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企业;会计审计;诚信

作者:高峰

0引言

诚信作为会计行业的规则与根本,也是会计业务合法、合规开展的基础,对于会计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会计行业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我国会计行业社会诚信缺失严重。特别是在会计行业业务处理进入信息化之后,为各种会计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对于会计审计诚信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关注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提高会计审计诚信度,已经成为完善会计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措施,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管理问题分析

(1)对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重视不足。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诚信会计审计在规范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导致企业的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缺乏相应的约束,各种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时有发生。

(2)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环境有待优化。现阶段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方面,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会计审计诚信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会计审计文化氛围。这就导致一些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经常出现一些弄虚作假的会计审计违规问题。

(3)当前会计企业审计信息安全问题较多。当前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已经步入信息化阶段,信息化的会计审计工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但是却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容易产生各种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会计审计信息很容易出现被篡改或者是泄露的问题,再加上一些会计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或者是违反授权违规操作,都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出现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4)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缺乏诚信教育。当前一些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侧重于会计审计工作专业知识以及业务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而忽视了对于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诚信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势必会造成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发生。

2企业会计审计诚信体系建设措施研究

(1)完善会计审计诚信相关制度的建设。健全系统的制度建设也是会计审计诚信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建设,重点是要推行企业的会计委派制度与会计审计制度。通过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外部压力而出现会计业务弄虚作假行为,进而在企业会计工作上建立诚信审计新秩序。其次,在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方面,还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制度的建设,重点治理会计审计工作中的信息作假行为,通过严肃处理会计审计违规人员,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树立诚信信条,实现会计审计工作应用的功效。

(2)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建立信用档案。为了确保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在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上可以借鉴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的做法,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建立个人诚信档案。通过个人诚信档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记录与评价。并可以采取设置诚信等级,实时动态管理,进而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形成约束,让会计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诚信建设的重要性,进而让会计审计人员违规审计有所顾忌,提高违规审计成本,避免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失信行为的发生。

(3)优化会计审计诚信环境的建设。确保会计审计诚信,必须在企业内部进行会计审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对于会计审计诚信环境的建设,首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经济环境与管理环境进行优化,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强制措施,并对会计审计管理方法与手段进行强化约束,通过在企业内部构建有利于诚信实施的空间,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

(4)确保企业会计审计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也是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会计审计诚信机制建设也应该注意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可靠。首先,应该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通过强化对于会计审计信息的检查与监督管理,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可靠与准确,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度。其次,应该注意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对于涉及到会计审计信息方面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登录操作上,应当设置相应的授权登录、加密处理以及权限设定,通过这些措施避免会计审计信息出现篡改或者丢失的问题,为会计审计诚信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5)培养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理念。当前一些企业在开展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诚信缺失,除了是由于企业环境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定位不准以及诚信理念价值观不正确所造成的。因此必须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诚信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诚信价值的教育培训,让企业的员工认识到诚信理念不仅仅是会计审计工作的要求,更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通过诚信教育,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让会计审计人员准确地定位自己,进而降低会计审计道德风险,确保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开展。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军队会计;诚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诚信是一种商业活动过程中,人们所要遵循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不光是经商活动,包括做人和做事都需要讲诚信。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其具体也需要讲诚信,这种诚信本身是一种制度下的诚信,同时这种制度也是会计诚信的基础,制度要通过有效执行洪湖才能实现真正的诚信。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到,军队会计诚信首先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其行为准则与制度的执行也密切相关,本文把军队会计诚信从制度、管理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解构,力图用经济学规范分析方法探求军队会计诚信的内在机理。从理论分析方法来看,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可“委托―”理论,本文也将用这一理论也进行分析。

一、基于“委托―”理论的军队会计诚信分析

“委托―”理论,即所谓的契约理论已经成为现代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所研究的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显明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此外,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人。正因为存在不同经济人的角色,所以在这些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引起了委托人和人利益的偏离和冲突,就是所谓的“委托―”问题。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委托―”包含隐蔽信息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隐蔽行为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风险”问题)隐蔽信息问题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借委托人观察监督困难而采取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隐蔽行为问题是指签约后,由于委托人无法准确地观察或臆测到人的行为,致使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委托人的决定。

从我军现行编制体制上,可以见得上下级财务部门之间也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委托―”关系,从制度层面上可以看出:上级财务部门为会计监管部门,代表的是上级的利益,可以看成是委托人;下级财务部门则可以看成是人。由于监管部门无法具体从事会计活动,这就形成了人成为”内部人”,监管部门成为“外部人”的现象。由于存在多层监管链条,也造成了一些约束激励制度传导作用减弱,更加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剧,结果就是各下级单位的内部人控制趋势也必然越来越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可能过多的考虑是本单位的利益,而忽略了上级单位或者说是全军的利益。所以,这种情况下单位所谓的“内部控制人”在本单位可以造成权力缺乏制衡,在单位外缺乏约束,为操作会计信息创造了条件。从实际选人用人情况看,一般会计人员往往与单位领导关系较为密切,这也为一些变相操作提供了一定空间。所以说,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问题,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单位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诚信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委托人与人效用目标的差异分析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5年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披露和例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各方,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25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通过上述比较可看出, IASC和我国财政部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虽然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公允价值的核心概念,即公允性和真实性;强调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

公允价值计量包含有三个层次,包括第一层次,即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层级,即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层次,即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三、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强势有效市场中,信息时完全的,无论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信息、或是公开的还是内部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市场价格将遵循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无论是半强势有效市场、弱势有效市场、或是无效市场,市场价格中包含的信息不完全,市场可能出现非理性波动致使市场价格严重偏离价值。从理论上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时,其假设前提是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平交易的市场,或者说确定公允价值的输入变量是公允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是完善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是由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决定的。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的资本市场尚处于非强势有效的状态,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此时从理论上分析的公允价值理论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结论,在实现环境中未必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这即是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3.1 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时,首先应从公允价值的本身以及其本质为起点进行分析。

首先,公允价值本身存在局限性。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公允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决定的基础。美国著名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提出,会计的基本问题是价格,而不是价值。因而,公允价值只能反映金融工具的价格而非价值。其次,更重要的是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运用时亦存在局限性。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上来看,公允价值是指“假设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进行资产销售或者债务转让所能收到或者支付的金额”,很显然公允价值是在有序交易的前提下才能应用的,即市场完全有效。以第一层次即活跃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为例。从理论上分析即市场完全有效,那么公允价值中将包含全部的未来风险信息,公允价值计量将大大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目前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远未达到完全有效状态,市场价格不能如实反映未来风险信息,市场中可能会出现非理性繁荣或非理性衰退等情况,因此即使是以第一层次获取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也不能包含全部的未来风险信息。

四、提高基于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4.1 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程度,改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环境

加快市场交易立法,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是实施公允价值的环境基础。公允价值就其目的来说,是寻求一种市场参与者一致认可的价值,这种计量属性要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作为基础。然而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但体制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在某些领域由于垄断现象依然严重,市场机制无法完全发挥作用,难以通过市场获取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债务重组、非货币易以及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是否合理往往只靠政府部门的原则性判断才能确定,特别是由于包含市场价格交易信息系统尚不完善,难以确认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是否相关可靠。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想趋同,我们应努力将充分竞争的生产交易原则应用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尤其是金融工具交易市场。

4.2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获取准确公允价值的重要途径

公允价值的获取有赖于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首先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防范背离职业原则的行为发生,同时加大违规惩治成本,力图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特别要普及法律意识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

4.3规范公司治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确立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增强其独立性,发挥保护股民利益的作用。鼓励在选拔和聘任公司理者方面采取市场手段和市场竞争方式,有效激励管理者水平的提升。推行股权激励计划,使董事、管理层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趋同,降低成本,促使他们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以股东利益为基准,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次,要防止一股独大对公司的控制,就应当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国有股分持,增强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同时增强公司股票的市场流动性,创造合理确定公允价值的环境基础。最后,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力度和广度,同时与外部审计的监督配合以保证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时能够实现与董事制定的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 会计研究, 2009年第5期.

[2]王治安, 任世驰. 美国的公允价值研究:现状、问题与未来方向[J]. 经济学家, 2009年第7期.

[3]谢诗芬. 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6期.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33-02

会计诚信问题,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经济秩序问题了出来,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会计诚信意识开始逐步被企业和投资者所接受,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会计信息披露系统和会计中介为主体的会计征信联合体系。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真正从根本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诚信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大,需要形成全社会讲信用的大环境,因此,在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环境条件下,要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应当着重建立五个方面的机制。

一、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制建设

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强化市场主体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一个缺乏诚信的会计人员,很难做到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的。因此,我们在会计诚信教育体制建设中,应重点抓好三个问题。

(1)要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

会计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会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职业道德和正确、谨慎的职业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会计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起着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的品质和行为的重要作用。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教育发展的根本。但是,我国的会计教育至今未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现在各类会计教育尽管很多,但注重会计诚信教育的并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我们要针对会计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的现状,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

(2)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教育和生活、工作中形成的,诚信是金。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更高,“没有一种商业行为和商业道德的规范,能够代替一个职业操守的管理者、高级职员或者雇员的深思熟虑的行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建议书,2002年6月)。因此,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诚信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会计人格精神。

(3)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会计诚信教育内容是实现会计诚信教育目的的直接载体,是培养会计诚信理念和公正、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渠道。会计诚信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活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突破原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创建新的会计诚信教育内容和体系,重点开展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会计诚信信念是会计诚信的前提,会计诚信文化是会计诚信的纽带,会计诚信制度是会计诚信的机制,它们都是维系会计诚信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将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教育作为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内容,通过会计诚信教育,确立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立诚信立人的意识,使会计人员把会计诚信作为的最重要的工作准则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二、建立会计诚信法律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建设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力度,规范执法,特别是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以及企业信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必须依法予以惩处。同时,也要注意依法保护企业、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既要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又要注意保护商业秘密和信用好的企业、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会计人员。

三、建立会计诚信激励制约机制,加快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建设

要推动整个社会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应当首先解决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定位问题,把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明确起来。现在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的会计失信行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因此,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会计诚信的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失信惩罚机制。通过加强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发挥法律和市场对会计诚信的激励约束和对失信行为惩罚的双重机制。切实对那些信誉高且公正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信用程度高的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给予确定较高级别的信用评价等级,让其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对那些信誉低、帮助企业弄虚作假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严重失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至逐出市场,净化会计环境。如果我们的政府和市场真正建立起了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的等失信行为就会大大降低。

四、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促进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建设

会计诚信体系的主体之一是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它是以自身的信用和必要的资本承担经营责任,以独立、公正、客观、平等的第三者身份为社会各界提供会计信用服务的,它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总体来说,信誉不高,市场化程度也很有限,与发达国家的会计征信中介服务机构差距很大,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会计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使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五、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进行重大决策时,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完善的会计诚信内控机制能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据。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产品产量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不仅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形成对失信企业和机构的市场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军 《从“不做假帐”谈会计监督》,财会研究,2001.10.

[2] 霍卫红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会计 2001.5.

[3] 葛家澍 黄世忠 “安然事件的反思” 《会计研究》 2002.2.

[4] 杨雄胜 “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 《会计研究》 2002.3.

[5] 张维迎 “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 《经济研究》 2002.1.

[6] 李迎丰 《从我国信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谈重建信用》.

[7] 毛玉萍“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黑龙江财会》2002.10.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建议

1.企业会计诚信文化的概念

“企业诚信”是随着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演化来的一种想法,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基本要求。由早期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契约关系发展到现在复杂的经济关系,会计诚信原则随处可在。会计诚信是会计主体在会计行为过程中应该坚守的基本职业道德及规章制度。它有两个层次,第一,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保持审慎的态度,第二,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遵守会计法律法规。

2.企业会计诚信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抓紧企业会计诚信的建设。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会计诚信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漏洞:会计规章制度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落后、不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有的会利用自己的会计专业知识对会计行为进行干预,做假账、偷税漏税,这都是我国企业会计存在的阴暗面。

2.1 对会计失信行为惩治力度较轻

我国发展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强调依法治国,对所有的市场行为都要求做到有法可依,从而为经济发展创建出一个良好、法治的环境。现在,我国在会计行业有自己一套相对完整的会计法律体系,其中《会计法》作为会计行业的基本大法,起着指导概括的作用,该法与其他和会计相关的法律对我国会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法律也存在问题,其中对于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虚假性、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规章等问题的惩罚力度相对较轻,使得企业在会计方面的犯罪代价变低,这极大挑战了我国会计法律的严肃性。

2.2 企业自身监督制度的缺乏

目前,无论是企业本身、社会群众和国家层面,对企业的评判标准比较单一,注重企业当下所获得的利润、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程度等方面。这些标准相对比较浅显,只能从表面来评价企业,并没有深入研究,没有注意企业财务安全方面、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等更深层的方面。由于企业利润关系到每个员工的绩效收入,为了完成这些固定指标,有些员工就会想些旁门左道,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来达到指标,这一方面是员工个人的素质问题,但归根到底是社会对企业不合适的评价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监督不到位造成的。

2.3企业管理机制存在的陷阱

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决策者只有一个或者几个,无论是厂长负责制还是总经理负责制,极大地暴露了一个弊端,那就是一个企业的绝大部分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种权利集中制,使得负责人为了完成国家指标或者股东期望,保证自己的职位安全,可能会暗示甚至明示会计人员做假账,而会计人员作为决策的执行者,虽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但是迫于压力,做了一些违反会计道德的事情。这是企业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陷阱,这个陷阱会因为企业负责人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低下无限放大,最后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企业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方法

3.1 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我国古代在用人管理及诚信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的东西,首先是会计人员的选用要得当,要求会计人员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崇高的职业操守,能做到慎独和不卑不亢。然后就是收支适当,要求每笔收支业务都要记账,并且金额等信息不能有误。最后是核算要适当,就是说企业在会计核算的时候选用的核算方法要符合规定。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得到保障。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国外在经济发展和会计方面的确领先我国,我们要虚心借鉴国外在会计管理的先进经验,同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完善,使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

3.2 改善企业品质,建设诚信形象

企业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本身,同时需要外部环境如政策、文化氛围的共同努力。国家政策要鼓励诚信企业的发展,严厉打击失信企业,从而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环境。企业在诚信的大环境下,要积极寻求改变,建立健全企业自己的会计规章制度,会计监督制度和会计诚信奖励制度,使全企业上下的每个员工包括会计员工从自身做起,讲诚信。这样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3 严格会计准入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我国有一定的会计从业标准,但是标准的高低值得商榷。社会上流行着一股考会计风,社会人员无论学历高低、素质高低都可以报考会计,这就为以后企业在会计方面出现问题埋下了隐患。当那些个人职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会计行业会导致会计业的混乱。所以严格的会计准入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诚信的前提。并且,需要对在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不断进行再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各方面素质。

3.4 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强化执法人员执法观念

没有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建设企业会计诚信文化就是一纸空谈。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是开展会计诚信建设的基础和原则。我国的会计法律正在不断完善中,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诚信的建设。所以就需要对这些漏洞及时进行完善,不能再让不法分子钻法律的漏洞,带来更大的损失。同时在立法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防,提前立法。

当拥有了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后,需要有效的实现途径,这就要求有合格的执法人员。会计法律的执法者能否保持公平公正的执法态度,决定了企业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律赋予的权利进行执法,既不能滥用权利,给企业带来不便,也不能纵容任何一个违反会计法律的企业或人员。只有这样所有企业才会真正按照会计法律行事,才会使企业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悦.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研究[J].商情,2013(09):33.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会计诚信 管理体系 研究

近年来,企业单位假账泛滥,会计诚信危机不仅关乎到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是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人们面对会计诚信缺失造假的行为既愤慨又无奈,一方面它给国家和人们造成的危害极大,另一方面它又是社会普遍存在且有着庞大群体而又无法考量并难以追究法律责任的现象。人们把会计诚信归属于道德范畴,而职业道德是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来遵守。

因此,要重新认识会计诚信的行为特征,改变对会计诚信属性的认识,运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从根本上遏制和杜绝会计诚信缺失所造成的危害。由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执业环境千差万别,会计诚信不能仅仅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来实现,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诚信管理体系,对彻底改变目前会计诚信缺失造成假账泛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会计诚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直以来,我们把会计诚信列入道德范畴,只能用加强职业道德的思路和方法来教育广大会计人员。现在要在传统认识上对诚信指标难以判别和考量上作出重大突破,当会计诚信可以分解设定具体指标,而且是一项可以统计分析记录考核的数量指标时,会计诚信管理就进入了可操作的实施阶段。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培育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站在高度全面、系统的建立和完成顶层设计以及各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才能确保会计诚信管理积极稳妥的有效实施。

(一)建立会计诚信管理指标体系

会计诚信管理是会计领域一项革命性的改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诚信管理综合指标体系是保障实施会计诚信管理的关键。

首先,建立会计诚信管理指标体系的基本准则和规章制度。会计诚信管理指标体系是针对会计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复核、、审计等相关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它涉及到所有企业单位、社会组织机构、审计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管理体系。会计诚信管理应根据指标设定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诚信管理体系,并将实现相关要求、界定诚信信息和诚信管理体系的范围形成准则制度。其次,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项目和内容。会计诚信管理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内容主要涉及有个人基本信息、配偶及家庭信息、执业单位信息、职业情况信息和奖励处罚信息等等。这些基本信息根据每项内容制定标准统一的指标和分值,以便统计分析判断并用来界定和判别会计诚信情况。难度较大也是最关键的是要根据重要性原则设置一套界定和确认会计信息造假严重程度和主客观等因素相结合的扣分标准,设置不同权重的数量指标分值来评判会计诚信的优劣,还可以设立“会计诚信专业评审委员会”来判定。第三,建立会计诚信管理指标分析评判系统。会计诚信问题不仅仅是涉及道德范畴,当会计资料经过会计人员的加工处理,最后作为会计信息披露,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偏差,就可以根据偏差程度和对社会、他人造成的危害性设置量化指标,会计信息披露都是通过会计报表和资料以书面的形式对外公布的,这也为追溯和确认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方便。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会计诚信问题就是一项可以分析判别的量化指标。会计诚信管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方法对造假行为分析和评判直接反映会计诚信状况,主要衡量指标有:诚信度、诚信星级标准、诚信指数、诚信评价指数、处罚等级和频次,还有工作质量评价指标,差错率指标等等。

(二)建立会计诚信管理评价体系

会计诚信管理要实行量化界定考核,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系统,对涉及的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和单位法人、机构负责人、会计、审计人员分别进行综合诚信评价。首先,建立会计人员诚信评价机制。对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评价,应当根据财政税务审计的检查、会计管理机构的检查、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和单位对会计人员的检查等资料,对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建立评分系统。其次,对失信造假的企业单位采取从重处罚。企业单位的评价应当根据其造假的严重程度和频次以及所聘用的会计人员和单位法人的会计诚信分值计算单位的会计诚信分值,对分值达到一定程度的核算单位可以分级次实行行政问责和经济处罚,经济处罚要根据性质从严从重,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第三,将会计诚信评价作为选择社会审计单位的重要标志。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诚信评价分值情况划分成不同等级,明确规定各个等级可承担的审计业务。同时还应将会计师事务所按诚信评价分值作为参与政府招标项目的重要参考指标。第四,金融单位的信用等级要和会计诚信评价相结合。对会计诚信评价较差的企业单位申请银行贷款时,要严格控制。另外,财政、税务、审计等有关部门,对会计诚信评价较差的企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审计和管理上要从严掌握,迫使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重视自身的会计诚信建设。

(三)建立会计诚信管理信息平台

会计诚信管理必须依靠会计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建立全国连网的会计诚信管理平台,将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情况上网公布,让会计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了解他们的诚信情况,实现全方位监督。建立会计诚信信息共享平台不仅会大大降低信用查询的成本和时间,也有利于信用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全社会都能有效地监督企业和会计个人的信用行为。在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之下,一旦出现失信造假等不良记录,其必将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代价,要让失信行为遭受惨重的教训。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职业人员诚信档案,今后无论会计人员到何地执业,诚信信息都将终生可查。

(四)建立会计诚信管理奖惩制度

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能让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不敢造假,也为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对企业单位会计信息造假者实行严厉的惩罚,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让失信造假者付出巨大成本;另一方面,造假的直接会计人员也将面临行政和经济处罚,从训诫、警告、罚款、扣证到暂停或吊销职业资格证直至终生禁止从事会计行业,情节严重或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促进企业和会计人员遵纪守法。

(五)建立会计报表统一管理系统

会计报表是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公开披露的主要途径,除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由证监会提供的平台统一外,其余绝大部分企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和会计报表的报送都是根据需要来提供的。企业去银行贷款就将资产做大,去税务所交税就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就将利润做大,欲私设小金库就将利润隐瞒,这实际上是各个职能部门所获取的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和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建立企业单位统一的会计报表管理平台,需要会计资料和报表信息的各部门应从同一渠道获得会计资料和报表信息,堵住了企业单位可以随意改动会计信息的漏洞,确保企业单位披露会计信息的唯一性,从源头上控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二、建立会计诚信管理体系的措施和建议

会计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要依靠社会诚信环境的改善,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来保障实施,除了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计诚信管理体系外,其他的单一措施都将会显得苍白无力。在会计诚信管理的问题上决不能避重就轻,要以猛药去疴的决心一抓到底。

(一)建立会计诚信管理法律体系

会计诚信表面上看是会计个体的道德问题,但其本质所表现的行为是一个法律问题。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对象价值运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事实上,做假账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最终都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这既是一种侵权行为,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建立会计诚信管理体系应当立法先行,要有严密的法律体系作保障。尽快增加会计诚信管理的法律条款,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管理有关的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

首先,建议修订《刑法》,增设“会计信息造假罪”。会计信息造假是我国经济领域的造假重灾区,针对当前会计信息造假处罚过轻,责任难以分清,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尤其对会计诚信缺失,有意伪造、编造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等会计违法行为要从重处罚,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重点治假,绝不姑息。其次,建议制定《首席会计师条例》。会计诚信管理要进行依法管理,必须要明确法律主体,才能确保会计诚信管理和依法治信的有效实施。推行首席会计师制度是明确会计责任前提,是有效防止和遏制会计人员诚信缺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好选择。第三,完善会计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避免出现法律法规上的漏洞和灰色地带,修订《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和《总会计师条例》等相关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四,要建立会计诚信管理法律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对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以及企业信用、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必须依法予以惩处,为会计市场营造公平竞争、诚实经营的市场环境。

(二)明确判别会计诚信管理的责任主体

会计诚信管理要作为一项具体实施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必须要能明确地判别责任主体,要能厘清哪些是企业单位的责任,哪些是会计人员的责任,而在单位众多的会计人员中如何区分责任大小是件非常复杂困难的事情。一个单位涉及到财会事务的人员就有单位负责人、财务审批人、财务审核人、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出纳、会计、统计人员等等,而会计资料和会计报表的产生还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因此,只有分清各个环节的责任,才能给予奖惩处理。首席会计师制度就是要能明确划分会计诚信的责任主体,

确保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打破受利益驱使或迫于压力使会计和单位抱成团做假账的格局,彻底改变当前弄虚作假的恶性循环链。首席会计师如果还是受制于他人,有意或屈从做假账,造成严重后果的,他个人将全部承担责任,如果受到处罚就意味着他将失去自己之前所付出的全部努力得来的成果,包括职称和待遇。所以首席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就是决定他自身命运和价值的试金石。

(三)建立会计诚信管理行业监管机制

加强会计行业自律和监管是会计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会计诚信管理需要建立“以行业监管为主,审计交叉监督,政府各职能部门重点监督”的监管机制。一是要建立会计行业管理协会或者会计诚信管理协会,专门从事会计的诚信管理工作,加强对总会计师、首席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管理。二是会计行业管理协会要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会计诚信管理行业标准》,根据会计执业诚信情况,实行职业审核、评价管理、考核培训、奖励处罚、诚信档案记录等等。要赋予会计行业管理协会对会计诚信有嘉奖或处罚的建议权,以便于切实承担起管理职责。三是会计行业管理协会要重点加强会计诚信管理,要建立会计诚信档案管理,奖罚分明,对诚信差的或受到严重处罚的会计要建立黑名单制度,防止到处做假账。同时还要加大会计审计造假行为的成本,要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失信违规时面临的风险以及责任加大,铤而走险的几率才有可能大大减少。四是会计行业协会要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并及时与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政府各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力度,财政、审计、税务、统计、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在各自监管的同时,要形成合力,对违规处罚的信息要及时共享。

(四)建立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建设会计诚信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强调建立会计诚信量化考核管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和教育。好的制度能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而诚信教育能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素质将对会计诚信建设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开展诚信教育是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会计诚信教育起着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重要作用。会计诚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其次,要加强在校学生和在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会计专业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诚信培训教育,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素质。第三,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建设上。会计诚信教育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突破原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维定式和模式,创建新的会计诚信教育内容和体系。第四,要实行会计人员上岗诚信宣誓制度,在学校里,会计专业的学生要组织举行诚信宣誓制度,会计在上岗执业前会计行业管理协会要组织举行诚信宣誓制度,用庄严的仪式、崇高的誓言震撼会计的心灵深处,能保住一份神圣而纯洁的良心圣洁之地。

(五)建立会计诚信管理研究机构

会计诚信管理是一项全新的概念,研究的领域很广内容很深,尤其是要推行首席会计师制度和会计诚信管理,所有的指标设置、评价体系、信息系统、奖惩制度、报表统一管理平台等等,都需要从理论上专门研究形成共识,找到突破口再指导实践。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因此,建议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会计制度与诚信管理专业委员会”,以填补会计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

中国会计学会专业委员会是中国会计领域最高的学术机构,具有最权威性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其不但要具备与国际接轨的前瞻性,还要有解决会计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的坚韧性。目前中国会计学会13个专业委员会还是难以涵盖会计学科的一些重要领域,如:涉及会计制度及深层次的体制研究,会计诚信管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会计人员诚信缺失的防范和监督措施研究等等。当前这种普遍的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是不可回避的。作为中国会计领域最高的学术团体,应该成为会计领域攻坚克难的主力军,承担起这份重任。

三、结束语

会计诚信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明风尚,需要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需要每个会计用一生的诚信执业信念来时刻坚守。好在中央整治社会诚信的行动已经开始实施,2014年1月16日,中央八部门共同召开会,正式出台《“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备忘录》,将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行为和采取其他信用惩戒措施,对失信欠债不还的“老赖”们不仅将无法得到银行授信,还将被禁止购买飞机票与软卧火车票。这必将极大地打压失信人的生存空间,也为推动会计诚信管理建设提供了最佳契机,相信会计讲诚信不做假账的时代必将来临。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