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外包服务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外包服务问题范文1
关键词:服务外包;高校;人才培养
引言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江苏省的南京、苏州和无锡是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主体的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增强。据江苏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34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离岸合同额1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9.8%,比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9%,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离岸执行额15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11月底,江苏省服务外包企业登记数8132家,带动从业人数超过104万。“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作为智慧密集型产业,人才是服务外包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据国家商务部和人力资源与工业信息化部对多家跨国公司的调查显示,缺乏高端服务外包人才已成为我国服务外包行业在发展国际业务时最令人感到困扰的课题。而高校虽然承担着为各行各业培养外包行业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但是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服务外包市场需求之间并不匹配,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集技术、管理于一体的高素质服务外包人才是摆在江苏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江苏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政策
国家、江苏省对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给予了政策上的充分支持。继2009年教育部、商务部号召全国高校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后,2010年江苏省就大力推进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在江苏、浙江两省开展地方高校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0]34号)。2013年,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现代服务外包人才战略研讨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就培养外包服务专业人才方面,对高校提了三个“进一步”:进一步重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提高高等学校服务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服务外包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兼结合。这对于构建政府引导、企业、高校和社会四方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服务外包人才教育格局起到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商务部总结江苏、浙江两省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经验,与教育部联合印发《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能力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优化专业和人才结构,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健全人才培养政策和组织保障。2015年,为提高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以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2江苏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回暖,服务外包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增速,近年来更是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商务部“千百十工程”的落实以及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向我国频频抛出的“橄榄枝”,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服务外包业务的纵深发展。今后每年服务外包人才预计需求增长都会超过50万人(戴军,2012),江苏省作为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要增长迅速,江苏省高校是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主要阵地,但现实中各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在成为制约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重要瓶颈。
2.1服务外包人才供给不足
服务外包属于新兴的产业,高校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高校对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处于探索阶段。按照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商务厅(2009)联合公布的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5年培养计划:力争培养和培训15万服务外包人才,也就是平均每年计划培训3万服务外包人才。而江苏省服务外包发展迅速,仅仅就南京市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缺口到2015年就将达到35万人(商务部)。所以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需求,服务外包人才供给不足,培养规模亟待扩大。
2.2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力量欠缺
当前,江苏省高校更注重基础理论铺排和专业知识架构,与企业运营相比,高校在专业调整,知识结构更新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速度。而高校教师大多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擅长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服务外包业务的知识涵盖金融管理、计算机等众多领域,专业跨度和知识体系错综复杂,难以驾驭。众多高校服务外包师资缺乏。高校对服务外包人才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逐步培养出来的,缺乏实践,对整个外包行业的认知和掌握带有局限性,教授授课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鲜少涉及专业技能训练,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因为缺乏实践历练,其专业技能必然达不到企业的各项要求。
2.3高校与企业合作不够
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培训机构之间缺乏专业交流,整个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态势缺乏认知,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虽然理论过关,但实操方面仍然无法与企业“无缝对接”。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工作中,将实际问题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打破现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专业人才。但现实情况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姻”仅仅局限于共建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实习等方面,合作不够深入。合作缺乏共同的利益点和长久的合作机制,导致合作关系不稳定。
3对策与建议
3.1扩大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规模
服务外包人才是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江苏省政府应充分利用江苏省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继续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工作,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建立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交流平台;提升服务外包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优秀人才投身服务外包产业。
3.2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有效机制
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外语能力。而当前高校培养的服务外包毕业生普遍存在技能水平缺乏,外语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改革“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培养传统模式,建立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的新机制是当务之急。首先,调整优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明确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将教授服务外包理论知识转变为培养服务外包实践能力,将课堂理论教学转变为工作现场教学。同时通过企业调研,及时对高校专业培养进行资格评估,量化考核指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保持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其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实行与兄弟院校合办专业、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培养的新机制。最后,加强师资培养。高校应加强“双师型”与“三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高度。服务外包相关专业老师要与服务外包企业加强交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人才需求变化,由此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设置课程、安排实习实践时间,围绕市场应用需求或用人单位需求“量体裁衣”,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双语教学,克服服务外包专业学生的语言障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3加大“校企合作”加强学院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
专门针对服务外包专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项目经理、资深工程师、项目培训师等走进大学校园。此外,把简单地提供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到企业实训,感知和企业运行流程进行深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自己的业务嵌入高校的服务外包专业课程,打通高校、企业的人才通道,开展服务外包人才“订单式”培养,例如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建立定向班,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各高校可以建立高校人才供给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数据库,动态及时的把握服务外包人才的供需情况。
4结论
财务外包服务问题范文2
关键词:企业;财务;外包风险
一、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
1.外部环境风险
在当代企业可持续发展期间,财务会计外包工作的实施关系着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企业实践财务会计外包作业中,仍然存在着外部环境风险,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法律环境风险,即由于财务会计外包工作属于新型业务,因此,国际政策、国内政策、法律健全程度尚未达到标准,同时,行业规则仍未健全,因而,在信息安全、合作关系、外包服务质量、服务商等问题协调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科学指导,就此加大了财务会计外包风险。
第二,外包服务商风险,即在外包服务商选择过程中,如若服务商道德品质、信息沟通能力、经营失败风险应对能力等不符合财务会计外包工作要求,那么在与外包服务商签署合同后,风险发生概率将随之提升。
第三,外包合同执行风险,即在财务会计外包情景下,如若外包企业工作态度消极或者敷衍了事,那么在同等条件下,即公司偿债能力、服务水平、负债情况、资金周转、收入来源等一致的基础上,外包企业工作效率和外包合同执行效果将落后于企业内部员工工作绩效,最终造成外包合同风险问题。
2.企业内部风险
在企业财务会计外包活动开展过程中内部风险问题的凸显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会计外包服务质量,如,在财务会计外包工作践行过程中,工作流程、员工职位发展、职能分配等将随之发生变化,而基于会计等部门工作内容、运作方式等的变革,部分员工将产生不公平心理,且在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时,对财务会计外包工作持有反对态度,最终造成员工抵制风险的产生,限制外包服务水平。此外,在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工作转移过程中对财务会计专业技能、内部知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岗前培训意识,同时,尚未提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平台,继而促就财务会计在不了解会计相关制度和法则的基础上,无法适应财务会计外包运作环境,就此引发了人才危机。
二、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设计原则
在当前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工作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企业内部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问题,影响到了财务会计外包服务质量,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会计外包科学性、灵活性、合理性,应注重结合外包风险,制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外包活动中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发生概率。而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遵从科学性原则,即在指标体系构建时,应确保数据来源、处理方法、指标设置、指标处理等的科学性、标准性,以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会计外包活动风险概率,避免由评价结果误差所引起的经济损失。同时,在财务会计外包风险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亦应注重遵从可操作性原则,即指标的设计应实现对风险特征的描绘,且因子来自于实际,具备简捷性、易操作性,易计算等特点,就此真实反映风险问题,达到高效性风险评估效果。
(2)评估流程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主要是由外包服务商、员工抵制、外包合同所造成,因而,在财务会计外包风险实践评估过程中应注重设定四个评估环节,其一,是外部环境风险评估。其二,是企业内部风险评估。其三,是外包服务商风险评估。其四,是外包合同风险评估。而在外部环境风险评估期间,为了保障评估结果真实性、可靠性,可将其分为政策法律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外包市场环境风险3个因素,就此实现对外部环境风险的真实判断。此外,在企业内部风险评估作业中,为了实现对外包风险问题的有效控制,应在风险评估时,由内部员工抵制、内部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外包服务商依赖程度、服务绩效监督效果等共同决定风险发生概率,对企业内部风险问题进行及时控制。同时,在外包服务商风险问题分析过程中,应注重综合服务商选择风险、服务商道德风险、信息沟通风险、服务商经营失败等风险评估结果,最终通过风险信息的真实反映,削弱由财务会计外包风险所造成的经济侵害。
2.评价模型构建
在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评价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建构评价模型,而在评价模型建构时,需导入“模糊集合”概念,即站在外部环境风险、企业内部风险、外包服务商风险、外包合同风险等角度,对有关数据和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运算评价结果,且真实反映风险发生概率,即模糊综合评价法需遵从建立评价因素集确定评价集评估和计算评价对象构建评价矩阵模糊综合评价对象综合评价结果的评价流程,如,当财务会计外包风险用R来表示时,那么其因素集X可用X1、X2、X3、X4表示,继而待因素集{X1、X2、X3、X4}确定的基础上应参照财务会计外包风险等级评价标准,评估各个风险因素,然后,通过专家调查方式,建立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如,在X1外部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应由政策法律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外包市场环境风险,即二级指标X5、X6、X7对单因素进行评价,且构建评价模型,最终真实反映风险评估结果。但在风险评估结果处理过程中,为了真实反映风险概率,需结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判断风险评估信息,且选定数值最大者,编制风险应对措施,最终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达到高质量财务会计外包状态。
3.案例分析
某房地产企业,成立于2002年,核心业务为房地产出租、房地产销售等,而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共有员工500人,其中,房地产销售人员共356人,而财务工作一直由6名专业财务人员负责,年收入可达到1.2亿元,但由于在财务审核过程中发现,公司内部仍然存在着房地产信息管理混乱、内部财务控制机制不健全、纳税申报出错等问题,因此,为了打造经济循环的运作环境,决定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外包给外部财务公司,且拟定了财务会计活动外包合同。而在财务会计外包活动实践过程中,为了规避外包服务商、企业内部等所引起的风险问题,企业依据自身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特点,使用ERP软件重新规划了内部管理,且针对成本核算流程、财务工作岗位、财务工作职责等进行了界定。同时,该房地产企业内部为了进一步降低外包风险几率,采用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风险评价手段,并在风险评价过程中,为了保证风险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由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有关责任人等共同组成10人专家评审机构,对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评价环节进行监管,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评价、计算风险信息,最终经单因素评价信息统计、整理后发现,该企业隶属度最大值处于一般风险水平,因此,在外包服务商选择过程中,为了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于财务会计外包决策实施期间,针对外包需求、外包范围、外包预期收益等进行了明确界定,且在合格服务商选择的基础上,制定外包管理流程,最终在有章可循管理环境中,及时发现企业内部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问题,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三、结论
综上可知,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经济水平,因此,为了保持企业财务资金的循环,满足企业发展条件,应注重在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决策实施期间,做好风险评价工作,即确定评价目标、设计各项财务会计外包风险评价指标、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就此通过风险评估工作,真实反映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工作现况,同时,对外包风险问题进行及时控制,打造良好的业务发展空间,并有效降低由外包风险所引起的经济损害。
参考文献:
[1]王瑾.企业财务会计外包的风险防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30(28):156-157.
财务外包服务问题范文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外包服务业应运而生。而财务外包作为外包业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从西方发达兴起,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进入专业化水平。但是,财务外包在国内兴起后一直发展缓慢。本文从此处着手,阐述了外包业务的现状,指出了影响财务外包业务发展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二、财务外包的发展历史
财务外包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起初财务外包主要被用来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以增强其竞争力。随着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外包逐渐作为一种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手段不断被企业采用。如今,在国外,外包正在成为一个普遍行为,其范围也向研发、信息系统和财务等企业核心领域延伸。外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世界著名企业无一例外地广泛采取外包策略。
我国的财务外包发展步伐比较缓慢,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出于节省人力和财力成本的考虑,开始将会计核算、记账和报税的工作外包给记账公司,财务外包在我国初步萌芽。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增加了“记账”的规定,规定允许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结构或配备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委托经批准设立的会计咨询、服务机构进行记账,首次肯定了记账的法律地位,为财务外包业务奠定了法律基础。由于在我国进行财务外包的基本都是中小微企业,业务内容相对简单,财务外包收费价格比较低廉,利润比较薄弱,财务外包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业务内容突破性一直不大。
三、我国的财务外包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外已发展壮大的优秀的财务外包企业埃森哲、简柏特、IBM等开始进驻中国,我国的财务外包活动逐渐分向了两级化:规模大、业务繁多的大公司诸如500强企业倾向于借助专业化的财务外包公司开展财务、税务、薪酬、应收账款等专业性财务业务外包;规模小、业务简单的中小微企业则进行全盘性的财务业务外包。
目前,外资企业占了国内外包商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且大部分能够承担大型财务外包业务的承包商都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型咨询公司,如著名的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安永(EY)以及埃森哲、简伯特、IBM等咨询公司,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如立信、岳华、天健等,其年收入还不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十分之一,而国内小规模的财务服务咨询公司,其业务水平、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加欠缺,在市场占有率上完全不能与以上的大公司一较高下。
基于财政部首次开展的全国记账机构普查分析表明,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12440家财务外包机构,注册资本2.2亿元,设立分支438家,有从业人员68302人,2012年度实现财务外包业务收入75.2亿元。年度财务外包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机构已有24家,占普查总数的0.2%;年度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机构达到483家,占比3.9%;年度收入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机构达到4623家,占比37.2%。有9家机构的年度财务外包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3家机构年度财务外包业务收入超过3000万元,2家机构年度财务外包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参与普查的12440家财务外包机构为524699家单位提供了财务外包服务,在这些客户中,大多数属于小微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商业、工业和服务业。
四、我国财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
(一)独特的优势
1.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是吸引欧美等发达国家将财务外包到亚太地区的重要因素,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成本更低廉,这个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欧美企业来中国发展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取得竞争优势。
2.诚信为本的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水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同时诚实守信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在一个企业中,诚信像一面无形的镜子,影响着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中华民族独有的勤奋和责任感,更是超越了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巨大优势。在不同国家的跨国外包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员工明显比印度等其他国家的员工更加敬业和守信,这种良好的服务水平是我国发展财务外包中无可比拟的优势。
3.我国经济的发展为财务外包业带来了无限动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GDP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财务外包的市场潜力巨大,不断扩大的国内企业将为财务外包提供更大的市场。
(二)不容忽视的劣势
1.财务外包业务的主要对象还是中小微企业,财务外包是市场较为低端微利,行业发展动力不足。中小微企业为财务外包业务提供了市场,同时也限制了财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国内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咨询公司长期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财务外包服务,双方都形成了一种惯性,而中小企业的业务内容简单、变化性少,财务外包的内容局限于会计代账。会计事务所所缺乏为大型公司提供会计服务的经验,一旦中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它所需要的一些比如上市、兼并、收购等复杂的会计业务则需要依靠外资的事务所或者咨询公司来进行,从而使得我国国内的财务外包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发展,且随着财务外包企业的增多,竞争加剧,低价竞争导致财务外包市场整体的利润微小,企业扩张的推动力严重不足,也限制了财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壮大。
2.财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外语水平不高,国际化业务处理能力有待提升。中国有超过1500万的会计人员,有执业注册会计师10万多人,非执业注册会计师10万多人,会计师事务所8300多家,从数据来看,我国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专业水平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但是在这些人中,有良好的外语水平,熟悉国际会计管理并且具有国际会计师从业资格的人员则相对少了很多,中国在财务外包市场上相对于其他英语国家如印度而言处于劣势,竞争力薄弱。而且,由于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财务外包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低廉的工资更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财务外包企业的人员流动频繁,不利于行业的人才储备。
3.财务外包专门法律缺失,财务外包的行业标准及执业规范不足,服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目前,我国对专门的财务外包方面的规范性法律较少,只有一些针对小企业的记账及服务性外包的政策性规定。如国家在2005年颁布的《记账管理办法》、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十三号-业务外包》、2015年修改《记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尽管对外包业务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并对发包方在外包业务中的管理风险及承包方的基本条件提出了要求,但是关于财务外包方面的专业性指导文件并没有出台。由于缺乏财务外包方面的专门性法规,导致发包方无法按照专业化的评定标准来选择承包方,财务外包商的资质无法界定,收费标准没有统一的界定,严重阻碍了财务外包业的继续发展。
4.财务外包业的技术支持水平有待提升。计算机技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财务系统的开发给财务外包业带来了契机,远程操作成为可能,ERP软件取代了手工记账。但是,国内的计算机分享技术以及财务软件仍旧与国外的财务外包公司有着巨大的差距。国内的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不能满足国际化的需求,财务外包公司使用外资企业ERP软件的少之又少,企业内的信息分享技术几乎为零。信息交流的闭塞使得外包公司的发展缓慢且不规范。
五、财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问题建议
财务外包的产生的主要目的是减低人力成本,用价格较为低廉的外包服务来代替雇佣职工的成本,纵观国外财务外包的发展方向,我国的财务外包终究也将会走向专业化、信息化。财务外包企业不仅要为中小微企业的全盘财务外包服务,更要提升自己为大企业服务的能力,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壮大的需求。
针对目前财务外包中的问题,建议如下:
第一,增加财务外包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财务外包的行业标准及执业规范,提高财务外包业的服务质量。要应对财务外包中的突发性法律问题,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尽快出台专门的财务外包法规,制定合理的财务外包准入制度、内部控制规范、风险管理等重要的财务外包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法律的强制性来规范目前财务外包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整顿财务外包服务中的不规范操作
第二,提高财务外包行业的服务标准,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建立以企业为本的服务理念,打造国际化的业务处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鼓励优秀的财务人员学习与国际接轨的语言、业务处理能力,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对具有国际会计师资格的人员建立奖励机制,激励更多的人来熟悉国际会计的管理方式,拥有国际认可的资格证书。提高外包人员的服务意识,以服务企业为本,提升企业的信任度,在规模、业务量、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向埃森哲、联想等国际化财务外包管理咨询企业看齐,拥有能承接大型企业外包的业务能力。
第三,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重视IT技术在服务中的运用,建立信息处理的数据库,建立财务外包业务的共享服务,对外包服务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企业应当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升级软件、硬件设备,完善企业的内部网络和财务处理软件等,聘用精通IT技术的专业人才,完善企业外包服务的客户数据库,提高业务数据的保密性,减少信息外泄的风险,对财务外包业务实行全天候的监控,减少信息处理中的数据错误,满足客户在财务外包服务方面的信息要求。
财务外包服务问题范文4
关键词 财务外包 专业化 风险 应对措施
财务外包业务近年来已逐渐被广大企业所接受。企业将日常琐碎
或者不包含企业核心机密信息的财务活动外包出去,除了能获得较高
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外,还能达到规避风险、节约成本、减轻管理压力
的目的。本文主要对日益流行的财务外包进行简要的探讨,关注
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财务外包的由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财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全部或者部分的财务职能,如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编制、内部审计等等交由外部业务提供者去完成。财务外包的目的就是通过将某些非核心、非机密的财务活动外包给专业化的财务公司,集中有限资源于企业核心业务,在达到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升专业化程度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终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外包业务进入我国从起步到迅速被广大企业家所熟悉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敏锐的企业家很快看到了财务外包活动给企业创造的价值和机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专业化的财务公司以其优质、灵活、高效的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的青睐。但我国目前的外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展财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在数量上还很少,而且在范围上也仅限于在中国的外资机构,本地的企业往往很少涉及。尽管如此,我们都不否认,财务外包这一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服务项目,在中国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财务外包理论体现的优势
1.减少成本,提高收益
降低成本投入是财务外包的最主要目的。首先是投入成本上的减少。外包出去的业务一定是企业所不擅长的或是较薄弱的,如果不采用外包的方式,则要有大笔的钱花费在雇用专业人士、培训相关人员、购进专门的财务管理系统等等,财务外包后可减少这些一次性资本的投入。其次是时间成本上的节省。企业将部分业务外包,可以大大缩减因为业务不熟练而耗费的多余时间,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增加企业收入,使企业的管理活动更有效率。此外,人工成本的节省也是财务外包带给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优势,用比聘用专职会计师少得多的薪水,就可以获得专业化的会计服务,会给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
2.提高财务数据准确度,赢得良好的企业财务形象
在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外投资者对
国内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一直存有疑问,这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在
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影响了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现。如何提高企
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成为国内企业管理者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将企业的部分财务业务外包给服务商,至少说明在财务外包这一环节上的数据是没有弄虚作假的。服务商不但可以以专业的水准提供财务信息,还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独立于其他信息使用者之外,提供相对客观的财务信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使财务信息更加规范和透明。
3.减轻财务人员配置压力
众所周知,企业中对财务部门的人员配置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许
多岗位不能兼职,必须分设。比如出纳不能兼会计工作等。而且,财
务部门为了防范风险,还需定期进行岗位轮换。此外,财务软件运行
和维护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员。财务外包属于一种商业手段,目标是要实现内外部最优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可见,省钱、省时、省人力的财务外包对于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而言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在信任水平、技术水平、竞争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机遇,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财务外包业务存在的风险及解决措施
风险:在现阶段,财务外包仍处在起步阶段,企业家们对采用该项外部业务仍存有很多顾虑。首先是概念上的模糊,认为采用财务外包业务,则可以取消企业的财务部门。此外,害怕泄露企业的财务信息,认为财务信息是企业的核心机密等观念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意把自己的财务信息,透露给第三方的服务商。可以说,他们的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不能只看到其带来的机遇,也要时刻关注与机遇并存的风险。对于采用了外包却没有收到效果的企业而言,是因为对财务外包了解得不够全面,往往只看到机遇,没有看到威胁,同时没有对自己作合理的评估。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规避风险,真正发挥“财务外包”这剂良药的效果。
解决措施:
1.选择合适的服务商
在进行企业财务外包时,就应在对服务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服务商。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商时应将以下因素考虑在内:首先,工作的质量。这是挑选外包服务商的首要因素,关键是看其是否有能力解决企业的问题;其次,外包成本。企业进行外包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选择服务商时,在其他条件相差无几的状况下,应优先选择要价最低的外包服务商;再次,服务商的经验。外包服务商服务的企业越多、财务管理的时间越长,其财务管理的经验就越丰富,其财务管理的质量就越值得信任。
2.详细的外包合同
企业确定了要外包的业务后,下一步就是拟订一份外包合同来阐明合作关系中双方的义务与责任。在制定外包合同时,首先基于外包商的独立性与企业的控制能力,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必须选择合适的外包方式建立有利于双方的制衡机制,明确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平衡收益与风险;其次,由于财务部门设计的行业机密众多,因此签订合同时,除了充分了解服务商的信誉、为保守商业秘密采取的措施基础外,还应就财务信息的保密措施签订详细的约束条款;最后,合同中还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变化制定一项处理这种变化的程序,以保证外包业务的健康运行。
3.树立正确的企业财务外包观念
针对当前管理人员将财务外包视为“问题外包”的错误观念,应使管理者意识到财务外包减轻的只是企业的一部分工作量,而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财务问题。企业将简单的、不具创造性的基础性会计业务外包出去,将企业内有限的财务人员用于财务的分析及发展战略制定上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
结束语:综上所述,财务外包这项业务因其具有的不可小视的几大优势,逐渐被广大企业家所认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财务外包在为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只有经过反复周密的分析,才能使外包活动从根本上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从劣势到优势的转变,获得财务外包业务带来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伊恩本.外包制胜: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竞争优势.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财务外包服务问题范文5
[关键词] 委托― 不对称信息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资源业务外包的一种新兴的形式,是指通过外包服务商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个组织结构运作施加外力管理,从而达到以下的目的:(1)专著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人力资源外包用外界的强项来补充自己的弱项,通过产生的协同作用,使企业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2)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获得专业化的管理服务。(3)企业通过外包的规模效应从而有效地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或者以同样的费用获得更高的收益。(4)避免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固有的风险。
一、人力资源外包中的不对称信息风险分析
委托―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信息非对称的交易,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方,另一方称为委托方。在委托―关系中,由于双方目的不一致性及信息的非对称性,委托方与方之间总是难以实现理性双赢,方在非对称的信息环境中总是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委托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方的行为与委托方的利益最大限度的一致。在人力资源外包活动中,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形成“委托―”关系。企业作为委托方和外包服务商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企业目标不同,工作方法可能因组织管理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组织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的情况,从而产生以下两种行为:
1.逆向选择行为
企业(委托人)在选择外包服务商(人)时,外包服务商隐瞒了部分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企业是不利的,导致企业受到损害,表现在外包服务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或者服务质量不符合要求,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的决策导致了“逆向选择”―――企业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外包商。由于人力资源的特殊性,这种逆向选择行为将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2.败德行为
假设企业和外包服务商在签订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成契约后,企业不可能像原先那样全面、细致的了解人力资源外包业务运作的全过程,外包服务商在有契约保障的情况下,可能采取一些不利于外包企业的行为,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表现在外包业务的不及时或者外包质量的降低。这种隐藏行为导致了“败德行为”――外包企业增加了潜在费用。
二、风险规避对策分析
面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行为,作为委托方的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如图所示)。
图 不对称信息风险及对策分析
1.建立人力资源外包的信息共享机制
作为处于信息劣势的企业通过加强对外包服务商的审核,并积极参与到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中来扩大自己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规避风险。
(1)加强对外包服务商的审核
企业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外包商进行评估:①综合能力评估。主要包括:评估评估外包服务商对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外包商的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通过实地考察获取服务商的信誉和服务水平等信息;考察外包服务商的技术水平和关键员工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②运作过程评估。审查外包服务商所提供的标准、政策和程序是否满足人力资源外包项目运行和控制的要求;审查外包商是否提供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③财务状况评估。分析外包服务商已审计的财务报告、年度报告和其他指标;考察他们从事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时间、占据的市场份额、以及波动因素。
(2)积极参与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
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在中国刚刚起步,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国家的相关部门正及时的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试图通过信息共享来不断的完善外包市场,降低交易费用,保证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健康发展。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对外包服务商的的业绩、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用户满意度、企业文化和理念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出最优的选择。
2.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
作为委托方的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外包关系,才能保证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合作双方需要建立基于双赢的合作机制,做到合作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信任与尊重,并形成优势互补。而建立良好的信任、沟通和承诺是个审慎的过程,是在长期合作中形成的。因此,在双方的合同中必须包含服务水平相关条款,以可度量的方式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进行定义,规定必须达到的服务水平以及对未达到预期要求的处罚措施、业务增加或减少的调整方法以及终止条款等。同时在合同履行期间,企业应加强对外包服务商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有效避免外包服务商出现败德行为。
财务外包服务问题范文6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073-02
1 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相关理论
1.1 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由于分工的精细化,企业为了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企业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组织,以此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外包就是企业动态地配置企业本身和委托机构的功能与服务,合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为本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运营服务,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企业通过招标、协商的方式,将本企业人力资源不涉及企业机密的工作职能的相关业务交与委托方的一项生产经营策略。
1.2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中,企业的运营势必要受到人力与物力等资源的限制,企业如果要全面关注生产运营的每个环节,势必会降低企业的运营能力,因此,企业将非核心的人力资源业务进行外包,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充分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专注于企业的生产运营的核心环节,以此强化了企业核心业务,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使本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并且逐步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作业性和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更多地专注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性的工作。
第三,有利于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后,企业可以获得外包服务商为本企业提供的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节省了企业为人力资源开发与运营所需的费用,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费用。
第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程序有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而企业本身可以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专注企业的核心环节,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
1.3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把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部分或者是全部业务外包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识别能力有限,难以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进行充分估计,以及外包市场的不成熟,造成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出现偏差,甚至由于失误导致整个外包活动的失败。
2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1 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实际就是企业与服务商之间形成“和被”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服务商承担了企业非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而企业在承担外包服务成本的同时,还需要给外包服务商提供相应的信息,保证人力资源外包活动的顺利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的完成实际是需要企业与外包服务商共同达成,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外包服务商服务的专业程度,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的相关信息有效程度也对其产生重要的作用。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会导致企业错误选择不合适的外包服务商,或者导致外包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致使企业在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承担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与企业文化冲突
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其企业文化也存在着差异,企业内部成员会根据所在企业文化去衡量企业相关变革的有效性和相对价值性,对其变革做出反应。因此,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的过程中,实际是进行企业内部的一种变革,而企业内部的变革势必会引发内部成员的关注,变革势必会导致一定的内部阻力,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不能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就难以避免与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产生冲突,这就会给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带来风险。
2.3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因素
首先,企业如果选择了服务水平较低的服务商,这就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为由于服务商能力的有限,它不能给企业提供优质的外包服务,难以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要求;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外包服务商通常会希望获取更多的客户,但是由于外包服务商资源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所能提供服务的企业数量和规模是有一定数目限制的,如果超过了其数量与规模限制,就会影响其外包服务的质量,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再次,外包服务商在提供外包服务的过程中,如果由于操作失误或者是人为因素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机密信息泄露,就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最后,外包服务商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遭受经营风险导致外包服务商破产,这就会使该外包服务商所承担企业的外包服务提前终止,而由此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3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防范措施
3.1 慎重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外包业务的效果,而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市场中服务商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企业必须慎重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对外包服务商的财务状况进行考核。外包服务商的财务状况可以较好地反映其运营状况,从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挑选资质较好的服务商提供了重要参考。其次,对外包服务商专业水平进行综合考察。外包服务商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其服务的质量,所以,企业应当对外包服务商内部人员专业人员的技术技能进行考察,并结合以往该外包服务商的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进行考察。最后,要充分考虑企业与外包商的契合度。企业在挑选外包服务商时并不能单纯考虑外包商的规模等单方面因素,还应当充分考虑外包商的运营方式和运营成本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3.2 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内容与预期目标
企业在选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后,应当与外包服务商对外包业务的范围和内容进行确定,这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的基本内容,也是外包是否成功的前提,而且企业应当尽量避免外包业务涉及其商业机密。因此企业应当对所需要外包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项目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同时在外包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工作之前,企业还应当对外包服务商提出其预计目标,目标要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就可以保证企业外包业务的正常开展。
3.3 加强信息的有效交流
因为外包服务商与企业之间是“与被”的关系,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的时候,要对该外包市场进行充分考察,在确定备选目标后,要对这些外包商的资质进行重点考量,除了对外包服务商提供的材料进行考核,还应当通过其他渠道,对备选外包服务商进行全方位的考量,确保企业在获得备选外包服务商的充分信息后,再做出最终的选择。而外包商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之前要充分了解该企业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人事结构、职员数量、工资水平,以及相关财务状况,而企业也应当将不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所需的企业状况详细告知外包商,以此避免信息不畅造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清华,徐枞巍.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识别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2).
[2]桑春霞,陈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4).
[3]李恩平,苏文,赵红瑞.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因、风险及防范策略[J].经济师,2011(2).
[4]金雷法.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外包管理的风险及解决[J].中国市场,2013(46).
[5]鲍志伦.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2(49).
[6]华瑶,侯春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动因及风险策略浅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