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考核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水考核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水考核制度范文1

河南金星啤酒厂是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分厂,是集工、贸、科研一体化的全国大型啤酒企业集团,现有18个啤酒生产基地和10家配套公司,是全国食品行业和中国食品百强企业;啤酒年生产能力200万吨,连续多年进入中国啤酒行业四强,是全国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和省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企业和产品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产品”、“ 绿色食品”等140多项殊荣。

河南金星啤酒厂是河南省首批“节水型企业”,连续数年获郑州市“节水先进单位”称号。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河南金星啤酒厂建立、完善各项节约用水管理与考核制度,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坚持以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为目标,以节水为出发点,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进行了多次节水项目的技术改造。目前,河南金星啤酒厂采取一水多用、综合利用及废水处理回用等循环用水措施,降低了用水单耗,用水效率显著提高。吨啤酒耗水由建厂初期的13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3.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6%。

河南金星啤酒厂常务副总吴志军深有感触地说:“节水工程的实施,把节水与企业的整个发展战略结合在了一起,节水改造深入到了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各个环节当中。节水工作已成为企业整体发展的一个环节,是一项促进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的系统工程。创建节水型企业不仅节约资源,更加优化了资源,全面提高了企业持久的竞争能力。”

河南金星啤酒厂在用水功能上可分为六大部分,即酿造车间、灌装车间、动力车间、玻璃车间、麦芽车间、公司办公楼。主要耗水为灌装车间洗瓶机、酿造车间洗罐水、玻璃车间洗瓶渣用水、原料车间洗麦用水、厂区打扫卫生及绿化用水。

河南金星啤酒厂从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两方面做了大量具体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计划用水,强化管理,促进企业节水

河南金星啤酒厂成立了用水管理机构,把用水管理落实到各部门、各车间、各工段、各机台。该企业根据各工序的生产性质制定了耗水指标,厂区所有主供水管道加装了二级水表,各车间机台供水管道加装了三级水表;加强了全厂供水设备的每周巡检、日常运行、维护与检修设备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达到了计划与人员落实到位、设备检修纪录完整,确保供水方便可靠,确保了用水的及时供应;加强每日水压监测,做到了掌握准确、及时。当用水发生变化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并与有关部门联系,既确保了生产用水需求,又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定期对全厂水井进行清理,加强主供水阀门的维护、检修,使管道、阀门无泄漏,杜绝了跑、冒、滴、漏的现象;制定并修改了《用水管理规定》、《动力车间能源检查和考核制度》、《能源供应消耗考核表准》,根据考核标准和制度对车间各工段班组水消耗进行评比,节水指标层层分解并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如今已形成层层抓节水、人人讲节水的局面。

注重技术创新,提高用水效率

该公司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对蒸汽冷凝水系统进行了改造。使每个用蒸汽单元——糖化锅、糊化锅、煮沸锅、洗瓶机、杀菌机的蒸汽冷凝水经过高压自动疏水器,通过400米左右的管道,送到锅炉车间150m3的热水储存罐储存起来供锅炉使用。蒸汽冷凝水回收率达到100%,每年可节约锅炉用水96000m3左右。

对酿造车间的工艺改造方面,原来的废酵母须经过压榨机压榨后才能拉走,处理过废酵母的压榨机需要用水冲洗。工艺改造后,废酵母经压缩空气直接压进罐车内拉走,每年可节约用水5000m3左右。

酿造车间洗发酵罐是一个用水量大的环节。经过使用先进的洗罐器设备,节省了洗发酵罐的时间和用水量,平均冲洗每个发酵罐可节约用水5m3。每年可节约用水3000m3左右。

此外,河南金星啤酒厂对全厂二级、三级供水表和部分主要回水表进行了改造,远传水表替代了老式数字水表,从而更准确、及时地掌握各工段、工序用水量及成品单耗,为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及消耗指标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能够更科学、全面地安排生产。对用水量的考核精确到车间机台、责任到人,充分挖掘节约用水的潜力,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节水技术创新方面,该公司的专利技术减少或杜绝空洗瓶机行程喷水,实现洗瓶机空行程不喷水的目标,洗瓶机洗瓶节水25%左右。

节水考核制度范文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形成节水减排机制为根本,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宣传教育等措施,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转变用水模式,创新用水机制,全面提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制度创新,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完善的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利用。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的节水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

坚持节水减污,促进循环使用。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以节水促减污,以减排促节水;按照多循环少排放、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抑制用水过快增长,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和生态恶化的状况。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设施;大力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淘汰落后、低效的用水设备和技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水对象,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合理配置水资源,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1年,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与本地相适应的节水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管理为中心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先进节水技术和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更加协调;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意识和合理用水方式,在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水资源供求平衡。

(二)主要指标

到2011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降至64.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至55.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节水灌溉面积达118万亩,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到12%;节水器具普及率达95%以上,县城达到6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县城达70%;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15%以上,县城达到10%;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降至168升。

四、主要任务

(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制定出台《*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及规章,利用法律法规对我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优化配置、统一管理、水资源的有偿使用、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

2.制定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制度,制定计划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管理、节水器具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具体的节水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1.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搞好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控制。依据省水利厅水量分配方案,提出各县(市、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加强取用水管理。

2.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制定重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加大水平衡测试工作力度,改进和完善计划用水考核方式,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范围。

3.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审批部门要与节水主管部门落实联动会审制度,确保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宣传教育

1.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宣传周”、“节约用水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以节水专题片、报刊文摘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以宣传画板、宣传手册、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介绍*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小技巧,增强市民“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

2.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社区。根据有关标准,修订和完善创建标准和办法,加快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的建设。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推动节水工作开展。到2011年,建设20个节水型示范企业,7个节水型示范单位,3个节水型示范社区,1个节水型示范县。

3.将节水型社会教育纳入全面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的体系中。根据*实际,教育部门要把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内容纳入教学当中,从小培养儿童的“水资源忧患意识”、“节约和环保意识”。

(四)主要项目

1.农业节水灌溉项目

通过实施农业节水项目,全面推广和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新建、规范和改造节水灌溉工程。(1)井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修复机电井1824眼,修渠道366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9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16万亩,实施后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2)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包括伊川吕店九洼村、孟津岭南科技园、偃师寇店李家村、孟津县会盟镇屋鸾村、西工区后李片、宜阳县韩城镇五岳沟等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3)小型雨水集蓄与旱作节水灌溉项目。在缺水山区发展集雨蓄水工程,同时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包括:塘坝142座,水窖4633个,水堰180座,泵站195处,打配修复机电井804眼,累计可发展灌溉面积5.2万亩。

2.工业节水项目

工业节水主要是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耗水多且污染大的项目发展,重点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水工作,逐步推广国内外先进的节水工艺、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在火力发电、建材(玻璃)、机加工、选矿等各个重点行业选择四家企业进行先进经验推广。到2011年,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20家,选择40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挖掘节水潜力。

3.城市生活节水项目

(1)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项目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科学制定和实施管网改造技术方案,加大新型防漏、防爆、防污染管材的更新力度。发展用水远程计量技术,防止和严惩盗水行为。完善管网检漏制度,推广先进检漏技术,提高检测手段,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首先完成运行50年以上及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2011年完成九县(市)严重漏损供水管网50%的改造任务,通过管网改造降低漏损和能耗,减少二次污染,提高供水质量。

(2)节水器具标准化及应用示范项目

建立节水器具技术体系,制定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规程,完善节水器具管理制度,结合建筑标准进行工程示范,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节水器具,已建建筑中老式用水器具逐步改造。

4.中水利用示范项目

分别从学校、生活小区、高科技工业区和大型公共场所范围选择3处试点,采用中水利用技术,建设中水利用示范工程。

5.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程项目

(1)城市污水回用工程。瀍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输送给华润首阳山电厂作发电机组冷却循环水;涧西污水处理厂出水输送给华阳孟津电厂和*热电厂作为发电机组冷却循环水。除了输往电厂外,还可集中用于洛浦公园绿化、景观、农田灌溉、就近居民小区冲厕绿化等,推动再生水源大规模利用。

(2)雨水利用示范工程。中国航天部613研究所新建的科研园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示范工程。

6.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实施涧河、瀍河污染治理工程,解决市区河渠污染问题。

7.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1)配套完善豫西水质监测中心的检测化验设备,加强豫西水质监测中心检测能力建设,扩大监测项目和范围。

(2)举办2~3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知识培训班,提升节水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8.规划编制

完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目标明确且时间紧迫,必须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具体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职责,各负其责,履行好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责。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强用水管理,重视基础工作

加强和完善用水计量设施的配备和监督管理。建立起有权威、公平、可操作性强的用水定额管理;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为合理用水制定节水整改目标和完善用水定额提供依据;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建立以水权为中心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严格的“三同时”制度,使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与节水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卫生器具,并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和标准。

配套完善豫西水质监测中心的检测化验设备,加强豫西水质监测中心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对监测机构、队伍、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尽快提高全市监测、预报和应急管理能力。

(三)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

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节水灌溉和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及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完善对水利和节水工程项目的投入机制,使建设节水型社会有稳定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在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市级财政保证按规定比例足额、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另一方面,市、县各级政府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有稳定的投入,并逐年增加,专项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市政府每年保证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采用更多灵活的方式和优惠的政策,吸纳外资、民间资金的注入,以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

充分利用*拥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重点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推广使用水质稳定技术,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减少新鲜水补充量;研究开发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加速节水产品技术设计规范化进程。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产品的研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提高节水技术和服务水平。

(五)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

完善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和各项制度,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依据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一系列地方法规和制度,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执法力度,强化节水执法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节水型社会建设新形势的水行政执法队伍,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机制。

(六)鼓励公众参与,严格考核制度

全面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制。县(市、区)各级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将主要的约束性指标和硬性的工程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推进社会公众参与节水,鼓励举报各种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七)加强市场监督,严格市场准入

依法加强对节水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节水产品的市场秩序,强化节水产品的质量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设备和器具。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及节水产品认证制度,扩大节水产品认证范围,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购买和使用高效节水产品。

节水考核制度范文3

一、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1.严格控制区域取用水总量

各省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控制指标体系,严把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对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年度控制指标的地区实行限批、禁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的政策。推动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河南、安徽、山东均专门印发《关于做好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意见)》。江苏推进各类规划水资源论证试点,组织开展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余项不同类型的规划水资源论证。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安徽省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全省水利改革的重要内容,山东加快推进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选择部分市、县作为试点,组建了省、市、县三级水权交易服务平台。

2.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

河南、安徽、山东省加快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工作,征收标准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山东省2016年上半年全省17市完成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工作。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调整完善水资源费征收政策,建立差别化的水资源费征收体系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3.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四省均公布了全省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并制定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方案),对加强地下水保护、超采区综合治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地下水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2015年共压采地下水6485万m3,封停自备井525眼。安徽省对未经批准和在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进行摸查,并拟定封井压采工作方案,2015年共封闭自备井61眼,压采地下水150.26万m3。江苏省建立地下水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严格地下水取水审批,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组织开展地下水压采和超采区综合整治,对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井依法关停,查处私自打井等违法水行为。

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1.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推进水价制度改革。四省设区的省辖市均全面推行了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政策和工业、服务业等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强高耗水行业管理,河南、江苏、山东均公布了高耗水工艺和设备淘汰和限制发展目录,要求加快淘汰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建设节水型企业。安徽省开展“百家企业节水行动”,以火电、钢铁等高耗水或重污染行业为重点,将190家企业纳入行动名录。江苏省对高耗水行业实行差别水价,对获得省级以上节水型载体称号的单位按规定标准的80%征收水资源费。

2.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开展用水定额制定/修订工作。江苏省修订了《江苏省工业、城市生活和服务用水定额》,制定了《江苏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山东省修订了《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第1部分: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等57类重点工业产品》等。严格执行计划用水管理,依据用水定额科学核定取用水户年度用水计划,对工业和服务业取用水户落实“年计划、月调度、季考核”的要求。

3.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河南2015年全省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23.38%,较2014年降低6%。江苏全省改造供水管网1700多千米,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降至11.9%。山东2015年全省城市(县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14.1%,比2014年降低了0.6%。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安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0万亩。山东先后实施了5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省各类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00万亩。

4.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

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和重点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河南、安徽、江苏省直机关分别有60个、61个、59个建成节水型单位,均超过总数的50%。河南、江苏省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油炼制行业4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分别达到80%、100%。山东省共有12批800多家企业(单位)被命名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大力发展再生水利用,安徽省中水回用暂不征收水资源费,采矿疏干排水再利用的从低征收。江苏全省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率提高到12%。山东省优先配置使用非常规水,充分利用海水资源,鼓励大型电厂、钢铁厂等趋海布局。

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落实情况

1.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完善水功能区监管制度,河南省编制了《河南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排总量控制方案》,安徽省印发了《安徽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暂行办法》等,江苏省印发了《江苏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山东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加强水功能区监测,四省均实现了对国家、省级水功能区实现全覆盖监测。推进污水处理及回用设施建设,河南、江苏、山东全省设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1.6%、93%。95.5%,河南、江苏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4.3%、82%,安徽省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1%以上。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和监测,河南省建立完善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程序,审批进入水行政服务大厅。安徽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规范入河湖排污口设置同意和审批。江苏省把建设人工湿地等尾水深度处理设施作为审批入河排污口的必要条件。山东完成了全省入河排污口核查与监测报告。

2.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和管理。四省全面完成了国家重要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公布了省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并划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江苏省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山东省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并分类划定了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完善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河南18个省辖市全部有饮用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3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都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县级以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均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山东省11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编制了应急预案。推进城镇备用水源建设,河南省2个单水源供水的市级以上城市均有备用水源,安徽省16个设区的市中有11个建有备用水源,六安等5个无备用水源的市于2016年底建成备用水源,江苏省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实现“双源”供水或建设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

3.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四省有26个市(县)纳入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其中济南、苏州、许昌市已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同时有61个市(县、区)纳入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开展河流健康评估。河南启动了南湾水库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安徽对派河等7条(个)河湖开展健康评估,巢湖健康状况报告。江苏连续6年开展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涉及河道18条、湖泊11个。山东完成了南四湖健康评估,探索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安徽实施了新安江流域新一轮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和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江苏将水源地等15类生态红线区域纳入补偿范围。

四、其他制度措施落实情况

1.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各省、市、县均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全面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考核体系。从2014年起,各省开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的评价依据。江苏将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指标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山东省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作为全省保留的26个考核事项之一继续实行,在省委对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作为唯一涉水指标,在总分1000分中占30分。

2.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

各省均完成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一期建设任务,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技术评估,省级平台逐步投入使用。开展了国家级、省级、地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核定,分级建立了重点取用水户监控名录,并对重点取用水户实行远程实时在线监控。河南、江苏、山东第一批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用水量占全省用水量(不含农业和生态用水)的44.3%、25.3%、22%。安徽省将年取地表水100万m3以上、地下水30万m3以上的取水监测点纳入省级监控范围,全省非农业用水量监控率达87.9%。

3.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

各省全面落实省、市、县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职能,河南、江苏、山东省辖市均设有节约用水办公室。安徽省超过50%的设区市成立了节水管理机构,其他地区实行节水与水资源管理机构合并办公。健全水资源管理长效投入机制,河南坚持财政资金固定投入,并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规定水资源费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支出不少于支出总额的90%。安徽明确各级征收的水资源费必须保障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需求,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另行安排。山东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长效稳定投入机制,明确了省级水资源管理经费来源。

4.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各省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2012年以来,河南先后出台了《河南省用水总量控制预警管理办法》《河南省地下水管理暂行办法》等20余件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安徽省颁布了《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关于规范全省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的通知》等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江苏出台了《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山东出台了《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等1部地方性法规、3部政府规章及若干规范性文件。

五、存在问题

水资源管理法规尚待加强水资源管理有些工作及制度创新因缺乏上位法支持,推行难度较大,迫切需要国家对现有法律法规进一步修订完善。水资源管理能力仍需强化各地水资源管理能力存在着技术保障不足、监控能力比较薄弱等问题。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虽已建成,但推广应用亟需加强。水资源管理区域不平衡部分市、县还存在差距,基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有待加大,管理队伍素质和水平也需提高。水资源管理方式存在差距对照国家简政放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对取水许可、入河排污口等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合并,加强行政审批事项事后监管。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在已有法规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节约用水、取水许可、入河排污口监管、水源地保护等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2.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深化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和节水型载体建设,推进“水效领跑者行动”。加强国家级、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重点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

3.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

继续加强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基层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强化人员技术培训,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和水平。

4.加强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

强化取水许可、入河排污口审批等事中事后监管,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

5.完善落实水资源考核机制

节水考核制度范文4

【关键词】灌溉管理;水资源;灌溉模式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一是水资源需求量大。全国用水总量已近60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占62%。为保证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我国灌溉农业的特点,决定了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将长期存在。根据对今后20年用水需求预测,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水资源需求仍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工业和城镇用水将增长较快。二是水资源供给能力不足。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现状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并存,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约为440立方米,仅为发达国家的40%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供水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用水方式粗放。我国单方水粮食产量不足1.2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已达2~2.4公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116立方米,为发达国家的2~3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加之用水效率还不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将更加凸显。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尤为重要

二、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用水总量和时段用水量控制制度和水指标转换制度。

农业灌溉,应由地方基层政府、村委会和农民用水协会共同管理,地方基层政府进行指导,村委会对协会分配给农户的水指标、时段用水量和水费收缴标准等进行监督,同时做好有关水事纠纷的协调和处理。

(一)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要把水资源管理责任落实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主要控制性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应重视完善水量水质监测体系,提高监控能力,做到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二)以村队或干渠直开口为单位,建立用水户群管组织即农民用水协会,严格实行用水指标分配到农户,按农户实际用水量收费,同时,严格控制农户用水量总量和时段用水量。具体事项如下:

(1)组织机构(农民用水协会),人员组成(由村主要成员任法人,便于开展项目申报、矛盾协调处理尤其是旱涝灾害等、建筑物维修、水费收缴、计划用水等等各项工作),自负盈亏。

(2)严格按农户实际用水量实际方数进行收费

农民用水协会要严格实行一把锹灌水制度,记录好各农户的实际灌水时间算出用水量,作为收费的依据。按农户实际用水量进行收费,改变灌多灌少一个样的现状,促使农民增强水是商品意识,增强用水户节水意识。

(3)指标管理和灌水时段指标的控制

农户对自己多余出的用水指标可以进行有偿转换,即可以转换给缺水户,农户超指标用水,实行加价收费或不予供水,同时,对时段水指标的进行控制,超过用水时段,该时段的水指标作废,促使农户自我调整种植结构,计划用水。

(4)农民用水协会,要对有关账目、用水量、水费、水指标等各项内容进行每季度或年底进行公开,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5)地方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协会的管理,特别是对水量进行实时检查,切实杜绝少配多记现象的发生,让农民灌放心水、明白水。

(三)村委会进行监督管理。

村委会监督协会进行水指标分配包括对用水户的指标总量和时段水量的分配水量。同时村委会对协会水费收费进行监督,并做好有关水事纠纷的协调和处理。每年要配合有关部门对农民用水协会进行考核,对协会的水量和收费情况进行监督和公示。同时,配合协会对灌区的水利配套进行维修,对道路、渠系、沟道进行综合整治,对一些大的工程等难以解决的事,召集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解决。

三、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和夏秋作物种植比例的调整。

(一)灌区现状(以中宁灌区为例)

(1),作物种植品种单一

大面积种植玉米,作物种植结构单一,用水高峰期矛盾突出。

(2)灌溉用水粗放,还是大水漫灌。

(3)节水意识不强,尤其是自流灌区,大部分还是吃大锅饭,按用水总量分摊到亩,造成灌多灌少一个样。

(二)改变灌水模式,提高水利用系数

(1)推广畦田灌溉、沟灌模式,节约每次亩用水量。

(2)利用项目建设,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模式

(3)在灌区,尤其是山区,推广覆膜灌溉,地膜覆盖灌溉,节约用水。

(三)调整夏秋农作物种植比例,推广节水抗旱作物种植。

以渠系为单位进行夏秋农作物种植比例调整,推广苜蓿等饲草种植、油葵、小杂粮种植以及土豆等蔬菜种植;枣树及苹果等果树种植。

四、加大渠道砌护等末端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改变重建设,轻管理工程管理运行模式

(1)加大渠道砌护等末端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水利用系数

(2)完善田间水量设施建设如放水口、斗门等田间工程建设。

(3)完善工程管理运行模式,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

节水考核制度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为指导,以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机制和基本制度为主线,以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监督为重点,把节能减排作为交通运输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方式,大力宣传教育,推广节能产品,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有效开展。

二、目标任务

2012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一是建立和组织节能管理协调机制;二是健全节能监管和目标考核管理制度;三是分类确立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四是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能耗;五是推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六是培养工作人员节能意识和节能习惯;七是培养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三、具体节能指标

2012年,我局公共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油指标要在2011年基础上降低2%以上。

局属各部门、各单位要在2011年基础上实现单位建筑面积用电、年人均用电、年人均用水指标降低1%-10%,公务用车实现单位用油总量降低5%以上。

四、工作措施

1、成立以为组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节能领导小组设立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刘军兼任办公室主任,车海青任协调联络员。

2、推广使用LED高效节能射灯和LED节能灯,全局公共机构集中办公区域节能灯具的应用率要达到100%。

3、节约办公用电。合理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办公电器和非办公用电;日常办公用电器设备不使用时要及时关闭,下班前切断电源开关;坚决杜绝“长明灯”。

4、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夏天空调温度设置在26摄氏度以上,冬季空调温度设置在20摄氏度以下,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实现总体节电率5%。

5、建立健全节水制度。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严禁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科学设置办公区、绿地和景观环境灌溉用水周期,节约灌溉用水;严禁用公用自来水冲洗车辆。实现节水率5%。

6、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杜绝公车私用;加强车辆基本维护,减少车辆维修费用。实现节油率5%以上。

7、加强办公电话使用管理。工作联系使用电话尽量做到长话短说,严禁使用办公电话聊天,减少电话费用支出。

五、总体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局属各部门、各单位是落实节能指标的主体,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节能第一责任人。要将节能指标进行量化分解,节能责任人要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形成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良好节能环境。

节水考核制度范文6

以“项目带动”为主线,增加农业投资规模,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主攻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重大项目引进力度,进一步发挥好重点项目和投资对农业经济的支撑及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二、攻坚目标

通过攻坚活动,解决项目推进和引进中的薄弱问题,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三、攻坚任务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8个,完成总投资11966.9万元。

(一)落地项目

项目数量15个,投资8871.9万元,包括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良种补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县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县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法开署农村沼气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农村沼气县级物业管理站建设项目、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项目、沼气集中供气项目、水稻高产创建创建、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基地强县创建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等。

(二)已申报、待批准后实施项目

项目数量3个,投资3095万元,包括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奖励资金项目、产油大县项目。

四、攻坚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项目推进工作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负总责,每个班子成员分工联系重点项目,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将项目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到责任部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工作方案明细化

我们将所有工作实行横向以项目化管理、纵向以进度化管理。横向以工作目标揽总,纵向以每项工作的开工启动、督促检查、竣工验收等推进环节为序,以时间量化进度,确保工作重点突出。全局上下,围绕重点工作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实施。

(三)工作落实效率化

坚持“三定”、“三包”和“四个一”。“三定”即:定目标、定时限、定任务;“四包”即:包项目形象进度、包协调解决问题、包项目优质建设;“四个一”即:一个项目、一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推进措施,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推进服务。

将各个项目实施中的重点工作逐项细化,明确工作内容,设置工作进度,落实责任主体。所有工作的落实情况,将由新成立的农业局目标督查办公室予以督查,通过督促进度、检查质量,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达到增强效果的目的。

(四)工作基础保障化

实施“项目攻坚”,没有制度保障不行。除了为项目推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积极争取县财政落实配套建设资金外,还把作风转变作为推进工作的基础,积极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村社、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五)工作推进时效化

一是增强工作效果,充分发挥信息导向作用,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表彰先进,对因推进措施不力,造成项目进度迟缓、质量不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警戒和批评。

二是短期效益与常态、长期效益相结合。在安排和推进项目时,既注重解决亟需建设的项目,又着重考虑基础的、长效的项目建设,以支撑未来农业的持续发展。

(六)完善项目推进制度

一是项目例会制度。按照项目进度安排,及时召开全局项目推进工作例会,听取项目情况汇报,安排部署工作任务。二是重大问题会办制。对项目建设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由我或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采取现场办公或会议研究等形式,制定解决具体方案,指定相关部门和负责人限时办结。三是项目督查制度。目标督查办公室定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按照进度要求和完成时限进行全程跟踪督查督导。对完不成推进目标任务的推进部门和建设单位定期通报。四是绩效考核制度。把督查考核结果与年度综合考核挂钩,作为年度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