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局应急救援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局应急救援工作方案范文1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规范秦淮区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高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__省安全生产条例》、《__市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本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__区境内发生的一次死亡1-2人或一次急性中毒10人以下(含本数)的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1.4 应急处置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快速反应,协同处置;
科学施救,合理避险。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在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统一负责指挥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专业机构,由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各街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成,总指挥由区政府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担任,成员包括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人武部、区安监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卫生局、环保局、建设局、质监分局、药监局、财政局、民政局、发改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电信公司、供电公司、事故所在街道等。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工作;组织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作出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抢救决策;命令并可委托、授权其他部门、单位实施应急救援需要的所有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应急信息平台;甄别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提出预警级别建议;配合街道做好善后和灾后重建工作。
2.2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区安监局。办公室负责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日常工作,负责贯彻落实区政府和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指令,建立专家库;负责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间的联系、协调;负责了解、收集和汇总事故信息,及时向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报告;负责组织事故调查,了解、汇总应急工作情况;负责制定事故应急演练的计划,并组织实施演练等。
2.3 现场指挥部
应急响应期间设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政府区长担任,副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分析、判断事故趋势和确定应急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事故所在地按照预案开展紧急救援;与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保持不间断联络,随时报告救援情况,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救援指示,涉及重大事项应先报告后处置,情况紧急时也可边处置边报告;组织、落实救援物资;开展事故现场的应急抢修和人员救护工作;撰写灾情评估报告。进入救援现场的所有救援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指挥。现场指挥部可下设前沿指挥,由安监局局长担任。
2.4 现场指挥部专业工作小组
根据现场指挥部的要求,下设若干专业工作小组,其组成及其职责分别如下:
安全警戒组:由区公安分局牵头,主要负责事故现场道路 交通管制,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安全疏散组: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区公安分局及有关部门人员及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配合,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交通疏导,确保消防车、救援车及其他有关车辆能畅通进出事故现场;负责对现场及周围居民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
危险源控制组:由区消防大队牵头,区环保、安监、质监部门、应急救援专家及事故单位救援队伍配合,主要负责现场危险源的控制,防止事故的扩展;现场危险化学品性质的侦检和确定;危险化学品装载容器、管道及设施的抢险、抢修;泄漏出的危险化学品的收集和处置。
灭火救援组:由区消防大队牵头,有关专业和义务消防队伍配合,主要负责现场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现场伤员的搜救;事故现场设备容器的冷却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
医疗救护组:由区卫生局牵头,药监部门参加,主要负责在事故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及时抢救现场撤出的受伤人员(包括受伤抢救队员);与有关医疗单位联系抢救及现场急救药品的提供事宜。
环境监测组:由区环保局牵头,气象等有关部门参加,主要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及气象条件等进行即时监测,侦检事故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危险化学品污染区域范围;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提供相关洗消药品并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洗消。
通信保障组:由电信公司牵头,相关单位参加,主要负责及时组织力量抢修事故地区通信设备和线路,保证事故应急通信畅通,必要时,经批准可调用其他有关部门的通信系统。
物资供应组:由区发改局牵头,区公安分局、建设、财政、供电、事故单位的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参加,主要负责保证现场救援所需的各类生活物资和抢救物资及器材的供应;事故现场的照明;事故现场所需的物资、器材及车辆调度。
专家咨询组:由区安监局牵头,环保、质监部门和化学专家参加,主要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及时给出是否有次生灾害可能的结论。
宣传报道组: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安监和有关新闻单位组成,主要负责事故救灾工作宣传报道,按规定向公众灾情等有关信息,负责回答国内外有关灾情的询问。
善后处理组:由区民政局或街道办事处牵头,劳动和社会保障、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及事故单位参加,主要负责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周围群众和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及其他未尽事项。
综合协调组:由区安监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当地街道办事处参加,主要负责事故现场各救援小组间的联系协调;信息的传递及,事故单位与现场各职能组的联络;向现场指挥部提供相关职能组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联系电话、联系方式。
3 预警预防机制
3.1事故灾难监控与信息报告
区安监局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区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辩识、评价、分级和督促整改。分区、街道、企业三级进行监控和监管,并定期上报隐患整改意见。如发现异常状况,应立即上报当地主管部门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处理。
3.2 预警行动
事故预警支持系统以省安监局为一级信息网络,市安监局为二级信息网络,区安监局为三级信息网络,并充分发挥全体公民义务监督作用,逐步建立完善事故应急网络。包括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实情速报系统。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危险化学品安全全面负责,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必须按规定定期评价、及时整改、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 事故分级及
3.3.1 级别确定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预警等级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I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I级是指—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或一次重伤、死亡60人以上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100人以上的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在20__万元以上的事故。
Ⅱ级指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或一次重伤、死亡20~59人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50~99人的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20__万元以下的事故。
Ⅲ级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或一次重伤、死亡10~19人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20~49人的事故。
Ⅳ级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10人以下的事故。
3.3.2 确认
Ⅳ级一般由区安监局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确认,由区政府,区政府认为有必要也可提请市安监局进行确认,由市政府;Ⅲ级以上由省、市安监局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确认,由省、市政府。
4 应急响应
4.1 接警与通知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接警后,应及时记录报警人姓名、单位(部门)、联系电话;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主要物料、事故性质(毒物外溢、爆炸、燃烧)、危害波及范围、程度、对救援的要求;迅速发出事故通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程序调派救援队伍。
4.2 响应程序
一般(Ⅳ级)事故由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处置,较大(Ⅲ)、重大(Ⅱ)、特大(I)事故报请省、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处置。
当我区境内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含本数)或一次急性中毒3人以上(含本数)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事故应急工作,及时将事故发展情况和应急工作情况报告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迅速了解事故情况,决定是否报请区政府启动区级事故应急预案,并视事故情况上报市有关部门,请求应急救援支持。
对于跨区域、跨部门的危险化学品较大、重大、特大事故,通过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协调解决。
4.3 先期处置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无论事故级别高低、规模大小、损失轻重,事故发生单位都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开展自救。区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要尽快判明事故性质及危害程度,迅速调集力量,及时采 取相应处置措施控制现场事态,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4.4 现场紧急处置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针对上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其一般处置方案和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4.4.1 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1)接警。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4)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4.4.2 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火灾发生位置;
(2)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
(5)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6)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7)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
(8)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9)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0)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4.4.3 爆炸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爆炸地点;
(2)确定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确定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
(4)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5)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
(8)确定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9)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4.4.4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泄漏源的位置;
(2)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3)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
(5)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
(8)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
(9)气象信息;
(10)泄漏扩散趋势预测;
(11)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
(12)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13)确定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4)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队、企业救援队伍、防化兵部队等)。
4.4.5 现场工作区域划分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和事故源的位置把现场划分为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域及事故可能影响区域,迅速组织各专业组实施有效应急救援。
事故中心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拌有爆炸、火灾产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专业组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消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事故波及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该区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基本应急准备。
4.4.6 事态检测与评估
应急救援过程中,危险源控制组、环境检测组等专业组必须对事故的发展事态、现场情况等进行监测,并实时向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组反馈,专家组应根据事故反馈情况,及时评估事故影响区域及伤害程度,并将结果反馈给现场指挥部及应急中心。
4.4.7 人群疏散与安置
安全疏散组等应当及时按照现场指挥部的要求,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线路、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人员回迁等做出细致的安排。对已经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善后处理组要做好细致的安排。对已经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善后处理组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食品等基本生活条件。
4.4.8 医疗与卫生
医疗救护组应为现场急救、伤员运送、治疗及健康检测等作好准备和安排。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行动,并及时将受伤人员合理地转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4.4.9 通讯
通信保障组应迅速建立畅通的通讯网络,保障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单位)、新闻媒体、医疗卫生机构、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等之间的通讯质量。并充分考虑紧急状态的通讯能力和保障,建立备用的通讯系统。
4.4.10 警戒与治安
安全警戒组及时在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顺畅。此外,还应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等。
4.4.11 信息
事故发生后,宣传报道组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报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经审核批准后,向媒体和公众统一。同时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会,准确事故信息。
4.4.12 应急结束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认事故灾难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向批准应急预案启动的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的报告,经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指挥中心善后处理组会同事发地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5.2 保险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发生后,保监机构负责督促有关保险经办机构及时查勘理赔,提供快速便捷的理赔服务,必要时可预付理赔款。
5.3 总结评估
应急救援结束后,各部门、各单位应总结分析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报告,报送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指挥中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进行。
6 保障措施
6.1 应急队伍保障
公安(消防、交管、治安)、环保、医疗队伍是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基本抢险救援队伍,必要时可商请武警部队参与和支援抢险救灾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强化以公安(消防、交管、治安)、环保、医疗等专业队伍为主体、群众性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网络。
6.2 交通运输保障
加强交通保障,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快速、高效、顺畅的交通设施、设备工具、运行秩序等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对事故现场或周边地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道路设施受损时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良好状态;根据事故应急需要,及时开通水上和空中紧急运输通道,输送、疏散人员和物资;应急需要时,可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及社会交通设备装备。
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交通部门负责交通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公安部门负责道路交通管制;海事部门负责指挥其管辖水域紧急交通;相关街道协助做好紧急交通保障工作。
6.3 医疗卫生保障
根据“分级救治”原则,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急救的不同环节和需要组织实施救护。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医疗救护队伍要迅速进入救援现场,对伤员实施初步急救措施,稳定伤情,运出危险区后,转入各医院抢救和治疗。
区卫生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救护保障的组织实施;在卫生部门领导下,医疗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急救工作;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4 治安保障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发生后,区公安部门要立即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戒线,维持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对重要场所、目标和救灾设施加强警卫。
区公安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治安保障,事故所在地的街道协助做好事故现场及周围治安保障工作。
6.5 物资保障
完善区级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增强区级调控能力。各街镇应根据本地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及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储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时所需物资。
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与其他地区建立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便需要时,迅速从其他地区调入应急物资,必要时,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区发改局负责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供应,区药监局负责药品的储存、供应。紧急处置工作中救灾物资的调用,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
6.6 紧急避难场所
按照“紧急撤离、就近疏散、避开危险”的要求选取应急疏散、避难场所,及时进行应急疏散,切实保护被疏散、避难人员的生命安全。
6.7 经费保障
区、街道办事处建立事故应急处置专项资金,由财政予以保障。区应急处置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项目以及用于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日常运作和保障、相关科研和成果转化、预案修订等;区财政部门负责监督资金的使用,审计部门负责审查资金使用。
6.8 宣传、培训和演习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向社会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公布;公布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值班电话,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速报系统;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事故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及预防危险化学品各类事故的常用知识。
组织专家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咨询工作;各教育培训机构应利用优势,对相关领导、职能部门人员、专业救援抢险队伍等应急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根据形势需要适时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各专业部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习。
7 附则
7.1 奖励与责任
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出色完成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
(2)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或者抢救人员有功的。
(3)及时排除险情,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成绩显著的。
(4)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5)因事故情况测报准确和信息传递及时而减轻事故损失的。
(6)及时供应用于应急救援的物资和工具或者节约经费开支,成绩显著的。
(7)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有关部门或个人未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组织实施救援或者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或者拖延、推诿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7.2 名词术语解释
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以国家标准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剧毒化学品和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确定并公布。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危险化学品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局应急救援工作方案范文2
2009年,市经委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应急办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服务经济为前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国家工信部《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应急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应急
管理工作方案,加强责任措施落实,扎实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现将我委2009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09年应急管理工作
按照工作落实要求,我们重点加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为加强工业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今年,根据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变动和分管工作的调整,我们及时充实完善了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增设一名应急工作联络员。在中国中小企业××网加入了“应急平台”窗口,上网公布了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办公室及联系方式和日常管理工作职能,与县区和重点企业建立了通畅的网络信息体系,明确了相关机构的职责分工和企业应急物资保障具体任务等。同时要求各县区经贸局、重点应急物资保障企业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协助安监部门做好重点危险源防泄漏的应急演练工作。
(二)完善应急预案机制体系
根据工业系统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预案,在印发了《××市工业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综合应急预案》、《××市工业企业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应急预案》、《××市重点工矿企业防空应急预案》、《××市工业系统应当地震灾害应急物资保障预案》、《××电网防止大面积停电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基础上,今年又新制订了《××市工业系统应对日食工作预案》、《××市工业系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不断健全覆盖全市工业系统的工业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预案的补充和完善,督促县区做好区域应急管理工作和重点企业预案编制工作,建立预案备案制度,实行日常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预案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三)排查整治突发事件风险 (四)、完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体系
按照今年国家开展的建立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机制的要求和市应急办的具体要求,为做好我市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工作,我们建立××市工业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名录数据库,对应急物资保障企业的生产、储备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应急物资需求量大、储备难度高的应急工业品,实行了定向分配、定量储存,对应急物资使用率高、储存期短的工业品,实行足量库存、定期轮换。经过努力,7月份全市有53家工业企业的20多类(包括供力、供水、消防、防洪、排涝、抗震、防化学品泄漏以及食用品、建筑材料、运输设施等)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录入我市应急储备物资数据库。按照“工业应急物资管理制度”,这些产品和设备由企业负责日常保管、维护、补充和更新,以确保各种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的完好性、实用性。
(五)、建立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 (六)、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提高防范意识险措施,更多的企业学会了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和避险技能。
二、2012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2012年应急管理工作以加强目标管理,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目标,抓好应急管理体系、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突发事故和灾情的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和形成覆盖全市工业系统范围内的预案体系,加强相关预案衔接和管理。
(二)、加大安全生产应急投入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的必要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大力开展企业人员培训、救援演练和社会化宣传。组织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开展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和技术等方面的普查,形成更加完善的应急资源数据库。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建立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体系,积极推广、采用先进的救援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救援队伍整体水平和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四)、搞好培训演练和应急宣传工作
针对不同类别的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分别分类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救援人员、职工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化宣传,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置程序,普及事故灾害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
(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定期对系统范围内的企业和重大危险源进行预防性检查、隐患排查、技术咨询和应急准备检查,搞好事故防范水平。
(六)、进一步做好事故救援工作
应急局应急救援工作方案范文3
公司在矿区内有1座35kV/6 kV变电所,35kV电源来自市供电公司变电所(专线金冶线、备用线金四线),所内安装有1台3150kVA的变压器、2台4000kVA的变压器,现运行2#3150kVA和1#4000kVA各1台,在6kv侧并联运行,也可单列运行。该变电所担负公司生活和生产用电。
另外1台4000kVA的变压器作为备用。各矿区下井均为6kV双回路,电源一用一备,分别来自该变电所6kV的Ⅱ段母线。
(1)矿变电所1#、2#主变及35kV、6kV主供电设备出现故障,金冶线(专供线35kV),出现断线、倒杆、供电设备故障等,可能造成变电所全所失电,致全矿供电中断,影响全公司生产和居民生活,最严重的是不但造成井下一片漆黑,提升系统失效,而且矿井要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矿区各供电支线6kV侧雷击跳闸、断线、倒杆、设备故障,造成矿各线路停电24小时以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居民生活及有关单位的生产经营。
(3)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供电专线停电、变电所停电全矿无供电24小时以上,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各单位生产经营,造成社会不安定的。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供电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执行“科学预警、紧急处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
(1)科学预警:包括“群策群防”和“科学预测” ,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应定期收集、分析供电综合信息,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争取把供电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紧急处置:按照就地就近、及时处置的要求,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时,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不得延误。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按规定上报。
(3)统一指挥:对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处置,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专业小组按照职能范围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协调配合。
(4)分级负责: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及时报告和行动,听从指挥,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得推诿回避。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为应对供电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成立应急领导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矿业公司安全保卫部、综合部(物资)、调度中心;矿山公司水电公司、医院等组成。
3.2指挥机构职责
3.2.1指挥部职责
⑴接受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及集团公司的领导,并落实应急指令。负责对供电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和处置。
⑵检查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政策和规定。
⑶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现场处置突发事件方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
⑷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配备相关的工具装备。
⑸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
⑹检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⑺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信息。
总指挥职责:
⑴负责指挥应急救援行动。
⑵启动和终止救援抢险命令。
⑶负责组织制定好公司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方案,并督促检查指挥部成员应急救援责任的落实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⑷对应急救援工作出现的重大问题行使决策权。
⑸负责落实上级部门对应急处置的要求。
副总指挥职责:
⑴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工作。
⑵负责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落实。
⑶总指挥外出时,按排名先后顺序接替总指挥领导应急救援工作。
3.2.2安装维修队和机电抢修队职责
由水电公司变电所所长任负责人,水电公司安装队、维修队等有关人员组成。
⑴负责供电线路和设备日常的检测和检查,消除隐患;
⑵服从指挥部的命令,执行应急抢险指令;
⑶负责供电系统突发事故后的检测和修复工作,保障供电系统尽快恢复正常。
3.2.3水电公司变电所职责
⑴履行好岗位工作职责,发现突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⑵学习贯彻落实好本预案;
⑶组织开展自救;
⑷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和传达执行指挥部的指令。
4. 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电力法》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确保供电系统运行稳定。
⑴加强供电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技术管理和日常维护、检查工作,确保其整定正确、正常投用,运行可靠。
⑵加强运行人员的专业培训,电工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作业,并做好应对事故预案的完善、学习和演练工作。
⑶高度重视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工作,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发现缺陷和隐患及时处理,异常天气要增加检查次数。
⑷各类安全自动装置能正确动作。
⑸导线各铜铝接头采用铜铝过渡措施。
⑹按规定周期检查配电线路导线连接及线夹。
⑺线路杆塔标志统一规定,做到齐全、正确和醒目。
⑻变压器要有名称和编号标志。装有醒目的“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志牌;柱上油断路器名称和编号齐全。
⑼变压器油温、油色、油面正常。
⑽变压器、柱上油断路器不得有严重油污或滴油现象,柱上油断路器栓漏周期符合厂家规定。
⑾按照电缆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允许负荷,允许过负荷电流和过负荷时间控制标准进行允许管理。
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票和操作规程。
⒀建立电缆和预防性试验制度,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并加强电缆的试验记录管理。
4.2 预警行动
指挥部根据接报和预测结果,应进行以下预警:
⑴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并通知各相关部门进入预警状态。
⑵指令相关人员采取防范措施,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
5.信息报告程序
⑴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一旦获悉供电突发事件警报,应立即向水电公司报告,联系电话:575705、57576、矿内(74 、05、716)。
⑵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各专业应急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影响降到最小。
⑶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可简单概括为“定性质、早报告、快处置、保安全”四句简语。
6.应急处置
6.1相应分级
按事故灾害的危害情况、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等级 描 述
Ⅰ 变电所全所失电,造成全公司供电中断,或造成1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Ⅱ 变电所分段失电,或线路出现断杆或倒杆等,造成公司部分地区供电中断,或造成2万-1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Ⅲ 供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出现故障,造成局部停电,或造成2万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发生后,单位工段响应Ⅲ级,水电公司响应Ⅱ级,公司指挥部响应Ⅰ级,当事态达到Ⅰ级时,如公司应急救援能力不足,短时间内无法修护和恢复,指挥部应向社会求助。
6.2响应程序
⑴突发事故发生后,指挥部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可控性和损失情况决定响应级别,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⑵ 在应急处理的同时,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向集团公司报告。
6.3处置措施
6.3.1矿变电所金冶线(专供线35kv),出现断线、倒杆、供电设备的故障:
⑴由六合供电公司向矿变电所通报,并通知做好35kv供电电源倒入备用线(35kv金四线)上。
⑵水电公司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并通知矿调做好负荷控制工作。
⑶矿调通知相关单位做好负荷控制和调度。
⑷水电公司组织人员负责对矿各支线负荷的监管。
6.3.2重大自然灾害
因雷击、洪水、地震等造成外部供电系统发生问题,由水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指挥部根据情况,做好井下备用源启用命令,待自然灾害后自动恢复。
6.3.3矿区各供电支线(6kv)停电故障
⑴由水电公司向矿调通报,并通知单位做好6kv供电电源倒入备用线上。
⑵由水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矿调做好通知和负荷控制工作。
6.3.4变电所所内35kv、6kv主供电设备出现故障
水电公司组织抢修,矿调做好通知和负荷控制工作。
应急局应急救援工作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全面、快速、准确”提供统计数据为方向,充分利用并整合统计资源,在县委、县政府需要统计部门及时提供有关基本信息和决策依据时,全县统计系统为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提供强有力的统计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
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的数据提供能力,为县委、县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统计预判和准确的数据支持,协助完成客观准确的灾后分析及总结,做到规范有序、反应迅速、运转高效。
三、组织机构
成立县统计局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吴高勇任组长,副局长詹振良、郭淑美和农调队长詹以利、城调队长林美华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股室专业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下设政务信息工作小组、灾情分析工作小组、快速调查工作小组、技术保障工作小组、后勤保障工作小组,分别负责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研究部署全县防灾减灾工作在统计方面的综合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事件统计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统计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贯彻执行全县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工作预案;指导各乡镇、有关部门和企业统计机构快速应急统计工作;协调全县统计系统人力、物力、财力,并在必要条件下,对事发地统计机构的防灾减灾工作进行紧急支援。
(二)办公室职责
组织实施《县防灾减灾工作方案》;制定本县快速应急统计调查方案;及时向县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灾情、疫情统计信息;收集、整理、上报有关统计信息和分析评估资料;按照局领导小组要求,组织召开会议。
(三)办公室各工作小组职责
1.综合信息工作小组负责全县和事发地有关情况的数据收集工作,审核、汇总和上报各项统计数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2.灾情分析工作小组负责有关数据分析工作,适时提供灾情对全县经济社会影响的评估报告。
3.快速调查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统计应急快速调查方案,提供统计调查信息和统计分析报告。
4.技术保障工作小组负责建立和规范相关统计报表制度,理顺报送渠道,指导县直有关部门和事发地人民政府统计应急工作。
5.后勤保障工作小组负责统计系统应急工作所需经费及时到位,做好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调配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信息报告时限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统计机构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县级统计部门。
县级统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复核确认,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同时向县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级统计部门报告,逐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二)信息报送内容和方式
内容包括:突发事件时间、地点、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范围,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拟进一步采取的措施等;其他与突发事件有关的内容。
1.建立主要统计信息报送制度。主要统计信息包括:事发地人口、从业人员、单位基本情况,事发地主要行业分布情况,事发地在建投资项目基本情况,事发地“三资企业”基本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销售额和零售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产品销售价格指数等方面的资料。
主要统计信息调查频率按照上级统计局有关要求执行。
对上述统计数据的预计,应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企业网上直报系统以及定报渠道,根据部分企业对生产经营情况的预计结果或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相关资料,形成对整体数据的预计和推断,从面准确、及时地反映特殊情况下经济运行状况。
2.建立快速专项调查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需要,适时开展专项快速调查。主要了解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了解党委、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了解突发事件发生地社会治安状况等。
快速专项调查制度应快速制定、快速批准下达、快速上报,调查方法可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网上直报、电话访问等方式,具体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启动的统计快速专项应急调查制度获得的统计信息主要报送上级统计局、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有些信息经批准后也可以向社会公布。
3.建立联合信息报送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统计局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迅速与县级有关部门、基层统计机构进行沟通,利用现有的调查力量和信息网络,建立联合信息报送制度,并适时启动实施。县统计系统快速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统计部门也应启动本部门的统计快速应急预案,按照县统计局的要求,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方面的统计信息,共同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统计工作。
4.建立突发事件分析评估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统计局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迅速启动这一制度,及时分析突发事件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同时,积极参与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为灾后重建建言献策,为编制规划提供基础性支撑。
(三)事发地各统计机构统计系统应急响应事项
向县统计局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在第一时间启动本级统计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应急救援工作;执行上级统计系统快速应急统计调查制度;按照县统计系统应急管理机构指示,协调落实其他有关事项。
(四)应急保障措施
1.通信保障。各基层统计部门在灾情、疫情发生后要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定1名联络人员报县统计局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相关事宜的联络和沟通、指令传达等工作,确保通讯方式的稳定畅通。
2.资金保障。做好统计应急工作准备所需的经费、物资的筹集、储备和管理,保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供应和紧急支援。
3.技术保障。完善现有的统计系统计算机网络,搭建县级应急平台。保证县应急平台与各基层统计机构应急平台互连互通,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实施信息接报、跟踪反馈、应急处置等应急管理的需要。建立快速调查应急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备份系统。
对现有设施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提高设施的应急能力,保障各种设施在突发事件中或特殊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转。
应急局应急救援工作方案范文5
我市是地震活动频发地区,周边地区有多个地震断裂带,形成南北东西夹击之势,极易因周边地震发生重大次生灾害或衍生灾害,因此,我市同时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就加强地震监测、做好震情跟踪、推进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地震局张宏卫局长春节前到我市实地视察指导,充分体现了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怀和关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纵深推进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全面完成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财政部门投入专项资金对监测仪器进行更新,同时防震减灾部门对地震观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二是防震减灾部门抓住震情不放松,扎实开展震情监视跟踪工作,强化加密措施,加强区域联防协作,科学研制,及时核实各类宏微观异常,深入分析震情形势,密切跟踪震情变化,对全市地震趋势做出了较好的分析判断,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设防等级。去年,相继完成了米易马鞍山水库、钢城大厦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和花城新区地震小区划工作。各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民居建设设计图集,加强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服务和指导,国土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教育部门继续组织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交通部门完成了危桥加固,水务部门开展病险水库整治,安监部门着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贮备库建设,我市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高。
(三)应急处理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加强管理,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对全市地震应急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对地震现场工作必需的应急物资进行储备,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并及时补充、更新,确保震时应急所需。二是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训练,去年4月11日,川滇公安消防部门在乐山开展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川滇地区地震应急救援拉动演练,我市应急救援支队参加了此次演练,此外,与人防工作相结合购买添置了装备水平较好、能够运用卫星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的大型应急通讯指挥车,大大增强了处理突发地震灾害事件的能力。三是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预案修订工作。四是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在全市各乡(镇)和街办各设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将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地震宏观异常的搜集和地震灾情速报的问题。
(四)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活动月和历史重大地震纪念日等系列活动,印发各种科普读物,由政府主导,部门、市县(区)、企业联动,通过各种媒体、学校、社区、闹市区、农村集镇、科普教育基地等阵地,采取知识竞赛、设街头宣传站、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及普法活动,增强了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五)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市发改、财政、防震减灾等部门积极推进《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为我市作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规划支撑和保证。同时,市住建、水务、应急、民政等部门也将防震减灾工作内容纳入同级行业规划,各县(区)也积极推进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
回顾过去一年,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目标思路进一步清晰,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做好这项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部门单位和防震减灾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要清醒认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启动实施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就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要清醒认识我市震情的严峻形势。刚才,王建立同志介绍了我市及周边地震趋势,其严峻形势不容忽视,地震形势异常复杂,可以概括为一是自身规律;二是周边影响;三是人类生产活动对地震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震情意识,高度重视,严加防范,牢固树立“即使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彻底消除侥幸心理,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清醒认识工作任务的繁重形势。面对我市复杂的地震形势,震情监视、震灾防御、应急处置等工作责任重大。同时,今年也是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关键一年,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务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要清醒认识加快基础建设的紧迫形势。我市防震减灾基础还很脆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差还远。当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还存在漏洞、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依然十分薄弱、防震减灾工作经费保障缺口较大、防震减灾机构人员编制不能完全满足形势任务要求。此外,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足,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健全;仍然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尚未排出,部分桥梁、水库还在除险加固过程中;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贮备库还不能满足需要。对于这些薄弱环节,我们务必清醒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快解决和改进。
三、要积极应对,全面做好年防震减灾工作
刚才,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卢开南同志提出的年度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安排意见,符合我市实际,我都赞同。当前,面对我市严峻的震情形势和迫切的社会需求,按照把地下搞清楚,把地面建牢固,一旦发生地震能有效降低损失的总体要求,我再强调几点:
(一)加快地震监测基础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对于地震预测预报这个世界科学难题和挑战,我们既要增强对地震监测预报科学发展的信心,又要有永不放弃的追求和决心,地震部门和有关县(区)要根据我市震情趋势意见,制定震情跟踪方案,落实有效措施,加强震情研究,努力把握好地震趋势。一是要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结合“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加快全市地震监测台网改造步伐,优化台网布局,推进技术更新,同时,各县(区)要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加强本地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作为全市台网的重要补充。二是要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做好台站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地震监测数据连续、可靠。三是要改进震情会商机制,充分整合周边地区和国家、省、市的地震监测力量和信息。落实好震情监视跟踪措施,注重发挥群测群防作用,积极开展地震预测预报探索实践,专群结合,集思广益,努力捕捉震前信息,力争做出具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
(二)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城乡综合防御能力。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工作,探明活断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其次,要着力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一是要依法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并联审批程序。将抗震设防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内容,严格审查,严格监管,严格执法,确保建设工程落实抗震设防标准。二是要适当提高重要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坚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交通、电力、通信等生命线工程也要注意提高抗灾能力。这一点上,希望党政机关、市级各部门要带好头,作好示范。三是要组织开展地震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排查各类建筑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在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除险加固措施,抓紧组织搬迁处于地震活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民居,特别是矿山、水利、交通等重大设施建设工程要注意加强检查,清除隐患。四是相关部门要规范管理好危化物品。五是要严把永久性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材料质量关,加强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工作,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六是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除安全隐患。
(三)健全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提高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要抓紧修订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推进全市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和技术系统建设,落实好相应的人员和经费。加强各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二是要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交通、通信、卫生、水利等部门要加强行业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强军地应急协调机制和社会志愿者组织建设,完善我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三是要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救灾物资调度体系;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为群众应急避险提供安全保障。四是要加强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保障、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救助体系,不断提升我市应急救助能力。
(四)抓好新修订的《省防震减灾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将《条例》宣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多形式、分层次、大范围地开展好《条例》宣传工作,扩大《条例》宣贯的影响力;要深入研究《条例》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实际,制订落实好配套措施,确保《条例》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五)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必然要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坚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计划,制定和落实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二是要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载体建设。继续推广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影响力。三是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产品制作。组织制作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宣传产品,组织开展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及其他重点时段的公众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教育实效性。四是要加强地震新闻宣传管理。做好地震事件信息工作,严格地震信息、新闻报道归口管理,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妥善处置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六)积极参加全市防灾救灾综合演练。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5月11日,在米易举行防灾救灾大演练。此次大演练是我市规模最大、范围最宽、实战最强的一次防灾救灾演练,既是对全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验,又是提振全市人民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信心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我市全民防灾救灾意识,提高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务必抓紧筹备,细化工作方案,分解职责任务,确保此次大演练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我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四、要强化防震减灾工作保障
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是我市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务必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扎扎实实落实好相关保障措施。
一是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责任机制。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将防震减灾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相应的工作责任制,明确考核的指标,严格考核的标准,与奖惩进行挂钩,逐步建立防震减灾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投入机制。各县(区)要依法编制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入工作计划,争取逐步予以解决。其次,要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
应急局应急救援工作方案范文6
一、2014年应急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突发事件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4年区总值班室共接报并参与处置一般级别以上突发事件175宗/6569人次,同比宗数上升50%,涉及人数上升43%,死亡人数下降22%。其中,一般级别156宗/3779人次,较大级别19宗/2790人次,无重大和特别重大级别事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及早规划,制定要点指引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并下发《区2014年应急管理人民防空和防震减灾工作要点》,为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理顺了思路,包括城市公共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提升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水平、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开展宣传培训演练。
二是奖惩有度,继续以量化考核制度提升管理效能。完成了2012年区应急工作目标量化考核任务,制作了2014年的量化考核测评表,详细列出了本年度应当实现的各项具体目标,继续在全区各有关单位实行应急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制度,以明确的标准奖优罚劣,有效促进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五个创新,奠定城市公共安全季度分析会商模式。召开前三个季度的分析会商会和地面坍塌专题分析分商会。体现了我区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的“五个创新”:1.制度创新,建立区城市公共安全分析会商制度。2.理论创新,与高校共创应急管理新模式。3.实践创新,编制《区城市公共安全白皮书》,邀请社会调查机构,开展城市公共安全社会调查。4.形式创新,邀请各界代表开门办会议。5.内容创新,邀请市应急专家专题授课。先后邀请气象、地震、急救、疾控、心理干预等专家学者,在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等公共场合,向市民讲授相关知识,提升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四是开展应急综合演练,做好“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在沙头街道上沙村举办了区2014年5?12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包括紧急避险等9个科目。此次演练是全区首次,规模较大,参加演练的单位为11个,参演工作人员约400人,现场观摩的市民达3000余人,《南方日报》、《特区报》、《商报》等十余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同时,在防灾减灾日,我区还印制了22万册《城市防震手册》,发放16万册至区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做到每位学生人手一册;还通过城市U站,向市民进行派发。与华强北街道办在华强广场承办省第四届“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走进活动,大大提高了市民自救互救的能力。
五是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降低突发事件数量和规模。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区分两个阶段组织应急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在全区范围内分两个阶段全面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按照排查登记、分析评估、整改治理、统计汇总、督查落实的步骤,层层推进,逐项整改,以有效降低辖区突发事件的数量和规模。制定了《区地面坍塌事故防范治理专项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推进方案的实施,督促检查相关单位是否按各自分工落实地面坍塌防治工作。
六是升级改造区总值班室,建立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以区总值班室改造为契机,拓展建设应急指挥、值班值守一体化的指挥中心。1.升级改造值班软件平台,实现值班、通讯、预案、处置等方面的智能管理;2.建设等离子拼接显示系统、多媒体投影机、高清录播系统、电子触摸屏系统和全数字会议系统,引入社会治安电子防控系统,接入全区3000余个监控通道视频,以实现突发事件的远程指挥和现场监控;3.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全区应急物资实时动态管控和跨部门、跨街道综合调度,目前该系统已经过各街道和部分职能部门试用,录入了大量的物资数据。
七是首创应急微信公众平台,架设密切联系群众的沟通桥梁。在全市党政机关率先开通官方政务微信“区应急办”,每天向辖区居民推送应急新闻资讯、预警公告和应急避险常识,提高居民的减灾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请市民及时向区应急办反馈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或突发事件信息,以便应急部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处置突发事件。目前,关注人数已达到1.3万余人,位列全市党政机关微信平台第一位。
八是提高应急干部素质。举办应急管理高级研修班,培养机关应急专业骨干力量。今年9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区首次应急干部业务培训班。请国内著名学者给区应急委成员单位的领导授课,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给参训人员灌输了前沿的应急管理理念和减灾防灾知识,着力提高我区应急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
九是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创建区应急移动指挥平台,实现现场视频和声音的实时采集和传输;补强应急物资储备,购置了25套通用物资,配发给区值班领导,提高了应急工作基础。
(三)2014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实施量化考核,完善考核指标。对考核中发现的难于实施或界定不清的指标进行修订,力求公平、公正、操作性强,能有效促进应急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与基层单位的沟通,认真实践群众路线。通过与街道相应科室建立直接对口联系,获取基层单位对我办工作的支持,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社区宣传栏、报纸、政府网站、应急微信平台等媒体,加大对群众的应急知识宣传力度,建立与市民直接沟通对话的平台。
三是统一街道值班室建设,规范基层值班工作。选择一个街道作为试点单位,建设较为完备的值班设施,规范应急值守程序。待试点单位建设成熟后,在全区全面统一建设其他街道值班室。
四是建议扶持成立壁虎城市救援志愿者队伍。该队伍是在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属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志愿者组织,区应急管理办公室为其主管单位,在业务上接受区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指导,在日常管理与行动中接受山地救援队的辅导和训练。
五是建议成立区应急救援特训队。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区保安服务公司选拔30名相对稳定、综合素质高的保安员组成区应急救援特训队,专门从事我区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队伍的训练、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由区保安服务公司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队伍由区应急办直接指挥。
六是建议建设全区应急物资仓库。我办已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市远望紧急救援供应链服务公司签订了《应急物资保障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探索以社会管理创新和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采取市场化的模式解决应急物资储备投资大、管理难、调度不畅等难题,切实提升我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我们建议采取“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专业储备与一般储备”相结合的原则,以“一街道一仓库、一行业一仓库”为目标,全区建设一个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综合应急物资大仓库,由区应急办采取“物流储备”的模式,交由专业公司进行储备、管理、运营;各街道和民政局、住建局、卫人局、环水局、城管局、安监局等职能部门分别建设一个不小于100平方米的应急物资小仓库,结合本辖区、本行业的特点和实际,自行建设、自行采购、自行管理,为加强针对性,各单位可参考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目录,根据本辖区、本专业的需要予以采购应急物资。
七是建议建设市民应急救援训练营。利用节假日和志愿者的力量,按照每年培训1万人的目标,对辖区市民负责进行自救互救和各类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八是建议在园博园建设全区首个城市公共安全主题馆。全方位、高层次地集中对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知识进行宣传。
九是建议我区将应急产业总部经济列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建设全国首个应急产业园、应急产品综合配套市场、应急产品博览会和全国一线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公共安全高峰论坛。
二、2014年民防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依法行政,抓好人防“结建”工作
一是严格依法审核人防工程的报建审核和竣工验收各环节,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定和按规定程序实施,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未出现违规批准免建、少建和以缴费代建等情况。截止11月上旬,全年共计办理报建项目5个,新增报建建筑面积共计28921.15m2;新增竣工项目1个,新增竣工建筑面积4952.64m2。
二是易地建设费征收严格按《收费许可证》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本年度符合条件批准易地建设的项目1个,待缴易地建设费93576元,截止目前,在我办报建符合易地建设的项目共31个,共计收缴易地建设费6535025.84元。
三是规范行政审批和执法行为,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整理、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和明确行政审批和执法权力运行等工作。
四是配合市应急办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人防工程执法大检查,对近三年竣工的人防工程进行随机抽检,发现问题现场即时发出整改通知书,从检查情况看,我区人防设施维护管理情况良好。
(二)有备无患,不断加强民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我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了上、下梅林文体公园室外避难场所规划设计,牵头制定了《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同步建设”的实施原则,目前已将16个区属室外应急避难场所打包向区政府申请立项和下达前期计划。二是落实指挥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了区指挥工程建设任务,开展了区101工程LED显示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实现了与区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并购置了指挥区和口部管理房家俬家俱。三是开展了人防工程挂牌管理工作,区财政投资约100万元,于去年和今年分两批完成了辖区已竣工的349个人防工程的挂牌管理工作,并更正完善了工程档案信息。四是开发人防业务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信息化水平,委托了专业公司开发一套集人防报建审核、竣工核查、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及检查、防空警报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地图标绘等业务为一体的人防业务系统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开展香岭社区安全体验中心地震展厅建设,作为地震安全教育宣传点,向市民免费开放,通过参观和体验,使其认识地震,掌握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技能。六是落实人防设施监管职责,每半年对辖区已竣工的375个人防工程、138台防空警报器和168个警报设备间进行一轮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监管单位实施整改;建立了街道一级人防设施属地巡查监管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区政府对街道的年度应急管理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同时,向物业管理单位普及人防工程日常维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法规及常识,编印了《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和《人防地下室常见防护设备维护保养手册》下发给各人防工程监管单位,促进其自觉按要求开展日常维护管理。
(三)四措并举,做好防震减灾宣教工作
在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宣教活动,普及地震常识和应急避险技能,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收效良好。一是与区教育局联合,在下沙小学,上沙中学等11所学校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地震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熟悉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变能力;二是与区教育局联手编印了《城市防震手册》,分发给全区16万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并鼓励大家既当受教育者、又当宣传者,把《城市防震手册》推荐给家长和其他的亲朋好友学习;三是在全区8个志愿者U站设立宣传点,向民众普及防震减灾常识,共计派发《城市防震手册》2万册;四是在上沙等5个城中村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置了70个宣传展板,过往居民积极主动围观学习,对区应急办普及地震常识和主动公开我市地震断裂带分布情况等做法给予了肯定。
(四)开展演练,检验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一是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检验和锻炼各专业应急部门应对地震等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和联动救援能力,5月12日,在上沙村组织开展了我区首次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11个单位约400人在区应急办统一指挥下,成功开展了紧急疏散、搜救、高空救援等9个科目的演练,充分体现了我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多部门联动作战能力,也使民众得到了一次直观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教育。二是结合9月7日我市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在上步中学组织初二年级师生约500人开展了一次防空袭疏散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紧急疏散隐蔽、人员点验、防护设备启闭和通风设备联动检验、人防常识和紧急疏散隐蔽技能示范讲解等。通过演练,使学生掌握各类防空警报时应采取的行动,普及防空防灾知识和技能,熟悉疏散路线,切实提高在校师生应急自救互救的能力。
(五)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首善之区、幸福”的愿景,提速、提效尽快健全完善我区民防各项基础建设,为城市公共安全添砖加瓦。
一是全面铺开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尽快完成设计、概算申报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交由责任单位组织同步实施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16个区属室外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任务,迎接省、市地震局联合验收。
二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城区建设。根据我市创建省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的部署,完成10个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所示范学校和1个国家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并建设1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三是健全完善民防应急预案体系。一是区防空袭方案和地震应急预案已超过5年,需重新修订;二是指导街道制订防空袭方案和地震应急预案;三是制订16个区属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实操性。
四是构建应急文化,普及应急常识,提高民众应急生存能力。一是与区教育局联合,在区属中、小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从小树立应急忧患意识,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二是举办市民应急救援训练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设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技能训练,提高市民面对突发事故和灾害和生存能力,预计全年培训1万人;三是不定期举办城市公共安全市民大讲堂活动,邀请各方面专家对市民进行公共安全常识和技能培训;四是开展中小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夏令营活动,利用暑假,开设两期夏令营,组织区属中小学生学习、体验自救互救知识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