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队伍建设制度建设

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范文1

关键词:农机质量;监督;投诉

1农机质量监督与投诉工作内容

根据《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农机质量监督与投诉是指:依据农业机械投诉者反映的质量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质量督导、质量调查、公布投诉结果等措施,从而达到解决纠纷,促进农业机械质量提高的活动。监督和投诉的内容是: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售后服务引起的争议等。

2当前农机质量监督和投诉工作呈现的特点

农机质量监督和投诉工作量增大。经过多年的发展,肯定地说农机质量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机质量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但是因为农机保有量的增加,数量大且品种多,因此农机监督和投诉的工作量不降反增,相关的基础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尤其是农忙时节,农机化监督和投诉的工作量大增,应加大对此方面工作的重视。群体性投诉案件增多。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保有量大增,农机品种多样。部分新产品投入市场,但是因为产品及使用问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群体性投诉案件增多。具体分析投诉产生的原因:产品质量问题。某些企业的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如偷工减料导致零部件质量不合格;因为企业快速发展,片面追求产品数量导致忽略了产品的质量;企业管理水平有限,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格,导致售后压力大;个别企业新产品问世,为增大市场占有量,很多产品细节未完善就推入市场,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以上是因为企业的原因导致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投诉率上升。使用者的原因。农机的使用者水平不一,部分使用者不能按照操作说明规范操作,导致农机的质量问题放大,这是投诉量增加的原因之一。很多农机使用者初次购买农机,没有使用经验,使用水平可想而知,导致农机产品故障频发。针对某一机型的使用情况来看,存在不同地区,产品投诉量大不相同的情况。当然这里有产品适用性的问题,也存在使用者不当使用问题。另外就农机的保养与维护,也有未按照说明书操作的行为,导致农机具不能正常使用。农机使用者维权意识增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机使用者的维权意思增强,这是社会的进步。农机使用者遇到农机质量问题,不再忍气吞声,而是理直气壮地找销售或生产厂家,维护自身权益。对问题纠纷解决不满意,通过农机质量管理、工商等部门、或各类生活热线解决问题。售后服务投诉增多。农机销售数量、品种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农机销售企业集中于城区,售后人员数量有限,但是农机使用者广泛分布在乡村,售后网点及售后人员数量的滞后,导致农机售后服务无法及时跟进。

3搞好农机质量监督和投诉工作的建议

3.1完善法律制度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农机质量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依据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法律法规条款并保证法律法规的执行,特别是制定国家或地方的,专门针对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议不仅赋予农机质量监督部门监管权,也要赋予其一定的行政处罚权。这样不仅有法可依,也可以增强监督管理的法律效力。

3.2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

农机质量投诉质量监督体系是一个从省级到县级的完整的结构。并逐步以县(市、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为依拖,建立健全市、县、乡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实现农机质量监督和投诉工作的资源共享,及时有效地掌握和处理相关事件。根据农机使用者的投诉与建议,对农机“三包”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渠道,做调查,解决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向生产企业反馈。如果问题严重,向农机生产企业所属的政府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3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队伍是开展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提升农机质量监管的队伍建设。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3方面。思想上,牢固树立服务于民的思想,不断提升监管队伍的思想素质。提升监管队伍的业务能力。管理队伍要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熟悉掌握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监管手段和设施建设,利用高效、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完成对监管对象的技术检测。

3.4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范文2

关键词:《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艺术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作

龚自珍面对清朝末年官员腐化、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指出必须依靠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打破沉闷,改变腐朽,中国才能变得生机勃勃,而这种力量,便是人才。并高呼朝廷应该破格荐用人才,写下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千古名句。党的十以来,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对人才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优选发展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提出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多次强调“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意见》从人才管理、人才培养、人才流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结合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及我院办学理念、专业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实际情况,浅谈地方艺术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及结合《意见》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改进人才培养,创新人才评价

我院戏剧系专业教师团队集创、编、作曲、演于一身,大胆改革创新,将多元化的艺术表演形式融入教学当中,拓宽了教学空间,提升了舞台表现力。“戏曲表演”专业先后被评定为国家教育部专业办学水平评估优秀专业、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湖南花鼓戏声腔”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该系培养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演艺明星。而正是花鼓表演、湘剧表演、花鼓器乐、湘剧器乐这些传承我们湖南本土艺术而开设的特色专业,师资建设是一大难题。其一,在全国重点艺术类高校不可能开设地方戏曲专业,本专业的人才学历普遍不高,其二,相关艺术类重点院校,比如中央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招生录取人数量少,这些高学历人才更愿意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因此这些专业想要招聘到高学历人才很困难。这也是全国各地艺术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普遍面对的难题。学历这个困扰艺术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问题,如今随着《意见》提出将得到改善。《意见》指出“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面对困难和国家改革的政策,措施也相应体现。首先:降低学历要求,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培养自己的优秀毕业生,相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留校的优秀毕业生更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素质情况,更容易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对留校的优秀毕业生,学院组织学习,帮助其做好角色转换工作,采取教学名师“传、帮、带”的模式,自供师资。其次,利用申请专项拨款扶持,排演大型剧目,吸引热爱本专业的一批年轻人进来,老一辈艺术家在排演中通过实践指导对青年老师言传身教,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传授教学经验、指引学术研讨、帮助职称评定,让低学历人才提高专业技术职称,留住优秀人才。再次,对于表演艺术类重点专业,则积极采取“引、聘、送、下、带”等措施,引进行业一线管理人员、教学名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加大师资培养力度;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进行教学讲座;选拔骨干教师到重点院校对口专业进行深造,攻读学位;送骨干教师下到基层挂职锻炼,拓宽眼界,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大力改善教师结构,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第四,《意见》指出的“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社会上企事业合作,实施“双师型”培养方式。逐步完善并落实专业课教师到一线行业单位参加专业实践制度,鼓励年轻教师深入花鼓剧团、湘剧团等地方挂职、顶岗、跟班,了解最新的技艺,掌握自己所教内容的操作技能。充分实现“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二、拓宽科研项目,鼓励学术创作

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范文3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China's education career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obvious progress. There are billions of dollars of investment, larger area of campus, more capacious and bright buildings, and more advanced teaching instrument were introduced. However, as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chool has sores, the counselor team, wh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dn't increase accordingly. There are obvious deficiencies in counselor team construction. As the mainstrea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this team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team, hoping to be help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team.

关键词: 高校建设;辅导员队伍;制度化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unselor team;institution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47-02

0 引言

我国高校中的辅导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早在建国初就已经确立了辅导员的管理身份,可以说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制度化正是队伍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1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本质

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对于辅导员的定位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学生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上的管理,也就是说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首位的,而不仅仅是老师,又带有家长的性质,负责管理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和学习,换言之既是老师又是朋友。

在设立之初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的职责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总是板着面孔,一副师道尊严的模样,学生对于老师也是心存敬畏之心,而老师的地位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但是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正在朝着“服务”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辅导员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身份,而是多了一层为学生服务的职责,因为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人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追求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多样化和学生的思想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辅导员的服务职责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对于教师的更高要求的使然,教育制度发展成熟的体现,因为教育的核心一直是学生,怎样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现阶段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也更多的体现在:

首先就是最为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爱国主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讲,督促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其次就是日常的行为规范管理,大学属于相对自由的教学机构,在大学校园学生能够享受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更为自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松,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而上百人甚至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必须建立一套行为规范制度,如作息、考勤等对于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个群体都会形成一种氛围,有学习上的和生活上的,一般来说我们这种情况称作风气,建立怎样的学习和生活风气辅导员起着很大的作用,辅导员怎样引导很可能就会有怎样的结果,基本原则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健康向上的生活。

学生会是学校中重要的一个部门,选拔优秀的学生会干部也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选用什么样的学生辅助自己的工作和进行日常管理需要很高的才智,这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组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毕业之后绝大部分的学生会直接面临就业问题,在学校期间除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扎实的社会实践工作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辅导员需要通过提供相应的社会实践机会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说到底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的同时,更多时候是以一种服务者的身份在开展工作,为有特殊情况、有各种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工作需要做细做精。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及社会对于辅导员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辅导员身份的必要性和制度化的需求。

2 辅导员队伍制度化建设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

要想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化,就需要明确提出对于辅导员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是设立辅导员职位的初衷,也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②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辅导员是在与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打交道,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

③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辅导员的工作纷繁复杂,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更快,尤其是在面对上百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时情况就更为复杂,很多时候需要辅导员下苦工夫多思考研究,奉献出自己更多的业余时间,所以需要足够的热情和真正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④能够很好的协调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因为所处的位置要求,辅导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校政策的传达着,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调节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剂,只有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之间游刃有余。

⑤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能力。创新是新时代对于人才最重要的要求,时代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在不断的加深,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各种思潮对人们的思想都造成了冲击,只有创新教学和管理方法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时期的学生具有新的思想,老师要做的就是引领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要想引领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

3 当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

首先就是身份的尴尬,辅导员设立的出发点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项职能已经被其他事务所替代,高校的学生管理职责完完全全都落在辅导员的身上,面对上百人的班级,精力再旺盛的教师也难免力不从心,很多辅导员在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怀疑自己的身份是教师还是勤杂工。其次就是关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是不够明确的,在我国的高校中很多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大多是迷茫的,有着教师的身份但是却没有教师的工作内容,一些辅导员在几年工作之后会选择跳槽另谋发展,而高校也未建立完善的考核及晋升制度。总之,要想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制度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职业定位要准确、未来的发展途径要明确。

参考文献:

[1]张锐.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1(07).

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范文4

关键词:“四师型” 职业院校教育 培养途径 激励措施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各职业院校通过师资培养,建立了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个别学校进一步培养出“三能”教师。笔者学校从2011年起提出建立“四师型”教师队伍以来,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教师的技能水平、心理咨询能力、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等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下面就培养“四师型”教师的具体做法做一些阐述。

一、“四师型”教师的内涵

“四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有讲师、技师、心理咨询师、创业咨询师资格的专业教师。讲师是指具有助理讲师、讲师或高级讲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技师是指具有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创业咨询师是指具有创业咨询师、企业培训师或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教师。

二、建立“四师型”教师制度对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所学校能否成为名校,关键看是否有名师。从职业名校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无一例外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只要建立促进师资队伍发展的制度,制定激发教师活力的具体措施,学校就具有不断上升的空间,很快就会占领职业教育的制高点。“四师型”教师制度,无疑是形成优良师资队伍和培养名师的有效举措。

1.“四师型”教师队伍让学校师资管理有抓手

在师资队伍管理上,只有学校掌握主动权,教师才能服从学校管理,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整个师资队伍才有活力。然而,学校在教师晋升空间上却没有太多主动权,因为教师晋升都是沿着专业技术职称的道路攀行,学校在教师管理上也大多是依赖于教师职称的标准,但目前职称评定面临很多问题,要么定岗人员已满,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么有空岗,教育一线实绩突出的教师也要论资排辈等机会,机会来了,定岗人员也满了。这种情况导致许多教师缺少前进的动力。实行“四师型”教师制度后,激发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原来只教理论课的教师主动学习技能课程,考取第二、第三专业技能证书,主动承担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课程及企业培训的教学任务,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发展。通过这种教师制度改革,选拔出基层工作扎实、业务能力强的一批优秀教师。

2.“四师型”教师队伍能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种被认可的欲望,而单一的教师职称,并不能给年轻教师独当一面的机会,也就不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四师型”教师制度,给年轻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发展空间。以前是教师被动地接受任务,现在是教师主动请求参加培训、外出研修,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任务。笔者学校有位年轻教师,他认为当了职业院校的教师自己的才能被埋没了,于是没有职业幸福感,在专业上基本停滞不前。实行“四师型”教师制度后,他主动要求承担心理健康课程、企业培训课程和学生第二技能培训工作,因为成绩突出、工作业绩极佳,如今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

3.“四师型”教师队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中考、高考分数较低,无奈进入职业院校学技术的,导致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存在自卑心理;从年龄结构看,在校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状态还未成熟,问题学生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生活辅导、心理疏导和价值观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困难,承受挫折,学会调节情绪,培养学生自信、宽容、坚韧的品德,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笔者学校现有61名心理咨询师,多数承担班级管理和心理咨询的任务,经常与学生通过电话或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对学生提出的感情问题、交友问题、家庭问题等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通过沟通和交流,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四师型”教师队伍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赋予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要求职业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所以职业院校应坚持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积极开展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教师是实施职业培训的关键资源。通过“四师型”教师的培养,解决了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及知识老化的问题。

近几年,笔者学校每年培训企业员工及社会人员有4 000余人,与全日制在校生培训规模相当。通过培训满意度测评显示,学员对“四师型”教师的满意度高达98%以上,与此同时也扩大了笔者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四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1.通过多元化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制定切实可行的“四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以此提升教师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创业知识培训及职业能力评价确保教师水平达到“四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

2.通过企业实践活动,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制定教师定期到各知名企业锻炼实习的制度,为“四师型”教师搭建了实训平台。根据所教专业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中去,通过参与企业管理、技术应用、技术革新等一系列活动,学习到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然后再把学到的新知识引入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所培养的人才主动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

3.依托省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培养教师

省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具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安排教师进入基地学习,能得到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让教师及时了解新标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

4.依托校内外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教师

安排专业教师加入到校内技能大师工作室或校企合作企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学习,可发挥高水平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通过专业教学团队对新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提高了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激励措施

1.建立“首席技师”制度

设立“首席技师”职位,切实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席技师优先从“四师型”教师中选拔,并推荐首席技师参加上一级突出贡献的技师评选。

2.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对选派外出培训,参加技师、心理咨询、创业咨询等职业(工种)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校给予相应的补助。

3.关注“四师型”教师发展

对取得“四师型”资格的教师,在考核评优、参加培训、职务聘任、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A斜,形成“四师型”教师的长效管理机制。

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范文5

关键词:工作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F406.72;F4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前言

目前,虽然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工业制造企业能够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对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工业制造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来自财务活动方面的风险,其次,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的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弱。因此,优化工业制造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对于企业实现长足的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就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来看,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财务活动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度方面的问题。

1.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风险

在工业制造企业中,对于财务信息的关注度角度,企业不能及时且准确了解到企业经济活动信息,导致了企业财务活动开展环节中存在着不稳性因素。如企业应收账款、企业来往账等方面所村在的风险。这些财务活动中风险都将会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带来严重的阻碍。当企业财务活动透明度低,财务活动存在着弄虚作假等情况,导致企业财务内控难以实施[1]。

2.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

工业制造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危险,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针对企业项目发展进行相应的财务控制,并且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然而当前,工业制造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一方面来自于人员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工作人员工作疏忽,而出现了才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以及在缺乏科学的财务控制制度下,财务管理形式涣散[2]。

二、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对策

化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需要在企业中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并且完善企业的资金结构,逐渐的提升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1.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完善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提升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配置。同时能够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在全面预算管理环节中,主要包含了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三个管理体系,这三个预算管理体系相互衔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经营预算中,通过销售预算管理企业期末存货预算、生产预算、销售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然后将这些预算内容与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建立联系,最终产生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属于财务预算中的核心,包含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在资本预算环节中,主要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投资收益预算进行综合管理。工作制造企业财务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以企业战略目标来规范实际行动[3]。

2.完善企业资金结构

对于工业制造企业而言,优化内控财务制度,需要通过完善内部资金结构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工业制造企业的资金结构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计划和偿债能力,来确定企业的实际资金结构,以促进企业能够实现高效发展。在企业筹资环节中,需要对企业现有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以及企业负债、企业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的经营方式。成本最低方式比较适合于工业制造企业,以降本增效的方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例如,在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分析环节中,资产负债率的比例下降则意味着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潜力有待于发挥;企业资金来源充足,获利的能力需要根据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来确定。管理者需要在了解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以企业战略为核心,为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财务策略。

3.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能力

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决定着企业财务内控建设,为了提升企业财务部门内控制度建设水平,在工业制造企业中还需要以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为改革点,进一步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得其实际的财务工作能力提升。具体的实施环节中,为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为其在工作之余开展相应的财务培训。企业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如专业技能的培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同时引入先进的会计制度,防止财务风险的出现,实行会计轮岗制度,全面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4]。

4.建立财产保全制度,防范生产风险

完善工业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度,还需要在企业财务部门建立菜场保全制度,以防范生产中所存在的风险。在财务部门内部严格执行财产保全制度,限制未授权人员对企业财产的接触。在具体的管理环节中,以定期盘点、实时核对的方式,对企业各种类型的财产进行安全管理。同时与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相互结合,实施企业财产监控。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点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借助风险的预警、识别、分析等方式,对工业制造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针对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当前,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风险、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阻碍着工业制造企业的发展。优化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需要在企业中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并且完善企业的资金结构,逐渐的提升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璇.浅析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229.

[2]朱蕴博.浅谈电信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61+266.

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深度合作 师资 培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明确指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在认真探索着校企合作的方式,努力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度融合发展。所谓校企深度融合,就是企业与学校的全面合作、深层次合作,不仅体现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而且还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的深度合作。

一、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师资要求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这就决定了必须打造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师队伍和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办学,需由校企双方共同培育师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由此可见,要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仅仅依靠学校专业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是不可或缺的师资力量。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在专业技能上既教学生,也教校内教师,他们或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或担任教学任务,或进行专业引领,或担任学生顶岗实习的导师,或为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供指导等。兼职教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企业的高度,市场需求的角度,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意见》还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必须在企业学习专业实践知识,提高“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在挂职过程中,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把脉”,有针对性地给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培训,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咨询服务、技术攻关或项目开发,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目前校企合作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受体制、机制的约束,校企合作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停留在浅层次,达不到深度融合。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缺乏监管和实效

对于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校与企业缺乏深度沟通。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企业挂职锻炼,大部分是教师自己联系的,或是家人所在的企业,或是亲戚朋友所在的企业。学校强调教师挂职锻炼的经历和时间,但对挂职目标和具体任务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在企业的学习情况如何,为企业提供哪些服务,解决哪些问题,学校也无法掌握。再加上企业对教师挂职锻炼并不十分欢迎,企业是最讲究生产成本核算的,教师在企业学习要请师傅指导,或多或少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特别是涉及商业或技术机密问题,教师更是接触不到。企业对教师挂职锻炼一般不纳入工作计划,没有明确的要求,也不作监管,致使教师在企业挂职显得很尴尬,教师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影响。教师挂职锻炼只满足于完成挂职天数,缺乏实效,挂职锻炼期间也不能很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二)企业兼职教师选聘、管理不够规范

对兼职教师的聘任,一方面,学校不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不主动求得企业推荐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不积极主动向学校推荐人才。学校需要聘请的是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一些企业担心这些人才一旦被学校聘为兼职教师后,会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负面影响,或多或少地会限制人才被学校聘请。受聘的兼职教师大多是系、部负责人或专业教研室主任通过私人关系介绍到学校来兼职的。兼职教师担任一定量的课务,以弥补一定时期内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实践教学教师短缺的问题。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大多是个人意愿,不是企业安排。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只是被聘任与聘任的关系,有课即上,无课即走,企业也不参与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校企双方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基本处于无序化状态。

三、校企深度融合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1.校企共同管理,提高教师挂职锻炼实效。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还必须与行业企业保持一致,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而到企业挂职锻炼是专业教师提高“双师”素质的必经之路。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各环节的运作,了解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产、研发、管理中,提高实践能力。校企深度融合下,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研究、制订教师挂职锻炼实施方案,对挂职锻炼的目标、任务、时间等都要有明确要求,并签订协议。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驻企业,学习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知识;企业要根据实施方案,把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纳入议事日程,合理安排与教师专业密切相关的岗位,并委派指导师傅。企业要把教师当作自己的员工,严格管理,根据教师在挂职岗位上工作学习情况以及在企业遵章守纪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撰写挂职锻炼鉴定意见,以此作为学校对教师挂职锻炼的奖惩依据。学校要和企业联手培养教师“双师”素质,使教师的挂职锻炼不再是教师个人行为,避免以往学校对教师挂职锻炼松散、无序的管理弊端,提高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和项目研发的能力,使挂职锻炼更富有实效性。

2.校企相互渗透,提升教师服务企业能力。企业要得到长远发展,必须与高职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在校企深度融合中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真正建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宗旨,充分利用科研技术优势,组织专业教师针对企业的发展和需要开展科研攻关活动,提供信息传播服务、技术服务、企业员工培训与考证服务等。专业教师要带着课题、项目与企业人员共同研究,攻克难关,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根据企业的要求,运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实际,向企业提出带有前瞻性的建议,帮助企业进行方案设计、战略规划,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技术、设备、管理、设计、业务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专业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取得实践体验,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兼职教师队伍

1.企业要向学校引荐兼职教师,实现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兼职教师的聘任是企业、学校、教师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合作的结果。学校要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制定合理的聘任办法。企业要从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积极向学校引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工作责任心、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才从事职业教育领域的工作,将生产和教育相结合,或承担实践教学,或指导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或培训校内专业教师等。学校不仅要与受聘的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协议,还要与兼职教师所在企业签订用人协议。这样,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就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一个企业,从根本上真正发挥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功能。

2.学校要为兼职教师作专门培训,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长期在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大多数没有从事教学的经历,或教学经历不长,在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教书育人的技巧、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比较欠缺。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在学生眼里他们就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发挥兼职教师实际工作与技能的优势,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学校必须对兼职教师进行专门培训。

首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兼职教师进行系统的入职培训。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情况等),引导兼职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的应知应会,了解教学规范和教学评价方法等,以帮助兼职教师尽快实现由企业技术人员向教师角色转换。

其次,为了让兼职教师较好地熟悉和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学校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对兼职教师进行在岗业务培训。委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对子,在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进行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传、帮、带”, 帮助兼职教师尽快熟悉教师业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教学经验交流会、教研沙龙等形式,帮助兼职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组织兼职教师参加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活动,促使兼职教师对学校人才培养工程进行全面了解,将生产案例与教学相结合,并很好地将生产任务转变为教学任务。

3.校企要联手考评,实现兼职教师队伍再优化。在校企深度融合下,兼职教师的工作应由校企共同考核评价。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对兼职教师的工作情况,实行齐抓共管。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最终结果是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知识汇聚到学校来,不仅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学校要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情况的检查、督导,把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纳入学生的评教范围,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其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兼职教师所在企业,企业也要对兼职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兼职教师的技术能力、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不仅要作为其在学校评优、续聘的依据,还作为企业对其考核或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校企深度融合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真正达到企业与学校互动,双向兼职,在互动中达到互通、互补、互利的目的,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努力不懈地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骏,徐礼伯.基于深度融合的校企资源双向流动途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8).

[2]张义平,任芸丹,易飚.高职院校建构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模式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