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地方高校指有地方政府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实施,高校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财务管理权限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自由,学校的经费来源从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变为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并存。预算外收入甚至成为单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发展趋势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在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地方高校的许多管理理念和手段还不能适应当前财政改革和高校财务工作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寻找存在问题的根源,以便使问题得到解决。
1 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弹性较大
高校的预算是反映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内容,同时也反映学校的事业发展规模和目标以及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目前,我国高校在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重编制、轻执行,预算的编制时能够严格按照计划编制财政部门预算及校内“砍块”预算,但在执行过程中弹性较大,超预算现象严重;透明度不高,编制内容不全,透明度不高容易导致编制内容不全,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缺少“债务预算”,没有将学校负债发展带来的风险考虑到学校的发展目标当中来;缺少对预算的绩效管理缺少刚性、考核依据和考核措施,很难调动员工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1.2 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
学校财务部门掌管学校经济命脉,所提供的财务预测、数据分析是校领导重大决策的科学依据。但目前财务工作大多局限于报销、记账,只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对内、对外只能提供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对基本信息的解释,预算也主要着重短期目标,缺少对中长期目标的规划,像学校融资筹资能力、负债能力测算、经济效益分析、办学成本测算以及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经济预测等财务信息向学校领导提供反映的不多,不利于学校领导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工作决策。
1.3 财务制度执行不利,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财务制度的执行应该是严肃的、认真的,是财务工作运行的基本依据,如果弹性太大,那就显得不公正。财务部门要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自我检查,形成良好的运行习惯,同时接受外部的监督、纪检部门的审查,逐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近年来,高校的财务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如轮岗制度、审批权限制度、相关联岗位的设置等一系列制度建设都非常完善,但在执行起来不尽人意,仍就按照习惯执行,并非都按制度执行。
2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
2.1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是整个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高校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高校应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编制、审批、调整制度,并保证预算方案能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实施。在预算编制时要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将高校的全口径收入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勤俭节约”、“先保工资、保运转、然后才是建设”的原则。首先保证人员经费,在公用经费使用中要向教学和科研倾斜,压缩行政性开支;科研经费根据具体立项情况逐项核定;对于特殊建设项目和基建项目经费单独核定,专款专用。其次强化项目管理,尤其是重大项目的预算管理,要细化项目支出预算,新建项目主要体现在提高教育手段,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后勤生活和学校运转的必要设施;次外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相应的规定。学校预算一经核定, 必须自求平衡, 不允许搞赤字预算。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
2.2 创新管理理念、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工作不应是简单的记账、报账,应利用各种财务数据,量化财务指标,结合事业发展计划和其他有关资料,对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分析,以求得高效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制定中长期事业发展目标。以往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是财务数据的核算,忽视了对学校重大决策应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提供积极建议。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应该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同时也要拿出必要的人力和精力,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的分析。各大项目的经费支出与预算相比较,找出节支和超支的项目,然后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找出不足,取长补短。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使财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促进学校健康长远发展。
2.3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位置,用制度规范程序,拓宽制度约束的覆盖面,把加快制度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高校财务制度建设应遵循合理性、合法性和及时性原则。各个高校应理清财务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预算、收入、分配、支出、大宗物资采购、后勤社会化、资产管理、融资负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专用基金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全面、系统地制定财务制度。应制订《收费管理办法》,对于各单位利用职权自行制定的收费项目,不合法、不合理的要坚决取消,合理但没有制度依据的要尽快制定相关制度,纳入高校财务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使其正规化、合法化。应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涉及的财务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财务制度,明确高校与后勤集团之间的产权关系、财务关系、财务管理体制、提供劳务(收)付费标准等等,尤其要先制定过渡阶段的财务管理办法,保证平稳地实现剥离。财务制度的制定或修订,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不能认为单纯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应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及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反复酝酿、修改、完善,这样才能得到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使财务制度建设起到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作用。
3结语
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财务工作必须进一步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建立优良的财务运行机制,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宪光.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5)
【2】王林昌. 谈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管理[J].财会月刊2007(10)
【3】黄云生.当前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及建议[J] .经济师,2007(10)
财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 财务委托服务制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29-01
最近几年,羊毛工镇积极实行财务委托服务制度,加大了对农村财务的审核能力,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实行村账镇管制度后,该镇严格按要求加强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对村级使用的每一笔支出,必须实行事先报告制度,接受镇村监督理财小组的监督,对村级财务定期公开,对一些重点建设项目,一律由纪检参与,公开招投标,接受社会监督,设立了举报信箱,公布监督电话、电子邮箱,让广大群众可以通过这些形式向镇纪委、村账镇管中心反映情况,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监督权。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看到,实行财务委托服务制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1 农村实行财务委托服务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乡镇会计人员身兼数职,财务审核力度不足
在财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乡镇的财政机构兼职,各村设一名报账员,中心的事情繁杂而人员不足,很多工作人员因为身兼数职,很难保证详细掌握所辖区域内每一个村集体的财务现状,对村级报账员上报票据的内容真实性审核力度不足,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审核,如:其内容是否规范、财务手续是否齐全以及是否符合相应的报销制度。导致了乡镇财务委托服务中心的监督作用难以正常发挥。还有在农村两委换届之后,村级的也跟着更换,村级报账员工作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显著影响财务委托服务工作的展开。
1.2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在农村财务委托服务制开展过程中,定期的报账、账目审核、财务定期公开和会计档案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会计人员也比较重视这些方面工作。而在财务预决算制度制定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村集体虽然已经实行了财务预决算制度,但是财务预决算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十分不完善,村民的监督权、审议权并没有的得到真正的落实,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形式化现象十分严重。
1.3 村干部、报账员法律意识不足,非财政性收支不入账现象时有发生
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从行政职能上划分属于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并没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和权利从法律角度进行明确,这也就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由于村干部和报帐员都是从村民选举中产生的其综合素质层次不齐,有很多村干部并不把财务制度当回事,他们认为只要我没把钱装到自己兜里就算违反了财务制度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干了我还是普通村民政府又能把我怎样。而乡镇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能够掌握和政府相关的资金收支情况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和捐赠等非政府性资金收入仍然由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管理,核算中心难以准确掌握就会造成部分收入不入账的现象时有发生。
1.4 报账员的报酬由村里自行负担致使报账员工作时有顾忌
由于报账员的工资未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中,而是由村委会负担,这就造成报账员在工作中畏首畏尾,对村干部在财务上存在的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现象也不敢抵制甚至还帮村干部隐瞒。
2 农村财务委托服务制度执行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2.1 强化政府管理力度,规范会计制度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财务预决算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国家法律的相关要求,制定适合农村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对现行的农村财务委托服务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乡镇农经人员担任村级会计的做法,同时,要将乡镇会计中心的会计审核人员独立出来,减少其工作兼职数量,保证其全身心的投入到乡镇会计中心的各项审核工作中;最后,要选择专业的村级报账员,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提升村级报账员的业务管理能力。此外,还要进一步明晰乡镇会计中心和村级报账员的岗位职责,建设完善的考核体系,稳定村级报账员岗位,避难出现村委会换届,报账员丢工作的现象。
2.2 强化村级会计人员的选用促进其与乡镇会计中心的核算工作高效对接
村级的报账员应该由村民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其主要负责村集体的经济收入、费用支出等原始凭证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时还要负责村级备用资金领取、保存以及定期向乡镇服务中心报账和财务核算。村级报账员选举产生后应该及时向乡镇的中心进行备案,并积极参与到政府部门的专业培训工作中,经过业务考核成绩合格,并具备相应的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之后,才能上岗,对于通过考核上岗的村级报账员一经上岗不得随意更换。
2.3 不断提高村干部和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政府在进行财务委托服务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中,不要在没有询问基层组织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的前提下就开始工作,应该取得各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广泛支持和配合。政府部门应该定期将各个村级的经济负责人召集到一起,集中学习财务会计法规。必须强调村级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并依法进行核算,村级经济组织要对会计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依法接受财政部门监督,确保将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政府财政收支和非政府财政收支全面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切实保证财务委托服务制度执行的力度。
2.4 将村级报账员的工资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中切实保障报账员的工作权利
只有保障了报账员的工资不是由村干部说了算才能真正发挥报账员的工作职能,让他们在工作中放开手脚对村干部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抵制和及时上报,以维护村集体资产不受损失。
结语
在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委托服务制度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管理形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将村级的财务资金和账目由乡镇委托服务中心管理,在每个村集体中设置一名助理会计或者保帐员,村助理会计或报账员每个月定期拿着各种票据到乡镇委托服务中心进行报账,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大大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杜绝了村干部的现象,从而为保证村集体财务资金和资源合理使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原红梅.关于完善农村集体财务委托工作的建议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4(24)
[2]柴香珍.乡镇农村财务委托制度的实践思路构架[J]. 经营管理者.2014(22)
财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范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制度 财务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65-02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国有企业发展的状况和前景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我国的国有企业跟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增快,制度与体制建设也明显健全和改善,尤其是在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比如说:国有企业所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能高效作用,也不能与国外公司先进的财务制度对照;国有企业引入国外先进的财务技术手段,却往往是停留在表面化,不能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企业没有正确认识自身的管理需求和管理矛盾有关。因此,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必须从正确分析需求入手,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同时配合制度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必须的技术创新。
一、财务制度的制定要从正确分析需求入手
很多人认为财务制度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或是企业内控的手段之一,而非管理范畴的内容。这种理解本身没有错,但是这只是表观现象,我们所强调的财务制度的制定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行为,一定要有深层次的思考,上升到管理层面,用管理的思想针对具体技术,通过管理的制度解决技术问题。重点应该强调协调,不单是人与物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市场可以充当一个工具或作为一种制度来协调这种关系,但在企业内部如何运用管理的手段协调各种人之间的关系和与物之间的关系,真正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这是一个非常困难而且是难以把握的问题。
好在企业是一个微观主体,还没有抽象到我们无法掌控的程度。其实研究或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最好的切入点就是企业的财务矛盾或管理矛盾,矛盾爆发就意味着企业存在修订财务制度的需求,而且这种矛盾往往很具体,比较容易把握。在国有企业里这种矛盾冲突大多体现在,企业内部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这种冲突之所以有时无法协调或无法有效解决,主要是企业管理层面对冲突,往往偏离矛盾的焦点转而求助技术层面的“解决”,从而回避了真正的矛盾。假设不存在企业管理层的软弱和道德风险,那么问题首先是切入点不对, 或思想方法不对,即希望于在现有或别人的工具中挑大致差不多的来用。其次,也存在信息传递过程的偏差原因,多环节的信息传递过滤或扭曲了原本的问题实质,导致制定出的财务制度不能针对实际问题,也就不会促成财务效率的提高。因此,制定制度并不困难,困难的在于制定制度前的分析评估,只有真正把握了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二、企业内部财务网络和财务制度
在企业内部财务网络中,每一个行为人都在其中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每一局部网络中都会有部分集体利益的存在,所以说企业的利益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是纵横交错的。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都得到相对比较充分的保障,局部利益维护的意识更为强烈。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利益群体的,面面俱到的制度选择思路根本就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思路,一是找到企业内部财务网络中最符合公司利益的那一条主线;二是沿着这条主线来思考优化财务制度的具体安排。主线找到了还要会分析问题。首先,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会犯经验主义和简单主义的毛病,就是将除管理层之外的人都认为是经营者,在分析问题时将他们简单地归为一个整体。这样分析问题往往会使问题跑偏,方案无效。这是因为企业中每个行为人都可认为是企业的具体经营者,他们的财务行为在企业中所处环节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对企业发展的认识程度不同,利益需求不同,因此,如果只简单笼统地将经营者视为一个整体,显然过于简单化、理论化,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具体问题暴露出具体矛盾,这种矛盾必然是某些利益冲突的激化,利益群体的分析要有针对性,但要坚持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协调,这是要贯彻始终的,否则出台的制度就会自相矛盾。财务内部网络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但问题的解决,财务制度的出台只是以财务整体利益为标准,也就是以公司利益最大为指导思想,因为国有企业本身具有利益的统一性及人民性等特点,任何单个经营者都无法代表整个企业的利益。因此,不论是所有者给经营者制定的财务制度, 还是经营者对经营过程中具体财务行为人制定的财务制度都应具有目标一致、利益一致、权责结合的特点。从长远角度出发,这也是符合财务网络上每一个经济主体的最大利益的。
三、配合财务制度进行的财务技术创新
财务管理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规范,其创新和实施都需要借助于财务技术,要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为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有力保证。如会计核算、信息披露、预算管理、利润分配等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以实现对这种利益统一过程的控制。由此而突出对于这些管理中的重点,是对于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进行财务技术创新的必须、必要的方向和方法。
下面笔者从财务信息披露、预算管理及激励约束管理等方面谈谈财务的技术创新。
1.财务信息披露中的技术创新。创新财务信息披露是多维的,在信息披露产生之初,它是为满足企业之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情况的了解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者的监控,故体现为格式一致、内容综合的各种报表和报告形式,其多维性未得到充分体现。其实财务信息记录、归纳、整理了企业经营的全部轨迹,其形成过程已经包含了一定的管理思想,而根据需要进行披露就体现了财务控制的作用,所以说财务信息披露是实现财务制度要求的技术之一。
将财务信息披露作为管理手段之一是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一大思想转变,其中心思想是按财务行为的共性分别反映财务行为人的经营情况,使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充分掌握,并充分体现财务行为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作为。在这一点上,作业成本管理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多借鉴之处,将作业轨迹与一定的作业行为人相联系就表达了上述财务制度的控制意图。在企业财务网络中,总有一些财务行为人因为某一项作业而利益相关,这些人可以看成是这一项作业财务信息披露的主体,企业中不同的作业行为就造成有若干利益团体的存在,这样就有了不同的被披露对象。企业行为人的个人利益通过这种团体利益体现出来,具有利益的共性和可比性,这也就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控制提供了基础。信息披露的载体很多,尤其是作为企业管理的需要,可以不受国家财务制度对对外财务信息披露格式规定的局限,只要是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制度进行一定的设置,但一定要保证信息披露的形式和规则的一致性,否则就不具有可比性。此外,还要注意信息披露渠道的直接性,作为管理层有必要得到第一手的财务数据,而不是经过修饰或过滤有一定导向的财务分析。这就要求管理者本身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功底。
2.预算管理中的技术创新。预算管理要遵循人性化的规律进行创新,并且更加注重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及过程控制。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作为编制预算的起点,按照料、工、费的投入做全年的财务计划,现在在引入了利益团体和作业类型的概念之后,可以将整体市场需求细化给每一个利益团体,并由各利益团体根据自身的作业过程来进行全年预算。这样,市场需求和投入产出仍作为客观规律在预算中得到遵循,而人的主动性也同时被充分考虑,在此过程中,团体之间预算执行的横向对比和过程控制尤为重要,过程控制也体现了预算管理的思想所在。要准确把握预算的为与不为、严与不严的度,理性平衡经济成本与管理意图的轻重,不能一味严要求,不能将预算管理作为摆设或口号。这中间的度每个企业把握起来都不一样,这也是一种创新,是将管理理念落实到预算管理中的一种创新。
3.激励约束管理的技术创新。财务行为人的行为目的是得到相应的行为利益,同样,财务制度的各种措施最终要落实在对财务行为人的行为结果的考核和利益分配上。过去主要强调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其实,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企业经营过程日益复杂,经营链条不断增长,将企业经营成败维系在一个经营者的身上是不合时宜的,经营者有义务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却无法保障每个财务行为人都能高效作业。尤其在国有企业中,每个财务行为人都应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同时也都要对自身行为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承担相应责任,这不仅仅是某个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建立全面的激励约束制度非常必要。本文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主要阐述了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思路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这种创新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有的放矢,希望通过对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重新审视,引起大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视,从而探寻到真正适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道路。
4.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创新。内部控制是经济的安全网、企业的防火墙,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等有着重要作用。要抓紧研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防范风险和提升管理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逐步推动国有企业完善财务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5.将人力资源纳入财务会计系统。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已经20多年了,但涉及经济理论、会计理论和计量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在纳入体系上进行足够的重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资源和资产,应当成为现代会计制度和核算监督的对象和内容。确定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计量方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载体,在经历过的30多年发展中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趋势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国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力气进行国有企业的财务制度改革和会计制度创新,是提高企业自身抵抗力的根本,也是赢得世界经济竞争胜利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美]赫尔费德.财务分析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熊楚熊.财务报表原理及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3.李敏.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美]伯恩斯坦.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邓德军,谢振莲.财务分析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财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措施
1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主要是指在单位整体的目标指引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按照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单位行使经济权限,提升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目前,在执行财务管理活动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比较活动的实施成本,以合适的成本安排财务管理活动,以获得未来的最大收益;其次,需要遵循风险性原则,由于财务管理活动是根据单位目前的经营状况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活动的实施具有风险性,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方案;最后,需要遵循程序性原则,财务管理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财务管理目标制定,财务活动方案制定并实施,财务评价等,财务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各个环节实施重点,开展各种财务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要性分析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各项财务活动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实现单位财务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规避财务风险,对于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提升经济效益、规避财务风险、规范员工经济行为等方面。
2.1提升经济效益,规避财务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越发复杂,财务风险加大。因此,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财务预测判断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合理规划单位的财务活动,使得财务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在资金支出上,可以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以及行政经费,降低单位的运行成本,从而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地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例如资金审批使用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进行预防与控制,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
2.2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财务管理活动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等,不同的财务活动范畴都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可以规范财务活动流程,财务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有法可依,按照制度办理,例如,在资金管理上,通过对资金使用的分析与预测,树立“资金走到哪里,管理跟到哪里”的观念,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可以对资金的全流程进行制度控制,避免资金浪费,员工有章可循,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每一位员工都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减少了事业单位资产流失,资金使用不明等现象,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透明度。
2.3当前改革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
事业单位对于国家的发展不言而喻,并且在事业单位内部,提升资产以及资金安全性对于其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控水平至关重要。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为新制度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效率,规避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资产流失,资金不明等现象。总体来说,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改革进程,提升当地政府以及居民的经济水平也有较为深刻的意义。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当地经济以及自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其发展。
3.1财务意识层面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观念以及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制度要求双核算的财务处理模式,并且财务报表要根据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制作双报表,核算方式更加复杂。财务信息也较为冗杂,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对于财务制度创新以及手段创新的观念较为缺乏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是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财务处理,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没有深刻的意识,只认为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并且事业单位性质特殊,财务人员的薪酬直接由政府部门发放,因此,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升,当颁布实施新制度或者相关财务政策时,工作主动性并不高;其次,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财务管理缺乏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与手段创新,例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线上处理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事业单位缺乏相关的政策与指导,导致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2员工业务层面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意味着财务人员的转型,对于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财务人员掌握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且要熟悉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作出准确的财务处理。但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对于财务人员培训,引进以及管理等缺乏相应的制度,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意识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财务处理以及新制度的相关内容不够了解,导致在接下来的管理活动中不能运用自身的业务经验进行操作;其次,员工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单位内部吃大锅饭现象较为严重,薪资待遇相同必然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处理效率较低,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3财务环境层面
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优化的环境为基础,例如财务信息环境、制度建设等。目前,事业单位存在两方面的财务环境问题:一方面,信息化程度不够,一些财务处理工作还需要在线下进行操作,这无疑加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会计差错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建设,导致财务监督效果交叉,存在资产流失,资金账实不符的现象,加大了财务管理风险,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4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事业单位内部在观念意识、员工水平以及财务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针对这些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促进单位发展。
4.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创新
事业单位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其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不应该将其看为财务部门负责的工作,应该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创新。首先,管理层以身作则,认真贯彻执行财务制度政策,组织单位内部员工学习新制度,财务改革的相关内容,制定整体的财务战略目标,并且下发给各个部门,要求部门员工认真执行财务目标,加强对各个部门的考核,并且管理层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内网宣传等途径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鼓励员工主动配合财务工作。其次,在财务创新方面,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与手段创新。例如观念创新上,摒弃传统的观念,加强财务人员业财融合,鼓励财务人员了解掌握单位的业务状况,从财务角度提供专业的业务建议,在手段创新上,可以通过大数据支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事业单位所有的财务信息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集中处理,减少人力耗费,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信息决策支持,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
4.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财务人员水平
人力资源是单位发展的核心资源,由于事业单位性质较为特殊,财务人员的薪酬直接由政府部门发放。因此,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积极性较差,并且新制度的颁布,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化对于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根据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的招聘,培训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为单位招聘合适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并且针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开展定期的专项化的培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应该培训财务人员基础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新颁布的财务政策,提高他们的财务信息处理水平;其次,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升级,大数据的到来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处理模式,也使得财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财务活动中脱离出来,更加集中于信息集成化的财务处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将财务人员转型升级提上日程,加快业财融合,从财务角度优化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并且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化财务处理,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最后,对财务人员开展定期的考核,将整体的财务目标进行细分,具体到每一位财务人员身上,然后在期中与期末针对其工作情况展开详细的评价,作为其晋升与绩效评定的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其工作责任心与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财务人员发展。
4.3优化财务环境,制定合理的制度
财务环境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首先,制定相应的制度,例如考核制度、业务处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监督审计制度、审批制度,这些制度是顺利开展财务活动的依据,财务人员按照这些制度开展相应的活动,应该将相关的制度印发成财务制度手册,下发给有关部门,保证所有的员工在执行财务工作时有章可循,防止出现差错;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实现信息化财务处理,为了防止财务信息泄露,黑客入侵,单位内部要设定相应的权限,并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钱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
[2]张忠虎.优化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对策研究[J].西部财会,2017(5).
财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范文5
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是地勘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地勘单位财务规范化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
地勘单位;财政政策;财务管理;规范化
地勘单位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目标设定取决于地勘单位发展的整体目标,而目一者必须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地勘单位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既定目标,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包括整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保障地勘单位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方向性,要始终和地勘单位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符合地勘单位整体发展要求,保障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既定目标的实现。
一、现阶段地勘单位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观念落后地勘单位对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还处于一种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有关账务登记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方面要求较低,经常造成地勘单位财务部的账簿金额与实际金额存在差距,而且地勘单位财务部也极少进行账账核对和账物核对。地勘单位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在某些方面更是明显地违反了国家的财经法规,对此地勘单位管理层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方法存在问题地勘单位的管理层为了减少对外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量,把应收账款的管理实际上是分为了两个层次。地勘单位财务部门只负责监督人员的应收账款的发生及收回,而由地勘单位进行应收账款核对和催收应收账款。核算体系不合理。地勘单位存在很多不和规章制度的事情。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核算体系从表面上看,地勘单位财务部门是减少了一部分对外的工作量,但其实却蕴藏着较大的漏洞。地勘单位财务部门长期不对账,不能掌握到地勘单位应收账款在外的具体情况,从而增加应收账款出现坏账的概率。核算人员不够,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完整的核算体系。
3.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地勘单位的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停留在会计记账的水平,整体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水平有限。目前,在岗的财务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起来的。财务培训中介机构培训多是应付各类考试而开办的很少有针对专门的职业技能提高而进行的培训。加之我国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需要进行会计证考试,但考试还多偏理论,只要通过简短的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操作就可以取得,这样就导致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并不高。同时,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后尽管工作后边学边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仍比较欠缺。这样就会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更无法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或方法指导财务的实践工作。加上财务管理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在目前财务人员就业形式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更鲜有空余时间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二、加强地勘单位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1.更新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观念地勘单位的管理层应该重视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观念,并且将其引入到地勘单位的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中,这样不仅能够把地勘单位的财务成本降低至合理水平,减少浪费,降低地勘单位的运营成本,提高地勘单位的运转状况,而且还能够帮助地勘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地提升地勘单位的整体效用。
2.规范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方法地勘单位实行需求计划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运转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互相衔接,使运转过程保持连续性。而要保持运转过程的连续性,各个阶段之间不能有积压。加强地勘单位财务制度建设包括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约束制度、财务激励制度建设。地勘单位基本的财务制度主要有:地勘单位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办法、地勘单位成本核算办法、地勘单位预算管理办法、地勘单位资金管理办法、地勘单位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地勘单位担保管理办法、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办法等。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行为,增加员工的行政约束以及道德上的督促,方便地勘单位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和谐地运转,在运转效率上提高地勘单位的竞争力。地勘单位的竞争力是通过地勘方面的各个环节运转来表现出来的,同时这些部门的运转也大大影响着地勘单位的竞争力。
三、结语
此次研究从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了解地勘单位在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现实状况,在对地勘单位的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了地勘单位在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地勘单位在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和管理理念较落后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财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范文6
甘南县所辖5个乡5个镇,9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7万人,耕地面积281.7万亩。近年来甘南县不断完善村级议事程序,逐步规范村级民主理财,强化了群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发挥了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确保广大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一、主要做法
甘南县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按村型大小,每村选举了3―5人,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代行原村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能。
1.完善了议事程序。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大额资金使用、建设项目及兴办公益事业等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党支部会提出意见、“两委”会商议(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参加以上两个会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成员参加以上两个会议)(有录像),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公示到各屯人群集中场所(如食杂店)。同时,村广播喇叭对相关信息公示5―7天(有录音)。整个过程乡镇包村干部必须参加,并签字确认。留有影像资料。
2.完善了监管流程。对决议公开的议定项目,村向乡镇三资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要注明未来资金的使用去向,乡镇三资中心复核后,主管领导签字盖章,然后分以下几种情况:(1)涉及资产变卖、林权流转的,需向乡镇三资中心向乡镇资产资源评估小组提出评估申请,乡镇资产资源评估小组经过实地勘察后,出具评估报告,并在评估报告上签字,林权流转的合同样式采用林业部门统一的林权流转合同样式;(2)涉及草原发包的,还需向县草原管理站备案并索取统一草原发包合同样式;(3)涉及机动地发包的可不需评估,按决议额度申报即可;(4)涉及村办企业、沙坑、石头坑、水面、林地、废弃地等其他资产资源发包的步骤同(1)需要进行评估。(5)额度较大(15万元以上含15万元)的资产资源处置,需要有乡镇党委会的决议。定价后的资产资源处置事项,标的额5万元及以上的,由乡镇三资中心向县三资办提出资产资源处置申请,县三资办业务人员审核后,领导签字认可,并加盖县三资办的监督指导章。
3.完善了财务制度。建立简明、规范、适用的财务管理制度。着重抓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资源台账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建设。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明确了28项村务公开内容,并统一规范了村务公开图板,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在时间上定为: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公开应为当年的1月15日,同时公布上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季度收支情况公开时间应定为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份的5日;月份财务收支情况公开时间应为下月的5日;涉及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随时公开。
4.完善了业务要求。按照财务制度及相关要求,重点明确了一些关键环节方面的要求,如“四议两公开”中的四个会议参会人数达到规定要求会议才有效,参会人员都要在会议记录上签字并按手印,村民代表会议要有录像资料。村财务收支必须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后方可入账。村财务公开事项,需要经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后方能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
二、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公开不到位。部分村级财务公开存在随意性大、不规范的现象。有的虽然实行了财务公开,但时间不及时、项目不齐全、内容不明细,群众看不懂;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由于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导致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底数不清楚,对村干部不信任,由此引起的经济问题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2.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的比较普遍。个别村有总账没有明细账,账账不符;二是个别工程、项目开支未能纳入账内核算。三是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白条抵库现象。
3.资产资源处置不规范。一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怕麻烦,只召开了两委会,没有召开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会。有的召开的会议人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有的召开的会议存在一言堂现象。二是有的村收入款项不能及时存入专户,存在公款私存或坐收坐支现象。三是合同欠规范,有的村不签订书面合同,只是口头协议;有的村的合同条款内容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容易引发争议。
三、解决对策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大对村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使他们真正理解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内涵。同时,要利用媒体和村屯广播的优势大力宣传民主理财好的典型,曝光反面典型,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