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

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范文1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抗灾能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__集团《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2.较大自然灾害;

3.较大公共卫生事件;

4.较大社会安全事件;

5.其他突发应急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职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的突发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其他部门根据分工各司其职。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依靠科学进步,依照法律法规,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质准备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公司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和分工:

组长:__x总负责,第一时间报告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完成灾后恢复和总结。

副组长:__x调动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工作,防灾减灾。

成员:__x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防灾措施监管,监督整改。

__x搜集信息,修订预案。及时汇报联络,提供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

__x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__x负责应急小分队,实施现场救援和治安。适时进行预案演练。

__x掌握思想动态,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善后,维护安定和谐。

2.应急小分队

队长:__x

成员:____________

(二)部门职责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司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善后处理和工作总结。必要时协调当地人民政府、武警部队和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小分队:

听从应急领导小组长调遣,保持联络。随时准备赶赴应急现场,实施救援和治安。平时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

(3)各分厂: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进行生产活动,一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人力,听从指挥,投入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全员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4)综合管理部:

负责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时通报突发事件,保持通信畅通,落实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做好灾情评估。掌握思想动向,化解矛盾。表彰先进,查处失职和违纪行为。

(5)生产运行规划部:

负责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灾措施监管,督促隐患整改。保证动力、照明运行安全。配合做好灾情评估。

(6)物资公司:

负责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7)人力资源部:

负责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待遇的支付工作,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从业人员的抚恤、补偿、赔偿工作。配合做好安抚稳定和善后处理工作。

(8)

财务部:负责必要的应急资金准备,从事突发事件受灾情况统计报告编制,处理财产保险理赔事宜。

(9)其他部门:

协助综合管理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现场紧急处置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联系当地救援力量。组织职工开展自救、互救。根据危害程度,疏散、撤离、安置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员,实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及其他保障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保护现场。及时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调用救援物资和安全防护装备,抢修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

4.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5.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联系政府部门,强制隔离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必要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看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依法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应急结束

当突发事件现场得以控制,环境合乎有关部门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包括伤员救治、遇难人员亲属的安抚、抚恤、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恢复生产或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消除突发事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确保企业稳定。

2.清点工作: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

3.救灾报告:

核算救灾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音像资料等,编写救灾报告。

4.总结报告: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结束后15天内,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告集团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接报后救援过程,救援组织指挥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救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抢险或处置效果,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及建议等。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综合管理部(办公大楼二楼)

电话:

传真:

3.应急小分队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门卫一号岗

电话:

(二)应急支援与保障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及各责任部门根据具体分工,提供救援物资装备、应急队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治安及经费保障。

(三)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

向职工说明本企业生产作业特性、危险性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避免、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

对职工和专兼职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应急小分队要加强日常战备训练,确保战斗力。

2.演习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防患于未然。

(四)奖励与责任

1.公司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职工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不变。

3.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职工,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给予医疗、补偿、抚恤。救援工作中为抢救他人或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报请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追认为烈士。

4.对不服从调遣、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监督检查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范文2

一、基本情况

市有采石企业24家,其中22家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2家正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自去年9月份以来,由于全运会、国庆60周年、元旦、春节等大型活动或节日相继到来,多数采石场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在应急管理工作上,全市24家采石场每家均不少于1名专职应急救护员,并且都与市4支区域性的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伍签订了应急救护协议。

二、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

(一)整合力量,成立区域性应急救援队伍。

为提高非煤矿山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我们按照“布局合理、反应灵敏、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原则,在采石场数量相对集中的4个镇街,对应急救援力量与装备进行区域整合,先后成立了木石镇、柴胡店镇、南沙河镇、东沙河镇等4支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伍。救援队长由镇副安监中队长担任,具体负责日常的应急救援工作,并将自辖区内采石场的大型工程机械、救援装备予以登记造册,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救护队伍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各应急救护队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由救援队员及采石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通报相关事故案例,学习安全规程,开展巡回检查,协调救援演练,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签订协议,明确队企之间的救援关系。

为了激发救护队伍的积极性,我们按照“就近结对、有偿服务”的原则,积极敦促所有采石场与4支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目前所有22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全部于与4支救援队伍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正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2家采石场也于今年与木石镇非煤矿山救护队签订了协议。各救护队根据每个采石场的规模,定期收取一定的费用,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所在采石场据实支付。

(三)跟踪指导,强化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结合采石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和新办证工作,我们对全市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预案逐一进行了修订完善,对救援人员进行了充实和调整,进一步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同时,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对《市非煤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了修订,并报市政府备案,8月,被收录到《市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四)未雨绸缪,搞好救援队伍预防性检查。

4支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认真组织,精心制定预防性安全检查方案,采用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熟悉救援环境与发现消除事故隐患相结合的形式,每年至少2次派专业人员深入各采石场进行预防性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隐患、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和“三违”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采石场和镇安监中队,及时监督整改。对一些重大的安全隐患,则由安监中队、采石场及专业救护队联合商定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处置方案,报市安监局批准后,由采石场抓好落实。超级秘书网

(五)加强演练,提升非煤矿山应急救援能力。

为督促采石场强化安全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救援能力,去年,我们先后在木石镇、柴胡店镇、东沙河镇分别举办了3次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演练做到了组织指挥到位、资金物资到位、演练程序到位,全面检验了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检验了应急联动指挥工作机制和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应急救护队的抢险救灾能力。

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范文3

[关键词]煤矿;救援体系;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0引言

近几年我国多数煤矿已老化、延伸,威胁这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日益增多。而煤矿应急救援系统是煤矿事故发生后控制事故扩大、降低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主要通过应急救援装备、救援组织以及救援指挥相互协调,从而快速、高效地营救事故灾区人员、财产等,在煤矿事故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多数煤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该体系的建设重视不够,费用投入不足、专业人员配备缺乏,从而造成了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体系作用发挥不力。

1煤矿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1)矿井内应急救援设备不完善。应急救援设备是井下发生事故后作业人员自救、互救的重要保障,如果配备不完善、设备作用失效等,都会扩大事故影响范围,增加伤亡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若未按规定设置防水闸门或闸门动作失效,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就不能及时进行水灾控制;一些小型矿井或衰老矿井通讯系统不完善,如井下发生事故,就不能及时通知地面人员具置、人员伤亡情况,会延长救援时间[1]。(2)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完善。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由煤矿通风、采掘、机电、防治水、矿山测量、调度、技术等部门根据煤矿实际情况,按矿井内地质灾害的分类、危险源的识别等进行,而且每年必须修订一次;但是部分煤矿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编制,只是对上一年的救援预案进行时间更改、重新装订一次,应付检查。当煤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该预案不能有效指导应急救援工作。(3)煤矿应急救灾缺乏演习。煤矿企业未按规定进行应急救援演习,致使应急救援系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救援预案不能切合实际进行编制,救援设备的数量、安装地点不能明确规定,井下作业人员不了解应急救援的流程等,矿井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开展自救、互救工作及有效控制事故的扩大。(4)救灾避灾知识培训不到位。煤矿企业未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救灾避灾知识培训,作业人员对应急救援系统不了解,矿井内发生事故后不能第一时间到达避灾、救灾地点,不能正确使用应急救援设备,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后加大了应急救援工作难度,加大了煤矿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数量,降低了救援效率。(5)思想重视不足、管理不健全。当前我国煤矿应急救援工作没有统一的指导意见及法律规定,企业对应急救援工作重视不足,自救互救能力薄弱。在应急救援管理上盲目性、随意性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6)应急指挥能力差。应急指挥中心是指导整个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在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部分煤矿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组建应急指挥中心,或者指挥能力差,不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灾害,从而导致事故救援工作不顺利,救援效率低,无法控制事故范围扩大。

2加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措施的研究

2.1完善煤矿应急救援体系

(1)规范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煤矿企业必须根据生产矿井实际情况编制《矿井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应急救援预案具有覆盖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等优点[2]。中小型煤矿企业不具有编写资格的,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写。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后其内容必须对煤矿职工进行贯彻、落实,保证职工提高事故救灾避灾知识能力,熟练掌握自救互救方法。(2)加强煤矿应急救援演习。为了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煤矿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习,应急救援演习必须根据煤矿实际情况进行组织;演习前必须对参演人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演习重点应贴近实际,针对性强。演习后应及时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调整部署。(3)加大应急救援设备检查力度。煤矿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矿井内应急救援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等,主要检查放水闸门是否安全可靠、矿井救援通讯系统是否出现老化、避灾硐室或避灾仓内救援设备数量是否齐全,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等。发现应急救援设备存在隐患必须及时更换。

2.2加大煤矿应急救援监管力度

(1)加大救援设备安全管理力度。地方政府应对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应急救援设备质量的监管。监管包括矿井内避灾地点选择是否合理,避灾工程设施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配套设备是否齐全、设备质量是否安全可靠等,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责令立即整改。(2)提高应急救援预案实用性。煤矿企业上级部门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保证应急救援预案与矿井实际情况相符,提高应急救援实用性;同时加大对煤矿企业应急救援演习的检查力度,对不完善之处及时指导,令其改正。

2.3采用新技术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水平

(1)千兆以太网在救援通讯系统中应用。矿井内传统的救援通讯系统主要通过电缆进行信号传输,矿井内发生顶板垮落、突水、瓦斯爆炸事故时,通讯电缆很容易断裂,造成通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要利用千兆以太网代替传统的电缆进行信号传输,即在所用通讯设备终端安装定位信号发生器,在地面控制中心安装1台集中控制接收器,所用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进行信号传递,从而提高应急救援通讯系统能力。(2)CIS技术在煤矿救援系统中应用。CIS技术在煤矿救援系统中可实现煤矿地图可视化管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事故发生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为救援人员提供直观、可视化救援信息,从而避免事故救援的盲目性,大大提高救援效率。

2.4煤矿应急救援区域化管理

当煤矿发生重大事故时,救护队快速到达灾区展开救护工作是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途径。但是对部分中小型乡镇煤矿企业来说,由于没有专职的救护大队,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进行救助,从而使事故灾害扩大。所以可通过煤矿应急救援区域化管理提升应急救援效率。对于大型煤矿企业来说,可建立自己的救援队,并与其它乡镇煤矿签订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事故能确保第一时间进行专业救助。地方救援救护队也应尽量建设在煤矿集中区域,确保救援能够快速到达现场,提高救援效率。

3结语

煤矿企业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是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应急救援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到位、救援指挥能力差、应急救援演习缺乏、救援设备系统不完善等,致使煤矿事故发生后不能高效进行救援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效率,控制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煤矿经济损失,煤矿企业必须对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范文4

1.1编制目的

建立完善我乡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制度与运行机制,完善指导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全程预防、全程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我乡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

1.3适用范围

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适用本预案。

1.4工作原则

1.4.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照“全乡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各自的职责。

1.4.2科学决策、依法应急。采取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3加强监测、群防群控。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1.4.4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本预案,各责任单位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2、组织体系

2.1成立我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

我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乡应急指挥部)由乡人民政府乡长熊伟任总指挥,分管食品卫生的林继平主席任第一副总指挥,张建新、沈华、黎晚生、谭日红等任副总指挥,林继平兼任现场总指挥。派出所、卫生院、中心校、食安办、党政办、农业办、工商所、财政所、畜牧站、农技站、广播站、乡电信公司、乡移动公司、乡联通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乡食安办办公。电话:传真:

2.2乡应急指挥部职责

贯彻上级应急指挥部各项工作部署,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乡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情况;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事故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村食品安全应急分队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2.3成员单位职责

食安办负责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该办公室各项职责;拟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系统应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以及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卫生院: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及医疗救治,依法开展对重大食物中毒的卫生学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农业办:负责组织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工作等。

畜牧站: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中所需物资的组织、储备和供应,参与牲畜屠宰加工环节以及流通领域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工商所:依法开展食品流通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中心校:负责协助卫生局等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以及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农技站:负责因污染环境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对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派出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等工作。

广播站:负责制定信息方案及对外宣传口径;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以及有害信息的封堵工作。

财政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

乡电信公司、乡移动公司、乡联通公司:负责事故处置中的通讯保障工作。

2.4办公室职责:

贯彻落实上级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向上级应急指挥部以及相关成员单位办公、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按照市应急指挥部的要求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5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组成及职责

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乡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给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给市应急指挥部。

2.5.1事故调查组

(1)组成: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乡应急指挥部指定食安办、工商所、农业办、卫生院等部门牵头负责。

(2)职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2.5.2事故处理组

(1)组成: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单位为主负责;

(2)职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查处。监督召回有缺陷的食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2.5.3医疗救治组

(1)组成:由卫生院负责组织;

(2)职责: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加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2.5.4现场检测评估组

(1)组成:由乡食安办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

(2)职责:为事故处理提供技术帮助,分析事故原因及造成的危害。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参考。及时上报检测评估报告。

2.5.5综合组

(1)组成:由党政办负责组织;

(2)职责:汇总信息,报告、通报情况,协调各组的工作,分析事故进展以及对外宣传。

2.5.6信息组

(1)组成:根据事故的类别等情况确定具体成员;

(2)职责:迅速制定信息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指导。

2.5.7警戒保卫组

(1)由派出所负责组织;

(2)职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组织营救受害人员;开展对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等工作。

2.6日常管理机构

乡食安办负责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监管工作。

其具体职责为:组织协调和实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相关问题,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核查;负责全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处理工作;组织编制和修订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导实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运行体系

3.1预警

各成员单位和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3.2报告

3.2.1报告程序与时限

(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乡人民政府、食安办及相关部门报告,并陆续作出阶段性报告。

(2)乡政府和食安办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安委报告,初次报告应在1小时内,并陆续作出阶段性报告。

(3)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陆续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4)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5)总结报告

包括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3.2.2报告对象

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食品检验机构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3.2.3报告范围

对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30人以上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2.4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按规定路线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相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的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3.2.5通报方式

(1)有关部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乡食安办通报;

(2)乡食安办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向事故相关地区的相关部门通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周边相关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3)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安办要及时向宣传部门通报情况,以便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等级分级实施应急响应,VI级食品安全事故由乡人民政府响应。

(1)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乡应急指挥部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

(2)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向乡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事故情况,组织相关成员单位立即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确认的结果,向乡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员单位1小时内到达乡应急指挥部指挥中心。

(3)乡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立即开通与事故发生地的应急指挥监管、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

(5)随时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应急救援。

4.1.2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1)响应的升级: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2)响应的降级:对事故危害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4.1.3重大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与处置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实施。

4.2指挥协调

4.2.1乡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决定启动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4.2.2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向乡应急指挥部提出应急救援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派出有关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及时向乡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救援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对受威胁的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4.3紧急处置

4.3.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4.3.2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4响应的终结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文献因素消除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终结,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部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5、后期处理

5.1善后处置

食安办负责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资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灾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乡合管办)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予以赔偿。

5.2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乡食安办负责对整改和善后处理工作进行监督。

5.3总结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救援工作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市食安委。乡食安办根据应急指挥部提交的应急救援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救援工作措施,并抄送市食安委。

6、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乡食安办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由负责承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当及时向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对媒体的信息,应当经应急指挥部同意后,方可。

6.2医疗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系统应急救援工作应当立即启动,救治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6.3人员保障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人,会同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故处理。

6.4技术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受应急指挥部委托,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6.5物资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及、医疗器械储备,提供应急救援资金。

7、演习演练与宣教培训

7.1乡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

7.2乡食安办会同相关部门指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范文5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地震应急救援是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之一,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灾民生死存亡的机率;而决定应急救援能力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平时应急准备基础性工作和各类救援措施的落实程度。为此,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主管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法定责任,以为人民生命财产认真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并努力组织做好全社会的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相关部门尤其是地震部门的扎实工作,我市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水平提高较快,但在地震应急预案健全及修订、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监测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社会应急物资储备统计掌控、地震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等方面,与上级要求和日益发展的应急救援社会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必须下大力迎头赶上。为此,各单位领导及每个工作人员必须认清形势、自我加压、找准不足、扎实工作、勇于创新、谋求发展,以促进我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明确主要工作任务

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各级各行各业,需要政府统领,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更需要各级地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努力组织抓好落实。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2013年是省、市政府确定的应急预案编修年,要求务必完成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健全、修订、报备工作,这是本年度应急救援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各市区、开发区、工业新区(以下简称各市区)地震部门,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为依据,学习借鉴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高标准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的经验做法,按照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的规定要求,协调督导本级政府管委及其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类要害部门单位、镇、办事处、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学校、幼儿园、医院、厂矿企业、宾馆、商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洗浴中心等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单位编制报备统一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和预案操作手册,切实消除预案盲区。各市区地震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桌面演练和单项演练活动,并根据需要指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学校等组织开展综合演练,切实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确保本级年度地震应急预案编修、报备任务圆满完成。

(二)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

在2012年完成市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基础上,2013年重点完善市指挥中心的运行管理措施,确保操控使用熟练、系统运行良好、日常管理规范。继续督导推进市区的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文登、乳山在去年已基本建成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强操作业务学习和管理运行的完善与规范,其他市区要将指挥中心建设列为年内应急救援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年底全部建成;同时,各市区要设立中心专管人员或兼职管理机构,健全落实运行管理制度和使用预案。

(三)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在9种队伍已普遍建立基础上,重点扩充完善地震志愿者队伍、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社区及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地震部门内部的地震现场工作队和应急救援队。要按照省地震局的指示要求积极与团市委、区委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进一步明确志愿者队伍的工作职责,完善各种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有效推进地震救援者队伍建设。要督导大型企业、社区、公司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队伍、志愿者队伍。要对原有的各种队伍进行人员信息更新,并按规定建立规范、完整的队伍花名册,地震志愿者要有确切的个人登记档案。2013年省地震局将组织开展市、县地震部门应急救援比武竞赛活动。各市区要按省地震局规定为内部现场工作队和应急救援队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办公器材,并认真抓好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确保取得优异成绩。要继续加强各类地震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

(四)扎实推进应急疏散体系建设

2012年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今年各市区要对已初步建成的避难场所实施进一步完善,要健全较为规范的标志,要健全各辖区内避难场所的统计资料档案,并督导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编修合理有效的避难场所使用预案。

(五)进一步推进社会应急物资储备和地震系统应急设备库建设

要从实际出发,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各类应急救灾物资、资金、设备、器材、粮食、食品等储备,在此基础上,收集编制本辖区各类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器材、粮食等储备情况掌控档案,并编制临时征调计划方案。

建成地震系统应急设备库是2013年度应急救援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各市区要依据省局下发的市、县地震应急设备库建设标准,加大投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充实完善全市地震系统的应急设备库,保障库房硬件设施、存储设备器材及管理制度措施达到标准要求。

(六)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和预警信息机制

一是完善地震系统内部联动制度。更新下发市、市区地震部门应急联络电话表;各市区要设立昼夜值班电话,并确保畅通、随时有人接听;遇有震情及时通报到市区地震部门,保证上下联动、同时展开应急。

二是建立完善部门横向联动机制。建立与本级民政、安监、人防、应急办等部门单位的横向联动机制,制定联动实施方案,互通工作、震情灾情信息,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三是建立完善预警信息机制。会同本级应急办、人防办、新闻媒体等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地震预警信息方案,完善信息渠道、手段、方式;确保国务院、省政府和本级政府(管委)按法律规定及程序的地震预警信息及地震通告能快速传达到全社会民众。

(七)加强培训和演练

本着层级负责、逐级培训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人员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履行职责的素质能力。各市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辖区各级各类专兼职地震工作队伍人员实施应急救援业务技能培训,确保充分发挥作用。要协调各级各行业单位,结合实际,灵活开展模拟演练,尤其要会同教育等部门督导中小学年内完成避震逃生演练活动2次以上,地震部门内部年内要完成模拟演练活动2次以上。要继续做好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的管理运行工作,树立地震部门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三、建立落实保障措施

新形势下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涉及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宽泛、任务越来越繁重、社会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地震部门的责任压力越来越大。各级地震部门必须针对形势任务建立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工作扎实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区地震部门要明确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分管领导,确定具体管理工作人员,研究制定2013年度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实施计划,并于4月30日前以红头文形式报市地震局备案。要定期分析调度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二)强化内部业务学习和管理

各单位要针对实际,研究制定应急救援业务学习计划,尽快消除个别单位、个别人员还不清楚应急救援工作包括哪些业务内容的被动现象,自觉坚持岗位学习,积极参加上级业务培训、竞赛,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强化落实内部管理措施,严格应急值班制度,保障工作紧张有序,确保应急不误时、不误事。

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范文6

关键词:消防部队;抢险救援;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124-03

近年来发生的例如911恐怖事件,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地震灾害,以及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充分说明,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前,也是各类灾害事故频发的同时,更加体现出加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和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和建立完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话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国家和社会考虑公安消防部队在现役体制、器材装备、训练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救援中的突出作用,2009年5月1日,新的《消防法》颁布实施,明确了抢险救援工作成为消防部队法定职责,这为消防部队面对社会的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转型的变化,新的社会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交通事故,社会,恐怖事件,化工灾害,过度开采地球资源造成的自然灾害等灾害事故的频发,不仅给各级政府的社会应急救援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对大力发展应急救援机制和抢险救援工作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在各地建设一支以消防部队为主,其他力量体系为补充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抢险救援队伍,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消防部队的一项重大而急迫的任务。

一、当前抢险救援工作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根据以往发生的抢险救援工作经验表明,参战的多方救援力量因领导体制不同、隶属关系各异、利益差别等原因,在行动中缺乏组织上的严密性和纪律上的约束性,多头指挥、各自为战的格局依然没有打破。如许多地方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市政道路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建设局负责,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震救灾应急工作由市地震局负责,但这些部门因没有专门的抢险救援队伍而难以有效承担。此外,还有许多类型的抢险救援任务如深井救人、高空救援、建筑物坍塌事故中的生命搜救、污染辐射场所抢险等至今尚无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通常是调动部队,特别是消防部队承担,但由于警力和装备等条件的限制,消防部队仍无法就抢险救援繁重任务。这种各个救援力量之间各自为战的状态,各种专业救援力量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不能实行整体联动,没有统一的调度、指挥和协调功能,缺少科学性和联动性,既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又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二)是缺乏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指挥混乱。目前,大部分地方尚未成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每次灾害事故发生后,往往是成立由相关领导任组长,由县、市政府办室或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临时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对已发生的灾害事故进行处理。由于缺乏权威、规范、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造成事故现场多头指挥,令出多门,各自为政,秩序忙乱,各种抢险救援的指令、信息反馈传递不顺畅、不迅速,严重影响了抢险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三)救援资源配置不合理,建设重复,不能形成合力。长期以来。我国对各类突发灾害性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援实行的是一种“分而治之”行业垂直领导体系,如消防、矿山、石油、民航等部门都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分别对各自行业内的应急和救援活动进行了规定。这种体制造成各部门不可避免地存在救援装备和人力资源重复投入、大量闲置的状况,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往往也参差不齐。有的部门即使建立了一些应急救援组织,在队伍建设、救援装备配备、维护和响应机制等方面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导致快速反应和灾害现场应变能力不强。此外,地方政府面对众多的应急救援体系,无论从经费上、人员上、装备上,还是从救援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上都是力不从心,有限的救援经费只能分摊使用,造成高成本、低效能的不利局面。然而,各项社会救援活动有许多共性和其器材装备的通用性,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某些部门因为主管领域事故机率极低,拥有的救援资源长期闲置未用,而另外一些救援任务极为繁重的部门则突出存在力量严重不足、装备量少质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的效率,影响了对公私财产特别是群众生命的抢救。

(四)作为社会抢险救援尖兵的消防部队捉襟见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部队的职能不断拓展,近年来消防部队在兼顾自身主要职能同时,在主动被动地承担各类抢险救援工作,得到社会和群众认可,但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人员编制少,许多经济落后区域没有现役中队,大多数县市即使有也是7―12人的小中队,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各种任务,二是经费投入少,装备落后,就云南而言,许多地方只有基本的几辆消防车,没有配备抢险救援车,更无从谈起诸多又昂贵的抢险救援器材。三是缺乏各种事故的针对性、专业性训练。

二、建立以消防部队为抢险救援体系主要力量的必要性

(一)消防部队的抢险救援地位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确认。新《消防法》明确了进一步加强了公安消防部队和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及必要的保障措施,主要体现为: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消防技术人才培养,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其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火灾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员、装备等保障。第三,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第四,赶赴应急救援现场的消防人员、调集的消防装备和物资,需要铁路、水路或者航空运输的,有关部门应当优先运输。同时,《消防法》还规定,对因参加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医疗、抚恤资金。

(二)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工作的几点优势。一是职能优势,消防部队是一支常年处于任务状态的一支现役部队,作风优良,英勇善战,实战经验丰富,集结速度快,行动迅速,能快速反应。二是装备优势。近年来,各地消防部队相继配备了抢险救援车、举高车、照明车、破拆工具、救生器材、防毒防化器材等大量特勤装备和现代通信设备,为应对各类抢险救援的有复杂性、险恶性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三是人员素质优势,消防部队人员长期的训练使队员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心里素质等方面存在其他力量无法赶超的优势,所以消防部队能胜任抢险救援的各项工作。

(三)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工作是与国际接轨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消防部队主动承担的社会救助活动,诸如取钥匙、送水、取马蜂窝、营救跳楼者、自杀、深井救人、建筑倒塌、车祸、台风、海啸、滑坡、泥石流、毒气泄漏、山洪爆发、地震、井喷等,等等数不胜数的社会救助,得到了社会和民众的认可,随着新《消防法》的出台,也把消防安全宣传推向了高峰,老百姓的消防意识加强了,对消防部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一旦有困难,很自然就拨打“119”求助。再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以消防为主的救援队伍,如美国在就设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在每个城市按面积和人口密度设有大量的能承担救生、防灭火和其它灾害抢险救援任务的消防站,“9•11”事故救援,美国消防功昭于世。日本在《消防组织法》和《消防法》中明确规定各地消防队伍都要实施救援工作,并对人员配备、装备标准有具体要求。法国、英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消防队伍也都担负抢险救援和救急任务。发达国家消防部门的职能也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功能化立体方向发展,据统计,灭火出动平均仅占这些国家消防队年出动总数的10%左右,其余90%左右都是应急救援。因此,着眼世界消防发展的新趋势,与国际接轨,与世界消防联系在一起,必须加强我国消防部队社会抢险救援工作。

三、当前加强以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整合力量资源,形成拳头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整合各种抢险救援力量资源,制定科学规范的应急管理制度,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规和文件,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大多依托消防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高效的紧急事务处置反应机制。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消防队伍都是集消防、救灾、救护“三位一体”,具体职能包括防火灭火、交通事故救援、化学事故处置、水上灭火和救生、空中救援、地震救灾、隧道(地铁)救援、医疗救护,其他灾害救援和国际救援等。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安消防部队主力军地位不可动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组织网络,形成社会抢险救援联动机制,要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公安、消防、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环保、医疗等部门的具体职责;使得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政府主导作用越发明显,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模式,各方责权分明,分工明确。预防和消除各种突发安全事件,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统一指挥、联动响应、协同作战首脑系统,实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从而做到在紧急状况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的工作方式。处置力量应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联动响应。

(二)整合资金,高效投入。针对当前抢险救援工作的复杂性,危险性、多样性,消防部队无论是人力、物力都与现实繁重而艰险的抢险救援任务不相适应。如笔者所在地,城区面积达1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5万余人,整个辖区总面积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余人,下设2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年平均出警火灾200余起,抢险救援及社会救助100起左右。然而就现有装备4辆消防车(一辆超期服役),中队消防队员25人,难以满足任务需要,部队各级领导积极争取编制建立一个新的中队,但政府无力投资,也就不了了之,在面对大的灾害事故时,消防部队也只能望灾瞪眼,无力救助,然而,当地的煤炭行业出资上千万元成立了行业内的矿山救护队,各乡镇也投入不低于30万元的资金建立煤炭安全应急救援队伍,这些资金投入购置的器材准备大部份和消防救援装备功能大致相同,但消防的装备和人员面对整个社会,行业的装备和人员往往只针对本系统,因此政府应当考虑到,社会各部门救援力量相对薄弱且高度分散,难以适应各种高难度抢险救援任务的需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消防专业队伍的营房,车辆装备,人员的建设,坚持以“专业、齐全、够用”为原则,依托消防、特勤部队,进一步增加人员编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装备建设,组建重大灾害事故紧急救援队,作为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一支常备性的抢险救援力量,主要用以完成各专业救援部门无法完成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山体滑坡及其它地质灾害、建筑物倒塌、危险化学品泄漏、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空难、深井救人、高空救援、地铁隧道救援、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

(三)是建立和训练专业高效的消防救援队伍。抢险救援工作成为消防部队当前和今后的一项主要任务的一部分已经不容质疑,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民期望值高,这对抢险救援工作的加强和消防部队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会,建立一支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救援队伍刻不容缓,应从以下几个面加强,一是继续加强细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官兵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教育官兵深刻领会抢险救援工作是社会和法律赋予我们的一项新任务,改变过去部分人员认为没有法律依据,人们不报警消防部队也可不理的偏见认识。二是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指挥人员的综合素质,当前的社会抢险救援,特别是特种灾害事故处置,首先要了解事故的性质,尤其许多救援器材含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要求官兵必须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按传统的灭火训练科目施训,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强化科技练兵。尤其是化学危险品和毒气的理化性质,技术参数,处置手段,注意事项等特殊业务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冒险、蛮干,造成无谓牺牲。

(四)是加强针对性训练,要彻底改变以往消防部队中开展较为普遍的有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及军体器械、实战操、六熟悉及出水项目的应用性训练等。改变只有特勤队才开展的抢险救援训练,发挥消防部队点多面广的区域优势,大城市设特勤队,小中队设特勤班,形成处处有消防部队,队队有特勤班的抢险救援网络,各地普通队站既是一支独立的全方位作战的队伍,又具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或消除灾害。同时应立足本辖区情况,分析排查可能出现的灾害事故种类及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战术分析,制定预案。作好辖区情况调查,对抢险救援中易于接触的一些场所和物质进行统计。四是加强协同配合和跨区联动,形成社会抢险救援的作战合力。社会抢险救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消防部队主动加强同地方行业、部门和单位救援力量的协作与配合。例如水灾、地震重大灾害事故和特种事故处置,参战单位和人员较多,消防部队要积极主动担负突击性的紧、难、险攻坚任务,并协调好水、电、气、医疗和社会志愿者等队伍,保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和配合,保障抢险救援现场的井然有序。同时,要做好部队跨区抢险救援作业的准备。目前,社会交通事业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极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给消防部队跨地区参与抢险救援创造了极大便利和可能。因此,消防部队要积极研究跨地区抢险救援作业的战术方案,加强跨地区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作业的协同与配合,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作用。