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规章制度;企业战略;企业

一、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背景

企业管理离不开规章建制工作的保驾护航,这项工作对于企业管理框架的构建具有极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系,也是企业员工在工作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一准则既为员工行为模式设定了框架和规范,也保证了员工权利和行为安全。一是规章制度应当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内容,牵涉范围较广,管理层级交错,关系复杂,存在一定的沟通协调难度。二是规章制度的稳定性与时效性冲突。企业经营管理是灵活的、适时调整的,但是规章制度为了保持严肃性,同时修改具有程序性和谨慎性,决定了规章制度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样就可能出现规章制度与企业经营活动存在脱节问题,时效性保持难度较大。三是规章制度内容受起草制定职能部门的主观认识形态以及企业专业技术部门的职能分工影响,因此可能存在职能规范交叉或者相互冲突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健全企业管控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开展规章制度建设

1.建立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规章制度是规范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规章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横向匹配也要进行纵向的层级建设,按照制度关系,建立若干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制度集合,即制度树。通过对制度树的梳理,做到既不能重叠冲突、也不能遗漏空白,从而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企业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状况,具有前瞻性地与企业战略、目标定位、主营业务、管控模式相适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和协调性。因此在制度树培育过程中,要做好统筹工作,力求顶层设计先行,建立金字塔模式制度树,并从顶端开始启动。围绕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任务职能,并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内容。规章制度体系的设计作为公司层面一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设定目标、管理原则及体系层级时必须要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匹配。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规章制度建设只有与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2.确保规章制度与战略匹配的及时性。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约束企业及人员行为,也反应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具有双向作用。当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适用性,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时,其能对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当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经济发展状况或者企业战略目标不匹配,如过于超前或者滞后,则会制约企业的发展,阻碍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保障规章制度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及时制定和修改与企业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相一致的规章制度。对于违背社会发展节奏规律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度,要及时调整废止;对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战略调整,应当及时出台规章制度予以推动保障,确保企业活动能在制度的框架内完成,由有科学性的制度予以保驾护航。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组织保障

1.要高度重视企业制度建设,实现统筹管理。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管理行为及员工利益息息相关,具有极高的严肃性,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建设,把规章制度建设置于“企业立法”的高度。第一,要加强企业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明确制度立改废的职能部门和相关的制定、审核以及批准程序。要加强制度审批的层级感,设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审批流程,以保证规章制度的高层认可度。第二,要保证规章制度体系的同一性,避免相互冲突。规章制度涉及企业管理方方面面,制定制度的牵头部门往往为具体业务部门,而具体业务部门因业务领域范围限制、主观认知程度差异或者权责私心等,可能对制度体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同一性构成冲击。因此,应明确专门职能部门对规章制度进行统一归口管理,负责规章制度体系的总体策划和日常管理工作,实现规章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第三,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职能,定期对本职能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其管理职能。2.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能动性。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依靠企业员工共同实施的。因此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征求各部门及相关岗位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保障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论文关键词]企业法律文化 问题 对策

一、企业法律文化概述

所谓企业法律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总和。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法律文化的构成要素有三,即物质表现层、制度行为层以及精神理念层。物质表现层是企业法律文化的外在表现和重要载体,表现为可观察到的组织机构和组织过程;制度行为层是企业法律文化的中间层和支持保障层,表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依法进行生产经营的行为;精神理念层是企业法律文化的内核,表现为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律信仰等。

企业法律文化的三个构成要素既相互独立又高度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法律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及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二、我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法律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但不容忽视的是企业在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物质表现层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从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建议企业设立总法律顾问、设置法律事务机构并配备法律工作人员。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更是规定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应当设立总法律顾问、设置法律事务机构、配备法律工作人员。然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一些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都没有达到国资委规定的要求,更不用说地方国有企业和大量的民营私营企业了,同时很多企业即使招聘了法务人员或聘请了法律顾问,也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将法律工作停留在企业管理的表面层次上,没有真正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法律事务组织机构的缺失和总法律顾问、法律工作人员的缺位使得企业法律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组织和智力支撑,更使法律文化建设缺少了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企业法律文化建设自然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二)制度行为层

一方面,制度建设有待提高。首先,很多企业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除了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规范之外,其自身缺乏基础性内控制度,企业的很多内部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其次,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制度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衔接,内部不同部门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有时大相径庭,同时有些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难以执行和操作,使许多规定成了一纸空文。再次,不少企业的制度执行力不强,虽然制定了许多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但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造成了虽有制度但被束之高阁的现象。另一方面,行为建设有待改善。首先,目前很多企业的决策及经济行为中缺少法律审核环节,忽视了法律审核在企业重大决策、规章制度制定及经济合同签订中的重大作用,极大削弱了法律的保驾护航能力。其次,很多企业没有将法律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之中,仅将法律的作用定位在纠纷案件处理上,法律被排斥在合同管理、授权管理、风险管理等日常的企业管理门槛之外,成了企业管理的看客。规章制度的漏洞和法律行为的缺失使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缺少了制度保障和行动落实,仅成了一种口号。

(三)精神理念层

首先,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还不强,对企业法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略了法律的事前防范功能,缺乏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传统的人治思想较为严重,依法治企能力较弱,市场法制规则意识薄弱,遇事沿袭习惯做法,靠关系,讲摆平,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先天缺失。其次,一些企业对普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普法宣传在法律意识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普法投入不足、手段单一、全员参与程度较低等,难以有效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后天不足。

三、我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法律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公司治理,真正形成有效制衡机制,关键是严格依法办事。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有利于企业依法规范行为,使公司治理名符其实,发挥效率,保证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层之间的制衡到位,有利于提高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依法经营必然造成市场风险的放大,一旦法律风险发生,企业自身难以控制,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迫切需要企业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企业法制建设,不断提升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深化企业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实现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要做到科学、有序、高效,就必须摒弃人治思想,积极推行依法治企。企业内部决策,要从经验决策、个人决策向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转变;企业内部管理,要从粗放管理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适应这一内在要求,需要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法律素质,促进企业依法治理,推进企业民主法制建设。

(二)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能力

普法教育是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全员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企业上下应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普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做好普法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推动企业普法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企业普法工作的常态化局面。要围绕重点,狠抓落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各级领导和关键岗位员工作为重点普法对象,把实施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普法内容,把企业法律管理的成功经验、做法和典型教训作为普法案例,促进普法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普法教育,增强全员的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治企能力,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组织建设,夯实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

组织建设是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企业应按照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立总法律顾问,明确总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逐步推动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在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要设置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明确职能和工作流程,确定分管领导和机构负责人,切实加强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法律工作人员,明确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的权限、程序和职责等,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企业应该加强法律顾问后备人才培养,营造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做好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取证工作,实现法律顾问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加强制度建设,筑牢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制度支撑

加强基础性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工作制度体系,是规范企业行为、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也是衡量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强化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减少原则性与抽象性规定,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的各项内部管理行为有规可依。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加大对规章制度的宣贯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做到有规必依、依规必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五)加强法律审核,确保企业各项决策及行为合法合规

法律审核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更是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按照“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经济合同以及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一是要有制度保障,企业必须制定有关法律审核的规章制度,确保法律审核嵌入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流程;二是要覆盖全过程,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到执行,从合同的订立到履行,从重大项目的决策到运营,法律管理必须全程参与。通过法律审核,不断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行为,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合规环境。

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档案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宝贵资源,要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管理,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创造应有价值。而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

随着信息化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也逐步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越发重视。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此同时,档案信息在日常工作中也体现出的原始凭证作用,使得企业的档案信息化成为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架构的基础。

要搞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打好档案信息化的地基,要从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档案工作科学发展思路入手,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提供最准确、最全面、最及时的信息,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制度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第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企业档案制度,是指企业关于管理企业档案工作的各项规定和标准。它是企业为实现对档案的有效管理和方便利用,根据相关档案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的有机体系。

一个完善的档案信息化制度能够为企业的档案工作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章可循,从而进一步规范档案工作管理,使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档案工作各项制度,不仅是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提炼,更是对档案管理要达到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协调档案管理与其他企业管理之间关系的依据。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一套完善、系统、全面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档案信息化指明发展的目标。

第二,加强企业档案制度建设的途径。

加强制度建设的组织工作。加强档案制度建设工作,健全企业档案制度体系,确保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各方面都能按照其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加强档案制度的编写工作,提高企业档案制度的可操作性,是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原有的档案法规体系虽然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档案管理中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等,均需要制度建设走在前面。

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企业档案制度执行力度,确保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和目标的保障措施,其本身不是目的,而在于其实施。严格按照相应规章制度管理企业档案,加强执行力度,提高企业档案的管理水平。

一个完善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制度能够让企业员工正确理解各项档案规章制度和加强制度管理的重要意义,才能让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唯有严格执行各项档案规章制度,才能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档案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二、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第一,企业档案数字建设的总体目标、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工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相关部门应基于本企业的内部信息网络,以电子文件存储与管理为突破口,加强原纸质文件数据的数字化和新增电子文件的分类管理工作,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基于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服务平台,使其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建立传承先进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第二,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其一,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数字资源完善的档案目录数据库是企业档案信息系统得以成功建设的先决条件。档案目录是浏览系统数据前所载的目次,是记录数据的名称、形成时间、归属人与存放位置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规范、指导浏览、检索数据的工具。

其二,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档案部门应积极推进档案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并初步形成系统运维保障体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采集自动化、储存安全化、管理科学化、利用便捷化、服务人性化的专业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企业科研生产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

其三,积极推进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企业档案的数字化应以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为前提,按照“决策民主、操作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工作。

第四,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管理。企业档案部门应对电子文件分门别类,并利用现代存储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做到录入及时、内容详尽、方便读取。

三、安全与保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第一,企业档案的安全工作。

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保密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做好重点区域内外部环境、档案信息和网络的安全监管工作。企业档案安全工作,应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档案,更谈不上什么档案信息化建设。所以,档案的安全工作应与岗位责任挂钩,实行档案安全责任制。同时应完善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配置必要的保密防护设施,切实解决“不设防、防不了”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标准,落实防范措施。

第二,做好企业档案的保密工作。

保密宣传教育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指导思想,以新《保密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强化涉外部门、对外合作项目的保密管理,加强经济数据、地理信息、对外交流的保密督查,,联系企业发展实际,联系具体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严峻性,做好保密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要突出重点,加强对人员保密形势和保密技能教育,牢固树立保守秘密就是保国家安全、保公司利益、保家庭幸福、保个人前途的观念,真正做到知保密、懂保密、善保密,努力提升保密教育培训经常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切实把保密规定转化为政治要求、工作习惯和行为准则。

首先应加强领导,要根据企业科研生产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按相应规章制度,处理好保密与利用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同时又保证涉及企业核心利益的信息的安全。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对互联网、计算机及其他信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加强文件资料、存储介质、保密电话等的保密管理,规范文件资料和信息的报送、发放工作,加强电子文件浏览、下载管理,严格控制接触、知悉范围,杜绝网络失窃密事件发生。

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文化;重要性;内容功能;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76-01

一、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以人为本要求的重要举措。

2 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是一种氛围,如果说规章制度对于员工的行为是一种硬约束,那么安全文化就像无形的手,对于员工的行为是一种软约束。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人的安全意识、安全信仰、安全习惯、职业道德、安全价值观念的反映。安全文化是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3 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战场,“企业负责”就意味着加重了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石油行业长期坚持的安全生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就强调了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这个培训,如果融入到安全文化氛围当中,就会使广大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为自觉的“我要安全”的高度。

二、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1 培养石油企业安全理念,增强渗透力。安全理念是一种精神理念,主要指积淀于企业和员工心理的安全意识形态。积极培育与石油企业发展相配套、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能够有效增强安全文化的渗透力,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对于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2 不断完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增强执行力。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也是安全文化得以推行的坚强后盾。不断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培养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保证制度取得应有的成效,把安全管理的要求融入石油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之中。

3 推进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阵地,增强视觉冲击力。要充分利用网络、展板、内部企业报等宣传工具,及时宣传反违章“六条禁令”和HSE管理体系等安全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举办安全培训班,安全小故事、安全诗歌演讲会等“零距离”沟通,通过组织职工创作安全感言、安全短信、安全家书、安全小故事、安全漫画、安全摄影、安全文艺等活动,充分挖掘安全文化底蕴,不断把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4 强化石油企业安全从业监督,增强约束力。安全从业监督体系是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按照“严、细、实”的工作要求,严密查处安全隐患,严厉查处“三违”行为,以监督检查促整改,以整改促本质安全的提升。充分发挥单位和基层班组兼职监理作用,夯实日常自我发现和自我整改的前沿基础。

三、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 安全文化进班子。安全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是管理者的文化;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要始终站在“天字号工程”和“第一要求”的政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和遵守HSE规章制度、带头宣贯HSE理念、带头授课HSE培训,使每个员工的脑海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从而营造一个强烈的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氛围。

2 安全文化进基层。基层班组是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安全生产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落实层和实践者。因此,只有从基层抓起,才能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才能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和各项政策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摘 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了企业的门户网站,煤炭企业门户网站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门户网站 煤炭企业 企业文化

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市场也逐渐成熟,继煤炭企业内部信息化之后,互联网已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又一强劲推力,煤炭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的营销销售,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会展、网上拍卖、网上人才招聘、网上招商等,网络越来越展示出强大的媒体优势。

企业门户网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在网络世界中建立的永久据点,用以宣传企业形象、企业与产品信息、维护合作者关系,开展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主要平台。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煤炭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创新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家制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大公司大集团的建立,建设企业文化,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煤炭企业保证安全生产,建设和谐矿山的内在要求。这对新时期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到出了新的挑战。

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煤炭企业文化,是现阶段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新型煤炭基地、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的战略要求。煤炭企业确立的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愿景等渗透到员工的心灵深处,变为企业及员工的精神风貌,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

二、当前利用门户网站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几乎90%以上的煤炭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煤炭企业对网站建设认识不深,对煤炭企业网站建设的定位不准等诸多因素,使相当一部分网站建成后没有发挥其应用的功能和作用,企业拥有的网站形如虚设。就目前情况来看,煤炭企业利用网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栏目设置缺乏科学性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网站建设仍缺乏科学规划,部分栏目设置不合理、栏目关联缺乏逻辑性、内容重复交叉、缺乏更新等管理性问题突出,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网络平台建设体系和机制。

(二)网站日常管理维护缺乏长效性

目前,很多煤炭企业网站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相对滞后,缺乏高素质的网络文化骨干队伍,导致网站企业文化宣传建设内容陈旧、缺乏新意,氛围不浓、没有活力。

(三)网站平台功能单一缺乏整合性

目前很多企业网站的平台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文化宣传网页、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缺乏有序的组织与管理。随着网络“虚拟空间”的飞速发展,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载体的网络平台,由于功能单一、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自己的特色、内容缺少现实针对性等局限性十分突出,迫切需要整合,以形成整体合力。

三、有效发挥门户网站功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在煤炭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煤炭行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门户网站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打造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利用门户网站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宣传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建设煤炭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意识,创造企业文化氛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并要始终坚持把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企业网站为思想政治宣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设置领导信息、职工心声等栏目,及时了解基层职工思想动态,强化日常宣传思想工作。

(二)利用门户网站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素质的重要内容,用企业文化统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既具特色,又具有共同价值取向,把企业文化的精髓溶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企业网站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了信息公开平台,充分发挥网站开放性优势,建立网上企务公开栏目,及时通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信息,为重大事项透明化、公开化提供一个平台,为深入企业民主管理提供最快捷的渠道,维护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

(三)利用门户网站提高企业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一、合规风险正成为银行主要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会计工作组主席arnoldschilder先生说过,“发展和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挑战不亚于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面临的挑战”。2005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合规与银行合规部门”文件;2008年,该机构公布了对21个国家或地区银行业合规原则实施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有20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合规要求,一些国家已将合规作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一部分。大部分国家将合规部门作为银行重要风险管控部门,强调“合规从高层做起”以及合规部门的独立性。这表明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调查报告指出,引发合规事件最为明显的原因是:不能持续强化全面合规的政策和程序,合规文化、意识和培训不足,不能有效识别或确认已发生的合规风险。报告指出,合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必须从各个方面得到加强。

银行业合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持续进行的重要工作。早在2006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从中国银行业经营管理发展角度强调了合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暴露重大违规事件,机构业务受到限制,财务损失数量惊人,机构声誉严重受损,危及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大量合规失效的案例足以说明合规风险正成为银行业主要风险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合规性挑战。而机构的规模越是庞大、综合化和国际化程度越高,发展和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投入的资源就越多,花费的成本也就越高。”

二、商业银行合规制度存在的问题

根据银行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需根据合规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本行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报当地银监局备案。从商业银行合规制度梳理的结果分析,因合规制度建设缺乏自上而下的总体安排,导致总体架构混乱现象,这也成为影响合规管理实质效果的重要因素。下面,以笔者调查的多家商业银行合规制度为例,进行简单剖析:

首先,制度体系有待合理化。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繁多笼统现象。有些银行直接套用监管规则,并没有根据本行具体流程和特点进行细化,因而形成“鸡肋”制度,造成制度规章缺乏可操作性而难以执行的后果。有些银行的某些制度,在总行层面已经相对细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各个分支行依然盲目进行制度重建,仅重述总行相关规章,不仅徒增内部制度数量,也对相关执行人员的工作造成困扰。二是合规制度体例和形式欠缺合理性,某些时效性较强的年度决策性规定也列入制度范畴,不利于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三是个别未列入银监会重点监管范畴的制度更新速度慢,与银行业务发展实践不匹配。

其次,制度建设脱离具体运营环境。在银行组织架构体系有待改进的状态下,某些制度建设任务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也就是说,在银行首先进行组织架构体系建设前提下,才有望设立并出台具有高度执行力的合规制度,否则,将因为制度建设脱离具体运营环境而成为一种徒劳的文字游戏。例如,某商业银行制定了信息管理制度,涉及首席信息官的职能要求,但该商业银行并没有从董事会层面设置专门委员会和首席信息官职位,导致该制度建设形同虚设,也不可能从根本上符合银行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

最后制度执行力不足。例如,根据某商业银行规章制度要求,“合规管理的基本制度应当由董事会审批”。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该行内部所有制度普遍由合规部或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制定,并经经营管理层通过之后即进入执行阶段,并未提交董事会决议。这种做法既不符合该商业银行章程的要求,又不符合银监会监管要求中关于“合规政策由董事会审议批准”的规定。

三、商业银行合规制度建设建议

上述商业银行合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映了我国银行业目前合规管理从理念、建设到执行环节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建议银行同业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改善合规管理工作,提高合规管理水平。

(一)商业银行应树立全面合规建设理念

首先,合规制度内容不仅应重视专业性,更要兼顾全面性。

根据监管要求,合规的“规”,既包括对现有的外部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和自律组织的规定,也包括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说,商业

银行的合规建设,属于广义的范畴,相对于合法而言,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既要合“外规”,也应合“内规”。因此,银行同业不仅需立足金融机构的特殊角度,强化专业性的合规制度建设;也要从企业管理角度重视规章制度设置,建立完备的合规制度体系。从合规建设内容角度,商业银行应重视全面性,不仅要涵盖所有业务、各后台部门、各分支机构,更要涵盖全体工作

人员;不仅重视专业合规,还应涵盖非专业合规。

据笔者了解,很多商业银行目前普遍偏重银行业务和产品、部门分支机构及岗位职责、日常业务it系统等方面管理制度的清理、梳理、整合和优化工作。即使从日常的合规管理角度,也更侧重业务与机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而在后台支持部门的合规运作、劳动用工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非金融企业特有的制度建设方面,其合规建设甚至有所欠缺,凸现出商业银行法律意识、合规意识建设深度和广度的不足。

其次,合规管理体系应注重完整性。

合规管理体系从内容角度,表现为商业银行企业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合规和员工执业行为合规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效整合;从执行力角度,合规管理应涉及商业银行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不同工作环节;因此,合规建设及管理应成为商业银行全行的工作,而不仅是合规部门及其高管的任务。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并没有实现自上而下、完全渗透到全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的理想状态。主要表现为:事前决策和事中执行的合规抓得紧,而事中监督和事后反馈环节的合规力度相对较弱;侧重预先的风险防范,但对于合规绩效考核、合规问责制度、诚信举报制度等需持续改进的后续制度建设体系,相对弱化甚至不完整;合规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有待深化。

例如,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合规内容,应注意涉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在履行决策、监督职能时的内容;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合规制度设置方面,应考虑合规制度贯彻的可行性因素,细化银行的法律部门、合规部门、内部审计等不同部门需要重点负责的相关合规要求,从而实现银行员工立足本职工作,全方位树立自觉防范风险的合规意识,最终提高商业银行全方位合规经营,规范发展的高效执行能力。

(二)商业银行应注意法律与业务人才在合规管理工作中的的协作

根据银监会监管要求,银行合规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多面手”的特点,即法律知识和银行专业知识并重。合规管理人才既要理解法律内涵,也应了解本行业务,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这一要求,也反映了合规与合法的关系,银行合规内含了对合法性审查的要求,合法是合规管理的基础。银行要做好合规管理工作,就必须重视法律人才与业务人才的相互融合、充分协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具有高度执行性的全面合理合规管理机制。

目前,某些商业银行依然处于法律与合规部门分设状态。法律部人员主要由法律专业人士组成,一般负责诉讼与合同条款的审查,基本属于银行合规管理的事后处理部分。合规部门的员工基本由风险控制部、业务部门的金融专业人员组成,这些人员普遍具有业务专业知识强,而法律常识相对欠缺的特点。也有的银行虽然部门合设,但法律人才与业务人才的分工也依然过分清晰,与部门分设环境下的工作效果类似。在这种模式下,合规建设与管理人员,既要判断业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判断是否符合行业的规则、自律规则和内部制度。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角度,形成对金融专业人员的法律素质要求高于法律专业人员的不合理状态。

上述工作模式,将“合法”,这一合规管理的基础工作安置在合规建设的后期,导致银行实务工作中,合法性判断与合规性审查难以有效对接,不利于提高银行整体工作效率。

(三)商业银行应优化合规监管机制,实现全行协作合规监管效果

要实现合规管理的最佳执行效果,需要商业银行全行协作,各有侧重,建立合规管理的层层防线,提高合规风险的管控能力。要达到上述效果,要求银行合规监管制度建设细化,实现责任和义务的统一。

据调查,从合规制度建设角度,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及其部门业务负责人,普遍被赋予了对其管辖范围内经营活动的首要合规监管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业务主管人员只履行合规监管报告职责而弱化合规监管的初步识别任务。究其原因,从合规监管机制角度,合规部门是负责合规性审查的最终机构,业务主管人员并不是合规监管的主要负责者。业务主管经常因更重视商业机会而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合规责任的履行。

(四)商业银行应重视合规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银行业务创新是银行业摆脱同质化竞争,进行市场拓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也对合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合规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导致其对合规风险的判断难以把握:一方面因忽略风险而埋下风控隐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过分夸大风险而影响本行的发展。从这一实务角度,对银行合规人员提出比银行监管机构更高的要求,除具备法律、业务知识以外,还要求其具有很好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合格的合规工作人员,应能够做到及时、正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内涵,分析其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并及时提出规避风险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据调查,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合规人员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依然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应重视在合规人才的吸收、培养方面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