和交货过程。

(4)健康、安全、环保。不发生死亡事故;不发生损失事故;不发生记录事故;不发生溢漏事故等。

4.3费用控制案例分析

4.3.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某中外合资公司。概况:年产35万吨的CS项目系,引进国外专有的生产技术,项目科研投资估算为145000万元,竣工决算为130200万元,节约14800万元。

4.3.2项目的费用控制中外合资项目费用控制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确定费用控制的目标。根据集团公司批准的初步设计,大约计算总投资下浮8.5%为项目费用控制的总目标。

(2)利用赢得值评估原理分解相关费用。

(3)确定项目的实施模式,采用EP+Cm的管理模式。

(4)推行限额设计控制费用。从费用控制的角度,对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备材料的规格、标准、选型进行控制。

(5)推行限额采购控制设备材料采购费。

(6)施工阶段的费用控制。大规模推行流水作业,充分利用现在的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4.4进度控制案例分析

4.4.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加工中东含硫原油及生产清洁燃料配套改造工程。概况:通过对挖潜进行改造,达到集中处理中东含硫原油、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

4.4.2项目的进度控制

(1)在2004年8月30日,主体装置开始打桩,在2005年5月30日,常减压蒸馏装置土建正式开始。

(2)硫磺回收装置在2005年12月3日中完成,2006年3月旧投料开始试车。

(3)常减压蒸馏装置2006年3月31日完成,5月7日投料开始试车。

(4)加氢联合装置中加氢精制装置2006年6月12日完成,7月26日加氢联合装置打通全流程。

(5)延迟焦化装置2006年7月30日完成,9月16日投料开始试车。

(6)加氢催化等装置的扩能改造,2006年7月施工完成。

4.5合同控制案例分析

4.5.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仪征-长岭”原油管道项目与岳阳长岭炼油厂原油加工量扩改工程的配套项目。概况:在湖南石油在已建成投产的“长岭-株洲”成品油管道工程的基础上,南延广东、西延娄底的续建项目。

4.5.2项目的合同控制合同的目的,为了确定各方面的权利、义务与职责,并在各方面之间对风险进行分配,因此需要合理的控制项目的合同风险。具体做法如下。

(1)要适当的进行招投标决策,否则会导致合同违约。

(2)工程量清单要准确无误,否则会导致合同的改变。

(3)需要联系项目的计划执行,不能脱节,确保安全环境,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否则会影响合同目标的执行。

5结语

(1)引入HSE专业管理团队,能够有效改善项目的管理状况。

(2)对于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责任制。

(3)化工工程费用的控制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费用控制的好坏取决于对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的控制措施。

(4)建立工程进度的变更方案,建立和健全工程设计的变更制度、标外工程委托及结算管理办法,制定有效的管理审批流程,并严格的按程序执行。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6

本科“导师制”在国内外各高校已逐步形成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学生管理实效。基于制药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提出一套由年级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多元学生管理体系。该模式融合了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双重职能,是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创新,也是对传统本科生导师制的丰富和改革,为构建面向企业、面向应用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

学生管理模式;多元化;导师团队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市场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实践与国际化为特色,着眼于药品质量和制药过程效率的双向定位人才培养理念[1],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语境,对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导师制”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2],对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药品质量管理理念和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传统的本科“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重点在于学业教育,而调动专业课教师、年级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多方参与,融合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双重任务的新型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制药工程实施导师团队制的理论基础

1.1“导师制”学生管理思想

(1)基于“缄默知识理论”视角的学生管理思想“缄默知识”是指那些不能用系统表述的知识,由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M)在《人的研究》(1958)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作为一种不能演说的知识,波兰尼认为“好的学习就是听从导师的指导,通过观察导师的行为方式,科研新手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科研技巧。”导师团队机制所建立的亲密平等的交流是获得缄默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整个学习过程[4]。(2)基于“多元智力理论”视角的学生管理思想“多元智力理论”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owardGardner)博士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智力存在独立的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是错综复杂、有机并以不同方式及程度组合在一起的。导师团队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阐述的内涵[5]。多元智力理论指出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各自的智力优势领域,对学生的教育必须“因材施教”,而基于导师团队机制的学生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这一要求。

1.2制药工程专业学科特点

制药工程是一门由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交叉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6-7]。其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科交叉性质明显现代制药企业工业化过程繁杂,包括药品材料的预处理、纯化、干燥、包装等各单元工艺过程,要求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涉及化学、生物技术、药物分析、工程管理等诸多学科领域。只有建立这种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满足未来制药工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2)人才需求多样化显著我国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类创新型制药工程人才。这种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制药工程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从事药品研发、药物生产、药事管理等工作[8]。(3)就业需求与大学生工程技能培养存在结构性失调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市场迫切需求员工具备操作性更强,科技含量更高的技能,而目前我国制药工程培养的人才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扰,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9]。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所掌握的基本工程技能与就业市场迫切需要的技能之间形成结构性失调。制药工程专业的这些学科特点,要求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构建一套符合制药工业需求的学生培养与管理模式。

1.3制药工程实施导师团队制的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度的同时,聘请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前提下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制度[4]。本科生导师制不同于研究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具有显著的科研导向性[10],而本科生导师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业规划、思想品行、心理情感等层面的指导。本文提出的基于“导师团队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集成了传统本科生导师制和研究生导师制的各自优势,在确保学生完成本科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重点拓展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导师团队由教学指导教师、科研指导教师、青年教师、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该模式融合了制药工程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两大主要职能,是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对于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卓越制药工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制药工程专业基于导师团队机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

2.1设计原则

基于导师团队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体制设计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制的互动性,激发上层领导和基层专业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活力;二是简化体制的结构层次,使整个体系对于领导层的决策快速响应,便于管理;三是体制的整合性,发挥导师团队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

2.2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

制药工程专业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是以“制药工程”专业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导师团队为中坚力量,以年级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为辅助的学生管理模式。

2.3导师团队的构建

制药工程党支部统一部署导师团队的人员配置,选择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乐于奉献和付出的优秀教师,组成若干个导师团队。每个团队设青年教师3名,教学指导教师3名,科研指导教师1~2名。教学指导教师负责向学生介绍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整体上使学生了解熟悉所学专业的整体脉络,使学生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内涵和就业方向有清楚的了解,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在阶段性学习任务结束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特长,规划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或研究生攻读方向。科研指导教师负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导师分配科研任务给学生,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学术期刊,筛选所需要的学术信息,独立或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实验。通过不同实验结果的对比,发现规律,反复实验,直至达到实验目的,在科研指导教师指导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通过这种科研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青年指导教师发挥他们的年龄优势,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人际关系和情感世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及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荣辱观;参与学生“奖、贷、困、补”的评比和指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年级辅导员与传统辅导员制中的辅导员职责一样,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配合导师工作;而教学管理人员则负责协调各位导师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与导师工作之间中的平衡关系,做好学生与导师的桥梁与纽带,充分发挥导师团队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同时负责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导师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为整套学生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支持。

2.4绩效评价

制药工程党支部通过建立横向沟通机制,完善导师团队的指导评估体系和日常监控机制,对导师团队的工作业绩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导师团队的教学指导和科研指导效能,保障学生管理取得实效。绩效考核采取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具体、真实地反映导师指导机制的指导效能。评价结果作为指导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及各类评奖评优挂钩。

2.4.1主观评价

在多元化学生管理创新模式每应用一个学年后,召开制药工程专业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论证会,总结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应用情况。每个导师团队的科研指导教师代表、教学指导教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分别就一年来的指导教师工作进行总结汇报,每一个导师团队的学生代表就一年来接受导师组指导的学习体会进行大会交流。

2.4.2客观评价

设计“制药工程专业导师团队机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调查问卷”,基于Delphi专家调查法,通过对各类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咨询完成调查问卷的指标筛选与修正,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导师团队机制的学生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评价采取Likert量表的形式,分别赋值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五个等级。通过调查问卷客观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效能及该学生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找出该学生管理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学生管理模式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除此之外,结合学生年终满意度调查、学生期末考试通过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文章数量统计、参与课外活动及获奖数量统计、小组间学生综合测评排名评比等多种具体指标,对本项目成果进行测评。

3结语

基于导师团队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是培养创新型制药工程人才的有益尝试。该模式通过导师团队的帮、带、教,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抽象理解转变为实践认知。同时,导师团队制还将学生的学业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因材施教,对学生课程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和社会适应力,为构建面向企业、面向应用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思路。

作者:罗丹 袁明 宗智慧 袁菲菲 张恩立 单位:蚌埠医学院公共课程部

参考文献

[1]刘新华,白林山.对制药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5):106-107.

[2]吕忆松,李莹莹,尚建辉.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8):186-188.

[3]姚日生,张洪斌,等.制药工程学科内涵与本科专业课程设置[J].药学教育,2003,19(4):9-11.

[4]赵晓兰.尝试抑或捷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95-97.

[5]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3):38-43.

[6]蒋建兰,元英进,白鹏,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J].药学教育,2004,20(2):22-23.

[7]虞心红,宋恭华,卓超,等.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25(6):11-13.

[8]谭倪,聂长明,袁亚莉,等.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