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范文1

1.1以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为目标

本质安全型企业是基于一切事故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防范的安全理念,公司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即是要达到“人员无伤害、设备无缺陷、系统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目标。

1.2深入开展NOSA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公司在投资企业中推行NOSA体系,实施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实现与国际安全管理水平的接轨,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提高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全员管理水平。公司还制订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规划,指导投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促进企业形成标准、规范的安全管理。

1.3构筑应急管理、隐患排查和安全文化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公司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了从上到下、完整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强化应急预案编制,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建立健全以公司隐患排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加强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每年精心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1.4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

深化班组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公司推进安全和谐型班组创建工作,下发了《班组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各投资企业班组管理,推进了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安全管理。公司编制了21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与投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促进投资企业走上规范化的管理道路。开展安全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公司每年根据各时段工作重点及电力行业特点,组织开展两会期间安全检查、春检、防洪度汛、防台防汛、迎峰度夏、秋检、年底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全年对投资企业检查率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考核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公司逐步建立了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和考核体系,把安全生产纳入到投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中,形成约束激励机制。考核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履行职责与指标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并实行“一票否决”。

二以创新发展为助推,继续探索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2.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提升投资企业管控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手段。下一步,要在各投资企业已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投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涵盖电力生产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求。

2.2构建安全管理“两个体系”,明晰安全管理职责

要进一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一是明晰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职责,避免“两个体系”职责不清、职能混淆的情况。二是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落实安全管理职能,使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满足日常安全监督工作需要。

2.3规范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消除安全生产薄弱环节

要研究、探索管理方式,形成符合实际要求、严格规范的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抓起,全过程管控,完善外包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将外包队伍真正纳入投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外包队伍进行严格考核,建立合格外包队伍名录。

2.4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以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为样板,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广泛进行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和班组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发动基层员工的创造性,全面推进全体员工安全思想理念转变,促使“我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2.5实施反违章管理日常化,强化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范文2

一、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是前提条件

对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首要条件就是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这与消防管理工作中“消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要求相符合。通过消防知识尤其是消防基本技能的普及,不仅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满足了强化生存教育上的需要。在高校消防安全宣教中,主题就是宣传消防文化,主要目的则是促进高校师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帮助其增加有关消防安全知识,特别是掌握逃生技能,并推动宣传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对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构建高效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组织机制。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上主要采用学院、系、专业的逐层管理形式,这造成各个院系之间比较独立。因此,对于高校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借助于这种主机管理模式来有效开展。2、对高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内容予以明确,并在教学中具体呈现。高校消防安全宣教工作可以分成若干部分内容,一般包括消防法律法规、预防火灾以及灭火教育、安全逃生以及自救技能等。经过本次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但是缺少比较专业的培训与知识。因此,高校应当将消防专家请到校园中,并对广大师生进行消防安全讲座。同时,将消防知识课程安排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必修加选修课的形式来推动消防知识深入到课堂中。此外,在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下,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消防应急疏散演习,培训提升师生的自救技能等。

二、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制度保障

在建设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对消防安全责任制逐级落实是制度保障。对此,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设高校校园消防安全组织。在对高校消防安全组织网络予以构建的过程中,高校各个部门应当互相协作,共同设立从学院到系再到专业的三级消防安全网络。首先,学校应当组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总体上的消防安全工作;第二,各个学院应当成立二级消防单位,并负责学院消防组织管理上的工作;第三,在各个系,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网络机室设立三级消防管理部门,以上组织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法律以及相关规章,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在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的基础上,高校消防工作也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并有助于消防责任的明确。3、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依据高校行政管理上的逐级管理模式,需要将消防工作责任逐级落实,尤其是落实到个人。对于高校消防管理部门,应当逐级进行消防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并定期检查消防安全工作。此外,对消防先进部门给予奖励,并追究发生火灾以及存在火灾隐患的责任人员。

三、组建校园消防队伍是队伍保障

对此,高校可以设立校园义务消防队。高校一旦发生火灾,校园义务消防队可以迅速到达现场,并对火灾险情予以控制。相关研究表明,校园义务消防队扑灭了高校大约98%的火灾。对此,在公安消防部门指导下,校园保卫处以及教职工可以组建校园义务消防队,以此来减少火灾的危险。另一方面,应当对校园义务消防队进行定期培训,尤其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火灾隐患的排除,从而促进其自救能力的提高。

四、保证消防设备完好是物质保障

为了保证消防设备完好有效,高校应当确保消防经费的投入,及时更新消防设施。对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消防设备是基本的物质保障。消防设备的水平高低情况,往往对消防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影响。目前,高校内应用着广泛的高科技教学手段,电脑室等电气设备的使用量不断增多,而高校内由于人口比较集中,这对消防设施的配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单靠灭火器和消防栓并不能满足高校消防需求,必须采购具有技术含量的消防设备,促使消防工作的现代化。对此,高校应当加大消防经费的投入,将其列入到学校预算中,并设立专门的基金,对消防设施及设备不断更新改善。此外,高校应当落实消防器材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范文3

摘要:水上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水上安全形势好坏,既影响国家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又影响到社会稳定。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认为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进行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行业率先实现开放化,“有水大家行船”,无论个体、集体、国有企业都可以从事水上运输,水运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由于市场准入标准等种种原因,也给水上安全埋下了不少事故隐患。

跑马行船三分险。水上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水上安全形势好坏,既影响国家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又影响到社会稳定。然而,水上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如1999年“11.24”海难,导致“大舜号”沉没,死亡282人。2001年1月29日,重庆合川市一艘个体客船因严重超载触礁翻沉,死亡46人。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但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社会所震惊,冲击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而这些事故的发生与我国的水上安全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领导干部安全意识淡薄,疏于管理,致使安全责任制落空、安全管理措施不力是主要的原因。同时,部分水运企业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毫不关心,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要钱不要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麻木不仁也是重要的原因。

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对社会水运资源的配置、社会分配公平性的提高是起着根本性动因的作用的。因为水上安全管理制度是作为前提条件规定了水运经济运行与社会交互关系的特征的,制度所决定的选择取向对水运企业等经济主体所追求的稳定的均衡更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对水运生产力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要避免负面影响的出现,就必须减少对制度的人为干扰。

无可非议,水上安全管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伴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后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水上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人员流动性的加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管理机构的改革等,使水上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诸多问题,为水运安全管理的制度变迁造就了空间。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对社会心理进行充分的分析的基础上,对水上安全管理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技术必须进行矫正,从而使管理更加合乎人类社会内在发展规律。

根据制度变迁中各主体所发挥作用的区别,笔者认为水运安全管理制度变迁的思路应该是:水上安全管理机构要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推动市场力量以提高资产的共性程度,特别是游戏规则的普遍适用程度,要通过法律程序构建游戏规则,使游戏规则具有公开性、普遍性、严肃性和强制性,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败德性机会主义的内在冲动,增加理动机。具体地说,就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预防为目标,通过提高败德成本,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力,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督促水运企业及有关经济主体提高素质,构建现代的水运安全管理机制。总结以上思路,笔者认为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进行五个方面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创新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体现在水上安全管理上,就是必须以保障从事水运的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最高原则,杜绝以危害人的生命与健康去换取物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非人道行为。水上安全管理机构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一是要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向全社会宣传安全知识,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能力,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要切实加强水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抓好水运企业经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从事水运业的所有人员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

二、转变理念,创新管理方式

一是要实现水上安全管理从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的转变。

1999年“11.24”海难,因天气恶劣、救援力量有限等原因,长达7个小时都没有救援成功,导致“大舜号”沉没,死亡282人。就是随后不久的12月12日,在法国海域,一艘马耳他籍油轮断为两截,在风力10级环境下,船上20多名员工在很短时间全部救走。如果11.24海难救援更得力,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完全可以降到最低限度。这个事故所带来的惨痛教训,再一次提示水上安全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

目前,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符合自己国家特点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建立了国家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协调机构、拥有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充足的应急救援队伍、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国外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过程既有先进的经验值得借鉴,也有一些教训应当汲取: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必须具有坚实的法律保障;应急救援指挥应当实行国家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基本原则;国家要大幅度地增加应急体系建设的整体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确保应急救援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应急救援的主要基础是全社会总动员等等。

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

过去,水上安全管理更多的是凭借规章制度的约束。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水运行业的日益专业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的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其中的核心,水上安全管理机构不是万能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知识的有限性和专用性决定了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理性的有限性。因此,水上安全管理机构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摆脱其“救火队”的职能与形象定位。在提高行政效率方面,专家会议制是弥补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知识缺陷的合理选择。当然,在举行专家会议时,参与者的广泛代表性和会议程序的高度透明性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要件。

三是管理客体应由船舶个体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水运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

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集中在乡镇、个体运输企业占80%以上。因此,水上安全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大水运经济主体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的经济主体,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经济主体的安全监督管理。

三、科学管理,创新水运企业自我管理制度

水运企业是水运经济的细胞,是水运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和经济增长的主体。水运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水运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只要水运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了,水运安全生产形势才能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当前,要逐步实现水运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船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强化水运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水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水运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水运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四、结合先进科技,创新管理途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实现水上安全形势的根本性好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管理技术,如使用CCTV、AIS等技术,从硬件上做到安全管理更快、更全面、更直接、更有效,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安全管理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五、完善法制,创新管理手段

水上安全管理职责的本质就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的行政行为。目前,水上安全管理机构必须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依据,清理、修改和完善过去各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并同时废除与安全生产基本法不符合和不适应现实生活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条例等。

另外,水上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新形势和水上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管理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水上安全管理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应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以增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再有,应依法强化水上安全管理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生产正常秩序。在制度创新中,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的主导作用,就是制定安全方面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且社会中任何经济主体所面临的规则应该是统一的。如果一方出现严重违反安全管理的行为能够不受制裁或只被轻微处罚,那么严守规则的另一方会陷入何等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规则也就会被所有经济主体视作“空头纸文”,安全管理秩序必然无从谈起。

在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变迁中,因环境的变化,从事水运业的经济主体在不改变其行为动机的前提下,必将改变其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与已经改变了的环境因素相适应。因此,在实施创新的变迁时,水上管理机构还必须不断对新制度进行评价。就转变后的体制而言,是鼓励一种生产性努力的行为,还是鼓励分配性的努力就是评价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变迁绩效的主要标准。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无线安全 体系建设 问题与现象 措施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194-01

1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无线体系及无线安全建设

(1)什么是高校图书馆的无线体系。近几年来,我国的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诞生许多新的产物,高校图书馆无线体系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上现有的图书资源,对其进行整合与共享,形成网络图书馆,充分利用网上图书资源,方便高校学生的读书需求,利用无线技术,更能将这种网络优势发挥出来。但是互联网作为公共平台,会存在信息丢失盗窃的现象,所以现如今对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安全性的高校图书馆无线体系,保护图书馆与学生的信息与网络安全。

(2)我国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了,并且在网络技术进步的同时,无线技术的开发运用随之进步,嵌入式的无线软件与硬件在网络用户中广泛传播,通过编程将无线路由器与网络运营商的官方软件应用于个人计算机中,大大方便了网络用户的使用,解放了网络用户受网线的拘束,是网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 分析高校图书馆无线无线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1)互联网本身存在着威胁无线体系的安全隐患。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用户交流体验平台,是开放式的交流系统,本身的安全防护系统很薄弱,对现有的互联网威胁很难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在设计时的目的只是为了进行更方便的用户体验,而对互联网本身的安全方面考虑不全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协议的漏洞也随之显现出来,互联网的用户急剧增加,导致对互联网用户本身的身份难以确定,导致互联网用户的信息丢失,严重的还造成了经济损失,无线技术依附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与危险性导致无线技术存在着安全隐患。

(2)高校图书馆本身的无线安全防护技术不全面。现如今在国际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无线安全防护技术与手段,我国也在积极的引进这类技术。我国高校图书馆无线安全技术不全面,缺少在无线连接方面的安全防护技术,在查杀高校图书馆无线系统本身的漏洞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由于近几年来互联网学生的急剧增多,导致高校图书馆的无线系统安全技术不足,影响了正常的学生体验,对高校图书馆的系统破坏很大。

(3)对图书馆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无线安全防护体系中,对技术的重视超过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对高校图书馆无线安全进行制度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理解和重视,导致了高校图书馆无线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从而造成在图书馆管理上出现漏洞,引发一系列的系统安全问题。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出现制度方面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无线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无线安全管理制度远远不够健全,安全防护技术缺乏严格相应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与之相配套。二是对图书馆下属员工缺少安全意识的培训机构,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无线安全意识淡泊,缺乏应有的无线网络安全知识。

3 探究高校图书馆无线安全体系建设的策略

(1)要强化高校图书馆无线安全防护意识。现如今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多偏向于技术方面,而忽略了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与广大学生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的强化。强化安全意识一直以来都是安全建设的重要手段与步骤,高校图书馆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图书体验。强大有力的无线安全防护技术系统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需要管理人员敏锐的安全意识来配合使用,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对下属的工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无线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工作,提高工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更好的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无线网络安全体系进行防范危险,为广大学生更好的使用图书馆做出贡献。

(2)对高校图书馆无线网络安全制度规程的完善与优化。稳定的无线网络安全体系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保证,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安全管理,对图书馆下属员工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使高校图书馆的无线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可靠性大大增强。高校图书馆应该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图书馆内部的无线安全管理与维护,并建立安全意识培训班,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学生读者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和强化工作,与此同时图书馆的安全技术人员也应不断更新自身无线安全技术的使用,使得无线安全技术达到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与学生形成制度上的约束,推动无线网络安全管理建设。

4 结语

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引入无线网络技术,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学生用户来说,无线技术解放了网线的拘束,让图书馆无处不在。而对与学校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无线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是一项难题,需要全面健全图书馆无线网络安全制度,保证制度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优化,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无线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根据图书馆自身情况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华生.高校图书馆无线安全隐患及对策[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年03期.

[2]刘芳.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2期.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范文5

【关键词】安全管理;项目管理;施工安全

前言: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来说,项目安全管理相比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与成本管理,其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建筑单位对于项目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安全意识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管理对于项目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家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是多有发生。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弱以及安全意识差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有重要问题。因此,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意识与水平,是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

1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建筑领域的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筑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因此涉及到安全的环节比较多。就影响安全的因素来说,主要有管理方面以及技术方面两部分组成。在管理方面,我国建筑企业大多对于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而较为注重工程成本的投入以及质量、进度方面的管理。在安全技术与装备方面,也相对比较落后,这也是我国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普遍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水平不高,二是重视程度不够。这两方面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自然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而管理水平越低,越是得不到重视。而就我国建筑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来说,也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很多企业的相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不健全,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人力资源配备方面也存在着严重不足。

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一味的强调成本控制,特别是近几年,更是提倡以低价格中标的招标模式,使得安全技术与装备的整体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甚至达不到基本的水平。而有的企业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在安全防护与安全装备方面采用一些不合格的产品,虚以应付,为工程的安全环境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低估了安全隐患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影响。而对于安全管理的意识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高,是发生此类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没有安全意识,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安全管理想得到大范围的提高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安全管理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只有解决人的安全意识问题,才能最终解决安全管理的问题,才有确保企业的长远及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的措施

2.1 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

确立安全管理机构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以及提高的基础,也是工作开展的组织保障。只有运作良好的安全管理机构,才能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才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管理机构的地位,决定着一个企业或是一个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也是衡量一个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标准。只有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赋予安全管理机构足够高的地位,才能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权威,也才能有效的增强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也才能在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反之,若安全管理机构的地位不高,那么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必将受到来自其它管理机构的干扰,在面对成本、进度等问题时将安全让位,安全管理工作也就不具备实质性的功效,安全管理也就成表面功夫了。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囊括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水平决定着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规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即可以在事前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在事中发现安全隐患进而规避,还可以在事后及时快速的处理安全事故,将损失降到最低的范围内。完善健全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明晰有助于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安全责任、权利与利益,有助于贯彻执行既定的安全管理决策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能力。而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管理人员是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执行落实的重要保证,国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少足够的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大多是兼职管理安全工作,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地位得不到提升,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施工企业或施工项目设置足够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将会大大提升施工安全的管理能力。

2.2 强化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安全技术措施,对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技术保障。

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技术交底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的安全措施等。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的安全措施是保障建筑工程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内容;安全技术专项方案有助于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安全技术交底对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尤为重要,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一线施工人员为临时雇佣的农民工,缺乏建筑施工专业素质,安全意识也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应有针对性的细化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安全技术标准,确保一线施工人员能够完全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从而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建立及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作业的整个流程与关键环节,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而施工风险管理制度则是应对安全风险的保险机制,建立及完善施工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安全应急管理制度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以及发生后的救援处置措施的结合,包括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方案两大部分,实施效果主要受到应急响应能力、应急恢复能力、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保障、应急救援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等环节的影响。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所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应与项目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更要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并将安全生产,安全责任的意识从上至下贯彻下去,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企业整体层面上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进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世怀.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5).

[2]彭云枫.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应用的一些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35).

[3]姚小刚.关于建筑生产风险的系统研究[J].建筑安全,2011(5).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范文6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刻认识做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安全生产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我县粮食系统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有步骤地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二)准确掌握我县各粮食企业基本情况。县粮食局对所属粮食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摸底,准确掌握粮食企业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网格化覆盖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建立等基本情况。为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三)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粮食企业要明确责任,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岗位、具体人员,各企业要加快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统计、检查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标准化建设、网络化管理等手段,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2月9日至2月12日)。按照本方案要求,通知到全县粮食经营企业。同时,要求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2月13日至2月28日)。各企业认真仔细开展自查,全面掌握本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并及时向粮食局有关部门汇报,以便粮食局全面掌握全县粮食经营企业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和形式特点等内容。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粮食局要成立专门监督检查组,深入企业,对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建设、网络化平台建设、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四)总结阶段(2014年12月)。粮食局对各阶段各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督体系,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体系完善、内容科学、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