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背景

新媒体运营背景范文1

1.1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

处于新媒体背景下所开展的传统期刊出版转型发展,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增大传统期刊杂志影响范围,面向新媒体环境展开宣传,将网络平台下信息传输高效性体现在其中,宣传范围扩大后影响能力自然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解决传统模式下期刊产品宣传范围较小的情况。利用新媒体环境的同时,更应该保留传统期刊杂志的主题,在内容编排上考虑读者喜好,通过创办创新传统期刊杂志来帮助提升积极影响能力,为杂志提升使用效果打下稳定的信息宣传基础。新媒体平台中各项资源的整合利用都要以满足期刊出版需求为前提,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促进新媒体资源在其中得到更有效利用,这样才能解决传统期刊出版当前所遇到的困境问题,并促进传统期刊出版在效率与收益上均得到进步提升。杂志媒体自身就具有广告效果的优势,杂志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会使读者粉丝比较容易产生正面的好感。

1.2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低成本特征

基于新媒体环境中所开展的杂质期间宣传,可帮助提升最终收益,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来帮助建立读者交流平台,基于这一前提可以拓展更多的期刊业务。例如付费项目的资源下载与共享,使期刊文献在网络环境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利用,实现线上线下更好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前提下开展的各项资源整合利用也能得到保障,使新媒体环境与传统期刊出版行业之间更好的融合,处于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各项资源整合利用在效率上有明显提升,推展功能开发也增大了传统期刊服务性能,满足收益需求后在最终的成本控制上更加理想,为传统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计划建立有效的平台基础,这也是解决当前问题有效措施。传统期刊出本中所遇到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新媒体环境不适应导致,基于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源以及网络平台便捷性,自然会有明显突破。

1.3大力发展新媒体运营平台

突破现有困境实现更理想的发展计划,期刊出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运营平台,为各项控制管理计划开展建立创新优化环境。利用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来与读者粉丝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提升当前工作效率,并以更高效的方法帮助了解当前新媒体运营平台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读者对期刊杂志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在接下来的发展管理中重点优化调整,避免类似问题继续深入影响到期刊杂志宣传推广。新媒体运营平台应该带来全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平台之间各个管理控制模式之间的相互配合,体现出新媒体环境多元化的发展局面。促进各项管理计划在现场得到更好的落实以及发展。处于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出版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吸收一部分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帮助挖掘杂志宣传过程中可供利用的媒体资源,从而提升运营稳定性,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专业人才配合创新优化管理模式,传统期刊发展才能抓紧进入到稳定的发展模式下,并为各项管理控制任务进行建立一个适合的基础环境,实现资源最优化配合模式。

新媒体运营背景范文2

媒介融合的产物

在说手机播客之前,先提一个概念:超媒体时代。超媒体时代是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叠加并且高度融合互联的新传播方式。这是一个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互重叠、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型传播阶段,将是人类能够对媒体发展实施有效控制,媒体运营严格恪守规则,传播秩序和谐的时代。

随着这一概念的深入,中国的传媒业迎来了一个新的转型阶段,媒介的融合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于是出现所谓的媒介价值“碎片”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

2006年,融合成为网络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经历了150年的历史进程,电信业和传媒业及网络终于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从各自独立的产业状态逐渐发展为大媒体产业。手机播客应运而生,手机播客是手机媒体和网络播客进行渗透融合的产物,手机播客可以理解为以网络手机(主要是3G手机)为制作、接收和播客节目的载体,利用无线互联网,接收和播客信息的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的传播方式。

手机播客的优势

手机播客是网络播客和手机媒体融合的新产品。他整合了网络播客和手机媒体的优势。除此之外还发展出自身特有的新的优势:

背景产业稳定。手机播客以互联网络和通信两大产业作为背景,其发展前景是建立在网络宽带和移动通信市场的高速增长和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

操作更加简单。使用手机这一多功能载体,大大简化了媒体的操作难度。手机播客只需要使用手机这一个设备就可以完成从拍摄到传播的各个步骤,不需要使用其他辅助硬件,也免去复杂各类软件的使用,省去连接数据线的麻烦,在硬件设备上有了很大的简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媒体朝着更加多功能、人性化和易操作性方向发展,操作将会越来越容易。

信息交流反馈的方式多样。“手机播客”相对传统媒体,具有多向互动的传播优势。一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二是与网站的互动。受众可以用“手机播客”在线接收或者下载节目。三是与受众的互动。“手机播客”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利用手机直接通话交流。“手机播客”可以利用多媒体特性,链接不同媒体的受众群,传者与受者一律平等,促使不同媒体之间的受众进行多向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创造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手机播客通过手机的运用习惯,变小众传播到“一对一”的个人传播模式,就是通过点对点的传播,达到传播的目的,而每一个手机都是一个点,点对点到面到体的一个发散型的传播模式,进一步细分市场,细分受众。手机播客达到了分散传播的最大化效应。

难以跨越的沟壑

手机播客在整合了网络播客和手机媒体优势的同时,没能很好的克服这两个基础元素的劣势,所以横在手机播客发展之路上的是几条很难跨越的沟壑。

第一条是内容的鸿沟。现在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而手机播客将在内容上遭受双重打击,第一重:单纯的复制网络播客的内容,但是网络播客内容鱼龙混杂,恶搞成风。在网络中,强大的资源共享功能,使播客拥有丰富的节目资源。但是丰富的资源中,也混杂着更多的内容隐患。第二重:绕开网络播客已有的内容,自力更生,制作属于手机播客自己的内容,但是“手机播客”缺乏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

第二条是法律鸿沟。法律、政策缺失。由于是新事物,所以在探索中的播客仍没有得到相应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播客节目的流行传播以及下载过程都必然会涉及一个版权的问题。前不久,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姆公司正式YouTube,称YouTube大量且故意实施了版权侵害行为,在国外尚且如此,何况是在法律制度相对不完善的国内,版权更是一个大问题,

第三条是资费鸿沟。手机上网流量和信息费居高不下,彩E、彩信、无线上网一般采取用户包月订购或者按计算流量等方式销售,每月的费用一般为5―20元不等。如包月的“手机报”只提供报纸的精华内容,用户如需了解版面内新闻的全部内容,还需要单独上传指令下载,每条短信价格为0.5―1元,这样的收费标准相对于普通报纸并不便宜。

第四条是技术鸿沟,也是手机播客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手机终端的制造技术问题;二是手机播客发展所依靠的运营商的技术问题;三是手机播客服务提供商的技术问题。

目前,手机信息存储量有限、屏幕小、待机时间短且在室外充电不方便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手机媒体的普及。同时还存在带宽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加速发展3G技术,但是现在的通讯网络带宽依然有限,这意味着在接收过程中会耗费很长的时间,甚至出现缓冲或干脆无法收看的可能,这些不利于手机播客的推广,最后受众将因失去耐心而失去信心。

对于手机播客的技术运营商,中国目前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手机媒体”的发展必将受制于通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上办网络媒体不同,没有电信运营商的允许,SP是无法自己来做“手机媒体”的,但运营商企图垄断“手机媒体”,这将是未来“手机媒体”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移动运营商出现问题的时候,服务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它们面临的是手机泄密的问题,出现手机泄密不光是技术问题,其本质是这些服务提供商缺乏“媒体品质”。而这些提供商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中一些根本没有媒体资质,如果它们成为手机播客的主力军,手机播客必定会像垃圾短信一样遭人唾弃。

前途猜测

媒介融合应该是指在数字化的媒介生态之下,就传媒对于社会施加影响的作用方式而言,一贯以来的由一个单一媒体所实施的“全程传播”的服务模式正在逐渐走向衰弱。媒介的融合,其实意味着媒介功能的交叠,这种交叠使不同媒介在完成某一共同性的功能目标上实行分工成为现实。它要求每一个媒介专注于自己的功能特长面,收缩自己的功能外延,以功能外延的缩小换取服务内涵的专门与擅长。因此,未来传播媒介市场竞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自己视为是全部传播手段所构成的传播体系中的一分子,执着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市场战略。

新媒体运营背景范文3

[关键词] 三网融合 广电商业业态 广电盈利模式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35

引言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面临着体制与市场的双重制约的挑战。三网融合也是广电业内容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的契机。广电由事业向产业转变,需要探索和解决一系列难点问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和战略优势,以多元化的综合策略迎战三网融合的市场挑战,在开发传媒和信息网络的新业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企业市场意识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三网运营商都在积极改善网络、拓宽带宽。广电在建设NGB,电信、联通在推光纤入户等;山东企业海尔、海信、富士通、山东泰信等相关企业联合成立三网融合实验室,目的就是先下手为强,设计生产出适合未来三网融合的产品。海信早在2006年就开始着手准备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储备工作,较早在国内成立的数字家庭网络实验室,并在2008年成立了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面向三网融合的业务。

二、树立竞合双赢的发展意识

不管是三网融合加速推进的阶段,还是三网融合完成后,媒体业务交叉融合,合作成了市场需要。现阶段,广电的实力和基础无法和电信相比,这种情况下,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广电最大限度的传播,以合作求得市场效益的最大化。即使将来三网融合完成后,广电和电信形成旗鼓相当的市场竞争的局面,也可以以合作的方式来运作市场。

三、地方政府加强政策领导、扶持

各地纷纷成立三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三网融合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三网融合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试点地区要尽快建立健全试点地区三网融合组织协调机构。试点地区省、市党委政府要组织宣传、电信、广电、公安等相关主管部门成立省级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随着三网融合加速推进,相关城市政府的扶持将再次升级,支持不仅涉足金融、财政、税收等,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也有可能被纳入政府采购、补贴范围。抓住试点带来的机遇将加快试点地区的广电企业发展,同时也给非试点地区的广电企业积累发展经验。

四、研究受众需求,根据受众需求开展业务

山东省经信委在其官方网站上组织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三网融合后山东人最想电视上网。调查是从6月9日开始的,截至7月24日下午5时,23.08%的人选择在实现三网融合的未来生活中,最想电视上网,其次是IPTV(22.12%),再次分别是手机电视、网络视频、手机上网、VOIP(网络电话)。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广电业务发展方向,才会有市场收效。

五、学习电信体制改革经验,深化广电体制改革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从事业单位转变为市场主体,从体制和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立真正的市场化运营主体。电信进行了十年的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广电借鉴,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广电应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体制,明确市场身份定位,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几个大的市场运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经营。

六、创新内容提供新方式,打造符合互动需求的内容

广电传统制播方式是线性的,存在时间限制和便捷消费方式的缺陷。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经过多年网线整改,发展数字电视,就是要改变线性编播模式,改用内容库的概念来做内容,并以推荐、关联等方式来加强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如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华数旗下的华夏视联所提供的内容,用户收看一部影片的同时,可以链接到关于影片的导演、主演所拍摄的其他影片,链接到其他相关新闻、纪录片等,可以边看边对所看内容进行评论,给剧中人物打分投票,还可以把喜欢的内容推荐、赠送给其他用户。在NGB规划中,NGB用户还能够在户外、在移动状态下用电视。电台和电视台还需要根据未来网络的需求,终端的特征和用户的使用习惯来有针对性地设计互动内容,以自由便捷的方式来满足用户消费新需求。

七、拓展新媒体、新业态、新市场,这是广电三网融合深化的发展途径

广电网提供直播电视、视频点播、时移、回看、搜索相关视频、浏览查询政务信息和生活服务咨询、玩互动游戏、进行在线缴费、购物、唱卡拉OK、进行投票讨论、组建好友圈子、相互推荐赠送等新业务,还有电视电话、电视上网、电视博客等业务。三网融合技术下的电视机正在变成一个全媒体业务平台。

八、采用企业联合和股份制方式加大广电全业务竞争的筹码

在体制保护尚存的过度期内,广电首先应像当年电信一样全国整合,组建两三家全国性的广电网络公司,构建全国性的经营平台,以此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合力。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要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的水平,形成全国广播影视体系统一建设、统一运营、联合发展的新格局。

九、大力发展电视新媒体

传统电视新媒体发展路径:网络电视(IPTV),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电视、数字互动电视。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支持广电媒体向网络视频方面拓展,CNTV、芒果TV、深圳时刻、新蓝网等网络电视台先后成立,各地广电纷纷进军网络视频媒体领域。依托广电背景资源,广电系发展网络视频媒体在牌照、内容制作、内容版权获取等方面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用户已经习惯于优酷、土豆等厂商在产品、内容、应用等方面的设置及提供方式,广电系网络视频媒体作为市场后进入者,广电必须围绕用户、内容及产品等方面不断提升资源掌控力,提升网络视频媒体竞争力,占领网络视频媒体领域宣传制高点。

总之,三网融合的推进,媒体业务交叉融合,催生多种全媒体业务,国内潜藏着巨大市场财富,同时将会引起更大的市场竞争。广电部门要转变角色,树立市场意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综合发展策略,既要做好当前三网融合工作,又要立足长远,真正把三网融合后的市场转为盈利市场,从而使广电自身强大起来,在三网融合后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主导优势。

参考文献

[1] 郑宇.“三网融合”下广播影视行业应对之策初探――兼对《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解读[J].视听纵横2010,(02)

[2] 陈共德.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分析[J].声屏世界,2010,(01)

[3] 景行.国外三网融合的情况和发展趋势[J].邮电企业管理,2002,(02).

新媒体运营背景范文4

关键词:微传播;新媒体;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8-03

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1]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流传播方式。这些变革和变迁重塑传媒环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不少高校除在原有新闻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课程之外,还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传统的新媒体实务课程内容、方法及实践体系等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新要求,为此,新媒体实务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一、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新媒体实务教学的课程多是以“新媒体实务”或者“新媒体业务”统称,并未将“实务”以具体不同的课程划分,在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发展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在微传播已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新媒体实务课程”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操作中,新媒体实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创建、运营等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产品策划、设计、内容编辑与制作、形式设计、推广、营销等工作,涉及新闻采编、页面制作、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

(一)以“微传播”为主线,重新明确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

传统互联网浪潮下,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开设了网络新闻业务课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实务课也适时被众多新闻传播专业纳入到专业课程中,虽然内容有所优化完善,但大多是在网络新闻传播实务课基础上,略增手机媒体运营和传播知识,总体内容设置基本一致。

据统计,当前关于新媒体实务方面的教材多达二十余种,出版日期多集中在近5年,这些教材编写体例大多遵循传统新闻教材的采写编评逻辑,部分教材在章节上增加了博客、微博运作的内容,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客户端等产品鲜有涉及。例如,近年来风靡业界的HTML5动态新闻,几乎所有教材都没有涉及;业界发展如火如荼的数据新闻,也难以在众多教材中觅得身影。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也需适时延伸、优化和调整。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及时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业界动态,通过大量典型鲜活案例,深入解读新媒体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与优势是什么?企业如何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服务号?HTML5新闻专题如何制作?数据新闻如何创新?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如何评价和提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

(二)以“小前言”贯通课程群,有效整合新媒体实务课程群

文华学院依据微传播背景下新媒体实际运营,对新媒体实务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媒体的写作、策划与制作、运营与推广三大业务内容,开设对应主体课程,并辅以摄影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与编辑、数字录音技术、Flas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课程,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课程群以设置上的延续性和课程间的互动性,带动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革新。虽然在实际运营中,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很难真正分开,但从教学角度来划分,有必要对整个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并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

为贯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三个主体课程,各课程需设置一个独立又联系的“理论小前言”辅助学习,实现主体课程联而不黏。

二、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不断拓展资源合作平台

新媒体实务课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资源,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业界动态,在整合课程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立体化拓展资源合作平台,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平台诠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新媒体实务资源群包括以新媒体(融媒体)实验中心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从校园到社会的新媒体资源、从“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等。

(一)以校内实验中心为基础,充分挖掘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资源

建设或整合已有的实验室,构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交互式新媒体实验室。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原有的实验室及网络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由微媒体+APP+户外屏+成果数据库构成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形成特色文科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是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价值,功能涵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二)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包括官方新媒体如网络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或者课程认知来说,这一步必不可少,也只有在校内媒体上才更容易实现。新媒体实务课程资源群建设以新媒体实验室为基础,从校内新媒体起步,逐步迈向校外新媒体。

(三)以拓展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为目标,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与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与业界紧密相连,了解业界实际运作,还可以搭建起功能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新媒体资源平台。校外新媒体平台除了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实习外,还可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比如针对某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做个案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提出完善的运营方案。文华学院新闻系新媒体创新团队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游襄阳”微信公众号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拿出整体方案,就项目合作达成意向。

另一方面,激活“送出去”、“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目前,新媒体实务课堂和业界实践缺乏顺畅沟通。新媒体实务的教师多数理论储备充分而实践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多数基于对新媒体的想象,而非从经验层面来展开,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当然不能培育出适应业界实践的能手。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送出去”是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到新媒体机构带职实习,参加新媒体的一系列流程实践业务;“请进来”是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业内资讯和经验,此举给课堂注入活力,让最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变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创新的脚步,新媒体专业的师资也要重新组合搭配。专任教师与业界兼职教师搭配、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就拥有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不断丰富师生实践载体

新媒体实务教学以实践为主,形式和层次单一的实践模式都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和层次多元的实践群,以丰富的实践载体来保证教学效果。实践群设计围绕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

(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很强的新媒体实务课来说,亦是如此。该部分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调研、策划、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对典型新媒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分析,为学生后续项目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项目参与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基于前期课堂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项目参与式实践模式是:项目导入,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方案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成果班级分享教师点评学生完善方案教师单元总结与项目方反馈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完善与实施。“项目参与式实践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以项目引导和管理者身份出现,学生则以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这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实践和职业体验一体化特征,有利于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2]137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微作品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体验。以赛代练,既能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能力养成情况,又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实现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渗透。

(三)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下,新媒体实务教学中的初级内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但对于更高层面的实践,却难以通过纯粹的教学、校内实践以及项目实践完成,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校外新媒体单位去实践实战。以微信运营实务为例,从入门期(0粉丝)、起步期(0-1000粉丝)到发展期(1000-10000粉丝),可较好地在校内实践,并且大多是师生一手创办微信公众号,从策划、设计、内容都可以体验完成,从后台到前端运营者也比较熟悉。一旦要涉及到真刀实枪的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就需要到处于运营期(10000-50000粉丝)和商业期(50000以上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真正实现。由于校内载体和自办新媒体载体难以模拟复杂的传播环境,因此新媒体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实现方面的实务教学只有走到真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战案例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真知、实现提升。

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知名院校提出的CDIO最新教育模式,“以练代学”和“项目化教学”可以增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3]81文华学院新闻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媒体实务课程群,大力推进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与专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融合创新,以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成果

新媒体实务教学与专业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和成果的重要支撑。

(一)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课程发展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体现一个专业的进步和成熟。文华学院新闻系从2007年起着手进行以媒介融合为主旨的“一专多能”型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本专业将专业定位从媒介融合再向前进一步――落实到新媒体实务技能培养上,从而为媒介融合的专业定位从行业理念着陆到具体的行业岗位上,找到新的专业特色生长点。

当前,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已从内容生产转变到懂微博、微信、APP制作和社交媒介运营管理,简单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和原有新闻专业改造已不能满足众多新媒体要求。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此,文华学院新闻系积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快推进新媒体实务教学建设,并对全国新媒体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打造与同类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比较优势。

(二)实现师生团队教学相长。新媒体实务课程群的涵盖写作、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动画制作、数据挖掘等,涉及实务较广。目前的专业教师授课尚能从事网页制作教学,然而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让位于APP制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个方面可谓新闻专业教师的软肋。为破解这个难题,文华学院在新媒体实务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上充分考虑课程需求,从中文、广告、计算机专业吸纳相关教师,使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改进。

在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中,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学生团队作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新视听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不是一时的团队组合,而是有梯队、有承接、有延续的。该工作坊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参与和校外实践为方式,积极承接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业务。2015年初,工作坊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所做的策划运营方案,得到业界同仁的好评和采用。

(三)构建原创新媒体产品和案例库。除了注重专业建设和师生团队建设成果,原创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大重要成果。可以说,这些新媒体产品将新媒体实务技能掌握情况运用实践的最直观表现。文华学院新闻系师生团队创建了“文华新闻”官方微信、微博以及37度人物微信公众号、枫华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正在建立学生作品库、课堂教学案例库等。这些原创新媒体实务教学成果,既锻炼了学生对新媒体产品的全程把控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新媒体类型,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和平台的共享。

“这是微传播时代的最新数据:微博账号12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媒体发帖2.3亿条;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4]25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新媒体实务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15].

http://.cn/.

[2]李艳平,王姗,周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5(5).

[3]耿延宏,张秀琴.CDIO 理念下研究生外语教学体系重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新媒体运营背景范文5

关键词:电视产业;新媒体;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69-02

以优酷、土豆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以及诸如PPS的直播流媒体等,逐渐占据了当前国内市场,电视产业内部潜藏着深层的矛盾。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发展迅速,移动互联又掀。新媒体业态下,电视产业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问题

目前业界关于电视产业发展方面探讨,主要是围绕着新兴业务、产业政策影响等问题开展。然而,真正对新媒体下的国内电视产业带来的挑战、机遇表现,对电视产业发展和进步原因分析却比较少。事实上,影响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非资金和技术,也不是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缺陷。对于这些缺陷,其形成过程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许曾经是优势和优点,但目前其已构成了国内电视产业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

1.自身定位不准确

就目前内电视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矛盾的产生与解决都涉及到体制方面的深化改革。因历史沿革和发展方面的原因,国内电视机构特别是国有电视台依然保留着传统事业单位的特色和身份,这与其客观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矛盾,以致于主管单位、电视台之间产生了冲突,即“局台之争”。从产业规划和发展层面来讲,虽然国有电视机构担起来公共电视台的身份和角色,但是在市场化、产业化推动下,市场功能不断得以强化。尤其是随着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费不再过分依赖政府财政,仅广告收入就与电视商业属性以及公共定位形成了冲突,而且产生了抵触。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主管部门强调的是电视产业应当而且必须兼顾公益,但在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如何协调和处理二者的差异,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2.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其作为高知识、高投入以及高技术要求的现代产业部门,同时也是智力、资金密集型产业,节目内容的制作与节目传输,无论是运营还是发展,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然而,随着广大观众欣赏要求的不断提高,节目的观赏性、艺术性要求也应当随之提高,节目的制作与创新都需资金支持。据统计数据显示,央视用于制作节目的人员、运营和设备采购费,每年高达50亿元;而美国的CNN仅用于新闻节目制作和运营的预算就超过了1亿美元,日本的NHK节目制作费用每年超过5000亿日元,英国的BBC节目制作费用占总成本的八成以上。然而,从国有电视过去的性质来看,一直视为事业单位,经营和创新性收入缺乏配套政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广告和有线电视,单一的业务构成和盈利模式,严重制约国内电视行业实力积累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

3.结构难以实现横向优化整合

长期以来,国内电视产业备受质疑,散、杂以及滥等不好的字眼一直充斥着本行业,甚至还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分级建制,搞条块分割或者市场割据。由于部门之间存在着地域、利益之争,重复建设以及无序竞争现象非常的普遍,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当前全球资本化时代背景下,国际传媒产业或并购、或重组,资本实力本就薄弱的国内电视产业,经验欠缺、创新意识淡漠、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等一系列的弱点,全部暴露出来。目前电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有两层,即基于电视台的内容生产力、基于有线数字电视的传播网络。明确界限、分工以及控制优势资源和市场主动的基础上,应当从电视产业的内容生产以及网络传播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并且重点突破。然而,目前国内电视产业结构非常的混乱,难以显示横向的资源优化整合,发展受阻。

二、当前电视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新媒体下的电视产业困境,使其得以快速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行业监管与科学规划

随着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四级办电视以及政事企不分等管理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当前的形式,应当对现有体制进行优化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服务以及运营明晰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政企分离以及管办分开,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电视产业格局。具体而言,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发展规律,在宏观上明确对象、推动目标以及限制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视产业领域的行政干预,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高效、规范和完善的管理方法,准确把握好既定的电视产业发展方向。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电视产业门滥。从改革开放至今的实践来看,与其一味地抵御和限制外来竞争,不如大胆创新,积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采用放水养鱼的模式推动电视产业快速发展。

新媒体运营背景范文6

荣获奖项:金远奖・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新媒体

获奖理由:高铁传媒抓住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大好机遇,建设并运营覆盖高端人群、影响高端城市的优质媒体。

高铁传媒副总经理张帆

武汉到广州,2小时54分钟,最高时速394公里。作为京广高铁的“首发阵营”,武广高铁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的新纪录。同时,它也继京津高铁再次证明中国铁路交通“贴地飞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08年8月,京津高铁开通,被称为“亚洲第一站”的北京南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站内超大LED、巨型灯箱等媒体也在冲击着乘客的眼球;布局同类媒体还有天津站和青岛站。同样,在日前开通或即将开通的武汉站、长沙站、广州站,各类型、规模的媒体形式也是站内亮点。上述站内媒体资源的运营方都是高铁传媒。

高铁传媒自2008年成立后便声名鹊起,原因在于其不仅搭上了高速铁路这条快速路,还因其在媒体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媒体运营一年多,高铁传媒这个新媒体行业的生力军获得行业极大关注。在2009年底,经专家推荐,评委评选,高铁传媒在《广告主》杂志举办的“金远奖”评选活动中又获得“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新媒体奖”称号。

为此,我们采访到高铁传媒副总经理张帆。

媒体布局网络化

“除目前北京南站、天津站和青岛站,高铁传媒在2010年将陆续运营新广州站、武汉站、长沙站等七大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媒体资源,建成联合全国10大高端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媒体网络!”作为媒体运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张帆对未来的发展显然充满信心,而他积极的态度也代表了目前高铁传媒的状态。

高铁传媒的举动大大刺激了高铁所经过区域的广告业,张帆透露,在武广高铁未开通之前,长沙、武汉、广州等地的广告公司已经在与高铁传媒接触,商谈合作的可能性。“高铁传媒愿意与各区域的优秀广告公司达成合作,共谋发展。”

媒体受众商务化

在拥有安全、高效等优点的高速铁路开通后,追求性价比的“高端人群”注定会成为其最忠诚的消费者。他们大多因商旅目的频繁地在各大城市之间往来,高铁的出现将给他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而高速铁路更加绿色环保的特点,在当前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也会促使这些人群选择高铁出行。

张帆告诉《广告主》记者:“一方面,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必将有更多的高端人群选择高铁。而未来也会有更多商务人士意识到高铁绿色环保的优点,从而选择高铁出行。”

媒体发展不断追求创新

张帆表示,高铁传媒加大媒体开发力度。“目前十个站内灯箱广告的规模已相当可观,我们将整合各城市高铁站内的灯箱资源,开发‘会展式灯箱’概念。”

而在LED大屏方面,高铁传媒更是颇费心思。在内容上,高铁传媒将逐步推出天气预报、旅游信息、商务信息等,增加LED的服务功能,提升媒体关注度。在形式上,高铁传媒从08年末即已开始打造LED“助动式传播”概念。

什么是“助动式传播”?张帆解释:“‘助动式传播’,就是充分利用LED屏幕面积大的特点,以静态视频、FLASH等其它视频方式‘助力于动态视频广告’,以求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