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程制度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流程制度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流程制度建设

企业流程制度建设范文1

[关键词] 企业制度制定系统性可操作性

企业管理制度之于企业如同法律法规之于政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制度的制定是企业制度建设中起始的和关键性的一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于对管理制度的不同理解,企业在制度制定中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往往是企业花大力气制定的制度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大企业的制度构架十足,但缺乏实际操作性,某些制度空洞无物;而中小企业则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缺什么补什么,缺乏有效的规划。

一、我国企业制度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起来,我国企业制度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制定不成体系,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较少,有时甚至相互对立,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通过制度将不平等“合法化”,这类制度使相关人员责权不对等,有权无责、有责无权、越级管理等现象时有发生,制度缺乏明确的责任人,其执行结果是法不责众。

3.制度文字流于形式,不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制度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把制度文本的发放作为制度建设的终点,使得许多制度束之高阁,成为应付检查的“本本”。

4.制度流程不清晰,流程间交叉部分的内容不明晰或者相互矛盾。

5.制度只是总结没有提高,这类制度往往是对现有各项管理工作的经验或现状的总结,缺乏规范工作流程和适应未来发展的前瞻性。

6.制度中规定的流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相关人员的权责未能与其考核绩效、人事异动等相挂钩。

二、企业制度制定的要点

要想使企业制度的制定真正富有成效,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服从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原则、系统化原则、简明化原则、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原则、刚柔相济的原则、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等。笔者近年参与了一些企业制度制定工作,有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1.制度建设必须注意系统性、完整性,并突出重点。公司制度建设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项制度又包含具体完整的内容,各制度起草小组在制订制度过程中,要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和轻重缓急突出各阶段的建设重点及制度本身的重点,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性。比如,物品管理规定涉及办公用品、各类低值易耗品、各类办公家具、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其重点应该突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制订时要与采购、预算管理、会计政策等制度关联;车辆管理规定、计算机网络硬件管理规定等在制订时要与物品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统一。

这方面可能存在的误区是:内容面面俱到,但重点不突出;制订时就制度而制度,孤立存在,不考虑关联制度,或矛盾或重复。

2.制度应具可操作性,粗细适度,简单有效。制订的制度需要通过推行来规范管理,如果制度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制度就仅仅成为摆设和累赘。制度的表述或表现形式与操作性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制度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制订的制度要有粗有细,粗的地方符合原则性管理要求,细的地方则符合操作性管理要求。基本管理制度的条款尽量是原则性的;具体管理规定、办法、细则、流程等要细化到可具体操作。同一项制度的不同条款也可有粗有细,原则性条款尽量概况,操作性条款在不影响功能及操作情况下尽量精简。

另外,一项具体制度是采用规定形式还是流程形式,或者两者兼有,或规定中附带流程,笔者认为应该看哪个形式既便于执行,又简单有效。如果规定更简单且可操作的,就不再制订另外的流程。如果规定不直观,可附带流程。如果流程本身很复杂,条件判断框等过多,可通过规定来明确。如果两者内容相差不多,只取其一。

这方面可能存在的误区是:制度或条款过原则或过细;同一管理事项的规定与流程内容相差无几。

3.制度建设要切合实际,适当超前。制订制度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要切合企业实际,切不可照搬或网上下载后略改完事。这就需要事先进行周密调研,要考虑现有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要宽严适度、逐步提高,并考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但不宜过度超前。如果制订制度有难点或不够成熟,可先试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如果相关管理事项过超前,没有相关制度或做法可借鉴,可在工作中边总结,边以备忘录形式记录有关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定。

这方面可能存在的误区是:制度与现实脱节,或过于超前,即使制定了,也得不到有效执行。

4.要注重制度的推行、检查、评估。制度建设一定要注重推行和检查评估环节。制度的制定过程本身是对管理过程的规范,由于一项制度从报批到批准有一个过程,建议在制度报批后,对新制度与原有制度或做法没有原则性冲突的,可按新报批的制度执行起来。待制度正式批准后进行重点的落实、推进,并不定期地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提醒员工违反制度的行为,逐步使员工对一项制度从最初时的抵触情绪变成其自觉行为,形成独有的制度文化。同时,制度建设不是一劳永逸,是一个PDCA循环。制度执行一段较长时间后,相应职能部门和制度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如不符合企业现有情况,应及时组织修订完善,避免失修。

这方面可能存在的误区是:对推行、检查不够重视,认为制度报批后就万事大吉。或者制度失修,形同虚设。

企业流程制度建设范文2

一、提高认识,是做好制度建设的前提

从领导层、中层及员工的思想认识上,要重视制度建设,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我国企业的发展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由经验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再到现代企业管理阶段。虽然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渐加剧,增加了企业生存发展的难度,使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变革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们仍有很多企业虽然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当中还做的不够,这个原因说到底是企业上下仍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企业在成立之初,都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规范。但这些制度要么是照搬别的企业的制度,要么就完全是制度制定人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及科学性。在制度的执行上,有些置制度于不顾,有些则徇私,不能严格执行下去,结果成了领导不在,自由自在,领导来了,才有所收敛。企业从上到下都不能在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制度是保证公司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有力武器,制度是保障每个员工可以各尽其责,发挥员工个人能动性的基础。建设企业制度,前提就是企业领导层,中层及员工能在思想上重视制度的建设。

二、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是制度建设的关键

不管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制度制定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全体员工对制度的认识之后,就需要建设制度,规划制度。企业制度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健全,完善的。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去分析,深入细致的去调查,大胆的创新。制度的制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它需要制度的制定者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需要具有务实的态度,需要能发挥员工们的群体智慧。做好制度的制定工作必须要与实际结合,切忌盲目的照搬,制度的来源是为了企业的目标服务,需要员工集体认可,且能通俗易懂。制度在制定、搭建的时候,要先做好实际调查,分析出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同时坚持民主参与的原则,坚持自下而上地进行流程的梳理和搭建,同时公司的管理者、制度制定的决策者、组织者必须把握住整体的方向,定出制度的纲领。这些都应是制度制定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做好宣传,是制度落实的前提

了解是落实的前提,制度制订出来后,要进行广泛宣传,进行培训教育,不仅让员工要了解条文,更应理解制度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执行。制订了合理、科学的制度,下一步就需要推广制度,推广的前提是要进行制度的宣传,让员工了解制度,了解制度的真谛。每个企业的员工思想觉悟,认识程度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是良莠不齐。为了做好制度的宣传,需要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做好实例演示工作,通过各种多媒体形式进行企业新的科学制度的宣传,让员工意识到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是为了员工个人更好的发展。好的制度是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制度。有的制度在短期看来,不利于某些人的发展,甚至可能会损害到某些人的个人利益。这还需要我们在宣传之初就要充分估计所会遇到的得困难与阻碍,加强制度教育工作,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鼓励形式,或教育形式,让员工认识到制度的内容,掌握住制度的真谛,只有这样,制度才能被更好的执行,制度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抓好落实,是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

只有加大执行力,抓好落实,制度才有意义,制度才体现出它的作用和价值。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说过:“好的企业就像一个军队,令旗所到之处三军人人争先,个个奋勇,退却时阵脚不乱。好比一个斯巴达克方针。”“令行禁止”“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些经典名句都是一个意思:严格执行纪律,制度。执行是制度、纪律实施的保证,执行力做不好的制度,即使是再完善也无济于事。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需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企业氛围。制度执行者也是制度遵守的模范者,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要敢于和违规、违章的现象说“不”。为了提高企业制度的执行力,采用奖励遵纪守法模范,严惩违纪违规、无视制度的员工不失为一种可以采用的办法。落实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首先要保证核心制度的实施。

五、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制度的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完善,使制度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在制度推行一段时间后,制度基本就已为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组织员工探讨制度流程的设计问题,梳理流程,使制度更广泛地被接受。之后,我们要把重心转移到制度维护与完善上来,因为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以往的制度会出现很多不符合发展的细节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找出这些不合时宜的条文,细则,并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些条文细节很可能就会成为员工不满、企业发展受到限制的因素。所以企业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而且是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流程制度建设范文3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意义 问题 探究

制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对法律法规的相关缺陷进行的补充,是实现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保障。企业进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完善会计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建设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目前,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效率低下、效益减少、浪费行为严重等问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不正当行为时有发生。所以,政府机关部门需要及时制止并严格处理,营造一个井然有序、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氛围,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又切饱了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从企业内部分析得知,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无疑是对提升企业效益百利而无一害。

(二)有助于从源头上政治腐败

腐败行为由来已久,具有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共有权力的发展而发展。最近几年,腐败行为越来越高调,这是由于当前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经济处于探索阶段、权力监督的不力等引起的有些空白、薄弱的环节,另外我们也要明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一因素,财政部公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于从源头上整治腐败、根本兼治、加强作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建设的现状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普遍薄弱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未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很多企业没有全方面建设内部会计制度,即使建设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但是缺乏规划、不完善,未能对企业的经济运行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更有些其也对内部会计制度的理解依然存在很多错误。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缺乏严肃性

当前,我国的企业资产流失的形势十分严峻。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要进行规范的会计处理,这就要求会计制度必须具有严肃性和强制性,企业的会计人员要认真遵守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然而在现实财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会计处理上主张“各取所需”,体现在契约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制度办事,完全按照企业领导的目的开展会计处理,造成了核算不统一、数据不正确或者做“两套账”来应对财政、税务机关的检查。另外,由于执法不严格,纵容了会计违法行为,例如在检查过程中发展企业财务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处理上大多数采取“限期纠正”、“下不为例”的处理方式,对相关领导从轻或者不予处理,这并未使得企业和领导者得到教训,反而更加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从而导致大量企业的违法行为再次出现,甚至比上次更加严重。

三、关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探讨

(一)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制度

各个企业要以国家的会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立足于本企业自身的生产经济和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补充。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要显现出会计法律法规,同时也要落实会计法律法规,以此,本文笔者就如何完善会计制度进行了探讨。

1.会计制度的适用主体明确。当前企业发展迅速,经营规模、人数、资产都在不断变化中,按照这些指标制定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必然会影响到起实施效果。因此,合理划分企业的标准应从如下方面着手:辨清是否是从资本市场筹集;注册资金的实际大小。按照实际企业情况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会计核算和监督机制。

2.会计制度应适当运用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制度,对资产增减进行了修改,确定了资产减值的普遍原则,并对资产减值的范围作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强调了会计的谨慎原则。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设备差、技术水平低、竞争力差、贷款困难等难题。从会计层面上来看,企业要向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想社会披露真实可信的会计数据,杜绝虚盈实亏的现场出现,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时要贯彻落实谨慎性原则。

3.会计制度应尽可能与税法保持一致。当前,大多数的企业都采用会计与税收相分离的制度,其重点服务对象在企业管理者和有关税务部门,在履行纳税义务后大多是不对外会计报告,所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不能仅凭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开展财务工作,要在最大程度上与税法保持一致,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

(二)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现如今,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是由于执行不严,缺少强有力的监督、干部职工观念等方面造成的。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会计标准难以实现其作用,加强内部会计制度执行的制约和监督制度,保障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是推动会计制度革新的重要举措。

1.加强会计主体的制约和监督。会计主体因为适用不一样的会计处理原则、流程和方式,会取得不同的会计效果,从而造成了会计主体与国家质检的利益不平衡,因此,会计主体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逐渐偏离会计制度的政策,采取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方式。因此,企业会计主体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政策的要求开展会计事务,并结合国家政策建设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从而来进一步约束会计违法行为,保证企业会计行为和生产经营行为都处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2.强化外部监督机制。财务、税务和审计部门要严格执法,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将维护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实行。另外,不断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促进会计审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鉴证机制的完善,如未被审计通过的报表不具有法律效力。

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企业要想降低支出、避免贪污、提高效率,就必须建设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强化企业会计职能,彻底解决问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尤为重要,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朱志婉,徐保根.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1年S5期.

企业流程制度建设范文4

关键词:医院;制度建设;标准操作流程;评审

制度建设是医院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医疗服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经济效益。规范化的制度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的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制度建设还不是十分规范,没有统一的写作格式和规范化的管控模式;制度制定过程中,制定部门各自为政,制度之间相互冲突,令员工无所适从。该文通过借鉴企业管理中标准操作规程(SOP),规范制度的制定、审批和培训流程,使制度真正能够起到约束作用,为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1 标准操作流程概述

标准操作流程(SOP),全称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是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某一事件按照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从而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简而言之,SOP就是规定从经过处理的过程,再到结果的一种工作流程标准化[1]。目的是让操作人员通过相同的程序获得一致的结果。SOP格式下的制度具备以下特点:①统一的写作格式;②规范化的管控;③标准化的制定、修订流程;④统一的审批与批准流程;⑤及时准确的进行。

通过SOP可以让医护人员快速熟识制度,掌握制度操作要领,指引和规范每项诊疗、每次服务,同时也便于管理者对制度的检核。

2 制度建设的依据

制度建设的依据之一是国际联合委员会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第四版评审标准的交流与信息管理MCI(Manage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章节中提到医院有书面的政策及条例明确规定医院内部制定及持续管理规章制度和程序的要求,要求每个文件都要有名称、发文日期、修改日期、页数、签署或审核人员和文件编号[2];依据之二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章节中的评审标准:要求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完善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切实保证医疗质量,要求对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制定、审核、批准、、修订、作废等有统一的流程,并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在细则中还特别要求护理的制度有试行、修改、批准、培训和执行的一系列程序,并有相应的修订标识[3]。

3 标准操作流程的应用

3.1设立独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 按照医院的组织机构,医院设立品质管理部(简称:品管部),作为全院制度建设的牵头部门。品质管理部在制度建设中的职责主要包括:①负责制度模板的制定;②制度的汇总与制度写作格式的规范;③制度的编码;④对批准的制度进行或作废;⑤负责制度的版本管理等事宜。

3.2各部门按照标准作业流程撰写制度 按照SOP格式制定医院的制度模板,每一个制度都有一个题头,其中题头有医院名称、文件编号、制定单位、制度名称、制定日期等几项,SOP格式下的制度正文内容有9项,见表1。

3.3建立统一的制度审批流程 品管部联合信息部在Office Automation(OA)办公系统中开发制度的电子版审批流程,把制度审批的相关流程进行了规定。在制度的建设中,我们把权责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制度称之为全院性制度,把权责涉及单个部门的制度称之为部门性制度。如图1所示,发起部门完成制度的撰写后,如果该制度涉及其他部门,通过OA向其他部门发起会签请求,如果在会签的过程中发现制度间有矛盾,则通过制度协调会进行协调。会签完毕后由品管部对制度进行初审,初审内容包括内容一致性,语言规范,文件格式等。初审完毕后全院性制度发给院长审批、签署,部门性制度发给分管院领导审批、签署。签署过的制度再次反馈给品管部,品管部对制度进行编号,随后制度在OA上进行上传和。

图1 制度的审批流程

3.4制度的培训 医院进行制度的理论知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制度制定的背景、制度的内容及注意事项。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制度中的工作流程,熟知自己的工作角色,理论培训结束后,由讲师对员工进行提问。请假的员工通过网上在线课堂学习,课程结束后进行在线考试。医院对核心制度进行模拟演练,采用摄像和照片等方式记录演练过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改进[4]。

4 标准操作流程后的效果

在OA系统中建立"规章制度"专栏,到目前为止,我院SOP格式的全院性制度和部门性制度达600多条,全院性制度和部门性制度全部实现网络,率为100%。品质管理部有专职人员对制度进行管理,包括:上传、删除、更新版本等操作,其他普通员工只能对制度进行查阅,保证员工阅读的制度是最新版本。

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品管部定期对收到的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在制度培训会上进行反馈,以此为制度修订、完善的依据。

5 讨论

如何使制度真正发挥其整体功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制度的框架系统应是一个闭合、关联和科学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部分、各部门既各有分工,又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制度建设体现的是团队精神,要避免部门林立但相互推诿的现象。虽然我们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有严格的制定流程,但是难免会出现制度内容相互矛盾的地方,这就需要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有3个方面:初期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和终末质量控制。初期质量控制就是制度制定严格按照规定审批流程执行。过程控制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制度进行修订,以新的版本进行重新。终末质量控制是指品管部的专职人员收到制度后,要把相关的制度和现有制度做个比较,审核制度间是否有冲突的地方。

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制定的制度要保证是能用、可行的。因此,制度的制定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而PDCA循环正是持续改进的方法之一。PDCA循环模式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提出,1950年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被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有四个过程,分别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5]。我院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就采用了PDCA的循环理论。

制度最终需要全体员工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如果员工不知晓,不接受,不执行,即使制度再完美,也是一纸空文。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培训,扩大制度知晓程度,使"做我所说,说我所做"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钟朱炎. 标准操作规范-SOP介绍(一)[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79-80.

[2]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 (4th edition)[S].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Inc. (JCR),2011.

[3]卫生部. 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的通知[S].2011.

企业流程制度建设范文5

关键词:企业制度;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长期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是内部控制体系贯彻执行的保障,同时它也是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和生产要素组合所做的规定,是企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是实现一切管理活动的手段和载体。为了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简明、实用、系统、高效”的原则,是企业加速推进制度建设步伐的根本。

一、一些企业制度建设管理现状

本文就制度建设情况对一些公司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这些公司在基于内控体系建设的情况下,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但从执行层面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业务领域制度缺失比较严重

有效制度覆盖不全面,另有一部分制度在用,但没有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执行,缺乏一定的效力。

(二)现行制度缺乏统一的管理

由于管理权限分散,没有负责规章制度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的职能部门,各业务部门都可以独立地制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从自身业务需求出发考虑管理要素和条款内容的情况,导致制度的局部功能大于整体功能,没有形成管理的合力。

(三)管理层级多

从制度的制定与渠道看,大部分企业分为公司、公司机关、基层单位、生产单元等4个层级。各个层级制定制度的标准和程序不统一,公司级别的制度没有自己的制度程序,参照公文进行管理,基层单位和生产单元的制度在管理上缺乏统一的规范,编写和缺乏统一的标准。

(四)规章制度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

有的制度规定程序复杂,不够简洁实用,有的制度一经出台,长期不进行修订,不能支持实际工作。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部分规章制度存在错位、交叉和职能真空。

(五)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不到位

规章制度一经出台,就明确了企业运营的秩序和规则,但由于相应的培训宣传不同步,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监督机制不配套,导致制度的实际执行效力弱化,企业内部仍存在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现象,按章办事、依法合规的意识和氛围还没有有效建立。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需要从全局出发,立足顶层设计,构建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二、立足顶层设计,建立科学规范的体系制度

整体结构:统领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集中强化管理,努力实现战略保障和法律合规功能。具体为:

公司层面:以《制度管理办法》为依据,加强制度的管理;

二级单位:主要作为总部制度的具体贯彻执行者,不再单独制度。

在制度的管理上,实现集中管理: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归口管理,严格把关管理程序。

(一)制定详细《规章制度管理细则》,实现归口管理

在制度的审查程序上,本着先立项再审核的原则,把好立项关。立项阶段:立项部门需要提出立项申请,说明立项的原因、依据等,经领导审核通过后方可立项。审查、审定与颁布阶段:首先进行冲突性和专业审查,其次根据制度内容进行专业办公会审查或经理办公会审查,为保证制度的效力,审查通过的制度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执行,使制度的设立过程更加严谨。

在制度的监督执行上,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察力度。业务部门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照制度检查执行情况,是否按章行事,是否履行签字审批程序,是否做到了有效授权,同时也要定期检查制度是否跟得上形式的发展,能否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时时的修改;审计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察职能,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以公司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为载体,对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客观记录和评估,以发现执行效果偏差。针对检查考核结果,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情况进行查处,对规章制度本身的不足进行调整,实现规章制度的自我改良和完善,有效提高制度执行力。

(二)编撰《规章制度手册大纲》,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结构体系

通过加强对各职能部门业务的综合分析,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构建制度体系,并在相应制度结构上进行配套整合与优化,形成《制度手册编撰大纲》。

从结构设置上,《大纲》由“部分―篇―章”三层结构组成。

该制度手册编撰大纲将为公司搭建起未来规章制度体系的框架,为体系规范奠定基础。

(三)完善制度计划管理,确保清理整合工作有序进行

结合《规章制度手册编撰大纲》确定体系架构和规范要求,按照优化结构、完善体系、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要求,结合自身生产管理特点,制定分阶段建设规划和目标,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在制定制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逐一对照手册编撰大纲,结合各部室的职能定位,系统梳理现有制度,确认是否有遗漏的制度,是否存在职能真空的情况。

2.结合内控测试发现的问题,就流程涉及的需要完善和修订的制度列入制度建设计划。

3.公司领导在各类会议中明确要求建立或完善的制度内容;

4.年度重点关注的工作,尤其缺乏制度支撑或制度不完善的要列入制度建设计划。

(四)编制基层队管理(操作)手册,推进基层管理制度的结构优化

为有效解决管理体系多,基层负担重,岗位标准不统一、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基层小队建立《基层队(站)管理手册》和《基层队(站)标准化操作手册》,按照简单、实用、标准化的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编制、应用两册,整合制度、流程、标准、体系、资料、表单等各项管理要素,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实现岗位管理标准化、精益化、信息化。

通过制订《管理手册编制规范》和《操作手册编写规范》,由前期的“手册标准文本”向“手册管理标准”的转变,以此来推进基层管理制度的结构优化,切实简化基层管理制度。

(五)构建规章制度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传统的制度管理手段面临着制度查询不全、宣传不广、执行情况反馈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而且,制度审查人员对相关制度的内容参考难度较大。构建规章制度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几点认识

(一)制度承载着公司的战略规划,承载着企业文化的传承,更承载着一种集权还是分权的管理模式,体现公司的管理意志,所以制度顶层设计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新旧体系交迭、清理整合的关键时期,必须设计严谨,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

企业流程制度建设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20801

1 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是个大系统,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无形动力。企业在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时,要充分了解自身所在的行业特点以及行业内的规则,要综合考虑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源管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来建设管理制度,以便企业处理各项业务时有理有据,保证企业的经营、技术和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概括的说,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根据自身实际包括:经营企划管理制度的内容、行政管理制度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采购物流管理制度的内容、生产现场管理制度的内容、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项目管理制度的内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的内容、能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审计与内控管理制度的内容等。

2 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际性原则,即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凭主观意向随便制定。

(2)合法性原则,即企业管理制度应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3)系统性原则。企业管理制度要覆盖完整,从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包括人、机、料、法、环、测,以及人、财、物等环节来建设企业管理制度。

(4)协调性原则。企业内各部门在建设管理制度时应相互协调,内容上要相互兼容、协调、统一,避免重复和交叉,从而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获得最好效益。

(5)阶层性原则。主要指企业管理制度是管理者层与员工层意愿的双重结合。

3 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制度管理建设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不系统,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存在制度缺位现象,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可依,管理出现空白;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本位主义严重,各自规划,只考虑本部门利益,不考虑各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各项制度之间职能界定不清晰,相互交叉,导致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2)管理制度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日常工作中针对临时性或特例问题而修改正式实施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运行周期短,修改频繁,不稳定的管理制度使得员工无所适从。

(3)管理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没有就管理制度自身的内容和相应格式要求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对于管理制度制定或修订过程缺乏统一、有效的管控流程,造成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管控流程的规范性差。

(4)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制度形同虚设,上层管理者往往采用“长官式”的管理方式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总是“特事特办”,实质是管理者说了算;普通员工对制度的掌握度不够,工作中按习惯办事、有章不循;或者,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可操作性差,原则性、粗线条多,定量、定具体标准少,无法执行。

4 管理制度的管控流程要规范

管理制度从起草到颁布实施要有完善的管控流程,并且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制度主管部门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

管理制度管控流程具体是指如下,制度起草人员在制定制度之前需向制度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只有通过立项申请的管理制度才可以进入制度的编制环节,制度编制完成后;制度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内相关部门进行制度的评审,起草人员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制度内容,为强化管理制度的审核机制,起草人员要携带修改定稿的管理制度到相关业务部门会签,会签完成后报制度主管部门进行制度格式和内容的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制度方可、培训、实施。

制度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情况,设定管理制度的编号,每项管理制度要有唯一的编号。

5 管理制度要有统一的格式

为了管理制度内容和格式的规范性,避免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不统一的现象,企业可参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标准规定的要求,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管理制度编写细则,细则中要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格式进行统一要求,并编制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

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职责权限、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要素。职责权限指管理事项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与权力,管理制度一般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规定出主责部门、协作部门及其相互关系,确保各部门职责界定清晰。管理内容和要求要以业务事项为主线,明确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明确质量、时间或成本的具体要求,只有明确具体要求,才能方便制度的执行。禁止同一内容在两个不同制度中重复描述,若需引用,必须写明引用文件的具体名称和编号。检查与考核主要指制度制定部门要定期对制度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实效性。

管理制度格式统一主要指对制度文本的封面样式、字体、字号、段落、表格等格式提出的统一的要求。

6 如何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仅具备完善规范的整套管理制度而不执行,那么再完美的制度也只能是空谈,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1)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合理。只有职责权限界定清晰、管理内容与要求合理的管理制度才具备可执行性,这就要求制度起草人员既要熟悉企业内部相关的业务分工,充分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内容与要求,又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2)管理制度要有稳定性。一成不变的制度不一定是合适的制度,但经常改动的制度一定是不合适的制度。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制度进行适时更新,但是,朝令夕改的管制制度将令员工无所适从。因此,企业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来完善管理制度,使之在实践中逐步趋于合理化,只有具有稳定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规范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

(3)制度的宣贯学习要到位。员工只有了解制度才能执行制度,员工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企业要以各种形式持续加强管理制度的宣贯学习力度,员工只有熟悉掌握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

(4)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执行管理制度的楷模。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在管理工作中更要严格按管理制度办事,如果管理者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视制度为儿戏,无形之中则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影响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因此,管理者要将制度执行放在首位,能够自觉遵守制度,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在企业内形成上行下效、人人按制度办事的氛围。

(5)监督检查要到位。无数经验表明,监督检查到位才能执行到位,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要根据管理制度内容的要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活动,检查工作要切入实际、有深度,避免形式大于实质的检查,发现问题要找出责任人,并将制度的监督检查情况与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挂钩,以强化监督检查,确实起到典正法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功效。

7 结束语

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企业应该按照自身实际对现有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使之在实践中逐步趋于科学合理,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前.国企制度体系如何有效落实的探索与思考[J].大众科技,2005,(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