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1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内控制度 问题 措施

近年来,我们身边的一些民营企业经过成长初期的发展, 企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财务战略实施的组织结构过渡到采用事业部制及其他组织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以保证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但我们的民营企业在企业内控上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治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很多民营企业重生产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没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甚至将内部控制仅仅看成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能,未将内部控制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来考虑,所以未能制订完善的内控制度。即使已经制订了相应的内控制度,相当一部分企业也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

2.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家族经营、亲戚。大多数民营企业中,董事长或总经理由最大的股东担任,且董事长和总经理合一的占多数,少有外来的职业经理人专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对薄弱的公司治理结构几乎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3.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个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它所包括的评价、考核、晋升、奖惩等业务向员工传达着有关诚信、道德行为和胜任能力的期望水平方面的信息。多数民营企业却缺乏规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追求低投入低成本,对职工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培训、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

4.管理层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国情所至,我国民营企业家存在文化层次较低、诚信不够、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而且民营企业家的权威性太重,领导者有时凭主观判断代替科学分析,以个人喜好作出决策, 不管你对不对,也不管事情的大小,经常是老板自己说了算。

5.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不到位

很多民营企业在这一基本内部控制上做的并不到位。处于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多为有裙带关系的老板的亲朋好友,企业管理采用的模式是基于对个人的信任上,而非制度管理。因而分离控制流于形式,甚至对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不加抵制,从而使这一控制失去作用。

6.授权制度不到位

授权问题在民营企业是个两难问题:集权管理,企业领导常常琐事缠身,到处“救火”,没有时间思考企业的战略方向;授权管理,因为没有相应规范的制度体系,容易发生舞弊行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要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必须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这就需要从制度制定层面和企业实际操作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并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2)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

首先,要加强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增强法制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其次,用人要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民营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当务之急是保证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在监督、检查工作中的独立性。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4)强化风险意识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制定阶段,内部控制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风险管理体现于内部控制的过程。无论二者关系如何,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的内部控制规范是按业务项目分别制定的,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贯穿于各个规范中,在今后对规范的制定与修订中,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因素的重视,督促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2

关键词:完善 财务管理 加强 内部控制

财务状况是衡量每一个经济实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即时效益。医院作为非盈利性独立核算医疗卫生机构,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医院正常开展医疗业务的重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医院效益好与差。但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医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二是医院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体系。三是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意识,强化医院的财务建设,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医院的管理工作。

一、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概述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涵义

医院在正常的持续经营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财务的问题,如医疗器械的招标采购,医疗药品和耗材的采购以及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的款项支付等,都属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问题。面对这些财务问题,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这些支出和收入的资金进行全面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正确的财务管理方法能保障医院财务的正常运作,明确医院财务支出的的方向,为年度预算打下基础。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对医院的财务状况有清楚的认识,了如指掌,才能为医院领导提供参考信息,以保障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医院有多少闲置资金,才能做好医院的应急准备,为医院所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医院的内部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保证医院正常经营,资金往来合法合规,各项资产安全有效,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有效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维护医院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在遵守国家医疗卫生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

1、医院财务预算的管理

医院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所购医疗器材、医疗物品药品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和管理,对于大额资金使用应通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集体决策。

2、医院财务对医院收入进行管理

国家对医院的各项收入都规定有标准和范围。医院各项收入要做到收入合法,支出合规。医院财务部门要引导各个临床科室做好医疗业务收支的管理工作。

3、医院财务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包括医院的医学建筑,绿化建筑,医疗器械,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和管理,明确责任,确保资产不被侵占、挪用、流失,避免重复购进,重复建设,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二、分析医院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

医院是一个专业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场所,这里的专业性主要是指临床医学医疗方面。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也都是由医生出身转为行政管理的多。由于领导成员缺欠相关专业知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则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把关。财务部门负责人不仅要熟悉会计业务知识,还要有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财务部门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记帐和出报表这些日常的工作上,还要主动参与医院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作为院领导的左右手,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医院财务状况,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以供领导决策作参考。

2、医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加上财务管理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资金管理的科学性,致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体系,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方面不完善,缺少内部控制措施,缺乏监督监察制度,无法保障医院资产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转。

3、医院财务预算决算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医院历来对预算工作不重视。医院也没有建立有关预算的规章制度。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工作缺少专业性,所以做不好医院相关业务的成本预算等工作。

(二)医院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说是近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13年联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实行。医院的管理者一般都认为医院是治病救人,为人民服务的服务行业,往往只重视医疗临床业务,忽视对医院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没有足够的认识。

2、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体系

内部控制对财务工作的运行和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以及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但是大多数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建立或不够合理和完善,不能让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这样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让人有机可乘。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就缺乏相应的监督监察机制,从总体上影响整个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三、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服务机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望值大幅度提高,其自身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因素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医院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找出解决对策,寻求医院的良好经济效益,保证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

(一)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财务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加强医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首先医院管理者应树立财务管理意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医院的生存发展摆在了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面前。医院工作者应逐步并彻底的改变医院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医院经营管理的观念。医院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聘用比较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实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对会计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同时在建立制度方面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比较容易得到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认可和肯定。平时也要注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规定,学习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锻炼他们对待业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二)做好医院财务预算和决策,及时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返馈

对医院的医疗器材购进、药品购进等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做好数量、质量和价格的预算,预算之后应积极的上报给领导,领导班子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论证、评定并给出修改性意见。预算成本经过审批之后要严格按照预算推进实施。财务管理方面,做到帐、证、表、物相一致。做好收入和支出比例的核算,准确核算净利润,而且定期进行比较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措施。

(三)建立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财务监督监察力度

医院财务部门应该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做好岗位的职责分工,明确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员工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单位应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确保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要充分发挥医院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保证每一项业务的开展都有章可循,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加强员工内部的制衡。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加强员工的道德建设,严厉打击越权现象,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违章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财务监督监察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审计,对特殊关键岗位实行强制休假,经济审计制度。

四、结束语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在持续进行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在新的形势下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医院的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到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管理,同时进行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没。这就要求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财务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将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自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秋燕.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医院内部控制[J].中国经贸,2014,(4):173-174

[2]曹济永.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完善措施[J].时代经贸,2014,(2):33-33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3

一、明确活动目的,提高思想认识

“制度先行、内控优先”。开展“制度完善月”活动,针对上一年度各类内外部检查所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情况,对支行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行一次集中检讨、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各项内控制度,促进内控制度集中修订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建设机制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制约和保障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

支行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对本行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负总责,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制度完善工作的开展情况,指导本单位及时、全面地完成“制度完善月”活动。

支行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切实担负起牵头职责,做好活动的具体组织、计划、协调、检查工作,及时上传下达,反馈工作情况。

支行各业务部门作为活动开展的主要对象,要针对去年各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不断增强内控意识和深化内控制度建设,认真梳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缺项和漏项,修订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层级负责、协调互动、广泛参与,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制度完善月”活动开展好。

三、步骤与方法

3月3—5日,活动启动。召开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制度完善月”活动工作,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迅速启动“制度完善月”活动。

3月5—10日,梳理排查阶段。针对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股室对本部门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检讨,查找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缺项和漏项,确保内控制度全面、及时、有效和合理,并及时报送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月10日,情况汇报。向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制度建设梳理情况。

3月11—20日,修订完善阶段。按照“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的原则,修订完善制度,着力提高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3月20日,情况汇报。向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制度修订完善情况。

3月21—30日,制度评审阶段。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听取各股室内控制度修订完善情况的汇报,从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风险点管理等方面,按照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的要求,对各股室修订后的内控制度进行认真评审。

3月30日,情况汇报。向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修订制度评审情况。

3月31日—4月10日,补充完善汇编总结阶段。通过认真评审,进一步查漏补缺,实现制度对所有部门、所有岗位、所有环节的全面覆盖,不留风险防范的死角。将审定后汇编成2010年版的全行性内控制度,上报中支备案,下发全行执行。全面总结本单位“制度完善月”活动的开展情况、经验和成效及工作建议,形成专题报告。

4月10日,总结汇报。将支行“制度完善月”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上报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建立制度完善的长效机制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4

关键词:内控制度;建设;原则;措施 

        内控制度是指企业为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和财务活动合规、合法,贯彻经营决策,实现经营目标,促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的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监督检查和调整的制约机制。

        一、当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领导重视方面。任何一个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执行必然受到法人治理结构、管理理念、组织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内控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和怎样发挥作用,影响着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的企业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位负责人超越内控制度控制行使职权 ,使内控制度执行起来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是内控制度建设方面。有的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全或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有些新业务已经开展,但相应的制度未建立;有些制度侧重于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奖罚措施和缺乏严格的检查。有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制约了内控制度的有效发挥。

        三是在管理人员素质方面。有的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在技能上不能达到实施内控制度的基本要求,对内控制度的程序或措施经常误解。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意识偏差,会导致内控制度局部形同虚设,造成企业管理混乱。 

        四是缺乏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机制是企业内控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有的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有的企业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严重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二、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原则

        “不相容”原则。企业在设计、建立内控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企业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授权审批的层次、授权审批的程序、授权审批的责任。企业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控制“人的行为”原则。人是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既要制定完善符合企业价值理念和经营管理实际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和考评办法,又要制定完善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

        还要建立决策、经办分离制约制度和经办分离制度,使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同时还要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措施

        1.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对内控制度建设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内控制度建设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应在宏观层面要做好内控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内控制度要涵盖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控制系统。此外,内控制度还要随着新的业务和客观环境变化而变化。

   2.加强内控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内控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可执行,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因此,对内控制度的教育培训工作就起到了一个信息增强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有效宣贯内控制度。对内控制度的宣贯工作还要形成制度化、长期化和专业化,并宣贯到制度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员工。

        3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奖惩明确,考核到位,善始善终,才能使内控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内控制度本身又是一种监督制度,不但要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控制,还需对内控部门本身实施再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内控真正发挥作用。要提高领导意识,切实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适应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控制环境。

        4.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内控制度制定得再完善、再合理,如果没有负责的、称职的人来执行,其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作用或起反作用。要注重对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和培养。内控人员应该是企业中有较高管理能力的人员,熟悉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很好地监督执行规章制度,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全面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观念,使内控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风险防范

一、前言

当前对事业单位制度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部分就是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势下,对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而内控制度正不仅是解决好事业单位运行和管理的关键因素,也是事业单位高效运转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就成为了摆在事业单位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改善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策略和途径。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处在改革的时期,面对新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新的人文环境等,对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行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的分析,更有利于事业单位清醒认识自身的问题,达到批评和自我批评兼备的效果,从而更有利于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仍然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主要分析如下:

1.内部控制制度的大环境建设不完全

内部控制控制大环境建设不完全,是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些基础方面做得不是非常的完善,导致在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态度、情感以及心理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工作人员产生消极工作的方式,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内控制度的大环境建设不完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度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中,并不是考虑为经济服务,而是考虑的为人民服务,即通过计划搞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的水平,事业单位的责任就是让人民吃饱过好。因此,使得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第二,内部控制思想认识不到位。这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迅速变化,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的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的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内部控制制度不知道该向何处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内控制度就是简单的提高办公效率。第三,权责问题突出。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事业单位的改革没有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权力和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在现如今,事业单位还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责任,导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权力和责任都没有分开,认识没有达到明确,才造成事业单位在建设内控制度时,出现了权责不明确的问题。第四,效率低下。这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认为工资待遇不尽如人意,又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导致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导致事业单位运行效率低下。

2.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意识淡薄,是指事业单位并没有风险防控的措施和规划,甚至一些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风险的问题,这是因为绝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受国家政策的支持或者受国家财政的补贴,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发展就是为了获得自身正常的运行,根本就没有长远的目标和打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效率。风险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风险意识不强、缺失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薄弱。这三方面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事业单位实际运行过程中,内控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建设缺陷,导致事业单位没有风险意识。

三、建设内控制度的途径和方法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大环境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大环境,主要是指在建设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优化环境的建设,因为环境的建设对事业单位来说,才是最大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大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分别是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内控制度思想认识、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这三方面的建设,主要是基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环境建设的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建设,从一方面来说是为了保证内控制度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内控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为了促使内控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发挥好自身的优势,积极促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有效的执行,从而加大内控制度执行的全面性和彻底性,把内控制度落实,切实展开内控制度的建设。

2.建立健全审计部门

建立健全审计部门,是指在事业单位内进行有效的财务审计和核算,从而促使事业单位提高风险防控的意识,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以及评估机制。从另一方面来说,则可以杜绝腐败的发生,减少财务上的风险,从而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制度、人、观念。这三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出了内控制度建设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建设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中,最应该解决的就是制度问题,其次才是人,最后才是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内控制度建设完善。

参考文献:

[1]高红燕.浅析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3,21:50+96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6

关键词:乡镇财政 内控制度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缺陷

一、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内控制度是单位内部为提高财政管理工作效率,防范和化解财政管理风险,确保财政资金保管安全、规范运行,以及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和程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不断增强,在政府体制改革特别是财政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也应随着公共服务型财政模式的建立而逐渐转变。内控制度作为防范和化解财政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乡镇财政改革的必然选择。建立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1.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高财政管理效率,保证财政资产的管理安全和有效执行,规避和化解财政管理风险,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和资料的完整真实。2.乡镇财政能够为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提供资金保障。完善内控制度有助于保证财政资金流通中的安全和有效执行。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方面,乡镇财政管理的完善有助于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基层政权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3.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加强有助于保证财政资金的稳定与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对于促进乡镇在遵循国家制度的前提下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强化有助于提高风险意识和加强监督管理,能够有效的防范和避免财政风险、杜绝腐败,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二、乡镇财政管理各环节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内控制度,需要明确建立内控制度的原则,建立乡镇财政内控制度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全面性原则,为防止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片面性,需要确保内控制度贯穿于乡镇财政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整个过程;制衡性原则,内控制度的目的是形成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因此内控制度要坚持专人专岗、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及设置授权审批权限等方面;合理性原则,内控制度要坚持在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内控程序和规则,以达到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内控制度,需要分析乡镇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针对不同的环节,建立内控制度,从而在整体上形成相互制衡的内控制度体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管理环节的内控制度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建设依赖于管理环节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管理环节上,主要内控制度可以分为:1.完善会计核算,会计是乡镇财政内控的基础,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2.明确岗位职责,科学设置不同工作岗位和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要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3.授权审批权限设置,审批权限设置不合理会造成审批权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因此,要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责任等;4.信息传递控制,要确保各方面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反映资金使用进度等情况。

(二)业务内容环节的内控制度

乡镇财政的覆盖范围广,内容多,需要针对不同业务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1.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以及效果评估,根据差异,及时调整预算;2.收支管理,强化资金收支管理,严格资金拨付审批授权的程序和职责,保证资金有效使用;3.专项资金管理,由于专项资金一般是财政涉农资金,更需要加强此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存管;4.会计管理,要对会计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确保财会报告准确真实并规范票据使用行为。

(三)监督过程的内控制度

要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规范财政监督的程序,提高财政监督的质量。通过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能够掌握内控制度运行的效率;监督部门平时在与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够获得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信息。此外,监督部门能够通过针对某个内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能够掌握内控制度设置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三、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

由于乡镇财政内控方面专业人员缺乏,素质较低,导致乡镇内控制度建设不规范,这个问题既不利于乡镇财政管理效率的提升,也会对乡镇经济发展速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找出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内控制度认识不深入

由于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种法规制度落实不到位,大部分乡镇财政负责人内控意识薄弱,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入,导致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滞后。由于乡镇财政管理者对内控制度不重视,使用财政资金不经必须的途径;而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不强,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财会人员缺乏必要的财会知识,导致会计工作质量下降,原始会计凭证以及各种票据等管理混乱。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涵盖财政的各个环节,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利于内控制度的执行,内控制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滞后。由于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制度相对落后,使得制定的内控制度的内容、范围与实际财政管理需要不匹配,造成内控制度适用性降低。2、内控制度注重形式。部分乡镇财政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建立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管理,防范风险,而是为了满足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要求,因而执行的很少,使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3、内控制度配套措施缺失。部分乡镇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措施,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降低了内控制度建立的初衷。

(三)内控制度约束不明确

完善的乡镇财政内控制度要求专人专岗、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导致岗位设置不科学,关键岗位人员兼任现象严重。除此之外,单一领导掌握审批权由于约束不到位,可能造成审批授权的滥用,导致财政资金流失现象严重。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相应的监督机制相配合,只有加强监督管理,内控制度才能得到全面实施。由于内控制度约束不明确,导致内控制度执行效果不理想。

四、加强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对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认识

乡镇财政负责人对财政内控制度的认识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控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执行。为提高乡镇财政负责人内控制度的意识,需要对负责人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内控制度对乡镇财政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内控制度对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全资产、防范资金流失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改变负责人的态度。只有强化负责人的意识,才能确保财政内控制度的全面建设。

(二)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包含内容广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主要从预算、人员、监督和政策等方面。首先要完善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立能够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纳入监控的范围之内,保证财政资金收支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其次要建立并完善人员管理的内控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所需的人员,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形成专人专岗,关键职位不相容的制度,确保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针对不同岗位职员定期组织培训,保证工作人员接受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提高奖惩的激励约束制度,根据岗位职责考核不同结果进行奖励和和适当的惩罚,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薄弱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缺乏专业的财会人员。乡镇财政现有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容易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失误,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法规的规定招聘相应的财会人员。适当提高财会人员待遇,吸引并保留优秀的专业人才。2.对现有的财会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和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提高财会管理知识和技能。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要根据财会人员的绩效给予适当的奖惩,以激励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内控制制度。

(四)提高监督的强度和质量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有效执行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建立相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内控制度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监督部门不仅能够通过观察日常业务活动从侧面了解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也能够在从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中掌握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内控制制度进行不断调整和改善,有助于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保证财政资金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强化乡镇财政监督管理的六项措施[J].财政监督,2005;2

[2]陈梅青.浅谈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