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1
一、前言
施工行业的特殊性促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然后从实际出发,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这也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及管理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三方面: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及外部性问题、会计监督机制不合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及素质偏低。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及外部性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无疑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生成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是有很大关联的,使得控制和掌握会计信息主动权者利用这种不对称性愚弄公众,甚至弄虚作假,伪造会计数字,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十分突出,这种外部性,使得会计信息负责人、报表编制者等会计信息行为人利用这为自己谋利益,这可以说是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不合理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机构是自行设置的,会计机构相关人员也由项目负责人任命。项目负责人能掌握和控制项目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同时外部缺乏一定的压力。尤其对项目经理人员而言,会计舞弊及会计失真所带来的好处由其享有,企业会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可避免了。可以说,当前施工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十分不合理。在这方面,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力度。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素质偏低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素质偏低说的是会计职业规范的缺失甚至丧失,业务素质跟不上。近几年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出现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滑坡。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许多施工企业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而对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不少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财经制度等不仅不熟悉,在工作过程上还不依法办事;甚至有的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十分淡薄,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个人利益膨胀,根本无原则可言,故意伪造、毁损会计资料。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为了治理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使得会计信息真正起到参与管理和决策支持作用,这涉及到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应当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再根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来采取相应的的治理措施,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真实性。
(一)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法规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指导思想不端正,可以说是造成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组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使他们提高自身的会计法规意识,端正自己的指导思想,从而明确自己对会计资料和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的责任。
(二)构建规范化的治理结构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应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这就要求按照现代施工企业制度要求,对企业产权进行明确。可以说,只有产权明确,才能财务清晰,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解决。同时,可以将施工企业会计人员以及会计行为人全面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使会计人员及行为人不仅在如实反映情况方面真正履行职能,还能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从而提供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外部的监督力度
这就要求首先在审计、财政、税务三方面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其次由于当前面对各种会计监管形式,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间,政府的会计监督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政府的会计监督和管理就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监督应当以其合法性、真实性作为政府对会计信息监督和管理的核心,始终围绕施工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法、是否真实来进行。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注册施工企业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任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就是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对保证会计信息真实至关重要。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财务会计知识,还需要他们必须懂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达到标准要求,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人员队伍,建立施工企业会计专家库,以适应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或会计工作的需要。此外,也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使会计人员熟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促使他们更好的全面掌握施工行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减少因会计技术失误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下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结束语
要切实解决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以说,是一项长期而又繁杂的系统工作。必须针对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的措施,着眼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法规意识、构建规范化的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等,从而有效抵制建筑
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易永旭.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3,(5).
[2]杜德权.诌议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J].会计实务,2010,(7).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2
一、部门或个人利益驱动是会计造假的原动力
第一类是好大喜功,追求虚名。一些国有或集体企业负责人,为求经营业绩,以图个人进步,采取少计成本费用、虚增收入等方法,人为虚增利润。第二类是肥了个人,亏了国家。一些民营企业或虚列费用,扩大成本,偷逃税收;或现金交易,少计收入,账外设账,搞“小金库”。
二、复杂的会计环境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温床
法制、体制、舆论及某些特定的历史因素,对财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会计职责形成许多障碍。会计人员的任免由企业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依法办事站不住,不按领导的旨意办事顶不住,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相互制约机制;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甚至无证上岗。这种会计环境势必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三、执法力度不够,使企业造假有恃无恐
我国颁布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各种相关经济法规,对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追究程度太轻,且不太具体。在实践中当企业出现违纪行为时难以具体执行。财政部门查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处理起来较为困难,有时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些情况使企业造假有恃无恐。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可采取如下主要措施:
一、加大财经执法力度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首先,必须广泛宣传和严格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会计法?》,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单位及其责任人,严格依照《会计法》规定及时从严处理,并公之于众,以对造假分子形成巨大威慑力。
二、完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质度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必要条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工作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流于形式,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职责,使之对企业会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首先,应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账簿,编制或取得证明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合法作证,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作凭证来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账表相符,报表真实完整。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3
【 关键词 】 会计信息失真;利益;问题财务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反应着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影响着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从宏观上看,会计信息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原始的数据,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营造一个大的宏观经济环境起到不可或缺的影响。我国从环境和制度等方面设计了许多治理方案。构成并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条件。所以,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于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利益的驱使。
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单位负责人对企业的经营负直接责任,管理者的很多信息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导致社会利益受到损害。由于我国会计工作正处在变革的年代,制度不够健全,很多部门缺乏科学的约束机制,所以给单位负责人的权力过多,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
2.企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
由于会计制度的复杂性,会计从业人员对基础知识不牢靠,会计信息缺乏正确的反映。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会计制度建设中,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的制度与理念,应具有客观公正反应会计信息的品质,对会计信息的反映要达到合理的要求。然而,在实际体制中,从业人员往往会妥协于相关经营者的诉求,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给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必要的危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至没有强制的手段抑制会计管理者“偷懒”,也没有恰当的监督机制,
3.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职业判断弄虚作假,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完善的制约会计职能的体制,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更是违背了提供职业制度的初衷。在已查处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例中,有许多是在折旧的计算、费用的摊销、存货的计价等方面,通过核算方法舞弊造成的。这样形成的虚假会计信息往往非常隐蔽。.法律环境的缺陷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关键因素。要想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虚假会计信息的非法性。会计失真的具体原因是:首先是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制约不健全。其次是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制约不完善;最后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制约淡薄。会计制度不完善使会计信息失真有机可乘。由于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或者会计法规的模棱两可,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乘机会,部分财务部门缺乏原则性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可操作性不强。
4 .监督机制软弱无力。
《会计法》中对会计监督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就是执行不了,审计模式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而带头违反会计制度的往往是单位的管理者,作为会计监督体制中会计人员作为监督者的地位身份和权限上看都是不可能的。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自1985年以来,几乎没有一例由于违反《会计法》而受到处罚的案例,这不能表明现实工作中不是没有违法,相反却是会计违法屡屡发生,只是权力大于法律的权威而形成的执法不严的现实,纵容了会计人员以身试法,并极易成功。
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加强法制化建设,强化对会计监管力度。
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备的措施就是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中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2.加大对会计主管的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获得风险收益是会计主管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受益者的造假代价高于其风险收益。这就要求加强会计监督,加大处罚力度,降低其预期的风险收益。对会计主管约束机制及惩罚制度的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进步中,要实实在在的做到以原则导向为基础,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精髓,同时应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的造假欲望。
3.加大会计执业质量的监督。
整顿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在大力提高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结合并借鉴国外成功做法,成立会计行业监督会,促进监督的有效性。企业内部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其必备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对于公司的信息要有一个独立的报告渠道内部审计部门不会受到财务总监的威胁,为财务报表的合理性提供应有的监督。
4.完善体制建设,预防和制止会计信息失真。
改变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人员对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总监对所有者负责的与运行机制。财务总监与经营者相互监督,通过财务总监实现与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管理的措施。会计控制的范围不仅是账、表的相互核对与审阅,还包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控制,通过这些关键控制点的有效运行,使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可靠性的目标。这既保证了会计人员的根本利益,又能客观地处理会计事务,避免企业经营者轻易操纵会计账务的弊端,达到尽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作者单位:黑河市立志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 王红令.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贵州大学, 2009.
[2] 石晶晶.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
[3] 韩淑珍. 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D]. 西安理工大学, 2010 .
[4] 梁良.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厦门大学, 2002 .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4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活动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作对管理者、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决策起着参考作用,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外部的决策分析的协调统一。但目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经济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单位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实际状况不相符,主要表现在会计处理和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资本和资金的记录有误以及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这三个方面。会计信息失真误导了投资者和有关部门的决策,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法律执行不到位。虽然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不少关于财务会计方面的经济法规,对有关经济业务的处理作了规定,但由于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此外,对会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不够理想,虽然《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真实完整性负责”,但不少企业法制意识淡薄,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不惜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2.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不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工作安排不合理,不相容职务未能分离,内部监督不够严密,会计工作秩序混乱都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从外部监督方面来看,企业的外部监督体系有待健全,虽然我国目前有财税、审计和事务所等外部监督机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加上外部监督机构缺乏有效的协作,因此未能形成严密的外部监督体系,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3.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的会计人员不是财务专业出身,在上岗之前也未进行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业务水平偏低,加上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因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一些会计人员法制意识淡薄,抵制不了外界的诱惑和内部的压力,进行虚假核算,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失真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核算的真实、准确,不能如实反应社会经济状况,影响国民收入分配,国家宏观调控不能达到理性的效果,同时还会造成一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扰乱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
2.弱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会计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者制定决策、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长期下去必然会弱化企业的管理工作,损害企业的利益,造成表面上的利润虚增,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恶化社会环境,诱发经济犯罪。会计信息失真也会对社会政治环境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做假账、偷逃国家税收、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等行为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制度化和科学化,影响国家财政法纪的权威性,诱发以及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引发经济犯罪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同时,会计信息失真使得国家不能有效地集中财力,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良好发挥,社会经济秩序紊乱。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活动有序开展的依据和保障,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会计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会计活动有章可循。同时要及时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修改和完善各项会计法规,保证会计法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各项会计法规要制定相适应的实施细则,保证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并确保有序执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分工明确,奖罚分明,为会计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在企业内部明确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以及经营者各自的职责,有效平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避免出现为了粉饰业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同时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统一管理会计账簿并实现信息公开,确保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工作落实到位。
3.加强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力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国家审计部门、各级财政、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机构要依法加大对企业的财务检查、审计力度,对发现的弄虚作假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日常会计活动的监督,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蔓延,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4.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整个会计活动中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直接责任,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企业要严格把好会计人员入口关,新录用的会计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高,并严格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会计人员掌握新知识,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同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强烈的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提高会计队伍的法律素养,坚决抵制进行虚假核算,提供不实财务信息的行为,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我国的经济秩序,影响了市场竞争,必须健全有关法规,并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以保证会计活动的正常开展,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卓,王前志.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思考.中国科技博览.2009(9).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5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其中由会计规则执行者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具体执行行为所导致的会计行为性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组成内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避免的。本文针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根本原因,从不同角度对个体失真和群体性失真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人类有限性 个体失真 群众性失真 会计规则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会计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从微观分析,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公平、透明这一基本的市场规则,投资者和债权人不能获得所需要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真实信息,正确评估风险和进行投资及信贷决策;经营者据以决策,可能使企业陶醉于虚假的繁荣之中,忽视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丧失市场机会,影响企业发展。
一、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归因分析
在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原因进行分析时,可以将其区分为与个体心理或人格相关的因素和与个体所处的环境相关的因素两大类。前者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个体性失真(包括过失性失真和非过失性失真),后者导致了会计信息的群体性失真。下面就针对这两大类原因进行分析:
(一)个体性的过失性失真
个体性的过失性失真指的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一种合理注意的义务,但是他没有尽到这种义务,而且其行为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了损害。这类过失通常可以分为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类。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由于当事人几种注意力的程度不够而没有意识到错误的存在。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错误。
过于自信则指当事人已经预见到错误可能存在而没有尽到检查核实的义务,认为自己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或根本不会犯错误。过于自信的过失程度以及由其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程度都比疏忽大意的高。
(二)个体性的非过失性失真
非过失性失真是指行为主体不必因其存在而受到责备的失真行为,它往往是会计规则执行者在一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下所无法左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通常将这种个体行为的动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具体到智力因素,可能是会计规则执行者根据已有的会计知识不足以对实际业务进行分析和判断,也可能是由于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使得会计规则执行者达不到不断适应新经济业务和经济现象的要求等。
具体到非智力因素,具体体现在:(1)根据经验得出的启发式规则可能导致信息加工出错。(2)信仰偏见和功能性固着会导致思维出错。(3)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受到迁移作用、不相干多余信息干扰和思维定势等多方面因
(三)群体性的过失性失真
群体性的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各种非人格性因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扭曲。这类失真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不以人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也不受某一部分作为行为个体而存在的会计规则执行者所左右。决定会计信息群体性失真的非人格因素包括所有会计规则执行者都要服从的会计规则、制约所有人行为的会计技术发展水平、以会计规则执行者所属集团的组织文化为特征的局部文化以及所有行为人都归属的整个社会文化等方面。
二、针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要想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一)针对个体性的过失性失真行为
疏忽大意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的过失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可以考虑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提高会计规则执行者的工作投入程度和工作责任感。而对于过于自信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措施则主要在于加大监督力度和惩罚支出。
(二)针对个体性的非过失性失真行为
对于智力因素导致的非过失性失真,可以通过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加快会计规则执行者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来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化,从而降低出现此种失真行为的概率。而治理非智力因素导致的非过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1)通过增加专家知识来消除启发式的负面影响,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2)通过提高培训与实际任务的相似性,增强在工作中运用新知识的行为动机,以及在组织中鼓励使用新知识来解决知识迁移的问题。(3)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地选拔与组织最适配的人选。
(三)针对群体性的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
治理群体性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会计规则和会计规则执行者两个角度展开。
(1)会计规则制定人员构成的改革。在会计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具有实务经验的人士参与决策,将会提高会计规则的可操作性。
(2)会计规则内部结构的调整。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是调整会计规则内部结构的一方面内容。其次,应强化会计规则指南的有效性。再次,应加强会计规则间的协调。
(3)增强会计规则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增强专业术语和非专业术语解释的明晰性、明确指代等,是提高会计规则信息传递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总之,我们应对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会计行业的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国的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我国经济建设的秩序才会规范有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068-02
1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记录、计量以及披露,并且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外界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财务信息[1]。所以如果企业的管理想要更改财务信息,要么选择影响信息加工工程,要么就是影响加工对象。我国的一些企业更改财务信息的手段主要的就是制造虚假的经济业务。
遵照企业会计准则上的规定,销售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就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以及报酬已经转移给了供货方,商品所有权和管理权已经不在企业的手上,从而能够可靠地计算成本和收入。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会计假设的存在,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归属期,其中自然而然也就涉及了在哪个会计期间确认的问题。某些企业为了更换财务信息,往往对销售的会计期间进行不真实的分类,这样,也就可以达到提前确认收入的目的了。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市场的不完善,外部约束弱化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存在很大的问题,许多的企业会计信息都失真,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企业在运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相关的约束,财务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准则来操作,企业财务会计所受到的外部约束力不够,企业的财务会计无法真正体现出其中的作用,这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2.2 会计准则,制度和法律的不完善健全的立法制度是约束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准则。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以及法律还很不完善,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对会计准则、制度以及法律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些违法问题的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关于股票暂停上市、终止上市向题,《证券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①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②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报告作虚假记载,可能误导投资者;③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④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⑤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
(2)对重要的交易问题没有明确规范。相关的制度没有对不公允的关联交易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使得一些不公允关联交易大量存在交易当中,这就成了很多的上市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2]。在企业的并购问题中,尽管《证券法》中有相关的规定,但是还没有相关的细则,从而无法解决在实际监管中所要处理的具体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出现虚假的会计信息,由此可见,完善会计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可行性和必须性。
(3)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不一致。企业在做的虚假信息被发现所接受的处罚不一致,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做了虚假信息都有处罚标准,但是都不明确,包括处罚的金额,如何处罚,处罚谁等,这些问题都不够明确,直接责任人该如何处理等问题都需要解决。在发现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后,到底该依照哪条法律法规来处罚成了当前处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公司的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尤其是上市公司,很多的企业都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并且国有股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部分的持股比例都高于50%。在这种大持股的模式下,公司的结构就会偏向一边,大股东可以直接控制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而大股东想做一些非法行为想来也是比较容易的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财务管理人员联合大股东一起进行虚假信息操作,为大股东谋取利益,这也是“一股独大”的弊端。
3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公司的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公司治理机构的不完善就很容易使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改,我国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构问题上可以采取如下几条措施:
(1)加强董事会建设,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强化董事会的决策功能,从而确定董事会在工作治理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是优化董事会结构,改变董事会的成员结构。董事会的成员要服从董事会的管理,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董事会职权过大同时对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做到职位分离。其次是要强化董事会独立性,完善独立董事的聘任制度,独立董事的引入是为了与大股东制衡,同时还能有效地监督和管理经理人,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矛盾。最后是完善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独立董事的报酬与公司的绩效无关,一般是由津贴和车马费构成。
(2)完善监事会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必须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者以及董事会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在维护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独立监事会制度明确规定监事会应设立审计委员会,而且主要是由独立监事组成的,并由监事会提名、由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这样就可以有效防范外部审计沦为大股东和内部人进行会计信息造假的工具。
(3)建立有效的经理人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我国缺乏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难以培育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自身素质还不够,道德水平不高。由于产权不分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制度和信用机制的缺陷。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经营人,为了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而做出有违委托人预定目标的行为,增加了的成本。
3.2 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企业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中,也制定出了相关的内部牵制制度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虽然现阶段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不完善,但是目前我国的董事长常会与总经理兼任,从而会导致董事长权力过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无法正确实施,从而会导致很多的时候都是由“内部人控制”。[3]因为没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出现了自己监督自己、控制自己,这样很容易产生虚假的会计信息。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3 完善和建立完美的监督体系加强监管力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利益者们能够更为深刻和及时地体会到会计准则对自身利益的影响,提高相关利益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积极性,同时也是防止会计信息违规行性失真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的监管体系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董事会;第二层是媒体;第三层是行政监管;第四层是法庭诉讼。这四个层次缺一不可,但监管效率和成本非常不同,在问题发生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董事会常以公司管理层和当事人为主,当前很多的企业存在“一股独大”情况,这种情况不方便监督体系的执行,有的时候政府需要介入到其中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起到监督的作用,企业完善和建立监督体系对企业在今后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减低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
3.4 注重会计队伍的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队伍是会计信息真实性表现的重要基础,只有一批有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才能保证在制作财务会计报表时的真实性[4]。企业经理应当加强对会计队伍的建设,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条件才能从业,严格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的门槛,杜绝滥竽充数情况的发生,要求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都能够奉公守法、遵守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切不可为了一点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坚决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
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只有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都上去了才能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企业可以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考核,每年一次,同时对考核不通过的人员进行外派学习或者辞退,只有在优秀的队伍下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郭冬梅.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7).
[2]潘莹.论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民营科技,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